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心理活动神经生理基础.
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

• 神经元 • 突触 • 神经网络 • 大脑区域 • 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
01
神经元
神经元的结构
01
02
03
细胞体
神经元的中心部分,包含 细胞核和核糖体等细胞器。
树突
从细胞体延伸出来的多个 短突起,负责接收信号。
轴突
从细胞体延伸出来的长突 起,负责传递信号。
神经元的种类
感觉神经元
THANKS
感谢观看
情绪的神经生理基础
情绪的产生
情绪的产生与大脑的多个区域相关,包括杏仁核、下丘脑、脑干和中脑等。这些区域通过与丘脑和皮 层下区域的相互作用,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情绪的调节
情绪调节涉及多个脑区的协同作用,包括前额叶、下丘脑、杏仁核和前扣带回等。这些区域通过神经 递质和荷尔蒙等物质的调节,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表达。
意识的神经生理基础
意识的神经机制
意识是大脑对内外环境的觉知和感知。意识的产生依赖于大 脑皮层的多个区域,包括枕叶、顶叶、颞叶和额叶等。这些 区域通过复杂的神经网络连接,实现信息的整合和意识的产 生。
意识的神经元活动
意识的神经元活动表现为特定的电位变化和神经脉冲信号。 在意识状态下,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活动表现出特定的同步性 和节律性,这些特征与意识的产生和维持密切相关。
突触的分类
轴突-胞体突触
轴突末梢与胞体形成的突触。
轴突-树突突触
轴突末梢与树突形成的突触。
轴突-轴突突触
轴突末梢与另一个轴突形成的突触。
突触传递的过程
神经递质的合成与存储
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内合成,并存储在囊泡 中。
神经递质的扩散与受体结合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的 受体结合。
“心理学”各章节掌握要点及试题示例(1-6)

“心理学”各章节掌握要点及试题示例(2015年秋)第一章绪论【掌握要点】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心理活动\行为) ♣2.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3. 心理现象的构成? ♣4. 心理学研究的目标? ♣5.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事件\人物\时间\地点)6. 20世纪心理学主要流派的核心观点?7. 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含义与特点)【试题示例】1.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A 莱布尼兹B冯特 C 弗洛伊德D艾宾浩斯2.因成功完成了困难的任务而心生自豪,这属于心理现象中的( ).A 心理动力B认知过程 C 情绪情感过程 D 意志过程3.辨别正误: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人的意识是流动变化的,与环境保持密切的相互作用,具有适应的机能。
4.现象分析:有人声称自己能够准确预判他人即将发生的行为。
这种说法是否符合科学的目标呢? 如果要对此说法予以检验, 可以采用科学心理学的何种研究方法? 试予以分析.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掌握要点】1.神经元的作用和结构? (能画图说明) 神经元的种类及其作用? ♣2.神经兴奋传导的方式?3.突触的结构与作用?4.神经系统的构成?5.大脑皮层初级感觉中枢的分布? 大脑皮层言语中枢的分布? ♣6.大脑两半球功能分化的表现及其意义?【试题示例】1.负责将皮肤、肌肉等器官所接受到的刺激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A 感觉神经元B 运动神经元C 中间神经元D 联络神经元2.对警觉和唤醒状态有辅助作用的神经递质是()。
A 乙酰胆碱B 5-羟色胺C 去甲肾上腺素D 多巴胺3.辨别正误:神经兴奋在神经纤维中传导的速度接近光速。
4.现象分析:临床上有大脑受到外伤的儿童,经过若干年的康复和训练,其心理功能并未出现显著的缺失。
这是否说明大脑功能分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试予以分析。
第三章需要与动机【掌握要点】1.什么是需要p228和动机225?如何理解动机在行为发生过程中的功能?p2262.怎样理解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不同?p288 何为主导动机?p227♣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区分了哪几个层次的需要?p230图如何理解基本需要与成长性需要的不同?p229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需要存在怎样的演变特点?p229♣4.何为成就动机?p234成就动机的水平受到哪些条件的影响?p235♣5.阿特金森提出,人具有两种稳定的心理倾向——追求成功与回避失败,两者对立统一,共同决定人的成就动机的特点。
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 三、突触及突触传递 • 神经系统是由众多神经元相互联系而构 成的,从而具备各种各样的功能。对人类 来说,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没有细胞质相 连,仅互相接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 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它是神经元 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是信息传递和 整合的关键。
• 每个突触包含三个部分。突触前部分, 突触间隙及突触后部分。突触前部分 指神经元轴突末梢分支膨大形成的突 触小体,其中含有许多突触小泡,突 触小泡内储存有神经递质
• 二、中枢神经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脊髓位于脊柱中,脑 位于颅腔内。 • (一)脊髓 •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在脊管内,上接 延髓,下端终止于细长的终丝。从横切面看,脊髓中 间是呈“H”型的灰质,灰质外面是白质。灰质的主要 成分是神经元的胞体,白质的主要成分是聚集的神经 纤维束。
• 五、第一作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 两种信号系统学说是巴甫洛夫在晚年提出 的,他将客观环境中所有的刺激分成两种 性质不同的信号刺激物,进一步认为存在 着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 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 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一信号系统;用语 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 作第二信号系统。
舌回
海马回钩 海马旁回 齿状回 海马沟
底面的沟和回
嗅球 海马回钩 嗅束 嗅三角 前穿质 枕颞沟 海马旁回
枕颞内外侧回
侧副沟
海马
在齿状回的外侧,侧脑室下角底壁上的弓形隆起。
海马结构 : 海马 + 齿状回
海马
侧脑室
齿 状 回
海马旁回
海马旁回
齿状回
海马
边缘叶
扣带回、海马旁回、齿状回、海动的基本过程 •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 程和抑制过程。兴奋过程跟有机体的 某些活动的发动和加强相联系;抑制 过程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 弱相联系。
101026大脑潜能开发

