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1、有两种或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长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短表示数量越少,直条的长度相等表示数量就相等。

3、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图例。(红色)

4、在评委给分时,如果出现较大分值或较小分值,就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出平均数,这样平均分就更科学了。

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1、有两种或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长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短表示数量越少,直条的长度相等表示数量就相等。

3、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图例。(红色)

4、在评委给分时,如果出现较大分值或较小分值,就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出平均数,这样平均分就更科学了。

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1、有两种或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长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短表示数量越少,直条的长度相等表示数量就相等。

3、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图例。(红色)

4、在评委给分时,如果出现较大分值或较小分值,就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出平均数,这样平均分就更科学了。

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1、有两种或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长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短表示数量越少,直条的长度相等表示数量就相等。

3、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图例。()

4、在评委给分时,如果出现较大分值或较小分值,就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出平均数,这样平均分就更科学了。

四年级数学上册7 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校麻花市州山镇花岗岵中心学校 教师刚需欧阳 班级壹甲班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正确的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学会合理的选择、绘制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数据和作出预测。 一、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与老教材不同的地方,老教材只要求学会画条形统计图里的条形,然后学会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没有要求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二、说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明天会下雨或者下雪吗?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你有什么办法? 生:问父母 生: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 生: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 师:大家有这么多好办法,看来平时很善于观察生活呢!不过,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可以看中央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

《单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鼓励学生自主实施实践方案及合作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难点:直条比例的确定和绘图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部分例题和习题所需的统计图、彩纸、香糊 2、学生准备:①课前调查:学校各年级人数 ②工具:小剪刀、尺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活动导入 (1)制作活动 (2)导言并展示 (3)举例 二、探究新知 1、用对比的方法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 1、用较快的速度展示部分平面图形。

2、引导学生想出统计的好办法。 3、教师用较快的速度再展示一遍。 4、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把统计的数据展示出来。 展示常用的三种统计图 质疑:日常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统计图? 1、出示课题:条形统计图。 2、出示规范和不规范的条形统计图。 1、观看并统计各种平面图形的数目。 3、自觉合作、交流。 4、合作再统计。 5、制作、交流、汇报。 学生回答(可能会回答在报纸、电视、刊物等方面) 观察、交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实践活动一 (制作全校各年级学生人数统计图) 三、能力训练 (实践活动二) 3、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说在制作统计图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1、介绍、提供制作材料。

(纸张、彩色纸条、胶水、尺子、剪刀......) 2、巡视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 4、引导学生小结制作步骤。 5、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条形统计图,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1、引导学生将本人在春节期间花钱购买哪些物品(如学习用品、玩具、零食......)写一份调查报告,并制成统计图。 2、巡视指导。 汇报观察情况 1、选择本学习小组喜欢的制作方式,制作条形统计图。(可以做一做,也可以画一画......) 2、评价作品。 3、交流制作经验,小结制作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垂直的射线;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枝条的宽度和间隔;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度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4、回答观察后的发现。 (某个年级的人数最多,(某个年级的人数最少 ......) 1、通过条形统计图将本人花费的钱数展示给大家。 2、同桌说说发现的问题并谈谈想法。 3、说说建议和倡议。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例1、“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 学生分为4?6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呈现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引导:这是张丽华调查收集和记录的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数据。请大家先观察表里记录的结果,说说这里有哪几类节目,你知道了些

什么。 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项目和数据,并说明大家已经学会和认识了像;这样收集、整理数据。 提问:你觉得怎样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 1.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呈现例1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引导:这里第一幅是简单的统计表,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 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 说明:完整的统计表需要有: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表示统计的什么、注明什么时候统计的,这里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要有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这里的统计项目有“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几项,还有“合计”栏(3)表示的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 (2)引导:现在我们来观察条形统计图,大家讨论一下: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数据的?提问: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怎样表示数据的?

