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教学设计(陈开懋)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教学设计(陈开懋)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教学设计(陈开懋)

课题: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衔接课)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陈开懋

一、教案设计

1.教案内容解读

在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高中数学教材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必修5》的第三章第二节,学生高二时才学习,导致高一学生在学习《必修1》的“集合”、“函数”等内容时,有一定的障碍,达不到一定的深度,初高中数学内容衔接不连贯,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老师普遍认为应调整到《必修1》之前,或是安排在《必修1》的“集合”之后,“函数”之前比较好.

本节课的产生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但它并不是一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新知课,也不是一节复习课,而是一节衔接课,以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后面称三个“二次”)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为核心内容,特别是用函数的观点来处理方程与不等式问题,引导学生感悟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特征,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作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

三个“二次”是初中三个“一次”(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在知识上的延伸和发展,它是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的基础和核心,在高中数学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会直接或间接用到三个“二次”.如,解读几何中解决直线与二次曲线位置关系问题,导数中导函数为二次函数时的许多问题等,同时,此部分内容又是培养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等价转化思想的极好素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方面.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案重点确定为

教案重点: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2.学生学情诊断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平行班学生,华中师大一附中是湖北省示范高中,学生基础很好,一般而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能利用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方程和不等式问题. 但是,当所研究的问题中含有参数或者综合性较强、或者运算较复杂的时候,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题意,不能准确地利用三个“二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合理转化,不善于分类讨论,不善于归纳总结,对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处理方法不够完整,没有形成基本的规律.

教案难点:含参数的二次方程、不等式,如何利用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进行等价转化处理,为今后处理其它类型的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提供范式.

3.教案目标设置

(1)理解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二次函数的观点处理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问题,感悟函数的重要性以及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3)引导学生感悟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特征,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够在本主题的学习中,逐步提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几何直观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4.教案策略分析

本课作为初高中内容和方法上的“衔接课”,有其重要特点:一不能靠单纯的复习;二不宜上成新课;三,必须展示基本的套路,而又不可能一次到位;四,需要立足于函数、圆锥曲线等核心概念必然联系的高度,着眼于继续学习,而又必须遵循数学的自然顺序,避免后继内容的前移。

这种课的关键是整合和提升,形成基本套路并了解它在进一步学习中的基本价值。这些都需要问题驱动,循序渐进,在师生互动中不断地归纳总结。

5 师:同学们,我们初中学过一元一次不等式,同学们说说这个不等式023>-x 的解集是多少啊?

生:3

2>x . 师:诶,怎么算出来的啊?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把2移到右边去,再不等式左右两边同时除以3.

师:你的解题依据是什么呢?

生:不等式的性质.

师:很好,请坐,这位同学利用不等式的性质,从代数的角度把这个不等式解出来了,还有其它的解法吗?

生:可以先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不等式的解集.

师:好,我们先画图象,怎么画这个函数的图象?

生:找两个点.

师:找那两个点比较好?

生:与坐标轴的交点.

师:与x 轴的交点是多少?

生:)0,3

2

(. 师:这

3

2是怎么出来的啊? 生:令0=y . 即023=-x ,这个方程的根.

师:很好,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恰好是对应一次方程的根. 与y 轴的交点是多少? 生:令0=x . 得2-=y ,交点)2,0(-. 师:所以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就是?

生:3

2>x ,即图象在x 轴上方时所对应的x 的范围. 师:很好,请坐,由此可以看出一次函数、一次方程和一次不等式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谁来概括一下?

生:一次方程的根就是一次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一次函数的零点), 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就是一次函数图象在x 轴上方时所对应的x 的范围,

一次方程的根也是一次不等式解集的端点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三者之间为什么会有关系呢?

生:……

师:我们从代数表达式来看一看, 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这个三个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有一次式,对吧,所以它们之间有关系.

【评析】回顾初中知识,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理解一次方程和一次不等式. 由三个“一次”,

类比引出课题,并为三个“二次”的研究提供思路.

环节二:整合

师:很好,一次函数、一次方程和一次不等式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一下一元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一元二次不等式)0(02≠>++a c bx ax ,)0(02≠<++a c bx ax .

师:从它们表达式来看,好像也有相同的部分,是什么呀?……,二次多项式,对吧?那么这三个二次之间是否也有类似三个一次之间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画画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 (板书课题)

画出二次函数

322--

=x x

y 的图象. 观看几何画板动画,随着动点C 横坐标x 的变化,纵坐标y 的变化情况.

0=y ? (2)方程0322=--x x 的根为; 0>y ? 不等式0322>--x x 的解集为;

当取哪些值时,0

>--x x 和一元二次函数322--=x x y ,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动画展示:

一元二次方元二次函系?

小组合作探究:

师: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函数是核心,图象是载体,可以通过函数的观点来处理方程和不等式问题.

【评析】. 师:好,已知不等式的解集, 【例1】c b ,的值.

