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部编历史上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课题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单元第一单元学科中国历史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2.知道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三朝更替的顺序。
3.了解西周分封制及其作用。
重点夏朝的建立与西周的分封制难点西周分封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利用《烽火戏诸侯》视频导入2、师:同学们对于“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应该是耳熟能详了,那你们知道“诸侯”这个词来自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吗?3、生:(周朝)4、师: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朝又是谁建立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学观看,思考吸引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观察地图,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建立者:禹统治区域: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生:大。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加深直观印象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禹没有继续实行禅让制,他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夏朝大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称为:世合作讨论,增加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让学生学会感悟历史,辨别历史人物袭制。
生:修筑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学生回答:建立时间:公元前1600的功过是非突破难点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关于分封制的内容,加深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年;建立者:汤都城:毫生:(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影响;盘庚迁都;此后保持了相对稳定。
)学生:国土面积逐渐扩大。
学生回答:分封制。
学生回答:分封对象:亲属、功臣,将他们封为诸侯;分封内容:土地和平民、奴隶诸侯国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生:统治残暴,失去民心,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亡国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夏、商、西周三朝的建立和灭亡过程,总结了朝代建立和灭亡的规律,一个朝代要建立和加强巩固,要有一个贤明的君主,要任用贤能,发展生产,而暴政往往是国家总结提升灭亡的重要原因,这是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不仅是以前,现在我们也要发对暴政,建设和谐、民主、法治的社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导学案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一、【学习目标】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2.知道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三朝更替的顺序。
3.了解西周分封制及其作用。
二、【重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与西周的分封制难点:西周的分封制三、【自学指导】1、请找出夏、商、西周的相关事件(建立、灭亡的时间、建立者、都城、重大事件,暴君)2、思考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区别3、西周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1、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2、从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五、【当堂训练】1、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这种制度开始于()A.舜传位于禹 B.禹传子,家天下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大一统2、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3、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禹建立了夏朝B.汤灭夏朝建立商朝C.周文王建立周朝D.周武王建立周朝4、我国历史上的牧野之战发生在()A.公元前1600年B.公元前771年C.公元前1046年D.公元前770年5、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把都城定在()A.牧野 B.镐京 C.洛邑 D.殷6、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统治残暴,失去民心,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亡国2、任用贤者、勤政爱民,得民心者的天下【当堂训练】1、B2、B3、C4、C5、B6、A。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学案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学案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目|标|我|明|确①认识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和“家天下”的形成;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
②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认识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
1.夏朝建立:约公元前________年,________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向____________过渡。
2.“家天下”形成: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________代替禅让制。
3.中心地区: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________中西部一带。
4.夏朝的衰落:夏朝历经________多年,到夏王________在位时期,国力衰弱。
二、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1.商朝建立:夏朝后期,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约公元前1600年,________建立商朝,都________________“分封制”。
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________、诸侯、____________、士。
2.西周灭亡(1)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________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2)西周灭亡:到____________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公元前________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________。
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吧!1.约公元前2700年,禹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分封制代替了禅让制。
()3.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汤时迁到殷。
()4.夏朝最后一个王纣实行暴政,引起民众的反抗,最终被周部落打败。
()5.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定都洛邑,史称西周。
()6.公元前841年,周幽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特点;
•熟悉早期国家的类型和代表国家;
•理解早期国家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教学重点
•早期国家的形成条件;
•早期国家类型和代表国家;
•早期国家的特点。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的原因和条件;
•初步掌握早期国家形成的演变过程。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现代国家的地图和国旗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国家。
2. 讲解(25分钟)
•通过PPT讲解早期国家形成的条件和原因;
•详细介绍早期国家的类型和代表国家;
•着重讲述早期国家的特点。
3. 练习(25分钟)
•通过教材上的习题,让学生加深认识;
•分组讨论,举例说明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原因和条件;
•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通过阅读加深认识。
4.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整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
•留出时间给学生提问和答疑。
课堂用具
•PPT;
•教材;
•讲义;
•手写板。
教学评估
•布置阅读作业,让学生了解更多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
