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和正义理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 六、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 《论运动》、《论星象》、《论荷马史 诗中的疑难》(六卷)、《论磁石》、 《奥林匹克胜利者》、《格言集》、 《论尼罗河》等; • 主要的政治学著作包括:《政治学》、 《雅典政制》、《家政学》; • 其他涉及政治思想的著作:《修辞学》、 《尼各马科伦理学》。
(三)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特点
• 1.注重经验的研究方法; • 2.学科的分类;
• 游历时期:阿塔内斯、米提利尼(结 识泰奥弗拉斯特)、马其顿(受菲利 二世之邀,亚历山大之师)、斯塔吉 拉城、雅典(前355); • 学园时期:吕克昂学园,主持学园工 作,(“漫步学派”或“逍遥学 派”),编写大量教学讲义或大纲, 集中科研,写出大量著作。前323,亚 历山大病逝,受牵连,亚将学园交由 泰主持,自己回到母亲的家乡优卑亚, 终日忧郁惆怅,前322,病逝。62岁。
公民观
公民(polites)的定义
全称的公民是“凡得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 的人们”;(《政治学》,P.111) “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 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 (政治学》,P.113) 不同政体对公民内涵的界定不同,亚里士多德 自认为自己对公民的界定适合于平民政体; 公民的德性:在于他既能出色地统治人,又能 体面地受治于人。(不只具有一种德性,应该具 有善良之人所具有的完满德性)
(二)著 作
• 据第欧根尼· 拉尔修《名哲言行录》,亚 里士多德的数目共154种383卷。现存只 47卷; • 涉及当时科学的所有门类:如《论正义》、
《论诗人》、《论财富》、《论灵魂》、 《论快乐》、《论科学》、《论属与种》、 《演绎》、《定义》、《关于政治理论的 讲演》(八卷)、《修辞与艺术》、《毕 达哥拉斯篇》、《论动物》(九卷)、 《解剖》(七卷)、 《论植物》、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一)亚里士多德的关于国家起源、本质和目的的观点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西方最早创立独立的政治学体系的思想家,是古希腊奴隶主中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代表。
他对城邦国家的产生、本质和目的做了系统地论述。
1 .国家产生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的产生基于人的本性,因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有天然要过道德生活的愿望。
2 .国家产生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自然赋予人的本性是过国家生活,但是任何事物的本性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只有当它发展到最高阶段时,才充分显露出它的本性,社会也是如此。
亚里士多德指出;国家在产生过程中经历了家庭、村落而最终形成了高级完备的社团,它是人的本性的最充分体现。
个人只有作为城邦的组成部分,才能满足其自给自足的生活。
3 .城邦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至高广涵的社会团体,它是行业与职能相异的许多分子的集合,是由许多公民各以其不向职业、家庭等参加而组成的有机的整体。
4 .城邦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社会生活包括许多内容,城邦的存在不只是为了便于交换,防止互相损害等等。
城邦的目的在于实现道德的良善,即以城邦协调各人的功能,导致人类的优良生活。
个人和城邦的主要和最终目的都是谋取优良的生活。
这是城邦区别于其它社会团体的本质所在。
5 .学说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首次从政治学的意义上讨论了国家的起源、本质和目的等一系列的重要课题,为这门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理论。
(二)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1.政体的定义:政体就是城邦的最高政权组织,是城邦一切组织的依据。
政体又关涉到全邦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公民的生活规范。
所以政体是城邦的决定因素,它决定城邦性质。
2 .划分政体的标准。
第一是宗旨,看政体是照顾全邦人民的共同利益,还是只照顾一个人、少数人或平民群众的私利。
前者为正宗政体,后者为变态政体。
第二是人数,看最高治权的执行者是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这样共划出二类六种政体。
即正宗政体三种,有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
比例平等与中庸之道亚里士多德分配正义的实现之维

比例平等与中庸之道:亚里士多德分配正义的实现之维作者:陈霞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4年第07期[摘要]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早系统论述分配正义的思想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是一种相对平等,分配正义的实现基于比例平等标准,而中庸之道是实现分配正义的途径。
中道依托中产阶层的力量,通过优良政体的构建促进分配正义的实现,通过法律之治的推崇保障分配正义的实现。
亚里士多德分配正义思想中蕴含的平等观念、中道思想和法治理念为当代中国的分配制度怎样兼顾公平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比例平等;分配正义;中庸之道;法治[中图分类号]D6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7-0022-04※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研究”(12&ZD058)阶段性研究成果。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从来没有停止对于正义的思考和追求。