【评析】 生1:依题意,将1-=x 和3=x 代

入方程得,?????=+?+=+-?+-0

330)1()1(22c b c b ,即???=++=++-09301c b c b , 解得???-=-=32c b . 生2:依题意,3,1-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x 的两根,

由韦达定理有???=?--=+-c b 3131,解得???-=-=3

2c b . 师:很好,请坐. 根据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不等式的解集就是函数图象在x 轴下方时,所对应的x 的取值范围,所以3,1-正好是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也就是方程02=++c bx x 的两个根,从而根据韦达定理,可以求出c b ,的值. (画图分析) 环节三:提升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当我们将方程和不等式中常系数改为字母时, 随着字母取值的不同,方程的根和不等式的解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类方程和不等式称为含参方程和含参不等式,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个含参问题.

师:我们再把前面那个具体的方程变一下,系数上加一个参数,同学们

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

【例2】已知关于x 的方程0322=+-ax x ,一根小于1,另一根大于1,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评析】含参二次方程问题,继续对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进行整合提升,用函数的观点来处理方程问题.

生1:设32)(2+-=ax x x f ,则0)1(a .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不对,应该还要0>?.

师:诶,生2好像说得很有道理呢?还有其它观点吗?

生3:我觉得生1是对的,因为0>?的作用是控制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而这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0)1(

师,同学们同意哪位同学的说法?

生:曾子轩.

师:很好,题目要求这个方程的两根,一个小于1,一个大于1,根据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方程的根就是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我们可以通过控制二次函数的图象来控制方程的根,也就是要保证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一个在1的左侧,一个在1的右侧. 只需要0)1(?加进去,可不可以?也是可以的. 我们从代数的角度来检验一下,看两种解法的答案是否一样?

法1:202-4)1(>?<=a a f

法2:23

30124202-4)1(2>????>--=?>?<=a a a a a a f 或. 师:这是一个方程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函数与方程的关系将它转化为函数问题来处理. 师:我们再把前面那个具体的不等式也变一下,系数上加一个参数,同学们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

【例3】若不等式0322>+-ax x 对任意]3,1[-∈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评析】含参二次不等式问题,继续对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进行整合提升,用函数的观点来处理不等式问题.

组内学生相互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让学生先分析.

学生分析:只需二次函数32)(2+-=ax x x f ,在]3,1[-∈x 这一段的图象位于x 轴上方,应分三种情况讨论,当对称轴在区间的左边、中间和右边.

师:非常不错啊,刘钰欣同学将这个不等式问题等价转化为函数图象问题,只需要函数图象在]3,1[-∈x 这一段的图象位于x 轴上方即可. 如何保证图象在x 轴上方呢?

我们边看动画一起来分析.

动画展示:随着a 的取值变化,函数图象与x 轴的位置关系

.

师:当对称轴在区间的左边时,怎么样就能保证图象在x 轴上方?

生:只需要0)1(>-f ,

师:很好,因为当对称轴在区间的左边时,函数在]3,1[-∈x 这一段的图象是上升的,即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只需要最小值0)1(>-f 即可.

师:当对称轴在区间的里面时,怎么样就能保证图象在x 轴上方?

生:0

师:还可以通过什么来控制?

生:0)(>a f .

师:就是函数的最小值大于零即可.

师:再来看,当对称轴在区间的右边时,怎么样就能保证图象在x 轴上方? 生:只需要0)3(>f ,

师:很好,因为当对称轴在区间的右边时,函数在]3,1[-∈x 这一段的图象是下降的,即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只需要最小值0)3(>f 即可.

下面同学们把具体的解答过程写出来,找一个同学上黑板完成具体过程:

生:记32)(2+-=ax x x f ,这个函数的对称轴为a x =,则

当1-+=-a f ,解得2->a , 又1-≤a ,所以12-≤<-a ;

当31<<-a 时,只需要01242<-=?a ,解得33<<-a ,又31<<-a , 所以31<<-a ;

当3>a 时,只需要0612)3(>-=a f ,解得2

综上:32<<-a .

师:找个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答案正确,但解题过程有点不对,没有讨论1-=a 和3=a 的情况.

师:很好,这两种情况,可以加在哪里比较好.

生:加在中间.

师:很好,对于含参问题,我们除了要选择恰当的分类讨论标准之外,还应该注意分类讨论还应做到不重不漏..

师:好,这是一个不等式问题,我们仍然将它转化为一个函数问题来处理.

环节四:展望

师:同学们,今天莅临我们课堂的还有一位神秘嘉宾,大家想不想见一下?

生:想.

师:掌声有请.

嘉宾:学弟,学妹们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现在高三(15)班的刘今欣同学,很高兴走进学弟学妹们的课堂,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嘉宾:大家都知道一元二次函数是中考的压轴题,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在以后的高中学习中有什么作用呢?课前,陈老师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我归纳整理一下. 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在高中数学其它领域的应用. 其实三个“二次”及其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高中数学的各大核心模块:如数列、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读几何、导数等.

下面重点以三个“二次”在解读几何中的应用为例,让同学们对三个“二次”在以后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了解.

