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状体悬吊固定术

合集下载

晶体悬吊术手术步骤

晶体悬吊术手术步骤

晶体悬吊术手术步骤
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晶体悬吊术的手术步骤,这可是个神奇又有点复杂的事儿呢。

咱先说说手术前的准备哈。

医生会给咱做一系列超详细的检查,什么眼睛的度数啦,眼底的情况啦,就为了对咱的眼睛有个全方位的了解,就像要去打一场有准备的仗一样!
手术开始啦!第一步,医生会给咱的眼睛来点儿麻药,让眼睛乖乖“睡一觉”,这样咱们就不会感觉到疼啦。

然后呢,医生会把特制的悬吊线小心翼翼地穿进眼睛里,这就像是给晶体搭了个小秋千一样。

这一步可需要医生有超级稳的手和超精准的判断力。

再接着,医生会把要放进去的晶体调整到最合适的位置,就像给家里摆一个最漂亮的装饰品一样,位置一定要完美!
在这个过程中,医生那专注的眼神,就像是在完成一件超级重要的艺术品,每一个动作都那么轻柔、那么细致。

弄好晶体后,医生还会再次检查检查,看看一切是不是都妥妥的。

医生会把之前开的小口子处理好,就像给一个小伤口贴上创可贴一样,让眼睛能好好地恢复。

整个手术过程中,医生们就像是一群超级英雄,用他们的专业和爱心,为咱们的眼睛保驾护航。

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是有他们在,咱们就放心吧!
手术结束后,咱们也要好好听医生的话,注意休息,按时用药,这样眼睛才能快快恢复,重新看清这个美丽的世界哟!
怎么样,朋友们,听我这么一说,是不是对晶体悬吊术的步骤有了点了解啦?希望大家都能有一双明亮又健康的眼睛!。

人工晶体悬吊术手术步骤

人工晶体悬吊术手术步骤

人工晶体悬吊术手术步骤
1.麻醉:在手术开始之前,医生会给患者进行全身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2.术前准备:医生会通过眼底检查等方法确定晶状体的位置和形态,并测量角膜曲率和眼球长度等参数。

这些数据有助于医生选择适合患者的人工晶体。

3.切口:医生会在角膜上部或侧部进行小切口,通常约为2-3毫米,用以进入眼部。

4.浑浊晶状体切割:使用超声震动仪器或激光等方法将浑浊的晶状体切割成小碎片,以便后续清除。

5.晶体吸取:医生会使用吸取器将被切割的晶状体碎片抽取出眼部。

6.成型晶状体悬吊支架:医生会将人工晶状体插入眼球,并安装在眼的天然组织或支架上。

晶状体的位置通常是在虹膜和角膜之间。

7.切口缝合:医生会用缝线或其他适当的材料将角膜切口缝合合并修复。

8.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暂时佩戴眼罩,以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医生还会给患者提供一些抗生素滴眼液,以防止感染。

9.复查和调整:手术后,患者可能需要多次复查以确保人工晶状体的适应性和良好的视力恢复。

医生也可能会调整晶状体的位置,以获取更好的效果。

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适用于:1.曾经历囊内白内障摘除术的单眼无晶状体眼,且不耐受角膜接触镜,而对侧眼视力尚好,为获得双眼单视,缝线固定法植入人工晶状体是具有临床意义的。

2.计划做囊外白内障摘除或超声乳化手术,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甚至玻璃体脱出,已无条件植入后房或囊袋内人工晶状体者。

3.部分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或自发吸收后,尚保留较好的视功能者。

这类病例尽管无完整的后囊支持,或伴有前节结构紊乱,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缝合固定方式植入人工晶状体,获得有用视力。

4.更换人工晶状体。

一种情况是原为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因不耐受而需要更换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者;另一种是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计算误差所致术后高度屈光不正。

后者如无可靠的后囊膜支持,则可考虑做缝线固定术。

5.补充性缝合固定。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有时可损伤悬韧带或赤道部后囊膜,术后出现人工晶状体偏心、移位、倾斜等。