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
第 二 章 心 理 的 神 经 生 理 基 础
大脑开发
保健、利用、潜能开发 一、大脑健康
1.营养 2. 运动 3. 休息
5.戒不良习惯 6.环境
4. 规律
二、活化大脑
1. 用脑 2. 新异刺激 3. 全脑开发
三、情意与脑
1. 自信 2. 宁静 3. 快乐 4. 专注 5. 志向 6.爱
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
第 二 章 心 理 的 神 经 生 理 基 础
一、大脑健康
健脑食品 科学家认为,凡含有蛋白质、维生素、氨基 酸及钙、磷、铁、锌、铬等元素的食品,如都有 预防脑细胞衰老和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核桃仁、花生、葵花子、黑芝麻、大枣、红 糖、蜂蜜、 银耳、莲子、桂元、黄花菜、鸡蛋、 牛奶、黄豆、小米、百合、莲子、动物肝肾、新 鲜蔬菜、水果等。
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
第 二 章 心 理 的 神 经 生 理 基 础
二、活化大脑
多进行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 美国心理学家奥斯本在 30 年代末提出的“脑力冲击 法”
很有启示, 它的主旨在于激发创造的能动性, 规则如下:
1 允许每个成员毫无顾虑地提出任何思想, 哪怕是公认不 好的思想。
2 鼓励进行最大胆的联想, 思想越“疯狂”越好。
3 提出的不同思想越多越好。 4 把所有这些思想随意地组合起来, 并努力“改善”。
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
第 二 章 心 理 的 神 经 生 理 基 础
二、活化大脑
3. 全脑开发 按照左右脑互补原则, 开发全脑。大脑两半 球机能分工是按互补原则配置的, 右脑主要与 感知觉、运动及空间定位等能力有关, 左脑主 要与言语能力及分析性思维活动有关。大脑两 半球的功能既有相互配合的统一性又有相互独 立的特殊性。大脑两半球在完成各种复杂心理 活动时, 除有机能上的相对分工外, 还相互补充, 互相代偿、协同工作。 胼胝体即是左右脑的连桥,当左右脑达到 一个整体工作状态时,智力提升5-10倍。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教材精讲-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

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主要内容:第一节神经元第二节神经系统第三节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第四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一体液调节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功能、神经兴奋产生的原理及传导特点;●理解并掌握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心理活动产生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弧、反射环、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及其新发展。
第一节神经元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都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的。
一、神经元的构造及分类(一)神经元的构造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一个典型的神经元结构主要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神经细胞具有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功能。
神经元(二)神经元的分类1.按照神经元突起的数目,把神经元可分为:(1)单极神经元,即只有一个胞突,仅见于胚胎时期。
(2)假单极神经元,由胞体发出一个突起后分为两支,一支伸向脑和脊髓,为中央突,相当于轴突;另一支伸向感受器,为外围突,相当于树突。
这类神经元主要位于脊神经节和脑神经节。
(3)双极神经元,由胞体发出一个轴突、一个树突。
如耳蜗神经节神经元。
(4)多极神经元,由胞体发出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中枢内的神经元多属此类。
2.按神经元的功能,把神经元可分为:(1)感觉神经元,也称传入神经元,它们接受刺激并将之转变为神经冲动,再将冲动传至中枢神经(脊髓和脑)。
(2)运动神经元,也称传出神经元,它们将中枢发出的冲动传导到效应器(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
(3)联络神经元,也称中间神经元,是介于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
二、神经兴奋的传导(一)神经元的兴奋1.神经兴奋兴奋是神经以及肌肉、腺体等组织的一种重要特性。
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较安静的状态转为较活动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神经兴奋。
神经元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是一种对刺激的反应能力,表现形式为神经冲动。
第2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知识点 (1)

