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重点知识说课讲解

材料科学基础重点知识说课讲解
材料科学基础重点知识说课讲解

第5章 纯金属的凝固

1、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结构起伏-大小不一的近程有序排列的此起彼伏;能量起伏-温度不变时原子的平均能量一定,但原子的热振动能量高低起伏的现象;成分起伏-材料内微区中因原子的热运动引起瞬时偏离熔液的平均成分,出现此起彼伏的现象。

结晶过程:形核和长大过程交替重叠在一起进行

2、过冷度与液态金属结晶的关系:液态金属结晶的过程是形核与晶核的长大过程。从热力学看,没有过冷度结晶就没有趋动力。根据

T R k ?∝1可知当过冷度T ?=0时临界晶核半径R *

为无穷大,临界形

核功(2

1

T G ?∝?)也为无穷大,无法形核,所以液态金属不能结

晶。晶体的长大也需要过冷度,所以液态金属结晶需要过冷度。 孕育期:过冷至实际结晶温度,晶核并未立即产生,结晶开始前的这段停留时间

3、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

均匀形核:以液态金属本身具有的能够稳定存在的晶胚为结晶核心直接成核的过程。

非均匀形核:液态金属原子依附于固态杂质颗粒上形核的方式。 临界晶核半径:ΔG 达到最大值时的晶核半径r *=-2γ/ΔGv 物理意义:

r0,晶核不能自动形成。

r>rc 时, ΔGv 占优势,故ΔG<0,晶核可以自动形成,并可以稳定生长。

临界形核功:ΔGv *=16πγ3/3ΔGv 3 形核率: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母相中形成的晶核数目。受形核功因子和原子扩散机率因子控制。 4、正的温度梯度:靠近型壁处温度最低,凝固最早发生,越靠近熔液中心温度越高。在凝固结晶前沿的过冷度随离界面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纯金属结晶平面生长。

负的温度梯度:过冷度随离界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加。纯金属结晶树枝状生长。

5、光滑界面即小平面界面:液固两相截然分开,固相表面为基本完整的原子密排面,微观上看界面光滑,宏观上看由不同位向的小平面组成故呈折线状的界面。

粗糙界面即非小平面界面:固液两相间界面微观上看高低不平,存在很薄的过渡层,故从宏观上看界面反而平直,不出现曲折小平面的界面。

6、凝固理论的应用:细化晶粒、定向凝固技术、单晶体的制备、非晶态合晶的制备

7、晶粒细化的方法和原理

晶粒度:实际金属结晶后,获得由大量晶粒组成的多晶体的晶粒的大小

细晶强化:通过细化晶粒来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

细化晶粒的方法:增加过冷度:提高冷却速度和过冷能力;变质处理: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使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方法;振动与搅拌:使正在生长的枝晶破碎,提供能量促使自发晶核的形成。

机理:晶粒越细小,位错塞集群中位错个数n 越小,根据τ=n τ0应力集中越小,故材料的强度越高。

第6章 固体中的扩散

1、扩散固体中原子或分子的迁移,是固体中物质迁移的唯一方式。 本质:原子每个平衡位置都对应一个势能谷,在相邻平衡位置之间都隔着一个势垒,由于原子的热振动存在能量起伏,总会有部分原子具有足够高的能量,能够跨越势垒,从原来的平衡位置跃迁到相邻的平衡位置上去。故固态扩散是原子热激活的过程。

2、固态金属扩散条件:①温度要足够高,温度越高原子热振动越激烈原子被激活而进行迁移的几率越大②时间要足够长,只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造成物质的宏观迁移③扩散原子要固溶,扩散原子能够溶入基体晶格形成固溶体才能进行固态扩散④扩散要有驱动力,没有动力扩散无法进行,扩散的驱动力为化学位梯度。

3、扩散的分类:1按是否出现新相:原子扩散、反应扩散 2按浓度的均匀程度分:有浓度差的空间扩散叫互扩散;无浓度差的扩散叫自扩散; 3按扩散方向分: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叫顺扩散即下坡扩散;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叫逆扩散即上坡扩散;4按原子的扩散路径分:在晶粒内部的扩散称体扩散;在表面进行的扩散称为表面扩散;沿晶界进行的扩散称为晶界扩散。

