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与亚临界机组特点比较
超临界火电机组

火力发电革命性变革——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运用超临界(超超临界)是一个热力学概念。
对于水和水蒸气,压力超过临界压力22.129MPa的状态,即为超临界状态。
同时这一状态下对应的饱和温度为374.15℃。
超临界机组即指蒸汽压力达到超临界状态的发电机组。
蒸汽参数达到27MPa/580℃/600℃以上的高效超临界机组,属于超超临界机组。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大幅度提高循环效率,降低发电煤耗。
但相应地需要提高金属材料的档次和金属部件的焊接工艺水平。
现在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技术的发展。
超超临界机组蒸汽参数愈高,热效率也随之提高。
热力循环分析表明,在超超临界机组参数范围的条件下,主蒸汽压力提高1MPa,机组的热耗率就可下降0.13%~0.15%;主蒸汽温度每提高10℃,机组的热耗率就可下降0.25~0.30%;再热蒸汽温度每提高10℃,机组的热耗率就可下降0.15%~0.20%。
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采用二次再热,则其热耗率可较采用一次再热的机组下降1.4%~1.6%。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在20世纪60~70年代曾经历过低谷时期,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试验条件所限,没有认识到超临界(超超临界)压力下工质的大比热容特性对水动力特性以及传热特性的影响,因而引发了水冷壁多次爆管等事故。
经过理论和技术方面的不断发展,发现了超临界压力下的工质存在类膜态沸腾导致传热恶化问题,克服了技术发展障碍。
与此同时,随着金属材料工业的发展,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获得了新的生命。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具有如下特点:(1)热效率高、热耗低。
超临界机组比亚临界机组可降低热耗约 2.5%,故可节约燃料,降低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2)超临界压力时水和蒸汽比容相同,状态相似,单相的流动特性稳定,没有汽水分层和在中间集箱处分配不均的困难,并不需要象亚临界压力锅炉那样用复杂的分配系统来保证良好的汽水混合,回路比较简单。
350MW超临界亚临界比较专题报告

350MW超临界亚临界⽐较专题报告华能长春热电⼚新建⼯程初步设计第四卷热机部分专题报告超临界供热机组选型论证东北电⼒设计院设计证书070001-sj勘察证书070001-kj环评证书甲字1605质量管理体系证书05004Q10052R0L2008年5⽉长春华能长春热电⼚新建⼯程初步设计第四卷热机部分专题报告超临界供热机组选型论证批准安⼒群审核李健校核裴育峰编写⽯志奎2008年5⽉长春⽬次1、概述 (1)2、国内亚临界、超临界供热机组的发展状况 (2)3、超临界空冷机组与亚临界供热机组⽅案⽐较 (2)4.主机⼚对350MW超临界抽汽机组中压末级叶⽚设计说明 (6)5. 叶根型式的选择及安全性分析 (10)6 1029MM末级动叶⽚ (10)7、结论 (15)1、概述据有关预测表明,2020年要实现全⾯建设⼩康⽬标,我国⼀次能源的需求将在25~33亿吨标准煤之间。
也就是说,按现⾏经济增长模式,若要实现2020年GDP翻两番的⽬标,我国能源需求在现有消费量基础上⾄少需翻⼀番,到2020年,⼈均能源消费将由2000年的约1.0吨标煤增加到2.0吨标煤左右。
⽬前,我国单位产品的能耗⽔平较⾼。
能源加⼯、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的效率仅约33%,⽐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耗能⾏业的单位产品能耗⽐世界先进⽔平⾼20~50%,⽽这些⾏业的能源消费占⼯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0%。
因此,我国全⾯提⾼能源效率的任务⼗分艰巨。
未来15~20年既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能源、⼟地、环境等资源性瓶颈制约突出表现的时期。
