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恢复室护士培训及考核内容

麻醉科恢复室护士培训及考核内容
麻醉科恢复室护士培训及考核内容

麻醉科恢复室护士培训及考核内容

一、培训内容及考核

(一)基本培训:所有受训护士随麻醉医生在手术间学习1月,在麻醉恢复室1月,在麻醉器械室学习3周,疼痛门诊1周。

(二)基本临床麻醉培训:由科主任、护士长协商安排高年资麻醉医生带教,要求熟悉麻醉前病史搜集与病情评估;熟悉麻醉方案制定的原则与麻醉合并症的预防原则;熟悉麻醉与监测相关技术的操作及流程;熟悉术中生命功能的调控;熟悉病情变化的迅速正确判断与处理;熟悉常见麻醉合并症与术中危急症的正确处理;熟悉术后疼痛治疗及其方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熟悉气道管理,练习气管插管的操作。

考核要求:

(1)各种监护仪的使用。

(2)麻醉机的检查与使用。

(3)不同麻醉方法所需药品、器械的准备:神经阻滞麻醉——神经刺激器、穿刺针的使用、麻醉药品的准备。全身麻醉——喉镜的检查、气管插管导管的准备、全麻需要药品(如舒芬太尼、丙泊酚、爱可松、力月西等)的准备。联合麻醉——联硬穿刺包、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的准备,病人体位的准备、穿刺区的消毒、铺单。

(4)不同微量泵的使用。

(5)动脉穿刺(如桡动脉、足背动脉等)、颈外静脉的穿刺。

(6)气管插管及配合。

(7)术中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测及麻醉深度的调节。

(三)麻醉恢复室培训:护士长、总带教老师指定每位受训护理人员由一位高年资的带教老师负责带教,受训护士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具体完成各项操作。

1、学习内容:

(1)各种专业评分标准包括麻醉后评分,昏迷患者的评分等。

(2)医疗设备的使用:监护机、除颤机、麻醉机、输液泵、保温毯等仪器安装与使用,特别要了解仪器的各项参数、安全报警装置的意义。

(3)掌握接收、监护、送出病人的流程。

(4)生物标本的采集:采集动脉血标本、静脉血标本,掌握采集血标本的方法、减少影响因素。

(5)掌握术后护理: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胸外科手术后的护理、头颈部手术后护理、泌尿生殖术后护理、妇产科术后护理、胃肠道术后护理、肿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6)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7)了解麻醉恢复室护士的职责。

(8)掌握进出PACU的标准。

(9)出科转运与病房护士的交接班。

2、考核要求:

(1)手术病人入科室时的检查、核对。

(2)对全麻手术后病人进行监测(联合麻醉平面高及病情较重的病人)

(3)麻醉并发症的识别及处理。

(4)常见心律失常识别(房颤、室早、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及处理。

(5)血气分析仪的使用与保养。

(6)药品与耗材的补给(如:一次性鼻导管、抢救药品等)。

(7)术后家属与病人的健康教育。

(四)麻醉器械室培训:在麻醉器械室老师的指导下,熟悉各种毒麻药、肌松药、镇静药、心血管活性药、扩容药等药物的药理知识。做好各种药品与一次性耗材的统计、领取,紧急抢救时的药物保障,麻醉费用的记账、解释。

考核要求:

1、当日手术病人抢救药品的准备(阿托品、麻黄碱、肾上腺素等)。

2、毒麻药处方与精神药品处方的登记管理及药品管理。

3、各种药品与一次性耗材的统计、领取。

4、各手术间麻醉车内药品的补给。

5、监护仪与麻醉机的维护与保养。

6、非一次性物品的清洗、消毒。

7、麻醉费用的记账、解释。

8、熟悉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的管理。

(五)疼痛门诊培训:疼痛治疗的配合、准备工作(如:局部封闭的配合工作、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的准备配合等)

二、培训方式:

(一)集中基础理论授课

由总代教老师安排授课内容,与带教老师一起讲授麻醉基础理论,常见麻醉方式,麻醉药品等等,结束时进行考试,要

求必需达标。

(二)定期多媒体授课

采取小讲课的形式,带教老师与受训者都要授课,带教老师侧重于临床最新进展,让受训者了解到教科书以外的新知识,同时也督促了授课老师注重知识的更新及交流,受训者讲常见病的护理,提高对知识的巩固,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此外麻醉科每周都有讲座(例:心肺复苏的进展、凝血功能与麻醉、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处理等)要求受训护士必需参加。

(三)教学查房

每周开展危重、抢救病例的讨论,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回顾性讨论学习或前瞻性讨论学习,积极参与探索与交流,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起到巩固学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开阔眼界的效果。