4、扩散第一定律表达式: dx dC D J -= J 为扩散流量;D 扩散系数;

dx dC

为浓度梯度。扩散系数()RT Q D D -=ex p 0 D 0为扩散常数,Q 为扩散激活能,R 为气体常数,T 为热力学温度。扩散系数D 与温度呈指数关系,温度升高,扩散系数急剧增大。; 扩散的驱动力为化学位梯度,阻力为扩散激活能 5、扩散机制:间隙扩散机制、空位扩散机制、换位扩散机制 间隙原子扩散比置换原子扩散容易的原因:间隙固溶体中原子扩散仅涉及到原子迁移能,而置换固溶体中原子的扩散机制不仅需要迁移能而且还需要空位形成能,因此导致间隙原子扩散速率比置换

固溶体中的原子扩散速率高得多。 柯肯达尔效应:由置换互溶原子因相对扩散速度不同而引起标记移动的不均衡扩散现象。原因:低熔点组元扩散快,高熔点组元扩散慢,正是这种不等量原子交换造成的 6、影响扩散的因素:

1温度:温度是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随着T 的升高,扩散系数D 成指数升高

2固溶体类型: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扩散激活能比置换固溶体的小,扩散速度快 3晶体结构:致密度小易迁移;体心结构的扩散系数大于面心结构的;固溶度不同引起浓度梯度差别;晶体的各向异性; 4晶体缺陷:增加缺陷密度会加速金属原子和置换原子的扩散,对间隙原子则不然

5浓度 6合金元素 相变扩散和反应扩散:通过扩散而产生新相的现象。 第8章 三元相图

1直线法则:二元系统两相平衡共存时,合金成分点与两平衡相的必

须位于一条直线上

2杠杆定律:Wa/W β=o β/oa=cb/ca 3重心定律:当三元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处于三相平衡时合金的成分点为3个平衡相成分点组成的三角形的质量重心。 蝴蝶形规律:反映两相平衡相对应关系的共轭连线是非固定长度的水平线,随温度下降,它们一方面下移,另一方面绕成分轴转动。 4固态互不溶解三元共晶:

四相平衡共晶平面:三元共晶点E 与该温度下3个固态的成分mnp 组成的四相平衡平面

WA=oq/Aq*100% WL=Ao/Aq W(A+C)/Wo=Eq/Ef*WL W(A+B+C)/Wo=qf/Ef*WL

四相平衡包共晶反应:L+a→β+γ包晶反应:L+a+β→γ

5根据液相成分变温线投影的温度走向(降温)判别四相平衡反应类型:三根液相成分变温线温度走向均指向中心属共晶反应;两根液相成分变温线的温度走向指向中心,一根背离中心属包共晶反应;一根温度走向指向中心,两根背离中心,属包晶反应。

6说出图中各点(M、N、P、E)室温下的显微组织。

M:B+(B+C)+

(A+B+C);N:(A

+B)+(A+B+C);

P:C+(A+B+C);E:(A+B+C)。

b求出E点合金室温下组

织组成物的相对量和相组

成物的相对量。

E点合金室温下组织组

成物的相对量(A+B+C)

为100%

相组成物的相对量为:

W A=Ea/Aa×100% W B=Eb/Bb×100% W C=Ec/Cc×100%

c分析M点合金的结晶过程。先从液相中结晶出B组元,当液相成分为K时,发生二元共晶转变,转变产物为(B+C),当液相成分为

E时,发生三元共晶转变,转变产物为(A+B+C)。室温下的显微组织为:B+(B+C)+(A+B+C)。

第7章

1、建立方法:热分析法、金相分析方法、硬度测定方法、X射线衍射分析法、膨胀试验法、电阻试验法。

2、二元相图中有哪些几何规律:相区接触法则;三相区是一条水平线…;三相区中间是由它们中相同的相组成的两相区;单相区边界线的延长线进入相邻的两相区。

3、匀晶合金相图:两组元在液态、固态均无限互溶的合金状态图。

4、平衡凝固:冷却极为缓慢组元成分充分互相扩散每个阶段都达到平衡。

5、非平衡凝固:合金溶液冷却速度较快,在每一温度下不能保持足够的扩散时间,凝固过程偏离平衡条件的凝固。

6、固溶体结晶与纯金属结晶的比较

①相同点:基本过程:形核-长大;热力学条件:⊿T>0;能量条件:能量起伏;结构条件:结构起伏。②不同点:合金在一个温度范围内结晶(可能性:相率分析,必要性:成分均匀化。)合金结晶是选分结晶:需成分起伏。