中国能源的资源总量和构成、建设⼩康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当前我国的能源利⽤效率⽔平等都决定了我国必须要⼤⼒推进经济增长⽅式的转型,建⽴节约型社会,⾛适合中国特点的节能型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在能源利⽤⽅⾯的具体要求,也是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球范围内煤炭资源的⽇益紧张和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超临界技术,提⾼⽕⼒发电的蒸汽参数、降低机组热耗、节约燃料、降低发电成本、提⾼电⼚热效率,已成为当今⼯业先进国家⽕⼒发电技术的主要发展⽅向。
超临界机组和亚临界机组特点比较

超临界机组和亚临界机组特点比较超临界机组是指主蒸汽压力高于临界压力(22.13MPa)的锅炉和汽轮发电机组,它具有如下特点:(1) 热效率高、热耗低。
超临界机组比亚临界机组可降低热耗~2.5%,故可节约燃料,降低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2)超临界压力时水和蒸汽比容相同,状态相似,单相的流动特性稳定,没有汽水分层和在中间集箱处分配不均的困难,并不需要象亚临界压力锅炉那样用复杂的分配系统来保证良好的汽水混合,回路比较简单。
(3) 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管道内单相流体阻力比亚临界汽包炉双相流体阻力低。
(4) 超临界压力下工质的导热系数和比热较亚临界压力的高。
(5) 超临界压力工质的比容和流量较亚临界的小,故锅炉水冷壁管内径较细,汽机的叶片可以缩短,汽缸可以变小,降低了重量与成本。
(6)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没有大直径厚壁的汽包和下降管,制造时不需要大型的卷板机和锻压机等机械,制造、安装、运输方便。
同时取消汽包而采用汽水分离器,汽水分离器远比亚临界锅炉的汽包小,内部装置也很简单,制造工艺也相对容易,相应地降低了成本。
(7)启动、停炉快。
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不存在汽包上下壁温差等安全问题,而且其金属重量和储水量小,因而锅炉的储热能力差,所以其增减负荷允许的速度快,启动、停炉时间可大大缩短。
一般在较高负荷(80~100%)时,其负荷变动率可达 10%/min。
(8) 超临界压力锅炉适宜于变压运行。
(9)超临界锅炉机组的水质要求较高,使水处理设备费用增加,例如蒸汽中铜、铁和二氧化硅等固形物的溶解度是随着蒸汽比重的减小而增大,因而在超临界压力下,即使温度不高,铜、铁和二氧化硅等的溶解度也很高,为防止它在锅炉蒸发受热面及汽机叶片上结垢,超临界锅炉需 100%的凝结水精处理,除盐除铁。
(10)超临界压力锅炉的蓄热特性不及汽包炉,外界负荷变动时,汽温、汽压变化快而必须有相当灵敏可靠的自动调节系统,锅炉机组的自控水平要求也较高一些。
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

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区别一、定义所谓的"临界"是指锅炉工作情况下承受的一定温度和压力的蒸汽状态。
可以查出水的临界压力为22.115MPa ,由此知,此压力对应下的状态叫临界状态;(1)水在加热过程中存在一个状态点——临界点(2)低于临界点压力,从低温下的水加热到过热蒸汽的过程中要经过汽化过程,即经过水和水蒸汽共存的状态;(3)而如果压力在临界压力或临界压力以上时,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就没有汽水共存状态而直接从水转变为蒸汽。
T-S图临界点T饱和水线饱和汽线S水的临界点1.1 压力低于25MPa(对应的蒸汽温度低于538摄氏度)时的状态为亚临界状态;亚临界自然循环汽包锅炉的燃烧室蒸发受热面与汽包构成循环回路。
受热面上升管吸热量越大,则上升管内的含汽率增大,与下降管比重差增大,因此推动更大的循环量。
其特性是带有“自补偿”性质的。
而直流锅炉燃烧室内的平行上升管组吸热量越大则工质比容增大,体积流速变大,阻力增大。
对带有联箱的平行管组,吸热多的管子质量流量必然降低,其特点是“直流”性质的。
1.2 压力在25MPa 时的状态(对应的蒸汽温度高于538摄氏度)为超临界状态;超临界是物质的一种特殊状态,当环境温度、压力达到物质的临界点时,气液两相的相界面消失,成为均相体系。
当温度压力进一步提高,即超过临界点时,物质就处于超临界状态,成为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水是一种重要超临界流体,在超临界状态下,水具有类似于气体的良好流动性,又具有远高于气体的密度。
超临界水是一种很好的反应介质,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例如扩散系数高、传质速率高、粘度低、混合性好、介电常数低、与有机物、气体组分完全互溶;对无机物溶解度低,利于固体分离,反应性高、分解力高;超临界水本身可参与自由基和离子反应等等。
