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笔记

公共管理学笔记
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一讲公共管理科学与科学公共管理---- 什么是公共管理学

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在字面上的涵义:管辖和处理

张立荣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中管理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等外部环境中,一个组

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由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决策、组织和控制,

促进其相互协调,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

(二)什么是公共管理

西方学者在“管理”之前加上“公共”的意义在于:

第一,强调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第二,强调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第三,强调公共管理主体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第四,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共参与性

第五,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幵性

张立荣教授认为,所谓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实现公共利益,依法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

二、公共管理学的定义及其要点

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活动,目的是提供与公共管理相关的知识与方法

――知识学陈振明

(2)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

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策略----- 技能说张成福

(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

——实践说张康之

张立荣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实现公共利益,依法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规律的科学一一规律说

上述定义包括7个要点:

第一,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是政府部门。

第二,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公共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第四,公共管理的方向和手段,具有多样性。

第五,公共管理的内在要求,在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高效化。

第六,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

第七,公共管理已经的实质,在于揭示公共管理活动的客观运行规律。

三、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及发展

(一)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

公共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的西方国家

公共管理学产生的学科背景:它是在突破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局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形成阶段(19世纪末一20世纪30年代)代表性理论: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及韦伯的科层制

第二阶段:成熟阶段(20世纪30年代一20世纪60年代)

代表性理论:

第三阶段:科学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一70年代)

代表性理论:巴纳德的系统管理理论以及罗森茨韦克和卡斯特的权变

理论

公共行政学的局限一一主要表现在理论框架、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手段、

管理目标等方面。

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一一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出现的“四种压力”,推动了公共管理学的兴起。

(二)西方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图式——“一元多线”

所谓“一元”,是说公共管理学始终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发展着。

所谓“多线”,首先是指理论知识的多样性;其次是指研究途径的多样性。

四、公共管理学在中国的建设及展望

在我国,公共管理学是在行政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目前,公共管理学科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群落中的热门学科。

我国公共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是一门还不成熟的学科。

第二讲政府职能转变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一一政府应该干什么

一、政府职能的一般理论

(一)政府职能的涵义和构成

“政府职能”也称“行政职能”,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候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各个领域进行管理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政府职能的构成要素:(1)职务范围:指国家行政机关这一行政主题管什么,管多宽(2)职责深度: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其承担的公共事务管到什么程度

(3)职权方式: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其所承担的公共事务怎么管(二)政府职能的分类和内

学术界主要有两种对政府职能分类的角度

一种是从静态角度进行的分类:政府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教育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即政府的基本

职能。

一种是从动态角度进行的分类:政府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和监控,即政府的运行职能。

(三)政府职能的地位和作用

(1)政府职能是国家行政管理性质和方向的直接体现

(2)政府职能是设置和改革行政机构的根本依据

(3)政府职能是实现行政运行机制科学化、程序化的重要保障

二、政府职能的国家比较及合理选择学术界名言:“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选优,有选优才有发展” 。

当今世界190 多个国家政府职能分类:

1、合格守夜人:西方政府职能

2、优秀领航员:日本

3、经济监护人:德国

4、社会协调员:法国

5、公平裁判员:东亚,尤其是韩国

6、社会管制员:南亚,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

7、轻轨推进器:东欧

8、经济清道夫:拉美政府职能

9、部落代言人:非洲政府职能

三点说明:①粗略分类,不一定全面

②形象说明,不一定准确

③着重分析最具影响力,代表性的第一类、第二类政府职能

综述,国际社会中的9 类政府职能,既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比较完善的政府职能,又有转轨时期的过渡性质的政府职能。既有成功的使经济得到发展的政府职能,又有对社会发展带来无限灾难的政府职能,通过对这些政府职能的比较,可以帮我们总结出有效的政府职能,从而更好地构建我国的政府职能。

我国当前正出于转轨时期,“转轨”有四层含义:

