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欣赏课体验式教学方法探索

小学音乐欣赏课体验式教学方法探索

小学音乐欣赏课体验式教学方法探索【摘要】音乐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体验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本文探讨了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成果展示验证了其有效性。

结论部分指出了小学音乐欣赏课体验式教学方法的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其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是值得推广和发展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体验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案例分析、成果展示、发展方向、教育改革、教育教学、音乐教育、学生参与、互动性、实践能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音乐欣赏课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世界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参与,容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体验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际体验和互动参与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参与音乐表演、讨论音乐作品、感受音乐情感等方式,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启发。

本文将重点探讨小学音乐欣赏课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成果展示,探讨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和效果。

本文将总结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有效性,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小学音乐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小学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小学音乐欣赏课作为学生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音乐欣赏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音乐的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风格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实践与探索

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实践与探索

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实践与探索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生活化”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来源于生活,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应该在生活化方面多进行实践和探索。

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找到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促进小学音乐教学与生活的融合。

本文就此论述了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教学实践1.引言艺术源于生活,音乐更是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忠实地记录当地的生活习俗,又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具有鲜活的表现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感染力。

随着儿童审美的发展和智力的发展,将小学音乐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既符合教学要求又符合课改要求。

小学音乐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生活化,一是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二是可以加深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知,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三是可以加强学生对美好品德的传承意识;四是使学生通过学习音乐更好地表达自己。

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能使学生学习更贴近生活,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主动承担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责任,并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策略2.1加强课堂互动,改进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喜欢探索和实践,对于纯研究和理论缺乏耐心和兴趣。

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习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曲目,创设情境,加强课堂互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使音乐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

例如在教《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关于王小二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王小二,增进学生对王小二精神的理解。

接着,让学生学习歌曲演唱,并把王小二的故事编排成音乐剧进行表演,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和体会,唱出曲目中王小二的心境,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发自内心地对王小二进行歌颂。

小学音乐学科教研课题(3篇)

小学音乐学科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成为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研究的热点。

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探索适合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音乐教学策略,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课题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的研究,丰富和发展小学音乐教育理论,为小学音乐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2. 实践意义: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3. 社会意义:提高国民音乐素养,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2. 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1)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调整(2)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3)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创新(4)教学评价的实施与改进4.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的实践与反思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学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音乐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 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际教学,探索和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组建研究团队。

2. 调查研究阶段: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学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音乐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3. 研究设计阶段:结合核心素养,确定小学音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4. 实践阶段: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探索和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实践与探索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实践与探索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进入21世纪后教育界的一件大事,作为教师,笔者深感任务之艰巨。

在小学音乐新课标教材的实验过程中,笔者切实感到在课程改革的新的教育形式下,再沿用老的教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式的需要,而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才能全面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又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正如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所说:“音乐是陶冶人性情的熔炉,它能使人的精神迸发出火花。

”音乐学科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能充实学生的文化生活,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学生优秀品德的形成和良好素质的培养。

当前,正在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音乐作为一门富有情感的学科,教师应善于应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进行创新,讲好每节音乐课,使学生在声与情的艺术氛围中受到美的陶冶和启迪。

在此,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谈几点体会。

一、巧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人的心理内容不断丰富,人的需要不断发展,人的潜能不断得到开发的重要条件。

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以下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1.游戏导入法:用“开火车”接唱和“抓俘虏”听音,导入听辨节拍重音的节奏练习。

2.故事导入法:结合教学内容,运用音乐故事导入。

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时,我首先讲述音乐家聂耳的小故事,引出《义勇军进行曲》的产生及成为国歌的来历,导入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样的导入,使学生受到情的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

3.谜语导入法: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新课。

如在教学《小燕子》一课时,我出示这样的谜语:“一条飞鱼空中飘,脑袋圆圆向上翘,翅膀弯弯尖又长,尾巴分开像剪刀。

陶笛教学走进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的实践和探索

陶笛教学走进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的实践和探索

陶笛教学走进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的实践和探索陶笛教学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知识、锻炼学生课堂思维和心理素质上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教学方式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较高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在所有音乐乐器当中,陶笛凭借着其价格较低、携带方便且简单易学等重要特点,成了低年级学习音乐的入门乐器。

然而,在低年级进行陶笛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设置都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的特点。

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地域性的特点,以充分激发和培养低年级学生陶笛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音乐素养。

