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与翻译导论期末模拟考试
翻译概论的期末试题及答案

翻译概论的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翻译的定义?A. 将一种语言文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字B. 将一种语言口语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字C. 将一种语言文字进行解释和表达D. 将一种语言文字进行意译和转换答案:B2. 翻译的目的是什么?A. 传达信息B. 提高译者的语言能力C. 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D. 推广翻译行业的发展答案:A、C3. 下列哪项不是翻译的类型?A. 文学翻译B. 口译翻译C. 法律翻译D. 机器翻译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述翻译的基本原则。
答案:翻译的基本原则包括准确性、流畅性、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和忠实传达原意。
准确性指翻译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流畅性指翻译要顺畅易读,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表达习惯;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指翻译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避免直译和生硬的翻译;忠实传达原意指翻译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不添加、删除或曲解原文的内容。
2. 解释语言转换和意译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语言转换是指将一种语言文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直译和意译两种方式实现。
直译是指将原文的词语和句子直接翻译为目标语言的词语和句子,保持原文句法和词汇的结构。
例如,将中文句子“我喜欢吃水果”直译为英文句子“I like to eat fruits”。
意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语境和意义的需要对原文进行转换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将英文句子“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意译为中文句子“事实胜于雄辩”。
三、论述题请根据你在学习《翻译概论》课程中的所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翻译的重要性及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的作用。
1. 桥梁作用:翻译作为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使得各种信息能够跨越语言边界和文化障碍进行传播和交流。
翻译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平等地参与全球化进程。
2. 促进文化传播:翻译能够将一国的文化表达转化为其他语言并传播出去,使得其他国家的人们能够了解和接触到不同的文化。
语用学期末考试

1.语义和语用学的意义区别2.语境因素的内容3.所指论的观点4.所指封闭性5.指示:时间地点人称指示其中之一画几个扭曲关系6.什么是指示性,什么是非指示性7.Austin的主要工作8.言外行为分类9.几句英文例句,用Levinson三原则分析1.语用学和语义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共同点在于,语用学和语义学都是对于意义的研究。
但它们是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对意义的研究。
语用学:广义上指对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所做的研究;狭义指对有目的的语言活动的研究。
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的关系,是对使用中的语言意义的研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考虑说话的时间、地点、交际双方的身份、正在从事的活动等。
语义学对意义的研究是基本的,它研究符号与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是语言本身固有的内在意义,是对抽象于使用之外的语言意义的研究。
例:那里有一只狗2.狭义的语境指语言的上下文,广义的指语言活动进行的特定的时间、空间、情境、参与者等语言外因素。
语用语境包括:(1)语言知识:交际双方具有对所使用语言的知识(双方拥有共同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双方必须了解语言交际的上文。
(2)语言外知识:背景知识、情景知识、交际双方互相了解背景知识指常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般了解,是百科全书式知识。
例如,病了要治疗,重病要住院情景知识:与特定的交际情境有关的知识,包括某一次特定的语言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交际活动的主题内容、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参与者的相互关系、他们在交际活动中的相对地位、各人所起的作用等。
相互知识:交际双方对对方的了解例如:共同知道一个人,才能用he准确指示。
3.传统所指论认为:名称具有各自的内涵和外延,即具有各自的意义和指称;名称的指称是由名称的意义所决定的。
因果的历史的所指理论:专有名词和表示类属的名词不具有意义,而是直接地、任意地指称其所指对象,无须通过对名称的意义先进行解释这一中介过程。
(Aristole 历史文化链条的传递,依据这一名字与某个活动保持着历史的因果的联系)4. 所指封闭性:两个指称相同的指称语相互替换并不能总能保证这两个句子的真值条件固定不变例如:I wanted to meet Margaret Thatcher.I wanted to meet the first woman Prime Minister of Great Britain.因为专有名词重名,确定性描述语有指称性和归属性两种用法等因素。
语用学期末考试试题

语用学期末考试试题# 语用学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用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语言的发音规则B. 语言的语法结构C. 语言的使用情境D. 语言的历史演变2. 以下哪个选项是间接言语行为的例子?A. "请把窗户关上。
"B. "今天真热啊。
"C. "你能把窗户关上吗?"D. "窗户开着。
"3. 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是由谁提出的?A. 乔姆斯基B. 格莱斯C. 索绪尔D. 维特根斯坦4. 以下哪项不是语用学中的语境因素?A. 社会文化背景B. 说话者和听话者的关系C. 语言的音韵特征D. 说话的时间和地点5. 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包括哪些子原则?A. 量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B. 量准则、质准则、方式准则、目的准则C. 质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目的准则D. 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目的准则## 第二部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解释“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2. 描述“隐喻”在语用学中的作用及其对语言理解的影响。
