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和大学生的理想

合集下载

浅析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浅析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浅析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浅析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从安·兰德的思维看待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摘要:世俗的自私本质上都是在背叛自己,背叛精神、灵魂。

为了满足他人的目光,用昂贵的材料来粉饰;为了满足他人的利益,去做些“高贵”的工作;为了满足他人的品味,用恶俗的语言来讨巧。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财富并不是满足自己,而是满足了社会对你挑剔的眼光。

有些人炫耀自己的财富,宣称财富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实际上他们有多少个敢于说出自己财富是真正的被自己创造的?真正的自我主义者,是无所谓财富的,而是享受产物,以及创造过程。

那种充实的快乐,是没有金钱、权力能给与的。

关键词:利己主义,利他主义,安·兰德这是一个道德崩溃的年代,你们将会为恶行而承担惩罚。

你们的道德标准已经发展到了极端,也是其寿终正寝前的黑暗时代。

如果你们还想继续生活,并不需要回到旧道德,而是要挖掘出人类道德的新意。

很多情况下,人们并非找不到问题的答案,只是因为人们总是刻意回避问题的存在,或者说人们一直找不到生活的答案恰恰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些答案。

人们费尽心思寻找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想要找到充足的证据,证明一切都没有答案。

《圣经》中曾这样描述:“上帝,原谅我吧,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你也不要告诉我。

”2一、什么是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安·兰德说,人是理性的,这是人的本质特征。

人还有很多非本质的特征。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是虚伪。

人是最虚伪的动物。

这一点恐怕没有人能够反对。

人虚伪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用集体主义掩盖自私等种种不正当的欲望和诡计。

世界上的政治、道德、信仰等大都宣扬利他主义,很多个人、团体、组织都宣称是利他的,是为了他人、社会、全人类利益奋斗的。

一个人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必须接受为他人、为社会、为某党和政府牺牲的思想洗脑,每个孩子都必须接受“崇高”的、牺牲个人的道德标准。

但是实际生活中,事情却并非如此。

思想教育和现实情况的巨大反差,使每个善于思考的人心里难以平衡甚至痛苦迷茫。

利己利他的高中议论文素材

利己利他的高中议论文素材
利己利他的高中议论文素材
在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人谈论利己和利他的 问题。利己是指一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与幸福,而利他则是指一个人 关注和帮助别人。在我的观点里,一个人应该正确地平衡利己和利他 两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一个人应该关注自己的利益和幸福。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只有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才能够实现人生 的目标和理想。比如,一个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以 便能够升学和找到一份好工作。一个企业家应该努力发展自己的企业, 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因此,一个人应该在追求自己的利 益和幸福时,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然而,仅仅关注自己的利益和幸福是不够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这 个社会中,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 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也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因 此,我们应该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利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供支持 和帮助。比如,一个学生应该关注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 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一个企业家应该关注员工和客户的需要和利 益,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综上所述,利己和利他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偏废一方。一个人应该在 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利益,积极 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供支持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这个 社会中取得成功,享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பைடு நூலகம்

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演讲稿

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演讲稿

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深刻的话题——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

利他主义,即以他人利益为先的道德观念,强调个体应该为社会整体利益而奉献自己。

而利己主义,则是以自身利益为先的价值观,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这两种价值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体现,也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选择。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利己主义。

在现代社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屡见不鲜。

人们常常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不顾他人感受,甚至不顾社会公共利益。

这种利己主义的行为往往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和谐,让社会陷入利益争夺的恶性循环之中。

而且,只注重个人利益的追求,往往会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和社会的冷漠。

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更应该考虑到长远的社会利益和整体的福祉。

而利他主义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例子,有人在路上帮助老人过马路、有人在公共场所让座给需要的人、有人义务参加社区活动等等。

这些都是利他主义的具体体现。

利他主义者以他人利益为先,乐于助人,关心社会大众,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们的行为不仅带给他人温暖和帮助,也为社会增添了正能量。

因为有了他们,社会才变得更加美好和和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多地秉持利他主义的精神。

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等等。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心怀利他主义的精神,才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社会。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利他主义的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谢谢大家!。

谈“利己”与“利他”

谈“利己”与“利他”

谈“利己”与“利他”稻盛和夫哲学思想中重点提到“利他”思想。

指出一个人行为出发点在于能更好为他人和这个世界带来好处,而自身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提升。

马斯洛在谈到人的需求层次论时,也提到最高的层次是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而这个价值就是对社会的贡献。