1.3 压力在25-31MPa 之间(温度在600度以上)则称为超超临界状态。
二、 参数水的临界状态参数为压力22.115MPa 、温度374.15℃2.1 亚临界火电机组蒸汽参数: P=16~19MPa ,T= 538℃/ 538℃或T= 540℃/ 540℃。
超临界机组与亚临界机组最大的区别

超临界机组与亚临界机组最大的区别,也是超临界参数锅炉的技术关键就是水冷壁。
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的循环倍率通常只有1或小于1(当过热器减温水量较大时),变压运行的超临界机组低负荷时流量较小,这决定了水冷壁需要较小的管径和特殊的管圈型式,以确保管内有足够高的质量流速,保证冷却管壁,使其不超温。
经过长期的发展,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管圈主要有螺旋管圈水冷壁和垂直管圈水冷壁两种型式。
1 螺旋管圈水冷壁为了适应电网中调峰和滑压运行的要求,先后开发的螺旋管圈水冷壁结构的超临界锅炉。
管子自炉膛低部以一定的倾角沿着炉膛四周盘旋上升到炉膛出口处(一般1.5—2.0圈),上部改为垂直上升管子,以利于管子穿墙及悬吊结构的布置。
只要改变螺旋管圈的倾角,就可以非常容易的减少炉膛四周的管子数量而不增加管子间的间隙,保证必要的管内质量流速,同时可选用较粗的管子,增加水冷壁的刚性。
螺旋管圈水冷壁的主要优点为:(1)可以容易地满足变压运行的要求。
由于管子根数少,采用了较高的质量流速,在所有的负荷范围内均能保证管壁温度不超过允许温度,并且在压力较低时水动力也十分稳定;(2)由于水冷壁管圈绕炉膛周界盘旋上升,各根管子受热较均匀,使得水冷壁出口温度偏差小;(3)可以采用较大管径和壁厚的水冷壁管,增加水冷壁的刚性,减少了由管子制造公差所引起的水动力偏差。
螺旋管圈水冷壁的主要缺点为:(1)由于管内质量流速高,螺旋管圈展开长度几乎为垂直管圈长度的二倍,水冷壁阻力较大;(2)螺旋管圈水冷壁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制造工作量大,每绕一圈,有四个弯头,组装率低,管圈的支承结构和刚性梁结构复杂,制造和安装周期长,维护和维修也要复杂一些。
2垂直管圈水冷壁垂直管圈水冷壁又分为一次上升式和多次上升一下降两种,沿炉膛四面周界垂直的管子组成若干管屏。
一次上升垂直管圈的所有管屏都是并联的,从省煤器来的工质引入炉底进口集箱,在管屏中一次向上流动至炉顶出口集箱。
而多次上升一下降管圈,工质从炉底进入几片管屏,向上流动到炉顶后,经过下降管引到炉底,再在另外几片管屏中向上流动,视不同情况可有几次上升下降。
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区别、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终稿

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区别、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通过书本上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火电厂的工作流程和原理,在整个流程中机组选择的不同使得火电厂对发电用的蒸汽的各项参数、工件的选择、材料的要求等提出不同的标准。
本小组通过对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区别、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找出了他们的一些不同与相同之处,陈列如下不对之处还望指正。
二、调查方法1.从书籍中查找有关资料2.在英特网中查阅有关资料三、正文我国自1882年在上海建立第一座火力发电厂开始, 火力发电已走过100多年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火力发电事业取得了煌的成就。
全国电力装机到1987年跨上100GW的台阶后, 经过7年的努力, 在1995年3月份突破200GW至1995年底我国电力装机容达到217.224GW,其中水电52.184GW,火电162.94GW,核电2.1GW.1995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三位、发电量居世界第二位。
火力发电在电力结构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从全球范围看, 火电在电力工业中起着主导作用。
对中国而言, 火电在电力工业中所占比重更大, 其中煤电所占比例要比全世界平均水平更高。
国内外一些机构曾对我国能源结构进行过预测分析, 虽然数字有些差异, 但结论大致相同,火力发电特别是燃煤发电在未来几年及21世纪上半叶, 甚至更长时间内在我国电力工业中将起主导作用。
