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君皇帝宋徽宗
赵佶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起义于河北路,同年十二月已发展为有一定规模的农民起义军,被称为“河北剧 贼”,北宋朝廷曾下诏进行招降。但宋江未受招安,而是于次年转战南下京东路,被称为“京东贼”,活动于青、 济、郓、濮(今山东鄄城北)诸州境内。这时南方的方腊举行起义,发展迅猛,亳州(今属安徽)知州、前执政 侯蒙上书称:“(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 讨方腊以自赎。 ”其后宋江移军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知州蒋圆假作同意起义军借道而袭击南下的宋江起 义军,起义军遭受较大损失后,“北走龟蒙间” 。宣和三年(1121年)初,宋江起义军南下淮阳军(今江苏邳 县南),朝廷派官军追击,起义军继续南下,进入淮南路楚州(今淮安)地区,又被称为“淮南盗”。起义军转 而北上,途经沭阳时, 遭到县尉王师心邀击,略有损失。二月,在海州(今连云港市区西南部)为知州张叔夜 “伏兵乘之,擒其副贼,(宋)江乃降” 。
宣和二年(1120年),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方腊利用摩尼教在帮源峒聚众万人起事。方腊称圣公,建 元永乐,分设官署。随后攻克睦、歙、杭、处、衢、婺等州县,众至数十万。宣和三年(1121年)初,宋廷任命 童贯为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领十五万大军南下镇压。方腊控制的州县相继失陷。四月,方腊率部退守帮 源峒,与官军决战,所率七万人皆战死,方腊被俘,押送汴京处决。余部继续在浙东转战近一年,后被消灭。方 腊起义失败后,宋徽宗立即恢复了苏杭“应奉局”,并在开封重新设置了“应奉司”,加紧搜刮“四方珍异之 物”,宫殿、园林等巨大土木工程也照旧进行。
宋徽宗

精心整理宋徽宗简介生平世人评价诗词作品醉落魄燕山亭小重山念奴娇金莲绕凤楼探春令眼儿媚聒龙谣满庭芳声声慢声声慢临江仙在北题壁宫词后妃子女后妃儿子女儿以下排名不明历任宰相25宋钦宗遣使臣何到金营请和,宗翰、宗望二帅不允。
靖康二年二月,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贬为庶人,北宋灭亡,二帝被俘北上。
后被押往北边囚禁。
天会八年七月,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软禁。
到达五国城时,随行男女仅140余人。
流放期间徽宗仍雅好写诗,读唐代李泌传,感触颇深。
五年后,天会十三年四月,病死于五国城。
照当地习俗火葬。
皇统元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为改善与南宋的关系,将死去的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将钦宗封为天水郡公。
第一提高了级别,原来封徽宗为二品昏德公,追封为王升为一品,原封钦宗为三品重昏侯,现封为升为二品。
第二是去掉了原封号中的污侮含义。
第三是以赵姓天水族望之郡作为封号,以示尊重。
绍兴十二年三月,宋金《绍兴和议》彻底完成所有手续。
夏四月丁卯,高宗生母韦贤妃同徽宗棺椁归宋。
,《四禽图》等,而《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是御题画。
另外,徽宗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没有人能够超越。
这种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看过后也会感觉极佳。
传世不朽的瘦金体书法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阳询张翰帖跋》等。
此后八百多年来,迄今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可称为古今第一人。
