止于至善——论柏拉图政治哲学中的善恶观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道德观念:善与恶的再定义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道德观念:善与恶的再定义
背景介绍
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他的著作中经常出现对话形式,其中探讨了诸多哲学问题,包括道德观念。
在他的对话录中,善与恶的定义备受关注,值得深入探讨。
善与恶的传统观念
传统哲学中,善通常被定义为道德高尚、积极正面的事物,而恶则相反,是道
德有缺陷、消极负面的事物。
这种二元对立的观念在各种哲学体系中都有体现。
柏拉图对善与恶的再定义
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善与恶的定义与传统观念略有不同。
柏拉图认为,善是
一种绝对的、普世的、超越个体的、永恒的、不变的真理。
而恶则是相对的、个体的、有限的、变化的、不真实的事物。
换句话说,柏拉图认为善是普遍性的,而恶是相对性的。
柏拉图对道德观念的影响
柏拉图的道德观念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思想引导着人们重新审视
道德问题,认识到道德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强调以理性和客观标准来评判善恶。
这对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伦理观念的提升都具有积极意义。
结语
柏拉图的道德观念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对于我们认识道德、善恶有着重要
启示。
通过对其思想的学习和思考,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道德问题,实现自身的道德提升。
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向着道德的高尚目标不断努力!。
浅析柏拉图的“至善理念”

文化之窗
浅析柏拉图的 “ 至 学中的最 高概 念 ,对至善的不懈追求 成为 了柏拉 图哲 学的宗 旨。在柏拉 图看来 ,至善 即是理念 ,至 善理念是最 高的理念 .最 高的善 。人生追求 的终极 目标就是 要达到最 高的至善 。柏拉 图理解 的真 正幸福是对善的拥有 ,于是 ,
在柏拉 图的 《 理想国》里, 要构建理想的城邦首先应是至善理念的实现,然后全民的普遍幸福才能得以实现。而实现至善的方
式便 是 “ 学王 ” 。 哲 关键词 :柏拉 图l至善理念 ;哲学王 一
中图分类号 :B 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9 6 2 1 )o sc一06 -0 0 9 1 6( 0 0 o () 0 1 1
拉图理想国的关键 ,也是实现 “ 至善理念”的唯一路径。
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 ,人类对至善的追求从没有停止过。 读过 理想国》的人都知道,柏拉 图提出 “ 哲学王”理想的 中国的传统 文化提 倡 “ 大学之 道 ,在明明德 ,在新 民在止于至 目的是在全社会实现普遍的幸福。但是 ,人们总是以名誉、地 善”。。 P )而在西方道德哲学中,至善是对道德本体论 的探 位、权利、财产的拥有作为 “ ( 2 幸福”的条件。这种幸福观按照柏 求 , 也是人生价值观的终极追求。止于至善 ,不仅使人类得以 拉图的理解仅仅只是 “ 想象的幸福”,而不是 “ 真正的幸福”。 理解生命的真正价值 ,亦是作 为精神支柱使文 明得以传承和发 在希腊语里 “ 幸福的”和 “ 善行”基本上可以通用。也就是说人 展。作为人生最高 目的的至善 ,具有超现实性和理想性 ,同时又 的幸福与否,由人的行为的善恶来决定 。因此 ,柏拉 图强调 :人 包含着人类最完满的幸福。 的幸福与人的德性 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以人如果不具备应 苏格拉底把对善的追求叫做美德 ,没有知识就没有德 有的德性 ,就不可能获得幸福为出发点 ,提出了 “ 美好且善 良的
柏拉图对话录:善恶之辨与道德观念

柏拉图对话录:善恶之辨与道德观念
一、引言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思想深远影响了后世哲学家和思想家。
在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中,他探讨了善恶之辨与道德观念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探究。
二、善恶之辨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了“善”的观念,并建立了他著名的“理念之墙”。
他认为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有“理念”存在,而这些“理念”是世界上最真实、最完美的存在。
善就是对这些“理念”的追求和实践,而恶则是背离这些“理念”。
三、道德观念
柏拉图认为,人的行为受到四种因素的影响:理性、意志、感情和欲望。
