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反射区脉冲电刺激对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的影响
电针肾俞、足三里穴防治大鼠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

内贮 备 能 源 并 增 加 运 动 疲 劳 大 鼠体 内糖 贮 备 , 持 体 内血 糖 浓 度 水平 . 强机 体 有 氧 代 谢 能 力 , 高血 红 蛋 白 , 高携 氧 保 增 升 提 能 力 . 同 时提 高糖 异 生 各 酶 活 力 。 高机 体 血 乳 酸 清除 能 力 . 并 提 改善 骨骼 肌 能 量代 谢 , 轻 和 避 免 疲 劳对 肌 纤 维的 损 伤 。 减
1 h黑 暗 交 替 照 明方 式 . 保 持 恒 温 ( l 1 ℃ ,相 对 湿 度 约 2 2+ )
术 有 限公 司 提 供 )肌 酸 肌 酶 ( P 测 定 采 用 酶 偶 联 法 ( 剂 , C K) 试
盒 由 北京 中 杉 金 桥 生 物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提供 )
5 % , 内噪 音 低 于 6 d 5 室 0B
分 成 治 疗组 和 对 照 组 . 疗组 大 鼠 力 竭 游 泳 后 电针 右侧 肾俞 、 三 里 穴 3 ri 1次/ , l 治 足 0 n, a d 共 0次 ; 照 组 大 鼠 固 定 3 m n 对 0 i, 1次/ 共 1 d. 0次 测 并 比较 2组 大 鼠的 游 泳 耐 力 时 间 、 糖 、 清 乳 酸 、 清乳 酸 脱 氢 酶 、 酸 肌 酶 指 标 。 果 : 疗后 治 检 血 血 血 肌 结 治 疗 纽 大 鼠 力竭 游 泳耐 力 时 间 比 治 疗 前 明 显 延 长 . 照 组 大 鼠 治 疗 前后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疗 后 治 疗 组 大 鼠 力竭 游 泳 耐 力 时 对 治 间 、 清乳 酸 脱 氢酶 、 清乳 酸 、 酸 肌 酶 等 均 明 显低 于 对 照 组 , 糖 明 显 高 于 对 照组 。 论 : 血 血 肌 血 结 电针 肾俞 、 三 里 穴可 激 发 体 足
单纯电针刺激对大鼠行为的影响

单纯电针刺激对大鼠行为的影响
王泳;马素英
【期刊名称】《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3)003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以探讨电针刺激在镇痛方面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动物行为学方法观察单纯电针刺激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结果疼痛组第一相、第二相自发缩足反射次数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多(P<0.01),单纯电针刺激组第一相和第二相自发缩足反射次数较正常组无明显变化(P>0.05);疼痛刺激加电针刺激组与正常组相比,第一相缩足反射次数明显增多(P<0,01),而第二相缩足反射次数无明显变化(P>0.05);与疼痛刺激组相比,第一相缩足反射次数无明显变化(P >0.05),第二相缩足反射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电针刺激可以抑制疼痛,但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2页(P251-252)
【作者】王泳;马素英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新乡医学院药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97
【相关文献】
1.单纯心理应激对SD大鼠行为及髁突软骨组织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J], 戴琳;杨春;
2.单纯心理应激对SD大鼠行为及髁突软骨组织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J], 戴琳;杨春
3.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电针刺激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J], 米琨;郭强;孙振卿;王海波
4.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电针刺激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J], 米琨;郭强;孙振卿;王海波;
5.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内脏痛大鼠行为学及骶髓后连合核中GFAP、OX42表达的影响 [J], 王景杰;秦明;邱建勇;段丽;曹荣;饶志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穴位电刺激对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穴位电刺激对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摘要以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肢体组在竞技体育运动中,电刺激技术用于研究增强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它不仅可以迅速提高肌肉力量,而且比传统训练方法消耗量少,并可多次重复[2,3]。
为此我们在电刺激的基础上,结合穴位的特异性,通过对SD大鼠的穴位电刺激,观察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变化,研究穴位刺激提高运动员快速力量的作用机理。
1 实验材料与方法1.1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AES 2型穴位刺激仪由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提供;721分光光度计;高速离心机和低速离心机各1台;ATP酶活性试剂盒、LDH酶活性试剂盒和CPK酶活性试剂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
