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域文化
北京的民俗文化介绍

北京的民俗文化介绍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北京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传统的风俗习惯、民间传说、宗教信仰、节日庆典等方面。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体会到古老文化的魅力。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这在北京的民俗文化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北京的民俗文化被塑造成了一种独特的风貌,无论是传统的风俗习惯还是节日庆典,都展现出了北京人民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京城的大街小巷、胡同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与传承。
在北京,人们会发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风俗习惯,比如崇拜祖先、婚丧嫁娶、传统节日等。
尊老敬老、孝敬父母一直是北京人的传统美德,尤其在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时,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祖先、扫墓祭坟,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尊重。
而在婚丧嫁娶方面,北京人有着自己的仪式和习俗,比如结婚时要缴纳彩礼、搭宴席、拜天地,以示尊重和诚意。
此外,北京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如吃豆汁糕点、玩老北京棍子、喝着甘茶,这些都是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风俗习惯,北京的民俗文化还包括民间传说、宗教信仰等方面。
北京有着丰富的传说故事,比如“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这些传说故事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哲学思想,至今仍在人们口口相传。
在宗教信仰方面,北京有着多元的信仰体系,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这里都有着一定的传承和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
在传统节日方面,北京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春节期间,北京的大街小巷都会挂上红灯笼、贴春联、放鞭炮,人们互相拜年、走亲访友,庆祝新年的到来。
清明节是传统的祭祖节日,在清明节时,人们会扫墓祭坟,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怀念。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月饼节,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团圆团圆家人和亲友,共同享受节日的欢乐和祥和。
在北京,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比如京剧、皮影戏、糖画、杂技表演等。
北京地域文化介绍

北京地域文化介绍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就像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北京的胡同那可真是一绝。
一条条胡同就像是城市的经脉,串起了北京的往昔岁月。
走进胡同,就像走进了时光隧道。
那些灰墙青瓦的四合院,透着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劲儿。
四合院啊,就好比是一个大家庭的怀抱,把几户人家紧紧地拢在一起。
小时候,我在胡同里玩耍,总能听到大妈们扯着嗓子喊自家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那声音在胡同里回荡,满满的都是烟火气。
胡同里的大爷们呢,就爱凑在一块儿下棋,楚河汉界之间,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战争。
这小小的胡同,可藏着大北京的人情味啊。
你要是没来过胡同,就像吃烤鸭没蘸甜面酱,总觉得缺了点啥。
再说说北京的语言文化吧。
北京话那叫一个有韵味儿,字正腔圆,就像京剧里的念白,透着一种大气。
北京人说话,那是特别的幽默风趣。
比如说“倍儿棒”,简单两个字,就把那种特别好的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
有时候,俩人聊天,一方要是不同意另一方的观点,就会说“您这可就外行了吧”,听着像是在抬杠,其实啊,更多的是一种调侃。
这北京话就像是一把独特的钥匙,能打开北京人热情好客的大门。
要是您来北京旅游,学会几句北京话,就像给您的旅行加了一把魔法钥匙,能让您更好地融入这座城市呢。
北京的饮食文化也是丰富多彩。
提起北京美食,大家肯定第一个想到烤鸭。
那烤鸭啊,皮脆肉嫩,色泽红亮,就像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把鸭皮蘸上白糖,放入口中,那种酥脆和甜蜜的碰撞,就像一场舌尖上的舞蹈。
还有炸酱面,那可是北京人的家常便饭。
面条筋道,炸酱浓郁,再配上各种菜码儿,黄瓜丝儿、豆芽儿、青蒜等等,五颜六色的,看着就像一幅小画儿。
吃起来那叫一个爽口,每一口都充满了家的味道。
这北京的美食啊,就像是一个个小宝藏,等着人们去挖掘品尝。
北京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
故宫就像一位威严的老者,静静地站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那红墙黄瓦,高大的宫殿建筑群,走在里面,就仿佛能听到古代的钟声在回荡。