我国火电机组的研制从50年代中期6MW中压机组起步, 到70年代已具备设计制造200MW超高压机组和300MW亚临界压力机组的能力, 但我国最大单机容量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一般为30-40年, 我国机组的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 以当时的亚临界300MW汽轮机为例, 其热耗值比国外同类机组高出约209KJ/(KW·h), 按每台机组每年运行7000h 计算, 仅此一项每台机组每年就需多消耗近2000t标准煤。
600MW超临界机组总体介绍

一、汽轮机和热力学相关知识简介 -汽轮机转子 • 我公司600MW汽轮机转子分为高中压转子、低压A转子 和低压B转子,通过刚性联轴器联接。各转子各自支撑在 2个轴承上,整个轴系通过位于2号轴承座内的推力轴承定 位。 • 高中压转子和低压转子均为整锻无中心孔转子,在相同热 应力的条件下,增大了转子的循环寿命,降低了制造成本。
四、超临界机组的发展
• 发展超临界机组是火力发电领域中提高发电效率、节约能 源、改善环境影响、降低发电成本的必然趋势,各国在火 力发电领域中都积极采用超临界参数的大容量机组。世界 上早期研制的超临界机组曾遇到所选用蒸汽参数过高的误 区,超越了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运行中出现很多问题, 如,锅炉过热器受热面高温腐蚀;汽轮机高压缸的蠕变变 形;运行灵活性差,不能带周期性负荷运行等。以后世界 上发展的超临界机组采用的蒸汽参数多采用压力为24 MPa等级,主/再热蒸汽温度538℃~566℃。从二十世纪 九十年代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材料技术的发展,超 临界机组的蒸汽参数又有提高的趋势。目前,我国已可以 生产蒸汽压力为25Mpa~26.5Mpa,温度为600℃~ 610℃,容量为1000MW等级的超临界参数汽轮发电机组。
一、汽轮机和热力学相关知识简介 -设备图片
一、汽轮机和热力学相关知识简介 -设备图片
一、汽轮机和热力学相关知识简介 -汽轮机转子
• 转子可以在不揭缸的情况下,可利用汽缸端部设置的专用 手孔,在高中压转子排汽口侧的轴凸肩上,装设或调整其 重块的位置或重量。也可以在高中压转子中压侧末级叶轮, 高压侧调节级前转子燕尾槽内以及高中压转子高压侧排汽 口转子燕尾槽内加装平衡块。
一、汽轮机和热力学相关知识简介 -汽轮机基础知识简介 • 东汽(日立)的 600MW超临界机组DEH对CV、ICV阀门控制 有别于国内DEH通用设计,未设计单阀和顺序阀的控制逻辑, 而采用的是混合阀控制,即在机组启动到正常运行过程中, 所有调门的阀位指令为总流量指令的函数。 • 在机组未投入暖机功能时,总流量指令=CV流量指令=ICV流 量指令,当机组在暖机控制期间,总流量指令=CV流量指令 +ICV流量指令,这样的阀门特性在实践中证明,既减少了阀 门的截流损耗又避免了阀门切换带来的扰动。
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

简单一点,水在大气压下100度气化,蒸汽温度也是100度,这是所谓临界状态,要再加热蒸汽,麻烦,那么加压,提高水的气化点,就是超临界了,高温蒸汽的能源利用效率高,亚临界,170MPa,535;超临界,250MPa,560℃,超超临界,300MPa,600℃.至于液态变成气态,不临界也是这样.火力发电机组,以容量划分,分为小机(10万千瓦及以下机组)、大机(20万千瓦、30万千瓦、60万千瓦、100万千瓦、130万千瓦等)。
还可划分为亚临界机组、超临界机组、超超临界机组、联合循环机组。
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主要是就蒸汽的压力与温度参数而言:亚临界,170ata,535;超临界,240ata,560℃℃;超超临界,300ata,600℃。
在超临界与超超临界状态,水由液态直接成为汽态(由湿蒸汽直接成为过热蒸汽、饱和蒸汽),热效率高。
因此,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已经成为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主力机组。
燃气轮机燃气轮机是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是一种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
燃气轮机的工作过程是,压气机(即压缩机)连续地从大气中吸入空气并将其压缩;压缩后的空气进入燃烧室,与喷入的燃料混合后燃烧,成为高温燃气,随即流入燃气透平中膨胀作功,推动透平叶轮带着压气机叶轮一起旋转;加热后的高温燃气的作功能力显著提高,因而燃气透平在带动压气机的同时,尚有余功作为燃气轮机的输出机械功。
燃气轮机由静止起动时,需用起动机带着旋转,待加速到能独立运行后,起动机才脱开。