四上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肖仙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做了较大调整,第一学段主要是学会分类,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第二学段正式学习各类统计图。根据这种内容结构的变化,教材在修订时,从第二学段即本册开始学习条形图,将原来分散在一、二年级的条形图内容合起来进行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以1代多),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图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不同与以往的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这一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例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2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3认识1格表示5个单位或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材的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怎样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数量,为什么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二、教学建议 1.做好学段衔接、注意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表及象形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而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实例,如,2012年8、9月北京天气情况、班级学生出生月份情况、喜欢吃的早餐情况、街头过往车辆的数量情况、家电销售情况等。例题的编排也是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既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是为生活服务的。而一些知识不再作为正式内容进行教学,如横式条形图、第一格用锯齿形表示、分段统计、两个有联系的条形统计图的对比等,教材就在做一做或习题中出现进行介绍。所以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之前,要对第一学段的统计知识做比较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便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本单元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各种统计知识的介绍为以后学习积累感性经验。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牛刀小试】 1.填一填。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表示数量越少,直条长度﹙﹚,数量就相等。 ﹙2﹚有﹙﹚种或﹙﹚种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3﹚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4﹚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 2.直接写得数。 0.89-0.25= 19.9+11.1= 0.081×10= 1.5÷.3= 4.2×3= 2.3÷0.1= 0.125×8= 1.9×4= 3.育才小学四年级两个班回收易拉罐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1﹚四⑴班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多?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少? ﹙2﹚四⑵班四个月一共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3﹚如果回收10个易拉罐可以制成2个新易拉罐,四⑵班四个月回收的易拉罐可以制成几个新易拉罐? ﹙4﹚四⑴班平均每月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4年——2007年上缴利润情况如下表: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第一门市部30 42 70 110

第二门市部40 45 90 155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年月 根据上面统计图填空。 (1)纵轴上每个单位长度表示()万元。 (2)()年第一、第二门市部所缴利润相差最少。 (3)()年第一、第二门市部所缴利润相差最多。 (4)第一门市部()年所缴利润最多,()年所缴利润最少。 (5)从图中,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 【快乐晋级】 5.下面是育才小学3个年级春季植树情况的统计表。 请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年级春季植树最多? ﹙2﹚3月份3个年级共植树﹙﹚棵,4月份比3月份多植树﹙﹚棵。

五年级单式折线统计图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一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锡里小学刘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105页以及练习二十六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师:同学们都喜欢机器人吗?那你们从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机器人?通过观看机器人的比赛可以增长我们对现在科技的了解。我们想通过数据了解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表和统计图。 (出示统计表)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将它制作成一份条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回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二)、解疑合探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加队伍的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三)、质疑再探 小组讨论: (1)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加队伍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通过折线统计图你能了解哪些信息?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点和哪些不同点。 (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 (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出示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请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师再带领学生小结。 4、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用到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过什么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起来说。 (四)、巩固应用 练习二十六第1题 先观察统计表,再说一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最后完成折线统计图。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外作业 课本108页第2题 单式折线统计图 点数量的多少 线数量的增减变化 上升——增加水平——不变下降——减少

单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展示各种统计图(条形、折线和扇形统计图)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难点:制统计图时如何分配条形统计图的位置和确定表示数量多少的单位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每一张小白纸、统计图表若干。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知道,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各种统计图。现在提供我们学校各年级学生人数统计表,请同学们试着分别制成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对了,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留下深刻的印象。(生边介绍,师边将统计图用实物投影打出来。)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投影出示条形统计图两到三个)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这些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特点? 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垂直射线(我们称它为纵轴)表示什么?水平射线(称它为横轴)表示什么? 单位长度各表示多少? 那现在谁来说说这些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总结归纳学生发言,指出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就制成了条形统计图。(结合具体的条形统计图进行描述,突出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2.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1)借优势煽情,出示例1。 同学们,既然统计图有这样的优点,你们想不想学着制作统计图? (出示例1)某地1996年~2000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2)老师给定大家一张这样大小的纸张,有把握的同学制作,没把握的同学可看书想想,再动笔制作,制作后同桌先轻声交流一下,你们是怎么制作的。 (3)学生上台边展示边说:我是怎么画的?(实物展示平台)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 【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例2。 【教学目标】: 经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并能正确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出示例2统计表)。这是统计的结果,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准备了两种条形统计图,请你选择一个,并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图并涂色完成。 二、自主探究 1.指名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2.从学生制作的两种统计图里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统计图一起展示。 3.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统计图。 (1)他们表示数据的竖条对吗?