①由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

②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③由人治社会转向法治社会

④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

这种转轨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典社会主义与经典资本主义的结合,即由共产党执政的市场经济。

借鉴世界各国政府职能的经验教训,我们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应履行的职能可以概括为“宏观调控器”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培育市场,促进市场的成长和发展

2)纠正市场机制的失灵,保证市场的健康运行(3)超越市场,站在市场之外和市场之上,防止其消极面向社会扩散;同时不断引导市场走向准确的目标。

中共十六大提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十六字政府职能方针。

三、我国政府的现有职能及职能转变(一)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的配置、调整状况及存在的

主要问题目前我国政府职能的体系仍未突破传统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旧模式,与发达经济

和加入WT啲要求还有一定的不适应性,这种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我国政府的直接控制职能相对于社会的需要而言仍然过大,对社会各方面不必要的干预仍然过多。

(2)我国政府职能体系的内部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职能交叉和职能重复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3)我国政府吧微观管理职能返还给各社会单位的同时,宏观调控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一些领域出现了职能真空的状态

(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概念、进程、问题及出路

1、政府职能转变的概念

政府职能转变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说法:

狭义政府职能转变指政府管理经济的形态、方式和方法的变化、转换和发展;广义的政府职能转变指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与功能的变化、转换和发

展。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有四个方面:

1)政府管理权限的转变:即由无限权力向有限权力政府转变,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2)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即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向经济、法律、行政相结合的管理转变,由微观的直接管理向宏观的间接管理转变。对于这种转变,中科院何伟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政府应该把自己定

位在以下五个方面:你投资我欢迎;你赚钱我收税;你赔钱我不管;你犯法我治罪;

你自主经营我宏观调控。”

公共管理学黎民课后答案

公共管理学黎民课后答案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第一章绪论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集中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公共利益目标与 私人利益目标。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 者在内的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者不应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活动的目 标,而应以实现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休戚相关、私人活动又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作为自己 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处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关系的一 个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而优先性是通过公共权力或政治权威来体现的。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受较多制衡有其必然性:由于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需 要,公共管理组织获得了合法的垄断性,拥有合法的强制力,同时公共管理过程产生的影 响也是全社会的。(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

与执法者,处在基本社会资源分配的中心,公共决策通常是在多元的、甚至冲突的利益与 价值之间进行平衡和做出抉择。(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公共管理主要通过政府机制 来实现,私部门管理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的两个最重要的 资源配置和控制体系。 2.传统行政学在公共管理上存在哪些局限 用行政学的理论与方法处理当代公共领域的管理事宜时,主要存在着以下局限:(一) 理论框架局限。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由政治学和管理学两者构成的,行政学以政府管 理作为研究内容,无法独立于政治学,而采取管理学的一般的工具取向又会抹杀公共领域特 有的政治文化价值。(二)管理主体局限。政府或国家行政机构无疑是最重要的公共管理 主体,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三)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 现代公共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从根本上突破行政学在管理理念和手段上的局 限,成为公共领域管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四)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行政管理学讲管理

