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用管理的一般模式
信用管理模式

信用管理模式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信用管理已经成为每一家企业成功经营的关键。
信用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的风险,确保企业的收益,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因此,建立合适的信用管理模式是当前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
信用管理模式是一个指导企业采取恰当的信用策略和措施的系统框架。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实施信用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从而更好地控制风险。
具体来说,信用管理模式一般包括五个基本步骤:首先,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具体的信用政策不仅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性质,还要考虑行业的特点,综合考虑市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信用政策和措施,以确保企业的绩效。
其次,建立健全的信用审批制度。
在实施信用管理过程中,将建立健全的信用审批制度,确立信用审批流程,规定信用审批任务,按照相关规定,合理安排信用审核人员,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信用风险,避免经营风险的扩散。
第三,制定完善的信用管理办法。
在实施信用管理的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信用管理办法和制度,比如规范信用卡使用程序,完善信用报告使用机制,严格规定信用管理的流程,实施信用销售的管理等,从而有效地控制企业的信用风险。
第四,加强对信用信息的收集、维护和使用。
企业应建立信用信息收集、维护和信息使用制度,定期收集相关客户信息,建立客户信息库,定期更新客户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为企业的信用管理提供依据。
最后,持续完善信用管理制度。
在实施信用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不断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定期评估信用管理措施,调整信用管理模式,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得顺利有序。
以上是建立信用管理模式的基本流程及要点,具体情况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定制,确保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从而使企业更加安全、稳定、有效的经营业务,获得更高的效益。
企业怎样实行全程信用管理

企业怎样实行全程信用管理企业怎样实行全程信用管理当前,伴随着信用方式的广泛应用,我国企业的信用风险损失日益严重,应收帐款长期居高不下,呆帐、坏帐大量发生。
深入研究表明,这些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我国企业内部缺少有效的信用管理。
十几年来,我们先后帮助一千多家企业按照全程信用管理模式建立了内部信用管理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管理成效。
总结这些企业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企业在实行信用管理的过程中,要避免少走弯路、错路,应当从系统化、流程化、一体化和专业化等四个方面。
一、信用管理的系统化在具体工作中,信用业务涉及销售、财务、物流、售后等多个部门和岗位,而各个部门管理目标和职责不同,会有很多难以协调的矛盾。
头痛医痛的办法往往无济于事,甚至事与愿违。
因此,必须从系统化的角度,科学地构建本企业的内部信用管理体系。
1、设立专职信用管理职能以往,许多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分散在一些传统的职能部门完成的。
例如,分别由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承担客户的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应收帐款管理等职责。
这往往造成企业在这些工作上的重大失误或低效率。
现代企业管理实践表明,信用管理应作为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职能,独立地、专业化地发挥作用。
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或设置信用监理),从而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防止任何部门或各层管理人员盲目决策所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
2、分清信用管理职责在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信用业务的运行成败首先取决于信用管理机制,即信用的授权关系及管理方式。
企业信用管理的本质在于如何权衡销售收益与财务风险损失。
其中,企业内部各部门在信用业务管理上的权责分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因此,应当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重新进行合理的分工,信用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等各业务部门各自承担不同的信用管理工作,必须按照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
