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准与法规第一章 绪论
完整版食品标准与法规考试重点整理

食品标准与法规Food standards and laws第一章绪论一、全球三大权威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电信联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二、技术法规的定义及特点定义:规定强制执行的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在内的文件,以及规定适用于产品、工艺或生产方法的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的文件。
特点:(1)强制性:只有满足技术法规要求的产品方能销售或进、出口。
凡不符合这一标准的产品,不予销售或进出口。
(2)约束范围广:包括产品的具体特性,生产工艺,生产方法等。
(3)表现形式多样:国家法律,部门条例,政府法令,强制性标准等。
三、我国食品标准与国外食品标准相比存在的问题1.食品标准数量不少,但结构不合理,系统性较差;2.标准的更新滞后,先进性程度和实用性较差;3.食品标准体系不尽完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基本概念(食品法律、食品法规)食品法律:与食品相关的法律,属于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是所有与食品相关的活动的法律依据,包括食品生产、经营、检验和监督管理等。
《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
食品法规:行政法规、技术法规和部门规章第二章标准化与食品标准一、标准和标准化标准的定义: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的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标准化的定义:标准化是为了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全面经济,并适当考虑产品的使用条件与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作下,进行有秩序的特定活动所制定并实施各项规定的过程。
食品标准与法规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法规与标准的概论※1、请说明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
P5市场经济的法规体系结构图:①宪法是建设市场经济法规体系的依据和基础②市场主体法是市场主体组织形式和地位的法律规范。
市场主体就是以企业为主的法人,以及事业性质的法人。
③市场主体行为规则法是关于市场主体交易行为的法律规范④市场管理规则法是规定市场平等竞争条件,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的具有普遍性的法律性的法律法规,包括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计量法等⑤市场体系法是确认不同市场,规定个别市场法则的法律法规⑥市场宏观调控法是政府对市场实施宏观调控的法律法规⑦社会保障法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的法律规范⑧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第三节法规与标准的关系※1、标准与法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P12相同点:①一般性②公开性③明确性和严肃性④权威性⑤约束性和强制性⑥稳定性不同点:①法规在一切领域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标准必需有“法律依据”,在内容上绝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和冲突。
②法规涉及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标准主要涉及技术层面。
③法规较为宏观和原则,标准较为微观和具体。
④法规较为稳定,标准则经常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而补充修改。
⑤法规为强制性,标准较注意民主性。
⑥法规的执行为强制性,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对推荐性标准企业有选择执行或不执行的权利。
⑦标准和法规都是规范性的文件,但标准在形式上有文字的,也有实物的。
第二章标准化与食品标准制定第一节标准与标准化※1、概念(1)标准化:为了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2)标准:为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的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范性文件。
(3)法规;由权力机构通过的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
※2、标准化的方法原理有哪些?P18①简化原理简化原理就是为了经济有效地满足需要,对标准化对象的结构、型式、规格或其他性能进行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炼并确定出能满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高效能的环节,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
1.食品标准与法律法规 绪论

2.3 食品法律法规的定义及特性(P4)
3)食品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食品法律法规的制定是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 权限和程序,制定、认可、修改、补充或废 止规范性食品相关法律文件的活动。 食品法律法规的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食品 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 动。包括食品法律法规的遵守和食品法律法 规的适用两种方式。
食品标准与食品法规的关系;
食品法律法规定义及特性;
食品安全法律责任。
第一节 课程内容、意义与特点
1 2 3
课程内容 课程意义 课程特点
1.1 课程内容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研究 与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运 和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相 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市场 准入的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 它涉及食品与农畜产品生产 和流通的全过程,即“从农 田到餐桌”。
2.3 食品法律法规的定义及特性(P4)
4)食品法律法规的效力范围 食品法律法规的效力范围指食品法律法规的生效 范围或适用范围,即食品法律法规在什么时 间、什么地方和对什么人适用,包括食品法 律法规的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三个方面。
2.3 食品法律法规的定义及特性(P4)
时间效力是指食品法律法规何时生效、何时 失效,以及对食品法律法规生效前所发生的 行为和事件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 空间效力是指食品法律法规生效的地域范围 ,即食品法律法规在哪些地方具有约束力。 对人的效力是指食品法律法规对哪些人具有 约束力。