黎民版 公共管理学 复习要点

3.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4.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 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涵义:(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18.公共管理职能: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 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8.政府失败论的定义 所谓“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些情况。 24.公共管理中的绩效概念 所谓绩效,是效率(efficiency)和效能(effectiveness)总和,其中效率是对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进行测量,效能则是将实际成果与原定的预期成果进行比较,前者适用于一切能将投入和产出量化或货币化的 场合,后者则可用于那些收益无法用货币来计量的场合。 28目标管理定义:由参与管理的各方面制定目标,并经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管理方式,建立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最终以实现组织绩效的一套系统管理方式。 46.民营化(Privatization),是指政府利用市场或私人部门(包括营利和非营利)来执行公共项目,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其中包含: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Contracting Out)、业务分担(Load Shedding)、共同生产(Co- Production)或解除管制(De-Regulation)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政府只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42.战略管理的概念 战略管理是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确立和调整组织长期目标,整合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一系列决策与行动。 44.企业型政府的涵义 所谓“企业型政府”(Businesslike Government),是与“官僚政府”(Bureaucratic Government)相对应的。它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精神的公职人员(被称为“公共企业家”,Public Entrepreneur)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使绩效不佳的政府更有效地运作。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三)制衡性与自主性(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2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 1.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 2.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 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 1.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2)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3)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 2.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三)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 1.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1)传统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信息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2)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3)科层官僚制的专业分工原则导致政府功能退化。(4)官僚制的科层原则使组织行为保守,难有创意。 2.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1)民众应直接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2)公民应既能控制政治家,又能控制官僚。(3)国家应解决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的控制。(4)国家应寻找解决西方民主制运作过程中深层次矛 盾的途径。 5.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理。(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公平(Equality)。(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 6.P途径与B途径的异同 A.P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一心一意想划清与传统公共行政的关系;B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与行政学者,特别是认同“公共行政即管理学”的学者,认为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有较密切的关系和相似的理念。 B.P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认为公私部门管理有别;B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认为公私部门的管理有什么质的差异,而主张以较严谨的态度发展实证理论来描述和解释公私部门的异同。在此前提下,后者偏好、认同并接受企业管理的概念与工具,而且将之引入并运用于公共部门的管理上。 C.P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几乎完全依赖案例研究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B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兼采案例研究与量化研究作为教学研究的方法。

陈振明等著《公共管理系统学(第二版)》2017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科目:公共管理学 参考书目:《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振明等,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版。 1.组织的含义。 P28: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 2.组织结构的横向差异。(部门化和专业化) P38:组织结构的横向差异是指一个组织成员之间受教育和培训的差异程度,专业方向和技能、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等方面的差异程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组织部部门与部门之间或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3.组织结构的纵向差异。(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P38:组织结构的纵向差异是指组织结构中纵向垂直管理的层级数及层级之间的差异程度,这就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单位或部门的数量。 4.完整制。 P45: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完整制下的组织实行分工协作,以取得协同一致的效果。优

点:权责集中分明,组织结构简单统一,机构之间分工合作好,有利于领导机构的全局统筹和行政命令的贯彻执行,并能人尽其用,发挥专业优势。缺点:行政首长权力过分集中,属下单位缺乏自主性,容易造成因循守旧的工作作风。 5.公共组织的变革要实现的目标。 P56:一是提高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即公共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提高公共组织的工作绩效,在提高适应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公共组织及其人员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的更新,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使公共组织承担更多的公共责任,或更好地完成公共事务管理的任务。 6.组织变革的环节。 P:57:一是对违纪的感知,即组织成员意识到组织变革的必要性。二是对变革方向的确定,即通过分析环境变化,确定组织变革的目标及方案。三是变革,即变革方案的实施,对变革所影响到的成员进行沟通,推行新的组织观念、制度和行为模式。四是监督调整,即根据变革进程调整相关措施,并将变革成果固定下来,实现新行为模式的“在化”。 7.全球治理的概念。 P66:全球治理指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其特点主要包括:①治理主体是世界围的公共行动者。②治理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包括公益问题和公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 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 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 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 负个人责任。 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 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 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 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收费困难等特 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 式。 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 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 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以政策研究为方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 经济学分析手段。把政策执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政府项目上。 途径: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 研究中,并仍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 行政国家:指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关系中, 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张,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 决效力相当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社会事务,从而起到最活跃 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 公共管理学: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 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 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的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 品。或者说公共管理学一门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的学问。
1 / 11

公共管理学笔记陈振民版

公共管理学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1.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重点关注内部定向,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尽管公共管理也包含了公共行政的许多内涵,但有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目标以及管理者为取得结果负责的内涵。所以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 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公共部门:是公共事物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已经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是仅包括政府决策的产生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物品: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与公共物品相对应的是私人物品即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 3.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管理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而且所有的大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但是公共管理在许多重要方面是与私人管理存在差别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四、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加复杂和严格。 4. 治理与善治 治理概念定义繁多,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 善治是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的口号,它主要包括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利的主要标准。 二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 该领域发生了三次重大的范式转变,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学1.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的批评 无论是政策分析途径还是公共管理途径,都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途径的过时或者失效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是作为它的竞争或替代途径而出现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形