3+1企业信用管理模式

“3+1”企业信用管理模式定义“3+1”企业信用管理模式:以客户为中心,根据企业信用交易的前期、中期、后期的不同特点设计出相应的管理模块,由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人员)全面管理企业信用赊销的各个环节。
起源针对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2002年外经贸部研究院的专家率先提出“3+1”企业信用管理模式,时任外经贸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的韩家平是“3+1”模式的主要创始人,目前, 商务部正在大力推行这种模式。
应用加入WTO 以后,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大多数商品已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信用方式进行销售,赊销已成为很多行业的惯例,这表明我国正在进入信用经济时代,加强和改善信用风险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最重要课题之一。
使用“3+1”企业信用管理模式的步骤如下:1、建立前期信用管理阶段的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在交易前调查和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业务部门掌管的信用获取方基础信息、原始文件、法律文件,也包括信用获取方每一次交易的情况、付款情况、DSO 分析、坏账情况等等;2、建立中期信用管理阶段的债权保障机制,企业采用的债权保障技术包括:抵押(包括质押和物权抵押)、担保(包括法人担保和自然人担保)、信用保险、出口信贷、信用证、承兑汇票和其他保障手段。
3、建立后期信用管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包括三个阶段的工作:在应收账款发生后,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监控账款,保障账款按时回收,当货物销售出去后,应该对销售的货物和客户实时监控,保证货物和销售的安全,在账款过期后,要根据程序不断施加压力,争取早日回收账款。
4、在企业内部应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人员),全面管理企业信用赊销的各个环节。
案例联想集团是使用“3+1”企业信用管理模式的受益企业之一。
联想的信用管理机制是全员参与的信用管理体系,不同的岗位各司其职,共同来管理联想的信用。
通过企业信用管理,联想培养了一批合作良好、非常重视在联想的信誉状况的客户,公司内部形成一套运行良好、适合联想业务特点的信用管理机制,应收周转和坏帐等信用管理指标非常良性,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
信用管理制度模式

信用管理制度模式信用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影响着企业的形象、信誉和经营状况,对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和竞争力,还可以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有效地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信用管理制度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信用管理制度的概念信用管理制度是指建立在信用管理理念和信用管理体系基础上的一套规章制度、流程和方法。
它包括信用管理的目标和宗旨、信用管理的机构与职责分工、信用管理的操作流程和方法、信用管理的监督和考核等方面的内容。
信用管理制度是通过规定和约束,促使企业员工和相关人员遵守信用管理规范,确保企业的信用管理能够健康、高效地进行,从而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和信誉,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信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维护企业形象和信誉信用管理制度可以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约束员工的信用行为,从而促使员工自觉地以公司利益为重,维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这对于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维护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2. 降低信用风险信用管理制度可以规范企业的信用管理行为,减少信用风险的发生。
通过规范信用管理,企业能够较好地识别和管理信用风险,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优化资金使用信用管理制度能够规范企业的信用赊销和预收款项的管理,从而优化资金使用。
通过规范信用赊销,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减少坏账的发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
