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必然联系
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作者:李明柱徐国栋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8期[摘要]生态环境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而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也占据着主导地位。
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绿色建筑逐渐走进大众的视线。
绿色建筑的发展是时代的趋势,而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则是人们需要探讨与分析的。
本文解析了开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以及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和谐相处的必要性,让人们从更深的意义上了解绿色建筑,深知绿色建筑的重要性。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环境和谐相处[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143-01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在资源与能源的需求上也不断提升,从而演变成牺牲周围的生态环境来满足我们对大自然资源永无止境的获取的一幕:国内无数的工厂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了温室效应,使得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造成人类新一轮的生存危机。
大量的事实证明,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已经到了支离破碎的地步,平衡即将打破,也可以说已经打破。
为此中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可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得为自己的后代留下一片福荫。
在注重未来发展的模式下,推行绿色建筑,是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时代趋势。
一、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的概念从宏观上讲,就是体现在怎样开展“绿色”这两个字。
现代的建筑师们不应该把眼光只停留在个别建筑物上,而是放眼于全部,从整体出发,结合所有建筑,旨在把绿色理念投放到国内所有能涉及到的建筑,拥有创新、绿色的新规划。
例如,一些新的理念大部分都开始融会于建筑中,一些新的技术也开始尝试着运用于建筑中,打造理想中的绿色建筑。
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的采集与运用。
但是其中的技术要求不能随便地和建筑行业相结合,这需要建筑师抛开自身的知识框架,了解更多的与自身不相干的甚至是未知的知识范畴,与之相结合,从而去认知与熟悉,再结合本有的经验将其“本土化”,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

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种重要的建筑趋势。
绿色建筑不仅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美观,还注重对环境的影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对自然环境的损害。
这种建筑形式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一、绿色建筑的定义及原则绿色建筑是一种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的建筑形式。
它考虑到建筑、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并在设计、施工、运营和拆除等各个环节中都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节约能源:绿色建筑通过采用节能设备、改进建筑外墙结构、提高空调和照明系统的效率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 水资源利用:绿色建筑关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收集雨水、使用低流量水龙头、安装冲水节水装置等措施,以减少水的浪费和污水的排放。
3. 建材选择:绿色建筑倾向于使用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减少对原始资源的消耗,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 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绿色建筑注重将建筑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风和植被覆盖等手段来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5. 建筑健康与舒适性:绿色建筑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对居住者健康和舒适性的影响,追求更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和室内照明等条件。
二、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积极影响绿色建筑的核心目标是减少对环境的消耗和污染。
通过采用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绿色建筑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1. 能源节约与减排:绿色建筑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有效的节能措施,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需求,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绿色建筑通过收集、过滤和再利用雨水等方法,减少了对自来水的需求,降低了水资源的开采和处理成本,同时减少了污水的排放。
3. 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减少:绿色建筑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废弃物的处置,通过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回收材料,减少了建筑过程中的废料产生,并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
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随着城市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提高,对绿色生活的追求也日益强烈。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先进的建筑模式,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它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而且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保护人类生态环境。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特点绿色建筑是一种环保型、节能型的建筑模式。
它体现了在现代城市化建设中,科技进步和环境保护逐渐合二为一的趋势。
简单地说,绿色建筑是指能够在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模式。
绿色建筑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节约资源。
在设计、建造和使用中,绿色建筑可以尽可能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循环利用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2. 减少能耗。
绿色建筑通过采用能源利用率高、节能措施全面的技术,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3. 降低环境污染。
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的设计等环节中,通过合理的设计、有效的控制和科学的管理来降低建筑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4. 增加舒适度。
绿色建筑在满足节约能源的前提下,也要求建筑物尽可能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即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
二、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与问题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在城市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诸如交通堵塞、噪音污染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同时,城市化建设难以避免地会涉及土地开发和资源利用,这也带来了森林砍伐和其他环境破坏等问题。
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与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一方面,城市环境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亟需我们采取环保措施来缓解这些问题。
三、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关系与传统的建筑模式相比,绿色建筑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它往往采用可再生能源和循环利用的材料,降低建筑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绿色建筑作为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绿色建筑的概念源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呼吁,旨在通过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环境友好方法,使建筑带来最小的环境影响,并为居住者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
本文将探讨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
首先,绿色建筑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传统建筑的建造过程中通常需要大量的能源和材料,例如,大量的水泥和砖块的生产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而绿色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环保的技术和材料,如节能材料、再生能源和雨水回收系统等,从而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消耗,减少了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排放。
其次,绿色建筑能够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绿色建筑能够有效利用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需求,进而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此外,绿色建筑在室内环境的设计中注重空气质量和声学效果,采用无毒、环保的材料,以及室外的植被和景观规划等,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居住环境。
这对居住者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此外,绿色建筑还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建设与扩张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绿色建筑的推行可以有效缓解这种压力。
例如,绿色建筑的规划与布局结合了可持续交通系统和城市规划的原则,鼓励步行、骑行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了汽车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绿色建筑能够在城市中创造更多的绿地和空地,提供社区活动场所和休闲空间,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然而,尽管绿色建筑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诸多优势,但其推广与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绿色建筑的成本较高,这是导致其普及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绿色建筑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但其初始投资较传统建筑更高,对于一些开发商和购房者来说,绿色建筑的成本往往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
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意义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使用和运营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室内外环境质量,节约资源和能源的一种建筑方式。
它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而设计的一种创新理念。
绿色建筑不仅仅关注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它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
首先,绿色建筑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传统建筑在建造和运营过程中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质。