【案例1】直线1:+=kx y l 与双曲线1222=-y x C :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B A 、,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解:联立方程221

21

y kx x y =+??-=?,消去y ,得到x 的一元二次方程

.022)2(22=++-kx x k ……①

直线l 与双曲线C 的右支交于不同两点,等价于方程①有两个不相等的正实数根. 即对应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且交点在y 轴右侧.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条件控制二次函数的图象.

2222220,(2)8(2)0,

20220.2k k k k k k ?-≠??=-->???->-??>?-? 解得k

的取值范围是2k -<<

【案例2】(2016年江苏高考第19题)试卷和答案如下:

已知函数()()0,0,1,1x x f x a b a b a b =+>>≠≠.

⑴ 设2a =,12

b =① 求方程()2f x =的根; ② 若对于任意x ∈R ,不等式()()26f x mf x -≥恒成立,求实数m 的最大值; ⑵ 略.

解:⑴①()122x

x f x ??=+ ???,由()2f x =可得1222x x +=, 则()222210x x -?+=,即()2

210x -=,则21x =,0x =; ② 由题意得221122622x x x x m ??++- ???

≥恒成立, 令122x x t =+,则由20x >

可得2t =≥,

原问题等价于不等式2+4t mt -≥0,对任意的t 在),2[+∞上恒成立,

记2()+4f t t mt =-,

当对称轴

02

≤m ,即0≤m 时,显然成立; 当对称轴22

0≤

>m ,即4>m 时,只需216044m m ?=-≤?-≤≤,与4>m 矛盾; 综上,40≤

函数π()cos 26cos()2f x x x =+-的最大值为

(A )4 (B )5 (C )6 (D )7

解:因为23

11()2(sin )22f x x =--+,而s i n [1,1]x ∈-,所以当sin 1x =时,取最大值5,

以上是最终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的题目,其实还有更多的考题是考其他类型的方程、不等式问题,也可以用函数的观点,数形结合的思想来处理,如 【案例4】(2016年山东卷文理高考第15题,填空压轴)试卷和答案如下:

已知函数=)(x f 2,,24,,

x x m x mx m x m ?≤??-+>??其中0>m .若存在实数b ,使得关于x 的方程b x f =)(有三个不同的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解:画出函数图像如下图所示:

由图所示,要()f x b =有三个不同的根,需要红色部分图像在深蓝色图像的下方,即2224,30m m m m m m m >-?+->,解得3m >

时间关系,我暂时只讲这么多,欢迎同学们以后常来找我

交流,预祝学弟学妹们早日适应华师一的学习. 也预祝大家在

这个顶尖中学度过愉快而又成功的三年高中生活!

【评析】结课:从高中数学的核心问题中回望基础,让学

生加深对三个“二次”作用的理解,并试图产生对进一步学习

的期待.

师:很好,谢谢这位学长. 高中数学中的许多问题,都与三个“二次”直接有关或间接有关. 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其它函数、方程和不等式提供了套路. 以后,对于其它类型的方程和不等式问题,我们仍然可以用函数的观点来处理.

师:这里其实还蕴含着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学们说说,是什么?

生:数形结合,

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专为数形结合思想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

.

能融一份动态生成,体会到什么是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注意到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由“完成教案任务”转向“促进学生发展”.

可取之处:教案设计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利用问题驱动完成本节课的教案目标,突出了以生为本,探索了衔接课的一种新模式.

改进之处:本课在基本运算,用直观支持运算,以及通过展示未来课题让学生感悟运算价值等,都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但如何真正驱动学生在运算方面自觉探索、自觉积累、自觉训练,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素养,还有待于教案的创新.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6.1二次函数教案

6.1 二次函数 一.学习目标 1.经历对实际问题情境分析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意义。 2.了解二次函数关系式,会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 二.知识导学 (一)情景导学 1.一粒石子投入水中,激起的波纹不断向外扩展,扩大的圆的面积S 与半径r 之间的函 数关系式是 。 2.用16米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的生物园饲养小兔,怎样围可使小兔的活动范围较大? 设长方形的长为x 米,则宽为 米,如果将面积记为y 平方米,那么变量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3.要给边长为x 米的正方形房间铺设地板,已知某种地板的价格为每平方米240元,踢 脚线的价格为每米30元,如果其他费用为1000元,门宽0.8米,那么总费用y 为多少元? 在这个问题中,地板的费用与 有关,为 元,踢脚线的费用与 有关,为 元;其他费用固定不变为 元,所以总费用y (元)与x (m )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二)归纳提高。 上述函数函数关系有哪些共同之处?它们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有什么不 同? 。 一般地,我们称 表示的函数为二次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 函数。 一般地,二次函数c bx ax y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你能 说出上述三个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吗? (三)典例分析 例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如果是,指出其中常数a.b.c 的值. (1) y =1— 23x (2)y =x(x -5) (3)y = x 21-23x +1 (4) y =3x(2-x)+ 3x 2 (5)y = 12312++x x (6) y =652++x x (7)y = x 4+2x 2-1 (8)y =ax 2+bx +c 例2.当k 为何值时,函数1)1(2+-=+k k x k y 为二次函数? 例3.写出下列各函数关系,并判断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函数. ⑴正方体的表面积S (cm 2)与棱长a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 ⑵圆的面积y (cm 2)与它的周长x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 ⑶某种储蓄的年利率是1.98%,存入10000元本金,若不计利息,求本息和y (元)与所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方案(共5讲)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知识集锦: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应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能把相关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第一讲 二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_______________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图像是__________. 例:下列各式中,y 是x 的二次函数的是( ) A.3 230x y --= B.2 (2)(2)(5)y x x x =+--- C.21 y x x = + D.2(1)210x y --+= 练习:若232 (3)1k k y k x kx -+=-++的图象是抛物线,则k= 注意:

