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
心理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简介

心理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简介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在色雷斯的斯塔基拉。
17-38岁,亚里士多德一直在柏拉图学院进修哲学。
这20年的是亚里士多德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给亚里士多德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
在柏拉图学院学习期间,亚里士多德的成绩十分优秀,各方面才能也比较出色,被柏拉图称为“学园之灵”。
为了钻研自己的学说,亚里士多德四处收集图书论文资料,久而久之,竟然创建了一个小型的图书室,成为他创造个人学说理论的基础。
因和学院首脑观念不同,亚里士多德毅然离开了雅典,离开了柏拉图学院,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
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简介,亚里士多德游历到了马其顿,受马其顿国王腓力浦二世的邀请,担任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腓力浦二世去世,亚历山大上台,亚里士多德离开马其顿,返回雅典。
亚里士多德从马其顿返回雅典,表面上是为了雅典的教育,实际上还有可能担负着说服雅典人屈服马其顿统治的任务。
来到雅典后,亚里士多德受到了多方优待,不仅拥有了比较显赫的政治地位,还得到了足够的财物和土地。
依仗这些,亚里士多德占用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创办了哲学学校。
亚里士多德在教学期间成立了自己的学派——逍遥派(因这一学派的老师和学生在上课学习的时候,喜欢一边在花园漫步,一边商讨学术问题而得名)。
亚历山大去世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抗马其顿的统治。
作为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土多德也被牵涉其中。
因亚里士多德创建的学校占用了阿波罗神庙周围的土地,因此亚里士多德简介,人们便控诉他犯了“不敬神”罪。
当初,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处死的。
亚里士多德为活命,只能匆忙逃出雅典。
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因病逝世,终年63岁。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死因,主要有三种猜测:①因长期劳累,久病成疾而病逝;②亚里士多德得罪了统治者,被人毒死;③亚里士多德无法解释出潮汐现象的原因,终日郁郁寡欢,最后自杀而亡。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生于马其顿的斯塔吉拉城,这是雅典的一个商业港口。
他父亲是马其顿君主的宫廷御医,虽他童年丧父,但还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7岁时,亚里士多德赴雅典柏拉图学园求学,他博览群书,刻苦用功,据说他每夜手握一只球,球下放一铜制容器,打盹时球便坠入容器,发出叮当声,以此鞭策自己,颇象中国的头悬梁、锥刺股。
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20年,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批判老师柏拉图的学说,被柏拉图称为“吃足母奶后用蹄子踢母亲的小驹”,尽管如此,亚里士多德始终对老师都非常尊重。
柏拉图死后,他离开学园前去小亚细亚的爱索斯办学,公元前342年,接受马其顿王腓力之聘,担任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亚历山大当时13岁,天资聪慧,雄心勃勃,十分敬重这位素有盛名的老师,他曾对别人说:“生我身者是我的父母,给我智能者是我的老师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36年,腓力在女儿的婚宴上遇刺身亡,亚历山大继位,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广招门徒,他习惯于在宽大的回廊下面边散步边讲学,被人们称为“逍遥学派”,他在这里讲学、著述,大部分著作都产生于此时。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染疟疾病死在巴比伦,雅典掀起了反马其顿的风潮,亚里士多德作为统治者的老师,被人刻骨仇恨,雅典人以不敬神的罪名通缉他,他逃到优卑亚岛,准备风潮平息后重返雅典,但第二年就暴病身亡,享年62岁。
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当时雅典的民主制逐步瓦解,祸乱频起,希腊的艺术也日渐衰微,思辨哲学却达到高潮,哲学家们在认真地探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问题,受这种思想背景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养成了一种务实的学风,他没有柏拉图那种恢宏的“理想”,也没有柏拉图那种神秘而玄虚的“理式”哲学,他从资料入手,进行冷静、严肃的分析,通过归纳、概括、分类、推理,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学术的集大成者,在他著作中专门研究文艺理论的有《诗学》和《修辞学》,其他像《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等,也有涉及文艺问题的。