1.2 实验动物与分组32只雄性SD大鼠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280~300克,4个月龄,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A为空白组,不给予刺激;B为肢体组,刺激”足三里”“承山”;C为躯干组,刺激”大椎”“命门”;D为综合组,刺激”大椎”“命门”“足三里”“承山”。
取穴参照《中国针灸兽医学》。
1.3 观察指标大鼠大腿和小腿组织的LDH、ATPase和CPK活性的变化。
1.4 实验步骤用电推剪将所选穴部位的毛剪去,把受试动物以俯卧姿势将其四肢固定在鼠台上,然后用直径为5mm的导电镀银薄铜片表面电极用胶布分别固定在所需刺激的穴位上。
1.5 刺激参数:刺激时间为15min;刺激波形为音频脉冲调制波;刺激频率为800Hz。
1.6 样本采集刺激结束后立即用静脉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分离切下大腿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干后冷冻保存备检。
2 结果与分析各组大鼠大腿、小腿的LDH酶活性比较见表1。
B组、D组的LDH酶活性都有显著性提高(P各组大鼠大腿、小腿的CPK酶活性比较见表3。
D组的CPK酶活性有显著性变化(P0.05)。
我们在实验中肢体组所选取的穴位是膀胱经脉上的承山和足阳明胃经上的足三里。
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对抗大鼠运动性疲劳

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对抗大鼠运动性疲劳吴立红;方剑乔;邵晓梅;董晓敏【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5(009)040【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对大鼠抗运动性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1在浙江中医学院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完成.选用6周龄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采用大鼠游泳力竭运动疲劳模型.随机将大鼠分成边游泳边治疗组(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10次,即每日力竭游泳后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1次/d,共10次),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即第10天游泳后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1次),游泳后治疗组(第11天起每日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1次,共10次),造模组(不给予治疗)4组,每组10只.于实验前、实验第10天和第20天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大鼠游泳耐力时间、心率、血糖、血乳酸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体质量的影响.体质量在大鼠早晨未进食前测试.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清乳酸测定采用对羟基联二苯法.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测定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计量资料用t 检验,多组间用F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显著的标准.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及造模组各有1只大鼠在游泳训练中淹死,其余3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力竭游泳时间:边游泳边治疗组治疗后比造模前有明显延长[(19.42±2.26),(15.50±1.03)min,P<0.01];造模组治疗前后保持不变[(15.35±1.11),(15.00±1.12)min,P<0.01];边游泳边治疗组明显长于造模组.雌、雄大鼠增长差异不明显.②心率:造模组和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大鼠在第10天比造模前明显升高,其中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升高幅度低于模型组,而边游泳边治疗组无明显变化;在第20天时模型组没有显著变化,而游泳后治疗组显著降低,在第20天游泳后治疗组低于模型组.③血清血糖浓度:造模组和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大鼠在第10天比造模前明显降低,而边游泳边治疗组无明显变化.边游泳边治疗组第10天降低幅度低于模型组和造模后即时治疗组,造模后即时治疗组降低幅度低于模型组;第20天游泳后治疗组和模型组比第10天显著升高.④血清乳酸:边游泳边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在第10天含量比造模前明显升高,而造模后即时治疗组无明显变化;第10天边游泳边治疗组和模型组升高幅度高于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其中边游泳边治疗组升高幅度低于模型组;第20天游泳后治疗组和模型组比第10天显著降低.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边游泳边治疗组、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第10天的均比造模前显著升高;游泳后治疗组和模型组第20天比第10天明显降低.⑥体质量:边游泳边治疗组、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在第10天均比造模前明显升高;第10天边游泳边治疗组增长幅度明显慢于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和模型组;游泳后治疗组和模型组第20天增长明显快于第10天.结论:①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具有延长大鼠力竭游泳耐力时间,延缓过度疲劳的发生,在运动性疲劳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预防和治疗作用.