3. 阐述“语境”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
## 第三部分: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预设”在语言交流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引起的误解。
2. 分析“指示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变化,并讨论其对交流的影响。
## 第四部分:案例分析题(共30分)阅读以下对话,并分析其中涉及的语用学概念:- A: “你昨天去图书馆了吗?”- B: “如果我去了,我就不会问你借书了。
”请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B的回答中隐含的意思,并讨论这种交流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请注意,以上试题仅为示例,实际考试内容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考生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准备。
翻译期末考试试卷和答案

翻译期末考试试卷和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翻译理论中,通常认为翻译是一种______。
A. 语言转换B. 文化交流C. 信息传递D. 艺术创作答案:A2.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关注原文的______。
A. 语法结构B. 词汇选择C. 语境意义D. 以上都是答案:D3.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中的两种基本方法,其中直译更侧重于______。
A. 忠实原文B. 传达原文风格C. 传达原文信息D. 适应目标语言习惯答案:A4. 翻译中的“信、达、雅”是哪位翻译家提出的?A. 严复B. 林语堂C. 傅雷D. 鲁迅答案:A5. 在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差异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以下哪项不是处理文化差异的方法?A. 归化B. 异化C. 直译D. 增译答案:C6. 翻译中,对于专业术语的处理应该遵循______。
A. 直译B. 意译C. 音译D. 以上都不是答案:D7. 翻译中的“等效”概念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尤金·奈达B. 彼得·纽马克C. 奈特·巴斯内特D. 詹姆斯·霍姆斯答案:A8.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考虑目标读者的______。
A. 语言习惯B. 文化背景C. 阅读偏好D. 以上都是答案:D9. 翻译中的“忠实”原则主要是指忠实于______。
A. 原文作者B. 原文内容C. 原文形式D. 原文风格答案:B10. 翻译中的“流畅性”主要是指译文的______。
A. 语言自然B. 信息完整C. 风格一致D. 结构清晰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______活动。
答案:交际12. 翻译的三大标准是信、达、______。
答案:雅13. 翻译中的“直译”是指尽可能保持原文的______和结构。
答案:语言14. 翻译中的“意译”是指在传达原文______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
答案:信息15. 翻译中的“增译”是指在不改变原文______的前提下,增加一些内容以使译文更加流畅。
语用学教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用学教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用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A. 语言的形式B. 语言的意义C. 语言的使用D. 语言的起源2. 下列哪项不是言语行为理论的三个层面?A. 语力行为B. 语用行为C. 语义行为D. 语形行为3. 根据格莱斯的合作原则,说话人应该遵循哪四个准则?A. 量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B. 量准则、质准则、目的准则、方式准则C. 量准则、目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D. 目的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4. 语用学中的“指示”指的是什么?A. 指代B. 语境C. 言语行为D. 语用含义5. 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格莱斯B. 布朗和莱文森C. 奥斯汀D. 赛尔...(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语用学中的“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2. 描述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中的“量准则”。
3. 解释“言语行为”和“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语用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2. 分析并讨论“语境”在语用学中的重要性。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A4. B5. B...(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简答题1. 隐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来表达意义的语言现象,而转喻则是通过将一个概念域中的某个元素与另一个概念域中的元素相联系来表达意义。
2. 量准则要求说话人在交际中提供足够的信息,既不多也不少,以满足交际的需要。
3. 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通过言语表达的意图,而言语行为理论是奥斯汀提出的,它将言语行为分为三个层面:语力行为、语义行为和语形行为。
三、论述题1. 语用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理解和解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言语行为,帮助人们避免误解和冲突,促进有效沟通。
2. 语境在语用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言语行为的理解和解释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翻译学导论”期末考试题型及课程复习提纲