而现代的建筑呢,像鸟巢、水立方,又展现出北京充满活力的一面。
传统与新生——北京的文化之旅

传统与新生——北京的文化之旅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城市。
从古至今,北京承载了无数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本次文化之旅,将带领大家走进北京的传统文化与新生文化,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二、北京传统文化1.历史遗迹北京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如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这些遗迹见证了北京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2.传统文化艺术京剧、皮影戏、曲艺、地方戏剧等传统艺术形式在北京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此外,北京还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如泥塑、剪纸、京剧脸谱等。
3.传统节日习俗北京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习俗,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4.传统美食北京的传统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北京烤鸭、豆汁儿、炸酱面、卤煮火烧等,这些美食代表了北京独特的饮食文化。
三、北京新生文化1.现代建筑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许多现代建筑如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应运而生,成为北京城市的新地标。
2.当代艺术北京是当代艺术的聚集地,拥有众多美术馆、艺术区,如798艺术区、宋庄艺术区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艺术家前来发展。
3.文化创意产业北京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如电影、电视、动漫、游戏等,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
4.新兴节日习俗在北京,一些新兴的节日习俗也渐渐流行,如“双十一”、“双十二”等,这些节日反映了现代北京人的生活节奏与消费观念。
北京的文化之旅是一次跨越时空的体验,让我们在传统与新生中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通过了解北京的文化,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还可以积极拥抱和参与新生文化,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题及方法:1.习题:故宫是哪个朝代建立的?解题思路:通过对故宫的历史了解,找到故宫建立的朝代。
答案:故宫是明朝建立的。
2.习题:京剧是我国哪种戏曲剧种?解题思路:了解京剧的特点和分类,找到京剧所属的戏曲剧种。
北京文化十大特色

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世界名城,北京的文化也传承多年,是世界着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北京文化有着它自己独特的文化元素,今天的北京文化为大家带来北京文化的十大特色,一起来看看吧。
1、地理环境特色:沟通与交流、雄踞北国,四通八达北京地处燕山南麓,西拥太行,东临渤海,南压华夏,雄踞我国北方;同时还有历代建造的万里长城,重关峻口,“东西千里,山峻相连”。
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地区地处我国三大地理单元——东北大平原、华北大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交接点上,“东西贡道,来万国以朝宗”,成为沟通三大地理单元的中间站,也是几千年来中原农耕文明与欧亚草原文明碰撞、融合的最前沿。
从而导致了中原农耕民族与蒙古草原民族以及东北民族的冲突与交流、统一与融合,使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民族环境特色:从冲突、交融走向统一从你死我活到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北京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界处,是华夏族、汉族和北方少数部族共同生活的地区。
自夏代开始,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
这一时期的北京地区居住着多个族群,呈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
周朝时,北京地区得到一定的开发,燕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但多民族和平共居,则是这一地区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
秦始皇统一中国,蓟为广阳郡治所。
为防御北方匈奴人南侵,秦朝修建了万里长城,蓟成为北方的军事重镇。
自汉至隋,此地或为燕王、广阳王封地,或为幽州。
隋朝时曾改名为涿郡,隋炀帝修通大运河,涿郡成为运河的北端,从此进一步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发展。
隋炀帝三侵高丽,蓟成为兵马粮饷集结之地。
唐太宗东征,也是在蓟城南郊誓师。
后来安禄山出任范阳(即幽州)节度使,正是依靠这一地区的经济、军事实力发动了安史之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和北京地区的历史进程。
此后,这一地区成为汉族、突厥、契丹、奚、末曷、室韦、高丽、回纥、吐谷浑等各族人民生活和劳动的地方。
