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及防范

合集下载

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原 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目录
• 引言 • 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现状分析 • 差错原因分析 • 防范措施与建议 • 实施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提高调剂质量
分析调剂差错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旨在提高门 诊药房调剂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02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减少调剂差错,降低患者用药风险,确保患者用 药安全有效。
药品摆放不规范、标识不清等问题,容易导致药师在调剂过程中拿 错药品。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药师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疏忽和差 错。
04
防范措施与建议
提高药师素质与技能
加强药师职业道德教育
01
培养药师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使其充分认识到调剂工作
的重要性。
提高药师业务能力
02
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确保药师具备扎实的药学知识和调剂技
员工自评与互评
鼓励员工自评和互评,发 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及时改进,提高工作 质量。
持续改进方向与措施
完善管理制度
不断优化门诊药房的管理制度,明确 各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减少因
制度不完善导致的差错。
引入先进技术
积极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信息技 术,如智能药柜、电子处方等,提高 门诊药房的信息化水平,减少因人为
建立调剂差错报告制度,鼓励药师主动报告差错, 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防止类似差错的再次发生。
05
实施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实施效果评估方法源自010203
差错率统计
通过定期统计门诊药房调 剂差错发生的次数和频率, 计算差错率,以评估防范 措施的实施效果。
患者满意度调查
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 解患者对门诊药房服务的 评价,从患者角度评估差 错防范措施的效果。

门诊药房处方调剂的差错干预及防范对策

门诊药房处方调剂的差错干预及防范对策

门诊药房处方调剂的差错干预及防范对策一、严格审查处方在门诊药房工作中,处方是药品调剂的重要依据,因此,对处方的审查是防范差错的关键环节。

审查处方应注重以下几点:处方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无涂改痕迹。

处方中药物名称、剂型、剂量、给药途径、使用方法等准确无误。

无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

适应症与诊断相符,无超范围用药。

药品用量合理,无过量或不足现象。

特殊情况下如皮试结果过敏者,无再次使用该药物。

处方中有无患者签名确认。

二、仔细核对药物在处方调剂过程中,核对药物是防止差错的重要步骤。

核对药物应注重以下几点:核对药物名称、剂型、剂量、使用方法等是否与处方相符。

核对药物外观质量,如颜色、大小、形状等是否正常。

核对药物有效期是否过期。

核对药物批号是否与记录相符。

核对药物数量是否与处方相符。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三、规范操作流程门诊药房调剂操作流程的规范对于防止差错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操作流程规范:药品储存:药品应按规范储存,避免光照、潮湿、高温等因素影响药品质量。

药品分装:分装药品时应严格按照规定操作,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药品发放:药品发放时应核对患者姓名、药品名称、剂型、剂量等,确保准确无误。

药品使用:使用药品前应再次核对患者姓名、药品名称、剂型、剂量等,确保安全使用。

药品清点:每日应对药品进行清点,确保药品数量准确无误。

记录管理:所有记录应规范管理,方便查询和核对。

环境卫生:门诊药房应保持整洁卫生,避免细菌滋生和交叉感染。

安全防范:门诊药房应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避免火灾、盗窃等安全事故发生。

应急处理:对于突发的药品质量问题或用药错误,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保障患者安全。

持续改进:门诊药房应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四、提高药学知识提高门诊药房药师的药学知识水平是防范差错的重要保障。

药师应具备以下药学知识:熟悉药品的名称、剂型、剂量、给药途径、使用方法等基本知识。

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的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

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的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

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的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摘要:门诊药房在医院中肩负着调配和发放的重任,是直接为患者及其家属服务的重要窗口,因此,其服务质量不仅关系着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而且还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此,分析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的产生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防范差错的措施,可以起到增强药师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门诊药房;调配差错;产生原因;应对策略1引起药房调配差错的因素1.1医生方面的因素(1)医生询问病情不详细,易导致用药上的错误,如:没有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导致患者用药后出现过敏现象。

(2)医生处方书写错误或不规范,如:剂量、用法、给药途径及次数等指标;为节省时间,医生在写处方时书写潦草不清,在机上药师在调配时,将相似的药品混淆或者核对时不认真,就会出现药品开错、用错,从而出现调配差错的问题。

(3)对于某些药物或者新药了解不全面,如:用法、用量以及配伍禁忌等,往往导致用药盲目,从而引发差错发生。

1.2药师方面的因素(1)工作状态方面:门诊药房相较于其他工作来说,任务繁琐且和工作强度较大,受心理压力和生理健康状态的因素,药师易出现疲惫、急躁、从速的心理,从而影响药品配发质量,出现多发、少发以及漏发等问题。

