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交通事故数据比较
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出现而产生。
要消灭交通事故,做到"零伤亡"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是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交通环境,给交通参与者提供宽恕的交通氛围,使交通真正实现快速、舒适,成为一件爽心悦目的事。
关键字:中外交通安全驾驶员事故1、中外交通安全情况1999年,全球约有75万人死于交通事故。
TRL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Labs )的一项研究表明,1999年道路交通事故的全球分布如表1所示,其中,近一半的死亡事故(约44%)发生在亚太地区。
其中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包括台湾)、印度、印尼、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土耳其、越南。
比较中、美、日、印的交通事故的走势有较现实的意义。
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与日本,具有较大的机动车保有量与道路密度(表2),在国内通过实施"3E"工程,交通安全的形势大为改观,车辆事故率及里程事故率均持续下降,多年来道路交通事故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并趋于稳定,一些主要西方国家的交通事故率也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1985~1999年日本则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1万人左右的水平上(图1)。
从1985~1999年中、印两国交通事故的对比可以看出,同为人口大国、发展中国家的中印两国交通事故均呈上升趋势(图1),随着两国机动化水平(中国机动化水平增长率高达16%)的提高,如果不对道路安全项目进行改进,这种趋势将一直继续下去。
2、中国交通事故情况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1年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保有量的增加,道路里程的延伸,道路交通愈趋复杂,交通事故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002年,我国公安交通部门共受理交通事故[1]案件773137起,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09381人死亡,562074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
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10万人死亡率等指标近年来持续攀高。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2)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2)摘要: (2)1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的对比分析 (2)1.1 (2)1.2国外的道路安全现状 (4)2中外道路安全交通安全管理 (4)2.1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4)2.2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 (5)2.3交通事故发生后的医疗紧急救助制度 (5)2.4 交通违章行为处罚力度 (5)3 为提高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发展水平采取的措施 (6)3.1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6)3.2交通安全管理需综合治理 (6)3.3依靠科技进步 (6)3.4严格执法 (6)3.5提高汽车安全性能 (7)4、结论 (7)参考文献 (7)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摘要: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到2020年,世界范围舟道路交通事故将从1990年排名第九位的死亡原因上升到第六大死亡原因,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
近年来,在一些机动化高度发达的国家,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七十年代达到顶峰后一直在下降。
在一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OECD)中,与高峰时相比死亡人数下降了一半多。
这些成绩的取得,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功不可没。
通过比较分析中外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分析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措施,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发展做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中外;交通现状;安全管理;对比分析;措施1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的对比分析1.1虽然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重要,带动了整个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我国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最多的国家之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
就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
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51572起,下降13.6%;死亡人数减少7806人,下降8.7%;受伤人数减少50697人,下降11.8%;直接财产损失减少3.0亿元,下降19.5%。
国内外交通安全现状分析

logistic模型 logistic函数
• 3.2.模型回归结果 对于前述的所有变量,我们采用SPSS中Binary Logistic回 归分析中Backward Wald 方法进行筛选,最后选定的进入模 型的自变量分别是:性别、出行频率、是否发生过事故、 驾驶技能
表2:模型中的变量 Tab2 : Variables in the Equation
要求被调查者选择从A非常有可能发生碰撞(5分)到E 非常不可能发生碰撞(1分)中的某一个选项
三、部分数据分析展示
• 3.1.模型构建(回归分析) 被解释变量为0/1二值变量时,可采用Logistic变换,即
LogitP 0 i xi
P 1 1 exp[( 0 i xi )]
( P) Ln
P 2.19 1.747 x1 0.674 x2 1.068 x3 1.275 x4 1 P
P是在条件下风险感知高的概率,1-P是风险感知低的概率。x1 x2 x3 x4,分别表示性别、出行频率、是否发生过事故、驾驶技能,四个指标。 常数为是截距,x系数是待估出的参数,随机误差为0。