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政治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和集大成者,他在《政治学》开篇就讲“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1]亚里士多德把正义作为政治学追求的终极价值。
亚里士多德的正义理论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中关于分配正义的研究是其正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亚里士多德追求怎样的分配正义?亚里士多德诉诸于什么途径实现城邦的分配正义?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理论给当代中国有哪些启示?以上是需要我们进行探讨和追问的问题。
一、比例平等:亚里士多德分配正义的标准理解分配正义首先就应当明确什么样的分配是正义的,也就是分配正义的标准。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是一种平等主义的。
“世上一切学问(知识)和技术,其终极(目的)各有一善;政治学术本来是一切学术中最重要的学术,其终极(目的)正是为大家所最重视的善德,也就是人间的至善。
政治学上的善就是‘正义’,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
亚里士多德的6种政治体制

亚里士多德的6种政治体制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和政治学家,在他的理论中,有六种不同的政治体制被描述为可能发生的形式。
他认为,这些政治体制的种类取决于统治者的目的和取向。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体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人幸福的最佳平衡。
第一种政治体制是“君主制”。
在君主制中,统治者是一个明智和公正的君主,他通过良好的领导和独断能力来带领国家。
君主既能理解公共利益,也能满足个人需求。
他努力实现国家的长期利益,并保持政治或社会的稳定。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君主制是最理想的政治体制,因为它能够提供最高水平的领导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第二种政治体制是“贵族制”。
在贵族制中,统治者是一群优秀的人,他们通过出生、才能和教育等方式来共同统治。
他们有责任为国家作出最佳决策,并且通过维护其特权和地位来支持自己的统治。
亚里士多德认为,贵族制虽然不如君主制完美,但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为国家带来稳定和繁荣。
第三种政治体制是“德政民主制”。
在德政民主制中,统治者是一个有道德修养和资质的领袖团队,这些领袖通过公民的选举或随机选择来产生。
这样的政体不仅反映了公民的需要和意愿,而且能够平衡各种利益,以实现公共福利。
亚里士多德相信,德政民主制是一种既公正又高效的政体。
第四种政治体制是“寡头制”。
在寡头制中,统治者是一小群富有和有权势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资源和影响力来统治国家。
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往往忽视公共利益。
亚里士多德认为,寡头制是政体中的一种病态形式,会产生不公平和不平等。
第五种政治体制是“民主制”。
在民主制中,统治者是通过选举和多数意见来产生的。
这种政体是最广泛实行的一种,特点是强调公民的自由和平等。
然而,亚里士多德担心民主制可能变成了群众暴力或多数压制少数的形式。
他认为,民主制需要维护公民的自由和权益,才能保持其稳定和繁荣。
第六种政治体制是“邪恶的政体”。
在邪恶的政体中,统治者是通过暴力、剥削和不正当手段来统治的。
这种政体常常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混乱,远离公共利益和个人幸福的实现。
023第二章古希腊法律思想(亚里士多德)

正义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产生的一种美德。 正义和不正义含有两种意思:一是指能否服从纪 律;二是指一个人所取得的东西是否他应当得到 的。
“政治学上的善就是‘正义’,正义以公共利益 为依归。按照一般的认识,正义是某些事物的 ‘平等’(均等)观念。„„简而言之,正义包含 两个因素——事物和应该接受事物的人;大家认 为相等的人就该配给到相等的事物”。 正义的实质在于“平等的公正”。
二、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论
正义的含义 正义的分类 法律与正义 与柏拉图的正义观相比较
亚里士多德:“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 正义衍生的法律,而凭以判断(人间的)是 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法律来源于正义、体现正义并以实现正 义为根本目的,是亚里士多德法律思想的核 心的所在。
2、正义的含义
中产阶级治国论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有极富、极贫和中产阶级三 个等级,极富阶级逞强好胜,易犯重罪;极贫阶级懒散无 赖,易犯小罪;只有中产阶级最能服从理性而达到正义。
中产阶级拥有适度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产,既不象穷人那样希图别人
的财物,也不象富人那样容易引起别人的觊觎;最能“恪 守中道”,“是一个国家中最安稳的公民的阶级”,是富 有和贫穷二个极端阶级之间矛盾的“仲裁者”,所以“最 好的政治社会是由中等阶级的公民组成的”。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与著作 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论 亚里士多德的国家与政体理论 亚里士多德的法律观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论
