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考试题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语文课程性质?A. 工具性B. 实践性C. 知识性D. 人文性2. 下列哪项不属于初中语文教学目标?A.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B.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C. 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D. 培养学生的物理知识3.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个教学方法不适合?A. 案例分析法B. 互动式教学C. 问答法D. 注入式教学4. 以下哪个不是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A. 课堂观察B. 学生作品分析C. 学生考试D. 教师述职报告5.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以下哪个环节最重要?A. 课堂导入B. 教学内容讲解C. 课堂练习D. 课堂小结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7. 初中语文课程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8.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9.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10. 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

12. 简述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13. 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导入。

四、案例分析题(20分)14. 阅读以下教学案例,分析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案例:初中语文《社戏》教学教师甲: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社戏》,请大家先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故事发生在哪个时代?主人公是谁?学生:课文讲述了“我”和一群孩子观看社戏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主人公是“我”。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面试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理念。

第二题题目:请阐述一下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并举例说明。

第三题题目:请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情境教学法”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

第四题题目: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五题题目:如果你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频繁分心,对于这位学生的这种情况,你将如何处理?第六题题目:请阐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举例说明。

第七题题目:以下是一位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遇到了以下情况:在讲解《背影》这篇文章时,有学生提出了关于“背影”这一主题的理解问题,认为文章中的“背影”只是父亲的形象,而非文章的主题。

请问,作为教师,你将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第八题题目:请你阐述一下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举例说明具体的教学方法。

第九题题目:请结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实际,谈谈你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

第十题题目:请你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举例说明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要求:请根据以下教学要求,设计一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教学要求:1.教材内容:《背影》2.教学年级:初中八年级3.教学课时:2课时第二题题目:请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设计一堂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主题的语文课。

这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及其对自然的热爱,并通过分析文本中的描写手法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背影》是朱自清的代表作,文章集中刻画了父亲在车站送别的背影,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深切怀念之情B.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绘出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C. 《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主要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长勺之战后向鲁庄公献计献策的故事,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D.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及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B.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C.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D. 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蛙》等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A. 词序变化丰富,没有形态变化B. 虚词使用频繁,表示语法关系C. 形态变化较少,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表达语法意义D. 名词有时、数、格的变化4、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仅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B. 引导学生阅读各类文学作品,通过讨论深化理解C. 让学生机械地背诵课文D. 避免讨论任何可能涉及价值判断的话题5、在《背影》一文中,作者通过描写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展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2024年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版

2024年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版

2024年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某教师在八年级开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成长的岁月”展开阅读。

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

A.《春风沉醉的晚上》B. 《麦田里的守望者》C. 《青春之歌》D.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2.(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在学到杜甫的《春望》的时候,有同学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话是杜甫夸张的写法,哪有人看见花就哭,看见鸟就受惊呢。

下列教师评价中,最为贴切的一项是()。

A.你的理解不正确,下去再好好想想。

B. 真的吗?再好好考虑考虑。

C. 诗言志表情,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看看这两句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呢?这样你还会觉得夸张吗?D. 对于同一部作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解,你的理解也是正确的。

3.(单项选择题)(每题3.00分)某版本语文教材在《济南的冬天》课文后面附录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这属于()A. 知识系统B. 助读系统C. 范文系统D. 作业系统4.(单项选择题)(每题3.00 分) 在讲解诗词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学过的关于描写秋天的诗歌,下列不能表现秋天悲凉清冷的特点的一项是()A.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C.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D.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复活》——阿?托尔斯泰——苏联;《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俄国B.《西厢记》——王实甫——元代;《神曲》——但丁——德国C. 《桃花扇》——孔尚任——清代;《唐璜》——拜伦——英国D. 《欧根?奥涅金》——歌德——德国;《北京人》——曹禺——现代6.(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八年级的王老师在讲解上册第五单元的《短文两篇》后,学生背诵完《陋室铭》觉得朗朗上口,又哲理深刻,于是提出让老师再推荐几篇。

初中语文教师理论考试试题

初中语文教师理论考试试题

初中语文教师理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三国演义》- Answer: A2. 以下哪个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 A. 李白- B. 孙悟空- C. 曹操- D. 杜甫- Answer: B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哪位古代诗人的作品?- A. 白居易- B. 杜牧- C. 王之涣- D. 王维- Answer: C二、问答题1. 简述《红楼梦》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 Answer: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他是一个贫穷的士族子弟,创作《红楼梦》时受到了自己家族的衰败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这部作品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细腻描写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2. 请简要介绍一位中国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 Answer: 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深刻描绘了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其中代表作品有《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1. √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红楼梦》。