除了以上原因外,上午十点至十二点是取药高峰期,这个时间段的排队人数较多,也是导致药品差错发生的一大原因。

(2)业务水平方面: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新药层出不穷,其对药师的专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药师大部分精力都花在繁重琐碎的日常工作中,一方面药师精力不足,专业知识掌握缓慢;一方面,专业技术培训不能适应新变化的需要。

药师在临床用药时,由于缺乏临床诊疗知识,容易出错。

(3)工作作风方面:工作作风主要包括未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和配方制度、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松懈、注意力不集中、侥幸心理、凭印象给药的习惯等,这些都是产生差错的根本原因,如:卡托普利是一种常用的高血压药物,因病情不同,使用剂量不同。

门诊药房常见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

门诊药房常见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

门诊药房常见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目的:探讨门诊药房常见的调剂差错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方法:分析当前医院门诊药房调剂工作的常见差错,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措施。

结果:药剂人员的专业知识匮乏、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门诊药房调剂制度不健全都是导致差错出现的主要原因;防范调剂差错的对策为增强药剂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药剂人员责任心,建立健全门诊药房调剂工作制度。

结论:只有加强医院门诊药房调剂工作的人员和制度管理,才有可能最大程度避免调剂差错的出现。

标签:门诊;药房;调剂门诊药房的调剂工作是整个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调剂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

为了进一步提高门诊药房调剂工作的质量,本文分析了门诊药房调剂工作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以求最大程度上避免调剂工作中差错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1门诊药房调剂工作的常见差错原因1.1药剂人员的专业知识匮乏门诊药房的调剂工作是一项专业技能很强的工作,目前,部分医院的门诊出现调剂差错的原因之一是药房的药剂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不具备临床药学的相关专业知识,不了解药事管理及法规的相关规定,对医生开具的不规范处方,包括字迹潦草,剂量、规程书写不清楚[1],听之任之,甚至凭自身经验任意调配;对医生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及不良反应不能做出准确判断,对新的药品的基本知识了解不足,对与药品的适应症的把握不全面,均会造成药物调剂差错。

1.2药剂人员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调剂工作中常出现由于药剂人员工作不认真,没有积极性和热情,消极怠工而产生的差错,主要分为调配过程中的差错和发药过程中的差错。

调配过程中的差错主要包括将药品的品种调配错误,由于药品的名称或外包装相似,调配过程中没有仔细核对,错误地将天王补心丸调配成牛黄上清丸;药品的剂型:如栓剂调配成霜剂,硝酸咪康唑栓发成硝酸咪康唑霜等;药品的规格、剂量:将0.25g的头孢氨苄片调配成0.5g的头孢氨苄片等;药品数量: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20支调配成40支,抗感冒胶囊1盒调配成2盒等;或是调配药品之前没有认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调配出过期或变质的药品;发药过程中的差错主要是发错患者,特别是采取叫名方法发药的医院,由于口音不同或环境嘈杂等多种因素,患者可能听错姓名,而药剂人员也没有进行及时核对,致使药品发错的情况发生,或发药过程中对药品的使用方法,剂量等向患者交代不清,造成患者使用药物不当,延误治疗的进程[2]。

药房调剂工作中常见差错及防范措施

药房调剂工作中常见差错及防范措施

药房调剂工作中常见差错及防范措施摘要:医院药品调剂是医院药学工作重要组成部分,调剂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医疗质量的高低,药品调剂差错目前已经成为引起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对药房在配方和调剂中出现的差错进行了总结,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警惕,防止差错再次发生。

关键词:药房;调剂差错;防范措施一、常见药品调剂差错原因分析1.1处方不规范有些医生的处方书写潦草,对于药品的名称、规格以及用法用量等未严格按照规定书写,或是粗心将药物的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给药次数以及浓度等写错,造成调剂差错。

有研究资料显示,医生处方书写错误导致的药品调剂差错占总数的22%左右,而药房工作人员在遇到不易辨认的处方时,并未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而是凭猜测或习惯发药,容易导致差错发生。

1.2药房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在进行药品调剂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未严格按照“四查十对”进行,仅仅是凭印象或感觉进行药品调剂。

近年来新药物不断引入,药品种类繁多,名目复杂,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各类药品的名称、规格、剂型以及用法用量等内容,又未做好核对工作,就容易引发工作差错。