第2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本章重点脑是怎样进化的?神经元的构造和功能?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脑功能发挥作用的几种理论是什么?难点:神经冲动的传导的机制、神经冲动化学传导的机制;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一、神经系统与脑的进化1.神经系统的起源原生动物——无神经系统,可对外界刺激做出感应性反应。
例如,变形虫没有专门的神经系统、感受器官和效应器官。
多细胞动物——网状神经系统,执行传递兴奋功能。
例如,腔肠动物水螅己经具有了高等动物的反射弧的雏形,这也是神经系统的最初形态。
2.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属于链状或节状神经系统,由头部神经节和腹部神经节组成。
头部神经节的发达,在神经系统演化上称“发头现象”。
发头现象的岀现为脑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3.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1)脊椎内有一条神经管——管状神经系统且其神经组织是空心的。
在神经管的前端膨大部分首先形成脑泡,随后逐渐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五个脑泡:前脑、间脑、中脑、延脑和小脑。
(2)两栖动物的前脑己经发展成为两半球。
(3)爬行动物开始出现了大脑皮层。
注意: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神经组织的主要区别: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组织位于腹侧,是实心管状;脊椎动物的神经组织位于背侧,是空心管状;4.髙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高等脊椎动物是指哺乳动物(啮齿类、食肉类、灵长类)。
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完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沟回,脑的各部位的机能也日趋分化,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髙部位。
(1)脑相对大小的变化脑指数:衡量脊椎动物脑的相对大小。
进化特点之一:脑重占体重比例增加。
(2)皮层相对容积和面积的变化皮层指数:新皮层的实际大小与一种典型的哺乳动物新皮层的期望大小比值。
进化特点之二:新皮层容积和面积增大。
(3)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进化特点之三:皮层结构、功能更加复杂。
5.人类文化与脑进化的关系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群共同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文化是人类的产物,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脑的产物。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2章 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圣才出品】

第2章 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言语活动中枢在()。
[统考2007研]A.杏仁核B.边缘系统C.大脑左半球D.大脑右半球【答案】C【解析】边缘系统是由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组成。
在边缘系统中,海马在外显记忆或长时记忆中起着重要作用。
杏仁核在情绪控制和情绪记忆的形成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大脑皮层则与言语活动存在密切关系。
但是,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同。
研究表明,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按不同方式加工语言信息。
说话、写作、言语理解等言语活动主要是由大脑左半球来控制与调节的,如果大脑左半球受损,言语能力将随受损的不同程度而受到影响。
2.根据拉什利(shley)的脑功能“整体说”,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及部位之间的关系是()。
[统考2007研]A.与面积大小成反比,与部位无关B.与面积大小成正比,与部位无关C.与面积大小成反比,与部位有关D.与面积大小成正比,与部位有关【答案】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拉什利(shley)的脑功能“整体说”认为,人的学习活动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任何学习活动都是一种整合过程,并不存在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都与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相联系。
人的学习活动与受到损害的大脑皮层的部位关系不大,而与大脑皮层被损害部位的面积大小有关,被损害的区域越大,对学习活动的影响就越大。
由此得出推论,学习活动效率并不依赖于大脑皮层的精细结构定位,而与大脑皮层广泛的神经细胞的活动有关。
3.通过裂脑人研究来揭示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科学家是()。
[统考2008研] A.布洛卡(P.Broca)B.拉什利(shley)C.斯佩里(R.Sperry)D.威尔尼克(C.Wernicke)【答案】C【答案】斯佩里通过对切断了胼胝体的癫痫病人所进行的裂脑人的研究,揭示了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单侧化,并因此获得的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
A项,布洛卡发现了言语运动中枢,即布洛卡区。
普通心理学 第2章 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教学PPT课件