一、学习陶笛对小学生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学生学习乐器是参与社会实践与创造的重要途径。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思维创新能力越来越重视。

陶笛进入小学课堂对培养学生对音乐敏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和感受音乐。

作为一名合格的陶笛教学老师,就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与审美能力。

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让陶笛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进而激发学生对陶笛这一乐器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对陶笛艺术的主动探究。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态度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塑造学生对音乐的敏锐力和审美力的最佳时期。

像陶笛这种乐器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音乐中发现新的世界,进而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以及中学的音乐教育主要重视学生的发音,这也正是多数人将音乐片面理解为唱歌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这一理解是片面的和错误的。

音乐课堂建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以及操作技能。

陶笛这一乐器从外表上看非常时尚,由于其形状较小,人们往往购买后将其随身携带。

同时,陶笛与笛子和箫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人们一般学习得非常快。

这也正是农村与城市地区很多学校都将陶笛作为音乐教学乐器的重要原因。

项目化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与实践探析

项目化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与实践探析

项目化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与实践探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力的培养。

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小学音乐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它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与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项目化教学的内涵与特点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完成一系列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项目化教学通常围绕一个具体的音乐主题或任务展开,如创作一首歌曲、举办一场音乐会、制作一份音乐手抄报等。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项目化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主导者。

他们需要自主规划、决策和执行项目,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2、注重实践与应用项目化教学强调将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的项目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3、培养综合能力通过参与项目,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音乐方面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沟通交流、问题解决、时间管理等综合能力。

4、贴近生活与社会项目的选题往往来源于生活或社会实际,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项目化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1、项目选题项目的选题是项目化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学目标,选择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项目主题。

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动物音乐会”这样充满童趣的主题,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来创作简单的旋律;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校园歌曲创作”这样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制定目标明确的项目目标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向。

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并与音乐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

例如,在“校园歌曲创作”项目中,目标可以设定为: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歌曲创作技巧,创作出一首主题鲜明、旋律优美、歌词富有感染力的校园歌曲。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的创新实践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的创新实践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的创新实践
在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的创新实践中,我们像一位灵巧的导航者,引领学生穿越声音的迷宫,探索音乐的无限可能性。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内在的音乐潜能,让他们在音符的海洋中自由航行。

首先,我们注重在课堂中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环境。

音乐教室成为了一个充满音乐魔力的场所,我们与学生们分享音乐的美妙,让他们感受到音符间蕴藏的情感和故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仅是接受者,更是创作者和表达者。

其次,我们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工具。

从传统的合唱和乐器演奏,到现代的电子音乐创作和声音艺术实验,我们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探索和理解音乐。

这不仅能够吸引不同兴趣和学习风格的学生,也能够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深入热爱和理解。

第三,我们重视跨学科的融合。

音乐与数学、语言、艺术等学科的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背后的逻辑和文化背景,还能够促进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通过音乐节奏感训练学生的数学感,或者通过音乐作品分析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我们注重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尊重并鼓励他们发掘自己的音乐风格和兴趣。

通过定制化的学习路径和个性化的指导,我们帮助每位学生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之路,并在这条路上持续成长和进步。

总而言之,小学六年级音乐教学的创新实践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更是引领学生发现、探索和表达音乐的独特旅程。

在这个旅程中,我们作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励者,与学生们一同追寻音乐的奇妙世界。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践探索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践探索

料让 音乐课 堂变得更有趣 。 如二 年级音乐教材欣赏《 四小天鹅》 一 课, 我就找来 了芭蕾舞剧《 天鹅湖》 将其中片段制成课 件 , , 学生在 聆听音乐 的同时 , 又欣赏 了优美 的芭 蕾舞 , 这无疑是一种潜 移默
化 的 “ 展 阅 读 ” 拓 。 () 2 学生行 为 : 科书 只是学 习音 乐的文本 , 教 而不 是唯一范