亚裏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之大,令人震惊。他至少撰写了170种著 作,其中流传下来的有47种。当然,仅以数字衡量是远远不够的, 更为重要的是他渊博的学识令人折服。他的科学著作,在那个年代 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天文学、动物学、胚胎学、地理 学、地质学、物理学、解剖学、生理学,总之,涉及古希腊人已知 和各个学科。他的著作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前人的知识积累,二是 助手们为他所作的调查与发现,三是他自己独立的见解。
4、论动物:《动物志》、《动物之构造》、《动物之运动》、《动物 之行进》、《动物之生殖》、《尼各马克伦理学》、《158城邦制》
5、论人:《论灵魂》、《论感觉和被感觉的》、《论记忆》、《论睡 眠》、《论梦》、《论睡眠中的预兆》、《论生命的长短》、《论青年、 老年及死亡》、《论呼吸》、《论气息》 6、伦理学和政治学:《尼各马克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政 治学》
公元前三四三年,他受马其 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 任起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三八四年,亚里士多德生于富 拉基亚的斯塔基尔希腊移民区,这座 城市是希腊的一个殖民地,与正在兴 起的马其顿相邻。他的父亲是马其顿 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侍医。从他的家 庭情况看,他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 产阶层。他于公元前三六七年迁居到 雅典,曾经学过医学,还在雅典柏拉 图学院学习过很多年,成为了柏拉图 学院的积极参加者。亚里士多德把 Nhomakorabea学分为:
(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 (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和修饰学); (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物理学方面
在物理学的力学上,亚里斯多德的成就也不少,但是最常被提到的,却是他 所犯的错误。 亚里士多德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真空存在;他还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 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还认为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重 的比轻的落得快(此结论后被伽利略推翻)!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BC384—BC323)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学家和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被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学者中“最博学的人物”。
他的代表作之一《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和法学的奠基之作,在该书中,他关于法律问题的论述对西方法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自然法的含义,在人类认识史上出现过多种不同的认识。
但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指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
自然法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意谓着由自然,也就是说由人的本性、由社会的本性、以及甚至由物的本性中,可演绎出某些法则,这些法则可供给一个整体而言对人类行为举止适切的规定。
亚里士多德明确将法律分为自然法和人定法,认为自然法是反映自然秩序的法,是普遍的、永久不变的法,高于内容变化不定的人定法,是人定法制定的依据。
亚里士多德也认为自然法高于人定法,但他不是简单的比较孰高孰低,而是把明确的把正义作为法律的目的,并进而把正义作为批判法律好坏的标准,明确指出了实行法治的前提在于法是良法。
亚里士多德视正义为城邦的原则,由正义衍生法律,确定了法律以正义为价值目标。
所谓天赋人权,实际上就是人在自然状态下就已经享有的权利,所以也有人直接把它称作自然权利。
相比人在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用法律固定下来的权利,它不受人间任何意志或权力的干涉,只以自然法作为它的根本准则。
天赋人权学说最初的渊源是13~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的人文主义,在反神学的斗争中发现了“人”,并要求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天赋人权源于拉丁文jus nafural,应译为自然权利;中国早年译成“天赋人权”,后一直沿用。
近代自然法学派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
认为在国家形成之前的自然状态下,人是自由和平等的,生命、自由追求幸福与财产是人的固有品质,也是人固有的权利。
这种权利受到自然法(人类理性)的指导与规定。
亚里士多德的故事

亚里士多德的故事亚里士多德啊,那可是古希腊超级厉害的人物。