(四)定期操作演练

模拟演练急救的配合与分工合作,达到默契,提高效率。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培训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培训内容 麻醉后恢复室来源于“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又称苏醒室或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开始于1846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才普遍开展。我国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 麻醉后复苏室(PACU)是病人麻醉手术后苏醒以及恢复的场所,它的作用是确保病人麻醉苏醒期的安全,将苏醒期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从而大大提高病人返回病房的安全性。全身麻醉病人术后PACU集中管理、监护、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送病房。不但减少病人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充分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同时,也使手术麻醉后的病人得到了及时的专业护理和治疗,也减轻了病房护士的工作量。 一、麻醉后复苏室(PACU)的工作流程 1、接收病人:进入PACU前,需由麻醉医生通知PACU 医护人员做好接收准备,并整理好麻醉记录单,然后由麻醉者、术者喝手术室护士护送病人入PACU,并与当班医护人员详细交接班。病人在PACU期间由本室医生主管病人,如有外科情况及时与术者或有关人员联系后共同处理。 2、入室评估:病人由手术室转入PACU后,采用PACU (Aldrete)评分标准,根据肌力、呼吸、循环、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神志情况,对其进行入室评估,范围从0(昏迷病人)到10分(完全清醒)。

PACU评分标准 观察指标/评分0 1 2 肌力无肢评活动能活动两个肢体有限 的抬头 能活动四肢与抬 头 呼吸需辅助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正常的呼吸与 咳嗽 循环(与术前相比)>+50 +20~50 +20 SpO2辅助吸氧下<90% 辅助吸氧下>90% 辅助吸氧下>92% 神志无任何反应嗜睡,对刺激有反应清醒 3、监测与记录:病人在PACU,主要由护士进行监护, 其项目包括呼吸、循环、神经肌肉、体温、神志、疼痛、恶心、呕吐、引流管及出血量、肾功能、体液和电解质平衡。 并详细记录于PACU记录单上。 4、PACU转出制度:一旦循环、呼吸情况稳定、麻醉苏 醒完全即转会原病房继续治疗。由PACU通知原病室医护人 员接病人回病房,特殊情况可派PACU医护人员协助。如病 人病情突然变重或情况特殊者则转送ICU。 二、临床护理 1、一般护理:全麻患者手术毕,患者至苏醒室前各类 抢救物品呈备用状态,患者一入苏醒室专人守护,给予氧气 吸入,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安排合适的体位,必要时加用约 束带。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的情况。将输液装置、各种引流

麻醉复苏室培训计划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定期培训教材 麻醉后复苏室(PACU)是病人麻醉手术后苏醒以及恢复的场所,它的作用是确保病人麻醉苏醒期的安全,将苏醒期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从而大大提高病人返回病房的安全性。全身麻醉病人术后PACU集中管理、监护、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送病房。不但减少病人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充分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同时,也使手术麻醉后的病人得到了及时的专业护理和治疗,也减轻了病房护士的工作量。? 一、麻醉后复苏室(PACU)的工作流程 1、接收病人:进入PACU前,需由麻醉医生通知PACU 医护人员做好接收准备,并整理好麻醉记录单,然后由麻醉者、术者喝手术室护士护送病人入PACU,并与当班医护人员详细交接班。病人在PACU期间由本室医生主管病人,如有外科情况及时与术者或有关人员联系后共同处理。 2、入室评估:病人由手术室转入PACU后,采用PACU (Aldrete)评分标准,根据肌力、呼吸、循环、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神志情况,对其进行入室评估,范围从0(昏迷病人)到10分(完全清醒)PACU评分标准 3、监测与记录:病人在PACU,主要由护士进行监护,其项目包括呼吸、循环、神经肌肉、体温、神志、疼痛、恶心、呕吐、引流管及出血量、肾功能、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并详细记录于PACU记录单上。 4、PACU转出制度:一旦循环、呼吸情况稳定、麻醉苏醒完全即转回原病房继续治疗。由PACU通知原病室医护人员接病人回病房,特殊情况可派PACU医护人员协助。如病人病情突然变重或情况特殊者则转送ICU。? 二、临床护理