B S.E. Wald df Sig. Exp(B) 95% C.I.for EXP(B) Lower 性别 出行频率 是否发生过事故 驾驶技能 Constant -1.747 -0.674 1.068 1.275 -2.19 0.802 0.321 0.465 0.651 2.378 4.742 4.414 5.271 3.832 0.848 1 1 1 1 1 0.029 0.036 0.022 0.05 0.357 0.174 0.51 2.909 3.577 0.112 0.036 0.272 1.169 0.998 Upper 0.84 0.956 7.238 12.815
我国近十年交通事故的总体状况

我国近十年交通事故的总体状况及对未来我国交通事故的预测与判断0.前言:道路交通的发展和进步给人类带来无数的生活便利、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的繁荣,但同时交通事故的经常性发生也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灾难,交通事故已经被誉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
据统计,2011年,全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亡,受伤人数237421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和4.4%,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7873万元。
交通事故具有随机性质,当从统计的角度,也可以看出它的规律性,所以应用统计的方法可以得出其发展的方向,这对于制定事故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的交通事故的近况2004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一个交通事故死亡报告,其中有两组数据让中国人不得不深思。
数据一,中国汽车总量占全球汽车总量的1.9%;数据二,中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世界的15%。
我国交通事故的致死率为27.3%,居世界首位;美国作为一个被世界公认为“车轮上行走的国家”,而美国交通事故的致死率仅为1.3%;日本只有0.9%。
拿两个规模相当的城市比较,北京的交通事故致死率为14%,东京则为0.7%。
2.2003~2012年交通事故的统计官方的统计数据是:近10年来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6万多左右。
2003年全国公安部门共受理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这些事故造成1.04372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
2004年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6.5万起,死亡人数达9.4万人,居世界第一。
2005年全国公安部门共受理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交通事故死亡9.8738万人。
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万起,造成8.9455万人死亡、43.1139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
2007年全国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分别比2006年下降13.6%、8.7%、11.8%和19.5%。
国内外交通安全现状分析

23
Persons killed or injured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Persons injured Persons killed
Figure 6. Persons killed or injured in expressway accidents, 1994-1998
The injury rate per 100 million vehicle miles of travel decreased by 6.9 percent from 1997 to 1998.
The occupant fatality rate per 100,000 population, which declined by 23 percent from 1975 to 1992, increased by 1.5 percent from 1992 to 1998.
7
8
9
2.道路交通安全
10
美国学者乔治·威伦在他的著作《交通法院》中写 道:“人们应该承认,交通管理已成为今天国家 的最大问题之一。它比火灾更严重,因为每年交 通事故所造成的死伤和财产损失比火灾更大。它 比犯罪问题也严重,因为它与整个人类有关,不 管你是强者还是弱者,富人还是穷人,聪明人还 是愚蠢人,男人、女人、小孩或老人,只要他们 在公路或街道上,每分钟都有死于交通事故的可 能。”
150
100
50
0
1980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Figure 2. Number of accidents, persons killed or injuried, property loss only, 1980-1999
各国安全事故统计

不系安全带的后果:世界各国公路交通事故数据对比2012-02-14 13:07:42|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公路交通事故统计中国印度安全带|举报|字号订阅国家美国德国日本中国印度蒙古马来西亚事故数目1748435 335845 832454 327209479219 6724341252受伤人数2491000 431419 1034445 380442 513340 932 29138死亡人数41259 4949 6639 81649114444 562 6287伤亡总数2532259 436368 1041084 462091 627784 1494 35425死亡/(受伤+死亡)1.63% 1.13% 0.64% 17.67%18.23% 37.62% 17.75%事故死亡率0.024 0.015 0.008 0.25 0.24 0.08 0.018事故伤亡率 1.45 1.30 1.25 1.41 1.31 0.22 0.10每10万人死亡数目13.68 6.02 5.2 6.19 10.17 21.55 24.08每十万人口交通事故579.68 408.23 651.52 24.82 42.61 274.62 1306.79交通事故死亡率 2.36% 1.47% 0.80% 24.94% 23.87% 7.85% 1.84%每亿公里里程事故数目38.68 48 109.2 289.73汽车总量(万辆)24726.5 5125.8 7602.4 4250 1695.4 16 792.1乘用车13593.3 4657 4146.9 2961.6 1152.6 11 702.4公共汽车83.4 8.4 23.1 234.3 99.2 1.3 6货车11049.7 460.5 3432.4 1054.1 443.6 3.7 83.7摩托车713.8 396.9 1479 8721.7 6474.3 42 745.8每千人乘用车数量451 566 325 22 10 61 72每千人汽车数量820 623 595 32 15 3每公里道路汽车数量38 80 64 12 5每万辆汽车事故数目70.7 65.5 109.5 77.0 282.7 420.3 430.8每万辆汽车事故死亡人数 1.7 1.0 0.9 19.2 67.5 35.1 7.9数据来源:/tjsj/qtsj/gjsj/2010/t20110701_402736101.htm/tjsj/qtsj/gjsj/2010/t20110701_402736102.htm/tjsj/qtsj/gjsj/2010/t20110701_402736096.htm摘出了一部分数据,除了中国以外,还包括作为正面教材的美国、日本、德国,作为反面教材的印度、马来西亚以及蒙古。