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
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
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赵今辽宁公元背心,背心上写着“你快来援救父母。
”宋徽宗将这几个字出示给周围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
宋徽宗哭着叮咛曹勋,切记要转告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说着取出白纱手帕拭泪,尔后将手帕也交给曹勋说:“让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国而花押哀痛泪下的情景。
赵佶是怎么死的

赵佶是怎么死的说到宋徽宗赵佶,人们大概想不起他在位时有哪些政绩,因为他实在称不上是一个明君。
不过她却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书法家,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赵佶是怎么死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赵佶是怎么死的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分两拨军队攻宋,不久就攻下了京城汴京,金帝废宋徽宗和他的儿子赵桓为庶人,而“金帝又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到北方”,这使得汴京的所有财物被洗劫一空,北宋就此灭亡。
这个事件发生在靖康之年,所以史称“靖康之变”。
徽宗一点也不在乎金银财宝被掠夺,但是当听到藏书也被洗劫一空,这才仰天长叹,可见他对书画的热爱。
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凌辱。
他自己的妃子被金国将领强行索取,到了金国都城之后,徽宗和赵桓又被命令穿着丧父去谒见金太祖阿骨打的庙宇,意思就是金帝向祖先献俘。
之后,宋徽宗又被辱封为昏德侯,被强行囚禁在了五国城,囚禁期间,他还受尽了各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折磨,所以他写下了很多悔恨的诗篇: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可是他还是没有看到自己的过错,把国破家亡全部责怪在了大臣们,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昏庸奢侈无度才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和自己沦为阶下囚,1127年,宋徽宗派人偷偷逃到南宋,并且给那人一件背心,上面写着“你(宋高宗)快来援救父母。
”徽宗又将这几个字给周围的臣子看,群臣都哭泣不已,徽宗哭着千叮咛万嘱咐,要人转告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说着取出白纱手帕拭泪,尔后将手帕也交给大臣说:“让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
”公元1135年,徽宗已经被囚禁了9年,终于因为受不住精神折磨而死,葬于河南广宁。
1142年,宋金两国根据协议,将徽宗的遗骸运回到临安,,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立庙号为徽宗。
赵佶简介宋徽宗赵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宋神宗一共育有十四个儿子和十个女儿,宋徽宗刚好排在中间位置。
崇奉道教的宋徽宗

崇奉道教的宋徽宗宋朝皇室与道教渊源很深。
宋徽宗之前,太宗、真宗⽗⼦就曾各取所需,利⽤道教巩固⾃⼰的统治。
太宗继位有“斧声烛影”之说,为洗刷⾃⼰弑兄篡位的嫌疑,平息当时社会的舆论,太宗利⽤道⼠张守真、⽅⼠马韶制造并传播⾃⼰登上皇帝宝座是上天和神的意志。