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与著作
马恩:“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最博学的人”。被誉为“百科全书 式“的学者”。 黑格尔:一切哲学家的老师。 评论:亚里士多德对西方学术思想的 影响是无与伦比的。在他死后长达一 千多年的时光里,他的权威几乎与基 督教会的权威一样无庸置疑,自公元 17世纪以来,几乎每一种知识的进步 都必定以从攻击亚里士多德的某种学 说而起步。这恰恰应验了这样一句箴 言:一个天才的出现往往会窒息数代 人的思考。
亚里士多德正义论的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正义论的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论主要内容如下:
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是政治学上的善,是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
他将正义分为普遍的正义和特殊的正义。
普遍的正义指的是数量相等,即在平等的个人之间各人的所得在数目和容量上都相等;特殊的正义指的是比值相等,即在不平等的个人之间根据各人的价值不等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正义的核心在于平等,避免通过夺去另一个人的所有或通过拒绝给予某个人以他应得的尊敬、偿款和不遵守对他的诺言来为自己谋利。
这种正义观主要用于人的行为,并逐渐被专门用作评价社会制度的道德标准。
西方法律思想史

《西方法律思想史》
第一编 古代 一 、 柏 拉图 第一个建立体系化的政治法律思想 (一)法的正义理论 1.最先阐述了系统的正义观,法律符合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时,才称得上正义。 2.法律是维护正义的手段。 3.正义的原则是“国家的基本法”。 (二)法治理论 开创了西方法治理论的先河。 1.第一个在人类历史上提出“依法治国”。 2.提出了政治权力的分权与制衡思想。 3.法律是把人拉往正义和真理的金质之力。
二 、 亚 里士多德 (一)正义理论 1.正义的分类。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 2.衡平理念。 (二)法治理论 1.法治含义:(1)良法之治。其一,法律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其二,法律能促成合于善德和正义的政 体;其三,法律与自由相一致。(2)法的普遍遵守。执政者应受制于法律。 2.法治的理由。(1)法治是理性之治;(2)法治是众人之治;(3)法律具有稳定性。 3.加强立法的措施。(1)法律必须反映中产阶级的利益;(2)详细研究国家的状况;(3)对公民特别是青 少年加强教育;(4)灵活性和稳定性相结合。 4.法律的分类。(1)基本法和非基本法。(2)自然法和人定法。(3)习惯法和成文法。 (三)政体思想 1.政体的含义。 2.政体的要素。议事职能,行政职能和审判职能。 3.政体分类。正宗政体是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相应的变态政体是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 政体。
析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护共和政体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国家政治的杠杆和国家最主 其看作是其政治思想的一道闪光,在今天,对我们也有一定
要的职能,他从中等奴隶主阶级立场出发,提出通过教育重 的借鉴意义。
振古希腊公民的四德,培养公民中庸、适度的美德,以防止公
他重视政治与教育的关系而提出的主张,一方面是从维
民在道德上、精神上的堕落、颓废,借以维持城邦制度的精神 护奴隶制国家的秩序和稳定出发,具有其阶级局限性,但另
最后,关于奴隶制的观点,他认为奴隶制是正义的,这一
应的生存手段,就不能产生一个优良的政体;城邦的构成如 点是不科学的。瑞查德.科沃特认为,亚里士多德对奴隶制的
何,是优良政体产生的首要问题;城邦的人口、疆域、海军力 判断首先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其有限的经验判断和被他
量、秉性、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都是城邦构成所必须考虑的 同时代的人都接受的其错误假设之上;其次,他的阶级出身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02—2589(201 0)01 —0076—02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教 目的,因此而产生了他在政治问题上的经典话语—— —“人天
育家,被后世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生活在希腊奴隶制 生是政治动物”。
正处于危机的时期,当时雅典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日趋尖
有些是值得提倡的,甚至对我们当今的政治生活都还有重大 归纳法,同时将政治观点建立在其已有的理论之上 [7],使政治
意义。对此,我们要辩证地认识。
学与哲学、伦理学有了明显界限,将政治研究在概念上趋于
首先,亚里士多德关于国家自然起源说的理论是非科学 系统,开了西方政治研究体系之先河。
的、反动的政治学说。因为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建立在属
所有城邦都是究使政治学与哲学伦理学区分开来使政治研究初步取得某币噜共同体所有共同体都是为着某种善而建立的很自然独立地位下面本文将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既然所有共同体都在追求某种善所有共同体中最高的并且主要内容及评价等方面作一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和正义理论
政体概念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给予了明确的界说:“政体可以说是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以确立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也是订立城邦及其全体各分子所企求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体就是每一个城邦最高治权的执行者。