自五代、宋朝时起,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中原王朝势力衰弱。
与此相反,北方、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却相继发展壮大起来。
北京的文化风俗

北京的文化风俗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城市之一。
在这座城市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风俗,这些文化风俗不仅是北京人民的生活方式,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传统文化北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
例如,北京的皇城和紫禁城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代表,这里保存着大量的文物和历史遗迹。
此外,北京还有许多古代建筑和文化景点,如天坛、颐和园、圆明园等,这些景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二、饮食文化北京的饮食文化也是非常丰富的。
北京烤鸭是北京的代表性美食之一,它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
此外,北京还有许多其他的美食,如炸酱面、豆汁、羊蝎子等,这些美食都是北京人民的日常饮食。
三、民俗文化北京的民俗文化也是非常丰富的。
例如,北京的春节庙会是北京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表演和游戏,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前来观看。
此外,北京还有许多其他的民俗活动,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这些活动都是北京人民的传统文化。
四、艺术文化北京的艺术文化也是非常丰富的。
例如,北京的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它的表演形式和唱腔都非常独特。
此外,北京还有许多其他的艺术形式,如民间艺术、书法、绘画等,这些艺术形式都是北京人民的文化遗产。
五、体育文化北京的体育文化也是非常丰富的。
例如,北京曾经举办过2008年夏季奥运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奥运会。
此外,北京还有许多其他的体育活动,如马拉松、足球、篮球等,这些活动都是北京人民的日常娱乐。
六、时尚文化北京的时尚文化也是非常丰富的。
例如,北京的三里屯是中国时尚的代表之一,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时尚品牌和潮流文化。
此外,北京还有许多其他的时尚场所,如798艺术区、五道营等,这些场所都是北京人民的时尚文化。
北京的文化风俗非常丰富多彩,这里有着传统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体育文化和时尚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
这些文化形式不仅是北京人民的生活方式,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谈谈北京的地域文化

谈谈北京的地域文化北京地域文化应是北京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且分为大、小两个范围。
北京大地域文化包括旧石器文化、都城文化、皇家文化、士大夫文化、长城文化和京剧文化等11种。
北京地域文化,顾名思义,应是指在北京地区历史上积淀下来的各种文化现象。
如同一个地区拥有的“特产”一样,北京地域文化应是北京地区所特有的那些历史文化。
但是,有些历史文化现象虽非北京地区所特有,而在北京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都城文化、皇家文化、军事文化、长城文化、驿传文化等,似乎亦应视为北京的地域文化。
北京地域文化应有两种不同的概念:一是从全国范围看的北京地域文化,是北京地域文化的主干,不妨视为北京大地域文化;二是从北京市范围看的那些集中于某区县的文化现象,也应是北京地域文化,不妨视为北京小地域文化。
那么,有哪些东西可列为“北京大地域文化”呢?这篇拙文仅就个人的理解和认识,谈点儿粗浅的看法(北京小地域文化另文再谈),以期抛砖引玉,并求教大方。
一、连续不断的旧石器时代文化房山区周口店西边的龙骨山盛产中药材“龙骨”,究竟何时在这里发现龙骨的,已无人能说得清楚,据说从宋辽时开始在这里采石烧石灰时,就知道这山上出产龙骨了。
20世纪初,这里出产的龙骨引起国外有些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以及考古学家的兴趣和注意,并前往进行调查。
原来,龙骨山的洞穴里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
自二三十年代开始,中外(以中国为主)科学家陆续在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进行考古发掘,结果不断发现属于原始人类的各种牙齿和各种骨骼化石,同时发现了大量各式各样的打制石器和哺乳动物骨骼化石(龙骨),甚至还发现了用火的遗迹。
这些重大考古发现震惊了世界。
科学家们仔细研究后确认,这是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北京人”,又称“北京中国(猿)人”。
接着,在龙骨山顶部洞穴中发现了距今约2万年的新的人类头骨和部分骨架,还发现了骨针和许多装饰品。
这种新人类型被命名为“山顶洞人”。
北京人文风情

北京人文风情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它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从古老的建筑到优雅的艺术,从传统的文化到现代的创新,北京展示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
