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性源自一颗宁静的心

合集下载

初一作文:品性源自内心_700字_1

初一作文:品性源自内心_700字_1

品性源自内心_700字她的坏,她的好,都不是她自己。

——题记茶的醇香,源自内心的烘焙;诗的永恒,源自内心的思考;酒的醇厚源自内心的发酵。

品性源自内心,源自内心的触动。

叶落拨开了她的眼帘,也拨动了我的心弦。

她一来,便显示出了他她的热情。

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说希望和我们做朋友;班干部的选举,热情的自我推荐。

她的自信与热情,让我们相信她是一个不错的人,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人。

每个寝室,要派两个人去开会,意味着中午可能没机会睡觉。

说实话,大家都不想去,但我知道,如果我不去,她就只有一个。

我愿意陪她。

但到了会议室,她却不在。

一直到会议结束,她都没有出现。

我,却成了一个人。

我是为了陪她才去的,而她却不去了,一种气氛涌入我的心头。

她来了,准会说对不起。

的确,她做了,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

甚至还有一句:“我没去,对我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吧。

”她总是,把自己不愿意做事推给别人,她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却把别人的一切放在一边。

要排座位了,她被排到了后面。

对他同桌说,我们还一下吧,我看不到黑板。

带着一种命令的语气。

我也近视,也看不到,对不起。

她说:“换一下又怎么了嘛。

”她却和别人吵起来。

别人为什么一定得和她换?她是真的认为地球围着她转。

这时的我,以想不出她的什么坏事,或许,这些根本就不是什么坏事。

我为什么这样斤斤计较?我想自己真是一个小人。

她或许是在家里受父母的娇惯。

但这些,却不是她造成的。

其实,她的好与坏,不仅仅是她自己,反而,有可能是我的错。

每个人,都会有瑕疵,我为什么不能包容她呢?为什不去帮助她呢?我似乎听到了我的内心,隐约在告诉我,我应该去帮助她,我应该感谢她,让我变得更加成熟。

曾经的我,不就是她吗?我遇到她们,源。

高三作文:品性源自内心_1500字

高三作文:品性源自内心_1500字

品性源自内心_1500字竹林萧萧,叶叶似剑芒,我漫步在竹林中,却突然想到了嵇康——“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我轻轻的拾起一片竹叶,慨叹道,“嵇康啊,若你健在,这竹林也不会寂寞!”嵇康是极爱大自然的,他将自己的灵魂融入到这自然中,清风是他的微笑,青松是他的身姿。

我时常在想,当这个“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俄若玉山之崩”的人静立于竹林中时,竹叶在他的四周静静的飘,暖阳将这一切都绣上一层金边,他微掀的衣角似流云一般飘逸,这一刻,他应该和自然融为一体了吧,他们合二为一,便是整个世界!嵇康从这自然中学会了自由洒脱,学会了听风抚琴,学会了从容淡定,学会了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了一个自己想做的人,哪怕粉身碎骨。

多么率性的一个人!我从不觉得,有人能像嵇康这般,纵使才华横溢,却还甘愿到城郊打铁。

铁厂终日是热浪翻滚,火星飞溅,这是铁汉子的世界,这是力量所统治的世界;而嵇康,一介文弱书生,却心甘情愿的在这里打铁,不但不觉得辱没了自己的身份,还自得其乐。

当铁水渐渐凝固,当这铁渐渐变得通红,当他不厌其烦的将这铁锤打到上万次,当这铁一点点析出杂质变得完美,他的灵魂是不是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升华了呢?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他的身影在这热浪滚滚的地方,变得越加挺直了!嵇康不是什么圣人,他只是个孩子,怀揣着对这世界最纯真的渴望,容不得有半点沙子,为了这份纯净,他能一怒之下写下与山涛的断绝书,就算执笔悲痛,落笔亦无悔。