公共管理学黎民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集中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公共利益目标与 私人利益目标。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者不应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活动的目标,而应以实现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休戚相关、私人活动又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处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关系的一 个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而优先性是通过公共权力或政治权威来体现的。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受较多制衡有其必然性:由于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需要,公共管理组织获得了合法的垄断性,拥有合法的强制力,同时公共管理过程产生的影响也是全社会的。(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 与执法者,处在基本社会资源分配的中心,公共决策通常是在多元的、甚至冲突的利益与价值之间进行平衡和做出抉择。(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公共管理主要通过政府机制 来实现,私部门管理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的两个最重要的资源配置和控制体系。 2.传统行政学在公共管理上存在哪些局限? 用行政学的理论与方法处理当代公共领域的管理事宜时,主要存在着以下局限:(一)理论框架局限。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由政治学和管理学两者构成的,行政学以政府管理作为研究内容,无法独立于政治学,而采取管理学的一般的工具取向又会抹杀公共领域特有的政治文化价值。(二)管理主体局限。政府或国家行政机构无疑是最重要的公共管理 主体,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三)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 现代公共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从根本上突破行政学在管理理念和手段上的局限,成为公共领域管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四)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行政管理学讲管理 对象确定为两类:一类是政府本身,包括人、体制和过程;另一类是属于政府管辖范围的 公共事务。对公共管理而言,只有兼顾内外环境的关系,特别是重视外部环境,以结果或绩效为管理目标,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 3.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具体来讲,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如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三、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肌醇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 食二节、砂4.公共管理学及其特点是什么?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从总体上看,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如下重要的特点:(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 概念。(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八年专注于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4名学员成功考上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包括初试第二名侯liyuan(1对1学员,374分,二本)。 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 人指导一对一指导!

2015年北邮行管考研参考书(官方版) 615 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为主);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819公共管理专业综合 《行政管理学》(第四版),夏书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郑航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为主); 北邮参考书复习特点解析: 夏书章的《行政管理学》框架非常明晰第一遍背诵的时候列出整体框架笔记 《社会学》关注重点概念的定义重点理论的内容 张成福的《公共管理》条目较多我认为公共政策是重点一定要熟练背诵可能有些问题会混淆注重重点概念的区分 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在近两年的比重越来越大可能因为翻译的问题或者外国人思路的不同

以下由育明教育考研考博辅导中心提供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二.公共管理的性质:(育明教育注:了解) (1)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强调多元价值; (5)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把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三.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育明教育注:重点) 依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的观点,尽管研究公共管理的途径及理念有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一)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 1.背景: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70年代,由于对传统公共 行政学发展不满,产生了许多公共政策学院或课程。 2.含义:即以公共政策为研究途径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 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 3.性质: 1)P途径研究的公共管理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他们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订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因此相当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面向。 2)以研究取向而言,P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非量化的,以实务为基础的规范取向; 3)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 4.公共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认为,公共政策取向的公共管理有三个基本共识: 1) 视公共管理为政策分析互补之物; 2)在教学研究上十分重视个案研究,以从事实务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 3)以高层管理者为教学研究对象,致力于促进此类人员与学界之间的沟通对话。