燃气轮机由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透平等组成。
压气机有轴流式和离心式两种,轴流式压气机效率较高,适用于大流量的场合。
在小流量时,轴流式压气机因后面几级叶片很短,效率低于离心式。
功率为数兆瓦的燃气轮机中,有些压气机采用轴流式加一个离心式作末级,因而在达到较高效率的同时又缩短了轴向长度。
燃烧室和透平不仅工作温度高,而且还承受燃气轮机在起动和停机时,因温度剧烈变化引起的热冲击,工作条件恶劣,故它们是决定燃气轮机寿命的关键部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临界机组与亚临界机组特点的比较2006-10-25 20:42600MW 亚临界及超临界机组甩负荷试验技术研究一、任务来源汽轮机作为一个高速转动机械必须保证转速不超过它设计允许的最高转速,以防止超速产生的严重后果。
在防止机组发生甩负荷工况时的动态转速飞升方面,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超速保护限制回路,也即OPC 保护回路,而甩负荷试验是考核汽轮机调速系统动态特性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
所以,对于甩负荷试验而言,OPC 超速保护回路是最重要的。
甩负荷试验是一项较为复杂和极其重要的试验.涉及到各机、炉、电、热、化各专业,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由于甩负荷试验对于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意义,目前新机组在基建期间,移交生产前,都基本会按照有关要求进行甩负荷试验,但由于甩负荷试验涉及到各专业,自身技术上比较复杂,在各地实际进行的甩负荷试验中,由于认知和理解上的不同,存在不同的技术观点,导致实际甩负荷试验操作中,有不同的操作方式,甩负荷的试验结果也不尽相同,很多试验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试验过程中二次飞升转速比较高、OPC 动作次数过多、甩负荷后机组没法维持空转并再次并网接带负荷等问题,不仅影响到机组的定期投产,也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
尤其近年超临界机组的建设投产比较多,超临界机组的甩负荷试验,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
本文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结合广东正在建设的600MW 等级的亚临界及超临界机组,对于600MW机组的甩负荷试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研究,全面掌握现代大型机组甩负荷试验的技术要点,着重解决实际甩负荷试验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点,为大型机组的甩负荷试验,包括即将大规模投产的1000MW 机组的甩负荷试验,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指导,为保证现代大型机组甩负荷试验的顺利进行和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服务。
为此,广东省电力工业局试验研究所于2006 年开始了该项目的研究工作,项目名称:600MW 亚临界及超临界机组甩负荷试验技术研究。
二、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防止汽轮机超速是调节保安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尤其是发生甩负荷等恶劣工况时,要求调节汽门能尽快关闭,控制汽轮机转速不致使机组跳闸,并将转速控制在同步转速。
若是电网短时故障,应能迅速重新并网接带负荷。
甩负荷试验是考核汽轮机调速系统动态特性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
由于甩负荷试验对于保证机组和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都有重要意义,本项目通过研究600MW亚临界及超临界机组的甩负荷试验技术,来为机组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支持和服务。
本课题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比较不同机组的甩负荷技术特点实施方案:调查研究典型机组的OPC 保护逻辑的技术特点分析。