•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
•答疑环节,检查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总结
本节课程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了解早期国家的类型和代表国家,并理解早期国家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让学生初步掌握早期国家形成的演变过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早期国家的发展历程。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发展的过程;2.掌握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3.理解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内容本课程将分为三个部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其中,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本课程的重点,将重点探讨早期国家的产生原因、基本特征以及早期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2. 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文化素养;2.互动探究法:通过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1.掌握早期国家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征;2.理解早期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2. 难点1.理解早期国家的作用和影响;2.掌握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四、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1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方法,课时安排如下:1.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发展与演变(20分钟);2.早期国家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征(25分钟);3.早期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15分钟)。
五、教学过程1.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发展与演变在这一部分,我们会通过PPT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原因。
2. 早期国家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征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案例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早期国家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征,并辅以PPT展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早期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早期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同时,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六、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采用口头提问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结束后,我们将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和小组讨论,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思考能力。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国家的基本特征。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产生的标志是公共权力的建立和私有财产的出现。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国家的形成过程、国家的基本特征以及早期国家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还处于初步阶段,对于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但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通过引导和启发,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在课堂上,学生应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以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国家的基本特征,认识早期国家产生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国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2.国家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必然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3.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与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如农业的发展、城市的出现等,引导学生思考早期国家产生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早期国家产生的过程,如夏朝、商朝的建立,以及国家的基本特征,如公共权力的建立、私有财产的出现等。
【导学案新部编版】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导学案武汉市武珞路中学师琴一.课标要求: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难点: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情境导入】1.观察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字?2.结合“国”字的构成解读国家的要素。
3.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以“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为核心关键词,呈现本课的主要内容。
【一大禹建夏】1.请阅读教材,并回忆“国”字的含义,思考为什么夏朝为国家?了解二里头遗址文明。
2.回忆所学知识,想一想“启继禹位”前后首领继位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3、仔细观察地图,找出商王朝和周王朝与夏朝相比有什么变化?并阅读教材,思考?代表什么事件?【二商承夏社】1.了解商朝建立的基本信息,结合《商代重要城市分布图》思考“盘庚迁美土,陶侃效兼庸”中的“美土”指什么地方?2.了解盘龙城文化,体会商文化南下以及商朝时期国家的发展。
材料:盘龙城遗址,是以一支南下的中原商文化为主体,融合本地域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家河文化,……而形成的一支新的商文化类型。
——武汉博物馆《南土遗珍》解说词【三西周分封】1、阅读材料,思考西周实行什么制度?材料:昔武王克商,封夏后氏之后于杞,封殷氏之后于宋。
——《唐律疏议》此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
——《吕氏春秋》2、大盂鼎:1849年出土于陕西,器内壁铸铭文记述了周康王册命贵族“盂”之事。
猜一猜,周王会对“盂”说些什么?请阅读教材,并设计一份周王封“盂”的对话,白话文即可。
3、观察《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思考西周实行分封制有什么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精品教案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本课主要包括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四个子目的内容。
夏启以“家天下”的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推选的禅让制,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朝,中国早期国家从此产生;汤打败夏朝末代的暴君桀,建立了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国都稳定下来,商逐步发展为一个奴隶制的东方大国;商朝最后一个王纣王统治残暴,周部落起兵征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出现繁盛局面。
西周后期,天子昏庸暴虐,诸侯并起,王室衰微,奴隶制开始走向瓦解。
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填写表格的方法掌握本课的基本史实,并掌握夏商西周的基本脉络;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国家的起源;理解“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史实、分封制【教学难点】早期国家的产生、西周的分封制。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打开ppt,展示一句话:“禅让制是善始未善终”。
◆教师:有人这样认为“禅让制是善始未善终”,善始未善终是什么意思?◆学生:就是开始好,结束的不好。
◆教师:那么禅让制走到终点时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学习《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禅让制后的历史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