当这些情况已明显影响视力或引起眩晕、不适等症状,可手术介入调整其位置,必要时则以补充缝线固定的方法使其复位。

可使用两点或四点固定法: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有较多实战经验的专家,提供更加详细的介绍,并且将术中的详细注意事项进行提示,以便大家更好的学习总结,共同进步!!谢谢!!更希望有具体操作视频的热心人士进行分享!!1.不做巩膜瓣的直接缝线固定法:这是一种最简单的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方法,可用于术中发现一襻固定不确切时,作为补充固定方式使用。

以双针缝线穿过晶状体襻膝部闲线孔,然后以针从内向外通过睫状沟,从巩膜表面出针,两针相距1~2mm,然后采用边收线边植入晶状体的方法,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到后房,结扎两缝线,并将线结转入组织内埋藏(图8.6.5.3-1)。

2.做巩膜瓣由内向外缝线固定法:与上述方法大致相同。

先在预定固定的位置上做两个三角形巩膜瓣,然后以双长针线,由内向外穿通睫状沟,自巩膜瓣底部出针(图8.6.5.3-2)。

同样在对侧做好预置缝线,形成两个线套(图8.6.5.3-3)。

玻切术后无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临床观察

玻切术后无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临床观察

玻切术后无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对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无囊膜支撑)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8例无囊膜支撑的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内炎症反应,人工晶体位置,眼底情况,观察分析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结果。

结果18例患者18眼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视力有所提高,其中裸眼视力0.8及以上者2眼,0.6~0.7者4眼,0.3~0.5者6眼,0.05~0.2者6眼。

所有术眼人工晶体位置均未发生明显偏移。

本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玻璃体出血及1例低眼压的并发症,经过相应处理,效果良好。

结论对于无囊膜支撑的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患者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安全有效,术后视力改善明显。

标签:玻切;无晶体眼;人工晶体;悬吊在玻璃体切割手术广泛开展的今天,玻璃体切割术后无囊膜支持的无晶体眼是其术后的一个常见愈后类型,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提高此类患者视功能最为理想的方法,过去往往采用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1],但由于植入位置不符合晶状体的正常位置,易损伤虹膜及角膜内皮,出现反复发作的虹膜炎、虹膜萎缩、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等严重术后并发症[2],导致治疗效果欠佳,临床应用受限。

而将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固定于睫状沟,使人工晶体仍能植入自然生理位置,对于眼内组织如虹膜、前房角结构损伤小,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3]。

现我们采取了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囊膜支持的无晶体眼,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2013年我科收治的无囊膜支撑的玻切术后无晶体眼患者,包括有少许囊膜存在但不能支撑人工晶体的患者及虹膜与囊膜粘连无法分离的患者共18例。

术前检查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角膜明,眼压正常,眼底检查网膜平伏。

1.2手术方法术前充分散瞳,用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共4 ml行球周及结膜下浸润麻醉。

人工晶体悬吊术37例手术体会

人工晶体悬吊术37例手术体会

人工晶体悬吊术37例手术体会关键词:人工晶体Phaco术、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白内障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一些外伤性白内障合并后囊破裂、晶状体脱位、白内障术时后囊膜巨大破口合并玻璃体脱出,不能行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可以行人工晶体悬吊术。

笔者自2002年9月~2005年5月共施行人工晶体悬吊术3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2年9月~2005年5月笔者进修期间及我院住院患者共37例。

其中我院5例,进修期间32例;其中外伤病例29例,白内障术后囊膜破裂放弃Ⅰ期晶体植入8例;其中男22例,女15例。

均为单眼病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2岁,平均为37岁。

术前视力从眼前手动到0.05,矫正0.3~0.8。

术后门诊随访1~3个月,平均2个月。

1.2材料进修期间的32例人工晶体为Alcon公司的带孔相径7mm人工晶体,我院5例为直径5.5mm无孔的一体式人工晶体,晶体悬吊线为专用人工晶体直针悬吊线及10-0Alcon公司的尼龙缝线。