2y ax =的图像和性质 (1)顶点坐标___________ 对称轴___________. (2)开口方向由_________决定. __0__0 a a (3)增减性: 如果a >0. 00x x >< 如果a <0. 00 x x >< (4)开口大小由________决定. _______越大开口越________. 例1 若抛物线2 10 (3)m y m x -=+的开口向下,则m 为_______. 例2 已知直线y ax b =+经过二、三、四象限,则抛物线2 y abx =( ) A.开口向上,有最低点 B. 开口向下,有最高点 C.开口向下,有最低点 D. 开口向上,有最高点 练习:已知函数2 5y x =-+,当x 取1x ,2x 12()x x ≠,函数值相等,则当x 取12x x +时, 函数值为_______. 2y ax c =+的图像和性质 (1)顶点坐标___________ 对称轴___________. (2)开口方向由_________决定. __0__0 a a (3)增减性: 如果a >0. 00x x >< 如果a <0. 00 x x >< (4)开口大小由________决定. _______越大开口越________. 例1 在抛物线2 132 y x =- -的对称轴左侧( ) A.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B.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综合问题

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综合问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m x y +- =65经过点()n A ,2-,??? ??21,1B ,抛物线1222-+-=t tx x y 与x 轴相交于点C 、D . (1)求点A 的坐标。 (2)设点E 的坐标为??? ??0,25,若点C 、D 都在线段OE 上,求t 的取值范围。 (3)若该抛物线与线段AB 有公共点,求t 的取值范围。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c bx ax y ++=2的开口向上,且经过点?? ? ?? 23,0A 。 (1)若此抛物线经过点?? ? ?? -21,2B ,且与x 轴相交于点E 、F 。 ①填空:b =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②当2 EF 的值最小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2 1= a ,当10≤≤x ,抛物线上的点到x 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3时,求 b 的值。 3、已知二次函数23)2(2)1(2++++=x t x t y ,当0=x 和2=x 时的函数值相等。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一次函数6+=kx y 的图像与二次函数的图像都经过点),3(m A -,求m 和k 的值。 (3)设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 轴交于点B 、C (点B 在点C 的左侧),将二次函数的图像在B 、C 点间的部分(含点B 和点C )向左平移n (0>n )个单位后得到的图像记为G ,同时将(2)中得到的直线6+=kx y 向上平移n 个单位,当平移后的直线与图像G 有公共点时,求n 的取值范围。 4、已知二次函数)12(221-+-=t tx x y (1>t )的图像为抛物线1C 。 (1)求证:无论t 取何值,抛物线1C 与x 轴总有两个交点。 (2)已知抛物线1C 与x 轴交点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将抛物线1C 作适当的平移,得抛物线222)(:t x y C -=,平移后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n m D ,),2(n m E +,求n 的值。 (3)在(2)的条件下,将抛物线2C 位于直线DE 下方的部分沿直线DE 向上翻折后,连同2C 在DE 上方的部分组成一个新图形,记为图形G 。若直线b x y +- =2 1(3

【讲义】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组)

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组 课程目标: 灵活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 熟练解决二次函数与与其它函数结合的有关问题。 课程要求: 完成讲义中的练习; 完成课后配套练习。 一、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组) 例1.函数(是常数)的图像与轴的交点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1个或2个 例2.已知实数x ,y 满足x 2 +3x +y -3=0,则x +y 的最大值为 . 例3.设函数y=x 2 ﹣(k+1)x ﹣4(k+5)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且线段OA 与OB 的长的比为1:4,则k= _________ . 例4. 如图10-2,是二次函数y =ax 2 +bx+c 图象的一部分,其对称轴为直线x =1,若其与x 轴一交点为A (3,0),则由图象可知,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是 . 例5. 已知P (3,m -)和Q (1,m )是抛物线2 21y x bx =++上的两点. (1)求b 的值; (2)判断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x bx ++=0是否有实数根,若有, 2 2y mx x m =+-m x