“翻译学导论”期末考试题型及课程复习提纲考试题型:I. Match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 theorists with their representative works. [10 points, 1 point each]II. Interpret the following terms. [20 points, 5 points each]III. Interpret the following concepts. [40 points, 20 points each]IV. Analyze and comment on the following translated version(s) by applying any translation theory you are familiar with. [30 points]复习提纲一、作者和代表作的搭配1. Roman Jakobson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1959)2. E.A. Nid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1964)3. E.A. Nida &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1969)4. James Holmes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1972)5. George Steiner After Babel (1975)6. Susan Bassnett Translation Studies (1980)7. Peter Newmark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8. Wolfram Wilss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1982)9. Theo Hermans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 (1985)10. Peter 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11. Mary Snell-Hornb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1988)12. Christiane Nord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1989)13. Susan Bassnett & AndréLefevere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1990)14. Andre Lefevere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1992)15. Edwin Gentzler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1993)16. Gideon Toury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1995)17. Lawrence Venuti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1995/2008)18. Christiane Nord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1997)19. Luise Von Flotow Translation and Gender (1997)20. Maria Tymoczko Translation in a Postcolonial Context (1999)二、解释以下术语1. word-for-word/literal translation and sense-for-sense/free translation2. metaphrase, paraphrase, imitation3. Formal equivalence and dynamic/functional equivlence4.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5.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and instrumental translation6. translational action7. skopo theory8. polysystem theory9. norms10. equivalence11.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12. translation/translating13. Pr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三、理解以下观点1.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Nida &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1969: 12)2. 翻译(translating)即解释,具体地说,翻译的过程就是,在跨文化的历史语境中,具有历史性的译者使自己的视域与源语文本视域互相发生融合而形成新视域,并用浸润着目的语文化的语言符号将新视域重新固定下来形成新文本的过程。
文学翻译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翻译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文学翻译中常见的问题?A. 文化差异B. 语言习惯C. 翻译速度D. 语义理解2. 文学翻译中的“信、达、雅”原则是由哪位翻译家提出的?A. 林语堂B. 傅雷C. 严复D. 钱钟书3. 翻译理论中的“动态等效”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NidaB. LefevereC. VenutiD. Bassnett4. 翻译中“直译”和“意译”的区别主要在于:A. 语言风格B. 文化背景C. 翻译技巧D. 翻译目的5.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A. 忠实原文B. 创造新意C. 遵循翻译规则D. 翻译速度6. 下列哪个不是文学翻译中常见的翻译策略?A. 加译B. 省略C. 直译D. 机器翻译7. 翻译中“忠实度”的概念主要强调的是:A. 语言的准确性B. 文化的传递C. 作者的意图D. 读者的接受8. 翻译理论中的“文化翻译”主要关注:A. 语言结构B. 文化差异C. 翻译技巧D. 翻译速度9.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的“读者反应”主要指的是:A. 读者的阅读速度B. 读者的文化背景C. 读者的阅读习惯D. 读者的阅读兴趣10. 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分别强调:A. 本土化和国际化B. 文化差异和文化传递C. 语言的准确性和文化的传递D. 读者的接受和作者的意图答案:1-5 C C A D B 6 D 7 C 8 B 9 B 10 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文学翻译中“信、达、雅”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答:文学翻译中的“信、达、雅”原则是由严复提出的,指的是翻译作品应忠实于原文(信),表达清晰易懂(达),并且语言优美(雅)。
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在于它强调了翻译的三个基本要求:忠实性、可读性和艺术性。
这不仅要求译者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风格,还要考虑到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使翻译作品既忠实于原作,又能够被目标语言的读者所接受和欣赏。
