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 西师范大学 , 西 南昌 302 江 江 3 02)
[ 摘 要] 金 融危机 背景下提 高高职 院校 学生就业竞争力 , 强人 文素 质教 育是 根本。树 立人 文素质 课程 的开发 意识 , 加 除 须进 一步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显性课程建设外 , 必须把高职校 园文化 当作 隐性课 程来 建设, 实提 高校 园文化建设 的 自 还 切
一
、
然进 行 了人 文 素质 课 程 开 发 , 编 写 出 版 了一 些 适 合 高 职 学 也 生人 文素质教育的教 材 , 往往 是在注重 显性课程 开发 时 , 但 忽略了隐性课 程的开发 , 没有把校园文化很好地 纳入人文 素 质课 程开发的范畴 , 仅仅把它 当作活跃学生课余生 活的一种 手段 。进一步加强 高职 院校人 文教育课 程的 系统 性设计 和 开 发研 究 具 有 重 要 的理 论 创 新 意义 和实 践 指 导 意 义 。 二 、 强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显 性 课 程 建 设 。 挥 课 堂 教 学 的 加 发 主 渠 道 作 用 我们 通 常 的 学 校 课 程 , 指 明 确 的 、 先编 制 的 课 程 , 是 事 也 称 显 性 课 程 (x l icrc lm) 常 规 课 程 (eu rere — epi t ur uu 、 c i rgl ur u a l lm) u 或正式课 程 (om l ur uu 。 通 过 显性课 程课 堂 fr a cr clm) i 教学 , 发挥课堂教学 主渠道 作用 , 加强 学生 的人文 素质具 对 有重要 意义 。通过人文社 会科学 系列课 程的开发和建设 , 使 高职学生接 受较高层 次和水平 的文学 、 音乐 、 美术 、 哲学 、 历 史、 经济学 、 伦理学 和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 教育 , 可以全面提 升高职学生政治素质 、 思想道德素质 、 文化 素质和心理 素质。 进 一 步加 强 显 性 课 程 的建 设 , 适 应 时 代 发 展 的 需 要 , 培 是 是 养有较高 的人文修养 、 审美能力和富有创造能力 的现 代应用 技 术 人 才 的需 要 。 面对 当前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欠缺现状 , 改革 高职 院校人 文素质教育的教学 内容和课程设置体系 、 提高人文课 的教学 质量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任务 。要特别注意学科 、 专业之 间的 交叉 , 利用学 院多学科 、 专业多的特色 , 各专业学生必 须选 修 定课 时的人 文社会科 学课程 , 体现文理 渗透 , 、 、 结 文 工 艺 合, 以提 高学 生 的综 合 素质 。 笔者 认 为 , 性 课 程 可 按 照 “ 显 多 课程 、 课型 、 小 导论 式 、 弹 性 ” 有 的原 则设 置 。 以“ 生 自主 需 学 要” 为导 向, 足学生对人文课程的多元需要 , 满 将综合素质 教 育、 学生 的需要 和师 资开 能力相 结合。具体 说 , 主要可 以 分为两大课程模块 , 一类 是人 文素质必 修课程 , 一类是 人 另 文素质选修课程。前者可 以设置 : 毛泽东 思想与 中国特 色社 会主义 、 思想道 德修养 与法律 基础 、 大学语文 、 应用文 写作 、 职业生涯规 划与指 导等课 程 , 议每周按 3学时排 课 : 者 建 后 可 以 分成 美 育 、 化 、 济 和 实 践 四 个 模 块 来 设 置课 程 , 美 文 经 如 育模 块 可设 置 文学 欣 赏 、 乐 鉴 赏 、 视 鉴 赏 、 术 鉴 赏 等 课 音 影 美 程 ; 化 部 分 可 设 服 饰 色 彩 搭 配 艺 术 、 国传 统 文 化 、 国 历 文 中 中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法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法的研究大学生人文素养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素质。
它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涵盖着人文知识、艺术修养、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
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既是高校教育的使命所在,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着不少问题,研究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面狭窄。
很多大学生只注重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人文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了解甚少,造成了知识的片面化和狭隘化。
2.缺乏文化自信。
一些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国家文化和传统文化了解不足,面对外部文化时,缺乏应有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道德观念淡化。
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一些大学生在道德上出现了偏差和淡化,缺乏对于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的把握。
4.社会实践能力弱。
很多大学生将时间都用于学习本科知识,对于社会实践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不够,导致人文素养的欠缺。
综合上述种种问题,可以看出,大学生人文素养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亟需找到有效的方法进行提升。
二、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方法1.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课程高校应该开设一批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伦理、宗教等多领域的人文素养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化、世界文明史、西方哲学等,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这些课程可以从多个角度,全面地传授和呈现丰富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领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加强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化艺术活动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现实社会中去,多感受社会的温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提升人文素养。
