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第十章《艺术创作》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创作论刘小土1.艺术创造活动/(过程)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以生活中得来的素材为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并能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技巧,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简言之,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一般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

2.解衣般礴“解衣般礴”出自《庄子》的一段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自由情态。

借此说明,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是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和功利心,以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种创造劳动,“解衣般礴”论即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无拘无束的抒发,这一理论对中国艺术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喻指人的自由获得在于主观精神和客观规律相一致。

艺术创作活动须长期摸索客观规律,使“技”游刃有余,达到自由境界,方能与“道”相通,而且,此外提及的“技”是含规律与含目的的,艺术家只有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和艰苦的艺术实践,才能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如“庖丁解牛”一样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4意在笔先意在笔先是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的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意存笔前”。

传言王维所作《画学秘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清代画家方熏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深、远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

5“隐含的读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概念,“隐含的读者”不是真实的读者,而是对读者接受能力和视野的潜在考虑,它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支配和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伊瑟尔指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并不仅仅通过阅读表现出来,而是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文学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因此,不论作者是否意识到,他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都会预先设计到“接受模式”,这就是“隐含的读者”。

(完整ppt)10-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_第十章(20190402)改后

(完整ppt)10-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_第十章(20190402)改后
• 第二,数字技术完全改变了传统音乐的产业形 态。借助数字技术,音乐产业突破了传播空间、 时间、数量、质量的限制,能够提供音乐作品 的无损品质和无限复制。
• 第三,形成了数字时代的大众音乐狂欢。 • 第四,数字技术让音乐迈入跨界应用时代。
三、数字技术条件下的舞台艺术
• 第一,表演主体的多元性和虚拟性。 • 第二,表演过程的事件性。 • 第三,表演效果的奇观性。 • 第四,表演形式的跨界性。 • 第五,表演传播的广泛性和全球性。 • 第六,数字技术对保护表演形态文化艺术有重
波普艺术代表作品 罗伯特•劳申柏《组字画》
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在黄浦江上的焰火作品《白天焰火》2014年8月8日
多样化与本土化的艺术博弈也带来了需要 思考的问题
• 首先,多样化时代的各国艺术出现了明显的国际化现象。 • 其次,艺术的本土化在国家和民族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不断加强。 • 最后,本土化并不完全等同于民族国家文化的简单符号化。
1940年6月18日,戴高乐在英国广播电台 发起抵抗号召。二战期间,广播电台成 为发动和团结民众的有力武器。
三、网络媒介与艺术传播
• 网络媒介与电子媒介相比具有的新的艺术传播特征: • 网络媒介实现了传播的多对多,而电子媒介只是一
对多; • 网络媒介具有强大的交互性,电子媒介主要是单向
传播; • 网络媒介具有沉浸式体验优势,电子媒介的视听感
数字技术条件下的舞台艺术案例
2016年《最忆是杭州》G20晚 会实景演出与数字创意的结合。
第四节 当代媒介与艺术传播
一、纸媒介与艺术传播 二、电子媒介与艺术传播 三、网络媒介与艺术传播
艺术传播的四种要素
传播者 艺术信息 传播媒介 艺术受众
一、纸媒介与艺术传播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必考)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必考)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必考)一、名词解释1.艺术创作答: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过程2.艺术作品答: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鉴赏答: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4.艺术风格答: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5.艺术语言答: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6.艺术语言答: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7.艺术心理定势答: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8.艺术思维答:艺术思维就是主要利用形象思维来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并最终物化为艺术形象〔作品〕的思维活动。

9.素材答:是未经作者艺术加工的感性生活材料或原创的艺术资料10.期待视域答:主要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艺术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域,它圈定了理解可能的限度。

11.形象思维答: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12.造型艺术答: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创作论刘小土1.艺术创造活动/(过程)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以生活中得来的素材为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并能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技巧,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简言之,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一般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

2.解衣般礴“解衣般礴”出自《庄子》的一段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自由情态。

借此说明,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是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和功利心,以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种创造劳动,“解衣般礴”论即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无拘无束的抒发,这一理论对中国艺术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喻指人的自由获得在于主观精神和客观规律相一致。

艺术创作活动须长期摸索客观规律,使“技”游刃有余,达到自由境界,方能与“道”相通,而且,此外提及的“技”是含规律与含目的的,艺术家只有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和艰苦的艺术实践,才能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如“庖丁解牛”一样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4意在笔先意在笔先是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的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意存笔前”。

传言王维所作《画学秘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清代画家方熏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深、远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

5“隐含的读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概念,“隐含的读者”不是真实的读者,而是对读者接受能力和视野的潜在考虑,它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支配和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伊瑟尔指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并不仅仅通过阅读表现出来,而是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文学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因此,不论作者是否意识到,他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都会预先设计到“接受模式”,这就是“隐含的读者”。