4. 促进企业发展信用管理制度能够规范企业的信贷业务和信用担保业务,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和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跟踪和管理,降低信用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三、信用管理制度的构建1. 确立信用管理的目标和宗旨企业需要明确信用管理的目标和宗旨,即维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降低信用风险、优化资金使用、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信用管理流程和模式

3.5双链条全过程管理模式
• 内外两条控制链(客户风险控制 链和内部风险控制链),
• 三个过程控制制度(事前预防制 度、事中监控制度和事后处理制 度),
• 四大技术支持(数据库和信用管 理软件、信用分析模型、监控指 标系统和债务分析模型),
• 二是通过征信公司获取客户的资信评 级,若缺乏该类资料,则可结合客户实 际情况通过自身信用管理部门对其进 行信用评级分析。
2.中期信用管理阶段
• 此阶段主要任务在于制订合理适用的企业 信用政策,其中包括授信期限、授信额度、 授信标准、授信方式等具体内容。企业应 根据自身与客户两方面的实际情况确定相 应的信用政策,尤其在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 阶段时,信用政策差别很大。
• 与全程信用管理模式和双链条全 程信用管理模式相比,3+1科 学信用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 (1)在信用管理阶段的划分方面。 前两种信用管理模式将企业信用管理 划分为签约前、签约和签约后,3+ 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将其划分为签约 前、从签约到发货(提供服务)和发 货(提供服务)后;
(2)在信用管理的具体内容方面 。
企业信用管理流程和模 式
2021/7/2
本章要点
• 1、全程信用管理模式 • 2、全面信用管理模式 • 3、3+1信用管理模式 • 4、双链条信用管理模式 • 5、他们之间的区别,以及更加
完善在那里
3.1 企业信用管理流程概述
3.1.1企业信用管理流程的定义 主体过程
辅助系统
3.1.3科学的企业信用管理流程目标
3.4 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
• 一、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的内涵
• “3”是指企业内部应建立三个不可分割的 信用管理机制,分别是前期信用管理阶 段的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中期信用管 理阶段的债权保障机制以及后期信用管 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
企业信用管理概述

制度
后期信用 管理程序
建立账款 管理和 回收制度
内部机构 改造程序
建立独立管 理、监控、 申报制度
管
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债权保障制度
建立账款管理制度
改造企业组织结构
理
收集客户信息资料
转嫁赊销信用风险
监控账款按期回收
建立信用管理部门
措
施
建立信用评估制度
建立账款追收制度
编纂信用根本大法
划分客户信用等级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国家统计局1999年底统计:坏帐 每年吞噬了企业5%的销售收入。此统 计数据相对保守。西方预测机构认为,
加上隐性坏帐,我国企业的坏帐率应为 10%以上。美国企业坏帐占销售收入的 0.25%—0.5%。两者相差是10倍至20 倍。一个销售1亿的企业,中国企业平 均坏帐为500万—1000万元,美国企业 坏帐只有25—50万元。
3、教师手机:673031 4、课程考核方式:
考勤10% 作业40% 期末成绩50%
请各位同学坚持上课签到、做好笔记 、作业足量上交,有事及时请假。
1、赊销概述 2、应收账款管理概述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案例导入
截止2004年12月25日,四川长虹公司应收APEX 账款余额46750亿美元。可能收回的资金1.5亿美元。
精品ppt模板
应收帐款追收工作认知
商账追收主要是采用合法智取手 段向债务人商业信誉、财产、精神等诸 多方面施加强大压力,以此实施债务追 收,非诉讼手段的债务追收,依照国际 惯例,应收帐款追收师采用非诉讼方式 ,函电追讨、登门协商、催收公告、专 业债务清欠、债权转让、专业谈判技巧 ,合法操作手段追收债务。
我国企业全程信用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实施技术

信用管理模式。它的核心思想在于:第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
的信用风险防范能力是比产品的质量更为重要的管理要素,没有信用
管理,企业将无法生存;第二,必须对信用风险按照企业的交易过程 实施全面的控制:第三,应以信用为核心,加强对客户、业务人员、 业务部门的协调、管理,形成合理的内部和外部成本制约机制。
第一章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篇论文的研究目 标、研 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分别介绍了信用、信用交易以及企业信用管理
的概念。其中着重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企业信用管理的目的 和职能,指出了信用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在论文的第三章,作 者对国内外企业信用管理现状做了对比,指出了我国目前信用管理的
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 全程信用管理
Ab ta t sr c