(2)为什么表示同样的数据他们所涂的竖条不是同样高呢?下面小组讨论: ①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个人? ②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 ③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看法。 (4)教师归纳小结。 因为这里的数据比较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用1格代表2人,用半格表示1人。 (5)请选择第一种图的学生,现在用第二种图表示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将例1中8月的数据和这里9月的数据正确填在一张统计表里,再把统计表里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月的数据不能看混淆了,各月的数据要在相应的统计图里表示,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检查。 (2)比较表示8月份天气的两个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教材“练习十九”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把第一组和全班的调查结果用条形图表示出来。注意比较两种统计结果,想一想:每格代表几人才合适?可以小组讨论交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2课时单式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和选用青岛版

青岛版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2课时单式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和选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老师问:同学们,你能说说环境绿化有什么好处吗? 绿色植物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等作用。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ppt出示图片 教学例题.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情景图,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问题,最后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答的方法: 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呢? 第一个统计表给出5个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数据,这组数据主要反映这5个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多少,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比较直观。 第二个统计表给出了A市2004—2012年这几年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数据,这组数据主要是反映A市这几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A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图 选择统计图的方法: 如果只需要反映数量的多少,适合选用条形统计图;如果需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则适合选用折线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1、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课上,我们班的小朋友能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单式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和选用有关问题,可真了不起!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进步,好吗? 五、课后作业 第111页自主练习3题。 板书设计 单式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和选用 教学反思 今天所教的《单式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和选用》是5年级上册第7单元中的第2课时,这个信息窗教材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时从绿化面积当作切入点.通过绿化面积的统计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单式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和选用.知识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经学过的知识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索出统计图的选择方法,并能灵活的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重点是能根据单式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我认为本课应该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 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知道单式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2. 能根据单式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统计图的特点

统计图的特点 一、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如1厘米)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相应成比例的直条,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明各种数量的多少。条形图是统计图资料分析中最常用的图形。按照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纵式条形图和横式条形图;按照分析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条形比较图和条形结构图。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二、扇形统计图 以一个圆的面积表示事物的总体,以扇形面积表示占总体的百分数的统计图,叫作扇形统计图。也叫作百分数比较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1)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三、折线统计图 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发展变化的情况。折线图在生活中运用的非常普遍,虽然它不直接给出精确的数据,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熟练运用“坐标法”也可以很快地确定某个具体的数据。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能够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四、网状统计图 网状统计图的特点是:这类统计图中只有一些字母,字母所代表的意义都在题外,在答题前必弄清这些字母代表的意义,在具体的答题过程中就可以脱离字母,较简便地得出答案。 统计图的意义:表示现象间的对比关系;揭露总体结构;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揭示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反映总体单位的分配情况;说明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五、茎叶统计图 茎叶统计图的特点是:这类统计图中只能处理两位的数

(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 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 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说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了解某市2003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 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 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 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 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 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 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 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

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 3.这个地区2006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 三、读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读课本99页某市2005年水位变化的内容和折线统计图。 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四、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 2.(3)(4)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单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的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信息整理方法,激活经验 1、出示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据。请同学们观察,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还能用学过的什么来表示呢?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表示多少?接下来每格代表多少? (二)、对比引出折线统计图 1、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师: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直观。条形统计图通过直条的长短,就能够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每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有变化吗?(有)你能用手势按顺序把变化比画比画吗? 全部生尝试。指一生试一试。 2、从折线统计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比较两种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标题,横轴,纵轴。 (2)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两种统计图在表示数量时,有什么不同吗?那条形

