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竞赛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9)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有它的地方叫故乡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
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
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
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
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
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
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
因为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
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⑤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亲身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⑥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
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
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
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诗赞油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所以,油菜花在本质上便是属于故乡、属于乡土的。
⑦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状元成才路: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创优检测卷及答案(人教版)

状元成才路: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创优检测卷及答案(人教版)状元成才路: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创优检测卷及答案(人教版)人教·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创优检测卷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o(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A.狡黠( xi6) 强聒不舍(guo) 黎民百姓(lf) 媚上欺下(mei)B.参差(can) 恪尽职守(ke)恼羞成怒( nao) 涕泅横流(si)C.栖息(qi)重蹈覆辙( ch色) 弥留之际(mf) 孤军奋战(gu)D.造诣( yi) 矫揉造作(jia0) 刻骨铭心(mfng) 气吞斗牛(do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怒不可遏重蹈覆辙刻骨明心断章取义B.言行相顾孤军奋战涕泗横流化为乌有C.无与伦比饱食终日挑肥捡瘦.心无旁骛D.舐犊情深脑羞成怒自知之明惊心动魄3.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将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4分)必然。
二、阅读理解o(50分)(一)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7。
l2题。
(19分)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试卷(附答案)亲爱的同学;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
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
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0分)一、文字书写。
(4分)二、完成下面1——7题。
(26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妖娆()亵渎()襁褓()骈进()2、补充下列词语。
(2分)()然无累()尽职守心无旁()()自菲薄3、下面是则新闻的导语部分;请认真阅读;并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字数不超过10字)(2分)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致电祝贺。
吴邦国、贾庆林、黄菊、吴官正等领导同志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飞船返回实况。
4、读下面的这首题为“如果”的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2分)如果你是大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春色;何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而叹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必为没有结出果实而着急;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地微笑沉默不语。
5、完成下列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
(6分)学校举办“推广普通活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⑴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⑵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
⑶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
6、诗词赏析(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2)词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的意思是:7、诗文默写.(8分)⑴过尽千帆皆不是;。
九年级上册试卷人教版语文【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试卷人教版语文【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早C. 林D. 间2.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A. 吴承恩B. 罗贯中C. 施耐庵D. 曹雪芹3.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推心置腹B. 画龙点睛C. 退避三舍D. 破釜沉舟4. “床前明月光”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之涣5. 下列哪个字是会意字?()A. 休B. 仁C. 明D. 早二、判断题1. 《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2.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
()3. “满江红”是一种词牌名。
()4.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长恨歌》。
()5. “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杜甫的诗句。
()三、填空题1. “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_________向东流。
”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_________。
”4. “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5. “青青子_________,悠悠我心。
”四、简答题1. 请简述《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2. 请解释“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含义。
3. 请简述《庐山谣》的主题思想。
4. 请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
5. 请简述《琵琶行》的故事情节。
五、应用题1.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形声字。
2.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会意字。
3.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借代。
4.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拟人。
5.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排比。
六、分析题1. 请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2. 请分析《离骚》的主题思想。
七、实践操作题1.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论语》中的一段话。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诗经》中的一首诗。
八、专业设计题1. 设计一个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语文活动方案。
2. 设计一份关于《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分析报告。