1、一般护理:全麻患者手术毕,患者至苏醒室前各类抢救物品呈备用状态,患者一入苏醒室专人守护,给予氧气吸入,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安排合适的体位,必要时加用约束带。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的情况。将输液装置、各种引流管、负压装置妥善安放,维持静脉输液输血通畅,保证输血输液的顺利进行。留置导尿应加固导管,及时清除袋中尿液并记录尿量。将被子盖好,酌情5~10min测定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并作好记录。 2、维持呼吸道通畅:全身麻醉后患者可出现复苏延迟;吞咽反射微弱。为了防止呕吐引起窒息,全麻后患者取侧卧或去枕平卧,头向一侧,有呕吐物及时吸出。全麻患者苏醒前颌关节、肌肉松弛,舌根易后坠,堵塞咽喉器官,出现鼾声时,可托起下颌或应用鼻咽通气导管。出现尖锐的喉鸣声提示发生喉痉挛,应及时抢救,去除诱因,充分加压给氧。地塞米松10~20mg静滴,氨茶碱2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ml缓慢经脉推注,必要时可重新插管。 3、循环系统稳定:严密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低血压常因血容量不足和残余麻药作用引起,应及时补充血容量,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引流物的色、质、量,及时发现异常体征。并且应区别麻醉剂的影响与手术后出血情况,以便采取措施排除险情。高血压、心律失常需要明确诊断,对症处理,直至各项体征平稳【1,2】。 4、维持正常体温:由于在麻醉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手术室室温过低,手术切口大面积暴露、补充大量液体可引起体温过低、患者发生寒战。应注意保暖,必要时将水温不超过50℃的热水袋用毛巾裹好后帮助患者保暖,并根据病情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滴。 5、防止意外损伤:使用麻醉剂后患者在麻醉恢复过程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定期培训记录(1)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定期培训记录 时间:2016年2月3日 地点:麻醉手术科办公室 人员:全体医护人员 主持人:高勤 内容: 麻醉后恢复室来源于“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又称苏醒室或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开始于1846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才普遍开展。我国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 麻醉后复苏室(PACU)是病人麻醉手术后苏醒以及恢复的场所,它的作用是确保病人麻醉苏醒期的安全,将苏醒期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从而大大提高病人返回病房的安全性。全身麻醉病人术后PACU集中管理、监护、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送病房。不但减少病人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充分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同时,也使手术麻醉后的病人得到了及时的专业护理和治疗,也减轻了病房护士的工作量。 一、麻醉后复苏室(PACU)的工作流程 1、接收病人:进入PACU前,需由麻醉医生通知PACU医护人员做好接收准备,并整理好麻醉记录单,然后由麻醉者、术者喝手术室护士护送病人入PACU,并与当班医护人员详细交接班。病人在PACU期间由本室医生主管病人,如有外科情况及时与术者或有关人员联系后共同处理。

2、入室评估:病人由手术室转入PACU后,采用PACU(Aldrete)评分标准,根据肌力、呼吸、循环、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神志情况,对其进行入室评估,范围从0(昏迷病人)到10分(完全清醒)。 PACU评分标准 观察指标/评分0 1 2 肌力无肢评活动能活动两个肢体有限 的抬头 能活动四肢与抬 头 呼吸需辅助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正常的呼吸与 咳嗽 循环(与术前相比)>+50 +20~50 +20 SpO 2 辅助吸氧下<90% 辅助吸氧下>90% 辅助吸氧下>92% 神志无任何反应嗜睡,对刺激有反应清醒 3、监测与记录:病人在PACU,主要由护士进行监护,其项目包括呼吸、循环、神经肌肉、体温、神志、疼痛、恶心、呕吐、引流管及出 血量、肾功能、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并详细记录于PACU记录单上。 4、PACU转出制度:一旦循环、呼吸情况稳定、麻醉苏醒完全即转会 原病房继续治疗。由PACU通知原病室医护人员接病人回病房,特殊 情况可派PACU医护人员协助。如病人病情突然变重或情况特殊者则 转送ICU。 二、临床护理 1、一般护理:全麻患者手术毕,患者至苏醒室前各类抢救物品呈备 用状态,患者一入苏醒室专人守护,给予氧气吸入,连接多功能监护

复苏室岗位职责

麻醉恢复室护士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篇二:复苏室护理工作制度 复苏室护理工作制度 一、复苏室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护理工作标准及岗位职责等。 二、护理人员按要求着装,上班期间严禁喧哗、闲谈、接打私人电话;坚守岗位,不得擅离,工作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服务耐心周到。 三、进入复苏室的人员着装按手术室管理要求执行,工作人员外出要穿外出衣、更换外出鞋,参观人员须经医教部或护理部批准同意方可进入。 四、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各种引流情况等,作好记录。 五、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肌力恢复情况和镇痛效果与药物副作用,严密观察术后患者呕吐、误吸、缺氧等麻醉药物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作好记录。 六、病人出复苏室时,应护送至病房或icu,并严格交接,认真填写交接记录单。 七、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做好仪器设备清洁消毒盒药品的管理。保持室内整洁、安静。 八、一切抢救物品和贵重物品不得随意外借,特殊情况外借时,须登记签名,并催促从速归还,归还时要认真检查有无损坏、附件是否齐全。 九、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法业务技能。 十、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培训和演练。篇三:麻醉复苏室护士 手术室护士岗位说明书篇四:麻醉复苏室工作制度 1. 各种制度、操作规程及各级工作人员职责上墙。 2. 麻醉复苏室的工作由麻醉科主任统一领导,同时安排麻醉医生做好值班工作,其业务由麻醉复苏室护理单元负责。 3. 麻醉复苏室所有领用的设备、消耗物品均由麻醉科主任、复苏室护士长共同签字领用,具体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使用和设备维护保养。 4. 手术病人是否需在麻醉复苏室监护治疗,由麻醉医生决定病人的转入和转出。 5. 留住麻醉复苏室监护的病人,长期医嘱由专科医生开写,临时需治疗处理的医嘱由值班麻醉医生开写。 6. 留住麻醉复苏室监护24小时以内的病人,麻醉医生必须书写一次监护记录,病程记录由手术科室的主管医生书写,手术科室的主管医生必须每天有一次查房,病情变化可根据麻醉复苏室邀请随时查房。 7. 留住麻醉复苏室监护的病人若需请其它专科会诊时,由麻醉值班医生开写邀请会诊单,专科值班医生在接到会诊单后应及时参与会诊,并书写会诊记录,对需更改或重新用药者可指导麻醉值班医生开写医嘱。 8.留住麻醉复苏室监护并的病历,必须严格管理,禁止病人家属及其他非相关工作人员翻阅。篇五:麻醉复苏室工作制度 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1、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因此,在麻醉恢复室内应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并及时记录。 2、恢复室病人常规监测一般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