7、一个晶粒内或一个枝晶间化学成分不同的现象,叫枝晶偏析或晶内偏析。各晶粒之间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叫晶间偏析。消除方法:扩散退火(在固相线以下较高温度经过长时间的保温,使原子扩散充分,使之转变为平衡组织)。

8、两组元在液态时无限互溶,固态时有限固溶或完全不溶,且发生共晶转变,形成共晶组织的二元系相图。

9、由一种液相在恒温下同时结晶出两种固相的反应称为共晶反应。所生成的两种混合物称为共晶体,成分确定。成分位于E点以左,M 点以右的合金称为亚共晶合金。成分位于E点以右,N点以左的合金成为过共晶合金。

10、伪共晶:在不平衡结晶条件下,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亚共晶或过共晶合金也可能得到全部共晶组织,这种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离异共晶:两相分离的共晶组织。形成原因:平衡条件下,成分位

于共晶线上两端点附近。消除:扩散退火。 11、室温组织及其计算:

计算室温下亚共析钢(含碳量为)的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 组织组成物为α、P ,P P W x W -=?--=1W , %1000218

.077.00218

.0α

计算室温下过共析钢(含碳量为x )的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

组织组成物为P 、Fe3C Ⅱ:P

C

Fe P

W x

W -=?--=

1W , %10077

.069.669.63 1. 分析共析钢的结晶过程,并画出结晶示意图。

①点之上为液相L ;①点开始L →γ;②点结晶完毕;②~③点之间为单相γ;③点γ→ P 共析转变;室温下显微组织为P 。 2. 计算室温下含碳量为x 合金相组成物的相对量。

相组成物为α、Fe3C ,相对量为:C Fe C Fe W x W 3

3

1 W , %10069.6-=?=α Fe3C ?的相对量:%1003.469.63.43?--=I x W C Fe 当x=6.69时Fe3C ?最高百分量为:%100%10069.669

.63=?=I C Fe W

过共析钢中Fe3C Ⅱ 的相对量:%6.2277.069.677

.03=--=∏x W C Fe

当x=2.11时Fe3C Ⅱ含量最高,最高百分量为:%

6.227

7.069.677.011.23=--=∏C Fe W

Fe3C Ⅲ 的相对量计算:

%10069.63?=

I ∏x

W C Fe

x=0.0218时Fe3C Ⅲ含量最高为:%33.0%10069.60218

.03=?=

I ∏C Fe W

共析渗碳体的相对百分量为:

%

2.11%1000218.069.60218

.077.03=?--=

C Fe W

共晶渗碳体的相对百分量为:

%

8.47%11.269.611

.230.43=?--=

C Fe W

1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成分液相和一固体相反应形成另一种固相

结晶过程称包晶转变。 铁素体:碳在α-Fe 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奥氏体:碳在γ-Fe 中形

成的间隙固溶体 莱氏体:转变产物似乎γ和Fe3C 的机械混合物。珠光体:α和Fe3C

的机械混合物。 13、二次渗碳体与共析渗碳体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渗碳体,成份、结构、性能都相同。

不同点:来源不同,二次渗碳体由奥氏体中析出,共析渗碳体是共析转变得到的;形态不同二次渗碳体成网状,共析渗碳体成片状;对性能的影响不同,片状的强化基体,提高强度,网状降低强度。

14、固溶体的不平衡结晶

原因:冷速快(假设液相成分均匀、固相成分不均匀)。

结晶过程特点:固相成分按平均成分线变化(但每一时刻符合相图);结晶的温度范围增大;组织多为树枝状。

成分偏析:晶内偏析:一个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枝晶偏析:树枝晶的枝干和枝间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消除:扩散退火,在低于固相线温度长时间保温。)

15、稳态凝固:从液固界面输出溶质速度等于溶质从边界层扩散出去速度的凝固过程。

16、平衡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固、液两平衡相中溶质浓度的比值。k0=Cs/Cl

k

→1 表示合金凝固时重新分布的溶质成分与原合金成分接近,即重新分布的程度越大。

17成分过冷:固溶体合金凝固时,在固液界面处形成溶质的浓度梯度而产生的过冷。这种由于L中成分变化而引起的过冷叫成分过冷。取决于液固界面前沿液体中的溶质质量分布和实际温度分布这两个因素。