2. ×孙悟空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

3.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王之涣的作品。

四、填空题1.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红楼梦》。

2. 孙悟空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

3. 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

4. 杜甫被尊称为“诗圣”。

五、简答题1. 简述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

- Answer: 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包括凝练的语言、婉约的情感表达、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等。

古代诗人常以写景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感悟。

2. 简述《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 Answer: 《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单选题]1.教学李白《赠汪伦》时,教师联系其他送别诗句进行比较鉴赏,下列适合的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江南博哥)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的题材。

A项:诗句出自杜牧的《江南春》,描绘了江南的美好春景,和题干的“送别”无关。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诗句出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描写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和题干的“送别”无关。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诗句出自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根据标题的“送”和诗句中“帆”借代“船”这一意象,可判定是“送别诗”。

与题干相符,当选。

D项:诗句出自王之涣的《凉州词》,写出了戍边战士无法还乡的悲怨与豪情,是边塞诗,和题干的“送别”无关。

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单选题]2.教学杜甫《春望》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辨析“家书抵万金”中“抵”的意思,下列短语中的“抵”字,意思与之相同的是()。

A.一个抵两个B.收支相抵C.相互抵触D.抵挡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字词的含义。

题干中,“家书抵万金”的意思是: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抵”是“相当”的意思。

A项:“一个抵两个”中的“抵”是“代替、相当”的意思。

与题干相符,当选。

B项:“收支相抵”的“抵”是“抵消”的意思。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相互抵触”的“抵”是“彼此对立、排斥”的意思。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抵挡”的“抵”是“抵抗”的意思。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单选题]3.学习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准备推荐一篇小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杨绛《老王》B.鲁迅《故乡》C.莫怀戚《散步》D.高尔基《海燕》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体裁。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在向刘备表达忠诚和决心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以下关于《出师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在文中多次提到“先帝”,以表达对刘备的忠诚和感激。

B、诸葛亮在文中强调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了他对国家、对民众的责任感。

C、诸葛亮在文中提到“臣之辛辛苦苦,未尝敢忘”,表明他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有着深刻的认识。

D、诸葛亮在文中说“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表达了他对刘备的期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2、关于《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孔子的观点: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在以下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中,不属于直接法的是:A. 老师讲解文言文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和作品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归纳文言文语法规则C. 教师直接朗读文言文,让学生跟读并尝试翻译D.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4、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A. 重复练习法B. 案例分析法C. 情景模拟法D. 知识记忆法5、题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属于以下哪一种?A. 传授式教学B. 启发式教学C. 演示式教学D. 调查式教学6、题干: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A.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B.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C.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D. 强化学生的写作技巧7、在语文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A. 演讲能力B. 板书能力C. 翻译能力D. 课堂管理能力8、在分析文学作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哪项内容?A. 作品的作者背景B. 作品的写作手法C. 作品的时代背景D. 作品的票房收入9、下列关于《离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作者对楚国政治腐败的强烈不满。

初中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测试题及参考解答

初中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测试题及参考解答

初中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测试题及参考解答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属于古代四大发明?- A. 造纸术- B. 火药- C. 指南针- D. 地动仪参考答案:D2. 下列哪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 A. 杜甫- B. 莎士比亚- C. 托尔斯泰- D. 魏晋参考答案:A3. 以下哪个句子是对的?- A. 笔记本电脑是一种便携式电脑。

- B. 笔记本电脑是一种固定式电脑。

- C. 笔记本电脑是一种桌面式电脑。

- D. 笔记本电脑是一种智能手机。

参考答案:A4. 下列哪个成语与“守株待兔”意思相反?- A. 不劳而获- B. 弄巧成拙- C. 不痛不痒- D. 得过且过参考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解释什么是比喻?举一个例子。

参考答案:比喻是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用某种事物来暗示另一种事物,以达到表达和理解的目的。