主要包括:①药品名称相近,部分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相近,容易拿错;②药品外包装相似,部分药品的外包装颜色、式样和形状几乎一致,例如倍他乐克及硫酸特布他林片;③药品剂型差错;④药品规格及剂量差错;⑤药品数量差错;⑥药品发放对象错误;⑦药物用法差错,药房工作人员在发放药物时未向患者说明药品的用法用量,或处方上书写字迹潦草,导致药师凭经验进行说明;⑧发放不合格药品,例如药物超过有效期或将超出有效期等。

1.3药房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缺乏药房调剂工作是一项专业技能要求很强的工作,要求调剂人员必须要有专业的药学知识,且熟练掌握各种药品的摆放位置、基本用药方法等。

部分调剂人员存在专业知识缺乏的情况,尤其是缺乏临床药学知识和基础临床知识,对于医生处方用药方法的合理性不能做出准确判断,一旦处方中存在剂型、用法用量以及配伍不当问题,就容易导致差错的发生。

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PPT课件

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PPT课件
收费人员收费时以药品拼音字母键入,在相同字母下 屏幕显示多种药品,盲目图快可能造成误选药名,造 成收费单据药品种类或规格数量与处方不一致,如果 发药时未将收费单据与处方核对,则会错发药品。这 类情况多见医保取药窗口。
一、设备及收费的原因
二、环境的原因
品种差错、规格差错、剂型差错、数量差错、错发患者等
落实岗位责任,加强沟通和培训 提高医生、护士岗位职责的自觉性,加强责任心,培养认真细致的工 作作风。加强医师与药师的沟通,不断交换药品疗效、价格等信息, 发现问题及时交换意见。对护士加强相应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药学 知识,了解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注意事项等。
健全核对制度,改善就医环境 现在计算机收费,尤其实行储值卡后药师发药时必须把计算机中的该 处方患者姓名,药品数量名称、再次核对后才能发药,以避免发错人 或药品品种数量的差错。储值卡实行后,患者手中没有药费清单,但 患者自我核对药品名称、数量、金额也很有必要。 改进门诊就诊环境,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服务质量 改善门诊药房调剂面积等
严格执行审方查对制度,遵守“四查十对”的原则。 不假设或猜测模糊处方的内容,发现问题要立即与处方医师联系。 对患者因各种原因而退回的药品,应加强核查药品名称、批号、包装等。
做好药品的分类和药品摆放定位。 做好药品的质量养护和有效期检查工作。
注重细节
避免习惯性操作,药品归类摆放,位置相对固定,尽 量减少调换,并经常更换模糊不清的药品标签。 外用监药护内品容分1区摆放。 麻醉药品专人、专柜、专锁、专帐、专处方,双核对 后发药,以最大限度减少差错的发生。 药品调配齐全后,药师应将一个人的处方上的药品放 到1个监小护筐内内容,2 一次性交给患者,不可零散发药,以避免 药品未调配齐全时,患者仅将前几种药取走而造成差错 。 新进药品及时通知

医院门诊西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医院门诊西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医院门诊西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岭南院区门诊西药房2022年度处方调剂出现差错的事件情况,探讨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方法:筛选出我院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登记在册的药品调剂差错事件,共39例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类差错类型、总结差错原因并制定相应改善措施。

结果:我院区2022年度门诊西药房登记在册的差错事例共39例,根据差错的发现方式分为内部差错和外部差错两大类型,其中外部差错共15例,占比38.5%;内部差错共24例,占比61.5%。

根据处方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主要分为药名相似、外观相似、位置相近、同一药品不同剂型差错、同一药品不同规格差错、药品数量错误等类。

结论:应通过多方努力共同完善门诊西药房的系统管理,提高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业务水平,注重工作细节,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门诊药房药品调剂的差错发生率。

关键词:门诊西药房;差错分析;防范措施医院的门诊西药房是医院面对患者的重要窗口,我们药师的工作质量与患者的健康密不可分。

药房药师承担着门诊看诊患者的处方审核、调剂和用药的指导任务,是患者接受正确的药物治疗的重要一环,而药品调配的准确又是其中最基础的环节。

药房调配的药品与医师处方内容不一致即为药品调配差错[1],根据差错的发现方式分为内部差错(即窗口发药药师发现调剂药师调配的处方有错,在发给患者之前予以纠正的差错)和外部差错(窗口发药药师没有发现调剂药师调配的处方有错,发给患者之后发现的差错)两大类型。