3.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提升人文素养的关键,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应该树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信念,多读一些人文、文学、哲学等方面的书籍,通过阅读不断锤炼自己的情操和人文素养。
研究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与路径

的 文化素 质教 育课 程体 系
研究型大学是 以高水平 的科研成果和高层次的 精英人才培养为 目 , 标 拥有齐全的基础学科门类 , 研
究 规模 和研 究水 平 居于前 列 的 , 社会 进步 、 济发 在 经 展 和科 教兴 国战略 中起重 要作 用 的大学 。作 为 高等
教育的核心环节和 国家创新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研究型大学要充分发挥这种特殊机构身份优势, 从 而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打下 良好的物质
基 础 和社会 舆论 基础 。
( ) 二 发挥 师 资质 量的优 势 师 资是一 所 大学 构 成 最 主要 的 因素 , 流师 资 一 是研 究 型大学 的重要 标 志 。研 究 型大学具 有一 支高
份认知上的和谐 统一。 为一个特殊 的个体 , _作 2 研
素质 、 高水平的教师 队伍 , 而这种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1 9 5
为实施高水平本科教育教学 , 包括文化素质教育课
程教 学奠 定 了基 础 、 供 了保 证 。然 而 , 期 以来 , 提 长 我 国大学 的文 化素 质教 育课程 绝大 多数是 由公共 选
麓州 争羽 210 0 . 22
乙 N HoU A Z XUE KA N
研究型大学文化 素质教 育课程体 系建设的 目标与路径
钱 小龙 汪 霞 ,
(. 1南京大学 教育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09 ;. 103 2 南通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 南通 260 ) 207
[ 摘要] 研 究型大学以培 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根本任务 , 完善 的文化素质教 育课程 体 系是 完成该任务 的重要基 础 和途径 。研 究型大学的文化素质教 育课 程体 系应有不 同的侧重 点和独特性 。首先 , 究型 大学应 发挥 自身的优 势 , 建高质 研 构 量 的文化素质教 育课程体 系; 次, 究型大学应立足创 新型人 才的培 养 , 其 研 重新定位 文化素 质教 育课 程体 系的 目标 ; 第三 , 研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建设现状分析1. 引言1.1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能力的重要任务。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通过教授文学、哲学、历史、政治、社会学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启发性和创新性;评价体系不健全,难以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建设需要向着更加实践性、启发性和创新性的方向发展。
未来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建设的重点将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方面。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如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实践环节等。
也需要探索不同的课程实施方式,如跨学科融合、项目式教学、实习实训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建设现状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建设的关注和重视,推动其在教育领域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重要性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历史、哲学、文学、社会学等学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增强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出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人文素养。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态度。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整合的探讨

胸襟开 阔、 志趣 高雅 、 蕴含丰 富的人 ; 成为一 个对他人 、 人类 对
了人文 精神 。二是提 供可供 学生 自由选择 的人 文课程 。高职
社会对 自然环 境和 生态环 境具有 普遍 人文 关怀 的人 ; 成为 一 个身心 健康 、 和谐 发展 的人 。
一
学生个 体之 间的差 异很大 , 每个 学生 都是社会 中能 动 自由的 主体 , 除掌握 必要 的技 术之外 , 更需要 文学 、 艺术 、 历史 、 哲学 、
有 的争 论介绍 给学 生, 引发学 生对技术 的兴 趣和追 。
人类 进入 2 1世纪 , 经济 全球化 、 技 国际化 、 化多 样 科 文
化、 信息 多元化 , 对高等职 业教育提 出 了更 新、 高、 全面 的 更 更 要 求 。高 职 院校 不应 仅仅 教 给学 生某 种 专业 知 识和 就 业技 能, 更重 要 的是提 高他们 适应环 境 的生存 能力和 自我 发展 能
或 两 门以上学科 内容综 合起 来 , 强调学科 之 间的关联 性和 它
统 一性 。高职课 程 内容综 合化可 以从 以下 两个 方面 来进行 :
一
程 施加给 学生 的影 响不仅仅 是通过 课堂 教学来 实现 的, 更要
注重 通过校 园内隐性课程 建设和校 园外社会 实践活动 的开展
是 以问题为 中心 的课 程 内容综合 。 当今社 会技 术不 断改进
教育 中 , 以问题为 中心的课 程 内容 的综 合 即教师有 目的地创 设 问题 情境 , 鼓励 学 生综合运 用 多方面 的知识 和技 能去 思考
问题 、 决 问题 。 样有 利于激 发学 生的 问题意 识 , 解 这 培养 学生 的创造 能力 和主动 精神 , 学生 的潜能得 到充 分发挥 。二是 使
高职院校“四位一体”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 院校 “ 四位 一体 " 人 文素质教 育课程体 系建设研 究
张 静
( 河 北 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编 辑部 , 河 北 保 定 0 7 1 0 0 0 )