相比之下,绿色建筑采用可再生资源和环保材料,降低了环境污染的程度。
在建筑过程中,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的使用,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在建筑运营期间,绿色建筑注重室内空气质量、水资源利用和垃圾处理等问题,从而减少了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
其次,绿色建筑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建筑环境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感有着重要影响。
绿色建筑注重室内空气质量的提升,通过新风系统、空气净化装置等手段,保证了室内空气清新、无污染。
绿色建筑还关注室内光照和采光效果,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使用自然光源,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
此外,绿色建筑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和节水设备,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安全和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再次,绿色建筑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建筑所带来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已经成为一大挑战。
绿色建筑通过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手段,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绿色建筑还鼓励和推动了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不仅仅适用于建筑本身,还可以影响到整个城市和社区的规划与发展。
最后,绿色建筑在经济上也是有益的。
虽然在建造过程中,绿色建筑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它将为用户带来节约能源和运营成本的好处。
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优于传统建筑,可以提高办公效率和员工的生产力。
绿色建筑还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认可。
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当前,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绿色经济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低碳技术、绿色经济就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追求绿色GDP。
在可持续发展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地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
由此出发,下面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阐述。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能源、资源的利用不断上升。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很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等具有强吸热性的温室气体,日积月累导致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使用,让空气中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含量过多,造成了臭氧层的破坏、臭氧空洞、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等一系列问题.种种的迹象表面,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被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被打破。
为此,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一绿色建筑(一) 绿色建筑概念及内涵。
绿色建筑的定义为: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包括绿色规划设计、绿色运营、绿色拆解。
由绿色建筑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能够提供给人类健康、安全、舒适的内部居住空间,它同时还要具有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外部建筑环境。
绿色建筑内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理解和归纳: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建筑对环境负荷的压力为前提,运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的建筑方案和技术,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最终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二)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是宏观上的总体概念,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好“绿色"二字的定义,建筑师不应该只局限在个体的建筑上,而是应该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大局,将绿色理念放在整体规划和整体设计中去进行思索。
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摘要: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绿色建筑已经成为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绿色建筑理念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共同的价值和追求使得两者能够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本文在了解了绿色建筑概念及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对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两者相结合的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从绿色建筑走向绿色中国的目标。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环境;和谐统一面对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降低建筑能耗、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建筑的生态化、绿色化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相契合,绿色建筑适应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将更好的推动生态环境的优化与发展。
1 绿色建筑的概念及设计理念1.1 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理念最早是从生态建筑、节能建筑理念发展而来的,21世纪初我国绿色建筑理念得到了全面发展。
所谓的绿色建筑是指要将节能技术、节能材料或产品等运用到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的整个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建筑能耗、节约建筑资源、促进建筑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并为人们提供健康宜居的居住空间。
绿色建筑要求实现与自然、与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建筑既要坚持节能环保的要求,最大限度的采用新型能源和绿色建材,并要减少资源能源的浪费,还要能够满足人们对室内外环境的居住要求,为居民提供健康安全的居住体验,更要能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形势相适应,减轻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能源、资源与环境压力。
1.2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绿色建筑首先对建筑地址提供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筑物的建设环境温度适宜、土质与水质满足国家检定标准。
其次要在建筑设计中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周边环境的条件,将气候、地质、水文、人文等环境要素综合考量,结合气候条件设计建筑布局,利用自然通风设计风冷系统,利用日照及地势条件应用太阳能等新能源,最大限度的减少能耗。
第三要求在建设设计及施工中减少土地和水资源的浪费,要通过合理设计水循环及废水回收系统,实现水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率。
绿色建筑设计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绿色建筑设计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绿色建筑设计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不仅仅是指在建筑中使用绿色植物或者采用绿色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拆除等阶段,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而绿色建筑设计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意义深远。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在能源消耗方面的优化对生态系统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传统建筑往往依赖于大量的化石能源来满足供暖、制冷、照明等需求,这不仅导致了能源的浪费,还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而绿色建筑通过采用高效的隔热材料、合理的建筑朝向和自然通风设计等手段,可以显著降低建筑的能源需求。
例如,良好的隔热性能可以减少冬季室内热量的散失和夏季室外热量的传入,从而降低供暖和制冷的能耗。
自然通风设计则可以利用风压和热压原理,在不依赖机械通风的情况下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减少空调系统的使用时间。
此外,绿色建筑还广泛应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这些措施不仅降低了建筑的运营成本,还减少了能源开采和燃烧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如煤炭开采造成的土地塌陷、石油开采引发的海洋污染以及能源燃烧导致的大气污染和酸雨等。
其次,绿色建筑设计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也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在许多地区面临着短缺和污染的问题。
传统建筑在用水方面通常缺乏有效的管理,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在不必要的用途上,同时建筑产生的污水也可能对周边的水体造成污染。
绿色建筑则通过采用节水器具、雨水收集和回用系统以及污水的生态处理等措施,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节水器具如低流量的水龙头和马桶可以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前提下显著减少用水量。
雨水收集和回用系统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灌溉、景观补水和非饮用用途的供水,从而减轻对市政供水系统的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必然联系
发表时间:2015-05-15T15:12:17.20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5期供稿作者:程琳琳[导读] 近年来,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被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正在被打破。
程琳琳
山东省蓬莱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山东265600
摘要:近年来,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被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正在被打破。
为了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生态环境。
在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的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环境
一、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给出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即可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和生态稀缺的经济。
绿色建筑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现有的各个经济部门、各个行业,在发展中要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绿色建筑需要建立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业为纽带的经济系统,达到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消耗的增长、生态环境的恶化脱钩。
?