药品调剂差错是导致用药错误的一大因素,其导致的事故属于药物不良事件。

[2]所以控制药品调配的差错发生率是事关门诊药房的工作质量,一直是药学工作者探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岭南院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登记在册的39例差错事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2方法对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登记在册的差错例子进行统计分析,召集建立差错分析小组开展差错讨论会议,统计差错发生率、分类差错类型、总结差错原因并制定相应改善措施。

医院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及对策

医院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及对策

医院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及对策1 引言门诊西药房是医疗机构的重要部门,承担着为患者配制药品的重要责任。

门诊西药房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医院整体管理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做好门诊西药房的质量管控工作,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对于医院而言,门诊接诊患者数量较多,且西药房工作程序复杂、涉及各个科室,工作范围广,若其中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则会影响整体的工作效果,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基于此,为提升门诊西药房的工作质量,降低处方调剂差错发生机率,本文探究医院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及对策,现报告如下。

2资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三年间的西药房处方中,用随机方式抽取每月360张处方,每年度4320张,共计12960张作为研究对象。

2.2方法统计和计算2019年1月~2021年12月三年间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发生次数,以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差错处方展开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 研究结果三年间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状况统计结果为:12960张西药房处方中,调剂差错处方共58张,其中2019年度19张,2020年度21张,2021年度18张。

西药房处方差错发生类型分析结果为:58张差错处方中,药品名差错20张,药品数量差错19张,用法用量差错14张,其它差错5张。

4 医院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4.1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西药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之一,其中医生:医院门诊西药房人流量较大,每日患者数量较多,医生为了提高效率,在开具处方的过程中书写潦草,不规范的处方书写方式很容易导致错误发生,例如药品的规格、药品的剂量、药品的用法、药品的用量等,均有机率出现差错,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患者:在拿药高峰时期,患者为抢先拿药会出现拥挤插队的现象,从而出现拿错药物的状况,且部分患者文化程度较低,拿药后未仔细核对药品,从而出现差错。

4.2素质因素工作人员素质因素也是引发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丸、牛黄清心丸、朱砂安神丸、七厘散、苏合香丸、至宝丹、紫雪丹、天王补心丹、冰硼散、小儿金丹片、桃花散、牛黄抱龙丸、保赤万应散、利心丸、定心丹、磁朱丸、康氏牛黄解毒丸等均含朱砂。

本人讨论朱砂的合理应用与改进。

1来源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 ),又称丹砂、辰砂、丹粟、赤丹、汞砂等,硫化汞含量96%,还含有钡、镁、铅、锰、铜、锌、铁、硅、银、钛、铝、钠等,主产于贵州、湖南、四川、云南等。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有毒,归心、肾经。

功能与主治:镇心安神、解毒消肿,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

2用法、用量《中药学》[1]教材中朱砂的用法为内服0.3-1.5g ,大剂量可用至2g ,也可入丸散,外用研末或干渗。

2000版《中国药典》规定用量0.1-0.5g ,用法多入丸散服,不宜入煎剂。

外用适量。

注意:本品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服。

朱砂在《中国药典》中的用量、用法见表1。

表1历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朱砂的用量、用法版本内服剂量用法1963版1 3分多入丸散,外用适量1977版0.3g 1.5g 多入丸散,外用适量1985版0.3g 1.5g 多入丸散,外用适量1990版0.3g 1.5g 多入丸散,外用适量1995版0.1g 0.5g 多入丸散,外用适量2000版0.1g 0.5g多入丸散,外用适量,不可久服表1可见朱砂用量从1995版《中国药典》开始大为减少。

3现代研究证实,朱砂的主要成分为硫化汞朱砂成分中还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砷、铅、锑等。

汞元素并非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汞化合物中毒机制是进人人体的汞离子与酶蛋白的巯基结合,使酶失去活性,阻碍了细胞的呼吸和正常代谢。

血中汞浓度高时,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损害中枢神经,出现汞毒性震颤。

汞的排出途径主要是在肾脏、消化道、唾液腺和乳腺,所以可引起这些部位的损害。

由于朱砂在儿童药物中使用的比例大,对儿童的损害就更大。

国家自来水汞含量限量为1ng /ml ,粮食中汞含量限量为50ng /g ,而朱砂药材中游离汞达10ug /g (10000ng /g ),远高于自来水和粮食中汞含量标准。