求出它的实数根;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3)将抛物线2 21y x bx =++的图象向上平移k (k 是正整数)个单位,使平移后的图象与x 轴无交点,求k 的最小值. 【当堂练】 1.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2 的图象如图10-1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0 B .c <0 C .b 2 -4ac <0 D .a +b +c >0 2.如图所示,函数的图像与轴只有一个交 点,则交点的横坐标 . 3.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的交点坐标为 . =ax2+bx+c 中,a<0,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A (2,0)B (-1,0),则ax2+bx+c>0的解是____________; ax2+bx+c<0的解是____________ 5. 抛物线与轴有 个交点,因为其判别式 0,相应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为 . 6.关于的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相应二次函数 与轴必然相交于 点,此时 . 2 (2)7(5)y k x x k =--+-x 0x =2 69y x x =-+-x 2 283y x x =--x 2 4b ac -= 2 3280x x -+=x 2 5mx mx m ++=25y mx mx m =++-x m =O

二次函数教案设计(全)

课题:1.1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 3、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教学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现有一根12m 长的绳子,用它围成一个矩形,如何围法,才使举行的面积最大?小明同学认为当围成的矩形是正方形时 ,它的面积最大,他说的有道理吗? 问题2、很多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你知道吗: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俄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今天我们学习“二次函数”(板书课题) 二、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请用适当的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情景中的两个变量y 与x 之间的关系: (1)面积y (cm 2)与圆的半径 x ( Cm ) (2)王先生存人银行2万元,先存一个一年定期,一年后银行将本息自动转存为又一个一年定期,设一年定期的年存款利率为文 x 两年后王先生共得本息y 元; (3)拟建中的一个温室的平面图如图,如果温室外围是一个矩形,周长为12Om , 室内通道的尺寸如图,设一条边长为 x (cm), 种植面积为 y (m2) (一)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1、先个体探求,尝试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上述三个问题先易后难,在个体探求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1)y =πx 2 (2)y = 2000(1+x)2 = 20000x 2+40000x+20000 (3) y = (60-x-4)(x-2)=-x 2+58x-112 (二)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自看法。 x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课题: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衔接课) 一、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解析 在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高中数学教材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必修5》的第三章第二节,学生高二时才学习,导致高一学生在学习《必修1》的“集合”、“函数”等内容时,有一定的障碍,达不到一定的深度,初高中数学内容衔接不连贯,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老师普遍认为应调整到《必修1》之前,或是安排在《必修1》的“集合”之后,“函数”之前比较好. 本节课的产生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但它并不是一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新知课,也不是一节复习课,而是一节衔接课,以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后面称三个“二次”)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为核心内容,特别是用函数的观点来处理方程与不等式问题,引导学生感悟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特征,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作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 三个“二次”是初中三个“一次”(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在知识上的延伸和发展,它是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的基础和核心,在高中数学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会直接或间接用到三个“二次”.如,解析几何中解决直线与二次曲线位置关系问题,导数中导函数为二次函数时的许多问题等,同时,此部分内容又是培养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等价转化思想的极好素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方面.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2.学生学情诊断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平行班学生,华中师大一附中是湖北省示范高中,学生基础很好,一般而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能利用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方程和不等式问题. 但是,当所研究的问题中含有参数或者综合性较强、或者运算较复杂的时候,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题意,不能准确地利用三个“二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合理转化,不善于分类讨论,不善于归纳总结,对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处理方法不够完整,没有形成基本的规律. 教学难点:含参数的二次方程、不等式,如何利用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进行等价转化处理,为今后处理其它类型的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提供范式. 3.教学目标设置 (1)理解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二次函数的观点处理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问题,感悟函数的重要性以及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3)引导学生感悟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特征,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够在本主题的学习中,逐步提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几何直观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4.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作为初高中内容和方法上的“衔接课”,有其重要特点:一不能靠单纯的复习;二不宜上成新课;三,必须展示基本的套路,而又不可能一次到位;四,需要立足于函数、圆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滨泉中学教学设计 课题22.1 二次函数(1)课时 1 设计教师李春丽备课组长 学科书写授课班级9.2 课型新授课审核领导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 范围。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认识二次函数,认识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 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 方法 自主学习辅导法 教学 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 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 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 表的空格中, AB长x(m) 1 2 3 4 5 6 7 8 9 BC长(m) 12 面积y(m2) 48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 (y)也随之确定, 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 的关系式, 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 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 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 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 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 (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 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 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 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 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 识。 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 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 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 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 围,其范围是0 <x < 10。 实际问题导入, 体现新知识的产生 源于生活实际的需 要。