摘 要 : 构 建 基 于学 校 、 教师 、 学生 、 企业 “ 四位 一 体 ” 的人 文 素 质 教 育 课 程 体 系 , 制 定 课 程 开 设 原 则 和 标 准, 明确 教 学 内容 和 培养 目标 ,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 形 成 多 元 化 的人 文 素 质 教 育 形 成 性 考 核 机 制 , 能 够 有 效
度 的重技 能 、 轻人文 , 重专 业、 轻基 础, 重智 育、 轻 德 育倾 向 。 [ 2 在教学 实践 过 程 中, 人 文 素质 教 育 更 多 的是 作 为 现 行 课 程 体 系 的一 种 补 充 , 在 具 体 实 施 中, 只是 靠 增 加 选 修 课 尤 其 是公 共 选 修 课 或 者
收 稿 日期 : 2 O 1 4 —0 1 一l 1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6 4 7 1( 2 0 1 4 )O 1 — 0 0 7 6 —0 4
基金项 目: 本文为河北 软件职业技术学 院高职教育研究专项指导性课 题“ 高 等 职 业 院 校 人 文 素 质 教 育课 程 体 系建 设 研 究 ” ( 编号 : Y I 2 0 1 3 D 0 0 2 ) 的研究成果 。
7 7
业技能, 专 业课 程 体 系 较 为 系 统 完 善 。而 人 文 素 质 课程 设 置缺乏 统 筹 规 划 、 合 理 安排 , 开设 课 程 数 量少、 涵盖 面窄 、 教 学 资 源 匮 乏 。公 共 选 修 课 由学 院组织 面 向全 院 学 生 开设 , 是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的 重 要组 成 部分 , 旨在完 善 学 生 知识 结 构 、 提 高文 化 素 养、 拓 宽知识 面 、 发 展学 生 多 方 面 能 力 。从 笔 者 所 在 学 院近 两 年 公 共 选 修 课 开设 情 况 来 看 ( 详 见 表 1 ) , 近 四个 学 期 , 课 程 总体 数 量 呈 递 减 趋 势 , 教 师
高职教育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完善措施

“ 工 学结合” 、 “ 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 , 在这些模式当中,因为人 文素质课程本身具有的 “ 非功利性 ” 、 “ 不实用性”等表面特 性 , 在 很 多高职 院校出现了边缘化的现 象。如表一所示 ,为某地区部分高职院校
人文素质课程开设情况调查结果 :
裘 1 菜地商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开课统 计 袁
D
5
I
L
5
2
l 9
最终导致老 师不好好教 , 学 生不好好 学。因此我们 必须要改变这一弊 病, 加强创新,以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智慧性 ,实现精神 层次 的人文素
质教育,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打破过去的规训教育,而向人心教育这一
通过对 上表 的分析及对课程 开课 实际授课情况等调查 ,认为当
总而言之 , 对于 高职院校人 文素质课程建设来说 ,首先必须要切
实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 ,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措 施 ,如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 师队伍建设、积极创新、找 出 一 些新的教 育 方法等,以 真正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使得他们在今后 的生活 及学 习 过程中能够形成健康人格 ,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学 术 论 坛
高职教育人文素质课程建设 的问题 与完善措施
王 婧
( 广州城 建职业 学 院 ,广 东广州 5 1 0 9 2 5 )
要) 高职教育人文素质课程是高校课程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是高职院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但是当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却有着
重视程 度不够 、师资队伍缺 乏等一系列问题。廉于此,拳文就 高职教 育人文素质课程建设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完善措旌. 做叙述,以期能够为 相 关工作: 等 捉{ 营 鉴. =
高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构建探析

关键词 : 高等教 育; 文 素质 教 育 ; 文课 程 构 建 人 人
中 图 分 类 号 : 4 G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o 4 8 9 ( 0 O 0 — 1 5 0 1 0 — 4 9 2 1 )5 0 5 — 3
一
、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理念
生 的课 程 负 担 , 增 加 了 教 学 成 本 , 而 使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很 难 又 从 持 续有 效 地 开展 ; ) 人 文 教 育 更 多 地等 同 于 一般 的 文 体 活 动 (把 4
改 , 但 说 过 , 只 有 经过 教 育 才 能 成 为 人 。 美特 利认 为 , 人 拉 自然 虽然 创 新 教 育 观念 、 革 教 育 内 容 的 一个 切入 点 ” 我 国 高校 还 没 有 造 了人 , 却 使 人 屈 居 于 动 物 之 下 , 有 教 育 才 提 升 了 人 , 人 把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课 程 置 于 高 等 学 校 整 体 课 程 体 系 的重 要 地 位 但 唯 使
¥: 3 I 0卷 第 5期 c 第
Vo .3 No 1 0 .5
绥 化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S iu iest o r a uh aUnv ri o y
21 0 0年 1 0月
Oe t.2 0 01
-._
同 人文素质 课程体 系构建探夏
( 南华 大学 湖 南衡 阳 4 10 ) 2 0 0
摘
要 : 过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课 程 建 设 现 状 的研 究 , 我 国 高校 课 程 体 系建 设 的 构 建 原 则 、 通 就 实施 途 径 以及 评 价 体 系的 完 善 等
方 面进 行 了探 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一、指导思想