另外朱砂在体内排泄缓慢,滞留时间长,半衰期为65-70天[2]。

有临床资料表明,当人体中汞蓄积量达到100毫克时即可产生中毒反应,若以此作为朱砂蓄积的中毒指标,根据汞代谢的速率推算,每天吸收10毫克汞,经过10.5天即可达到100毫克的体内蓄积量。

口服朱砂及其制剂引起不良反应,除了使用剂量过大外,另一方面是使用时间过长。

因此,控制用药时间与控制用药剂量同等重要,尤其是肝肾功能不良者、幼儿、儿童更易造成蓄积性汞中毒。

4探讨与改进4.1汤剂处方中,常见朱砂拌和茯神、麦冬、远志等,这种传统用法的主要目的是取其复方配伍的原理,加强药物的镇惊安神作用,而对被拌和中药饮片的性质和作用无任何改变。

朱砂的主要成份是硫化汞(HgS ),而硫化汞是不溶于水的。

在汤剂中,朱砂拌和中药饮片后,其有效成份不能被水煎出,加之朱砂密度大,易沉淀于药渣中,随着药渣倒出而浪费。

另外沉于锅底的朱砂极易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游离汞,极易造成汞中毒。

朱砂在拌和中药饮片时,都是随用随拌,加之朱砂又极易粘染容器及工具,使临床上朱砂的真正用量亦难准确掌握。

因此,朱砂拌和中药饮片在汤剂中煎服,缺乏科学性、实用性,可将其改为随煎出汤药冲服。

根据医生汤剂处方需要,既节约药材,又控制朱砂的用量。

4.2含朱砂的中成药不宜与碘化物、溴化物配伍。

两者同时服用可在肠道内生成碘化汞或溴化汞,毒性大大增加,并能导致药物性肠炎。

所以,神经衰弱和失眠患者在用含朱砂的中药安神时,不要同时服用三溴合剂之类的含溴化物的西载[2]。

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钾、碘酸钾等碘化物加工制作成的盐,朱砂其主要成分为硫化汞。

硫化汞中的汞与碘盐中的碘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后可生成碘化汞。

碘化汞不仅毒性比硫化汞强,而且对肠黏膜具有腐蚀性,可刺激、损害、腐蚀肠黏膜,从而导致病人出现腹痛、腹泻、肠黏膜溃烂、拉脓血便等药物性肠炎症状。

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常会被医生误诊误治,所以服用含朱砂的药物时,严禁食用加碘盐。

4.3不宜长期服用,特别是儿科中成药应控制用量,应控制在7天以内;孕妇禁用。

朱砂的中成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是儿科用中成药,不宜与胶类中药如阿胶等药同用。

多喝水促进毒性代谢。

5保存时注意事项避免与含铝成分药物如明矾同用,或与铝器皿接触,防止汞铝齐中毒载[3];本品有毒,久置空气中变色。

贮藏期间,应置专柜中,由专人保管。

定期检查容器的密闭、避光情况,拆封付货后,及时密封。

参考文献[1]林通国,熊永文,郑祥银,等.中药学[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84.[2]温磊,雅卿,江滨等.四硫化物四砷动物药动学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8):619 624.[3]张诚,黄世林,向阳等.低剂量雄黄诱导NB4细胞凋亡的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2):11 13.*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西药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成都第二临床学院(610031)2011年9月13日收稿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及防范朱健*关键词: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原因;防范中图分类号:R9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3-0079-02药品调剂(drug dispensing )是指配药、配方、发药,又称为调剂处方,工作量约占整个西药科业务工作的50% 70%[1]。

门诊调剂是医院直接面对患者的开放性服务窗口,调剂工作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以及用药安全与疗效,不仅反映了西药科的整体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专业水准,而且直接关系到医院声誉。

因此,认真分析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原因,有利于增强药师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防止药品差错。

1调剂差错的原因1.1剂型差错:如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柳氮磺砒啶”有片剂和栓剂两种,栓剂药物是经直肠直接吸收,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对肝脏和胃肠道副作用小。

如将栓剂错发成片剂,将达不到治疗效果。

又如硝苯地平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也容易错发。

如出现差错,会影响疗效,严重会引发医患纠纷。

1.2剂量差错:处方剂量与药品剂量不一致时,药师因折算而引起误差。

如治疗高血压的波依定有5mg 和2.5mg 两种规格,病情轻的1次服用剂量较大时会因降压太快而引发不良反应。

如果出现剂量差错,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医患纠纷。

972012年第3期1.3数量差错:在调剂时,特别是取药高峰时段,药师如果核对不仔细,就会造成药品数量的错发。

当患者药品比较多时,药师拿1种药品就放到窗口,再拿下一药品时,患者会误以为药已配齐而离开,则造成数量差错,虽然这种差错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同样会造成医院或患者的损失。