包括1)国产引进型600MW 机组的OPC 逻辑特点;2)俄罗斯列宁格勒、日立、三菱、ABB 等进口机组的OPC 逻辑特点2、分析600MW 亚临界及超临界机组甩负荷试验中的主要技术难点和对应解决方法实施方案:1)分析600MW 亚临界及超临界机组甩负荷试验中的主要技术难点,主要是OPC 的复位逻辑、再热汽压力的控制、转子转动惯量的计算等;2)对存在的技术难点,研究对应的解决方法;3)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甩负荷试验执行方案;3、在不同类型机组上进行应用实施,并对实施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实施方案:1)在不同类型机组上进行实际的甩负荷试验;2)根据实际甩负荷试验的实施结果,进行分析研究;3)对原有技术方案进行改进。
4、对甩负荷试验的数据处理进行研究实施方案:1)分析甩负荷试验所测得的有关数据;2)比较研究得出计算转子转动惯量的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
5、项目总结、研究报告的撰写实施方案:1)对项目研究进行总结;2)编写项目研究报告。
三、性能指标甩负荷试验结果符合国家JB/T 10086—1999《汽轮机调节系统技术条件》、DL/T 711—1999 《汽轮机调节控制系统试验导则》等标准的要求,都能做到最高飞升转速远低于机组超速保护跳机转速,机组甩负荷后能维持空转,然后重新并网接带负荷。
四、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目前在各地实际进行的甩负荷试验中,很多试验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试验过程中二次飞升转速比较高、OPC 动作次数过多、甩负荷后机组没法维持空转并再次并网接带负荷等问题。
尤其近年超临界机组的建设投产比较多,超临界机组的甩负荷试验,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
国内一般超临界机组甩负荷试验时,都会在测取完机组动态转速飞升过程后,被迫停机停炉,然后重新恢复。
而根据我们在该项目中的研究成果进行甩负荷试验,基本都能做到在甩负荷试验中OPC 保护仅仅动作1~2 次(包括OPC 的甩负荷预感器回路),机组转速波动很快衰减稳定下来,同时机组各项参数稳定良好,能够较快重新并网带负荷。
从大量的文献报道可以看到,对于甩负荷时中压调门不参与机组转速调节的机组,以及超临界国产600MW 机组,要做到以上这些,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充分说明我们的甩负荷试验的理论技术在国内是先进的。
实际的甩负荷试验结果也是非常成功的。
五、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1. 通过理论研究,率先独创性的提出对甩负荷试验时的OPC 保护逻辑复位条件的改进技术,即舍弃传统的复位延时时间的设计,对于LDA 和103%回路均统一采用机组转速低于3000r/min 复位的设计方法。
2. 在实际甩负荷试验中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试验程序、方法,使甩负荷工况下机组OPC 动作次数极少,一般仅为1~2 次、转速波动时间短,超临界机组甩负荷后也能维持空转,尽快恢复并网,对于电网的安全稳定和事故情况下的电网尽快恢复,有重要意义。
3. 通过理论研究得出一套完整准确的甩负荷试验转子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提出对转子实测飞升转速ni(ti)序列首先进行滤波(平滑)处理,再对处理后的数据采用调节汽门延迟关闭时间范围内转速线性拟合的方式求取转子转动惯量的计算方式,从而避免了计算Δn 和Δt 产生较大的计算误差,机组的这些特征参数被大量应用于电网稳定性分析程序中来研究不同机组的组合或者不同运行方式下电网的稳定性,有了精确的原动机数据就能为电网的稳定性计算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效果良好。
六、作用意义(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600MW 亚临界及超临界机组甩负荷试验技术研究,是广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设立的大型科研项目,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课题自2006 年1 月开始,经过方案调研论证﹑机理研究﹑试验研究等阶段后,于2006 年~2008 年期间逐步应用于多台国产600MW 机组甩负荷试验中,新方法较传统的试验方法,试验测量参数如转速测量精度大幅提高,试验时间缩短,OPC 动作次数大幅减少,试验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促使多台600MW 调试机组的提前投运,为发电企业带来超过数百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并保证多台调试机组的安全顺利投产,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以汕尾电厂2 号机(东方汽轮机厂超临界600MW 机组)为例计算:2008 年11 月1 日汕尾电厂2 号机组进行甩100%负荷试验,主开关断开后转子转速开始飞升,约2.750s 达最高3211.45r/min,为额定转速的107.05%,之后,转速开始下降。