应该说,太宗崇道更多的是在利⽤道教,他本⼈倒是说不上痴迷。
宋真宗在“澶渊之盟”后,为利⽤宗教神灵迷醉朝野,安定⼈⼼,同时也为⾃我安慰,仰仗神⼒来保佑平安,就伙同⼤⾂丁谓等制造神降“天书”,甚⾄声称道教神仙赵⽞郎是赵宋王室的始祖。
随后,真宗⾃称为“崇⽂⼴武仪天尊道宝应章感圣明仁孝皇帝”,修建道观,优待道⼠,不断祭祀道教教祖⽼⼦李⽿,并加封⽼⼦为太上⽼君混元皇帝。
在当朝皇帝的⽀持下,道教得到空前的崇奉,直到真宗去世,这⼀风⽓才有所缓和。
⽽宋徽宗是继真宗后⼜⼀位狂热崇奉道教的北宋皇帝。
“徽宗在崇宁、⼤观间还只是⼀般的崇道,政和以后渐⼊迷狂。
”(虞云国《细说宋朝》)宋徽宗推动了北宋第⼆个崇道⾼潮,他对道教的崇尚在宋代历史上达到极点。
他编造“天神下降”的神话,⾃称“教主道君皇帝”,道教的地位得以⼤⼤的提⾼,⼏乎成为国教。
政和三年(元1113)的⼀天,宋徽宗⾃称做了⼀个梦,梦见⾃⼰飘忽间上了天,在天上还见到了太上⽼君。
太上⽼君对他说:“汝以宿命,当兴吾教”。
宋徽宗醒来之后,⾃认为这⼀切都是真的,从此开始在全国⼤⼒倡导道教。
政和四年正⽉,徽宗下诏置道阶⼆⼗六级,有先⽣、处⼠等名号,好⽐官制中的阶官系统;后来⼜置道职⼋等,有诸殿侍宸、校籍、授经等以拟待制、修撰等,好⽐官制中的馆职系统;另置道官⼆⼗六等,有知左右街道录院事等名⽬,好⽐官制中的差遣。
政和六年,徽宗在京师设道学,分元⼠⾄志⼠等⼗三品,后命太学、辟雍设⽴《黄帝内经》《道德经》《庄⼦》《列⼦》博⼠各⼆⼈,命各州县招收学道⽣徒,教材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为⼤经,以《庄⼦》《列⼦》为⼩经,学⽣通⼤⼩经各⼀部,即可参加道学考试,中举即授以宫观官或补以道职。
宋朝的历史故事-花石纲

宋朝的历史故事-花⽯纲 宋徽宗在诗书画上的成就让⼈羡慕,但是他在任期间,却没有尽好⼀个皇帝的责任,他的所为间接促进了北宋的灭亡。
下⾯⼩编精⼼整理了花⽯纲的故事,供⼤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花⽯纲 ⾼太后掌了⼋年权死去,由宋哲宗亲政。
年轻的宋哲宗对他祖母重⽤保守派,本来就不满意。
等到他亲⾃执政,就重新起⽤变法派。
但是后来的变法派不像王安⽯那样真⼼实意改⾰朝政,内部纷争不休。
⼀批投机分⼦打着变法的幌⼦,趁机捣乱。
等宋哲宗⼀死,他的弟弟宋徽宗赵佶(⾳jí)即位后,朝政更加混乱。
宋徽宗是个出名的浪荡⼦,不懂得管理国家⼤事,专门寻欢作乐。
他⾝边有个⼼腹宦官童贯,迎合他的⼼意,替他搜罗书画珍宝供他赏玩。
有⼀次童贯到苏州⼀带去搜集书画珍宝,有个不得志的官员蔡京想投靠童贯,每天陪着童贯⿁混,还把他⾃⼰书写的屏风扇⾯等送给童贯。
童贯得到蔡京的好处,把这些书画马上送到东京,并且捎话给宋徽宗,说他物⾊到⼀个少有的⼈才。
蔡京到了东京,⼜拉了⼀帮⼦⼈替他活动。
有个官员对宋徽宗说:“推⾏新法是件⼤事,朝⾂中是没有⼈能帮助办好这件事的。
如果陛下要继承神宗的遗志,⾮⽤蔡京不可。
”那个官员还画了⼀幅图献给宋徽宗,图表上列了⼤批朝⾂名字,把保守派写在右⾯,把变法派写在左边。
右边的名字都是当朝⼤⾂,但左边的名单只有两个名字,其中⼀个就是蔡京。
宋徽宗看了,满⼼喜欢,马上决定让蔡京当宰相。
蔡京⼀上台,就打起变法的旗帜,把⼀些正直的官员,不论是保守的或是赞成变法的,⼀律称作奸党。
他还操纵宋徽宗在端礼门前⽴⼀块党⼈碑,把司马光、⽂彦博、苏轼、苏辙等⼀百⼆⼗⼈称做元祐(元祐是宋哲宗前期的年号)奸党,已经死了的削去官衔,活着的⼀律降职流放。
这样⼀来,⼀些正直的官员就全部被排挤出朝,⽽蔡京的同伙却步步⾼升了。
⾄于王安⽯制定的新法,到蔡京⼿⾥就完全变了样。
像免役法本来可以减轻百姓的劳役负担,蔡京⼀伙却不断增加雇役的税收,变成敲榨⼈民的⼿段。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字帖

瘦金体《千字文》字帖宋徽宗宋徽宗((10821082~~11351135))名赵佶(北宋后第二没落皇帝北宋后第二没落皇帝)),汉族,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汉族,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画家,书法家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画家,书法家。