1.3方法1.3.1术前准备病人做全身体格检查,术前检查三大常规、血糖、X线胸透、心电图。

术眼术前3天使用氯霉素滴眼液滴眼,每日3次,术前1天及手术当日冲洗术眼、泪道各1次。

1.3.2麻醉和眼压控制1%丁卡因液表麻点眼3次,2%利多卡因注射液3ml球后麻醉。

间断压迫眼球约5~10min以降低眼压。

1.3.3手术操作术眼术前充分散大瞳孔。

开睑器开睑后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冲洗术眼。

以穹隆部为基底作结膜瓣,烧灼止血。

进修期间32例采用颞下方放置进液管,我院4例采用从颞下方角膜缘放置进液管,1例未放置进液管。

3点、9点方向作小结膜瓣,作两相对的小半层巩膜切口,12点方向距角巩膜缘前2~3mm作直线切口,长约8mm,板层分离后进入前房,在黏弹剂保护下撕、截或剪开混浊的囊膜。

6例虹膜轻度后粘连,用黏弹剂钝性分离或用晶体调位钩辅助推开粘连的虹膜。

可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植入探讨

可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植入探讨

可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植入探讨[摘要] 目的探讨在人工晶体悬吊植入术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缝线固定可折叠人工晶体可以减小手术切口和提高手术速度提高安全性。

方法12例白内障后囊膜破裂,一期8例,二期4例,采取32 mm 透明角膜切口折叠人工晶体悬吊固定术。

结论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解决了后囊破裂在透明角膜小切口基础上一期植入晶体的问题,补救了白内障手术中的失误。

而且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关键词] 可折叠人工晶状体;人工晶体悬吊固定术2007年5月至2011年2月,我们做了12例3.2 mm透明角膜切口折叠人工晶体悬吊固定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12眼,男7例,女5例,年龄57~76岁。

老年性白内障术中采取3.2 mm透明角膜切口行超乳白内障吸出术,后囊膜破损无法支撑人工晶状体者8例,一期白内障术后后囊膜缺损未植入人工晶体,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者4例。

12 材料准备10.0聚丙烯缝线,折叠人工晶状体及粘弹剂。

13 手术方法点0.4%盐酸奥布卡因(爱尔凯因)表面麻醉,用2%利多卡因在3、9点巩膜悬吊缝线固定区结膜下麻醉,上方透明角膜缘做3.2 mm切口,吸除残留皮质干切前节玻璃体,打入粘弹剂。

3点和9点角膜缘后1mm处做两个三角形板层巩膜瓣,用1 ml注射器针从3点瓣下刺入,9点瓣下刺入一端有10.0聚丙烯线穿刺针,经虹膜后贯穿在瞳孔区两针相遇,穿刺针刺入1 ml注射针头孔内,注射针头后退并导引穿刺针从3点处巩膜瓣下穿出,在角膜切口从瞳孔区将聚丙烯缝线拉出眼外并剪断。

将缝线剪断的两端分别系在人工晶状体两袢上,一定要注意人工晶体正反及线是那一端的,并用烧红弯钩将线头端烫成圆球。

用折叠晶体夹持镊将晶体折叠夹持,自3.2 mm切口植入眼内。

用晶状体调位钩调整晶状体状体位置使晶状体于眼内正确位置。

两端拉紧缝线并固定缝合在巩膜瓣下,缝合巩膜瓣及结膜抽吸出粘弹剂。

14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局部应用典必殊眼膏及眼液,应用托吡卡胺滴眼液活动瞳孔。

人工晶体悬吊术原理

人工晶体悬吊术原理

人工晶体悬吊术原理最近在研究人工晶体悬吊术,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原理,今天来和大家聊聊。

咱先从一个生活现象说起吧。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玩过那种用绳子挂着小物件的手工饰品?比如说用一根细细的线把一个小珠子或者小木雕吊起来,小物件如果原本是歪的或者位置不对,通过细线调整它的位置和方向后就变得端正又合适了。