艺术概论考试重点

艺术概论考试重点

艺术概论重点: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及其特征
Ⅰ、关于艺术的本质有哪几种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Ⅱ、艺术的三个特征①形象性(如何理解)
②主体性(如何理解)
③审美性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主要有哪几种管带你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观点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Ⅰ、艺术教育的概念,根本目标及其具体任务
Ⅱ、艺术的功能:①审美认知(概念)
②审美教育(概念,原因,特点)
③审美娱乐(概念)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及区别
Ⅱ、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及区别
Ⅲ、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及其区别
Ⅳ、艺术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及区别
第五章:实用艺术
实用艺术的种类: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现代设计
Ⅰ、建筑艺术的三个设计原则:实用,美观,坚固(其中美观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Ⅱ、园林艺术的三个特征:建筑没,自然美,文化没;其中文化美是核心和精华。

Ⅲ、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实用性和审美性,变现性和形式美,民族性和时代性)
Ⅳ、这一张书后面一些典型例子
第六章:造型艺术
Ⅰ、造型艺术的种类
Ⅱ、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Ⅲ、这一章书后面的例子
第十章:艺术创作
Ⅰ、艺术创作主题——艺术家
Ⅱ、艺术创作过程
Ⅲ、艺术创作心理
Ⅳ、艺术流派的形成
第十一章: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的层次,典型和意境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艺术概论艺术创作论

艺术概论艺术创作论

《艺术概论》艺术创作论第一节、创作主体:艺术家(-)艺术家与社会,艺术家的定义;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要有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精神(社会责任);艺术家体验生活的特点。

名词解释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这一特殊精神生产的人。

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他在整个艺术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艺术四要素图式〃中〃世界——艺术家一作品——读者〃,以其核心要素〃艺术家〃为联结的纽带。

是艺术家将其所体验的世界通过各艺术种类的独特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转化成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承载了艺术家对世界的感悟并将其呈现给读者;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又时时以伊瑟尔所说的〃隐含的读者〃的身份与艺术家对话,因为艺术创作者在创作之中常常会考虑读者的接受问题。

因此,离开了艺术家,就没有了艺术创作,也就没有了艺术作品、艺术鉴赏和整个艺术活动。

艺术四要素:艺术家——艺术创作主体;世界——艺术创作客体;作品——艺术创作本体;鉴赏者(读者)——艺术创作受体。

艺术四要素理论比较合理地解释了人类艺术活动的复杂性、体统性,并试图从分析艺术的内部结构来完整地理解人类的艺术活动。

人类的艺术活动是一个完美的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是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无论艺术创作还是鉴赏,都是由现实世界、艺术家、艺术品、鉴赏者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动态流程,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简述艺术家和社会生活的关系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1)家庭环境、社会制度渗透下的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与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因此每个艺术家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等无不打上这些方面的印记。

(2)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熏陶和影响。

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对艺术家的熏陶和影响使非常明显、深刻、普遍的。

因为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社会习俗以及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无不打上了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烙印,世界各民族的文艺作品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征(包括艺术心理和艺术形式诸特征)就说明了这一点。

艺术概论专升本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

艺术概论专升本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

《艺术概论》专升本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一、参考教材《艺术学概论》(彭吉象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二、考试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作品分析等。

三、考试大纲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掌握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

2.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意义。

3.掌握艺术的基本特征,要求能结合具体作品进行综合阐述。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1.掌握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主要观点,需能答出其理论主张、代表人物及其意义、局限性等信息。

2.理解艺术的发生是多元决定的。

3.理解和认识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1.掌握艺术的主要功能,需能结合具体艺术现象进行阐述。

2.理解美育与艺术教育的作用。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1.了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掌握艺术与哲学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能结合具体艺术作品及艺术现象进行综合阐述。

3.掌握艺术与宗教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能结合具体艺术作品及艺术现象进行综合阐述。

4.掌握艺术与道德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能结合具体艺术作品及艺术现象进行综合阐述。

5.掌握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能结合具体艺术作品及艺术现象进行综合阐述。

第五章实用艺术1.了解艺术分类的主要方法。

2.了解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

3.了解实用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第六章造型艺术1.掌握造型艺术的定义和主要种类。

2.理解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3.掌握中国绘画的民族特色第七章表情艺术1.了解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

2.理解表性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3.掌握音乐艺术的主要种类和音乐形象的主要特点。