②经皮穴位电刺激可能通过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整体健康状况,提高能量代谢效率,纠正自由基代谢失衡,减少代谢产物的堆积,从而达到改善运动性疲劳的作用.③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具有明显的即时效应,以及累加效应,可作为对抗运动性疲劳的一种新方法.【总页数】4页(P114-117)【作者】吴立红;方剑乔;邵晓梅;董晓敏【作者单位】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浙江省杭州市,310012;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浙江省杭州市,310007;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浙江省杭州市,310007;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浙江省杭州市,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7【相关文献】1.不同时间经皮穴位电刺激抗大鼠慢性运动性疲劳以及对海马和下丘脑形态与5-羟色胺表达的影响 [J], 方剑乔;马桂芝;梁宜2.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穴对跑台力竭运动大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J], 梁宜;方剑乔;邵晓梅;汪存信3.不同干预手法作用于足三里穴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脑内5-HT的影响 [J], 李虹霖;王玉珏;夏昆鹏;张淼4.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抗运动性疲劳的临床研究 [J], 董晓敏;吴立红;孙清华;李爱萍;林建强;余芳;龚艳菲;吴玉玲;叶宏5.经皮穴位电刺激预处理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血脑钠素和尾加压素Ⅱ水平的影响[J], 石君杰; 兰加陆; 胡赢赢; 叶祥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时间经皮穴位电刺激抗大鼠慢性运动性疲劳以及对海马和下丘脑形态与5-羟色胺表达的影响

不同时间经皮穴位电刺激抗大鼠慢性运动性疲劳以及对海马和下丘脑形态与5-羟色胺表达的影响方剑乔;马桂芝;梁宜【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0(029)011【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抗大鼠运动性疲劳作用以及对海马和下丘脑形态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7周递增负荷跑台法建立大鼠慢性运动性疲劳模型,第6周开始,分别在运动后即刻和3 h后TEAS治疗,治疗方法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刺激大鼠足三里穴,治疗持续2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下丘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下丘脑5-HT的表达.结果TEAS可以明显减轻运动引起的大鼠海马、下丘脑组织形态损伤,降低大鼠海马、下丘脑5-HT表达,运动后即刻和3 h后治疗的两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TEAS有促进疲劳恢复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TEAS改善大鼠的运动性疲劳状态与降低中枢5-HT表达、减少神经细胞损伤有关.【总页数】4页(P735-738)【作者】方剑乔;马桂芝;梁宜【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3【相关文献】1.安神补脑软胶囊对老年失眠模型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1a、5-羟色胺2a、γ-氨基丁酸表达量的影响 [J], 王冰梅;于江波;王永彬;陆韬;吴迪;于智莘2.快眼动睡眠剥夺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和下丘脑色氨酸及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 [J], 张印南;李慧;章杰;张金玲;许崇涛3.不同电针频率对慢性应激抑郁刺激模型大鼠行为学和下丘脑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 [J], 王宇阳;任晓暄;郑瑀;游江南;贾元萍;刘宇超4.雌激素对去势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2C及5-羟色胺6受体亚型mRNAs的影响[J], 陈亚琼;李连香5.度洛西汀对炎性疼痛大鼠海马5-羟色胺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 [J], 张焕丽;王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频脉冲电针对慢性根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P物质的影响

低频脉冲电针对慢性根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P物质的影响屠文展;蒋松鹤;楼新法;张瑞峰;刘芬;庞玲霞;李莎莎【期刊名称】《温州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8(038)005【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及肢体远端不同穴位低频脉冲电针对慢性根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复制慢性根性痛大鼠模型.将2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局部电针组(取双侧L4"夹脊"穴)、远端电针组(取双侧"阳陵泉"穴)及远近结合电针组(取双侧L4"夹脊"穴+双侧"阳陵泉"穴).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比较患侧背根神经节sP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正常组、电针组惠侧背根神经节sP的表达均减少(P<0.05).