他怎会不知道这断绝书背后的危险呢?只是他仍写了,就算与权贵决裂,就算被陷害打压,就算以后寸步难行,就算至交也离开自己,也要保住心中那份清净之地不受玷污,也要傲立于这世间,任尔东西南北风!我是如此崇敬他,那么多人也是如此崇敬他,钟会,也是其中之一。

我是万万没想到钟会的背叛的,没想到他能亲手将自己的“偶像”送进死亡的深渊,不过几年的时间,放在纸上也不过几个字的距离,当初那个狂热的粉丝便倒戈相向,嵇康若知晓了这件事,会怎样呢?是无奈,是无解,还是淡然的一笑置之?我不得而知,我只能在时空的这一头,对钟会恨得咬牙切齿,却只能看着嵇康走向死亡。

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

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

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性灵之美,是指人们对生活、自然和世界的感悟和体验。

它是一种超越物质和肉体的精神美,能够让人们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和力量。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物质和功利所束缚,忽略了内心深处的美好和力量。

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成为了当下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

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需要我们重视内心的感悟和体验。

人们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中忽略了对内心的倾听和感悟,忽略了心灵深处的美好和力量。

我们需要学会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用心去倾听内心的声音。

可以通过冥想、自我反省、静心等方式,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平静,感受到性灵之美的存在。

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需要我们重视与自然的连接和体验。

自然是性灵之美的源泉,它包含了丰富的美和力量,能够让人们得到心灵的滋养和启迪。

我们需要走出繁忙的城市,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可以选择到郊外或者山区去徒步旅行,去登山、去静坐、去感受自然的美好。

在自然的怀抱中,可以收获到性灵之美的洗礼和启迪。

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需要我们重视与他人的连接和体验。

他人是性灵之美的载体,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体验,我们可以感受到心灵的共鸣和启迪。

我们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感受他人的情感,去感受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连接和情感的交融。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可以收获到性灵之美的包容和力量。

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需要我们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感受自然的美好和力量,体验艺术的魅力,与他人建立心灵的连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美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和美好。

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和美好。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性灵之美的存在,让心灵在其中得到洗礼和启迪。

【2000字】第二篇示例: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人类拥有一个特殊的能力,那就是内心的力量。

真正的宁静来自内心人生哲理

真正的宁静来自内心人生哲理

真正的宁静来自内心人生哲理真正的宁静来自内心人生哲理佛经上说,真正的宁静来自内心,千万不要向外去追求,愈追求,苦恼就愈多。

人生确实如此。

一个人容易生气,欲望很难得到满足,这都是因为他的内心浮躁所致。

当然,内心宁静并不是要远离人声嘈杂、车马喧嚣的生活环境,也不是说要远离凡尘与艰苦的劳作,而是在精神上远离世俗,在闹市中能心静如水,在浮华的现实中也能抽出身来,收获清新与甘醇,散发质朴与新鲜……内心宁静是一种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智慧的展现。

只有当你保持内心宁静时,才能体会到世界的博大和生命的精深。

一个炎热的夏日,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法。

老和尚说:“心头有火,会烧毁自己的心。

这火是欲火,是怒火,所以,我们要制欲,制怒,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心静了心头的`火自然就灭了,心也自然就凉了,这就是心静自然凉!”小和尚听完后说:“师父,你刚才最后说的一句是什么?”老和尚说:“心静自然凉啊!”小和尚问:“心静自然凉?”老和尚说:“是的!”小和尚又问:“什么自然凉?”老和尚说:“心静。

”小和尚轻声念道:“哦,心静自然凉。

”小和尚沉思了一会儿,又问道:“自然凉前面是心静,心静前面是什么呢?”老和尚说:“心静前面什么也没有了,心静是一切的开始,心静了,才能感受到美好的生活。

所以,真正的心静是来自你的内心,而不是来自外界。

”小和尚听了这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感悟】正如老和尚说的那样,心静是一切的开始,心静了才能感受到美好的生活。