统计图的数量是用什么来表示的?折线统计图的数量又是用什么来表示的?生: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数量。 (3)从折线统计图上还能一眼就看出哪一年最多,哪一年最少吗? (4)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多少,还可以通过折线的高低起伏看出数量间的增减变化 4、折线统计图从整体上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预测2013年参赛队伍是多少支吗?生预测 (三)、选择统计图,画折线统计图 (1)第一小组身高情况统计表 (2)陈东0-10岁的身高情况统计表 谁更适合画折线统计图?为什么? 陈东的身高情况,如果画成折线统计图,会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手势表示?完成课本105页做一做。 小结:根据数据的特征和我们的需要来选择。我们要注重看数量的多少,选条形统计图。注重看数量的变化,选折线统计图。 (四)、分析统计图,解决问题 1、丽丽跳绳前后每分钟心跳情况统计图 从统计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四年级数学上册7 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 条形统计图(1)

编号:54158543442893744576892562 学校:观音市阳沅镇普贤学校* 教师:黑白双雄* 班级:白云伍班* 7条形统计图 本单元集中教学条形统计图,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或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提出的简单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科书的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结合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的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的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统计图体现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怎样用1格表示1个单位,为什么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等。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知识的基础。此外,本单元中蕴含的统计思想方法以及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起的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也对今后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表及象形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统计观念。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由于本单元例题和习题的设计信息量大、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不能让学生局限于回答教科书中提出的几个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发现更多的信息,进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教学时,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而展开。教师要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有机会从这些情境中发现并主动提出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来回答的问题,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分析,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或使问题得到合乎情理的解释。 2.注意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时,应从两个方面来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是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二是不同条形图之间的对比。例如,教学教科书P94例1时,通过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条形图可以直观清楚地看出各类数据的多少。又如,在条形统计图中1格是表示1个单位还是2个、5个、10个甚至更多单位,需要根据收集数据的具体大小而定。再如,采用纵向条形图还是横向条形图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来决定,有时是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有时是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数据。这样,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学会灵活运用统计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数据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学生对数据的读取可分为三个层次:①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用能够得到的信息来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图表中有明

单式条形统计图(A)

单式条形统计图(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56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 画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投影片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在统计工作中除了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用统计表来表示以外,有时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投影器出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投影器出示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投影器出示扇形统计图).四年级时我们已初步认识了条形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新课 1.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投影器出示下面的条形图(也可以根据本地情况自制一幅条形统计图).教师指出:这种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指图中各直条),从图中很容易看出条种数量的多少.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下面的问题: (1)图中统计的内容是什么? (2)图中画有互相垂直的两条射线,请你看看水平射线表示什么,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表示什么. (3)每种作物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哪种作物种植面积最多?哪种作物种植面积最少? 2.教学例1. 全体学生翻开教科书第55页,请一名学生读出例1统计表中各数据,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在投影器上放一张空白胶片,用直尺和三角板在胶片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画出的水平射线长7厘米左右,画出的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长6厘米左右.) 提问:水平射线下面及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左面为什么留有一条空白?两条射线为什么不在图纸的中间画?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为什么不画短些? 教师对上面的几个问题作简要说明,因为水平射线下面要注明每个直条所表示的内容,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旁要注明表示数量的数据,因此必须留有足够的空白.如果把两条射线画在图纸的中间部位,直条会因不够高度画不下,或排不下五个直条.(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的高度可达图纸的23处,留13的空白书写统计图名称.)最后确定水平射线上和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各表示什么.(指出通常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表示数量;在这里,水平射线表示年份.)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提问:原来统计表中有几个年份?那么图中要画几个直条? 请一位学生量一量投影器上图纸中画出的水平射线的长度.教师说明:画出的水平射线长6厘米,根据5个直条与6个空隙计算,要把画出的水平射线平均分成10份,因此这里用0.6厘米宽的直条表示一个年份:间隔也是0.6厘米.教师完成下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

上课时间:年月星期第节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一、单元教学内容 条形统计图P94——P103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难点: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四、单元教学安排 条形统计图……………………………………………………3课时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P94——P95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校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格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2、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二)探索发现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 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