国际标准分类法
国际标准分类法即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for Standard,ICS。
定义:ICS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编制的,主要 用于国际标准、区域性标准和国家标准以及其他 标准文献的分类。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24 学时、1.5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基本概念,食品标准与法规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掌握食品质量卫生法规、标准的地位与作用,熟悉法规、标准与市场经济和食品安全体系的关系,并学会制定食品标准和食品卫生许可证、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GMP、SSOP、HACCP和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和体系文件编制。
二、课程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能够从事食品企业标准、法规、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能够编制相关的标准和体系文件,并对各类食品企业运行的相关体系进行审核等。
三、先修课程食品原料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工艺学等。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重点:食品标准化原理,中国现行食品标准,中国现行食品法律。
课程教学难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性都较强,概念性知识较多,因此应在教学中应重视大量实例,结合实际问题。
主要采用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1.教学内容(1)标准与法规概述;(2)标准与法规的关系;(3)标准与法规作用;(4)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发展趋势。
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概念、相互关系;(1)难点是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标准化与标准的制定(3学时)1.教学内容(1)标准与标准化;(2)标准分类与食品标准内容要求;(3)食品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GB/T1.1的结构、层次、格式与食品标准的编制;(2)难点是标准的制定原则和程序。
第三章食品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2学时)1.教学内容(1)食品法律法规概述;(2)法律法规的分类;(3)食品法律法规的制定。
食品标准与法规第一章 绪论

1)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凡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 的企业不得从事食品生产加工;
2)对出厂产品实施强制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
3)对检验合格的食品加贴市场准入标志,及QS标志,承诺“ 质量安全”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第一章 概 论
(六)标准化活动的基本原则 1、超前预防的原则
2、协商一致的原则 3、统一有度的原则(在一定范围、时期、条件下,对标准化
定,国家标准的有效期为5年,企业标准为3年。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第一章 概 论
4.强制性
标准是一种规范性文件,是一种约束、指导人们
行为的准则和依据。标准中不允许有任何含糊不清的解
释。标准不仅有“质”的规定,还要有“量”的规定,
不仅对内容要有规定,对形式和对其生效的范围也要作
举例 GB/T29890-2013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粮油储藏的术语和定义、粮食与油料 储藏的总体要求、仓储设施与设备的基本要求、粮食与油料 进出仓、粮食与油料储藏期间的粮情与品质质量检测、粮食 与油料储藏技术、储粮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GB/T21118-2007小麦粉馒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粉馒头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
第一章 概 论
(二)标准的基本特征
1.科学性
标准的内容并不是由制定者随心所欲决定的,而是根据 一定的科学技术理论并经过科学试验制定出来的。它反 映了某一时期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
2.统一性 标准的本质反映的是需求的扩大和统一。简化和优化是
统一的过程,秩序化是统一的结果。 3.时效性 标准颁布以后,并不是永久有效的。根据我国的有关规
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在调控社会生活方面发挥基础 的主导作用。
食品标准与法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课程质量标准KC/10011-2014食品标准与法规Food Standard and Regulation(课程编号:10011)2014-xx-xx发布2014-xx-xx实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发布前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规范课程教学关键质量环节,强化课程过程管理,形成一批以学生为本,以知识重构、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特制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课程质量标准。
课程质量标准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课程在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养成方面的作用,教学过程质量与关键环节的控制,教学方式方法及技巧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实践作用。
本课程名称:食品标准与法规本课程英文名称:Standard and Regulation in Food课程编号:KC10011本课程学时/学分:32/2本课程先修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工程原理本课程类型及性质:专业课、必修(选修)本标准依据GB/规定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系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建新、于修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质量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目标,选用教材及参考资料,总体要求,课程内容、课时分配与教学要求,学生学习策略,课程组教师信息和课程考核要求及教学质量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方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学籍管理办法(校教发【2013】36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试命题实施细则(校教发【2006】80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校教发【2005】175号)3 课程简介中文简介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选修课。