从这个层次论的最底层,即满足衣食住行这些最实际需求来说,人性更多的是“利己”。

如果这些最基本的需求满足不了,尤其在突遇恶劣的生存环境时,人性的恶便不再潜伏,而是会激发出来。

因为这会影响到自身的“生存”,在这种求生本能的影响下,人更多会选择“利己”。

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非常珍贵。

由于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平时工作生活处世的态度就不一样,这也是任何一个团队组合(包括家庭)容易出现矛盾的原因。

我曾和老师们谈过,人都是会自私的,但不能过于自私,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

什么事情都是首先为自己考虑,患得患失,计较太多,这样就会把自己的处事态度放在一个现实的社交平台上,这样的人会逐渐失去朋友,得到疏远,因为谁也不愿与这样的人相交往。

想反,如果能为他人考虑,有这个思维宽度和能力,他的表现就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无形就会影响他的人生轨迹。

所以,每个人怎么做,终究受制于他的思想认知,拗不过这个弯,他就只能咣咣地撞墙。

任何一个职业,都会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为他人更好地服务。

所以,职业本身的方向肯定是“利他”。

只不过是在具体的过程中,有些人选择了“利己”,比如在一些已倒闭的国有企业中,每个人都想从企业中捞点“油水”,中饱私囊,结果企业最后倒闭,自己失业,本身企业做好了能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而自身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但都选择了“利己”,最后也是害了自己。

怕的是,一个人终其一生都活在“利己”思维之中,蝇营狗苟,贪图小利,而不自知。

始终跳不出认知的局限,就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同时,“利他”本身是思想的一种境界,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个人的能力是不断提升的,因为“利他”首先需要这个人有一定的能力,我们今天享用的物质文明不都是历代各行各业的“大家”创造的吗?“利己”最终的路越走越窄,“利他”才会更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利已VS利他是更好的生存策略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利已VS利他是更好的生存策略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利已VS利他是更好的生存策略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是正方的一辩,今天我将为大家阐述利已VS利他是更好的生存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社会中。

而利他行为正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中相互依存的表现。

通过帮助他人,我们不仅能够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好感,还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其次,利他行为也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

通过帮助他人,我们能够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而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往往会带来焦虑、孤独等负面情绪,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不利的。

最后,利他行为也是一个长期的投资。

通过帮助他人,我们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和成就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往往会导致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这对我们的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我认为利他行为是更好的生存策略,它不仅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带来心理健康和未来的发展机会。

谢谢!正方辩词二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我是正方的二辩,今天我将就利已VS利他是更好的生存策略这一主题为大家发表意见。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利他并不意味着不关注自己的利益。

事实上,利他和利已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帮助他人,我们可以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好感,这对我们自己的利益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次,利他行为也有助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帮助他人,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能,这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而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往往会导致我们的视野变得狭窄,无法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最后,利他行为也是一个社会责任。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有义务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帮助他人,我们能够改善社会的整体环境,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

因此,我认为利他和利已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大学生利己和利他主义价值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利己和利他主义价值观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利己还是利他的价值观调查报告纯洁善良,热情奔放,敢于冒险,勇于探索的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家的希望,是时代的象征,他们的思想价值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良好社会风尚和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我国社会文化健康发展以及和谐社会主义的构建。

为此,我们小组进行了一次当代大学生利己还是利他的价值观的调查,希望能够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发扬集体主义价值观,构建和谐校园。

利己主义是指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把个人利益看作高于一切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其特征是:从极端自私的个人目的出发,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地位和享受.追逐个人名利,历来是一切利己主义者的人生目的。

利他主义是指那些靠牺牲自身生存和生殖而增加其他个体生存机会和生殖成功率的行为。

有些是表现型层次上的利他;有些是基因型层次上的利他;有些是彻底的利他行为,即表现型和基因型均是利他的。

我们对在校大学生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同时对他们进行了访问。

有近80%的同学是希望大家能够发扬集体主义价值观,希望大家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关怀。

他们表示渴望得到周围同学、老师的帮助和关心,希望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然而,在这80%的同学当中,只有不到20的同学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将利他主义付诸于实际行动。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选择了对旁人的漠视和等待,忽略、违背了自己的热心和善意。

大多数同学都没能成功抵制金钱和利益的诱惑。

他们很多同学为了个人的荣誉和利益忽略了他人、集体的利益。

也有近20%的同学表示他们会始终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认为大家在一起只是因为某种利益关系。

部分大学生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

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

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一当前事,先为自己打算。

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感。

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质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

