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质检作文审题立意举例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素材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九篇】

高考作文素材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九篇】

【导语】寒窗苦读⼗余载,今朝会考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平⽓和信⼼⾜,过关斩将如流⽔;细⼼⽤⼼加耐⼼,⾼考定会获成功。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考作⽂素材审题⽴意分析及参考例⽂【九篇】》供您查阅。

⼀、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

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章(70分)。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70分。

⽂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体可以归为三类,寓⾔类(包括寓⾔故事、寓⾔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字)、名⾔类(包括名⼈之名⾔、领导之名⾔等以说理为⽬的的警⾔类⽂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活的表述性⽂字)。

③审导思。

这些⽂字引导你思考的⽅向。

如“有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

”“请就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部分,它⼀般要明确题⽬或话题,如“请就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等指导⽴意取向的⽂字。

⑤审要求。

如“要求选准⾓度、明确⽴意,⾃选⽂体,⾃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作⽂审题⽴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的,从不同的⾓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三、写作训练(⼀)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作⽂。

趴在鱼缸⾥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样呼吸⾃由的空⽓了。

”鲥鱼奄奄⼀息:“虽然我的⽣命短暂,但我⾄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湖光。

高三高考语文写作审题立意及例文

高三高考语文写作审题立意及例文

有人说,降低对结果的期望值,多享受过程,就会获得更多的幸福。

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非常简单,只有一句话,是人们的一种观点,意思是降低对结果的期望值,将注意力放在享受过程上,这样就会收获更多的幸福。

可见,这是一个关于生活态度、心理预期与幸福感之间关系的议题,具有很强的思辨性。

首先,要清晰理解“降低对结果的期望值”“享受过程”和“获得更多的幸福”这三个概念。

期望值是指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预期或希望;享受过程则是指个体在达成目标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获得更多的幸福则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或策略增加个人的幸福感受。

其次,要分析这三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般来说,降低对结果的期望值可能会使人们在过程中更加放松和投入,从而增加对过程的享受。

因为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过于追求物质和结果的成功,而忽视了过程中的乐趣和成长。

通过降低对结果的期望值,我们可以更加专注于过程,享受其中的每一步,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而享受过程则可能使人们更加专注于当下的经历和感受,进而增加幸福感。

因为结果的实现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本身包含了无数的挑战、学习和成长。

通过享受过程,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体验生活,增加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感。

但是,虽然享受过程很重要,但也不能完全忽视结果的价值。

在某些情况下,结果的成功或失败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幸福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在享受过程的同时,也保持对结果的关注和追求。

而且,降低对结果的期望值并不总是带来幸福感。

有时候,适度的期望和追求可以激发我们的积极性和动力,使我们更加努力地追求目标。

而过度降低期望值可能会导致我们缺乏动力和方向感,从而影响幸福感。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调整对结果的期望值。

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高三第二次联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原题重现:(2023年2月浙江Z20名校联盟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跆(jiá,受阻,结巴),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礼记·中庸》人生就是无论你怎样计划,不同的时候仍然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或一致,或偏离。

因此,顺时而动,没必要事事都预先计划好。

——( 日)中村恒子畅销书《人间值得》对于以上两种观点,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和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析:材料一,《中庸》说,“凡事”都要“预”,表述的逻辑是,“预”是事成的充分必要条件。

由此可见,本则材料谈论的是“预”的重要性。

材料二,《人间值得》的观点是,“没必要事事都预先计划好”,原因是:“无论怎样计划,不同的时候仍然会出现不同的问题”。

这说的是人生的“偶然性”,和由此导致的计划的“局限性”。

人生总有些偶然事件发生,我们不能夸大“计划”的万能作用。

这两则材料单独看,似乎都是正确的,都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有益,都能起到指导作用。

但合在一起,好像又是相悖的。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应该去绝对化,对这两条道理加以前提、范围、程度上的限制,使之合理化且能相互兼容、并行不悖。