本文将介绍北京的人文风情,探索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一、传统艺术北京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例如京剧、杂技、书法和绘画等。
京剧是一种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的传统戏曲,它的精彩表演吸引了无数观众。
人们可以在北京的剧院欣赏到高水平的京剧演出,体验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此外,北京还是中国杂技的发源地之一。
杂技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结合了灵活的身体动作、巧妙的技巧和精湛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震撼和快乐。
在北京的杂技表演中,人们可以欣赏到惊心动魄的力量和令人赞叹的技艺。
二、历史建筑作为中国的古都,北京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故宫和天坛。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它的建筑群古朴庄严,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游客们可以在故宫欣赏到丰富的文化遗产,并了解到中国古代帝王的生活。
天坛是另一座重要的历史建筑,它是明清两代举行祈年祭祀的地方。
天坛的主要建筑是祈年殿,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产。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建筑和庄严的氛围,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文化街区北京有许多著名的文化街区,如后海、南锣鼓巷和798艺术区等。
后海是一个古老而具有活力的地区,这里拥有传统的胡同和湖泊,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老的胡同文化和宁静的湖畔风光。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有特色的胡同之一,这里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园林、庭院和四合院。
这里有许多小吃摊和独立的艺术店,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地道的北京小吃,并感受到传统胡同的独特魅力。
798艺术区是北京当代艺术的中心,这里聚集了许多画廊、工作室和艺术品店。
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现代艺术的精品和创意,了解到北京当代艺术的发展。
四、文化活动北京每年都有许多文化活动,如春节庙会、国际电影节和艺术展览等。
中国北京的传统文化

中国北京的传统文化
1.传统建筑。
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建造了许多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
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
2.美食文化。
北京是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居内地之首。
北京的风味小吃历
史悠久、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
3.民俗文化。
民俗体现了历代活态的礼仪,演绎出百科全书般的丰富内涵,传
递和继承着民族的信仰与精神观念。
4.曲艺文化。
明清时期各地人将本地的精品带入京师,与繁多的艺术种类融汇
在一起,形成了多彩的北京曲艺文化,如古老的相声、评书、大鼓等,后来又普及至全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地域文化》课程期末大作业
学院应用文理学院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 1101B
姓名赵金
学号 2010010301013
作业要求:
一、简述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35分)
试论北京城的规划布局。
宫城居中,四方层层拱卫,主座朝南,中轴突出,两翼均衡对称。
这是明北京城在规划布局上的最大特色。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建成的,但比元大都更加雄伟壮丽。
从整个城的平面布局来看,明北京城是一座呈“凸”字形结构的城,且外城包着内城的南面,内城包着皇城,皇城又包着紫禁城。
从外城到紫禁城,城墙的外面绕以宽且深的护城河。
这样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就成为全城的中心,处在层层拱卫之中。
在城的四周再布以天、地、日、月坛,紫禁城俨然是“宇宙的中心”了。
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很多建筑都建筑在对称轴上,称为中轴线。
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
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建筑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箭楼、永定门城楼、天桥、正阳桥坊(五牌楼)、正阳门(前门)箭楼,正阳门城楼、中华门(明称大明门,清称大清门,民国时改为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钦安殿、顺贞门、神武门、北上门、景山门、绮望楼、万春亭、寿皇门、寿皇殿、地安门、万宁桥、鼓楼和钟楼。
全城最宏大的建筑和场景都安排在了这条中轴线为基础,在其两侧作有机的布置和组合,其周围再部署以低矮,青灰色的四合院。
整个城的规划布局形成了一个完整和谐,举世无双的巨大建筑群。
明朝人对北京城的设计建造是双龙布局形状, 北京的“双龙”,水龙以南海为龙头部分,湖心岛是龙眼,中南海和北海构成龙身,什剎海是龙尾,摆向西北方向。