18、铸锭的宏观组织分为三晶区:1、表层细晶区2、柱状晶区3、中心等轴晶区

19、铸锭中的缺陷:1、偏析:合金中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宏观偏析:正常偏析反常偏析和比重偏析。显微偏析:胞状,枝晶,晶界2、缩孔3、气孔4、夹杂物

20、说明三个恒温转变,画出转变特征图

包晶转变(L

B +δ

H

γ

J

)含碳量0.09%~0.53%范围的铁碳合

金,于HJB水平线(1495℃)均将通过包晶转变,形成单相奥氏体。共晶转变(LCγE+Fe3C)含碳放2.11%一6.69%范围的铁

碳合金,

于ECF平线上(1148℃)均将通过共晶转变,形成奥氏体和渗碳体两相混合的共晶体,称为菜氏体(Ld)。共析转变(γ

S

α

P

+Fe

3

C);含碳虽超过0.02%的铁碳合金,于PSK水平线上(727℃)均将通过共

析转变,形成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

混合的共析体,称为珠光体(P)

转变特征图

包晶转变

共晶转变:

共析转变:

共晶转变L→α+β共析转变γ→α

+β偏晶转变L1→L2+α熔晶转变δ

→L+γ

包晶转变L+β→α包析转变γ+β

→α合晶转变L1+L2→α

21、相图中共有几种渗碳体?说出各自的来源及形态。

相图中共有五种渗碳体: Fe

3

C

、Fe

3

C

、Fe

3

C

、Fe

3

C

共析

、Fe

3

C

共晶

Fe

3

C

:由液相析出,形态连续分布(基体); Fe

3

C

:由奥氏体中析

出,形态网状分布; Fe

3

C

:由铁素体中析出,形态网状、短棒状、

粒状分布在铁素体的晶界上;Fe

3

C

共析

:奥氏体共析转变得到,片状;

Fe

3

C

共晶

:液相共晶转变得到,粗大的条状。

22、分析含碳0.53~0.77%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并画出结晶示意图。

①点之上为液相L;①点开始L→γ;②点结晶完毕;②~③点之间为单相γ;

③点开始γ→α转变;④点开始γ→ P共析转变;室温下显微组织

L Bδ

H

γJ

γE Fe3C

L C

αP

γS

Fe3C

为α+ P。

γ奥氏体α铁素体Fe3C渗碳体γ+Fe3C莱氏体α+Fe3C(P珠光体)

第十章

1、塑性变形:金属在外力(载荷)的作用下,首先发生弹性变形。载荷增加到一定值以后,除了发生弹性变形外,同时还发生塑性变形,即弹塑性变形。继续增加载荷,塑

性变形也将逐渐增大,直至金属发生断裂。

2、加工硬化: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大,塑性变形抗力不断增加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或应变硬化。

3、单晶体塑性变形基本方式:为滑移和孪生。滑移和孪生都是切应变,而且只有当外加切应力分量大于晶体的临界分切应力C时才能开始。然而,滑移是不均匀切变,孪生为均匀切变。

4、滑移和孪生区别:1、孪生使一部分晶体发生了均匀切变,而滑移只集中在一些滑移面上进行。2、孪生后晶体的变形部分的位向发生了变化,滑移后的晶体各部分位向均未变化3.同一结构的孪晶面孪生方向与滑移方向可以不同。4、孪生变形的应力应变曲线与滑移不同,出现锯齿状的波动。

5、滑移: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另一部分作相对的滑动。滑移的本质是位错的移动。方向大致是最密排面和最密排方向。

6、滑移系:晶体中每个滑移面和该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成一个滑移系。

7、孪生:孪生是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孪晶面)和晶向发生切变,产生孪生变形部分的晶体位向发生了改变,它是以孪晶面为对称面与未变形部分相互对称,这种对称的两部分晶体称为孪晶;发生变形的那部分晶体称为孪晶带。

临界分切应力:开动滑移系所需要的最小分切应力tc=F/A*cosλcosΦ.