他认为,只有通过理性和意志的控制,才能达到道德上的完美。
他主张人应当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通过学习和修炼来提升自身的道德观念和修养。
四、结语
柏拉图的思想对于现代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具有启示意义。
通过了解和思考柏拉图对于善恶之辨与道德观念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审视自身的行为和生活,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
以上就是关于柏拉图对话录中有关善恶之辨与道德观念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追求理性和正义: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探析

追求理性和正义: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探析第一篇:追求理性和正义: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探析追寻正义和理性——柏拉图的《理想国》探析【内容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理性和正义的设计和追求,出于对心目中理想国家的向往和追求,柏拉图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于他的政治理想,实现理想政体。
他从批判现实的制度入手,引出了国家的正义概念。
柏拉图的理性和正义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受到了许多误解和批评。
我们应把它放到古希腊历史情境的深处去思考,放到哲学情境中去思考,才能深刻理解经典理论中蕴含的普遍性成分的永恒价值。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理性正义理想的社会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个大家庭。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完善国家的理想,是每个人的向往。
今天看来,人们往往把它看作乌托邦式的人间神国。
当时的古希腊民主制度,已经弊端重生,柏拉图以他天才的思想为古希腊重新设计一个理想的制度,并力求使它达到最完美的境界,这就使他的理想近乎空想,这在他屡遭失败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苏格拉底的死,使年仅28岁的柏拉图受到了极大震动,在以后的历程中,他发誓要摧毁由“暴民”和“乌合之众”建立起的民主制度,用出类拔萃的英才来统治城邦,《理想国》中全篇都充满了柏拉图对人性的政治向度的洞察,他以一个政治家式的理念,本着“圣爱”的宇宙观视野来设计城邦的秩序,为世人和后人描绘了理想国家和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画卷。
(一)《理想国》所表达的国家论,建立在柏拉图的伦理学基础之上,德性的根本是至善,个人不能孤立地而只能在社会中取得这种善,国家的任务就是实现德性和幸福,为更多的人为善而创造条件。
因为在一个社会里,大多数的人真正的善同社会福利联系在一起,如果所有的人都讲道理和有德性,就不必有法和国家,一个完全有德性的人受理性而不是受外在法所驾驭。
国家的组织应该象整个宇宙和个人有德性的灵魂一样,理性占统治地位,社会有许多阶级,各阶级有不同的功能,各司其职,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论柏拉图的善

论柏拉图的善作者:朱秀娟李西科来源:《商业文化》2010年第04期摘要:对“善”的追寻是柏拉图哲学的目的所在,然而他对于“究竟什么是善”却始终未作明确的回答。
本文着力从柏拉图对“善”的界定、“善”的论证、“善”的实践的这几个方面入手,来探讨什么是善的问题。
关键词:柏拉图;善;古希腊哲学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0)04-0044-02一、对“善”的界定“善”在日常含义中是一个道德性质的褒义词,喻仁爱、善良之意。
在希腊文中译作“αταθον”,英文译作“good”,其最原始的涵义源于古希腊文化。
首次把“善”提到至高点来重视的是苏格拉底,他一生致力于对“善”的研究,把“善”视作普遍的共相、世界和人最高的准则。
但苏格拉底仅仅把“善”理解为一种形式、方式,始终未能做出明确的规定。
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的门徒,继承并发展了“善”的学说。
但也并未对“什么是善”做出明确的界定,他说:“因为要我把现在揣摩到的解释清楚,我觉得眼下还是太难,是我怎么努力也办不到的。
但是关于善的儿子,就是那个看上去很像善的东西,我倒很乐意谈一谈,假如你们爱听的话。
”[1]柏拉图把“善”用复数——“善的儿子”的形式来表达,他凭借“日喻”、“线喻”、“洞喻”间接、诗化的描述了那个“看上去很像善的东西——善的儿子”。
在“善的儿子”之中,柏拉图首先以“日”喻“善”,太阳通常被我们视作万物之首。