歌唱教学 中的拓展训练 ,就是在学生学会歌 曲的基础上 , 引 导 学 生走 进 音 乐 的更 深 层 次 中去 。 1 . 创编歌词 , 与音 乐 参 创编活动是新课改 当中非常重视的一个教学环节 。 让学生参
与 到 音乐 创 作 中去 , 让学 生 有 主人 翁 意 识 。 能 教学片段 1 《 :爱劳动》
彩敏感 , 懂得音乐 和色彩 的联系 。” 只有在反复聆听 的基础上 , 让 学生熟悉音乐 , 这样才能让学生用色彩准确的描述 出他 所听到的 音乐情绪 。
3器 乐拓 展 训 练 .
2 赏教 学中的拓展 阅读 欣 音乐欣赏拓展教学要重视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 但也不能 忽 略 了 音 乐 知识 的积 累 。 () 1教师行为 : 为了能更 吸引学生 , 笔者还找 了大量 的影像 资
呦 罗 嘿呦嘿 ……( 原歌词是红太 阳 , 白云彩 , 妈妈 洗衣我也来 , 哎 哎罗 哎罗哎 …… ) 学生分小组创编 , 每组 的劳动都不 同 , 擦
2画 出 美妙 旋律 , 展 艺 术 思 维 . 拓
情感随着音乐的发展产 生共 鸣与起伏 , 并从 中得 到心理 上的艺术
满足。
窗, 钉钉子 , 叠被子 , 洗碗 , 充分发挥 了学生 的想象力 。 在课 堂教学 中 , 当听觉艺 术与视觉艺术结合 在一 起时 , 它会 同时刺激人 的不 同的感官 , 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 互相影 响 , 从而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教育是知识传播、应用与创新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人才的摇篮。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

当今社会是知识与能力共振的时代,只有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才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宗旨。

而音乐教育以其丰富的多变的表现手法,强烈的情感意识,鲜明的音乐形象,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创造意识及创新能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及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使儿童的听觉和发声器官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使儿童的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个性有所发展,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这一教学目的,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教学实践。

一、探。

即指铺路练习,这是教学的第一环节,通过气息训练、发声练习、读谱知识等,训练学生良好的气息,科学正确的发声方法,以及探究歌曲教学中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攻破教学重难点而精心设计的节奏、视唱……等练习,丰富学生的审美知识,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为歌唱教学做好坚实而科学的铺垫和准备,启发学生从已学过的旧知识向新知识自然过渡,合理利用各种思维方法来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调动学生积极“动脑”,培养探索精神。

通过以上层层深入的铺路练习,学生很自然的会考虑怎样用悠长的气息来演唱优美抒情的歌曲。

不但为学新歌做好充分准备,还激起学生“如何唱”的兴趣。

二、引。

即教师要深入教材后,根据歌曲内容和特点,创设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一段精彩的引人入胜的导言,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为此“导入教学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巧妙、新颖而极富感染力。

一方面,用生动具体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恰当运用直观语言启发、诱导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只有通
过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把学生思维的齿轮转动起来,使他们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在学生头脑中深刻感受到“现场的情境美”,实现艺术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完美统一,产生情感的共鸣,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如在歌曲《愉快的春游多么好》的教学中,屏幕上出现蓝天、白云、春暖花开的画面,随着画面的推进,同时响起了歌曲的优美旋律,“花儿开了,鸟儿叫了,多么好;山变青了,水变绿了,多么好;迎着春光,来到田野,多么美;唱起歌来,跳起舞,多么好。

”在音乐和画面的配合下,诗意自现,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同时也理解了歌曲所蕴含的意义。

三、试。

即在教学中运用学生自我参与的原则开展有序的尝试活动。

具体步骤为:
①尝试唱谱,采用教唱法、听唱法、默唱法、视谱换词法。

②尝试唱词,有朗读激情法、模唱法、视谱填词法、对比区别法。

③尝试创编,采用演唱结合法。

即在“唱”的同时能较好的配合“演”。

一方面教师根据歌曲内容作示范表演,用手势语言来表达音阶、旋律的起伏变化。

用钢琴或节奏器伴奏等。

另一方面学生自己来创编动作。

这样使听觉感受和视觉感受两者沟通融合,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让学生大胆的“编”尽情的演,有感情的唱,通过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充分“活”起来,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创造力。

训练学生全身协调活动能力和节奏感。

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的审美能力。

四、演。

即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学内容授完之后,首先要给每个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设计“小小音乐会”,让他们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氛围中各尽其能,上讲台扮演“指挥家”、“歌唱家”、“舞蹈家”,“打击乐演奏家”等角色,举行“汇报演出”。

然后让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相互同化,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归。

即梳理知识,通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由表及里的归纳,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
要点,受到的思想德育教育。

最后,教师以精炼的结束语进一步总结知识要点,点拨升华思想主题,意味深长的结束课堂教学。

总之,通过上述几种方法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全面提高审美素质,逐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200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