麻醉科人员培训计划#精选.

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临床住院医师培训,使住院医师在完成培训后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责任心,具有团队精神,能独立、正确地掌握各种常规麻醉技术,能独立进行常见手术和检查病人的麻醉和监控实施;能为围术期医疗工作提供生命复苏专科会诊。具体要求如下:(1)系统掌握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学相关的基础理论,了解国内外新进展,并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2)具有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学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较熟练地掌握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学的临床技能,能独立进行常规临床麻醉、危重病人和慢性疼痛的诊治,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并能担任指导本科生的教学工作。 (3)初步掌握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4)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的人文综合素质。 住院医师经过规范化培训,要求达到或接近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主治医师水平。 二.培训计划与细则 一)培训安排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为5 年,采取麻醉科内部和相关临床科室轮转的方式进行,其中麻醉科54 个月,相关科室6 个月。麻醉科轮转应包括麻醉学重要组成部分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以及临床麻醉所以亚专业的基本训练。第一年结束后必须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对没有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者,应于下一年重新考试,获

得资格后才能参加后续的培训,如果第2 年仍没通过者,应退出本培训。(二)科室轮转:第一年:参加非麻醉科室轮转,在心电图室、呼吸内科、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轮转6 个月。第一年结束后必须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其他时间到麻醉科参加麻醉各亚专业轮转。 第二年:参加麻醉各亚专业轮转(见表一)。第三年:参加麻醉各亚专业轮转。 第四年:门诊麻醉,院内急救和急诊手术的麻醉。 第五年:学习危重疑难病人的麻醉处理和临床麻醉行政管理。表一:

麻醉复苏室转入标准

麻醉复苏室转入标准 (一)收治范围: 1.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 2.高龄、婴幼儿、危重和麻醉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其他麻醉患者。(二)排外条件: 1、病情危重,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2、呼吸衰竭、其他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者,休克尚未彻底纠正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复杂的口腔、咽腔等特殊部位手术后患者,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的患者应在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心肺复苏后患者直接转入ICU; 4、术前即有昏迷、呕吐误吸等情形者,直接送ICU; 5、感染伤口大面积暴露的患者; 6、特殊感染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炭疽杆菌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HIV感染者、狂犬病患者等); 7、其他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需要特殊隔离的患者; 8、其他器官、系统功能异常或病情需要送入ICU进一步治疗的情形。

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流程

患者在麻醉复苏室交接流程

麻醉复苏室转出标准 一、转出标准: 1.复苏室Steward苏醒评分达4分以上,特殊患者需血气指标正常。 2.麻醉医师确认达到转出标准可以离室后,一般患者由麻醉医师和护士送回病区,与病区护士交接;病情危重者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护士一起转到ICU,与ICU医生护士交接。 二、患者离室指标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麻醉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治疗仍处于深或浅睡眠状态,或术中有过较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过程或低体温,估计需较长时间才能苏醒者,或原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或)并发症者,送ICU继续监测治疗; 2、呼吸系统标准: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次/分,能自行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PaO2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如病情危重,不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道并发症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转运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20%并循环稳定30min 以上;正常心律,ECG无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若患者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4、局部麻醉患者特别是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最后一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无需使用升压药。门诊患者则待运动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循环、呼吸稳定才可回家,并且门诊患者均应有家属陪伴返家; 5、患者在复苏室内由于严重疼痛或躁动等使用过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物者,应警惕再度发生呼吸和意识抑制的可能,应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才能送回病房;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 7、对苏醒程度评价可参考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达到4分以上者方能离开麻醉复苏室。

麻醉复苏室转入标准及流程

盐城新东仁医院 麻醉复苏室(PACU)转入标准及流程一、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标准 (一)收治范围: 1. 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患者; 2. 高龄、婴幼儿、危重和麻醉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其他麻醉患者。 (二)排外条件: 1、病情危重,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2、呼吸衰竭、其他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者,休克尚未彻底纠正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复杂的口腔、咽腔等特殊部位手术后患者,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的患者应在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心肺复苏后患者直接转入ICU; 4、术前即有昏迷、呕吐误吸等情形者,直接送ICU; 5、感染伤口大面积暴露的患者; 6、特殊感染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炭疽杆菌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HIV感染者、狂犬病患者等); 7、其他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需要特殊隔离的患者; 8、其他器官、系统功能异常或病情需要送入ICU 进一步治疗的 情形