但在柏拉图这里,太阳在地位上却并不等同于“善”,而只是“善的儿子”。
“太阳跟视觉和可见事物的关系,正好像可知世界里面“善本身”跟理智和可知事物的关系一样。
”[1]我们设想在夜晚没有太阳照耀时视觉是模糊的,同理,在没有“善”的照耀时认知也是模糊的。
太阳是看清可见世界的前提,“善”则是认知可知事务的基础。
“善”就如同太阳是最高、最普遍的原则。
紧接着柏拉图又介绍了“善”的另一个儿子“线喻”,又称“四段喻”,是对“日喻”的细化和延伸。
浅析《理想国》中善”的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浅析《理想国》中善”的理念及其现实意义作者:姚怡倩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9期姚怡倩(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 321004)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被认为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他基于对当时希腊雅典社会政治的观察,看到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弊端,为了挽救古希腊城邦奴隶制的危机,柏拉图提出建立一个正义的城邦,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他提出治国者掌握治国的最高知识——“善”的理念。
“善”的理念在《理想国》第六、第七卷中得到了具体的阐述,柏拉图将太阳比喻为最高的“善”,太阳是世界万物的光明之源,从而“善”的理念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也是人类认识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境界。
在“善的理念”的指引之下,公民具备认识世界的能力,从而为建立一个“正义城邦”奠定基础。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善”的理念中图分类号:B502.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053-02《理想国》是柏拉图针对公元前5世纪雅典城邦出现的种种问题,虚构了一个自己理想的国家,包括了国家的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理想国》开篇就从正义切入,在苏格拉底与其他哲学家的辩论当中,搭建起一个有着具有哲学素养的统治者,有着良好音乐素养和身体素质的护卫者的城邦,在这里每个人安分守己,各司其职。
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柏拉图提出治国者认识“善”的理念、掌握治国的最高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而《理想国》中对“善”的理念的论述,首先是从第六卷讲述“善”的儿子开始的,在第七卷中通过讲述”洞穴“理论,让我们对“善”的理念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不仅对于柏拉图理想城邦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如今我们的社会建设有启示作用。
一、“洞穴理论”柏拉图在理想国的第七卷的开篇就讲述了一个著名的“洞穴”理论:假定有一些从小就被捆绑着不能转身的囚犯面朝洞壁坐在山洞里,洞口外面有一堆火在洞壁上照出一些来往木偶的影子,这些囚徒一直以为这些影子就是现实的事物;直到有一天一个囚徒解除了束缚,转身看到火光下的木偶,才知道以前看到的只是一些影子;等他走出洞口,看到阳光照耀下的万物,才知道那些木偶也不是真正的事物本身,不过是人与自然物的摹本。
试论柏拉图思想中的真善美的论文

试论柏拉图思想中的真善美的论文柏拉图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并非是现在一些学者所认定的,其就是一个客观的唯心主义者的早期代表,对于他的思想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与与讨论,本文就试着做一点这方面的工作。
柏拉图出身于奴隶主又是较显赫的贵族家庭,从小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
成年后喜欢艺术和哲学,又受到奴隶制政治的影响和吸引。
在他成长的年代中,当时正是古代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创建时期,也是奴隶主头子间争权夺利,主张要更民主些还是更专制些,相互间血腥较量,垂死斗争的时期。
漫长的伯罗奔尼苏战争就是这一斗争现实的体现。
残酷的斗争现实,给予了柏拉图思想的深刻影响。
另外,希腊的两个较主要的宗教,如奥林匹克神和俄耳菲斯教的宗教意识对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再由于他成年中热爱诗歌和戏剧等艺术,所以古希腊以神话为题材的史诗和戏剧等,也在柏拉图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审美的种子。