教育部近日公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七个建设内容:一是转变观念,理念新起来,以新理念引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二是目标导向,课程优起来,以目标为导向加强课程建设;三是提升能力,教师强起来,以培养培训为关键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四是改革方法,课堂活起来,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五是科学评价,学生忙起来,以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着力点完善过程评价制度;六是强化管理,制度严起来。
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重点严格课程管理;七是政策激励,教学热起来。
以教学贡献为核心内容制定激励政策。
该《意见》明确了本科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并为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生活舞蹈的基本情况
生活舞蹈是人人都可以参加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如社交舞、广场舞、健身舞和自娱舞等。
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的背景下,笔者开设的《生活舞蹈》课程,更确切地说应该叫做生活与舞蹈,开设该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跳一支舞蹈,而是希望学生学会舞蹈的方法,自己可以跟随不同的音乐舞动起来,同时该课程充分运用心理学舞动治疗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自我身体的感知与探索、寻找动作元素,学会跟随音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创造力,通过音乐疗法、冥想和肌肉放松等来缓解压力,引导学生用积极健康的心态生活。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不像专
业课一样以专业学习成长为目标,而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引导和切入点,着重培养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互动式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爱学”,培养学生“会学”,激励学生“善学”,学以致用。
生活舞蹈这门课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将上课时间安排在周六日,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课堂形式灵活多样,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建立相互考核评价机制,每学期课程结束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和本次课程的相关工作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授课情况和喜爱程度进行评价;促进课外教育与课堂教育结合、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注重课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着力强化思想引领、拓宽学生视野、促进素质养成、陶冶高尚情操,着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生活舞蹈的育人功能
1.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该课程的学生来自全校不同专业,以理工科居多,课程会讲授一些舞蹈方面的知识,让同学们了解舞蹈有哪些种类,哪些属于生活舞蹈,如何鉴赏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舞蹈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拓宽视野。
2.协调动作、优美体态
通过站姿、走姿等的练习,帮助学生纠正平时的不良体态,坚持长期练习,可以优美体态,提升个人形象和气质。
3.强身健体、磨练意志
舞蹈的过程中,人的体能可以得到一定的锻炼,是一种很好的有
氧运动,长期坚持舞蹈练习,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磨练意志。
4.自我认识、自我觉察
结合心理学的方法,通过对肢体语言的探索,让学生静下来,在舞动的过程中要求尽量慢,充分感知自己身体的每个部位、关节的运动,觉察自己此时此刻的情绪,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觉察的能力。
5.缓解压力、身心健康
该课程结合心理学的方法,教学生腹式呼吸、冥想、肌肉放松法等,帮助学生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同时,引导学生用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6.发掘潜力、发挥创造力
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教会学生创作动作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自己肢体的各种可能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出新的动作元素,组合成自己专属的、独一无二的舞蹈,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7.团队协作、人际交往
课程中设置了双人接触即兴探索、三人接触即兴探索和多人接触即兴探索,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舞动,探索更多的动作元素,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更好的人际交往。
8.自我认同、培养自信
课程结束前,每位学生都有一个展示的机会,结合课程中学习到的方法,根据现场随机播放的音乐,一群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能独
立、自信的表演完一支即兴舞蹈!通过多次的课程实践,教学效果初显成效!课后学生纷纷表示: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能这样跳出一支4分多钟的舞蹈,感觉这个课很奇妙;整个课程上下来,人感觉很放松、很愉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会了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感觉更加自信了;通过这个课程,结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等。
学生们的感受很真切,这些正是生活舞蹈这门课程想要传递给大家的!未来,笔者将继续在课程建设的道路上紧密结合学生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寻求更加多元化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