A sr c bta t Ceirk nrl acut e al maae n a s n i n r t c t ad on r i be ngmet i ic t d i o o n c s e v c r g fa e f t s sces f l e etpi s oe tn Ceirk a a o o ucs o au o n rre' ri . d i s c r n r r f e s p ao r t r i s e bcmn m jr eiet t bs e dvl m n T C i ' eo i a ipd n t h ui s ee p et o n s g o m m o e n s o . h a etpi so oe dc d incs r f t m gicm ete n r s , n hn, i s e a o h t a o pt v e re n a r t e s y e o n i e r i pw r o te ehn , edu c d rk ma t n o f d o e ; h o r dt m nos i i s y ls u s s n t a r h e r t e s u o f r t n o acut bd t w i r u iso s p occli f d n onio db , c e ln r l f u tg s c n a e s h h t ht u y i an u t s p r n ad e l s n r i sB ce b avne m ngm n m d o n s r o ietp s . kd dacd ae et e e e n e re a v s y a o f f e n ute ad s o ojcv r li o C i ' bs es o i c n i n b e n et e ie f n s i s rg o r s a d b i e t s h a u n a m ngmet te ei i t f d cm le nw ngr l aae n h t s s i a pe l e maaei , h s o n o ty a mt d e o一一t Whlcus Cei ngm n Ssm. kreo h h o - r d d Maae et t T e l e e o e r t ye h e n f t ss m fsyi t m dm reeoo yt cpcy ae h yt i it, e e m kt nm , aai t t e e s rl n o : h a c h e t o k
企业信用制度的基本模式

企业信用制度的基本模式企业信用制度指企业信用赖以形成、传递、起作用的制度体系。
由于企业信用取决于企业的行为和社会的认知,企业信用制度应包括对企业行为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企业信用的传递机制以及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
按企业信用的传递方式不同,可以把企业信用制度分为三维的市场模式和四维的中介模式两种。
1、市场模式市场模式主要通过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的互动来传递信用。
企业通过一贯的守信行为来形成一定的声誉,通过声誉机制把信用传递给市场成员;市场成员根据企业的声誉的好坏来决定是否与企业进行交易。
市场模式要求有规范市场交易的基本法律法规,以对失信实行监督惩罚和声誉保护,确保声誉的建立和声誉信息的有效传递。
在市场模式中,参与者有企业、社会成员(企业的交易对象)和政府三方。
企业是信用的主体,通过自身的守信行为表现来赢得有信用的声誉。
由于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主体,其守信行为选择取决于信用形成的成本和其产出之间的差额。
企业的交易者根据企业的声誉来估计企业守信的可能性,并决定是否与其交易。
政府的作用是通过法律的保护和监督来确保市场秩序,以确保声誉的传播和真实,使企业和交易者形成对信用的合理预期。
2、中介模式在纯粹的市场模式特别是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中,若信息传递的效率不高,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和信用的逆淘汰,故许多国家都采用中介模式来促进信用交易。
通过第三方(中介方)的参与,建立统一的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估制度,可提高信用信息的传递效率和使用效率,减少信息失真带来的损失,增加企业守信的可能性。
中介模式的基本结构如下:在中介模式中,信用中介组织的参与,提高了信息质量和传递效率,既有助于社会的认知,又增加了企业守信的意愿,从而有利于企业信用的形成和传递,对信用交易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但中介组织的介入,企业信用信息网的建立,也会增加制度成本;同时,第三方的介入也增加了由于第三方(中介组织)失信而造成信用的制度失灵风险,从而要求有相应的主体对中介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前企业信用管理状况
❖ 信用拥有企业与信用接受企业对信用的认识均有待 提高
❖ 企业外部信用制约机制有待完善 ❖ 企业缺乏内部信用管理体系 ❖ 企业缺乏基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信用销售策略
2
我国企业被大量拖欠的原因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政策性 拖欠
财务部限制
销售额下降
拖欠仍会 大量发生
财务部门
以资金管理为 主,要求现款
流动资金不足
弊端:1、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造成冲突; 2、财务部门不了解客户,无力控制风险; 3、由于财务部门的过份限制,导致销售额下降。 11
三、信用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关键业务环节控制 信用管理的技术体系
12
关键业务环节控制
现金短缺
弊 负债增加 利润降低
坏帐率提高
应收帐款的价值将随着帐龄的延长 而迅速减少
18
影响应收帐款水平的因素
信用销售决策 信用期限 信用额度 风险控制 现金折扣 收帐代理
平均收帐期
非信用销售决策 价格、质量 促销、广告 存货水平