浅谈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和大学生的理想

浅谈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和大学生的理想

浅谈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和大学生的理想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在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召集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语出惊人,他的上述话被参会嘉宾发微博后,迅速被转发3.5万次。

——摘自《北京晨报》我希望能通过自己对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认识结合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对理想的看法来给出对钱理群教授言论的回应。

借此机会也将自己对人生的一些思考整理一下。

利己主义究竟是对还是错?那些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无一不是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已经达到了凌驾于他人利益之上,对他人利益造成伤害了。

然而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观点,集体优化是不需要刻意追求的,只要每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优化的效果。

也正是在这样的观念之下,“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一度成为广为流传的观念。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相当一段时间,利己主义是被全社会广泛认可的,并且利己主义不会对他人利益造成伤害,相反会使社会进步。

其实,这种思想的真正来源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本书提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会从个人自利的经济行为中,提炼出社会整体的经济福祉。

其经典论述如下:“我们的晚餐并不是来自屠夫,啤酒酿造者或者点心师傅的善心。

而是他们对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每个人"只关心他自己的安全,他自己的利益。

他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实现他原本没有想过的另一目标。

他通过追求自己的利益,结果也实现了社会的利益,比他一心要提升社会的利益要有效。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家,是传统经济学的开山鼻祖,更是哲学家。

他在上文中的经典论述即承认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是自利。

每个人都有权追求自己的利益。

的确,美国等国家的市场经济就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事实上美国经济的确比绝大多数国家发达。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辩证统一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辩证统一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辩证统一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以及对他人需求的关怀是我们行为的两个重要因素。

这种被称为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态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交织出复杂的关系。

这篇文章将探讨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这两种立场的辩证统一,以及它们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利己主义强调个体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增益。

它着眼于个人的欲望、利益和成就。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人会认为只有通过不断追求自我利益,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然而,过分夸大利己主义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冲突。

当个人只关注自己的利益时,很容易忽略他人的需求和情感。

这样的情况会使得社会变得冷漠和无情。

另一方面,利他主义关注的是他人的需求和福祉,注重为他人做出贡献。

这种立场促使我们关怀社会弱势群体,垂青公益事业,并努力改善社会不公正现象。

利他主义者相信,通过奉献和助人为乐,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然而,过度强调利他主义有时可能让个人忽视了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从而无法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实际上,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之间并不存在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双向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可以关心他人的需求。

这种辩证统一的观念可以使我们成为既有自我意识又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例如,一个成功的商人可以利用自己的财富和影响力回报社会,支持慈善事业和教育项目。

这样一来,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利益实现了统一。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辩证统一也体现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中。

个体只有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关心他人。

当一个人获得了稳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充分的自信心时,他才能更好地投身于利他主义行动之中。

换句话说,个人的自我实现和社会进步是相辅相成的。

在社会层面上,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辩证统一也至关重要。

社会的进步不仅需要个人的自我发展,也需要人们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果每个人都绝对自私利己,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和衰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和大学生的理想
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在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召集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语出惊人,他的上述话被参会嘉宾发微博后,迅速被转发3.5万次。

——摘自《北京晨报》
我希望能通过自己对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认识结合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对理想的看法来给出对钱理群教授言论的回应。

借此机会也将自己对人生的一些思考整理一下。

利己主义究竟是对还是错?
那些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无一不是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已经达到了凌驾于他人利益之上,对他人利益造成伤害了。

然而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观点,集体优化是不需要刻意追求的,只要每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优化的效果。

也正是在这样的观念之下,“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一度成为广为流传的观念。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相当一段时间,利己主义是被全社会广泛认可的,并且利己主义不会对他人利益造成伤害,相反会使社会进步。

其实,这种思想的真正来源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本书提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会从个人自利的经济行为中,提炼出社会整体的经济福祉。

其经典论述如下:“我们的晚餐并不是来自屠夫,啤酒酿造者或者点心师傅的善心。

而是他们对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每个人"只关心他自己的安全,他自己的利益。

他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实现他原本没有想过的另一目标。

他通过追求自己的利益,结果也实现了社会的利益,比他一心要提升社会的利益要有效。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家,是传统经济学的开山鼻祖,更是哲学家。

他在上文中的经典论述即承认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是自利。

每个人都有权追求自己的利益。

的确,美国等国家的市场经济就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事实上美国经济的确比绝大多数国家发达。

然而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世界就会取得好的结果。

美国的经济固然比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要发达,但是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也不得不开始反思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