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学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合集下载

医学教育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医学教育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医学教育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当今社会,医学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医学教育不仅是培养医务工作者的基础,也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手段。

科学精神是指坚持科学用于医疗实践,提倡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人文精神是指以社会责任感、仁爱观念为指导,追求服务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为目标的精神状态。

应当看到,只有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因素,才能促进医学教育的全面发展,行医救人才能获得最大效果。

医学教育中的科学精神可以加强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把创新精神贯彻到一切实践活动中去。

第一,要把科学思维贯穿于医学教育过程中。

要以学术性、客观性、规范性和实事求是性为指导,从理论到实践,由概念到实施,在学习、教授和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加强对医药知识的理解和联系,帮助学生培养最高水平的医学实践能力,改善病人的诊疗和护理方式,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护理效果。

科学精神要求学生要掌握和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掌握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从而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要深入到医疗实践中去,把学习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和临床观察联系起来,以科学正确的思维去处理疑难问题,从而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拯救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是培养同情心为病人着想,关心病人的健康和幸福,尊重病人的生命,重视病人的尊严,把病人当作自己的家人一样,以服务病人为荣。

从医者要有一颗同情的心,融入病人的世界,从病人的角度,看待病人的苦难,从心出发去为病人服务,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护理。

注重人文精神,要培养学生细心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及时发现病人的变化,及时处理病情,建立良好的关系,把握病人情感,提高护理效率,让病人心服口服,受到有效护理,使病人安心、早日康复。

普度人生,用科学和人文结合,携手助人,以爱心关怀病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医务人员,使他们真正成为“给生命以保护,给世界以美丽”的医治使者。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构建和谐医院中的作用_张品南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构建和谐医院中的作用_张品南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构建和谐医院中的作用The Role of Combination of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tarian Spirit in Establishment of Harmonious Hospitals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及这种意识所表现出来的活力。

它通过激活或创造物质而体现一定的价值。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地丰厚,其物质追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而一些人的“金钱欲”、“物质欲”、“占有欲”等私欲也在不断地膨胀。

为了金钱、物质、利益不择手段,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只讲物质价值,不讲精神价值,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违背社会道德,破坏社会秩序,给经济社会的健康科学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人除了讲“物质欲”还要讲“精神价值”。

因为精神具有历史价值。

毛泽东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人们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曾经激励过几代人。

邓小平同志也一直主张“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回顾历史,我们的前人正是因为他们在事业的追求中,坚持了“艰苦奋斗、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才使广大劳苦大众得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坚持了“自强不息,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精神,才使我们的祖国不断发展壮大并屹立于世界之林;坚持了“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精神,才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旗帜下过上了幸福生活。

精神不仅具有现实价值,实践价值,还具有创新价值,因为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不仅需要传承和延续,而且更需要改造和创新。

这种改造和创新的实践,需要科学的改造创新理论作支撑,而这种理论必然需要坚定不移的创新宗旨即精神来主导。

所以,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作为每一个经济、社会管理者或服务组织,在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前题下,都应该确立坚定不移的创新精神,围绕这种精神去研制创新理论,即科学的创新规划和实施计划,再通过实践以达到转型发展的目的。