例如,“他是社交界的明星”中的“明星”就是对某人社交能力的比喻。

2. 简述《红楼梦》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一大批形象丰满、性格各异的人物,在爱情、权力、家族等方面的纠葛和变迁。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作文的重要性及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参考答案:作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作文,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多读优秀的作文,培养对文学和写作的兴趣;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题目,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指导学生研究各类作文的写作技巧和结构,让他们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论述古代诗词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

参考答案: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古代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 中 语 文*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满分5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黄晕.(y ùn ) 滑稽.(j ì) 冗.杂(r ǒn ɡ) 受益匪.浅(f ěi ) B .玷.污(di àn ) 誊.写(t én ɡ) 颓.唐(tu í) 潜.移默化(qi ǎn) C .哺.育(b ǔ) 污秽.(hu ì) 纸屑.(xu è) 忍俊不禁.(j īn ) D .弥.漫(m í) 阻塞.(s è) 粗糙.(c āo ) 书声琅.琅(l án ɡ)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书写错误,请将改正后的词语规范、整洁地写在田字格中。

(2分) 博闻强识 重蹈覆辙 语无伦次 张皇失措宏篇巨制 销声匿迹 濒临灭绝 物竟天择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小高天生就是个美食家的材料,学徒时间不长就能做出津津有味....的佳肴。

B .有“飞人”之称的美国篮球巨星乔丹访问香港时,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谈笑风生....。

C .人无信不立。

一诺千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朋友交当坚守一个“信”字。

D .诗人复出后,创作热情如火山爆发,写出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

4.下列成语与含有该成语的文言课文连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大方之家——《秋水》 B. 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C .妄自菲薄——《出师表》D .怡然自乐——《黔之驴》5.按照语言表达要连贯的要求,下面的空格处应填写的一项是( )(2分)山河市拥有文化繁荣、交通便利、 等有利条件,是十分理想的投资场所。

A .丰富资源、市场活跃B .资源丰富、市场活跃C .丰富资源、活跃市场D .资源丰富、活跃市场 6.修改病句。

(2分)通过纪录片《南京》,大量图片及文字史料记录了1937年底日军占领南京后德国商人拉贝及美国女教士沃特林等十几位欧美人士在南京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20多万当地市民免遭屠杀。

7.在横线上仿写加点语句,所写语句要符合语境,并与上文衔接顺畅。

(3分) 珠穆朗玛峰直冲霄汉,可上面有攀爬者的旗帜;雅鲁藏布江湍急浩荡,可其中有..............勇敢者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1)《藤野先生》是《朝花夕拾》中的篇目,请概括写出其中的两个情节。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为教师,我们应该向藤野先生学习什么?(2分)9.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召开“读书与人生”座谈会,请把你的即席发言要点写在下面。

(2分)(30字左右)10.在以“语言是有力量的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为了证明“语言是有力量的”,第一小组搜集了下面一组事例:○1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毛遂自荐随平原君前往楚国求救。

毛遂寥寥数语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22006年2月22日《羊城晚报》消息: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说,男女之间先天性的差别可能是女性在数理领域鲜有建树的原因,正是由于他说了“女子学习理科比不上男子”而被迫于当年6月底辞职。

○3今年元月18日,王某在上网过程中闻到一阵脚臭味,原来是坐在他们后面的两名年轻男子没有穿鞋。

王某随即破口大骂,让王某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这一骂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1)上面三个事例证明语言有怎样的力量?(3分)(2)下面的事例证明前人说的()确有一定道理。

(2分)王翠见同桌向地上扔纸屑,随口说了一句“有人养没人教”,结果两人发生口角。

班长走过来说“我以为多大的事呢,来,我帮你们拣干净”,话虽不多却让两人立即停止了舌战。

A.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B.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C.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D.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11.文言文阅读。

(10分)[甲]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昔有医人,自媒○1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2焉。

驼者随直,亦复随死。

其子欲鸣○3诸官。

医人曰:“我业○4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哉!【注】①媒:介绍,夸耀。

②屣(xǐ)鞋子。

这里用作动词,践踏。

③鸣:申诉,控告。

○4业:职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1则久7已病.矣:○2延.吾治:(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2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哉!(3)[甲][乙]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4)[乙]文治驼致死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分)12.现代文阅读。

(13分)也谈简体字、繁体字○1近几年来,汉字的繁体与简体之争这一百余年未中断的争论又热闹起来,从祖国大陆到海峡对岸,再到但凡有华人用华文说华语之处,都在对此道长论短,莫衷一是。