让这两条经验,在不同方面、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有所助益。

这正是这类作文题目(观点相反型材料作文题)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重点。

材料一说“凡事预则立”,这个“事”指什么样的事?“预”又该如何去“预”?古人所说的“事”,是“事业”的意思,指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和人生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当你有一个影响深远的目标要去实现,就要事先做好准备和计划,比如要“知己知彼”,盘点自身能量,我自己有哪些优势、劣势,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我需要什么人的帮助,我应该创造什么样的条件,分几步去完成,等等。

高考作文立意分析(4篇)

高考作文立意分析(4篇)

高考作文立意分析(4篇)随着高考进入倒计时,为了能够提升自己的作文书写力量,应当多加分析作文的立意。

作文的事项有很多,那么,你确定会写吗。

以下是我整理的高考作文立意分析(4篇),欢迎阅读与保藏。

第1篇: 高考作文立意分析晨,多么奇妙的一个字眼!先是那晨曦。

微微泛出鱼肚白的空中,慢慢透出些红火,淡淡的鹅黄之后,接着便有了点粉红色的光泽,有浓有淡,随着那云层的厚薄变化,反射着不同的光线。

不一会儿,或粉、或桔、或黄或白,间隙中也有些淡蓝,如此绚烂,如此多彩,如此迷人。

再等一会儿,那朝阳最终清醒了,伸个懒腰,从被子里透出一撮发丝,便给远山镶上一道金边。

接着,朝阳一点一点挪了出来,透出火红的额头与两只眼,注视着整个大地。

金光照亮了半边天,那草叶,那花瓣,总有几个光点,似是天使撒下的一粒粒明珠,在空中缓缓飘浮着,播撒着盼望。

这便是晨的另一大主角,甘露。

这是观音大士净瓶中的神露吧!太阳仍在连续上升。

此时已几乎不见红光,只有刺眼的金黄映亮天空,以及远处未尽的一丝黑夜之气,一点点残余的湖蓝,在太阳的千万支金箭中慢慢隐去了,等待着下一个黑夜,回来俯瞰安静的大地。

朝阳已从远山头上透出了大半个脸,仍照射着露水。

嫩绿色的树叶、草尖也被蒙上了一层亮色,仿佛镀了金一般,漂亮动人。

朝阳最终又伸了个懒腰,从地平线上跳了出来。

晨风,带着一点点凉快,迎面扑来。

我被这风一吹,便猛地醒了过来,活力充足。

如果天朗气清,举目四望,劳碌的一天又开头了,便有一种全身心投入,再制造的美妙冲动;如果有一点晨露,另有一番风味——就像仙境中腾云驾雾一般,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的幽静与神奇。

露慢慢地升腾了,它们飞向了太阳的国度,又回到了天使的怀抱之中,鼓舞着我们:快啊,抓紧从现在开头努力,像我们一样奔向自己的天堂吧! 太阳也脱离了山的怀抱,抖擞精神,把自己的热献给我们,驱散黑暗,让每个人看清眼前的路。

晨,多么奇妙的字眼啊!它代表着青春与活力,它高唱着赞歌迎接每一个日子。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作文写作审题立意分析及范文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作文写作审题立意分析及范文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辛弃疾借诗句表达了自己对考生的美好祝福:明年的今天,你已平步青云,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笑看世间的举子还在奔忙。

高考,是人生的一个乐章。

备战高考,是人生的一次历练;走过高考,你的人生将会翻开崭新的一页。

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封信,题为《致走过高考的你》。

统一以“一位即将毕业的高三生”为写信人。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分析:本题以辛弃疾的《鹧鸪天·送廓之秋试》为引子,要求考生以“一位即将毕业的高三生”的身份,写一封题为《致走过高考的你》的信件。

这封信不仅是对走过高考的人的祝福与鼓励,更是对即将参加高考的自己的一种期许和展望。

首先,考生需要理解辛弃疾诗句的深层含义,即祝福考生在高考后能够成功、自信地面对未来,同时也反映出高考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考生需要围绕“备战高考”和“走过高考”两个主题,展开对高考意义的思考,并以此为契机,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在立意上,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