因此,我们应该留给自己一片宁静,不让外界的事物干扰了内心,而使心灵背负压力、煎熬和郁气。

如果一个人内心无法宁静,那么,不管他是幽居在瓦尔登湖畔,还是隐居在东篱,他的生活都是无法宁静的。

因为内心的状态决定了生活的状态。

就像佛家讲求的定心,通俗而言就是专心归于平静,自得安宁。

一个人如果不能让自己的心保持宁静,那么即使他再伟大,也无法感受快乐,只会自找气受,自找苦吃。

当你的内心真正做到了宁静,那你就拥有了一个安静的生命。

品性源自磨炼作文1000字

品性源自磨炼作文1000字

品性源自磨炼作文1000字品性是一个人内心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它源自于一个人不断的磨炼和修养。

下面我将分别写三篇关于品性源自磨炼的作文。

第一篇:慈悲与宽容的品性慈悲与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从小我就被教育要懂得关心和帮助别人,学会宽容和原谅。

然而,真正理解并且实践这些品质需要不断的磨炼。

我记得有一次,在学校里,有一个同学对我进行了恶意的嘲笑。

我当时觉得非常生气和受伤,想着要报复他。

但是,晚上我意识到我的行为并不对,这只会引起更多的恶意和伤害。

于是,我决定选择宽容和原谅。

第二天,我主动找到了那个同学,告诉他我愿意原谅他,并且希望我们能够和好如初。

他被我的宽容与善意深深感动,我们从那天起成为了好朋友。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深体会到慈悲与宽容的力量。

通过不断地自我磨炼,我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愤怒,并且尝试向他人展示真正的宽容与善良。

我相信,只有不断磨炼自己的慈悲与宽容,我们才能成为更好、更和谐的社会成员。

第二篇:诚实与正直的品性诚实与正直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诚实是指对事实和真相不隐瞒、不篡改,正直是指言行一致、不偏离道义。

这两个品性的培养需要个人不断地砥砺和修炼。

曾经,我在一次考试中意外犯了一个错误,然后被老师发现了。

我当时内心陷入了矛盾:是坦白承认错误,还是默默地遮掩?最终我选择了诚实和正直。

我向老师坦白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表示愿意接受相应的惩罚。

老师对我表示了赞赏,并且肯定了我的勇气和正直。

通过这个经历,我意识到诚实和正直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磨炼和修炼,我们才能真正铸就坚实的品性。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诚实和正直的品质,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

第三篇:勤奋与毅力的品性勤奋与毅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品质,它们也是需要不断磨炼的。

在我小学时,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

我意识到这是我缺乏勤奋和毅力的结果。

于是我决心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每天放学后,我都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专心地做数学题。

高二作文:品性源于心灵_1000字

高二作文:品性源于心灵_1000字

品性源于心灵_1000字良好的品性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

需要我们穷尽一生来锻造。

在我们人生的任何时刻,都需要不断地去校正自己的律行,让自已以善美的心姿融入到生活的舞台,赢得社会、生活和他人的尊重。

而善良的心灵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品性,也是人性里最朴素的美,只有在善良的心里,才能开出崇高的品德之花。

俗话说: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这是养成良好品性的基石。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世间万物都是由小到大渐渐积累起来的,良好的品性亦是如此。

生活的点滴就像一面镜子,影印出淳朴自然的美好品性。

那素不相识的呵护,那困境中的坚持,那留香的玫瑰……所有这些熟悉的风景,都散发着令人陶醉的温馨。

经常想起08年那个异常寒冷的冬天,家乡的街面上铺满了厚厚的白雪。

在风雪中不时有人摔到,可立刻就会有人上前帮助他稳稳的站起来。

有时是离他最近的一个,有时是两三个。

素不相识的人们相互搀扶,走出困境……这样的一幕在那个寒冬里天天上演。

时隔4年,每忆起这一幕,心里总是充满感动。

虽然那年的冬天异常的寒冷,我却感到无比的温暖。

家乡人们美好的品性,像阳光一样灿烂,照亮着我的人生。

在今年5月29日,杭州的长途客运“最美司机”吴斌,驾车搭载着24名乘客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一块迎面飞来的重大铁片在击碎挡风玻璃后直接刺入吴斌的腹部,导致他整个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