九年级数学上册22.1.1二次函数教案

22.1.1 二次函数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四、教学难点 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问题:正方体的六个面是全等的正方形,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表面积为y.显然,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一个对应值,即y是x的函数,它们的具体关系可以表示为 y=6x2. (1) (二)讲授新课 问题1:n个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比赛的场次数m与球队数n有什么关系? 分析:每个队要与其他(n-1)支球队各比赛一场,甲队对乙队的比赛与乙队对甲队的比赛是同一场比 赛,所以比赛的场次数是1 (1) 2 n n-(2) 问题2:某种产品现在的年常量是20 t,计划今后两年增加产量.如果每年都比上一年的产量增加x倍,那么两年后这种产品的产量y将随计划所定的x的值而确定,y与x之间的关系应怎样表示? 分析:这种产品的原产量是20 t,一年后的产量是20(1+x) t,再经过一年后的产量是20(1+x)(1+x) t,即两年后的产量 22 20(1)204020 y x x x =+=++(3) 活动2:探究归纳 函数(1)(2)(3)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一般地,形如y=ax 2+bx+c(a,b,c 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三)重难点精讲 例1 用总长为60m 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场地面积S(m 2)与矩形一边长a(m)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602)30.2 a S a a a -=? =-+ 例2 (1)m 取什么值时,此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2) m 取什么值时,此函数是二次函数? 解:由(1)可知, 271, 30,m m ?-=?+≠? 解得:=m ± 由(2)可知,272,30,m m ?-=?+≠? 解得m=3 归纳:本题考查正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概念,这类题紧扣概念的特征进行解题.尤其第2问要保证二次项系数m+3≠0. 例3 下列函数中,(x 是自变量),哪些是二次函数?为什么? ① y=ax 2+bx+c ② s=3-2t 2 ③y=x 2 ④21y x = ⑤y=x 2+x 3+25 ⑥ y=(x +3)2-x 2 明确:②③ ①不一定是,缺少a ≠0的条件;④不是,右边是分式;⑤不是,x 的最高次数是3;⑥可以化成y=6x+9。 (四)归纳小结 小结:判断一个函数是不是二次函数,先看原函数和整理化简后的形式再作判断.除此之外,二次函数除有一般形式y=ax 2+bx+c(a ≠0)外,还有其特殊形式如y=ax 2,y=ax 2+bx,y=ax 2 +c 等. (五)随堂检测 1、把y=(2-3x)(6+x)变成一般式,二次项为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常数项为 . 2.函数 y=(m-n)x 2+ mx+n 是二次函数的条件是( ) A . m,n 是常数,且m ≠0 B . m,n 是常数,且n ≠0 C. m,n 是常数,且m ≠n D . m,n 为任何实数

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综合.讲义

板块 考试要求 A 级要求 B 级要求 C 级要求 二次函数 1.能根据实际情境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 2.会利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 1.能通过对实际问题中的情境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能从函数图像上认识函数的性质; 3.会确定图像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4.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出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1.能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解决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结合的有关问题; 一、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1. 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1) y 轴与抛物线2y ax bx c =++得交点为()0c , . (2) 与y 轴平行的直线x h =与抛物线2y ax bx c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h ah bh c ++,. (3) 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像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1x 、2x ,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的判别式判定: ①有两个交点?0?>?抛物线与x 轴相交; 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 轴上)?0?=?抛物线与x 轴相切; ③没有交点?0?时为例,二次函数、二次三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 知识点睛 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综合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与不等式

二次函数与不等式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1、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则不 式<0的解 22--=x x y 22--x x 集x 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 2、函数的图象如图,那么:c bx x a y ++=2(1)方程=2的根是________________;c bx x a ++2(2)不等式>2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c bx x a ++2(3)不等式<2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c bx x a ++2 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分 02=++n mx x 别为x 1=a,x 2=b (ab C.ab 4、若二次函数f kx y c bx x a y +=++=221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当y 1

二次函数与方程和不等式练习题

练习九 二次函数与方程和不等式 1、已知二次函数772--=x kx y 与x 轴有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n x x 没有实数根,则抛物线n x x y --=2的顶点在第_____象限; 3、抛物线222++-=kx x y 与x 轴交点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以上都不对 4、二次函数c bx ax y ++=2对于x 的任何值都恒为负值的条件是( ) A 、0,0>?>a B 、0,0a C 、0,0>?

(公开课一等奖)二次函数复习课教案

《二次函数复习》教学案 班级:初三18班年级:九设计者:李玲时间:2015年10月16日

关基础知识.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体现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基础知识之基础演练 二次函数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函数,它有着自己固有的性质,反映的是轴对称性和增减性; 我们要突出反映二次函数的轴对称性、顶点坐标,我们就可以把一般式改写成顶点式;如果想知道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的情况,我们可以把一般式写出交点式; 刚刚我们回顾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我们发现二次函数的图像能够直观地反映函数的特性,而数又能细致刻画函数图像的大小和位置,下面就让我们遵循着数形结合的线索,继续对二次函数进行深入的研究。

难点突破之思维激活1、如果把抛物线绕 ()4 12+ + - =x y顶点旋转 180°,则该抛物线对应的解析式是 . 若把新抛物线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 移3个单位,则得到的抛物线对应的解析式 是 . 抛物线的平移——点的平移 难点突破之聚焦中考2、问题①,结合图像思考: 方程 ()1 4 12= + + -x 有几个实数解? 问题②,结合图像思考: 当m为何值时,方程 ()m x= + + -4 12 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没有实数根? 问题③ 其实方程、不等式本身就 有一个代数的解法,我们现在 也用图像解法 我们通过三个题目把这 个知识的层次性展示出来,方 程、不等式都可以转化成函数 的图像来解