1、经济发展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为基础?
改变以往把环境系统作为经济系统的子系统的狭隘认识,不能局限在自然系统支持人类社会发展,而应重新认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有限与日益稀缺的自然资源不是人类予取予夺的生产资料,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不可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
无休止、过度地使用自然资源必将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恶化和崩盘;保护环境、绿色发展,适度使用自然资源才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出路。
我们要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资源,发展绿色建筑。
?
2、绿色建筑是生态系统可承载的经济发展模式?
高速消耗自然资源获得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形同于杀鸡取卵,世界人口已逾70亿,人口激增首先意味对自然资源需求激增,粮食、水资源、宜居土地的供给将承受更大的压力,不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人类的未来发展之路必然越走越艰难。
绿色建筑要实现的是人对自然影响的可持续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脆弱的地球范围内,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保证人类有足够的食物、水和能源安全以及基础空间的需求。
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中,要引导社会资本对绿色建筑的投资,用于改善环境、保护生态、提高能效和一些相关的环境基础设施上;要加大对绿色消费的宣传力度,推广环保健康的消费模式,政府、企业、个人分别承担在绿色消费中的责任和义务,使绿色消费深入人心;要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投入损耗并且降低废弃物排放;要鼓励绿色建筑创新,改变能源消费模式;要保护自然资源,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限制房地产对生物栖息地的过度扩张和侵占,加速自然保护区建设;要推进工业污染治理,衡量环境和社会成本,对工业排污与制造企业收取环境治理费,支持其绿色创新以减小对环境的损害。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追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民幸福感的提高,用绿色建筑指标衡量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良性、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
3、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无休止地开采和使用资源、污染物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人类行为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了自然灾害使人类自食苦果。
与其说是拯救自然生态环境,不如说是拯救人类自己。
如果人类还按照现有的方式生活,不断地过度索取资源而不回馈,人类的生存必将受到自然生态的严厉报复。
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发展的出路,人类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息息相关,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二、绿色建筑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一望无际的森林被蚕食和毁灭,沙漠化风暴席卷了广阔的绿野,生物物种的生命力在人类前进的步伐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城市中的人们很难见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
????建筑师们跳出曾经习惯了的思维模式,开始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建筑的真意所在,思考建筑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理想的技术与材料支持“绿色建筑”的设计实践,虽然这一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只限于纸上谈兵,但它的提出至少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指出了一种美好的方向。
人们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以及建筑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绿色建筑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试图对于这些问题给予回答,这也正是“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提出的最大意义所在。
三、生态环境的具体阐述
(一)生态环境的定义为: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
(二)生态环境保护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
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一些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
四、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一)推行绿色建筑是生态环境的需要由上面的定义和分析,我们知道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则会反作用于人类的生活,所以,针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二)绿色建筑的误区?
1.对于承建单位和开发单位来说,其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的成本,那么如若将眼光放的长远些,从整个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角度去计算整体成本,那么采纳和利用低能耗的环保建材是极为划算的。
为了眼前的利益,在建筑的修建初始,采用成本低廉,但质量一般、能耗大的材料,其结果是往往在使用过程中,能耗量大,维修费用高,总体的消耗远远大于低能耗环保类建材的使用效果。
所以,着眼于未来,采用低能耗的环保材料,提倡和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
2.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提倡绿色建筑并不是只建设新建筑物的时候我们所采用的模式,它还涵盖了对于老建筑和已有建筑的绿色改造,使原本的建筑通过相应的节能环保措施达到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就日常生活中的水、电、气等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要素说起。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供水、供电已实现了插卡制度,用户购买水卡、电卡,插卡取用能源,杜绝了换表偷水、偷电的行为,加强了人们节约的意识。
污水收取治理费用,符合国家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也让百姓有了环保的观念。
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当今任务之一是北方的供热体质改革将要全面启动,对于新推行供热地区和供热城市,应采用新的供热体质;二是就我国耕地保护行事严峻的国情,率先在沿海地区推行紧凑型的城镇、小区和建筑规划设计模式;三是因地制宜,加强本土的建筑绿色改造。
?
参考文献:?
[1]牛季平.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J].工业建筑,2009(12).?
[2]张勤.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J].今日国土,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