宋神宗十一子神宗十一子,,哲宗弟哲宗弟。
生母宋神宗钦慈皇后陈氏生母宋神宗钦慈皇后陈氏。
哲宗病死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宋朝第八位皇帝(太后立他为帝,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11001100~~1125年在位年在位)),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里处))。
擅长楷、草书及山水、人物。
擅长楷、草书及山水、人物、、花鸟、墨竹。
擅长婉约词,创花鸟、墨竹。
擅长婉约词,创““瘦金体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
赵佶早年学薛稷赵佶早年学薛稷,,黄庭坚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瘦金体瘦挺爽利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侧锋如兰竹,,运笔飘忽快捷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此书体以形象论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本应为““瘦筋体瘦筋体””,以,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书千字文》》,《秾芳诗》等芳诗》等,,《楷书千字文》是赵佶二十三岁写给童贯的,此时的瘦金书体已初具规模。
赵佶词创作及其成因

赵佶词创作及其成因作者简介:黄锐,男,(1987年-),汉,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唐宋诗词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宋徽宗赵佶,善属文,工书画,也是一位亡国之君;其无能治国终幽禁异域,客死他乡。
北宋末年,风雨飘摇。
赵佶所处,社会心态异于前代:较之魏晋,少了些狂放与疏简的哲学性格;较之盛唐,少了些开放帝国豪放与高蹈的人生志向。
赵佶生平词作略考宋徽宗赵佶,治史者多指责其崇佞道教,穷奢极欲,致使社会矛盾尖锐,以其昏庸无能使得国力急剧下降。
“靖康之变”后,囚居八载,命丧五国城。
现存赵佶词作有十余首,《诗词杂俎》有《宋徽宗宫词》一卷(《十二家宫词》作三卷),《疆邨丛书》有曹元忠辑《宋徽宗词》一卷。
曹元忠谓:“至今见闻所及,随事搜罗,亦只存十一于千百转,不若崇宁大晟府诸臣,如周邦彦、晁端礼辈,其所撰乐章,阅七八百年,犹在人口也,则感慨系之。
”窥斑见豹,笔者相信可以通过有限的作品进行梳理和探寻。
赵佶词作情境分析前人在总结赵佶人生轨迹时常有前后两期之分,这种区分是可取的。
但赵佶前后期的词作在装饰性上是有所贯穿的。
在赵佶前期的词作中,我们看到了雕琢藻饰的作品。
如“绛烛朱笼相随映,驰绣毂,尘清香衬。
万金光射龙轩莹。
绕端门,锐雷轻振。
元宵为开圣景。
严敷坐,观灯锡庆。
帝家华英乘春兴。
搴珠帘,忘尧瞻舜。
”(《金莲绕凤楼》)一个由色彩串接起来的场景,祥瑞浮现众人沉醉,敷坐观灯的皇帝游兴正酣,微露追慕尧舜的轻狂。
其被掳期间的文学创作,开始展现出亡国之音。
但这亡国之音中也可看到装饰与雕琢的贯穿。
如《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
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
家山何处,忍听羌管,吹彻梅花。
”作者以极富艺术性的语言将覆亡的史事、社会风貌、亡国之君内心复杂的感情活动表达了出来。
此处以回忆的方式,浓缩而艺术的再现了北宋由盛而衰的社会悲剧和作者由帝王而沦为臣虏的个人悲剧。
宋徽宗的庙号由来

宋徽宗的庙号由来《水浒传》第二回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哲宗皇帝晏駕,無有太子,文武百官商議,冊立端王為天子,立帝號曰徽宗,便是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