(完整版)国内外交通事故数据比较

1 国内外交通事故数据1.1 国内外交通事故情况表1 澳大利亚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年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2000 1,817 1.46 9.492001 1,737 1.39 8.952002 1,715 1.34 8.732003 1,621 1.23 8.152004 1,583 1.17 7.862005 1,627 1.17 7.982006 1,602 1.12 7.722007 1,603 1.08 7.622008 1,464 0.96 6.85表2 美国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年份事故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2000 6394000 41945 1.93 14.862001 6323000 42169 1.91 14.82002 6316000 43005 1.91 14.932003 6328000 42884 1.86 14.742004 6181000 42836 1.8 14.592005 6159000 43443 1.77 14.662006 5973000 42642 1.7 14.242007 6024000 41259 1.61 13.692008 5811000 37423 1.45 12.31表3 德国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年份事故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2000 382949 7503 1.46 9.12001 375345 6977 1.33 8.52002 362054 6842 1.28 8.32003 354534 6613 1.23 82004 339310 5842 1.08 7.12005 336619 5361 0.98 6.52006 327984 5091 0.93 6.2表4 英国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年份事故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2000 242117 3580 1.21 6.12001 236461 3598 1.18 6.12002 234247 3581 1.15 62003 220079 3658 1.1 6.22004 213043 3368 1.02 5.62005 203709 3336 0.99 5.62006 194161 3297 0.95 5.5表5 日本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年份事故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2000 931934 9006 1.2 7.142001 947169 11000 1.14 8.842002 936721 8326 1.08 6.532003 947993 7702 0.99 6.042004 952191 7958 0.94 6.262005 933828 6871 0.87 5.382006 886703 6352 0.8 5表6 中国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年份事故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2000 616971 93853 14.7 7.42001 754919 105930 13.5 8.32002 773000 109381 11.9 8.52003 667507 104372 10.8 8.12004 517889 107077 9.9 8.22005 450254 98738 7.6 7.62006 378781 89455 6.2 6.82007 327209 81649 5.1 6.22008 265204 73484 4.3 5.52009 238351 67759 3.6 5.12010 3906164 65225 4.7 1.2 国内外交通事故原因表7 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的醉酒的事故及严重程度表8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的超速的事故及严重程度表9 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的劳累驾驶的事故及严重程度表10 中国交通事故的致因分析2 国内外事故数据对比图 1 中国与其他国家事故死亡人数的对比图 2 中国与其他国家万车死亡率的对比图 3 中国和其他国家年交通事故数对比图通过以上各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总的交通事故数可得到如下的结论:(1) 美国的汽车拥有辆和公路总里程均居世界各国之首,美国的年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在世界各国中也居第一位。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道路交通安全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安全状况存在巨大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道路交通安全进行对比分析。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中国是一个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的国家。
根据公安部统计,201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60,600起,致死31,600人,受伤114,000人。
虽然和2018年相比,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都有所下降,但是交通安全形势仍然严峻。
下面是一些导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因素。
驾驶水平低下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中国驾驶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很多人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驾驶培训,或者没有通过驾驶考试。
据统计,有45%的车祸是由于驾驶员错误操作引起的。
道路建设和管理不完善中国各地道路建设速度很快,但是质量却参差不齐。
很多道路存在缺陷和隐患,比如路面不平整、路标不清晰、交通信号不完善等。
此外,一些交通违规行为也时有发生,比如道路超速、占道行驶等。
驾驶文化和安全意识不高中国驾驶员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也导致了很多交通事故。
比如闯红灯、随意变道、未打灯使用等违规行为。
此外,很多人对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也比较低,很少有人愿意佩戴安全带或者头盔等防护装备。
其他国家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美国美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比中国好很多,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根据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的数据,2019年美国共发生36,120起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比2018年略有下降。