总起来说,对柏拉图思想影响最为深刻的还是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如米利都派、毕达哥拉斯派、恩培多克勒、爱利亚派的自然哲学,智者派的社会哲学和伦理学。
其中对柏拉图思想影响最深的为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恩培多克勒的原始物质论,爱利亚派中的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论,巴门尼德的宇宙实在抽象永恒不变论,苏格拉底以善为主的哲学与伦理学。
其中又以苏格拉底无惧无畏的恂道精神对柏拉图思想的成熟和以后的志向确立影响最大。
因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又是执友,所以可以这样说,苏格拉底的学说和品德,基本上就成为柏拉图学说建立最为主要的理论基础。
以上这些就是形成柏拉图思想较为直接的现实基础和原因。
柏拉图吸收如此丰富的古希腊文化,与他一生中勤奋学习读书,多次出游,广集人材,兴办学园有关。
据有关资料介绍,柏拉图一生的著作以柏拉图的名义流传下来的有30多篇对话和13封信,如《斐多》、《斐德罗》、《巴门尼德》、《国家》、《会饮》、《大希庇阿斯》、《智者》、《斐利布斯》、《蒂迈欧》、《法律》等等篇。
经过学者们多年的研究,大体上分辨了真伪,确定了著作的先后分期。
柏拉图学派的主要观点和贡献

柏拉图学派的主要观点和贡献柏拉图学派是古希腊哲学家中著名的一派,以其创始人——哲学家柏拉图为代表。
柏拉图学派的主要观点和贡献如下:1.观念主义:柏拉图学派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观念的形式,这些观念是人类脑海中的抽象概念。
因此,世界是人类认识的产物,而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2.理性主义:柏拉图学派认为,人类的理性是获得真理和知识的唯一途径。
他们认为,通过认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人类可以掌握真理。
3.至善论:柏拉图学派认为,人类的最终目标是追求至善。
至善是一种绝对的理想状态,包括智慧、知识、善行和幸福。
4.万物皆有理:柏拉图学派认为,万物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原则,并且可以通过理性分析来理解这些规律和原则。
5.人类本性论:柏拉图学派认为,人类本质上是理性动物,并且人类的本性是追求至善的。
6.共同体理论:柏拉图学派认为,人类应该建立起一个理想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们应该追求公平和公正,并且应该尽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柏拉图学派认为,这种理想的共同体应该由哲学家统治,因为他们是唯一真正理解至善的人。
7.性别平等:柏拉图学派的许多代表人物,如柏拉图和苏格拉底,都认为男女在本质上是平等的。
他们认为,男女在智慧和能力方面都是完全相等的,并且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社会、政治和教育活动。
8.古希腊哲学史:柏拉图学派对古希腊哲学史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不仅创立了观念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想,还为后来的哲学家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理论。
他们的贡献使得古希腊哲学成为西方哲学的基础,并且对后来的哲学家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自然哲学:柏拉图学派对自然哲学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认为,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是由四种元素构成的,即土、火、水、空气。
他们还认为,万物皆有理,可以通过理性分析来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原则。
10.伦理学:柏拉图学派对伦理学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认为,人类的本性是追求至善的,并且至善包括智慧、知识、善行和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 金 项 目 : 文 为“ 本 同济 大 学 2 1三 期 重 点 建 设 项 目 欧 洲 哲 学 与 文 化 研 究 》 项 目资 助 ( 目编 号 :0 1 0 和 “ 海 1 《 ’ ’ 项 121 ) 上
市重 点 学科 建 设 项 目资助 ” 项 目编号 : 0 1 阶 段 性 成 果 之 一 。 ( B O)
一
、
理念 论 意 义 上 的善本 身
柏 拉 图认 为善恶 问题 是人类 生 活 中最 重 要 的问 题 。我们 对 善 恶 问题 的 思 考不 能 脱 离 人类 生 活 本 身 。在他看 来 , 每个人 都在 追求 美好 的生 活 , 人 会 自觉 地 追求 恶 。这 种 自明性 是 善 恶 问 题 的重 要 性 无