若直线 m kx y +=1与抛物线 c bx ax y ++=22交于A (1,0) 、B (-1,4) 两点,观察图像填空: 1)方 程 m kx c bx ax +=++2的解 为 ; 2)不等式 m kx c bx ax +>++2的解 为 ; 3)不等式 m kx c bx ax +<++2的解 为 ; 反思与 提高 1、本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通过本节课的函数学习,你认为自己 还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提高的? 3、在下面的函数学习中,我们还需要注意 哪些问题? 教者归纳本章知识网络图示 让学生自己总结一节课的得失,教者进行适当的点评.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今后自主学习奠定基础,由此达到数学教学的新境界——提升思维品质,形成数学素养.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1.以具体实践案例为基础,理解二次函数的深刻内涵及有关概念,感受现实问题中两个变 2.体会数量关系变化的过程,学会使用“二次函数”这一数学模型; 3. 使学生能够正确建立直角坐标系,从而应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包括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抽象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通过实际加以检验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 ㈠教学重点: 1、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二次函数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二次函数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 ㈡教学难点: 1、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解: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4,4)是图中这段抛物线的顶点,因此可设这段抛物线对应的函数为:2 (4)4y a x =-+, (08)x ≤≤ 209 抛物线经过点(0,) 220(04)49 a ∴=-+ 19 a ∴=- 21(4)49 y x ∴=--+ 208y 9 x ==当时, ∵篮圈中心距离地面3米,20y 39 =< ∴此球不能投中 问题;若假设出手的角度和力度都不变,则如何才能使此球命中? 预设:(1)跳得高一点 (2) 向前平移一点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角度和力度都不变,,与哪些数学知识点有关,体会实际问题中的语言,与数学知识点的转化,进而体会抛物线上下、左右的平移应用。

(1)在出手角度和力度都不变的情况下,小明的出手高度为多少时能将篮球投入篮圈? (2)在出手角度、力度及高度都不变的情况下,则小明朝着篮球架再向前平移多少米后跳起投篮也能将篮球投入篮圈? 三、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练习: 一场足球比赛中, 一球员从球门正前方17m 处将球踢起正射向球门, 球飞行路线为抛物线, 当球飞行水平距离为1 0m时,球到达最高点,此时球高4米。在球门正前方1m 处只有一名身高1.85m的后卫, 他的最大弹跳高度为o.8m,若此时该后卫起跳及时,他能否拦住球? 为什么? 若没有这名后卫, 球能否射进球门(在不考虑守门员等情况下) ? ( 球门高:2.44m)

二次函数与方程及不等式的关系(供参考)

二次函数与方程及不等式的关系 6、如图,将二次函数y=x 2 -m(其中m >0)图象在x 轴下方的部分沿x 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形成新的图象记为y 1,另有一次函数y=x+b 的图象记为y 2,则以下说法:(1)当m=1,且y 1与y 2恰好有三个交点时,b 有唯一值为1; (2)当b=2,且y 1与y 2恰有两个交点时,m>4或<0m<7 4 ; (3)当m=b 时,y 1与y 2至少有2个交点,且其中一个(0,m); (4)当m=-b 时,y 1与y 2一定有交点. 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为 9. (2014·浙江杭州江干一模,16,4分)如图,等腰梯形ABCD 的底边AD 在x 轴上,顶点C 在y 轴正半轴上,B (4,2),一次函数y =kx -1的图象平分它的面积.若关于x 的函数y =mx 2-(3m +k )x +2m +k 的图象与坐标轴只有两个交点,则m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 过B 作BE ⊥AD 于E ,连结OB ,CE 交于点P ,∵P 为矩形OCBE 的对称中心,则过点P 的直线平分矩形OCBE 的面积.∵P 为OB 的中点,而B (4,2),∴P 点坐标为(2,1),∵P 点坐标为(2,1),点P 在直线y =kx -1上,∴2k -1=1,k =1.∵关于x 的函数y =mx 2-(3m +1)x +2m +1的图象与坐标轴只有两个交点,∴①当m =0时,y =-x +1,其图象与坐标轴有两个交点(0,1),(1,0);②当m ≠0时,函数y =mx 2-(3m +1)x +2m +1的图象为抛物线,且与y 轴总有一个交点(0,2m +1),若抛物线过原点时,2m +1=0,即m =-12,此时,Δ=(3m +1)2-4m (2m +1)=(m +1)2>0,故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且过原点,符合题意.若抛物线不过原点,且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也符合题意,此时Δ=(m +1)2=0,m =-1.综上所述,m 的值为:m =0或-1或-12. 答案 m =0或-1或-1 2 1.(原创题)函数y =kx 2-6x +3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3 B .k <3且k ≠0 C .k ≤3且k ≠0 D .k ≤3 18.已知二次函数2y x bx =+的对称轴为直线1x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实际问题的最大(小)值,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的知识,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经历和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在勇于创新的过程中树立人生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1.探究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y=6x2+12x;(2)y=-4x2+8x-10 以上两个函数,哪个函数有最大值,哪个函数有最小值?说出两个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多少? 有了前面所学的知识,现在就可以应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知 1.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出示例1.要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的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当L是多少时,围成的矩形面积S最大? 解:设矩形的一边为Lm,则矩形的另一边为(30-L)m,由于L>0,且30-L>O,所以O<L<30。围成的矩形面积S与L的函数关系式是 S=L(30-L) 即S=-L2+30L