各电针组之间,远近结合电针组惠侧背根神经节sP的表达较局部电针组、远端电针组减弱(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针的镇痛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抑制sP的合成实现的.与局部电针组和远端电针组相比,远近结合电针组抑制sP的合成作用较强.【总页数】3页(P429-431)【作者】屠文展;蒋松鹤;楼新法;张瑞峰;刘芬;庞玲霞;李莎莎【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浙江,温州 325000;温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浙江,温州 325000;温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浙江,温州 325000;温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浙江,温州 325000;温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浙江,温州 325000;温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浙江,温州 3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3【相关文献】1.同节段远近配穴电针对慢性根性痛大鼠脊髓P物质的影响 [J], 屠文展;楼新法;蒋松鹤;张瑞峰;庞玲霞;杨观虎;石学敏2.针刀干预对LDH根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内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J], 张伟夫;郭长青;张义;王美琴;何智菲;孙红梅;许红3.痛必定注射剂对坐骨神经结扎慢性损伤模型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P物质含量的影响 [J], 张昊旻n;王中男4.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白细胞介素-33和 ST2表达的影响[J], 王凯;韩威利;杜增利;刘静;柴军;刘聚堂5.电针对CFA慢性炎性痛大鼠患侧背根神经节NR1及其丝氨酸890位点磷酸化的影响 [J], 刘盈君;方剑乔;方芳;林小溪;张静若;池细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频率电针足三里防治大鼠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

不同频率电针足三里防治大鼠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李军汉;黄雷【期刊名称】《四川体育科学》【年(卷),期】2011(000)004【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疗法对运动性疲劳的防治作用。
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安静组(A组)、运动即刻组(B组)、运动后60min 组(C组)、运动+电针1组(D组)、运动+电针2组(E组),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D组和E组分别采用2/15Hz、2/100Hz不同针刺频率进行干预,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皮质酮、睾酮以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
结果:与安静组比较,其余各组皮质酮(C)均明显升高,睾酮(T)显著降低,血清T/c比值具有显著性(P〈0.05);与单纯运动C组比较,电针干预组血清MDA均降低,SOD均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电针干预组组间比较,运动+电针1组(D组)较运动+电针2组(E组)血清MDA降低,SOD升高,其中血清SO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电针足三里能有效防治运动性疲劳。
不同频率针刺对运动性疲劳的防治效应不同,2/15Hz频率针刺效果优于2/100Hz频率针刺。
【总页数】4页(P41-44)【作者】李军汉;黄雷【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四川绵阳621000;四川省骨科医院三病区,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54【相关文献】1.电针肾俞、足三里穴防治大鼠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 [J], 于浩2.不同频率电针足三里、太冲穴对大鼠游泳耐力的影响 [J], 梁跃;王磊;肖川;渡边广子;郭义3.针刺大椎、足三里穴对大鼠运动性疲劳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刘景玉;刘治中;马俊楠;燕平4.不同频率电针足三里对运动大鼠腓肠肌核因子-κB、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J], 孙彬;李福红5.不同频率电针足三里对运动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J], 冷晓春;邓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大椎、足三里穴对大鼠运动性疲劳影响的实验研究

针刺大椎、足三里穴对大鼠运动性疲劳影响的实验研究刘景玉;刘治中;马俊楠;燕平【摘要】目的:从抗氧化系统、能量代谢系统等方面研究针刺大椎穴、足三里穴治疗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游泳训练模型,6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运动+大椎穴+足三里穴组和运动+足三里穴组4组各15只.其中安静对照组不进行游泳训练也不针刺,其余3组每天进行游泳训练60 main,运动对照组运动后不进行针刺,剩余2组运动后进行针刺实验,连续5周.测定与运动性疲劳相关的生化指标.结果:本实验表明针灸大椎、后三里能够使大鼠血清乳酸、血清尿素氮和肝脏丙二醛水平降低,血糖和肝、肌糖原水平及肝脏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活性升高.结论:针刺大椎、后三里两穴不仅能够缓解运动性疲劳,且其作用效果优于单纯针刺足三里穴.