数学四下《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一、主要容 本单元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平均数,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在第一小节学习的平均数是统计的一个重要概念。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容分为两个部分(见下图)。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作用,并能够用自己的语音解释其实际意义。 2.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实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容安排特点 1.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

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教材在习题中安排了不少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统计意义的题目。例如,例1,例2,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第6题。这些题目并不单纯是计算平均数,更多是运用平均数的统计含义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例如,坐公共汽车时,身高在110厘米以下的儿童可以免票,这里的“110厘米”就是根据某一年龄儿童的平均身高得到的,体现了平均数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又如:例2通过用两队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合适。 在统计中,平均数的优点是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刻画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它也有自身的缺点──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针对这一缺点,教材在练习二十三第6*题以选做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有所体会,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平均数特点的全面认识。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法。 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已经积累了大量统计知识,会看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所以,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比较两类事物的特点。例如,在例3中引导学生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后,马上组织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接下来,在后面的几个问题中,进一步凸显复式条形统计图便于比较这一优势,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让学生加深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此外,教材还在例题和做一做中呈现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3种画法,帮助学生了解统计图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四年级数学上册 7《条形统计图》单元分析素材 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结构如下表。 单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知识的基础。此外,本单元中蕴含的统计思想方法以及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起的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也对今后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2.教材编排特点 (1)注意体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体现学习的层次性。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本单元在编排时,就很注意体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如例1的编排,让学生把给出的某个月的天气情况清楚地表示出来。先呈现学生的表示方式:统计表、画圆圈的象形图,在此基础上再给出条形图,通过条形图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感受条形图的特点。 在具体编排上,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如例1通过解决“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因此,例2突出了“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及其特点,而例3则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以一当五(以一当多)”的条形统计图。这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编排,不仅遵循了学生认知的

发展规律,而且体现了知识与方法的整体衔接与连贯性。 (2)内容安排注意承上启下。 承上是注意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例如,在编排条形统计图时,注意引导学生与以前学过的统计表、象形统计图等进行对比,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从而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启下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知识不再作为正式内容进行教学,如横式条形图、第一格用锯齿形表示的条形图等,教材就在“做一做”或习题中进行介绍;二是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通过两个有联系的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使学生感觉到看两个图对比不是很方便,为以后学习复式条形图积累感性经验。 (3)设计了学生熟悉而又现实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统计内容与生产生活等联系十分密切,因此,本单元内容的选择十分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让学生统计本班同学的出生月份,调查班里同学的睡眠时间,统计班里同学的上学方式等,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交通工具、喜欢哪个卡通形象等,了解到大家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体验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4)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统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材编排很注重体现这一点,让学生体会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例1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引出条形统计图,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教学时,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而展开。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就需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学会提出用数据表达的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展示数据以及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分析数据,进而回答问题、做出判断。 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有机会从这些情境中发现并主动提出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来回答的问题,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分析,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或使问题得到合乎情理的解释。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合适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引入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学会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条形统计图,结合数据分析的

《单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5—56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十二第1—4题 设计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关注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本教案立足于此,课前孕伏,让学生收集数据;课堂合作整理并制成统计图,进而读图,读取信息,分析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课后寻找生活中的统计图。让学生在自主操作、尝试操作、合作交流讨论中完善操作,经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领悟到数序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 教学难点:条形统计图制作步骤中的第2、3步,即分配条形的位置和决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单位长度。 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在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自学教材后激发了制图的欲望和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操作,并在操作中总结制图经验及步骤,在“做一做”中再次自主操作。学生在尝试、合作交流、探究中经历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方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激发兴趣、引导探究、合作制图、作业展示,在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对比中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课前调查:学校今年各年级人数。 3、上网或用其它方式搜集常用的统计图有哪几种类型。 4、工具:尺、彩色笔、统计图作业纸。 教学流程: 一、活动导入。 1、制作活动:课前同学们已对学校今年各年级人数进行了调查,结合已有的知识,把调查的数据分类整理成统计表进行汇报。 (1)、投影展示学生作业。 (2)、课件出示杏小各年级人数统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