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驾驶文明程度高:美国驾驶员文明水平比较高,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普遍遵守交通规则。
•道路状况良好:美国的道路大部分都得到了良好的维护和管理,在路面平整程度、交通标志、路标等方面都做得比中国更好。
•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完善:美国的交通安全法规制定较为完善,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交通监管体系,有效预防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全球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最好的国家之一。
截至2019年底,澳大利亚交通事故致死人数为1084人,同比下降6.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国内外交通事故数据1.1 国内外交通事故情况表1 澳大利亚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年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2000 1,817 1.46 9.492001 1,737 1.39 8.952002 1,715 1.34 8.732003 1,621 1.23 8.152004 1,583 1.17 7.862005 1,627 1.17 7.982006 1,602 1.12 7.722007 1,603 1.08 7.622008 1,464 0.96 6.85表2 美国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年份事故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2000 6394000 41945 1.93 14.862001 6323000 42169 1.91 14.82002 6316000 43005 1.91 14.932003 6328000 42884 1.86 14.742004 6181000 42836 1.8 14.592005 6159000 43443 1.77 14.662006 5973000 42642 1.7 14.242007 6024000 41259 1.61 13.692008 5811000 37423 1.45 12.31表3 德国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年份事故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2000 382949 7503 1.46 9.12001 375345 6977 1.33 8.52002 362054 6842 1.28 8.32003 354534 6613 1.23 82004 339310 5842 1.08 7.12005 336619 5361 0.98 6.52006 327984 5091 0.93 6.2表4 英国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年份事故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2000 242117 3580 1.21 6.12001 236461 3598 1.18 6.12002 234247 3581 1.15 62003 220079 3658 1.1 6.22004 213043 3368 1.02 5.62005 203709 3336 0.99 5.62006 194161 3297 0.95 5.5表5 日本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年份事故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2000 931934 9006 1.2 7.142001 947169 11000 1.14 8.842002 936721 8326 1.08 6.532003 947993 7702 0.99 6.042004 952191 7958 0.94 6.262005 933828 6871 0.87 5.382006 886703 6352 0.8 5表6 中国近年来交通事故数据年份事故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口死亡率2000 616971 93853 14.7 7.42001 754919 105930 13.5 8.32002 773000 109381 11.9 8.52003 667507 104372 10.8 8.12004 517889 107077 9.9 8.22005 450254 98738 7.6 7.62006 378781 89455 6.2 6.82007 327209 81649 5.1 6.22008 265204 73484 4.3 5.52009 238351 67759 3.6 5.12010 3906164 65225 4.7 1.2 国内外交通事故原因表7 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的醉酒的事故及严重程度表8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的超速的事故及严重程度表9 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的劳累驾驶的事故及严重程度表10 中国交通事故的致因分析2 国内外事故数据对比图 1 中国与其他国家事故死亡人数的对比图 2 中国与其他国家万车死亡率的对比图 3 中国和其他国家年交通事故数对比图通过以上各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总的交通事故数可得到如下的结论:(1) 美国的汽车拥有辆和公路总里程均居世界各国之首,美国的年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在世界各国中也居第一位。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美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已经度过了高峰期,在最近的十年中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 英国和德国同属欧盟国家,为了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改善道路安全状况,欧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速和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事故数和死亡人数每年以10%~20%的速度下降。
(3) 日本作为亚洲的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遏制急速上升的交通事故数,日本制订并实施《交通安全综合计划》,在此之后,交通事故和事故死亡人数呈现下降趋势。
但在2001年和2004年,日本的道路交通事故有所反弹,出现了两个小高峰,二者都超过94万起,2001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11000人/年。
2004年之后交通事故呈现稳定下降的趋势且死亡人数稳定在7000~8000人/年。
2006年,日本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6352人,比上一年下降7.6%。