一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阐述高考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以及高考后如何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二是从社会责任的角度,讨论高考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如何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三是从情感交流的角度,表达对走过高考的人的敬佩和祝福,同时也展现出自己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

总之,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发挥想象,以书信的形式表达对高考和未来的思考,既要符合书信的文体要求,又要展现出个人的思考和情感。

这则作文题目通过引用辛弃疾的诗句和对高考的描述,为考生构建了一个关于高考和未来的思考框架。

核心在于以“一位即将毕业的高三生”的视角,给“走过高考的你”写一封信。

这既是一次自我期待与憧憬的表达,也是对未来自我的一种设想和对话。

首先,考生需明确信件的写作对象——“走过高考的你”,这实际上是未来的自己。

高三语文三模考试作文写作立意分析及范文

高三语文三模考试作文写作立意分析及范文

对于人类而言,蚊子是令人讨厌的存在。

被叮咬一口,轻则让人痒痛难忍,重则传播疾病。

但是蚊子又是某些植物传粉必不可少的媒介,它还是某些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蚊子灭绝很有可能会造成更深远的问题,比如说破坏生态系统,甚至导致其他生物灭绝,引起其他环境问题,等等。

这段文字,带给你怎样的思考或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蚊子为例展现了事物的两面性。

第1段是说蚊子的利弊,第2段阐述蚊子灭绝的后果。

由材料可知,蚊子的存在有两面性,蚊子令人厌恶,却是植物传粉良好的媒介,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生物;蚊子惹人嫌弃,于人类是除不尽的四害,于环境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而蚊子的两面性正体现了事物的一体两面。

“怎样的思考”表明考生可以就事论事,谈论生态问题;“怎样的启示”意味着也可以由此及彼,谈对于自然宇宙、社会人生等方面的启迪。

行文构思上,可以先概述材料,并以“蚊子的存在有其两面性”引出“世间万物”,并表明自己的态度;接着从利弊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然后从怎么做的角度进行论证,如“辩证识之”“辩证用之”“辩以容之”;最后联系当代青年,明确其责任意识,并发出呼吁。

【立意】①物有两面,辩证思之;②事物具有两面性,不如换个角度看问题;③物有利弊,要善于发现事物的价值;等等。

【范文】生态平衡:蚊子的两面性与自然的智慧在自然界中,每一个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哪怕它在我们人类眼中再微不足道,如蚊子。

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物,却承载着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生命的智慧。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蚊子无疑是令人讨厌的存在。

它们不仅会在不经意间叮咬我们,带来痒痛和不适,更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

登革热、疟疾等严重疾病,都曾在历史上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这些疾病的传播,往往离不开蚊子的“功劳”。

因此,我们常常会想,如果蚊子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然而,当我们深入了解蚊子的生态角色时,我们会发现,蚊子在自然界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2022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语文作文审题立意

2022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语文作文审题立意

2022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案例一: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

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案例二: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一】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

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

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

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

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

”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

南京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例苏教

南京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例苏教

南京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例苏教南京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例苏教南京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例苏教题目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指导写作切入分为52分。

(1)关于审题与立意:本次作文考查采用的题型为命题作文,题目是“你听,多美〞。

文体不限。

①审题的关键词是“听〞和“美〞二字,“听〞引入文章要表达的对象,“听〞也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美〞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

“美〞可以是自然的美,可以是社会的关,也可以是生活美的或艺术的美等等。

文章重在表达审美享受的过程:即为什么美,美在何处。

“你〞显示了文章所要使用的人称,可以具体有所指,也可以泛指,表示了一种共享.整篇文章应表达对所听对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②文章可以实写,比如可写由听到书声、故事、教诲、音乐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比如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

③对美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美的感受是有感染力的,震撼力的;表现的“美〞不应该是低俗的,不健康的。