2.通过探究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以及西周的分封制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3.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还要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压迫、剥削的残酷性。
【学习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学习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教会学生用歌谣的方式记忆本课知识点:商末纣王真无道,酒池肉林炮刑造。
重税酷刑压百姓,荒淫残暴政权倒。
武王伐纣西周立,奴隶分封立等级。
幽王烽火戏诸侯,平王迁都东周起。
方法指导二:知识模块一、二可采取情景剧场、百家讲坛等方式进行。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我国进入奴隶社会。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灭亡,西周建立。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自主阅读课本P18~21内容,完成第1~3题。
构都包括哪些设置?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1)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3)夏朝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订刑法,设置监狱。
(4)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夏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灭亡原因:①夏桀实行暴政,引起人民的怨恨,失去民心,导致夏朝被推翻;②商汤礼贤下士,重用人才,实行仁政,是位有才能的君主,使得商国逐渐强大起来。
启示:统治者要懂得重用人才、勤政爱民、戒奢从俭。
知识模块二西周的分封制自主阅读课本P21~22内容,完成第4题。
4.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交流预展】1.组内交流:(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1.简述夏、商更替的相关史实,从夏、商的更替过程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2.话说分封制。
(从实行的目的、内容和作用等方面介绍)当堂演练达成目标1.我国古代的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C)A.尧传位给舜B.舜传位给禹C.禹传位给启D.商汤灭夏2.如图是反映夏桀与民关系的图画,此图说明了(D)A.君民关系融洽B.统治者很随和C.老百姓愿意为桀提供服务D.桀残暴,不顾百姓死活3.人们经常把帮助坏人做坏事叫作“助纣为虐”,其中的“纣”是指(B)A.夏桀B.商纣C.周厉王D.周幽王4.下列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A)A.牧野之战B.盘庚迁都C.西周分封D.国人暴动5.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B)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奴隶制6.右图的主题是(D)A.社会紧密团结、和谐B.人员分工明确C.社会结构复杂D.社会成员等级分层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征讨有施国,有施国抵抗不过,请求投降。
桀把有施国国君的义女妺喜封为皇后,宠爱无比。
他下令征集民夫,为妺喜重新造一座华丽的高大的宫殿,宫内的一切都奢华无比。
夏桀每日陪着妺喜登倾宫,观风光,尽情享乐。
其实妺喜是专为倾覆夏国而来的,因此她变着花样来使夏桀浪费民力财力,使民怨沸腾。
但夏桀对她的要求百依百顺,样样照办。
材料二他在殷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
在殷都附近建造巨桥粮仓和高大的鹿台,用来堆集从全国掠夺来的粮食和财宝。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课本知识分析一下夏桀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君?夏桀搜刮民财,贪图享乐,实行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位统治者的奢侈生活,他最终的结局如何?商纣;最终在牧野被周武王打败。
(3)结合他们的统治的最终结果谈一谈给你的感想与启示。
暴政往往导致亡国,统治者应实行仁政,这样国家才会长治久安。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材料二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
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材料三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1)材料一中的“巡狩”和“述职”各指什么?诸侯和天子的关系如何?“巡狩”指天子巡视诸侯管辖地区;“述职”指诸侯朝见天子;诸侯和天子的关系是:诸侯服从天子,对天子尽义务。
(2)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这些受封诸侯有哪些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
(3)你认为分封制能不能保证周天子对广大疆域实行长久牢固的统治?为什么?不能。
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的势力也会越来越大。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本节课的收获: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
2.通过探究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以及西周的分封制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3.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还要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压迫、剥削的残酷性。
【学习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学习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教会学生用歌谣的方式记忆本课知识点:商末纣王真无道,酒池肉林炮刑造。
重税酷刑压百姓,荒淫残暴政权倒。
武王伐纣西周立,奴隶分封立等级。
幽王烽火戏诸侯,平王迁都东周起。
方法指导二:知识模块一、二可采取情景剧场、百家讲坛等方式进行。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我国进入奴隶社会。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灭亡,西周建立。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自主阅读课本P18~21内容,完成第1~3题。
2.“公天下”是如何变成“家天下”的呢?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国家机构都包括哪些设置?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1)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3)夏朝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订刑法,设置监狱。
(4)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夏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灭亡原因:①夏桀实行暴政,引起人民的怨恨,失去民心,导致夏朝被推翻;②商汤礼贤下士,重用人才,实行仁政,是位有才能的君主,使得商国逐渐强大起来。
启示:统治者要懂得重用人才、勤政爱民、戒奢从俭。
知识模块二西周的分封制自主阅读课本P21~22内容,完成第4题。
4.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交流预展】1.组内交流:(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1.简述夏、商更替的相关史实,从夏、商的更替过程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2.话说分封制。
(从实行的目的、内容和作用等方面介绍)当堂演练达成目标1.我国古代的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C)A.尧传位给舜B.舜传位给禹C.禹传位给启D.商汤灭夏2.如图是反映夏桀与民关系的图画,此图说明了(D)A.君民关系融洽B.统治者很随和C.老百姓愿意为桀提供服务D.桀残暴,不顾百姓死活3.人们经常把帮助坏人做坏事叫作“助纣为虐”,其中的“纣”是指(B)A.夏桀B.商纣C.周厉王D.周幽王4.下列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A)A.牧野之战B.盘庚迁都C.西周分封D.国人暴动5.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B)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奴隶制6.右图的主题是(D)A.社会紧密团结、和谐B.人员分工明确C.社会结构复杂D.社会成员等级分层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征讨有施国,有施国抵抗不过,请求投降。
桀把有施国国君的义女妺喜封为皇后,宠爱无比。
他下令征集民夫,为妺喜重新造一座华丽的高大的宫殿,宫内的一切都奢华无比。
夏桀每日陪着妺喜登倾宫,观风光,尽情享乐。
其实妺喜是专为倾覆夏国而来的,因此她变着花样来使夏桀浪费民力财力,使民怨沸腾。
但夏桀对她的要求百依百顺,样样照办。
材料二他在殷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
在殷都附近建造巨桥粮仓和高大的鹿台,用来堆集从全国掠夺来的粮食和财宝。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课本知识分析一下夏桀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君?夏桀搜刮民财,贪图享乐,实行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位统治者的奢侈生活,他最终的结局如何?商纣;最终在牧野被周武王打败。
(3)结合他们的统治的最终结果谈一谈给你的感想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