试论现代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试论现代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和平 性类 。即 四气 指数 为 正数 者其 药性 属 “ 热类 ”四气指 数 为 杂志, 0 , ( : 4 温 ; 2 93 5 7 . 0 6 )4 负 数者 其药 性 属 “ 凉 类 ”若 四气 指 数 测定 值 恰巧 为 零 , 药 则 [] 寒 ; 该 2梁月华. 热本 质研 究 的进展 f. 寒 J 中医杂志 , 8, ( : 1 ] 1 8 9 ) 3. 9 2 26 为“ 平性 ”1 [ 5 。 [ 粱月华, 晶. 3 ] 王 寒热本质动 态研 究叨. 医结合杂志, 8,@39. 中西 18 9  ̄ 41 中药 所 含化 学成 分 也 与 四气 相关 , 究 表 明 , 有 机成 分 方 【 李仪 奎. 实质的 本质 属 性 问题探 讨f. 国药研 究, 9, 研 在 4 】 四气 J时珍 ] 1 3 9 4 面, 凡含有 挥发 油 、 生物碱 类 的中药 , 其性 多 温热 ; 含有 皂甙 、 甙 () 1 蒽 34 . 等 甙类 成分及 薄荷 脑的 中药 , 性 多寒 凉 。 无机 成分方 面 , 其 【1 其 在 尤 5 程彬 彬 , 玉惠.中 药四 气定性 定 量 方法初 探 I .山西 中医, 张 J 1 是 微量 元 素 , 铁 、 、 等 的含 量不 同 , 使 中药 表现 出不 同的 2 0 , ( : - 7 如 锰 铜 可 0 01 2 4 4 . 6 )6 药性。 如含 锰高 者药 性多热 , 含铁 高 者药 性多 寒 ; 性 由热一 温一 [1 治权微 量元 素与 中 医药【 . 药 6 M1 北京: 中国中 医药 出版社 . 9 . 3 1 33. 9 1
1 果 必然 T T 一 < ,四气 指 数则 为 负数 ;且 药性 愈寒 , 凉一 寒 , 相应 药物 中锰 的含 量 由高变 低 , m・o 1 1 其 而铁 的含量 由低 变高 。 T T 一 之 值 愈小 , m・o 1 四气指 数值 亦 愈小 , 而其 绝对值 则 愈大 。 当所 此 外 , 、 含 量高 者其药 性 多寒 凉 , 之则 药性多 温热1 可 见 中 锌 铜 反 6 1 。 测药 物对测 药组 大 鼠体 温 影响很 小 近乎 为零 时 ,m・o 1 近 于 药所 含化 学成 分及 含量 不 同 , 定药 性的 重要 因素之一 。 T T一 趋 是决 1其 四性 指数 则趋 近 于 0该 药 之药 性趋 近 于 绝对 之 “ ” 。根 参 考文 献 , , 平 性 据上 述 测定 方法 , 乎 已可 将 中 药分 为 三大 类一 温 热类 、 凉 类 【 张 潇 , 芹 . 似 寒 1 1 张德 中药 四 气理 论 研 究 方 法与 思路 综 述 『. 宁 中医 J辽 ]

医学教育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医学教育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医学教育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当今世界,医学教育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传统的讲解模式向现代化教学模式的转变,有效的教育医学生不仅要求老师必须掌握科学的知识,更要传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应用能力,增强其做人的处世态度和能力。

首先,科学精神在医学教育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是指以客观、系统、科学的方式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而学生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去学习和实践医学知识。

因此,教师应当在医学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引入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去尝试、发现和探索,从中获取有价值的经验教训,同时也更加深入地理解医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把实践和讲解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加了解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从而更有效地掌握医学知识。

其次,人文精神也在医学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医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技能,更要让学生掌握处世之道,这一点是向学生内化道德价值观和增强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真实案例说明医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在病人身上,有多少道德问题与法律问题要解决,比如:在病人手术中,医生该如何避免犯罪;在病人死亡时,家属的情感怎样得到合理的安慰等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真正掌握医学精神,从而增强学生对病人的尊重,做到“爱患者如爱己”,在治疗病人的同时,以高尚的医德去传达社会正义。

最后,要想在医学教育中真正让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共同发挥作用,那么从教学改革方面来说,教学不再像过去那样以单一的模式,而是要充分融合科学与道德,结合有效的沟通和参与,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为基础的实际性学习和实践之中。

另外,教师也要具有多元化的教学特征,来适应学生不同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更了解医学知识,掌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在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掌握和理解医学知识,培养具有医德的医学专业人才。

论医学的人文精神

论医学的人文精神

论医学的人文精神《医学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古老而又常被提及的概念,它跨越学术界与社会界,涵盖了医学界从数千年前古代埃及、中国到今天所取得的成就。

它也强调了医学领域中的道德、民主和公平,并把无论病人或者职业人士都当成完整的人对待。

医学的人文精神,首先就是医养结合的概念,表明了医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要关注疾病的治疗,也要关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社会环境。

这从古至今,一直是医学的基本理念。

其次,医学的人文精神表现出了对病人及其家庭护理的给予,尊重病人的伦理权利,对患者进行全面而真诚的关怀。

它也尊重医生-病人关系,为病人提供完善的尊重,及时求助。

多年以来,医学社会护理一直是促进医学人文精神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及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

通过病人家庭支持及社会环境支持,家庭体系的建立及病人的身心健康得以改善,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控制以及实施医疗概念,使病人能够参与到医疗决策中,从而使他们受到有效的护理,减轻症状及有效地治疗病痛。