【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21)011【总页数】3页(P1435-1437)【关键词】针灸;大椎;足三里;自由基;能量代谢;运动性疲劳【作者】刘景玉;刘治中;马俊楠;燕平【作者单位】山西中医学院,太原 030024;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山西中医学院,太原 030024;山西中医学院,太原 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31近年来,现代医学针对运动中广泛存在的运动性疲劳研究较多,而传统中医于此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其中以安全有效为特色的针灸治疗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实验组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关于针刺足三里穴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较多,而同时配合针刺大椎穴的研究报道甚少。
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汇聚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从而有协调脏腑活动的作用。
刺激足三里和大椎穴可补气补血、益精补肾、平衡阴阳,故本实验旨在研究探讨足三里与大椎穴配合刺激对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
1.1 实验材料1.1.1 实验动物体质量150~180 g的6周龄SD雄性大鼠60只,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底反射区脉冲电刺激对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的影响覃荣周;李宁;赵超;陆长青【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lantar electric pulse stimulation on exercise-induced fatigue of rats, the most suitable pulse current frequency was selected. Methods The experiment was completed in animal research center. Sixty 6-8 weeks old healthy male Wister rats were selected. By the chronic motion fatigue(exhaustive swimming)model, 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wim while stimulation group(Group A), real-time stimulation after modeling group(Group B), stimulation after swimming group(Group C). In addition to these three exercise stimulation groups, Group D(model group, never stimulated)and Group E(control group, without swimming training) were set up. There were 10 rats in each group. The values of swimming rats were determined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such as blood sugar(determination of glucose oxidase method), serum lactate(two hydroxy benzene determination method), erythrocyte super 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measured by xanthine oxidase method)and body weight(without breakfast). Results:All the rats were analysis objects except the drown. Results All the rats were analysis objects except the drown.①Serum glucose concentration:The 2nd weekend, group D and Group B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A, and the change of Group A was insignificant.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oncentration reduces amplitude of each group was A<B<D. The 4th weekend, the valus of Group C and Group 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2ndweekend.②Serum lactic of G roup A or Group 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E, and there were no obvious change in Group B. the relationship about the increase amplitude of each group was B<A<D. Inthe 4th weekend, the value Group C and 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th at in the 2nd weekend. ③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In the 2nd weekend, the value of Group A, B or 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E.