3. 设计一份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为主题的调查问卷。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各版本)一、选择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拮据(jiéjū)B.摧枯拉朽(cuīkūlāxiū)C.恪守(kèshǒu)D.恣肆(zìsì)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总是模棱两可。
B.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人啼笑皆非。
C.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D.这场演出非常成功,观众们都赞不绝口。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和友谊的故事。
C.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戴着一顶蓝色的帽子,非常引人注目。
D.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深受读者喜爱。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你听我说,”妈妈说,“明天我们要去外婆家。
”B.他喜欢在清晨跑步,呼吸新鲜的空气,欣赏美丽的风景。
C.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D.“你吃饭了吗?”他问。
5.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A.《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
B.《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
C.《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
D.《三国演义》是元代作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小说。
二、判断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3.《骆驼祥子》是鲁迅先生的作品。
()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
()三、填空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青青子____,悠悠我心。
”2.“学而不思则____,思而不学则殆。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____邻。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____。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____。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2)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请观察下面这枚纪念币图案,回答问题。
(1)这校纪念币图案表现的内容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__》(2)请简述“李逵背母”的故事情节。
【答案】(1)水浒传(2)在梁山已经安身下来的李逵想起在家中受苦的母亲,决定下山探母,带母亲回梁山享福。
当李逵背母回转山寨路过沂岭时,老母口渴,李逵便为老母去寻水,此时突生变故,猛虎现身,吞食了老母。
李逵悲愤异常,杀死四虎,哭祭母亲一番,回山而去。
【解析】【详解】考查对名著故事情节的简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平时看名著要识记作家,熟知故事情节。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要求,筛选“李逵背母”的故事情节,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即可。
《水浒传》“李逵背母”的故事情节:在小说中,黑旋风李逵是个粗人,但在梁山好汉中也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个孝子。
这不,在梁山上功成名就的李逵本过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无忧无虑的日子,一天忽然想起在家中受苦的母亲,决定下山探母。
却说李逵老母,自打儿子外出闯世界后,就没有一天踏实过,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自己的儿子又是个头脑简单的混小子,没准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呢,于是,日夜思念,导致双目失明。
这一日突闻自家阿牛平安返回,还在赫赫有名的梁山组织谋了一席位,自是喜出望外。
于是,便同意了儿子提出的同去梁山享福的请求。
谁料想老母亲命里不该有此福分,当李逵背母回转山寨路过沂岭时,老母口渴,便为老母去寻水,此时突生变故,猛虎现身,吞食了老母。
李逵悲愤异常,杀死四虎,哭祭母亲一番,回山而去。
回想李逵母亲一生,艰辛异常,孤身一人把李逵拉扯大已是不易;谁料想儿子长大,却热衷打打杀杀,往江湖里混,抛留自己一人过活,乃至哭瞎了双眼,更是不忍;忽有一日,得知儿子做了“官”,还能跟儿子去享福,心中默念:时来运转,晚年得以安享。
但这种幸福还没暖完身子,就已命丧虎口,却是无辜。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1)在《水浒传》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请从以下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与李逵相关的故事情节。
①斗浪里白条②沂岭杀四虎(2)《西游记》中沙僧的法号是什么?沙僧的哪个优点最值得你学习?请简要概述。
【答案】(1)①斗浪里白条:李逵初识宋江,很感激宋江借给他银子,为了更好的招待宋江,便去强讨鲜鱼,由此和“浪里白条”张顺发生了争斗。
在争斗过程中,李逵莽撞的跳上了船与张顺打斗,最后被水性极好的张顺弄得狼狈不堪,喝了一肚子水,差点被淹死。
②沂岭杀四虎:李逵独自回沂州接老娘上梁山。
过沂岭时,老娘十分口渴,李逵到山下去找水,回来不见老娘。
李逵顺着草地上的血迹寻到虎洞,发现了老娘的尸骨。
李逵先杀了两只小虎,接着又杀了两只大虎。
次日早晨,李逵将老娘的尸骨埋葬。
(2)悟净。
老实忠诚、任劳任怨,沙僧最直接的任务是照顾唐僧的起居生活,如挑担、牵马之类,这些琐碎平凡小事,他都做得有条不紊。
【解析】【分析】【详解】⑴①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掌握。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为《水浒传》中一个经典的条目。
故事讲述了李逵为了给宋江找鲜鱼做鱼汤,鲁莽之下痛打渔人,惹恼了浪里白条张顺。
张顺在陆上不是李逵对手,却想法子把李逵诱上船,然后在水里把李逵教训了一顿,灌了他一肚子水。
②沂岭杀四虎。
李逵上梁山后,思母心切,为了让母亲享福,特地回家去接老母亲上梁山。
路遇李鬼扮成“李逵”剪径,李鬼谎称家中有九十老母,便被李逵放走。
后来李逵路过李鬼家,发现李鬼不仅所言不实,且企图害他,便将他杀了。
回到家中后,李逵背着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奔梁山而去,途中路过沂岭时,李逵放下母亲去接水。
回来后,发现老母被老虎所吃。
李逵气愤之下杀了一窝四只老虎。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掌握与分析。
沙僧是中国名著《西游记》以及衍生作品中主要角色,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与八戒、悟空同为唐僧徒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含答案) (8)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雨谢宗玉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
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
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
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
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
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
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
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
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唠叨,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
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
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
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
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
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
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
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
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
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
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九年级语文竞赛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20)一.基础运用(26分)1.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的(dí)卢马聒(guō)噪鸿鹄(hú)之志成吉思汗(hàn)B.恣睢(suī)诓(kuāng)骗以数(shù)谏故怒不可遏(è)C.汲(jí)取狡黠(xiá)荣膺(yīng)咬文嚼(jiáo)字D.拮(jié)据腆(tiǎn)着咨诹(zōu)善道面面厮觑(x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慰藉望眼欲穿拈轻怕重B.捯气五体投地天翻地复C.震作因地致宜见异思迁D.干瘪张冠李带吹毛求疵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近两年来,不少出版社都推出了许多四大古典名著的新版本供读者选择。