第八章综合艺术1.掌握综合艺术的定义和主要种类。

2.掌握综合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第九章语言艺术1.了解语言艺术的主要种类。

2.掌握语言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3.掌握小说的“三要素”。

第十章艺术创作1.掌握艺术家的特点。

2.掌握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3.掌握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需能够展开进行阐述。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第三编.艺术创造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的涵义,了解艺术创造是特殊的精神生产,理解艺术家的修养和能力,以及创造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掌握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理解创造活动中艺术家的心理机制和艺术思维状况。

主体论意志主义主体论弗洛伊德主义主体论存在主义主体论意志主义主体论叔本华—“生活意志”表象我意志尼采—“强力意志”超人日神酒神伯格森—生命冲动”生命冲动主体客体艺术家审美活动艺术创造主体审美精神产品体验者实践者创造者生产者第十一章艺术创造过程1.艺术体验(1)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2)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3)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第十一章艺术创造过程2.艺术构思整合变形移情意蕴的凝结第十一章艺术创造过程艺术意象的形成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

第十一章艺术创造过程 3.艺术表现第十一章艺术创造过程艺术内涵的深化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艺术意蕴将在物化过程中获得提升; 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第十二章艺术创造的心理要素与艺术思维艺术创造的心理要素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艺术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人形象思维A. 形象思维始终要以具体可感的事象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B. 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C. 形象思维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性功能。

抽象思维①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形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方法;②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以在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中相互交叉和转化。

形象思维与灵感灵感的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深度表现形象思维灵感交互作用本编结束谢谢!版权所有: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艺术传达活动
艺术传达活动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 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 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 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第三节 艺术创作心理
一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灵感思维 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 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 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基本的和主要的思维方式。 第一,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 第二,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 理功能。 第三,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2、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归根结底根源于本民族的社会生 活与经济基础。也离不开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艺术风格的时代特色是指同一时代的艺术作品常常具 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体现出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 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
二 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 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相 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包括深刻的思想修养、深厚 的艺术修养,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 面的广博知识。这同样也需要勤奋的学习和实 践。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 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技巧,通过艺术的加 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为具 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 态化为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 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
一 艺术体验活动 艺术体验活动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是 艺术创作的起始,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 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 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 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5、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练并掌握 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二 艺术家与社会生活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 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因此,艺术创作从主客 体两个方面来看都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1、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此,艺 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十章 艺术创作
第一节 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一 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始者 . 1 、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
由于艺术生产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得 在艺术家这Leabharlann 总称下又有许多各自不同的艺术分 工。
2 .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由于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精神生产,真 正的艺术家绝不把艺术作为谋生或获取名利的 手段,而是看做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并为 之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生命。
3、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 想象力。
由于艺术生产的突出特点是把艺术家强烈的主 观因素渗透到艺术创作中,并“物化”为艺术 作品和艺术形象,因此艺术家的内在精神世界 显得尤其重要和突出。
4、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 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艺术独特性是艺术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艺术的 生命就在于创造和创新。
灵感的出现与潜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但也与自觉的显意识活动的长期积累紧密相关。
二 意识与无意识
无意识或称潜意识和下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 的。在普通心理学中,无意识指人的不知不觉、 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
从总体上看,艺术创作无疑是艺术家有目的、有 意识的创作活动,意识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主要 和支配作用。然而,在艺术创作中又确实存在 着一些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活动,这种无意识或 下意识常常成为激发顿悟、灵感的契机,也常 常成为表演艺术二度创作的最佳瞬间。
抽象思维是指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 的一种思维形式。
在艺术构思与创造的过程中,诸如作品体裁的选 择、主题的提炼、结构的安排、人物性格的设计、 表现手法的选择等,或多或少都离不开抽象思维 活动。
抽象思维在艺术活动中,必须服从于形象思维的 规律,有机融合在形象思维之中。
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 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 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 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2、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 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进行艺术创作时, 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吸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而且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自觉或不自 觉地表明自己的情绪和态度,从主观方面也折射 和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 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艺术才能是指艺术家创作艺术形象的能力,它 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训练培养相融合而形成的艺 术创造力。
第四节 艺术风格 艺术流派 艺术思潮
一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就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
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1、艺术风格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多样性。 第一,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 第二,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
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 第三,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
二 艺术构思活动
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 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并融 会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主 体和客体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 一的审美意象。
对于艺术构思来说,多种审美心理因素都在发 挥积极作用,其中想象和情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 位和作用。想象是艺术构思的核心,情感是艺术 构思的动力。
艺术流派的形成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由一批具有相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们,自觉结合而 形成的艺术流派。
由一批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们,不自觉而 形成的艺术流派。
艺术家们本身并没有形成流派的计划或意愿,甚至 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属于某一流派,只是由于艺术 风格的相似或相近,被后世人们在艺术鉴赏或艺 术批评中将其归纳为特定的流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