就像咱们现在上学有学霸一样,他在当时那就是学术界的超级学霸。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不过这亚里士多德可不是那种完全听话的乖学生。
柏拉图觉得理念才是最根本的,就像有个完美的椅子的理念,现实中的椅子都是照着这个理念来的。
亚里士多德呢,他就很实际,他觉得,不对啊,咱们得从实际的东西去研究,得从咱看得见摸得着的椅子去搞清楚椅子到底是啥,所以他就经常跟老师柏拉图争论。
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面那叫一个广。
他研究的东西五花八门的,从天上的星星到地上的虫子,从哲学到政治,从伦理道德到文学艺术,就没有他不涉足的领域。
他就像一个知识大超市,啥知识都能在他那儿找到。
比如说他对生物就特别感兴趣。
他整天就在那观察动物,什么鸡啊、鸭啊、鱼啊,他都研究。
他还把动物分成不同的种类,就像我们现在分类一样。
他看到鸭子有蹼,就想啊,这蹼肯定是为了让鸭子在水里游得更快更方便,这就有点像现在说的生物进化的思想的雏形了。
在哲学方面,他提出了很多让人深思的观点。
他说人是政治的动物,意思就是啊,人天生就得在社会里,得和其他人打交道,参与政治生活。
这就像我们现在住在小区里,得参加社区活动,在国家里就得关心国家大事一样。
他还特别喜欢讲学。
他一边走来走去,一边滔滔不绝地给学生们讲知识。
他的学生们就围在他身边,眼睛里满是崇拜。
他的那些理论就像种子一样,撒到了学生们的脑袋里,然后在古希腊,甚至后来在整个西方世界发芽生长。
不过呢,他也不是啥都对。
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些他的观点被证明是错的。
但是你可不能因为这个就小看他。
就像一个探险家,他在知识的大荒野里探索,虽然可能走错了一些路,但他开辟出来的那些正确的路,那可是给后来的人照亮了方向呢。
亚里士多德就像是知识海洋里的一个巨大灯塔,虽然灯光可能有点闪烁,但那光芒可是指引了无数人去探索知识的彼岸。
亚 里 士 多 德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
他生于希腊北方的斯塔吉拉。
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宫廷侍医。
他18岁到雅典,在柏拉图学院跟从柏拉图学习、工作了20年之久,被柏拉图称为"学园之精英"。
柏拉图去世后,他赴小亚细亚各地讲学。
公元前343年,应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任王太子亚里山大三世的教师。
公元前335年返回雅典,创办了吕克昂学园,从事讲学和科学研究。
他是西方古代最渊博的学者,在许多学科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他的教育观点主要反映在《政治学》和《伦理学》两部著作中:1.强调教育的政治作用。
他认为"立法者"应首先注意少年人的教育,忽视教育就会危害政治。
主张教育由国家管理,对奴隶主子弟进公共教育。
2.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划分教育阶段。
第1阶段,从初生到7岁,在家庭受教育,重点在于注意儿童身体的健全发展发育。
第2阶段,男孩从7岁到青春期(约14岁)进国立初等学校,学习阅读、书写、体育、音乐、绘画。
第3阶段,从青春期到21岁,以智育为主,学习内容包括物理、天文、生物、政治、伦理、哲学、美学等。
3.从实践上总结了雅典的"和谐发展"的教育实践;从理论上论证了"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
认为人是肉体与灵魂的统一体。
灵魂由3部分构成:植物灵魂,具有营养与繁殖的功能;动物灵魂,具有欲望、感觉的功能;理性灵魂,具有思维的功能。
据此必须实施3方面的教育:体育,发展儿童健美的体格;德育,净化儿童的非理性灵魂,培养公正、节制、勇敢等美德;智育,发展儿童的理性灵魂,这是教育的最高任务。
在教育中,将体、德、智互相联系起来,使人得到和谐的发展。
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土多德首次论证了"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提出"遵循自然"的教育原则,发展儿童的天性,根据儿童身心发展顺序划分教育年龄阶段,对后世教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 年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 出生于色雷斯 色雷斯的斯塔基 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 父亲是马其顿 马其顿王的 拉,父亲是马其顿王的 御医。 御医。
吾爱吾师, 吾爱吾师, 吾尤爱真理
公元前366年亚里 年亚里 公元前 士多德被送到雅典 雅典的 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 柏拉图学院学习 学习, 柏拉图学院学习,柏 拉图去世后, 拉图去世后,由于学 园的新首脑比较赞同 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 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 倾向, 倾向,令亚里士多德 无法忍受, 无法忍受,便离开了 雅典。 雅典。
公元前344年,妻 年 公元前 子赫米阿斯在一次 暴动中被谋杀, 暴动中被谋杀,亚 里士多德不得不离 开小亚细亚, 开小亚细亚,和家 人一起到了米提利 尼。
公元前341年, 年 公元前 亚里士多德被马 其顿的国王腓力 浦二世召唤回故 乡,成为当时年 岁的亚历山 仅13岁的亚历山 岁的 大大帝的老师 的老师。 大大帝的老师。 亚历山大大帝
在 那 里 建 立 了 自 己 的 学 校 。
亚 里 士 多 德 又 回 到
公 元 前 335 年 腓 力 浦 去 世 ,
雅 典 , 并
吕刻俄斯
公元前322年, 年 公元前 亚里士多德去世。 亚里士多德去世。
去世原因
?