食品标准与法规重点

食品标准与法规重点单选、多选、名词、简答、问答1.什么是食品安全事故3.什么是认证4.什么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内容?6.标准的必备要素食品术语标准,食品图形符号、代号标准、食品分类标准、食品标准的编写标准11.食安法应用范围20.国家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21.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有何标准22.修改采用的含义?(国际标准)23.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宪法是建设市场经济法规体系的依据和基础市场主体法25.德国食品标准情况如何27.禁止销售农产品情形28.食品安全标准里危害食品安全的限量指标29.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内容?30.资料性概述要素包括?第一章绪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这门课程研究内容以食品法律法规、食品标准及食品的市场准入和认证管理为主线,分别介绍了食品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中国的食品法律法规,国际与部分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法律法规,食品标准化基础知识与标准编写,我国的食品标准,食品国际标准及采用国际标准体系以及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和认证管理等。
.什么是标准?法?标准:为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的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范性文件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9.什么是强制性标准?具有法律属性,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手段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15.标准与法规的功能(绪论、问答题)1)促进技术创新: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通过技术标准的实施,可以占领技术制高点,提高国家的竞争力,使国家经济利益最大化。
2)实现规模化、系统化和专业化:通过制定和使用标准,来保证各生产部门的活动,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以使生产正常进行。
运用技术标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标准成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桥梁。
3)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没有标准就没有高质量产品。
标准称为质量工作的基石。
4)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判断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食品标准与法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课程质量标准KC/10011-2014食品标准与法规Food Standard and Regulation(课程编号:10011)2014-xx-xx发布2014-xx-xx实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发布前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规范课程教学关键质量环节,强化课程过程管理,形成一批以学生为本,以知识重构、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特制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课程质量标准。
课程质量标准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课程在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养成方面的作用,教学过程质量与关键环节的控制,教学方式方法及技巧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实践作用。
本课程名称:食品标准与法规本课程英文名称:Standard and Regulation in Food课程编号:KC10011本课程学时/学分:32/2本课程先修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工程原理本课程类型及性质:专业课、必修(选修)本标准依据GB/规定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系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建新、于修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质量标准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目标,选用教材及参考资料,总体要求,课程内容、课时分配与教学要求,学生学习策略,课程组教师信息和课程考核要求及教学质量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方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学籍管理办法(校教发【2013】36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试命题实施细则(校教发【2006】80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校教发【2005】175号)课程简介中文简介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选修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标准与法规
9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第一章 概 论
2. 标准概念的含义 我国的标准等同于 ISO的定义,是一种“规范性文
件”,它是一种约束、指导人们行为的特殊的规范性文件。 WTO/TBT将其定义为“标准是被公认机构批准的、非 强制性的、为了通用和反复使用的目的,为产品或其加工 或生产方法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 。通常是自愿 性的,不是法规,但当国家法律赋予它法律效力之后,才 应视同为法规。
第一章 概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中国食品法律法规 第三章 中国食品标准 第四章 国际食品法规与国际标准 三、考核形式 1.平时成绩20%; 2.考试成绩80%;开卷考试。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板书相结合。
第一章 概论
五、主要参考书