要总 是谈 别人 关 于善 的观点 , 而是谈 谈 自己的观点 时 , 他认 为 自己还 没有 能力 对 善进 行 解 释 , 对善 下一 个严 格 的定义 。所 以他认 为 自己探 讨 “ 的儿 子 ” 加 合 适 , 个 “ 的儿 子 ” 是 我们 可 见世 界 的太 善 更 这 善 就 阳。“ 善在 可见 世界 中所 产生 的儿 子—— 那个 很象 它 的东 西—— 所 指 的就 是太 阳 。太 阳跟 视觉 和 可见
作者简介 : 李革 新 (9 1一 , , 东淄 博 人 , 济 大 学哲 学 系 副教 授 , 学 博 士 。 17 )男 山 同 哲 ① 、 [ 希腊 ] 拉 图 :理 想 国》 郭 斌 和 、 竹 明译 , 京 : 务 印 书馆 ,9 6年 , 2 1 2 6页。 ② 古 柏 《 , 张 北 商 18 第 6 、6
的证 明 。因此 我们必 须对 善恶 进行 严 肃认 真 的思考 , 得 关 于善 恶 的 知识 。但 是 在 他 看 来 , 善本 身 获 至 并 不 是 昭然 若 揭 的 , 而是 幽暗莫 辨 的。所 以关 于 至 善 的知 识是 最 大 的最 难 的 知识 。“ 一 个 灵魂 都 在 每 追求 善 , 把它 作为 自己全部行 动 的 目标 。人 们直 觉到 它的确 实存 在 , 又对 此 没有 把 握 ; 为他们 不 都 但 因 能充 分 了解 善 究竟 是什 么 , 能确 立起对 善 的稳 固的信念 , 对别 的事物 那样 ” ①因此在 《 想 国 》 六 不 像 。 理 第 卷中, 苏格 拉底 一 拉 图批评 了他人 关 于“ 柏 善是 快乐 ” “ 和 善是 知识 ” 的观点 后 , 当格 劳 孑 要 求 苏格 拉底 不 L
第 2期 Biblioteka 李 革 新 : 于 至善 止
7 5
因 此 , 拉 图并不 认 为 自己 的理念 论 就是 关 于至 善 的 确定 性 的知 识 , 的理 念论 只是 他 试 图解 决 柏 他 善恶 问题 的一 个 尝试 。所 谓理 念就 是理 想 的形式 ( o m) 这种 形 式是 纯 粹 不 杂 的 。作 为 纯粹 形 式 , Fr , 理 念就 是非 物 质性 的 。物质 性在 柏拉 图哲 学 中是 恶 的混乱 的惰 性 的 因素 。理 念 论 首要 的就 是 排 除一 切
【 治哲 学与 法理 学】 政
止 于 至 善
论柏 拉 图政治 哲学 中的善 恶观
李 革新
( 济 大 学 哲 学 系 ,上 海 2 0 9 ) 同 0 02
摘 要 : 善 的 问题 是 柏 拉 图政 治 哲 学 的 核 心 问 题 。 本 文 从 理 念 论 的 本 体 之 善 、 论 理 性 的智 慧之 善 、 理 实 践 理 性 的 中和 之 善 和 服 从 行 为 的 道 德 之 善 四 个 层 面论 述 了柏 拉 图政 治哲 学 的 善 恶观 , 以此 表 明 他 的 思 考 至今 仍 然体 现 了人 类 能够 达 到 的最 高智 慧 。 关 键 词 :政 治哲 学 ;善 ;理 念 论 ;理 论 理 性 ;实 践理 性 中 图分 类 号 : 5 2 2 2 B 0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9 0 0 2 1 ) 2—0 7 1 0 —3 6 ( 0 2 0 0 4—1 0
道, 比喻 的方式 不是 科学 的理 性 的方 式 , 因此 这 意 味着 柏 拉 图并 未 告诉 我 们关 于善 的知 识 。但 是 这种 无 能并不 是 消极 的 , 而是 积极 的 , 暗示 我们 应该 全力 以赴去 思考 和追 求至 善 。 他
收 稿 日期 :0 1 4—1 2 1 —0 2
善 的问题 是柏 拉 图政治哲 学 的核心 问题 和首 要 问题 。可 以说 , 拉 图 的整 个对 话 就是 关 于善 的 问 柏
题 的思考 。不 把握 柏拉 图关 于善 的思考 , 我们 就不 可能 真正 理解 柏拉 图哲学 。但是 柏拉 图对 善 的思 考 却分 散 在各篇 对话 中 , 十分 曲折 隐晦 , 我们几 乎找 不到柏 拉 图对 善 恶 问题 的系 统论 述 。 因此一 直 以来 , 我 们对 柏拉 图关 于善 的 问题 的论 述 仍然 没 有 清 晰 的系 统 的分 析 。本 文试 图 把柏 拉 图 全 部对 话 结 合 起 来 , 统分析 柏拉 图对 善恶 的思 考 , 系 并且 指 出他 的思考 至今仍 然体 现 了人类 能够 达到 的最 高智慧 。
第 2 卷 第 2期 3
2 2年 4月 01
同 济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学版 ) 社
T n j U ie st o ra o il ce c c in o g nv ri J u n l ca in e Se t i y S S o
vO . 3 N 2 I 2 o. Ap .2 1 r 02
事物 的关 系 , 正好象 可理 知世 界里 面善 本身 跟理智 和可 理知事 物 的关 系一样 。⑦ 阳照亮 了可 见世 界 , ”太
使我 们 的视觉 能够 看到 事物 。否则 , 明亮 的眼 睛也无 能为 力 。而善 的功 能和作 用 就 像可 见 世界 的太 再
阳那 样 , 的理念 照亮 了理念 世 界 , 善 使得 理 念 世界 能 够被 认 识 。这 就 是著 名 的 “ 阳喻” 太 。但 是 我 们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