公共管理学-黎明版

公共管理学 第一部分:简答 1、组织理论发展脉络 答:第一阶段: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泰罗(Frederick W.Taylor)的职能组织理论 法约尔(Henri Fayol)的组织过程理论 厄威克和古利克的组织设计理论 韦伯(Max Weber)的组织结构理论 主要观点: ①、忽视人的主动性研究组织的内部结构、制度规章和设计原则被称为是“图纸设计”,“组织信条”具有静态性 ②、内部取向,忽视组织环境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梅奥(E. Mayo)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的组织行为动力理论 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组织激励理论 主要观点: ①、关注组织成员的需求,注意提高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②、关注组织内部的群体及其对组织目标的影响 ③、关注组织目标与成员目标的协调 ④、关注组织管理的伦理性 ⑤、具有一定动态性 第三阶段:科学决策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的组织平衡理论 西蒙(Herbert A.Simon)的组织决策理论 主要观点: ①、组织活动包括两部分:决策和作业。而决策又比作业更为基本,因为决策先于作业。传统理论,缺陷就在于忽视决策(或者仅把决策视为高层的行为),专注于作业。 ②、在组织中,各个层次皆有决策。组织运行的实质是通过向其成员提供决定前提来影响成员的决策,使成员都把实现组织目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四阶段:系统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本尼斯(Warren Bennis)的组织发展理论 费德勒(Fred E.Fiedler)的组织权变控制理论 卡斯特(F.E.Kast)和罗森茨维克(J.E.Rosenzweig)的系统与权变控制理论 主要观点: 关注环境与组织的互动“内适应”与“外适应”结合。 第五阶段:管理文化时期的组织理论

陈振明_公共管理学_试题_题库(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 3、公共物品 4、行政国家 5、纯公共物品 四、简答 1、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那些? 2、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3、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4、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公共管理学笔记

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 公共管理导论 1.1公共管理的意义 公共管理代表着知识界和实务界对实现一种良好政府治理的努力、希望和探索,即期望建立一个有能力的、负责任的、有效率的、更能体现和实现民主社会基本价值的、不同于传统官僚导向的政府组织、政策及运作模式的新政府治理。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的性质: 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 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公共管理以公共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1.2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与研究途径 公共管理之发展 公共管理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30年代末期,行政学

者古利克为推动当时的行政改革,主张将管理主义与公共性目标相结合。在英国,1968年的《富尔顿报告》中,同样表达了强化政府表达能力的观点。 严格来说,公共管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正式产生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导致公共管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学科发展方面的因素,也有现实背景。 1.公共管理发展的时代背景 从1887年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发表后,公共管理学便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依照行政学家亨利的观点,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典范变迁。 第一阶段:政治与行政二分法(1900—1926)。行政学者有古德诺1900年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之观点,主张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行政学着怀特于1926年亦主张政治不要干预行政,行政管理系科学的问题,应为出价值中立,而以追求经济和效率为目标。公共行政在这一阶段,关注的是研究如何有效运用资源以执行政策。 第二阶段:行政原则(1927—1937)。在这个阶段,许多学者关注建构“行政原则”。魏劳毕于1929年出版了《公共行政的原则》,特别强调有一些科学的行政原则存在,这些原则可以被发现,行政人员一旦学会如何应用这些原则就可以成为专家,这些原则可以不考虑环境因素而适用于任何地方。 第三阶段:公共行政即政治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和“行政原则”受到人们的普遍质疑,公共行政开始向政治学回归。这时期的公共行政具有亲爱昂列的规范取向。然而这时期的公共行政以建立规范理论为目的,为知识而追求知识,对改进公共行政实务助益不多。正如亨利所言,形成了有“公共而无行政”,对公共管理者知能的研究与培养,可以说没有多大的建树。 第四阶段:公共行政即管理学。从1960年至70年代起,一部分行政

(完整word版)黎民版公共管理学复习要点

黎民版《公共管理学》复习要点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 (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 (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 (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2、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 1.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 2.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 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 1.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2)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3)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 2.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