、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流程

三、患者在麻醉复苏室交接流程

盐城新东仁医院 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及流程 一、转出标准: 1. 复苏室Steward 苏醒评分达4 分以上,特殊患者需血气指标正常

2. 麻醉医师确认达到转出标准可以离室后,一般患者由麻醉医师和护士送回病区,与病区护士交接;病情危重者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护士一起转到ICU,与ICU 医生护士交接。 二、患者离室指标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麻醉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 以上。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治疗仍处于深或浅睡眠状态,或术中有过较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过程或低体温,估计需较长时间才能苏醒者,或原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或)并发症者,送ICU 继续监测治疗; 2、呼吸系统标准: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 次/分,能自行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PaO2 高于 70mmH,g 或SpO2 高于95%。如病情危重,不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道并发症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转运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 20%并循环稳定30min 以上;正常心律,ECG无ST-T 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若患者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4、局部麻醉患者特别是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 以下;最后一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 1 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无需使用升压药。门诊患者则待运动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循环、呼吸稳定才可回家,并且门诊患者均应有家属陪伴返家; 5、患者在复苏室内由于严重疼痛或躁动等使用过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物者,应警惕再度发生呼吸和意识抑制的可能,应观察30min 无异常反应才能送回病房;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 7、对苏醒程度评价可参考Steward 苏醒评分标准,达到4 分以上者方能离开麻醉复苏室。 Steward 苏醒评分

麻醉复苏室(PACU)转入标准及流程

盐城新东仁医院 欧阳学文 麻醉复苏室(PACU)转入标准及流程 一、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标准 (一)收治范围: 1.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患者; 2.高龄、婴幼儿、危重和麻醉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其他麻醉患者。 (二)排外条件: 1、病情危重,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2、呼吸衰竭、其他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者,休克尚未彻底纠正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复杂的口腔、咽腔等特殊部位手术后患者,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的患者应在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心肺复苏后患者直接转入ICU; 之欧阳学文创作

4、术前即有昏迷、呕吐误吸等情形者,直接送ICU; 5、感染伤口大面积暴露的患者; 6、特殊感染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炭疽杆菌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HIV感染者、狂犬病患者等); 7、其他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需要特殊隔离的患者; 8、其他器官、系统功能异常或病情需要送入ICU进一步治疗的情形。 二、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流程

2.麻醉医师确认达到转出标准可以离室后,一般患者由麻醉医师和护士送回病区,与病区护士交接;病情危重者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护士一起转到ICU,与ICU医生护士交接。 二、患者离室指标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麻醉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治疗仍处于深或浅睡眠状态,或术中有过较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过程或低体温,估计需较长时间才能苏醒者,或原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或)并发症者,送ICU继续监测治疗; 2、呼吸系统标准: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次/分,能自行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PaO2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如病情危重,不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道并发症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转运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20%并循环稳定30min以上;正常心律,ECG无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若患者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4、局部麻醉患者特别是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最后一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无需使用升压药。门诊患者则待运动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循环、呼吸稳定才可回家,并且门诊患者均应有家属陪伴返家; 之欧阳学文创作

麻醉复苏室培训计划

麻醉复苏室培训计划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定期培训教材 麻醉后复苏室(PACU)是病人麻醉手术后苏醒以及恢复的场所,它的作用是确保病人麻醉苏醒期的安全,将苏醒期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从而大大提高病人返回病房的安全性。全身麻醉病人术后PACU集中管理、监护、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送病房。不但减少病人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充分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同时,也使手术麻醉后的病人得到了及时的专业护理和治疗,也减轻了病房护士的工作量。? 一、麻醉后复苏室(PACU)的工作流程 1、接收病人:进入PACU前,需由麻醉医生通知PACU 医护人员做好接收准备,并整理好麻醉记录单,然后由麻醉者、术者喝手术室护士护送病人入PACU,并与当班医护人员详细交接班。病人在PACU期间由本室医生主管病人,如有外科情况及时与术者或有关人员联系后共同处理。 2、入室评估:病人由手术室转入PACU后,采用PACU (Aldrete)评分标准,根据肌力、呼吸、循环、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神志情况,对其进行入室评估,范围从0(昏迷病人)到10分(完全清醒)PACU评分标准 3、监测与记录:病人在PACU,主要由护士进行监护,其项目包括呼吸、循环、神经肌肉、体温、神志、疼痛、恶心、呕吐、引流管及出血量、肾功能、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并详细记录于PACU记录单上。 4、PACU转出制度:一旦循环、呼吸情况稳定、麻醉苏醒完全即转回原病房继续治疗。由PACU通知原病室医护人员接病人回病房,特殊情况可派PACU医护人员协助。如病人病情突然变重或情况特殊者则转送ICU。? 二、临床护理 1、一般护理:全麻患者手术毕,患者至苏醒室前各类抢救物品呈备用状态,患者一入苏醒室专人守护,给予氧