吴师傅强忍巨痛将大客车缓缓减速、停车,拉好手刹、打起双闪灯、打开车门疏散旅客。

最后一刻,还不忘叮嘱乘客“别乱跑,注意安全”。

24名乘客无一受伤,而年仅48岁的吴斌却因伤势过重去世。

英雄已逝,而他在最后一刻的坚持深深的震撼和感动着所有平凡的心灵。

这便是最朴实,最高尚的品性,大爱和责任感。

品性它不需要证明给别人看,因为是发自内心的美好,它不需要惊天地,泣鬼神,只是平凡中的朴实,生活的点滴,然而它是温馨的,炙热的,用光和热去温暖别人,像“最美司机”一样美好。

品性它来自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是生来便有的,是后天养成的,当生命之河随着时间流逝以后剩下的只有品性。

初二作文:品性源自内心_800字_1

初二作文:品性源自内心_800字_1

品性源自内心_800字我不知道是谁写了《三字经》,但在这流传千古的经书中有着这样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它不仅未被摒弃,反而被万世所推崇。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什么也不懂得,我们的心灵纯净而散发着阵阵光芒,这被称之为善良。

当我们逐渐的接触这个社会,有些人变了,有些人却依旧活得那么纯洁无暇。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我认为是人的内心。

人的变化源自于内心。

用一句很简单的话来讲,他改变了是因为他想。

若是内心里没有一点想改变的想法,无论如何,他也是不会变的,心若不在此处,无论外物如何变化,在心里也掀不起丝毫的涟漪。

这就像是“无欲则刚”所表达的那样:若是我们足够专一,坚持内心的信念,不为外物所动,那就算是任何东西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遵循程序一样的指令,而是按照我们内心所向之地一步步前行。

在当今社会,人人都能受到教育,人人都知道“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可为什么能做到的人越来越少。

他们不是不知道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是不知道父母是我们最应感恩的对象,这是内心的懒惰,一切知识都无法驱使他们行动。

教育无法改变人的本质,最多也只能开发他的心智。

只有在内心里真正信服,那么无论前途多么艰险,人能竭尽全力的去完成。

世上有那么的穷人,有那么多孩子想读书。

可其中大部分都是想想,认为那是一种奢望。

只有那一人,抛开了环境对自己束缚,遵从内心,在放牛的间隙看书,天黑时便借用富人家透过来的光看书,因觉得光不够大,便用锤子去敲别人的墙。

世上还有比他更可爱的人吗?没有人逼着他学习,他做是因为他喜。

他喜爱学习的本性不是别人强加给他的,而是源自于内心的渴望。

一个人的品性源自内心。

如果我们的内心足够坚定,那我们便能成为心中想成为的人。

六年级作文:品性源自内心_600字

六年级作文:品性源自内心_600字

品性源自内心_600字第一世我是历史上有名的道家传行者——庄子我虽只是广阔大地中人类的一员,但在我心中,风云、天地都只是我的主观产物,名利、地位对我只是一丝白雾,风一吹,便散得亳无踪影。

只有生命的价值才是我所珍惜的,我从内心深处尊敬生命,遵循着内心的痕迹去体会生命的伟大,看到被世俗名利牵累和祸害生命现象,我只感慨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不禁的摇头。

我愿以清风相伴,逍遥于山水,以一颗平静的心相追逐,那份尊重生命,平静致远的品性源于我淡然的心。

第二世我是历史以隐士著称的田园派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昂着头,怀着闲适的心情走近百草丛中的回家路上,劳作虽有些疲惫,但在我眼里一切都是宁静美丽。

我独爱菊。

菊的淡然美丽,不在百花争艳的春天中争放,让我心中为之一动。

想着面对那黑暗的官场,必得同流合污才能生存,我只留下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便挥袖离去。