代表作
《伦理学》 伦理学》 《工具论》 工具论》 《诗学》 诗学》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
主 要 教
一 论三种灵魂与三种教育
育 思
二 论儿童的年龄分期
想
三 论音乐与文雅教育
教育名言录
1.教育的根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的。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的。 教育的根是苦的 2.教育不能改变人性,只能改良人生。 教育不能改变人性,只能改良人生。 教育不能改变人性 3.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吾爱吾师
亚里士多德的故事

亚里士多德的故事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和逻辑学家,他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前384年的亚述斯,是马其顿王国的王子,他的父亲是马其顿王国的宫廷医生。
在他年幼时,他的父亲就带他到亚历山大城的宫廷,供他接受亚历山大大帝的指导。
在那里,亚里士多德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学习了哲学、逻辑学、自然科学和政治学等知识。
亚里士多德在亚历山大大帝的宫廷学习期间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学识,他很快成为了亚历山大大帝的私人导师。
在他的指导下,亚历山大大帝变得聪明、睿智,并且对哲学和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亚里士多德也因此成为了古希腊最负盛名的哲学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包括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逻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观点,如“人类的最高目标是追求幸福”,“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真理是由事实和经验来确定的”等。
这些观点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所推崇和发扬。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包括《论逻辑学》、《形而上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多部著作。
这些著作在古代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
他的著作对西方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哲学家和科学家的重要思想资源。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著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了后世哲学家和科学家的重要思想资源。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包括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逻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他的观点和著作对西方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所推崇和发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科学(伦理学和政治学)
一、对实践的解读 ——是以“善“为目的的行为。 1、个人的至善——伦理学; 2、国家的至善——政治学。 二、最高的善——获得幸福即“幸福主义 ” 幸福——德性是幸福的本质,快乐是幸福的外在 条件。 “对于人,符合于理性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和最愉悦 的,因为理性比其他任何东西更加是人。因此这种 生活也是最幸福的。——亚里士多德”
第一哲学及存在论(本体论)
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 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 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
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
战略学和修饰学); 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2013-8-9
形而上学(本体论)——实体说
对“实体”的本性和基本原则的研究是 研究存在本身的核心 实体是什么? 实体:既独立存在又不变的东西 实体的特点: (1)不表述主体,只能做主词 不能 做谓词 (2)独立存在,属性只能依附于实体 (3)变中的不变
2013-8-9
三、实践理性——实现德性的手段和方法。
认为有两种美德,一种是心智方面的,即知德;一种是 道德方面的,即行德(实践理性)。 1.实践(道德)理性和理论(科学)理性的区别: 对象不同:个别事件和普遍本质 目的不同:解决具体问题和追寻事实的原因 2. 实践理性的特征:思考和选择。 思考的对象是可欲的,但选择的过程是理性的, 是欲望和理性的结合。 3. 美德是一种中庸之道,过度和不足都会导致恶。 鲁莽————勇敢————怯懦 “美德乃是一种中庸之道……它乃是以居间者为目的 的。”“过度和不足乃是恶行的特征,而中庸则是美德的 特性。——亚里士多德”
能把握其本质,更不能使我们认识到事物的本
质 感觉——撇开质料而接受事物形式的能力 蜡块说——蜡接纳图章的印迹而撇开它的铁
或金子
3.认识论——灵魂学说
亚里士多德
(一般原理和原因都是潜藏在理性灵魂之中的,只 是通过感觉经验的刺激才能被理性直视到) 理性灵魂(努斯)分为两种状态: 1.受肉体遮蔽的消极被动的; 2.积极能动的。 理性灵魂的认知是建立在感性灵魂之上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体系
一、理论的科学 1. 形而上学(第一哲学)—实体说(实体的含义和本质) 2. 物理学(第二哲学)——四因说、潜能和现实说 3. 认识论——蜡块说 4. 逻辑学——范畴表、逻辑规律、三段式推理 二、实践的科学
1.伦理学——实践理性、中道学说
2.政治学 三、艺术的科学(不讲)
2013-8-9
2013-8-9
评价
1 总评: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 思想家之一,古往今来“最多才最渊博 (最深刻)的科学天才之一”(黑格尔 语)。
2013-8-9
2.进步性:
①超越古希腊两派哲学间的思想冲突,并在此基础 上建立一个集大成的形而上学体系。 ②“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系统 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
