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旅游资源(教案)
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自然资源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自然资源学科领域:旅游管理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及其在旅游行业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中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主要旅游胜地的自然资源的认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特点及旅游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旅游胜地的自然资源及保护措施。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
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自然资源的定义、特点、旅游价值及保护措施等内容。
2. 案例材料:关于中国主要旅游胜地的自然资源的介绍。
3. 小组讨论题目:关于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特点及旅游价值,引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兴趣。
2. 讲授(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特点及旅游价值,强调自然资源在旅游行业中的重要性。
教师展示关于中国主要旅游胜地的自然资源的PPT,引导学生了解各地自然资源的特色。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及意义。
4. 小组讨论(15分钟)教师给出讨论题目: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提示。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三、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家乡或熟悉的地方,调查和研究当地的自然资源及其在旅游行业中的作用,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观点明确性及论述合理性。
3.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以便对后续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
3. 了解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
4. 能够描述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
二、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
3. 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
三、教学难点1. 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的介绍。
2. 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的描述。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
2. 多媒体课件。
3. 中国旅游地图。
六、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大致位置,并回顾一下中国的边界国家。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有什么样的影响。
Step 2 自然地理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等。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对旅游资源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Step 3 重要旅游景点介绍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
例如:长城、故宫、兵马俑、西湖、九寨沟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景点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旅游信息。
Step 4 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例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壮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等。
并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最想去旅游的地方,并给出理由。
Step 5 活动设计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国旅游景点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小组内互相分享。
要求学生在小组报告中包括景点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和旅游注意事项等。
Step 6 总结和评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回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延伸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并组织学生进行有关中国旅游的研究项目,例如攻读中国旅游地理文章、制作中国旅游宣传海报等。
旅游资源教案

教案——旅游资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确旅游资源在旅游活动中的突出作用和地位。
2、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特点,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3、了解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不同,能区分两类旅游资源。
(二)、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出一个旅游景区属于哪一类旅游资源。
(三)、课外掌握目标1、了解我国各种类各层次的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活动,开阔视野。
2、通过观看上海迪斯尼乐园宣传视频,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内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掌握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3、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课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巩固上节课学习内容:什么是旅游者?旅游者产生需要什么条件?旅游者有哪些类型?2、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五、板书:板书设计紧扣本课教学重点,突出课程设计的内涵与主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六、小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按照国家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八个大类。
并具有吸引性、变化性、垄断性和季节性的特点。
七、课后作业1、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类型是怎样的?其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举例说说有什么办法可以克服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对旅游景区经营的难题?八、教案反思通过提问应该获知,学生印象最深的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的地方在哪里,且要具体区分资源类型。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 第三节 我国的旅游资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地理教学

第三节 我国的旅游资源[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的主要旅游资源;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
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 (1)山岳风光①五岳名山:□01东岳泰山、西岳□02华山、北岳□03恒山、□04南岳衡山、中岳□05嵩山。
②四大佛教名山:某某□06五台山、□07某某九华山、某某□08普陀山、□09某某峨眉山。
(2)水域风光:如某某□10某某山水、长江三峡、某某西湖、某某某某□11太湖、某某□12日月潭等。
2.人文旅游资源(1)文物古迹与古代工程建筑:如万里长城、□13京杭运河、故宫、某某□14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某某□15园林建筑、敦煌壁画等。
(2)风土民情:如汉族的春节、傣族的□16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17火把节等。
二、我国的世界遗产1.状况:我国于1985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截至2018年7月已有53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01二位。
2.分类(1)世界自然遗产。
(2)世界文化遗产。
(3)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3.开发与保护我国的世界遗产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我国□02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发时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
建筑结构设计风格也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
读下列四幅民居景观图,回答1~3题。
1.按旅游资源的分类来说,民居建筑应属于( )A.自然景观旅游资源B.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C.文化景观旅游资源D.园林建筑旅游资源答案 C解析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说,民居建筑是人类建造的,主要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应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2.随着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来此地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图③就是著名的“乔家大院”,它所在省区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 )A.龙门石窟、少林寺 B.云冈石窟、平遥古城C.五台山、恒山悬空寺 D.北岳恒山、王家大院答案 B解析“乔家大院”位于某某省,该省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五台山、某某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
旅游资源教案