这人工晶体悬吊术呢,就有点像这个感觉。

那在眼睛里,我们的晶状体就像相机里的镜头,是用来聚焦光线,让我们能看清东西的。

但是有些人由于一些眼部问题,例如外伤或者先天性的一些因素等,导致自己的晶状体没办法好好发挥作用了。

这时候呢,医生就会用人工晶体悬吊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人工晶体悬吊术的原理是这样的。

医生会先把人工晶体,这个就像是一个精密制造的新“镜头”制作出来。

然后通过很细很细的缝线,就好比咱们刚刚比喻里的细线,这个缝线就像是一个个“小助手”。

把人工晶体小心翼翼地固定在眼睛内的合适位置。

老实说,我一开始也不明白这个手术的难度在哪里。

打个比方吧,这就像在一间堆满了珍贵又易碎品的小房子里(就像眼球内部的精细结构),我们要通过非常细小的“脚手架”(缝线)把一个精密而且小巧的仪器(人工晶体)用很精确的角度安装上去。

稍微出一点差错,就可能破坏周围的珍贵物品(损伤眼球的其他结构)。

这就要说到这个手术的一些注意事项了。

首先,人工晶体的大小、曲度等参数都要根据患者的眼部情况精确匹配,就像定制衣服一样,一点都不能马虎。

另外,手术过程中缝线的打结、固定位置也十分讲究。

比如说,缝线固定得太松了,那人工晶体可能就会晃动或者移位,就像挂小饰品的时候线没系紧,珠子就会乱跑一样;要是太紧了呢,又可能会对周围组织产生不必要的压力,造成损伤。

从实用价值来看,很多因为晶状体脱位而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的患者,通过这个手术可能就重新恢复了视力。

我记得看过一个实际应用案例,一位车祸后晶状体脱位的患者,在进行人工晶体悬吊术后,视力从几乎只能感知光亮,到能慢慢看清周围的物体轮廓,最后恢复到可以正常生活阅读的视力。

人工晶体悬吊术手术步骤

人工晶体悬吊术手术步骤

人工晶体悬吊术手术步骤
一、总概
人工晶体悬吊术是一种眼科手术,它是一种旨在改善患者视力和安全性的手术。

它把原本畏缩的晶膜和视网膜之间的晶体物质替换成一个人工晶体,以改善眼睛的视力和视觉疲劳。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双眼不同焦点之间的协调度。

二、做准备
1.眼科医生会对患者的眼睛进行检查,确认眼睛情况是否适合进行晶体悬吊术。

2.患者要穿着宽大的衣服前往医院,将术前的眼镜或隐形眼镜(如果佩戴)拿走。

3.患者需要前往医院接受X光检查,确保晶体位置正确。

4.患者需要服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5.晶体不能超过晶体室的容量,否则可能会引起其他问题。

三、进行手术
1.患者躺在椅子上,术前会有麻醉,以减轻痛苦。

2.在眼睛上涂抹消毒液和药物。

3.用针头将晶体物质抽出来,用人工晶体取代它们。

4.将晶体缝入角膜,使其紧紧固定在位置上。

5.用消毒液来清洗眼睛。

6.术后给予抗生素和药物,以保持眼睛健康。

四、术后护理
1.保护眼睛免受外界物体的刺激,比如风,灰尘,冷水等。

2.避免眼睛接触汗水或水果类。

3.使用滴眼液,局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4.注意休息,以保护眼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是无后囊或周边残留后囊不足以支撑人工晶体时的常规术式
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是无后囊或周边残留后囊不足以支撑人工晶体时的常规
术式。

优点:技术成熟
缺点:线结侵蚀、暴露;人工晶体倾斜、移位;脉脱等
为了预防IOL倾斜、移位相关并发症,有术者采用三点或四点固定
2)改良的三点巩膜瓣固定IOL悬吊术
制作巩膜瓣需剪开球结膜,烧灼止血有术者采用了无巩膜瓣固定IOL悬吊术
优点无需巩膜瓣,操作更便捷;无需线结,避免了线结侵蚀并发症
常用的有zig-zag缝合,研究者发现在巩膜面反折穿行5次,其固定的力量与线结
固定相同
4)无巩膜瓣固定IOL悬吊术
结滑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