(三)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 1.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1)传统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信息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2)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科层官僚制的专业分工原则导致政府功能退化。 (4)官僚制的科层原则使组织行为保守,难有创意。 2.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 (1)民众应直接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 (2)公民应既能控制政治家,又能控制官僚。 (3)国家应解决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的控制。 (4)国家应寻找解决西方民主制运作过程中深层次矛盾的途径。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4、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涵义: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二章教学文案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第二章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1、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地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 2、公共组织:广义上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上仅指国家机关组织。 3、公共组织、私人组织、第三部门的差异(43页,表1-1,了解就好)。 4、公共组织的类型 (1 和福利组织、 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 会。 (2 A、强制型公共组织:政府部门。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强制 性管理。如,纳税人必须接受税务管理部门的管理 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更多依靠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其强制性是可对抗的,当事人可 拒绝裁决。如,仲裁委员会――起诉;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各 种行业协会等。 C、非强制性公共组织:非强制性与服务性。如,各种院校、社区学校、研究所、基金会、医疗 保健机构、文化和科学技术团体、各种咨询服 务机构。 (3

A、古典模型:建立在行政管理等古典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效率是组织追求的首要价值。专业化与 协作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特点:①组织具有四个基础:目标、过程、顾客、领域。 ②对于每个组织而言,上述基础中必须有一个被赋予优先地位。 ③行政部门在最高层次上按主要目标组建,每个部门包含一切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④任何上级公能有效监督数量有限的直接下属,存在“控制范围”。 ⑤行政权威和责任授予单一行政人员而非董事会或委员会这样的多成员机构。 ⑥垂直领导活动与参谋活动被严格加以区分。 B、官僚模型:其基础是马克斯.韦伯创立的官僚理论。理性――合法权威。认为组织靠非人格化 的规则来管理,理性意味着效率。 特点:①基于职能专业化的劳动分工。 ②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制。 ③有与任职者和职责相关的规章制度。 ④有处理工作的程序系统。 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 ⑥雇员的选择与提升以其技术能力为基础。 C、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的应用。 特点:①公共事务由多人的董事会或委员会进行管理; ②“代理人”政府; ③不可随意监督组织外的代理商,不可随意利用行政命令取消合同; ④不是孤立地处理公共事务。

公共管理学 笔记

第一章绪论 【关键术语】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行政学 非政府组织 公共物品 研究范式 市场失灵 凯恩斯主义 政府失灵 1.1 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1.1.1 公共管理的内涵 公共管理,是社会公共组织通过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为增进公共利益及社会协调发展,对日益多样复杂的公共事务及公共组织自身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活动。 1.1.2 公共管理的主体 西方国家公共组织构成vs.中国公共组织的构成 公共组织的特性:公共性、非营利性、合法性、组织性、服务性 1.1.3 公共管理的对象 1.公共物品及其分类2.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必然性3.公共组织成为公共管理对象的必然 1.1.4 公共管理的特点 1.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比较的不同特点 管理目标不同;管理手段不同;管理结果的衡量标准不同 2.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比较的不同特点 管理理念不同;管理主体不同;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同;管理方法不同;管理目的不同 1.2 公共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2.1 公共行政学的诞生 1.公共行政学诞生的背景 2.公共行政学的传统范式 1.2.2 传统公共行政学遇到的批评与转变 1.传统范式受到批评的社会原因