旅游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和开发原则。
3、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和开发原则。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旅游资源。
如何让学生理解旅游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旅游资源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和开发。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图片或视频,如长城、黄山、九寨沟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这些地方为什么能吸引众多游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而引出旅游资源的概念。
2、知识讲解(30 分钟)旅游资源的概念简单介绍旅游资源的定义,强调其能够吸引旅游者并为旅游业所利用。
旅游资源的分类按照属性,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并分别举例说明,如自然旅游资源有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人文旅游资源有历史古迹、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现代建筑等。
旅游资源的特点讲解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地域性、季节性、观赏性、不可转移性等特点,结合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案例分析(20 分钟)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案例,如桂林山水、故宫、丽江古城等,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这些旅游资源属于哪种类型?它们具有哪些特点?如何对其进行评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4、小组讨论(15 分钟)给出一个旅游资源开发的案例,如某地区计划开发一个新的旅游景区,让学生讨论在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
5、总结归纳(10 分钟)回顾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和评价方法。
强调旅游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旅游活动中树立保护意识。
旅游资源教案

旅游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种类、特点和价值;2.掌握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法;3.培养学生的旅游资源意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种类1.旅游资源的概念;2.旅游资源的种类: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
2. 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1.旅游资源的特点: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多样性、地域性、时空性等;2.旅游资源的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
3.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1.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法;2.旅游资源的保护方法;3.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4. 旅游资源意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1.旅游资源意识的培养;2.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的培养;3.旅游资源意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种类、特点和价值;2.实践法: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法;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交流旅游资源意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
四、教学过程1. 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种类1.讲解旅游资源的概念;2.分类介绍旅游资源的种类。
2. 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1.讲解旅游资源的特点;2.分析旅游资源的价值。
3.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1.讲解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法;2.分析旅游资源的保护方法;3.探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4. 旅游资源意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1.培养学生的旅游资源意识;2.培养学生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3.探讨旅游资源意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的关系。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旅游资源知识掌握情况;2.学生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法掌握情况;3.学生的旅游资源意识和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培养情况。
六、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实际;2.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3.教学评价是否客观公正。
小学地理教案:了解中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小学地理教案:了解中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中国的自然景观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的国家,包括山川、河流、湖泊、平原、海洋等各种地貌类型。
了解中国的自然景观对小学生的地理学习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发展潜力。
1. 山川地貌中国地势辽阔,分布着众多著名山脉。
比如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源自青藏高原,形成了大量的山峰和峡谷。
中国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海拔达到了8844.43米。
此外,还有绵延数千公里的秦岭、泰山、华山等著名山脉和名山古迹。
2. 河流湖泊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河流湖泊,其中最广阔的是长江和黄河。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约6300多公里。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约5464公里,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此外,中国还有众多著名的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和太湖等。
3. 平原和丘陵中国的平原地区非常广阔,适宜农业发展。
其中华北平原、松辽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都是中国主要的农业区域。
另外,中国还有许多丘陵地区,如黄土高原、丹霞地貌等,这些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景。
二、中国的人文景观除了自然景观,中国还有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这些景观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通过了解中国的人文景观,小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 古建筑和古城镇中国有许多古老的建筑物和城镇,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苏州的园林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这些古建筑和古城镇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艺术风格,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
2. 名山古迹和旅游景点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名山古迹和旅游景点,如黄山、九寨沟、张家界等。
这些地方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登上黄山的云海,漫步在九寨沟的彩色池塘,欣赏张家界的奇峰异石,都是一种难忘的体验。
3. 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的国家。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中国人们热爱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不仅有丰富多样的习俗和庆祝活动,更是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和谐精神。
旅游资源-教案 【完整版】