(4)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由2003年的66.7万起下降到2009年的23.8万起,死亡人数从10.4万人下降到6.8万人,万车死亡率从10.8下降到3.6,10万人口死亡率由8.1降至5.1。
2010年,全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3906164起,同比上升35.9%。
3 我国与发达国家交通安全形势的异同点由于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和交通出行数量的差异,交通事故绝对数无法正确的反应不同国家交通安全的发展形势。
因此,通过绘制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万车死亡率曲线图,来说明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交通安全形势的异同点。
3.1 相同点(1)事故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通过采取一些列的交通安全措施,我国的交通事故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除2010年),此趋势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交通安全发展形势是相同的。
2010年的事故数出现了反弹,这是由于交通安全措施在实施初的效果显著而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会减弱或者出现负效应,这提示交通规划者采取新的措施来调整现有的交通安全方案。
正如日本2001年后的调整。
(2)醉酒驾驶和超速的事故贡献率大:从事故致因方面分析,由表7~9和表10的对比可知,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的发达国家,醉酒驾车和超速驾驶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数较其他事故原因多并且事故严重程度高。
3.2 不同点(1) 中国的万车死亡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07年,美国汽车保有量为2.56亿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41259人;而中国1.60亿辆的汽车保有量,却有81649人死于交通事故。
(2) 中国的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多:近年来我国的道路交通死亡数控制在6000~8000人/年之间,与日本大致相同,但这个数字远高于英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事故死亡人数3000~5000人/年。
(3)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救援有待提高:从数据对比可知,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多并且万车死亡率较高,我国亟待解决的是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系统的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急救服务对于减轻事故后果严重性至关重要,美国致力于推广GPS 在急救服务中的应用, 以及分析拥堵对于急救服务的影响等。
我国为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应制定有效的事故应急方案以及开发先进的智能事故救援系统。
道路交通伤害实况报道第358号2011年9月重要事实•每年约有130万人因道路交通碰撞而死亡。
•道路交通伤害是年龄在15至29岁年轻人中的主要死因。
•世界上90%以上的道路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但这些国家的车辆尚不足全世界的一半。
•在全世界道路上死亡的人员中,约有一半(46%)为“弱势道路使用者”:行人、骑自行车的人和骑摩托车的人。
•如不采取行动,到2020年时道路交通碰撞预计每年将造成约190万人死亡。
•仅有15%的国家有涉及五个主要危险因素的综合性法律:超速驾驶、酒后驾车以及摩托车头盔、安全带和儿童约束装置的使用。
每年近130万人的生命因道路交通碰撞而提前结束。
还有另外2000万至5000万的人遭受非致命伤害,许多人因伤害而出现残疾。
道路交通伤害会对受害者、其家庭以及对整个国家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这些损失源于治疗费用(包括康复及事故调查)以及对伤害致死或致残人员,以及对需要放下工作(或者暂停上学)来照顾伤者的家庭成员而言,会使生产力(如工资)降低/丧失。
全球对伤害成本作出的估计极为少见,但在2000年作出的估计表明,道路交通碰撞的经济成本大约为5180亿美元。
国家情况估计表明,道路交通碰撞使各国损失1-3%的国民生产总值,而已经表明,对个人家庭带来的财务影响会导致财务借款和债务增加,甚至会使食品消费下降。
道路交通伤害虽然具有可预测性并且大都可以得到预防,但是多年来该问题一直在全球卫生议程方面受到忽视。
从许多国家得到的证据表明,经过共同努力,包括但又不仅限于卫生部门的参与,在预防道路交通碰撞方面就可能取得很大成功。
哪些人面临风险?社会经济状况由道路交通伤害导致的死者中,有90%以上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发生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最高。
即使在高收入国家内,社会经济背景较低的人群与较为富裕的人群相比,更有可能牵扯到道路交通碰撞问题。
年龄儿童和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因道路交通碰撞而致死或者受伤人员中的30%以上。
年龄较轻人群的道路交通死亡率更高。
性别从年轻时起,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与道路交通碰撞相牵连。
在年轻驾驶员中,25岁以下的年轻男性在汽车碰撞中死亡的可能性几乎是年轻女性的三倍。
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如何才能加以应对道路交通伤害可以得到预防。
政府需要采取行动,采用整体方法来处理道路安全问题,这就要求多个部门(交通、警察、卫生、教育)的参与,并且要处理道路、车辆和道路使用者本身的安全性问题。
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设计更安全的基础设施并且将道路安全因素纳入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之内;改进车辆的安全性能;以及改进发生事故后对道路碰撞受害者的救治。
针对道路使用者行为的干预措施具有同等重要性,比如制定并实施与主要危险因素有关的法律,并且提高公众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以下是几项主要危险因素。
车速平均速度的上升与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以及碰撞后果的严重性直接相关。
其它方面的一些事实如下。
•当发生碰撞的车辆速度在每小时30公里或以下时,行人的生存机率为90%。
但当车速在每小时45公里或以上发生事故时,生存机率就会低于50%。
•设定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区可以减少碰撞危险并且建议在弱势道路使用者经常出现的地区使用(如住宅区、学校周边)。
•较低的平均交通速度除了降低道路交通伤害之外,可能对健康结果还有其它方面的积极效果(如减少与汽车排放相关的呼吸系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