(有学生自己完成,老师点评) 2.练一练: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约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请同学们完成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解:设每件商品降价x元(0≤x≤2),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 商品每天的利润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 y=(10-x-8)(100+1OOx) 即y=-1OOx2+1OOx+200 配方得y=-100(x-12)2+225 因为x=12时,满足0≤x≤2,所以当x=12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225. 所以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0.5元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三、课堂小结 小结: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讨论、交流,归纳解题步骤: (1)先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 (2)研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研究所得的函数; (4)检验x的取值是否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并求相关的值: (5)解决提出的实际问题。

二次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课题

二次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芷兰实验学校佳雪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函数是在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一个新的函数,学习二次函数将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更是高中学习阶段不可缺少的一类重要函数,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有较大比例,更是压轴题的热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迅速发展。但同时,学生进入九年级之后,上课气氛比较沉闷,不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本节课我将利用生活中的视频,图片和时事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认识,但对于得出二次函数的概念(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将结合生活中的图片和实例予以引导。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理解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初步运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应用题,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围。 2、能力目标:通过视频图片的引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抽象概括能力及创造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难点:新概念教学指出,正确的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难点是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的取值围。 三、课堂结构设计 1、设计理念:形的引入,揭示为什么学二次函数,再数的解析,得出什么是二次函数,最后达到数形结合的统一、 2、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1)联系生活,引出概念 (2)合作交流,提炼概念 (3)全面剖析,理解概念 (4)例题讲练,运用概念 (5)拓展延伸,升华概念 (6)归纳小结,整理概念

必修一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全章讲解训练-(含答案)

~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全章复习讲解 (含答案) 【要点梳理】(不等式性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基本不等式) 一、不等式 1.定义 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 2..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可分为基本性质和运算性质两部分 基本性质有: 性质1 对称性:a b b a >?<; 】 性质2 传递性:,a b b c a c >>?>; 性质3 加法法则(同向不等式可加性):()a b a c b c c R >?+>+∈; 性质4 乘法法则:若a b >,则000c ac bc c ac bc c ac bc , ,.>?>?? =?=??且0c =,则00a b c c c a b c c c ? >?>?? ? ?>?+>+; 性质6 可乘法则:0,00a b c d a c b d >>>>??>?>; 性质7 可乘方性:()*00n n a b n a b N >>∈?>>; 可开方性:( )01a b n n N 且+>>∈>? ! 要点诠释:不等式的性质是不等式同解变形的依据. 二、比较两代数式大小的方法 作差法: 1. 任意两个代数式a 、b ,可以作差a b -后比较a b -与0的关系,进一步比较a 与b 的大小. ①0a b a b ->?>; ②0a b a b -?>; ②1a a b b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衔接课) 一、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解析 在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高中数学教材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必修5》的第三章第二节,学生高二时才学习,导致高一学生在学习《必修1》的“集合”、“函数”等内容时,有一定的障碍,达不到一定的深度,初高中数学内容衔接不连贯,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老师普遍认为应调整到《必修1》之前,或是安排在《必修1》的“集合”之后,“函数”之前比较好. 本节课的产生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但它并不是一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新知课,也不是一节复习课,而是一节衔接课,以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后面称三个“二次”)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为核心内容,特别是用函数的观点来处理方程与不等式问题,引导学生感悟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特征,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作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 三个“二次”是初中三个“一次”(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在知识上的延伸和发展,它是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的基础和核心,在高中数学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会直接或间接用到三个“二次”.如,解析几何中解决直线与二次曲线位置关系问题,导数中导函数为二次函数时的许多问题等,同时,此部分内容又是培养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等价转化思想的极好素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方面.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2.学生学情诊断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平行班学生,华中师大一附中是湖北省示范高中,学生基础很好,一般而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能利用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方程和不等式问题. 但是,当所研究的问题中含有参数或者综合性较强、或者运算较复杂的时候,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题意,不能准确地利用三个“二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合理转化,不善于分类讨论,不善于归纳总结,对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处理方法不够完整,没有形成基本的规律. 教学难点:含参数的二次方程、不等式,如何利用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进行等价转化处理,为今后处理其它类型的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提供范式. 3.教学目标设置 (1)理解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二次函数的观点处理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问题,感悟函数的重要性以及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3)引导学生感悟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特征,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够在本主题的学习中,逐步提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几何直观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4.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作为初高中内容和方法上的“衔接课”,有其重要特点:一不能靠单纯的复习;二不宜上成新课;三,必须展示基本的套路,而又不可能一次到位;四,需要立足于函数、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