B.修建海湾大桥,是湛江市政府实施本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程。
C.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的水平。
D.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使我掌握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的一项是()(3分)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5、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⑴,对影成三人。
⑵,日暮聊为《梁甫吟》。
⑶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⑷,风多杂鼓声。
⑸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⑹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⑺先帝不以臣卑鄙,,。
6.请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从“鲜花”、“矿石”、“蜡烛”、“航船”等事物中选择两个作为陈述对象,写两组句子。
要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
(4分)例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1)(2)二、阅读理解(共44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8题。
(5分)襄邑道中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记行诗。
7. 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3分)8. 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1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
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元军元帅。
②扞(hàn):保卫。
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
④捄:同“救”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2)天祥泫然出涕.涕: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11、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4分)⑴富贵不能淫:⑵威武不能屈:12、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1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1分)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
从近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
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
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
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
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
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
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
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
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
⑥记诵、朗读毕竟是手段,古代读书,更重获得学养。
诵诗读书以广学问增修养,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
朱光潜先生继承了古代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
(选文有改动)13.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分)14.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5.第⑥段能否删去,请分别从结构上和内容上简述理由。
(4分)16.古人读书重记诵、朗读,作为现代中学生,你有哪些好的读书习惯或读书方法,请联系实际分享给大家。
(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17分)枯萎的蒲公英叶子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
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
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
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
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
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
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
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
“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
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
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
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
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
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
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
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17. 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的特点。
(2分)18. 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2分)19.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6分)(1)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20. 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分)21. 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分)三、写作表达(50分)请以“那一段美好的时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1.C2.A3.B 4.B5 .⑴举杯邀明月⑵可怜后主还祠庙⑶平沙莽莽黄入天⑷雪暗凋旗画⑸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⑹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⑺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6.参考例句:(1)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2)矿石,如果害怕焚烧,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
(3)蜡烛如果害怕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4)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写出一句得2分,写出2句得4分。
没有扣住事物特征写的不能得分,前后句对应不好的要扣1分。
)7.(1)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2)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3分,意对即可)8.(1)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
(2分)9.(2分)(1)通“避”,躲避。
(1分)(2)眼泪。
(1分)10.(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情。
(2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
(2分)11.①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2分)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2分)12.(1分)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3. 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1分)14. 笫⑤段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
引用了朱光潜先生的话论证了古代读书还重朗读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证明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这样使论证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