远离黑暗的现实,我复得返自然,大自然的宁静让我重新得心灵的净洗,那平淡朴实的诗词,那流传千年的《桃花源记》,便是我内心的写照。

追求真实高洁的美便是我的真实的心灵。

第三世我只是这个世界上普通的人。

而今的世界早已不同于昔日,信息技术、飞机、汽车……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宽广,灯红酒绿的生活,功利、利益仿佛让人们蒙蔽了内心,迷失了自己,那来自内心的真正品性也被迷失了,让我苦苦挣扎。

真正的品性源自内心,我想我此时应该做的是:静静的坐着,体会着那来自内心深处的呼喊。

当那如泉水般清澈的心灵之水,充满我的全身,让我感到自己散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性源自一颗宁静的心安徽省安庆市一中高二(1)班刘翔总是在凉生初过雨时,静听梧叶细数秋日的声息;总是在细雨点寥花时,聆听逢着语低香近的絮语;总是在篱菊笼微月时,静待踏上曲折雅幽的晚径。

在去如朝露的一生里,唯愿此心与木兰舟,缓缓行,缓缓归,收获一份高雅的品性。

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

”每个生命从诞生开始,都在塑造着自我,或正直,或坚定,或懦弱。

于是卡莱尔找到了“最新的教义”,罗曼-罗兰找到了“清明宁静而又非常关切的灵魂”,老子以“守静笃”塑造德行。

无论是哲人还是庸者,只需跟随一颗宁静的心,便能收获一份高雅的品性。

曾看过季羡林老先生的一张照片,双眸痴痴地凝望着一株兰花,目光是那样澄澈而坚毅,双手握得那样坚定。

一代大师,隐去种种应有的名誉,只为存“真”,保持一颗洁白而平静的心灵。

他在书中以“做真实的自己”作序,以“我的心灵是一面镜子”为题,——是啊,人要怎样才能坦然地让内心作一面镜子,向外映照一个花样万千的世界,向内反射一个平静而又深邃的内心!席慕蓉说:“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

”那一份平静,带给季羡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一生,带给他“去伪存真”的品性。

栖居在瓦尔登湖畔的梭罗,终日与书声、鸟声为伴,但他并未感到孤寂,正是那一份宁静的心境让他写成伟大的著作《瓦尔登湖》,正是那一份宁静的心境让他拥有了常人不曾有的智慧与思想,正是那一份宁静的心境让他拥有了弥足珍贵的淡然品性。

“使风声化为歌声,并用自己的爱使之更加甜美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正如纪伯伦所言,无声的诗意是灵魂的幽居,梭罗用宁静的心追寻哲学的巅峰。

“月光衣我以华裳,林间有新绿似我青春模样”。

这该是一种多么美丽的雅致。

多想将席慕蓉笔下的山月针针绣起,绣在春夜的阡陌中,绣在细密的相思树上,绣在浓郁的怅惘里。

没有人能代替你去感受人生的悲与乐,唯有一颗宁静的心,才能体会到世间的种种美好,像“契丹的玫瑰”一样娇艳绽放,美丽你我的心灵,给予你我高雅的品性。

豁达如蕉下客,以诗文访友,月边渔,雨边锄,却也有在青山眼里的寂寞。

执着如米勒,对上流社会给予平静的藐视,却也有将心灵栖居于画布的无奈。

品性如“不用一钱买的清风朗月”,愿今生一路宁静,一颗慧心,一生清贫,然后拥有丰富而充实的灵魂。

(指导教师:刘磊)教师点评品性源自一颗宁静的心,这是个略显深邃的话题。

从作者的笔下,我们深深地领悟到,宁静不是摒弃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喧哗,而是怀有一颗恬静淡然、宠辱不惊的心。

我们跟从作者的思绪,在对文学和艺术的探寻中,在宁静中阅读,在宁静中感悟,不知不觉中,芬芳了读者的整个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