149.185s 后转速稳定在3000r/min 左右。
发电机主开关跳闸后,甩负荷OPC 立即触发动作,迅速关闭高、中压调节汽门,之后高压调门一直保持关闭。
转速降低到3060r/min,OPC 复位,中压调门缓慢开启,按DEH设置的目标值3000r/min 进行调节。
整个过程OPC 仅由主开关跳闸触发动作一次,没有出现在其他机组易出现的转速的二次飞升、汽机跳闸等现象,表现出良好调节品质及防超速性能。
以往超临界机组甩负荷一般仅能测量汽轮机转速飞升的第一个阶段,随后由于压力、温度等控制的问题被迫汽机打闸,锅炉灭火。
本次汕尾电厂2 号机组甩负荷机组迅速在不到150 秒内即稳定在3000r/min,达到并网条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这样分析:减少一次锅炉热态启动燃油费用(单计甩100%负荷停机重启以4 小时计)6000 元/吨×35 吨=21 万元,提前半天(50%和100%甩负荷两次合计)增加发电量收益60 万千瓦×12 小时×0.07 元=50.4 万元,总计71.4 万元。
自600MW 亚临界及超临界机组甩负荷试验技术研究项目开展以来,其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在了广东台山电厂3、5 号机600MW 亚临界机组、广东湛江奥里油1 号机600MW 亚临界机组、广东珠海金湾电厂2 号机600MW 超临界机组、广东惠来电厂1、2 号机600MW 超临界机组、广东汕尾电厂1、2 号机600MW 超临界机组、广西贵港电厂1、2 号机600MW 超临界机组,总共产生经济效益达71.4 万元×10 台=714 万元。
通过600MW 亚临机及超临界机组甩负荷试验技术的研究,开创性提出了汽轮机转子转动惯量计算的新方法,使得转子时间常数、转子转动惯量、容积时间常数等试验结果的计算更加科学、准确。
所产生的效益可以分析如下:首先可以更加准确地通过静态试验预测机组在实际甩负荷时防超速性能,为电厂在检修前或后提供明确的指导或验证;其次,机组的这些特征参数被大量应用于电网稳定性分析程序中来研究不同机组的组合或者不同运行方式下电网的稳定性,有了精确的原动机数据就能为电网的稳定性计算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这方面的效益是很难来量化的,但是所起的作用却是基础性的,广泛的。
七、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本成果通用性良好,能可靠、高效地应用于各种大型机组的甩负荷试验,对于电厂实际运行中发生的甩负荷工况的应急处理,也有很高的技术指导意义。
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广东省及湖南、广西等省进行了多次实践与推广应用,如广东台山电厂3、5 号机600MW 亚临界机组、广东湛江奥里油1 号机600MW 亚临界机组、广东珠海金湾电厂2 号机600MW超临界机组、广东惠来电厂1、2 号机600MW 超临界机组、广东汕尾电厂1、2 号机600MW 超临界机组、广西贵港电厂1、2 号机600MW 超临界机组等,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机组的投产,本成果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国产超临界机组启动调试的特点及主要问题的分析处理孟颖琪李续军杨寿敏摘要本文介绍了华能沁北电厂国产化首期600MW超临界机组设计特点、性能特性及辅机配置,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该型机组启动调试的特点,并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对同类型机组的启动调试和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启动调试超临界机组国产化1 前言华能沁北电厂为我国600MW超临界机组国产化依托工程和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2×600MW超临界发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