2.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 1.2.3 公共管理学的新框架 1.公共管理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2.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框架 1.3 中国公共管理学的传播与发展 1.3.1 新中国领导人的行政管理思想 1.毛泽东的行政管理思想 2.邓小平的行政管理思想 3.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行政管理思想 1.3.2 从行政管理学到公共管理学的发展 1.行政管理学的恢复与发展 2.公共管理学研究范围 3.公共管理研究队伍的扩大 1.3.3 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 1.中国的国情特点 2.当前的学科建设的特点 1.4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1.4.1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意义 1.是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2.是促进社会协调进步发展的需要 3.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4.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管理素质和能力 1.4.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比较分析法 3.实践抽象法 4.实体分析法 第一章练习与思考题 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的含义? 2.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有什么不同? 3.如何理解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4.如何认识公共管理运动的现实意义? 5.公共管理范式转换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6.为什么说要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第2版-黎民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 作者:黎民 书号:978-7-04-031462-5 定价:35.00元 出版时间:2011年8月 分级:本科、研究生 适用专业:公共管理类 配套资源:教学课件 项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 配套资源:教学课件、精品课程配套网站 作者简介 黎民,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博士生 导师。 内容简介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在保留原书的 内容框架的基础上,对教材体系和内容上做了 较大的修改、充实和更新。在教材内容上,主 要对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管理的组织、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等章节进行修订,增加了新的理论与实践,使其符合当前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同时,为了紧密贴合公共管理的新趋势,编写团队经过讨论还增加了公共管理的运行、公共部门的资源管理、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等章节。随着当前公共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每一个公共管理的学生和专业工作人员都需要在结合我国实际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全书最后的“当前公共管理的若干热点”一章,既为读者了解实际管理提供了样本,又为读者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了方向。 在编写风格上,本次修订力求将公共管理类的基础与前沿贯串全书,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展开论述,使该版教材进一步增强其理论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可用作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各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同时适用于从事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参阅及有关专业在职干部培训参考教材。 【简明目录】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三章公共管理的管理者/第四章公共管理的物品及供给/第五章公共管理职能/第六章公共管理的运行/第七章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第八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第九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第十章非政府公共组织/第十一章公共管理的前沿热点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对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或对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部分和核心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公共: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 行政: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本质上包含为……服务的含义;管理: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意味着控制或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公共行政学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指示办事及内部取向,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以最低成本取得目标)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所有组织管理都包含合作团体的活动; (2)所有大型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B、差别: (1)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没有更多有效运作的诱因。(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私人组织中,权威和责任划分比较清楚;公共部门对政治控制的要求,对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寻求导致了责任机制的扩散,加深并复杂化了公共决策的过程。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与私部门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复杂的政府活动,公共管理也在政治环境中运作。 3、“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概念 (1)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5000手抄

浅读《改革政府》 吴昀 (管理学院公管专业,学号:L16301144) 有幸拜读美国行政学者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的著作《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两位学者深入考察美国政府改革实践,写出了《改革政府》一书,提出这样的主张:“不争论政府的大小而力求政府的效率,不强求政府做什么而着眼于政府怎么做,不纠缠征税多少花钱多少而讲究适当征税花钱得体,不辩论政府办事的动机而着重政府办事的后果。”他们描绘出一幅“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的蓝图。 百度搜索上对两位学者的介绍是:戴维·奥斯本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重要咨询机构“进步政策研究所”的成员,写过著名的《民主的实验室》一书,长期致力于有效政府的建设与宣传。特德·盖布勒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维塞利亚市和俄亥俄州万达利亚市的城市经理,亲自主持、参与过这两个城市政府的改革,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既是他参与改革实践的现身说法,也是他对政府改革的一种理性探索与总结。 特德·盖布勒曾经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维塞利亚市和俄亥俄州万达利亚市的城市经理并且亲自主持、参与过这两个城市政府的改革,这些经验与戴维·奥斯本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终于产生了一个新的理论突破点——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模式的政府改革,即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顾客驱动型政府组织模式,强调运用企业化的管理主义模式改革政府运作方式,最终建成“企业化政府”。克林顿上台后的美国“重塑政府”运动更进一步反映出该理论的重大现实意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更好的指导实践,新公共管理运动就是最好的例证。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兴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包含的内容概括为10个方面: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即政府不是提供公共服务(划桨),而应是向各类非政府组织提供催化剂,引导社会前进,政府要积极扶持能发挥掌舵作用的新组织,向它们提供政策,援助资金,进行业绩评估。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即政府把公共管理控制权从官僚机构转

公共管理学试题库及答案(黎明第二版)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布坎南。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政治危机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公共管理途径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经验理论,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 式。 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公共管理战略》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经济学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AC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AB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ABC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ABCD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AC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BC )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BD )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为公众提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 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或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2、公共管理 答:是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的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3、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排他性的货物。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