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two weeks, the value of Group C or D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④Q uality:In th A, Group B or Group 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E. The increase of Group A was markedly s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A or D, and the the increase of GroupC andD was obvious than that of the 2nd weekend. Conclusion The certain frequency pulse current stimulate on planta pedis can reduce the rat fatigue and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which provides us a new idea for prevention of exercise-induced fatigue.%目的:选择最适宜的脉冲电流频率,研究观察足底脉冲电刺激对大鼠抗运动性疲劳力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动物研究中心完成。
选用6-8周龄健康雄性Wister大鼠60只。
采用大鼠慢性运动疲劳(游泳力竭)模型。
随机将大鼠分成边游泳边刺激组(A 组)、造模后即时刺激组(B 组)、游泳后刺激组(C组),这三类称为运动训练刺激组,外加造模组D(全程不予刺激)和对照组E(未进行游泳训练),每组10只,实验过程中前后观察电流脉冲对大鼠游泳运动的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清乳酸含量(对羟基联二苯法测定)、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及体质量(早晨未进食前测试)的影响。
利用统计学方法,结合SPSS分析软件探究最终结果。
结果:排除大鼠在游泳训练中意外淹死的情况,实验大鼠全部计入结果分析。
(1)血清血糖浓度:第1周末D组和B组大鼠低于B组,而A组无明显变化。
浓度降低幅度A<B<D;第2周末C组和F组比第1周末显著升高。
(2)血清乳酸:第1周末A组和D组大鼠乳酸含量明显高于E组,而B组无明显变化;第1周末升高幅度B<A<D;第2周末C组和D组比第1周末显著降低。
(3)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第1周末A组、B组和D组大鼠均比E组显著升高;C组和D组第2周末比第1周末明显降低。
(4)体质量:第1周末A组、B组和D组大鼠均比E 组明显升高;第1周末A组增长幅度明显慢于B组和D组;C组和D组第2周末增长明显快于第1周末。
结论:一定频率足底电流脉冲具有延缓大鼠过度疲劳、提高能量代谢效率的作用,在运动性疲劳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期刊名称】《四川体育科学》【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4页(P30-32,94)【关键词】足底反射区;脉冲电流;运动性疲劳【作者】覃荣周;李宁;赵超;陆长青【作者单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汶川,623000;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四川成都,四川成都,610041;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四川成都,64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23运动性疲劳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延缓疲劳的发生和促进疲劳的恢复一直是航天医学,军事医学及运动医学等学科的研究重点,与此同时,如何防治运动性疲劳也已成为中西医各界研究者热切关注的问题。
本课题通过采用大鼠游泳运动性疲劳模型,给予大鼠疲劳适当频率电流脉冲刺激后,观察大鼠游泳力竭时间和各项生化代谢指标的测定结果,判定电刺激足底反射区对运动性大鼠抗疲劳方面的作用。
通过研究以期发现合理的抗疲劳电流脉冲频率及其新陈代谢作用的机理,对科学的进行运动疲劳恢复起到指导作用。
1.1 材料1.2.1 实验动物选择健康雄性6-8周龄 Wister 大鼠60只,平均体重203±8.35g,在适宜的温度和适度条件下,自然喂养一周,使其适应环境,保证这些动物正常生存,之后用做实验。
1.2.2 仪器选择仪器的选择要按照实验要求合理选择,主辅设备选择合理,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有效分析。
包括:①主要仪器:脉冲刺激仪(常规赫兹脉冲电流频率,电流强度一定);全自动生化分析仪;②辅助仪器:计算机设备,生物医药实验室基本设备。
1.2 方法1.2.1 实验动物分组将上述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运动训练刺激组(分为 A、B、C 三组)、训练造模组D、安静对照组E组,每组10只(剩余10只大鼠在实验大鼠发生意外时给与补充)。
按组分笼饲养,再进行实验。
1.2.2 动物模型建立各组大鼠自由摄食、饮水。
实验开始前 7d,进行适应性喂养之后,开始建立大鼠运动性疲劳模型每天每只大鼠学习游泳20min。
泳池水温为(21±1)℃,水深 55cm,保证一定间隔的水面距离平均有相同数量的大鼠进行游泳训练。
当大鼠游至力竭状态,即游泳动作明显失调,不能再坚持;大鼠游至水淹过鼻尖,10s 后仍不能返回水面;出水后呼吸深、急、幅度大,双目无光,反应迟钝,强刺激逃避缓慢,体位为俯卧位或端坐;被握持时四肢下垂。
要求数据为实验大鼠每日游泳至力竭1次,共7次的统计资料。
1.2.3 动物刺激治疗从实验大鼠中,随机选取50只大鼠分成上述A-E五组进行实验,其中运动刺激A组为每日力竭游泳后给予足底电流脉冲刺激治疗7次,1次/d,共7d。
B组为用用7d后给予电流脉冲刺激治疗1次。
C组为第二周开始每日给予脉冲刺激治疗1次,共7次。
E组为不参与游泳训练,D组为游泳力竭后不给予刺激治疗。
大鼠固定后,将一对大小自制铜片电极(面积为1cm×1cm)外套一个同等大小的、浸湿的布袋,分别置于大鼠右下肢相应反射区与足底非反射区处,并接通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LH型)给予方波经皮穴位电刺激,刺激频率为15Hz,强度为10mA时间为30min,1次 /d,一周为一疗程;为减少因固定引起的误差,予当日无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组大鼠也进行固定,时间为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