此外,若要促进医学的人文精神,需要提高医学人文素养,商讨和探索与医学领域有关的重大伦理法律课题,加强医学训练及教育,深化对人文健康概念的认识,更好地倾听病人的声音,及时针对患者本身的个人特点,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护理过程中,并期待着以病人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和尊重,关注患者的权益。

医学的人文精神是一个永恒的概念,它涵盖了医学中人生、健康、自尊、尊重及其他许多范畴。

它强调个人与整体之间的平衡,以及医学和社会之间的某种程度的融合。

在今天的研究中,医学的人文精神也为病症、疾病及护理决策提供了指导,促进了人类健康的发展。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关系1、科学精神及其内涵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是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教育凝聚的精华与最终作用于人的结果。

从结构来看,科学精神具有三个层次:认识论层次,主要表现为科学认识的逻辑一致性和实践的可检验性等规范,它们直接体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构成了全部科学精神的基础;社会关系层次,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揭示的四条规范——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论,就是这一层次上科学精神的基本内容;价值观层次,科学通过求真,可以达到求美、求善,科学把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准则,这是科学精神的最高层次。

科学精神是富有时代特色的精神, 它包含了科学所具有的优秀传统,即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勇于批判的怀疑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坚持精神。

总之它在科学的整体架构中占据统帅地位,是科学的灵魂。

2、人文精神及其内涵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本思想是人文精神的核心。

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精神的内涵:一是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追求”,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性的相容性。

试论医学的科学精神与医学的人文精神

试论医学的科学精神与医学的人文精神

医生是一种神圣的职业,生死攸关,责任重大。

医生给病人治病除了吃药打针手术等理化方法外,还应认真考虑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病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为病人提供精神的、心理的和情感的服务。

病人从医生那里获得更多的医学知识、心理知识,并同时获得心理的慰藉和改善。

1医生的人文品格与科学精神2医学的人文本质与科学精神3结语参考文献医生对于病人的协助,尤其是情感上的鼓励,可以使病人获得信心,得到支持,直到自己恢复。

这是医生的潜在人文品质的表现,对病人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支持,是其恢复健康的巨大力量。

因此,一个优秀的医生,应当是集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于一身的医者。

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大凡思想圣洁、德高望重之医学家,无不具有丰富的医学人文修养。

这是他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医学所持的基本观点的反映。

他们的行为就是医学的文化价值真、善、美的反映,体现着至爱至深的大医精神的品格。

病人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处处感受着医学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沐浴。

他们接诊病人时,从始至终都散发着慈善家和艺术家的品格,使医学的作用和意义充分发挥尽致。

所以,我们说,现代医学人文精神,是广大医学工作者以其职业群体的文明之道普及天下众生的友善良行,是医学工作者从事医学技术事业的精神支柱。

现代医学的每一步发展进步,都渗透着精神的要素:知识、经验、情感、意志等。

医学发展史也证明,医学人文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医学学科的发展。

只有将高尚的人文精神源源不断的注入医学学科中,医学才会尽可能充分的发挥出积极的正面效应。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单独完成现代医学的完整结构,只有实现两种精神的理想整合,才能促进现代医学的健康发展。

没有人文导向的医学技术,要么对人类毫无价值,要么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无论是作为有共性的科学技术还是作为有特殊性的医学,无论是古代哲人的论述还是当今人们的期望,都把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作为医学的理想模式。

实践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医学与人文精神脱离的严重后果,不仅无益于人们健康状况的改善,而且最终将束缚医学自身的发展。

医学中的人文精神

医学中的人文精神

医学中的人文精神医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医生的双眼,医生不能学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能像盲人,双眼无光……医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也是医生的双手。

医生要用双手去拥抱医学,抚摸医学,探索医学……医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更是医生的双脚,医生不能跛足前行,而应该交替行进。

如果双足折断,则永远成不了医学巨人……医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医学的二个粗壮的枝干,只有寻找到它们的每一个分技,才能把握医学精神这个参天大树,才能把医学精神发扬光大……——序一.从医学史谈起(一)医学史及重大事件从远古时代开始,人就一直在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早期的人相信疾是神的惩罚,他们还相信僧侣和巫师可以治好他们的病。

在古希腊,人们患了病就到庙里,送上牺牲动物供奉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

他们还用药水或用药水洗澡,并且严格控制饮食,希望把病治愈。

公元前5世纪,希腊医生希伯克拉底声称,引起和治愈疾病的不是魔法,而是大自然。

希波克拉底是“医学之父”,他和追随者写了很多医学书。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提问精神”和实验得到提倡和鼓励。