者”。
③他批判的继承和发展前人的思想,超越前人的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就,“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④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发展到一个更
2013-8-9
高的水平。
3.局限性: 亚里士多德的基本观点在在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之间表 现出折中动摇的特点。
2013-8-9
认识论——“蜡块说” (折衷与调和的特点在亚氏学说中处处可见)
主要观点:1.对于实体或个别事物的认识是从 感觉开始的,客观存在的事物是感觉发生的源泉。
人的“感性灵魂”——“蜡块”
感觉——外物印在“蜡块”上的痕迹 “离开感觉,没有人能够理解任何东西。”
亚里士多德
主要观点:2.感觉只能感受事物的形式而不
2013-8-9
亚里士多德
蜡块说的基本认识路线
(1)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
(2)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识论,把人看成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和接 受外界对象。
2013-8-9
亚里士多德
“蜡块说”的暗喻:
• 感觉是一种消极的活动,只有在外物 的刺激下才能发生。 • 感觉依赖物质器官 • 在刺激之前没有任何有关事物的感觉。 感觉是后天的而非先天的,有明显的经验 主义倾向。
2013-8-9
影响
学派: 亚里士多德学派 ,“逍遥派”。 涉及领域:形而上学、逻辑学、物理学、 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文艺理论等 受影响于: 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 图 施影响于: 几乎所有之后的西方哲学家 理论特点:综合大师。(既吸收了自然哲 学也吸收了形而上学的思想)
2013-8-9
2013-8-9
形而上学(本体论)——实体说
形而上学: “存在”是哲学研究的统一对象,但是自 然科学研究的是个别、特殊的存在物,只研 究某部分或属性,只有哲学研究存在本身, 这是哲学研究的基础。
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是实体
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是逻辑学
2013-8-9
物理学——四因说
物理学的含义: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
亚里士多德
2013-8-9
生平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著
名科学家和哲学家。生于希腊北部色雷斯 地区。其父为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御医。
17岁开始进入雅典的柏拉图学园,追随 柏拉图学习和研究达20年之久。他好学多 问,才华横溢,成绩突出,柏拉图夸他是“学 院之魂”。柏拉图死后,他离开学园。 公元前343年应腓力二世之邀,任皇太子 亚历山大的教师。公元前335年离开马其 顿回到雅典,创建了吕克昂学园。亚里士 多德被恩格斯称为最博学的人,是百科全 书式的人物。
四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2013-8-9
实体的分类
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 1.第一实体是个别事物,第二实体是 种与属; 2.第一实体更真实 3.实体的矛盾性:既是共性也是个性
2013-8-9
逻辑学——形式逻辑奠基人
1. 他创建了范畴表(包括实体在内共十个P66-2) 实体、数量、性质、关系、位置、时间、 状态、 活动、受动、姿态 2. 提出了形式逻辑的三大规律: 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 3. 提出了三段式(演绎推理法)的格式和规则。 人总是要死的,(大前提) 一般 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 苏格拉底是要死的。(结论)个别
2013-8-9
实践科学——政治学
政治学——国家的至善
1、国家的最高目的:
国家是为了达到道德至善和理智生活的社会组
织。 2、提倡“中道”,中等阶级执政是理想的政体。 3、教育是国家的重要功能和治国之道
2013-8-9
中庸之道的说明:
1.“居间者”是相对于不同主体而言的,并 不存在一个绝对的平均数,必须针对一个人的 具体情况来加以判断。 2.美德作为一种中庸之道,是与“过度不足” 这两端相对立的,因此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极 端。 3.中庸既非不足中的中庸,亦非过度中的中 庸,某些相对不足和过度而导致的恶行本身并 不存在一个中庸的问题。
——回答事物为什么会开始或停止?
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达到的目的。 ——回答事物为什么要运动?
2013-8-9
对理念论的批判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柏拉图理念论的根本错 误在于它把理念看作离开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
的实体,即把事物的一般和个别割裂开来。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2013-8-9
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简称物理。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的是物质,在时空中物质的运动,和所有相关 概念,包括能量和作用力。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是对于大自然的研究分析, 目的是为了要明白宇宙的行为。
“四因说”解答了实体的原因是什么!!!
亚氏研究运动的原因的“目的论”特征:其“原因”是与“为什么”相对 应,而不是与“结果”相对应。
演绎三段式推理法影响西方人思维长达两千年之久。
2013-8-9
物理学——四因说
——回答事物为什么在运动中继续存在?
质料因(相当于今天的什么范畴):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
形式因(相当于今天的什么范畴):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 计图案和形状 ———回答事物为什么会以某一种特定的方式运动? 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提供的机构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