旅游资源教学目标: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
2、明确旅游资源的类型。
3、通过学习,欣赏和认识旅游资源,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
2、通过欣赏,认识旅游资源,清楚旅游资源的分类,培养学生对旅游专业的兴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列举法(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中介——旅游业。
1、旅游者概念:暂时离开常住地,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为主要目的的人。
2、旅游者的条件:社会条件:社会富裕与社会闲暇和人们的旅游权利。
个人条件:有“钱”,有“闲”,旅游动机,身体条件。
二、导入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在旅游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自然资源多姿多彩,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资源丰富。
这也为我国成为亚洲旅游大国创造了物质条件。
三、新课:(一)知识点一:旅游资源概念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4个含义:•1、吸引性•2、可进入性•3、价值性•4、变化性(二)知识点二:旅游资源的类型: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分为8个主类:1、地文景观:自然旅游地、沉积与构造、地质地貌过程形迹、自然变动过程遗迹和岛礁。
(列举、图片欣赏)2、水域风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涧、河口与海面、冰雪地等。
(列举、图片欣赏)3、生物景观:森林、草原、珍稀树种、花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列举、图片欣赏)4、天象与气候景观:光现象、天气与气候现象形成的景观。
(列举、图片欣赏)5、遗址遗迹:史前人类活动场所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列举)6、建筑与设施:综合人文旅游地、单体活动场所、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居住地与社区、归葬地、交通建筑和水工建筑。
(列举、图片欣赏)7、旅游商品:指地方旅游商品:菜品饮食、农林畜产品与制品、水产品与制品、中草药材及制品、传统手工产品、工艺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佛教名山。主要有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等。
③其他风景名山。以其他自然因素构成的名山有黄山、庐山、雁荡山等。
(2)其他地貌旅游资源
①岩溶地貌,②丹霞地貌,③火山熔岩地貌,④风成地貌,⑤黄土地貌,⑥冰川地貌。
2.水体旅游资源
(1)江河旅游资源
①长江,②黄河,③黑龙江,④珠江,⑤钱塘江。
(2)湖泊旅游资源
天然湖泊主要有杭州西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
此外,我国还有数万座人工湖——水库,如北京十三陵水库和密云水库、浙江千岛湖水库、湖北丹江口水库、吉林松花湖水库以及长江三峡水库,等等。
(3)泉水旅游资源
①华清池,②中泠泉,③安宁温泉,④趵突泉。
学生完成导口瀑布,③吊水楼瀑布。
(5)海滨旅游资源
①北戴河海滨,②青岛海滨,③三亚海滨,④大连—旅顺口海滨。
三、课堂探究
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导学案【课堂探究】版块内容,分小组回答。
四、课堂检测
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导学案【课堂探究】、【回扣目标】版块内容,分小组回答。
五、课后作业
课题序号
4
授课班级
11旅游
授课课时
2课时
授课形式
新授课
授课章节
名称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1
使用教具
纸质教案
教案目的
1.掌握地貌旅游资源及代表性景区景点。
2.掌握水体旅游资源及代表性景区景点。
教案重点
中国资自然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别与代表性景区景点。
教案难点
中国资自然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别与代表性景区景点。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课外作业
导学案
教案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1.地貌旅游资源
(1)山地旅游资源
①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②佛教名山。主要有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等。
③其他风景名山。以其他自然因素构成的名山有黄山、庐山、雁荡山等。
(2)其他地貌旅游资源
①岩溶地貌,②丹霞地貌,③火山熔岩地貌,④风成地貌,⑤黄土地貌,⑥冰川地貌。
2.水体旅游资源
(1)江河旅游资源
①长江,②黄河,③黑龙江,④珠江,⑤钱塘江。
(2)湖泊旅游资源
天然湖泊主要有杭州西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
此外,我国还有数万座人工湖——水库,如北京十三陵水库和密云水库、浙江千岛湖水库、湖北丹江口水库、吉林松花湖水库以及长江三峡水库,等等。
(3)泉水旅游资源
①华清池,②中泠泉,③安宁温泉,④趵突泉。
(4)瀑布旅游资源
①黄果树瀑布,②壶口瀑布,③吊水楼瀑布。
(5)海滨旅游资源
①北戴河海滨,②青岛海滨,③三亚海滨,④大连—旅顺口海滨。
课堂教学安排
教案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生完成导学案【课前预习】版块内容,分小组回答。
二、新授
1.地貌旅游资源
(1)山地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