麻醉科访谈

1、访谈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 科室基本情况、人员构成、专业特色发展方向?本科室主要工作质量指标及管理措施有哪些?如何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本科室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是什么?本科室的主要不良事件有哪些?如何进行管理的?(科主任)提问科室员工对本科室工作计划、质量控制指标的知晓情况?(全员)人员紧急替代程序和方案的知晓情况?医疗废物管理流程?锐器盒为一次性使用,使用时间原则不超过48小时。禁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一旦发现按照行政法规处罚。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情况?麻醉医师理论和技能培训计划及手术麻醉人员配置是否合理?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风险评估、麻醉前的知情同意、麻醉计划术前访视执行情况?处理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流程是什么?麻醉效果评定,麻醉后复苏室管理流程是什么?麻醉复苏室患者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是什么?慢性疼痛、癌痛患者的疼痛管理及评估?麻醉科与手术科室和输血科的有效沟通,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适应证是否合理?输血查对流程?积极开展自体输血,方式有几种?术中用血的相关制度与流程?如何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轻挤、冲洗、消毒、上报、用药)。净化系统、空气消毒机如何管理?地表、物表、仪器、设备是如何清洁、消毒管理的?手术室出入人员如何管理?外来器械如何管理?一次性物品如何管理?科室是否取消浸泡消毒?所有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是否统一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被针刺伤后如何正确处理?职业暴露上报,追踪管理流程是什么?突发停电、失火等应急预案是什

么?怎样应用质量与安全指标评价服务质量,促进持续改进?麻醉医师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是否考核合格,1年培训几次?每一位麻醉医师是否经心肺复苏高级教程培训,能熟练掌握及跟踪最新指南?对高风险择期手术、新开展手术或麻醉方法,是否进行麻醉前讨论及评估?所选的麻醉方案及术后镇痛风险、益处、费用和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是否向患者、近亲属或授权委托人说明?转出的患者有评价标准(全身麻醉患者 Steward 评分),评价结果是否记录在病历中? 麻醉质量与安全相关的数据:(1)麻醉工作量:各种麻醉例数。心肺复苏例数、麻醉复苏室例数等。(2)严重麻醉并发症:麻醉意外死亡、误咽、误吸引发梗阻、出麻醉复苏室全身麻醉患者 Steward 评分≥4 分的例数等。(3)各类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是否有记录,有分析评价?危急值的项目、内容、处理流程是什么?是否为每一位手术患者制订麻醉计划,麻醉计划是否记录于病历中,包括拟施行的麻醉名称、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2、评价要点: 麻醉分级授权管理落实到每一位麻醉医师;麻醉医师经过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熟练掌握相应理论与技术、最新指南;手术麻醉人员配置合理;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及术前讨论制度执行;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风险评估;有麻醉前知情同意的相关制度执行;实施麻醉操作的全过程记录;麻醉效果评定的规范与流程;麻醉后复苏室人员、设备配置,管理措施到位;麻醉复苏室患者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全身麻醉患者(Steward评分)记录;术后、慢性疼痛、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管理有效地执行;建立麻醉科与手术科室和输血科的有效沟通,积极开展自体输血,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适应证,合理、安全输血;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管理,能运用质量与安全指标评价服务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3、相应条款 4.7.1.1/4.7.1.2/4.7.1.3/4.7.1.4/4.7.2.1/4.7.2.2/4.7.3.1/4.

麻醉科的医疗质量检查使用表.docx

精品文档公利医院医院麻醉科医疗质量检查表 检查时间: 201检查内容分值 1.麻醉医师经 过严格的专业 理论和技能培 16训,完成继续 教育。 2.手术麻醉人 员配置合理。6 3. 有患者麻醉 前访视、评估 15和麻醉前讨论 制度。 4.有麻醉意外 与并发症处9 理。年第季度 检查项目 有定期对麻醉医师进行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 的制度; 科室年度培训计划; 每月一次业务学习培训记录; 业务学习培训考核记录; 心肺复苏高级教程培训记录; 心肺复苏高级教程培训考核记录; 定期继续教育知识更新记录; 继续教育达标率超过90%。 麻醉科人员配置是否合理符合规定 有无年度人员招聘计划 麻醉科主任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护士长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实行主治医师负责制,非主治以上人员不能 独立实施麻醉。 有明确的岗位职责,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 履职要求。 有麻醉前访视和评估制度; 有麻醉前讨论制度; 有高风险择期手术、新开展手术麻醉前讨论 制度。 麻醉前访视和评估制度执行情况。 执行麻醉前访视,记录完整; 由具有资质的麻醉医师进行风险评估,制定 麻醉方案; 高风险择期、疑难危重和死亡患者讨论记录; 取消或延期手术有记录和登记; 麻醉科对麻醉前访视、评估和讨论自查是否 及时,改进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有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有及时报告的流程; 处理过程应该得到上级医师的指导; 处理过程记录于病历 / 麻醉单中; 各项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落实到 位。 变更麻醉方法有明确的适应症,获得上级医 师同意; 变更麻醉方法获得家属知情同意,内容充分 理解; 变更麻醉方法有记录并签名; 评估方法分值得分 查阅制度,查阅科室专 业理论和技能培训资16 料、记录和考核资料等 查阅科室资料和记录, 现场督察,询问 2位医师 6 对岗位职责的掌握情况 等。 3 查阅制度 查阅科室资料和记录, 检查现场麻醉前访视、 评估、讨论和麻醉前准 备。12 5 查阅规范与流程,查看 相关资料,询问 2位医师 对规范与流程的掌握情 况。 查看手术病历-麻醉记 录单 4