这充分说明,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在为有以汉字为核心代表的中华文化而骄傲。

○2文字是一个民族传承文化的主要工具。

汉字的演变史,也始终与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史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以繁体字为代表的汉字是世界上各种现存文字最独特的,简体字虽源于历史上人们自行简化的手书体,但它毕竟还是以繁体字为基础的,不能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去否认简体字。

而在汉字的广泛推广与使用上,简体字功不可没。

我国推广简体字五十多年来,13亿人口中的文盲越来越少,外国人学汉字也越来越从简体字中受益匪浅且学者日众。

○3但是,“海峡那边”有人认为,汉字的“繁”与“简”就像两岸关系,你是你,我是我。

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们为此可以“得意”,却绝对不得人心。

○4平心而论,繁体字、简体字都是汉字的继承与发展,没有继承谈何发展?繁体字、简体字完全可以共存共荣,并行不悖。

前者形意与形声兼备,用于书写特别是用于艺术类的创作(像字画、广告),那种中华文化的传统韵味妙不可言;再说,习惯于使用繁体字的港澳台同胞加上海外华人也有好几千万之众。

简体字读、认、书写皆好学、好记,且书写效率极高。

在对常用的两千多个汉字笔画所作研究的粗略统计中发现,简体字平均笔画至少比繁体字少了1/3以上,有的笔画少了百分之八九十!书写效率的提高,对现代社会将是何种概念,不言自明。

此外,简体字也绝非毫无艺术可言,《庞中华硬笔书法字帖》、沙英男在《光明日报》上的题字以及其他作品,多为简体字,同样不失隽秀飘逸。

看来汉字书写之优劣并不在于繁与简,而全凭自家的艺术功底,切莫“人笨怪刀钝”。

○5繁体字、简体字各有千秋,围绕它们的歧见应止步于争论,绝不可偏执地情绪化,更要彻底地摈弃在这一问题上的泛政治化倾向。

因此,笔者对马英九倡导的“识正书简”,颇有同感。

“识正书简”是个好主意!它跳出了“非此即彼”那种形而上的思维观,没走要么废“繁”要么废“简”的极端;它倡导习惯于繁体字的,尽可能做到能认能读能写简体字;习惯于简体字的,尽可能做到能认能读能写繁体字;让各地的各种正规出版物依惯例,各得其所,体现了“和而不同”的包容思想。

最为重要的是,“识正书简”将会成为海峡两岸乃至全球汉字使用者认同中华文化传统的最大“公约数”。

(1)从论证方式上看,这是一篇驳论文,作者批驳的对象是什么?(2分)(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3)作者在选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4)怎样理解马英九倡导的“识正书简”在选文中的作用?(3分)(5)下面可以作为选文论据的一项是()(3分)A.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一直使用繁体字,海外华人也多以繁体字为主。

所以若推广繁体字,将有益于增强世界华人的凝聚力。

B.马来西亚政府在推广简体字时,并没有禁止繁体字的使用,“一些媒体简繁共用,广告招牌简繁争辉,在书局,简繁出版物并排争宠”。

C.繁体字难认、难写,比如,“郁”字就要写将近40画。

因此繁体字可以作为书法艺术,决不可用来教小孩子。

D.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小人,害了很多忠臣并误国,这跟中国的文字及语言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建议取消汉字,把英文做为官方语言。

二、《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满分20分)13.填空题。

(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3)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__________________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4)在阅读教学中了解______、______、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古诗文阅读的评价应重点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和能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解诗文大意。

14.简答题。

(10分)(1)在阅读教学中,遇到语法修辞知识如何处理?(4分)(2)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请你列举出六种课外教学资源。

(6分)三、教材分析与处理(满分15分)15.集体备课时,大家将“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寓意,进行个性化解读”作为《扁鹊见蔡桓公》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你会从哪几个方面理解课文的寓意?(9分)16.语文教材中有一个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推选奥运会吉祥物”。

教材编写之初,奥运会吉祥物还没有推选出来。

几年过去了,奥运会吉祥物早已家喻户晓,此时再要求学生就“推选奥运会吉祥物”进行口语交际就不太妥当了。

请你写出两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6分)四、教学设计与评价(满分15分)17.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石榴》、《海燕》、《白鹅》、《鹤群》四篇课文,请你以《白鹅》为例,写出最后一课时“拓展延伸”环节的教学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