他认为政体就是城邦一切政治组织的依据。
也就是说,政体就是确立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由谁掌握,是一个城邦政治权力的分配制度,政体决定了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
政体是与国体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不同的国体可能实施不同的政体,也可能实施相同的政体,而相同的国体可能实施相同的政体,也可能实施不同的政体。
马克思主义理论把国体按照人类历史的发展分为了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尽管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即国体相同,但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而有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政体,例如资产阶级国家就有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不同的政体。
总的看来亚氏的政体并不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政体,他认为政体的异同决定了城邦性质的异同,只要政体发生了变更,那么城邦的性质也就发生了改变而成为另外一种城邦了。
这与我们现在的国体概念相类似,亚氏混淆了政体和国体两个概念,国体才是决定国家性质的因素,而在亚氏的政体理论中没有国体的概念。
将政体和国体的概念区分开来,直到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才做到。
政体分类论
具体说来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是否照顾到公共利益,另一个是人数的多少。
亚里士多德按照第一个标准划分了政体的好坏,他说到:“凡照顾到公共利益的各种政体就都是正当或正宗的政体而那些只照顾到统治者们利益的政体就是错误的政体或变态的政体”。
根据这两个标准、两种性质进行交叉控制配额分配,政体就被他划分为两类六种,分别是正宗政体,其中包括君主政体(一人),贵族政体(少数人),共和政体(多数人),以及与这三种政体对应的变态政体,其中包括僭主政体(一人),寡头政体(少数人),平民政体(多数人)。
而区分寡头和贫民政体主要在于是贫穷人当政还是富人当政。
如果是富人掌权,即使是多数人也称为寡头政体,如果是穷人掌权,即使是少数人也必定是平民政体。
由此可以看出,亚氏还考虑了更多的情况,提出了政体划分的第三个标准,即贫富标准。
可见,他在划分政体的时候已经涉及到了经济地位和阶级的差别,意识到了阶级分析的必要性。
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的分类是在对古希腊各城邦比较分析的实践基础上得出的理论总结,为后人对古希腊的社会状况的研究提供了案头资料,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贡献不可估量。
以阶级特性来划分政体,说明了其独特深邃的洞察力,以是否照顾到公共利益也充满了追求善的伦理思想,具有理想的色彩。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三要素说
所谓“城邦的职能组织”,亚里士多德指的是议事、行政和审判三种机构。
他认为,这三个要素是一切政体构成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强调指出,议事机构拥有最高权力,即制定法律、选任和审查执政人员、审查战争、结盟等大事,都由议事机构作最后裁决;行政机构拥有诸如管理财赋或统率军队此类的职权。
它由有一定任期的执政人员组成;审判机构指由公民陪审员组成的公听曲直的法庭。
它审理违宪、民事和刑事等8类案件。
理想政体
亚里士多德认为,三种变态的政体都是不良的政体,对任何社会都不适宜。
至于三种正宗政体,亚里士多德主张要视社会实际情况来决定。
他认为君主政体与贵族政体己经过时,唯有他所认为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共和政体宜于实行。
因为在一切城邦中,所有公民可分为极富、极贫和处于两者之间的中产阶级三部分。
中产阶级占居城邦公民大多数,可以调和贫富两极的对方,稳定战邦的政治。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实质是想建立以中等奴隶主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以挽救城邦制度的危机
政体变革思想。
亚里士多德还对政体的变革做了分析。
他认为变革有两种;一是以较好的新法代替旧法。
他认为,成文法不应一成不变,但变革要慎重,如轻率的变革必然消灭民众守法的习性。
二是政体的变革,即由于治理不当引起政体的变革,由内讧诉之武力,演化为革命,革命使现行政体变革或是政权由另一个党派控制。
评述
法治优于人治。
强调中庸,主张调和、改良。
坚持奴隶制正当性
正义理论
古希腊学者喜欢探讨“善德”,这里的善不仅仅是今天我们所谓的伦理,在一定意义上讲,善德是他们人文学说的至高目的,是今天我们称为社会科学的终极价值。
柏拉图如此,亚里士多德也是如此。
两者比较而言,真正奠定法律正义理论,并对后世法律理论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则是亚里士多德。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善德是政治学的核心,政治学又是最高的应用科学,政治学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他的伦理学,一个是他的政治学,其中,正义是善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其伦理学中,他详细地阐述了他的正义观。
正义(公正)是一种中庸,是一种完全的德性。
不正义有二,一为违法,二为不均。
后代学者的理解为,正义的含义有二,一为合法,二为合理与平等,二者又分别称为一般的正义和特殊的正义,亚里士多德的重点在特殊的正义。
特殊的正义又包括两个基本的分类,一个是分
配的正义,一个是矫正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