陆龙俯卧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天安门宛若龙吻,金水桥为龙的颔虬,东西长安街仿佛龙的两条长须,从天安门到午门一带是龙鼻骨部,太庙和社稷址如同龙眼,故宫恰似龙骨龙身,四座角楼好像是龙的四爪,伸向八个方向,景山、地安门大街和钟鼓楼构成龙尾。
正阳门好似一宝珠。
通览北京中轴线的古建筑,呈现出巨龙锁珠之势,极富匠心。
紫禁城(今故宫)是京城的核心。
皇城包围紫禁城、西苑(三海)、景山之城曰皇城。
往外依次是内城外城用于守卫京城防止蒙古南侵。
明京城城门"内九外七",明初内城各门之名皆沿用大都旧名。
明代京城是按"左祖右社"的封建传统规制而建的,在皇城左建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用以祭祀皇帝的祖先,右建社稷坛(今中山公园)用以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
在内城南郊建天坛,以祭天,北郊建方泽坛(地坛),以祭地,东郊建朝日坛(日坛),以祭太阳,西郊建夕月坛(月坛),以祭月亮。
此外,在今天桥南还建有先农坛,太岁坛等明清北京城的街巷胡同横平竖直,总体布局呈棋盘状。
内城设九门,外城设七门,皇城设四门,俗称“内九外七皇城四”。
城内各以城门为终始点,形成南北和东西干道,也就是大街,在大街间有南北和东西的小街和胡同与之相连。
南城的东部,即今和平门以东地区是在兴建外城时并入的居民区,受环境和地形影响,不规则的斜街较多。
“内九”指内城的九座城门。
南为正阳门、宣武门、崇文门,北为德胜门、安定门,东为东直门、朝阳门,西为西直门、阜成门。
正阳门与宣武门、崇文门合称前三门。
“外七”指外城的七处城门,以居中的永定门规制级别最高。
外城全长28公里。
“外七”指外城的七处城门,正南为永定门,其东侧为左安门,西侧为右安门;东城墙有广渠门,西城墙有广宁门(即广安门);在东城墙北端向西、西城墙北端向东与内城交接处,分别设东便门和西便门,形成了特有的“凸”字形内外城结构。
拆除旧城墙之后北京城的定义也越来越广泛,主要的发展趋势是建构“两轴—两带—多
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
两轴是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两带是指包括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发展带”;多中心是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商务中心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
二、简述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35分)
分析北京故宫空间序列与布局特点。
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
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传统建筑善于营造空间序列,故宫最为典型。
故宫建筑沿中轴线布置,通过群体空间的转换,平衡对称,主次分明,收放有致,如恢宏舒展的建筑画卷,如庄严雄伟的皇权交响。
前门是南城与皇宫的分界,走出瓮城(已拆)北望大清门(已拆),青灰砖墙变成红墙黄瓦,预示由城郭向宫殿转换。
步入千步廊(已拆),是宽70米、长达550米的纵向庭院,两侧的廊庑单调重复,空间收敛,兵甲肃立,人行其中,顿觉压抑。
走出千步廊,是宽陡增至380米的横向庭院,空间骤然开放,一收一放,视觉冲击十分强烈。
天安门重檐歇山屋顶,石狮华表金水桥,庄重气派。
这是第一个高潮。
天安门到午门间,由宽收至110米的两个纵向庭院组成,全长500米。
端门作为两庭院的过渡,设在前三分之一位置。
通过这两个庭院,通过更长的行程,不断推高压抑感。
庭院尽端,两侧低矮朝房衬托,午门采用最高的阙门型制,彰显帝王气派。
门墙高20米,三面围合,敦实厚重,威严逼人,站在门前,压抑感达到顶点。
这是第二个高潮。
步出午门,庭院宽陡增至21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空间豁然开阔。
内金水河蜿蜒而过,凭添几分秀美,与前庭院氛围形成对比。
穿过太和门,进入故宫里最大的庭院,近4万平方米,空间更加开阔恢宏。
体仁阁、弘义阁左右拱卫,三重汉白玉台基高8米。
太和殿高高在上,地位显赫,重檐庑殿屋顶,金碧辉煌,色彩浓烈。
前面是日晷、嘉量、龟鹤,后面是中和殿、保和殿,组成辉煌交响。
至此,达到最高潮。
乾清门庭院,是前朝和后宫的过渡,仅1万平方米,且纵向短了许多。
穿过乾清门,庭院宽缩至100米,尺度宜人。
后宫由乾坤宫、交泰殿、坤宁宫组成,与前朝三殿的型制、节奏相同,但布局紧凑,规模缩小,端庄秀丽,辉煌中添了些许阴柔。
过了坤宁门,便是御花园。
古木参天,奇石花草,楼阁精巧,让人愉悦。
但布局规整对称,仍不失皇家风范。
钦安殿、神武门是前朝辉煌的余音。
景山是故宫的屏障,登上50米高的山顶,站在万春亭回望故宫,一片金瓦合成最后的交响。
故宫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布局严谨,秩序井然。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
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
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
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三、结合《北京地域文化》这门课,谈谈你的收获与希望。
(必答题)
(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30分)
我从小在北京长大,以后也要在这个城市生活和发展,了解这个城市的地域文化是非常的必要的。
学习完这门课程使我对北京的认识更加的全面了,了解了北京的历史文化,风俗文化,宗教文化等等,让我对这个城市更加的热爱和着迷。
同时希望老师能多增加一些贴近生活的关于北京地域文化的模块再加上一些关于北京的趣闻和传说能更好的和同学们进行互动。
最后也希望这门课能够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