(一)脊髓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上接延髓,下端终止于细长的终丝。从横切面 看,脊髓中间是呈“H”形的灰质,灰质外面是白质。灰质的主要成分是神经元的细 胞体,白质的主要成分是神经纤维束。
脊髓的主要作用有: ①它将脑和周围神经联系起来,成为神经传入与传出的中介; ②脊髓可完成简单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
二、中枢神经系统
3.小脑 小脑位于延髓与脑桥的背侧,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动作。小脑若 发生疾病,则闭眼直立时站不稳,运动时不能完成精巧的动作。 在大脑半球内侧面有一个穹隆形的脑回,因其位置在大脑与间脑交接处的边缘, 故称为边缘叶。边缘叶与有关皮质和皮质下结构构成统一的机能系统,称为边缘系统, 包括海马和杏仁核等,其功能有:个体保存(寻食、防御等活动),种族保存(生殖 功能),内脏功能,控制情绪的发生和表现,等等。
细胞膜外具有更多带正电荷的钠离子(Na+)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Cl-), 细
当神经元受到足够强的刺激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就会迅速发生变化,钠离子比钾 离子和氯离子更容易通过细胞膜,于是钠离子内流,使膜内电位上升,并高过细胞膜 外电位,出现了去极化状态。在去极化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又开始下降,对 钾离子的通透性上升,细胞膜又恢复极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它代表神经 兴奋的状态。
三、突触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进行和实现的。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 触,它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是信 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
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大致有三种接触形式: 轴突—细胞体,轴突—轴突,轴突—树突。
突触包含三个部分:突触前部分、突触间隙 及突触后部分。
三、突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心理活动神经生理基础
朱新秤
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一、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也称无条件反射,是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屮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
主要右五种:食物反射、内肌反射、防御反射、朝向反射、性反射。
非条件反射活动的调节中枢在脊髓和脑干等低级中
枢,具特点是快速和不随意。
非条件反射主耍有五种:食物反射、内脏反射、防御反射、朝向反射、性反射等。
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2、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 是何时性的神经联系。
建立的基木条件是, 无关的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 这个过程为强化。
要形成条件反射除需要多次强化外,还需耍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
有两种左要类型: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形成过程如下:
食物(US) ---------- 唾液(UR)
铃声+ (致物)--------- 唾液
铃声(CS) ---------- 唾液(CR)
形成条件:无关刺激与IF•条件刺激在时间止的结合, 这个过程称之为强化。
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就是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其生理机制是在在脑皮层建立fV吋神经联系的接通。
斯金纳的操作积极条件反射
实验工具:斯金纳箱。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通过动物H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0能得到强化形成的条件反射。
它也依赖于强化过程。
强化:每次强化、定比间隔强化、定时间隔强化、不定比间隔强化、不疋时间隔强化。
W种条件反射比较:
无条件刺激的明确性
实验中的『I市活动稗度
非条件应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屮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非条件反应引发以强化刺激,经典条件反射刚好与之相反。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其基本过程屮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用。
抑制可分为两大类:
1、非条件抑制
仃机体牛.來具令的先天性抑制,它包插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外抑制:外界新颖刺激出现,使正在进行屮的条件反射产生的抑制。
外抑制是神经过程的同时性负诱导。
超限抑制是山相対过强的刺激所引起的抑制。
超限抵制使人脑皮层的细胞免受超强刺激所引起的过度兴奋而损伤,W此乂叫保护性抑制。
超限抑制是神经过程的继时性负诱导。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2、条件性抑制
是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的抑制,也称内抑制。
它分为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消退抑制:是由于条件反射没有得到强化而产生的抑制。
消退抑制使原有的暂时神经联系抑制,从而造成条件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分化抑制:指建立条件反射时,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对类似的刺激物不予强化,使类似的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三、尚级神经活动的基木规律
1、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2^集屮
扩散:在一定条件下,兴命和抑制在大脑皮层的某一部位产生肩,并不停留在原发点,而是向周国蔓延传播,便周I节I乜产生同样的神经迸程。
集中:兴命河抑制过程从扩散开的皮层区域向原灸部位靠feWj现坂。
刺激物所引起的神经过程的强弱程度,决怎了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屮。
当兴奋和抑制强度过强或过弱时,,都易r扩散;当兴奋和抑创的强度屮箋H:J,则帘易集中。
很明显,棗中的兴侪和抑制, 晨觉定位才淮确O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人脑皮层上的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裡的现彖iiL|神经过初!的相互^导。
同时性诱导与继时性诱导: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不同,神经过程在不同皮层区域之间同时发生和互诱导为同时件诱导;神经过程在同一歧层区域先后发牛相互诱导,为继时性诱导。
正诱导与负诱导:山抑制件过程引发或加强兴奋的过程;山兴奋过程引发或加强抑制的过程为负诱导。
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四、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机能
1、人脑皮层的系统性功能
分析:分析是将客观事物分解为不同的方
面、不同属性,并对它们分别作出反应。
综合:综合则是将事物的不同方而、不同属性联系起來,进行整体的反应。
人脑皮层的这种分析和综合能为,叫作人脑皮层系统性功能或整合机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起來的。
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2、大脑皮层系统性功能的不同表现
对复合刺激形成条件反射。
对刺激的关系形成形成条件反射。
动力定型:指ill一系列刺激弓I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尚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依次出现的现象。
动力定黑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五、第•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1、第一信号系统
用具体半物作为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例如“望梅止渴” O
第一信号系统是人与动物共同具有的,依靠它只能対爭物直接反映。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2、第二信号系统
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例如,“谈虎色变” O
只右人才貝备第二信号系统,町以间接而概括的反映现实,反映事物的木质与规律。
第二信号系统是人脑高级神经活动的重要特征。
语词是第二信号的基础,它与具体的刺激相联系。
所以语词町以代替条件刺激引起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