麻醉复苏室护士

手术室护士岗位说明书 一、基本资料 岗位名称麻醉复苏室护士岗位编号 所在部门手术室岗位定员 直接上级手术室护士长所属N级N2~N3 直接下级无岗位分析日期 二、职责与工作任务描述 1.麻醉恢复室护士在护士长的领导下。承担恢复室、药品器械室的护理工作,协助领取各种物品。 2.做好呼吸、脉搏、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3.密切观察和处理呼吸道问题,掌握吸痰技术,观察病人的意识活动、术后出血等情况。安全而充分的进行术后止痛。 4.帮助病人做肢体活动和深呼吸,必要时需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肌张力恢复情况及皮肤颜色并记录。 5.管理所属麻醉科仪器的清洁、保养,定时、定人、护士长定时进行检查。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三查、七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7.认真学习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1.术后病人转至麻醉恢复室,必须由一名麻醉医生,一名手术室护士护送,做好交接工作,并由交接双方对病人情况评估。 8.手术室护士与恢复室护士要对病人生命体征,实施手术名称、皮肤、静脉通道、随身物品等进行交接,并及时登记。 9.病人离开恢复室送入病房必须由恢复室医生决定并符合以下条件:意识清楚,能够知道人、事、时、地、体温、呼吸速率、心律速率、血压、血中氧气的浓度都要维持在正常值以上。 10、送入病房由病房护士与恢复室护士交接病人的皮肤颜色,呼吸循环系统,意识系统,血氧饱和度、静脉通路及随身物品,并进行记录方可离去。 11.毒麻药品除有专人保管,护士凭毒麻药处方领取药品。 12.急救药品除定点放置外,还要标志明显,以利抢救。 13、麻醉药品(毒麻药)不得外借,特殊需要时需经麻醉科主任批准并按时如数还清。麻醉机、监护仪等贵重仪器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及维护,发现缺失或损坏应立即保修,保证麻醉设备的完好率。 14.喉镜等麻醉器械专人管理,经常检修,以备随时应用。 15.麻醉器械:螺纹管、呼吸气囊、舌钳等每次用完后浸泡、清洗、消毒或熏蒸,以防交叉感染。 16、外来人员由医院医务处统一安排,科室专人负责。 17.外来人员必须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 18、外来人员进出手术室必须服从手术室护士长的统一安排和管理,着装整洁,按规定时间完成参观任务,不得长时间逗留在手术室内,以便影响正常工作的运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定期培训教材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定期培训教材 麻醉后恢复室来源于“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又称苏醒室或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开始于1846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才普遍开展。我国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 麻醉后复苏室(PACU)是病人麻醉手术后苏醒以及恢复的场所,它的作用是确保病人麻醉苏醒期的安全,将苏醒期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从而大大提高病人返回病房的安全性。全身麻醉病人术后PACU集中管理、监护、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送病房。不但减少病人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充分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同时,也使手术麻醉后的病人得到了及时的专业护理和治疗,也减轻了病房护士的工作量。 一、麻醉后复苏室(PACU)的工作流程 1、接收病人:进入PACU前,需由麻醉医生通知PACU 医护人员做好接收准备,并整理好麻醉记录单,然后由麻醉者、术者喝手术室护士护送病人入PACU,并与当班医护人员详细交接班。病人在PACU期间由本室医生主管病人,如有外科情况及时与术者或有关人员联系后共同处理。 2、入室评估:病人由手术室转入PACU后,采用PACU (Aldrete)评分标准,根据肌力、呼吸、循环、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神志情况,对其进行入室评估,范围从0(昏迷病人)到10分(完全清醒)。