(2)关于评分:①构思新颖,立意深刻,内容丰富,富有审美情趣或进入较高的审美境界,可从65分切入。

语言精彩的,最高可判70分。

要落实“发展等级〞中的12条细则,准确赋予“发展等级〞分;要发现好文章,敢于打高分.②立意准确,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若结构、语言任一方面有鲜明特色的,可从58分切入。

③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可从52分切入。

④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体现题旨的某一方面(只写“听〞或只写“美〞)只是贴了标签,没有表现出美在何处,缺乏真情实感,可从46分切入。

⑤若曲解题意,立意偏颇,或全文与“听〞、与“美〞毫无关系的,最高不超过42分。

一篇文章中,有部分文字偏离题意的,可从42分切入。

⑥立意不准,且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最低分可判2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质检作文审题立意举例【九师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新时代的领路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伯庐奢侈的必然结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卢梭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

——古巴读了上述文字,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又有什么感受?假如班上将举办一次以“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请你就上述材料的提示,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切题立意1.反对浪费粮食,粮食安全人人有责2.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3.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4.节约粮食,从我做起(来自“鲜素材”)5.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争做节约达人【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10月质检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20年江苏省共有34.83万考生,白湘菱同学以430分一举获得江苏省文科第一名。

然而选修科目政治是A+,历史却考了一个B+。

许多名校在江苏招生除了高考分数要求外,还严格要求选修双A+。

此事一经公开,立即引发激烈的争论。

有人希望名校“不拘一格降人才”,破格录取白湘菱;也有人说招生还是要按录取规则,规矩不应视同儿戏。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撰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每周时评”讨论会上发言,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和理解。

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切题立意1.莫让规矩冰又冷,人间温情尚且存2.社会公平须长存,勿视规矩为儿戏3.录取规格引争议,莫为“规则”误人才4.有规以治社会,有则以匡天下5.打破固有方圆,换得更大天地6.权衡有度,过满则亏【盐城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报道,在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里,堵车大戏在高速公路上演,一些司机随意变道加寒、占用应急车道……10月4日,坐在副驾驶的强女士在2个小时内拍下约270辆车的违章照片,随后她向交警部门进行了举报。

该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大众对强女士的举报行为褒贬不一,褒扬她义举的有之,说她越俎代庖的有之,说她是“告密者”“打小报告”有之……随后,白岩松在《新闻1+1》栏目中向观众发问“随手拍违章应该鼓励吗”,公安部官方微博“@中国警方在线”也发起了相关投票。

针对“随手拍违章应该鼓励吗”的问题,我市交管部门准备组织一次座谈会,广泛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

你作为一位应邀出席的代表,请写一篇发言稿,阐明自己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切题立意1.随意践踏规则就是对生命的漠视2.全民参与人人负责,才能营造文明和谐3.监督初心值得肯定,行为要谨慎4.执法部门应加大力度,而不宜推广民众举报违章5.提高法律意识,完善法制建设【泰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00年11月,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之时,提出了特区“十大精神”,“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是其中之一。

2020年10月,在庆祝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总结了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是其中之一。

如果让你担任学校“‘我’与未来”主旨论坛的轮值主席,面对全校师生,以“改革发展中的敢”为主题,你将讲述怎样生动的故事,或阐述何种独到的观点,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切题立意1.发扬特区精神,敢为天下先2.生命不息,改变不止(来自“鲜素材”)3.打破常规才能走出新路子4.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要敢于向前迈进【2021届高三江苏如皋市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北京小伙子小李,重点高校毕业,工作体面、有车有房、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他这样的人生经常被称为“标配人生”,令许多同龄人羡慕不已。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多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追求“标配人生”,他们认为“标配人生”目标很清晰,追求“标配人生”的人值得尊重。