”介绍宋哲宗赵煦去世,宋徽宗赵佶继位。
不过,因为施耐庵是以后人视角来介绍的,所以,这样称呼也是情有可原,但小编在这里应该与各位读者介绍清楚。
这里的“徽宗”真的不是继位时候用的,而是去世时候用的。
《宋史·徽宗本纪》记载:“绍兴五年(1135)四月二十一日,(赵佶)在金国五国城逝世,终年五十四岁。
绍兴七年九月初五,徽宗逝世消息传到江南(南宋),朝廷遥上谥号为圣文仁德显孝皇帝,庙号徽宗。
”所以,后世称赵佶为徽宗,这是赵佶的庙号。
说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就有点晕了,又是帝号,又是庙号,还有谥号,怎么这么多号?哈哈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先说原文中的“帝号”。
顾名思义,皇帝的称号简称:帝号。
帝号包括生前的“尊号”,死后的“谥号”和“庙号”。
原文中的“徽宗”和“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都可以称作帝号。
而文中的“徽宗”则如前面的《宋史》所载,是庙号。
什么是庙号呢?是死后用于放在太庙祭祀的牌位上留的称号。
在汉代前,能有庙号的,都是有大功于社稷的皇帝,不是谁都有资格享受庙号祭祀的。
像两汉二十九个皇帝只有七个享有庙号。
但到了三国两晋时期,庙号就开始泛滥了,但凡在龙椅上挨过的都巴不得戴一个庙号。
到了隋唐时期,庙号也就成了故去皇帝的代称。
像隋炀帝、唐太宗,都是庙号称呼。
而《宋史》中所说的谥号,是皇帝死后继任者对他一生的评价总结,相当于俗话说的“盖棺定论”中的定论。
谥号的传统由来已久,汉代之前,谥号比庙号常用,春秋时称呼天子君王用的都是谥号,像周文王、周幽王、晋文公、鲁哀公,都是谥号,褒贬他一生的功过,古人对这个谥号是十分看重的。
春秋时的楚成王被儿子穆王弑杀,定谥号为“灵”,这是一个很恶的谥号,读者可以想想汉灵帝。
楚成王死了都没合上眼,俗称死不瞑目,吓大臣们不敢下葬,纷纷要求改掉楚成王的谥号,穆王没办法,这才改成了“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君皇帝宋徽宗
*导读:宋朝由真宗开始以神道设教为政治目的,自己假托梦寐,捧出神仙赵玄朗作为道教的圣祖,利用群众心理,使举国上下,醉心宗教情绪,……
宋朝由真宗开始以神道设教为政治目的,自己假托梦寐,捧出神仙赵玄朗作为道教的圣祖,利用群众心理,使举国上下,醉心宗教情绪,藉此掩饰对北方军事外交上的失败。
真宗即此一念种因,产生后来徽宗沉缅道术,迷信巫师们假托鬼神的扶乩邪术,想靠天神的保佑来阻止敌国的侵略,终至身为俘虏,国破家亡。
由此可见,历史事实的教训:凡是利用宗教作为愚民政治的治术,其后果如何,不待辩而可知。
幸而自真宗以后,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头脑都比较清醒,并不效法神道设教的政策,加以有大臣如王旦、王曾、范仲淹、寇准、富弼、司马光、文彦博、欧阳修等名贤相辅,才使北宋的赵家天下,还能作到形似升平的局面。
但在学术思潮方面,虽有新儒家理学的兴起,而在思想的辨证上,除了笼统地排斥佛、老,并驳二者为异端之外,士大夫们完全偏重辟佛,其敢于正式诤谏、认真辨证正统道家的文化思想者,并不多见。
据此更足以窥见朝廷内定的国家政策,常牵涉到帝室的宗祖观念,虽自以正思正言相标榜如理学家们,亦只有噤若寒蝉,不敢赞其一辞。
历来学者研究宋代文化学术,与理学家们的思想言论,都忽略这一关键所在,积非成是,习于因
袭而缺乏明辨的卓见,最为遗憾。
宋代自哲宗以后,帝室内廷,足为明主的英才衰落已甚,哲宗因无子嗣,死后其弟端王继位,即是有名的道君皇帝宋徽宗。
徽宗的秉赋,具有艺术与文学的天才,风流倜傥,当于浪漫的情调。
如果他生在宋太祖或高宗时代,有宫廷的培养,安分为王,必定可以成为负有一代权威的文学家或艺术家。
不幸的是,他却登上皇帝的宝座,他既做了皇帝,便听从道士魏汉津言,铸九鼎,奉安于九成宫。
又酷好玩弄花石,极力索取浙中的珍异以供鉴赏,派遣供奉官童贯,赴江浙一带,访求书画以及奇巧的手工艺等物,便引出司理道教之道士官徐知常的布置推荐,起用蔡京。
如史所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