销售量
应收帐款水平
外部环境 市场条件 经济环境
利润
19
应收帐款的合理持有规模
逾期追收
现金
坏帐
22
帐龄记录表
客 户
合同编号 类别
日期
应收 发票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对应号
金额
信用期内
日期
号
0-30 31-60 61-90 91-180
A 2001003 帐单 2000-1-1 2000-1-31
28,987.00
2002006 帐单 2000-2-15 2000-3-17
和阶跃性的特点。
机会成本 — 持有应收帐款而丧失的将这比资金投资于其他
赚取收益的项目的机会。是隐含的成本。
收帐成本 — 应收帐款的正常收帐费用和对逾期应收帐款的
催收费用。
坏帐损失 — 它有可能成为最大的持有成本。企业必须尽最
大努力防范其发生。
21
应收帐款的生命周期
日常监控
销售产品 提供服务
帐单 催收 收帐 注销
原因: 1. 单纯追求没有现金流保证的销售收入 2. 缺乏对市场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 3. 缺少对客户资源(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对销
售人员失控 4. 对应收帐款缺少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
8
管理误区之一
销售部门
财务部门
订单、发货
产生大量逾 期应收帐款
记帐、结算 流动资金紧张
弊端:出现管理真空,帐款拖欠严重。
三角债
9
管理误区之二
销售部门
订单、发货
考虑客户风险
财务部门
记帐、结算
销售额下降
拖欠仍会 大量发生
流动资金紧张
弊端:1、业务人员无力控制客户风险,仍会发生大量拖欠。
2、业务人员担心客户风险,过份谨慎,销售额下降。
3、业务人员与客户勾结,给公司造成损失。
10
管理误区之三
销售部门
风险问
题
要求大量 信用销售
成本
总成本
机会成本 管理成本
坏帐损失
短缺成本
应收帐款规模 20
持有应收帐款的成本
持有成本的构成:短缺成本、管理成本、机会成本、
收帐成本、坏帐损失。
短缺成本 — 没有赢得最大销售而产生的损失。与其他四项
成反比关系。
管理成本 — 从应收帐款发生到收回期间所有的与应收帐款
管理系统运行有关的费用。它具有相对固定性
信誉欠佳
信 欺诈
用
延期支付
风
逾期应收帐款
呆帐、坏帐
险
销售战略决策失误
内部管理问题
资金不足 人员管理失控
监控力度不够
6
二、中国企业信用管理环境诊断 销售与回款两难问题的症结 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上的误区
7
销售与回款两难问题的症结
❖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一方面通过信用交易(赊销) 以争取客户扩大销售,另一方面巨大的信用风险使企 业陷入货款被拖欠、经营亏损的困境中。
• 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缺少有效 的沟通;
• 企业内部业务人员与客户勾结;
• 企业内部资金和项目审批不科 学,领导主观盲目决策;
缺少准确判断客户的信用状 况的方法;
没有正确地选择结算方式和 结算条件;
对应收帐款监控不严;
对拖欠帐款缺少有效的追讨 手段;
对内缺少科学的信用 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
对客户缺少科学的信用政 策和规范的业务管理流程
交 接触
易 过
客户
谈判
签约
发货
收款
货款 拖欠
程
管
理 环
选择客户
信用条件
履约保障
货款跟踪
早期催收 危机处理
节
技
术 支
客户信息管理
持
客户信用分析
应收帐款管理
拖欠帐款催收
控
制 过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程
13
信用管理的技术体系
技术支持 系统
数据库和信 用管理软件
信用分析 模型
监控指标 系统
债务分析 模型
客户风险 控制链
初选客户
资信调查
Hale Waihona Puke 信用政策货款监控早期催收
特殊处理
信用销售 流程
开发客户 争取订单 签订合同 按时发货 到期收款 收回欠款
内部风险 控制链
信息开发
信息更新
合同评审
指标控制
收帐程序
特殊程序
制度保障 体系
资信管理制度 (签约前控制)
客户授信制度 (签约中控制)
帐款监控制度 (签约后控制)
14
客观性 拖欠
管理性 拖欠
政策性拖欠:由于传统管理体制造成 的国有企业 间拖欠。
客观性拖欠: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造 成客户拖欠。
管理性拖欠:由于缺乏有效管理造成 的拖欠。
管理性原因占主导地位,而且有 逐年上升的趋势。
结论: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产生拖欠的内部管理原因
• 客户信息管理问题,档案不完 整;
4
信用销售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 坏帐对销售的影响 以利润率10%为例,坏帐损失掉的销售额相当 于坏帐的10倍
❖ 货款拖延对利润的影响 以借款利息率10%,利润率10%为例,利润被 货款拖延的利息成本完全吞噬掉只需一年 坏帐损失大还是拖延货款的利息损失大??
5
信用风险的来源
贸易纠纷
客户资信状况
偿债能力不足
信用管理组织体系和信用风险管理部门
经验
统
计
实施事前控制
分 实施事中控制
析 实施事后控制
结 实施全面控制 论
可以防止70%的拖欠风险 可以避免35%的拖欠 可以挽回41%的拖欠损失 可以减少80%的呆帐、坏 帐损失
15
四、企业应收帐款的监控与有效回收
重要商训:企业逾期应收帐款的利 息损失是坏帐损失的十倍
16
应收帐款监控与管理要点
❖ 企业应收帐款管理现状分析 ❖ 企业应收帐款合理持有规模 ❖ 应收帐款帐龄管理法 ❖ DSO监控法 ❖ RPM监控法 ❖ 客户申请延期付款决策树法 ❖ 应收帐款监控指标体系 ❖ 应收帐款管理信息系统
17
企业持有应收帐款的利弊
增强市场竞争力
扩大销售额
利
降低库存及费用
应 收 帐 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