材料二大学毕业生顾亚毕业后来到海噶小学任教,全校只有几十名学生,孩子内向自卑,整个校园死气沉沉。

顾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山里的孩子们走向更远的世界。

顾亚拿出自己的积蓄,买来乐器,成立校园乐队。

在顾亚的带领下,孩子们变得阳光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

润德中学高三(1)班计划举行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会。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润德中学高三(1)班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切题立意1.心系家国勇奉献,何须标配限人生2.标配人生诚可贵,奉献爱心价更高3.何必拘泥标配,心怀天下可贵4.勇担时代责任,奉献胜过标配5.少年当有家国志,纵不“标配”又何妨【“皖豫名校联盟体”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清朝著名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学问之道,四子书如户牖,九经如厅堂,十七史如正寝,杂史如东西两厢,注疏如框间,类书如橱柜;诸子百家诗文词如书舍花园。

厅堂正寝,可以合宾;书舍花园,可以娱神。

”提倡读书应广读博览,力避偏废。

郑板桥在《板桥家书》中则说:“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

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

”强调读书贵专,要取其之神。

博览群书和读书贵专,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在理智中学高三年级开展的读书节活动中,有同学对此产生疑恐。

学校辩论社拟举行一场以“博览群书,涉猎广博”(正方)与“读书贵专,求精求深(反方)为题的辩论赛。

假如你是其中一个辩手,请你联系自身课外阅读体验,在“正方一辩立论陈词”“反方一辩立论陈词”中选择一种,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切题立意1.多读书,不求甚解(来自“鲜素材”)2.读书专精胜于博览群书3.博览群书更能助力人才全面发展4.精读细读,更可赋能致远【浙江浙南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

(60分)费孝通的学术著作《乡土中国》入选2020秋季部编断教材,乡土文化成为高中生的必修课程;90后女孩李子染制作的乡土美食、传统工艺视频,引发了网民极大的关注;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令人忧虑,著名作家冯骥才感叹:我国的很多传统村落,就像一本厚厚的古书,来不及认真翻阅,就已经消亡了。

”阅读上述材料,你对“乡土文化”有怎样的思考与体验?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切题立意1.传统文化是民族瑰宝,值得传承2.用更多元的方式传承传统3.既要立足现代发展,也要守住传统4.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打造“中国味”【河南省顶尖名校2021届高三10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淮阴侯。

曾食依漂母,也曾受胯下之辱。

秦末,韩信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多次为项羽献计却不被采纳。

转投刘邦,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并最终为刘邦打败项羽,取得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他的评价。

刘邦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韩信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韩信刘邦和项羽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切题立意1.成大事者当不拘小节,做人懂得取舍2.“妇人之仁”不能丢3.知人善任的智慧4.找到合适的位置(来自“鲜素材”)【福建六县市一中联考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半期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网络上流传着三张照片。

第一张,一名协警在雨中单膝跪在马路中央,为车祸中受伤倒地的老人撑伞。

网友留言:“撑伞哥,看着让人很暖心。

”第二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小伙身披五星红旗,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

第三张是莫高窟壁画前80后学者们面壁工作的背影。

2019年,他们制作的“数字敦煌”走进摩洛哥,受到热捧。

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切题立意1.平凡之人亦有高光时刻2.高光时刻需要爱心、奋斗、坚守3.奋斗青春,静待自己的高光时刻【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第一中学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据统计,志愿军有14万战士(在战斗中牺牲11.5万余人,事故伤亡和病故等非战斗伤亡2.5万余人)长眠在异国他乡。

抗美援朝时期中国部队战士的平均年龄是28岁左右,其中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年仅21岁;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的邱少云,年仅26岁;……这些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用年轻而短暂的生命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和尊严,谱写了惊天动地的浩然赞歌。

材料二提到埃及,人们第一印象肯定是金字塔、法老、木乃伊。

埃及的法老们生前穷奢极欲、劳民伤财建造金字塔,死后还把尸体制作成木乃伊,无非就是为了让不死的灵魂保留一个完整的归宿,企图让生命得以永恒,继续过着贵族般的生活。

志愿军烈士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们却让新中国持久而永恒;埃及法老们妄图追求生命的永恒,留下的却仅仅是一座坟墓和一具干尸。

同学们,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生命的短暂与永恒,有怎样的思考呢?请你以“生命的短暂与永恒”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