1.4发错患者而引起的差错:药房窗口环境比较噪杂,有些患者没听清楚叫自己的名字,觉得是自己的药就过来拿,个别患者有同名同姓,这个时候也容易发错药,造成调剂差错。

1.5厂家不同造成差错:门诊药房有很多药通用名和规格是相同的,但生产厂家不同。

如曲美他嗪同样是20mgˑ30片就有瑞阳制药和施维雅制药两家。

1.6药品名称相似造成的差错:药品名称相似造成的差错在门诊药房是经常发生的,如将“他巴唑”发成“地巴唑”,“氯丙嗪”发成“异丙嗪”,“达克罗宁”发成“达克宁”。

1.7药品外包装相似造成的差错:一般很多药是相同厂家的,包装基本上相似,这也就造成了调剂差错。

如辉瑞制药生产的“立普妥”和“络合喜”,其包装几乎一样,前者为降脂药,后者为降压药,发放错误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1.8医师处方开具错误导致的差错:医师开具处方错误,将选择的药物剂量、剂型、用量、给药途径、浓度或给药次数写错。

如“地高辛0.125mg”错写为“地高辛0.125g”,“氯化钾滴注”错写为“氯化钾推注”,如果使用不当,会危及病人生命。

医师有时不熟悉药物的配伍禁忌和禁忌症等,也会导致处方错误,从而发生调剂差错。

如医师为8岁儿童开具氧氟沙星片,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药物,对骨骼发育有损害,18岁以下儿童禁用。

1.9分发过期或变质的药物差错:药品都具有有效期,当药物超过有效期或库存时间过长而发生霉变,药师发药时未仔细检查,将过期或变质药品发给患者,易造成严重后果。

特别是生物制剂等在临床应用中不断增加,更应注意加强管理。

如果患者服用变质、失效的四环素,可因肾小管再吸收功能被抑制而引起恶心、呕吐、蛋白尿、中毒、糖尿等不良反应。

1.10交待不清楚而引起的差错:发出药品时,未给予必要的口头指导及书面指导。

有特殊用法的药物未加说明,如平喘药应睡前服;“金双歧”服用时不宜用热水送服,不宜与抗生素同服,以免杀灭菌株或减弱药效。

这些注意事项不经过特殊交待,患者服用方法不正确会影响疗效,也属于药学服务的疏失。

1.11其他差错:没有按照国家《药品管理法》管理特殊药品,会造成社会危害。

另外,对于一些急救药品应保证其备药量,否则会延误急救患者抢救的第一时间等。

2调剂差错原因的分析2.1医师方面:医师询问患者病情不详,或未询问过敏史,造成患者用药过敏等。

医师将药物剂量、剂型、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等写错,使调剂人员产生误解,造成差错;医师对某些药物特别是新药的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了解不全面。

医师临床诊断书写不清楚,会使药师对用药适应性判断造成困难,降低了审方效率和难度,增加调剂差错风险,引发医疗纠纷。

2.2药师方面:大部分差错事故的发生,是由于药师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在配方发药过程中不按照操作规程调配所致;药师未经过严格系统的药学专业培训与教育,或上岗前培训工作不彻底,未能认真参加专业继续教育,不熟悉业务所致;有的工作人员对药物的药理作用生疏,但又不深入了解,也可能造成差错发生。

此外,外部因素有药品位置摆放不合理,组织管理不力,凭印象发药,忙中出错。

药房工作量大,容易产生疲劳,注意力会逐渐松懈等多种原因,容易造成差错。

2.3护士方面:有部分药品是护士负责给患者用药,护士负有核对和准确调配、使用药品的责任。

如果护士工作疏忽或业务不熟悉,就有可能丧失发现错误的最后机会;或由于配伍禁忌、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不良后果。

2.4患者方面:患者取药是就医过程的最后环节,此时患者已经历了挂号、就诊、检查、交费等环节,易产生烦躁情绪而催促药师,这样也有可能导致差错的发生。

另外,有个别患者取药时少拿、错拿药品而造成差错。

3防范调剂差错的措施3.1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提高药剂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和工作自觉性,是防止药品差错发生的根本措施。

经常性的行政管理工作,是保证调剂质量的重要环节,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加强事前教育;为使药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门诊药房应建立个人差错记录、不规则处方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