语言翻译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言翻译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语言翻译的基本原则?A.忠实原则B.流畅原则C.通顺原则D.转译原则答案:D2.在语言翻译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原文的什么特点?A.逻辑结构B.语法规则C.用词风格D.句子长度答案:A3.下列哪项是语言翻译中的难点之一?A.语义的准确理解B.词汇量的积累C.中国文化的理解D.句法结构的掌握答案:A4.在语言翻译中,词语的选择要考虑什么?A.意义B.词汇的多样性C.语体特征D.字数限制答案:A5.下列哪项不是语言翻译中应该避免的错误?A.语言错误B.理解错误C.风格错误D.篇章错误答案:C二、问答题1.简述语言翻译的基本原则。
答:语言翻译的基本原则包括忠实原则、流畅原则和通顺原则。
忠实原则是指翻译要忠实于原文的信息和意义,不能随意增删改动。
流畅原则是指翻译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惯例,使翻译后的文本在目标语言中具有自然流畅的感觉。
通顺原则是指翻译要保持原文的逻辑结构和语法规则,使读者能够清晰理解翻译后的内容。
2.语言翻译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答:在语言翻译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原文的逻辑结构。
无论是语义还是句法,保持原文的逻辑结构对于翻译的准确性和理解性都至关重要。
如果翻译过程中改变了原文的逻辑结构,很可能会导致信息的丢失或误解,使翻译内容变得模糊或不准确。
因此,在语言翻译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解原文的逻辑关系,并将其准确地呈现在目标语言中。
3.语言翻译的难点是什么?答:语言翻译的难点之一是语义的准确理解。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语义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而语言之间的语义差异往往是翻译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准确地理解原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中最接近的意义。
这需要我们具备丰富的词汇积累和对两种语言文化的深入理解。
4.在语言翻译中,词语的选择要考虑什么?答:在语言翻译中,词语的选择应当考虑其意义的准确性。
不同的词语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意思,但在特定语境下的使用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学与翻译模拟考试
Simulated Examination in Pragmatics and Translation
PART I TRANSLATION ANALYSIS (20 points)
Directions: Beneath either of the following two sentences you will see its English version. Please analyze and make a comment on the translated texts from a pragmatic perspective. Write your comment down on your ANSWER SHEET.
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标语)
Go to work happily, and come back safely!
PART II SENTENCE TRANSLATION (40 points / 4 points each) Directions: Translate each of the following English sentences into Chinese and Chinese sentences into English. Write your translation down on your
ANSWER SHEET.
1.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s?
2.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3.The dangerous situation cannot be overestimated.
4. A thousand men can work together, but not two women.
5.I read his letter with both surprise and excitement, surprise because he is still
around, excitement, because he didn’t ever forget me.
6.狭窄的小巷中间横拉着一条绳子。
7.一个人不向别人学习,是不能指望有多少成就的。
8.我们都知道,中国妇女已经走出家门,自由地参加工作了。
9.美国人常说的一句话是,在美国一个人可以从社会的最底层爬到社会的最高
层。
亚伯拉罕·林肯就是最著名的例子。
10.小国人民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够
战胜大国的侵略。
PART III ENGLISH-CHINESE PASSAGE TRANSLATION (20 points) Directions: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to Chinese and write your translation down on your ANSWER SHEET.
Had it been a well wolf, it would not have mattered so much to the man; but the thought of going to feed the maw of that loathsome and all but dead thing was repugnant to him. He was finicky. His mind had begun to wander again, and to be perplexed by hallucinations, while his lucid intervals grew rarer and shorter.
He was awaken once from a faint by a wheeze close in his ear. The wolf leaped lamely back, losing its footing and falling in its weakness. It was ludicrous, but he was not amused. Nor was he even afraid. He was too far gone for that. But his mind was for the moment clear, and he lay and considered.
PART IV CHINESE-ENGLISH PASSAGE TRANSLATION (20 points) Directions: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to English and write your translation down on your ANSWER SHEET.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
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
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
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