①王晓英,邵威平.《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2年。
第一章 概 论
(二)标准的基本特征
1.科学性
标准的内容并不是由制定者随心所欲决定的,而是根据 一定的科学技术理论并经过科学试验制定出来的。它反 映了某一时期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
2.统一性 标准的本质反映的是需求的扩大和统一。简化和优化是
统一的过程,秩序化是统一的结果。 3.时效性 标准颁布以后,并不是永久有效的。根据我国的有关规
②张水华,余以刚.《食品标准与法规》.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年。
③吴澎,赵丽芹.《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
④贾树队,巩立新,卢剑霞,等.《食品安全培训教材》.中国 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年。
六、相关网站
食品伙伴网 -
第一章 概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1.1.1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1.2法律法规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1.3标准与法规的关系 1.1.4食品法律法规、标准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第二节 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 1.2.1食品法律法规体系 1.2.2技术支撑体系 1.2.3监测和安全预警体系 第三节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制定 1.3.1食品法律法规制定的基本原则 1.3.2食品法律法规制定的程序 1.3.3食品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1.3.4食品标准制定的程序
出规定。标准一经发布,相关部门就必须严格按照标准 的要求组织生产、检测等。我国强制性标准属于技术法 规范畴。推荐性标准和其它标准只有在约定条件下,才 强制执行。
第一章 概 论
三鹿奶粉事件
第一章 概 论
大头娃娃事件
第一章 概 论
➢ 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标准化法》 、《产品质量法》和一些相关食品标准,并明确食品原材料 、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进行了监管。从科学管理制度和法 律制度等方面更好的解决了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问 题。
➢ 食品行业对技术水平、人才特点及知识结构的要求进行调整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学习重点:
* 掌握标准与法律法规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了解标准、法规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食品标准与法规
8
第一章 概 论
1.1.1 标准与标第准一化节的标概准念与和法基规本概特述征 (一)标准的概念 1. 标准 (standard):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 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 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5)标准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标准的使用价值是标准的自然属性。就是标准的适用性,可以 作为衡量一项标准的使用价值大小的客观尺度。
标准的价值是标准的社会属性。标准的价值反映的不是一项标 准是否有用或者有用性的大小,而是指在标准的生产过程中物 化在该标准(技术产品)中的一般性人类劳动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标准必须具备“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特点。 “重复使用”是指天天用,经常用,才有制定标准的必要。 “共同使用”是指相关利益的各方都要用。
食品标准与法规
11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第一章 概 论
(4)标准产生的原则和过程。
制定标准的原则是协商一致。
“协商一致”是指普遍同意,即对于实质性问题,有关重要方 面没有坚持反对意见,并且按照程序对有关各方的观点均进行 了研究,且对所有争议进行了协调,各方面取得了较为一致的 意见,最有由公认机构批准。
➢ 教育部也对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加大投入,并对其具体设置 及教材目录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调整。
➢ 食品标准法规为食品的生产、市场、监控和评估四个体系安 全运作提供保障。同时为食品链全程安全监控提供可靠依据
第一章 概 论
课程介绍: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营销和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 利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在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中,标准与法规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实施政 府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与监督,保障食品安全,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维 护社会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定,国家标准的有效期为5年,企业标准为3年。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第一章 概 论
4.强制性
标准是一种规范性文件,是一种约束、指导人们
行为的准则和依据。标准中不允许有任何含糊不清的解
释。标准不仅有“质”的规定,还要有“量”的规定,
不仅对内容要有规定,对形式和对其生效的范围也要作
本课程以食品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为主线,贯穿于食品生产与流通 全过程,既包括法律、法规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又涵盖监督、监测和评 定认证体系;既涉及规范、协调企业和消费者双方,又涉及政府、管理机 构和监督检测、合格评定等第三方中性机构;较全面地满足学生充实食品 法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食品法律法规体系,增强标准化意识的实际需 求,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食品标准与法规
10
第一节 标准与法规概述
第一章 概 论
(1)标准产生的基础。 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是标准产生的基础和依据。 (2)标准制定的目的。
制定标准的目的或出发点是获得最佳秩序,是通过制定和实 施标准,使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达到最佳状态,以便促 进最佳的共同效益。
(3)标准化对象必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