PACU评分标准 观察指标/评分0 1 2 肌力无肢评活动能活动两个肢体有限 的抬头 能活动四肢与抬 头 呼吸需辅助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正常的呼吸与 咳嗽 循环(与术前相比)>+50 +20~50 +20 SpO2辅助吸氧下<90% 辅助吸氧下>90% 辅助吸氧下>92% 神志无任何反应嗜睡,对刺激有反应清醒 3、监测与记录:病人在PACU,主要由护士进行监护, 其项目包括呼吸、循环、神经肌肉、体温、神志、疼痛、恶心、呕吐、引流管及出血量、肾功能、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并详细记录于PACU记录单上。 4、PACU转出制度:一旦循环、呼吸情况稳定、麻醉苏 醒完全即转会原病房继续治疗。由PACU通知原病室医护人 员接病人回病房,特殊情况可派PACU医护人员协助。如病 人病情突然变重或情况特殊者则转送ICU。 二、临床护理 1、一般护理:全麻患者手术毕,患者至苏醒室前各类 抢救物品呈备用状态,患者一入苏醒室专人守护,给予氧气 吸入,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安排合适的体位,必要时加用约 束带。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的情况。将输液装置、各种引流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定期培训记录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定期培训记录时间:2016年2月3日 地点:麻醉手术科办公室 人员:全体医护人员 主持人:高勤 内容: 麻醉后恢复室来源于“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又称苏醒室或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开始于1846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才普遍开展。我国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 麻醉后复苏室(PACU)是病人麻醉手术后苏醒以及恢复的场所,它的作用是确保病人麻醉苏醒期的安全,将苏醒期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从而大大提高病人返回病房的安全性。全身麻醉病人术后PACU集中管理、监护、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送病房。不但减少病人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充分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同时,也使手术麻醉后的病人得到了及时的专业护理和治疗,也减轻了病房护士的工作量。 一、麻醉后复苏室(PACU)的工作流程 1、接收病人:进入PACU前,需由麻醉医生通知PACU医护人员做好接收准备,并整理好麻醉记录单,然后由麻醉者、术者喝手术室护士护送病人入PACU,并与当班医护人员详细交接班。病人在PACU期间由本室医生主管病人,如有外科情况及时与术者或有关人员联系后共同处理。

2、入室评估:病人由手术室转入PACU后,采用PACU(Aldrete)评分标准,根据肌力、呼吸、循环、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神志情况,对其进行入室评估,范围从0(昏迷病人)到10分(完全清醒)。 PACU评分标准 观察指标/评分0 1 2 肌力无肢评活动能活动两个肢体有限 的抬头 能活动四肢与抬 头 呼吸需辅助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正常的呼吸与 咳嗽 循环(与术前相比)>+50 +20~50 +20 SpO 2 辅助吸氧下<90% 辅助吸氧下>90% 辅助吸氧下>92% 神志无任何反应嗜睡,对刺激有反应清醒 3、监测与记录:病人在PACU,主要由护士进行监护,其项目包括呼吸、循环、神经肌肉、体温、神志、疼痛、恶心、呕吐、引流管及出血量、肾功能、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并详细记录于PACU记录单上。 4、PACU转出制度:一旦循环、呼吸情况稳定、麻醉苏醒完全即转会原病房继续治疗。由PACU通知原病室医护人员接病人回病房,特殊情况可派PACU医护人员协助。如病人病情突然变重或情况特殊者则转送ICU。 二、临床护理 1、一般护理:全麻患者手术毕,患者至苏醒室前各类抢救物品呈备用状态,患者一入苏醒室专人守护,给予氧气吸入,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安排合适的体位,必要时加用约束带。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的情况。将输液装置、各种引流管、负压装置妥善安放,维持静脉输液输血通畅,保证输血输液

麻醉科人员培训计划doc资料

麻醉科人员培训计划 2017

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临床住院医师培训,使住院医师在完成培训后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责任心,具有团队精神,能独立、正确地掌握各种常规麻醉技术,能独立进行常见手术和检查病人的麻醉和监控实施;能为围术期医疗工作提供生命复苏专科会诊。具体要求如下: (1)系统掌握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学相关的基础理论,了解国内外新进展,并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2)具有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学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较熟练地掌握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学的临床技能,能独立进行常规临床麻醉、危重病人和慢性疼痛的诊治,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并能担任指导本科生的教学工作。 (3)初步掌握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4)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的人文综合素质。 住院医师经过规范化培训,要求达到或接近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主治医师水平。 二.培训计划与细则 (一)培训安排

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为5年,采取麻醉科内部和相关临床科室轮转的方式进行,其中麻醉科54个月,相关科室6个月。麻醉科轮转应包括麻醉学重要组成部分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以及临床麻醉所以亚专业的基本训练。第一年结束后必须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对没有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者,应于下一年重新考试,获得资格后才能参加后续的培训,如果第2年仍没通过者,应退出本培训。 (二)科室轮转: 第一年:参加非麻醉科室轮转,在心电图室、呼吸内科、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轮转6个月。第一年结束后必须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其他时间到麻醉科参加麻醉各亚专业轮转。 第二年:参加麻醉各亚专业轮转(见表一)。 第三年:参加麻醉各亚专业轮转。 第四年:门诊麻醉,院内急救和急诊手术的麻醉。 第五年:学习危重疑难病人的麻醉处理和临床麻醉行政管 理。 表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