这些实验使欧洲的医学建立科学的基础。

从那时起,医学上就有了更多地发现。

人类对疾病的战争至今仍在继续进行中。

几百年来,很多人为现代科学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现摘取一些重大医学进步并总结如下:公元前8000年早期医生实行环钻疗法。

公元前400年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开创科学的医学。

1543年佛兰德医生维萨里出版第一部研究人体的著作,绘制了准确的人体图。

1615年意大利医生圣托里奥设计口含式体温计。

1683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1796年爱德华詹那作第一次完成牛痘接种。

1816年法国医生拉埃内克发明听诊器。

1842年美国外科医生霍勒斯第一次用全身麻醉做手术。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光线,它使医生能够看见人体内部的情况。

20世纪苏格兰细菌学家佛莱明发现青霉素。

(二)医学模式的发展医学模式又叫医学观,是人们考虑和研究医学问题时所遵循的总的原则和总的出发点即是人们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包括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治疗观等,影响着某一时期整个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从而使医学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习惯化了的风格和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医学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0世纪医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在医学诊疗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人自身的生理机制,而且还要考虑人自身所形成的内在环境和人在生存过程中所依赖的外在因素,这体现出了现代医学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医学的科学精神,表现为医学工作者对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严谨求实和理性态度,同时也表现为他们强烈的怀疑批判态度,以吴孟超为例,上世纪60年代之前,国际肝脏外科手术普遍采用“低温麻醉法”,手术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吴孟超不迷信经典,他设想如果在病人的肝动脉和门静脉上装个“闸门”,把血拦截在肝脏外,到一定时间恢复供血,就在这一开一关间歇期切除肿瘤,就可以大大减少出血。

这一设想在临床上大获成功,使手术成功率一下子提高到90%以上,吴孟超将此取名为“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

这项成果后来在全国推广,并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对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

医学的科学精神也体现在医务工作者永不衰竭的创新意识,如郑树森院士在肝移植领域进行了创新,突破了肿瘤直径5厘米的限制,在国际上首次将肿瘤分化程度纳入受体选择标准中,并建立了肝移植技术创新体系,在不影响患者移植后生存率的情况下,扩大了肝癌肝移植受体入选范围,降低了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让更多原本无法进行手术的肝癌病人有了生存的机会。

陈秀琳教授在总结传统医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的见解,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成功地研制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养肝益气舒督疗法” ,得到众多患者及医学界的充分肯定。

医学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病人的价值,即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病人的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

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做到第一尊重病人的生命,这也是医学人道主义的最基本的或最根本的思想。

第二尊重病人的人格。

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医务人员应尊重病人的人格与尊严。

第三尊重病人的医疗权利。

人人都有平等的医疗权利,医务工作者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见死不救”,剥夺病人的医疗权利。

在实际工作中,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对患者怀有悲悯之心,患者就是亲人,对他们应该一视同仁,医生不仅要以自己的睿智学识和精良的技术努力去治愈患者,而且要常常去帮助,去安慰。

现代医学诊疗设备的不断发展,各种诊断仪器和设备:从X射线、心电图、电镜、内窥镜、示踪仪、超声诊断仪,到自动生化分析仪、CT扫描、正电子摄影(PET)、核磁共振成象(MRI),凭借这些设备,一切问题似乎都可以迎刃而解,但是这种单纯依靠技术的方法是不够的,B超、CT随时可能会出现误差,只有对病人亲自查体才能判断准确他们的病情。

在现代医学中,医学科学和医学人文的任何一方面缺一不可,医疗科学技术为患者的疾患痊愈提供物质保证,医学人文精神为患者的心身康复提供精神支持;医学技术手段解决的是患者的生理痛苦,医学人文关怀安抚的是患者的心理冲突和社会调适;医学技术将患者从病魔的阴影下挽救出来,将活着的希望带给患者,使患者获得有限的具体的满足;医学人文关怀将患者从心灵的煎熬中解放出来,将生命的价值赋予患者,使患者获得无限的永恒的生活激情。

医学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 ,医学人文中交织着医学科学技术的维度 ,医学科学中蕴涵着医学人文的精髓。

医学工作者在追寻医学科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其中去。

只有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恰当融合 ,才能
真正使医学科学更好的造福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