8、取向因子:cosλcosΦ。硬位向:当λ和Φ只要有一个接近90o时,取向因子趋近于零,σs趋近于无穷大,叫硬位向。

体心结构的滑移系个数为12,滑移面:{110},方向<111>。面心结构的滑移系个数为12,滑移面:{111},方向<110>。

9、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

1.变形不均匀 1)各晶粒的变形先后不一。因为各晶粒位向不同,施加同一外力时,那些受最大或接近最大分解切应力位向的晶粒处于最小分解切应力位向的晶粒处于逐批发生的,软位向的晶粒先变形,硬位向的后变形; 2)各晶粒的变形量有大有小; 3)即使在同一晶粒中,变形量亦不相同,晶粒中心变形量小,靠近晶界处的变形量大。

2.各晶粒间变形协调:多晶体中每个晶粒都处于其他晶粒包围

之中,它的变形必然与其邻近的晶粒。相互协调配合,不然就难以

进行变形,甚至不能保持晶粒之间的连续性,会造成空隙而导致材料的破裂。

3.晶界对形变过程的阻碍作用:多晶体中,晶界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较晶粒

格畸变程度大,加之常常聚集有杂质原子,处于高能量状态,对滑移变形时位错

的移动起阻碍作用所致。晶界原子排列越紊乱,滑移抗力就越大。

10、细晶强化:通过细化晶粒以提高金属强度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多晶体的强度随其晶粒细化而提高,晶粒越细则可能发生滑移的晶粒越多,变形就可以分散在更多的

晶粒内进行,故塑性、韧性越好,细晶强化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也使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得到改善。

11、固溶强化:随溶质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有所下降,即产生固溶强化效果。影响因素,(1)溶质原子的原子数分数越高,强化作用也越大,特别是当原子数分数很低时的强化效应更为显著。 2)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的原子尺寸相差越大,强化作用也越大。 (3)间隙型溶质原子比置换原子具有较大固溶强化效果,且由于间隙原子在体心立方晶体中的点阵畸变是非对称性的,故其强化作用大于面心立方晶体

的;但间隙原子的固溶度很有限,故实际强化效果也有限。 (4)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的价电子数相差越大,固溶强化作用越显著,即固溶体的屈服强度随合金电子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若第二相粒子与基体晶粒尺寸属同一数量级,称为聚合型两相合金;若第二相粒子细小而弥撒地分布在基体晶粒中,称为弥散分布型两相合金。

12、残余应力:金属在塑性变形时,外力所作功大部分转化为热能,但尚有一小部分保留在金属内部,形成残余应力和晶格畸变。金属材料经塑性变形后残余应力是不可避免。13、金属塑性变形后的组织与性能:显微组织出现纤维组织,杂质沿变形方向拉长为细带状或粉碎成链状,光学显微镜分辨不清晶粒和杂质。亚结构细化,出现形变织构。性能:材料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比电阻增加,导电系数和电阻温度系数下降,抗腐蚀能力降低等。

至于合金为单相固溶体时,由于溶质原子存在会呈现固溶强化效果,对某些材料还会出现屈服和应变时效现象;当合金为多相组织结构时,其变形还会受到第二相的影响,呈现弥散强化效果。

14、试论材料强化的主要方法及其原理。

固溶强化. 原理:晶格畸变、柯氏气团,阻碍位错运动;方法:固溶处理、淬火等。

细晶强化:原理:晶界对位错滑移的阻碍作用。方法:变质处理、退火等。

弥散强化:原理:第二相离子对位错的阻碍作用;方法:形成第二硬质相如球化退火、变质处理等。

相变强化:原理:新相为高强相或新相对位错的阻碍。方法:淬火等。

加工硬化;原理:形成高密度位错等。方法:冷变形等。

15、位错运动的阻力:点阵阻力(P-N 力)、位错交互作用位错交割产生的扭折和割阶对位错的钉扎作用,位错和其它晶体间的交互作。

阻力公式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第一章试题教案资料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 一章试题

第一章华北地区 第一节北京市基本概况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A”,错误的标注“B”) 1.在地理上,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山西省环绕。( ) 2.北京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 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北京人口当中,高中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例高 于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 ) 4.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场,几乎所有北京的国内国际航班均在北 京首都国际机场停靠和起飞,其旅客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 ) 5.北京远古的历史可追溯到50多万年前的“蓝谋人”时期。(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北京有着( )余年的建城史。 A. 6000 B.5000 C.4000 D.3000 2.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 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 )。 A.大亚湾 B.浅水湾 C.北京弯 D.北京岙 3.“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这段话 是在描绘我国的哪座城市?( ) A.天津 B.北京 C.重庆 D.上海

4.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 )。 A.蓟 B.燕京 C.幽州 D.大都 5.北京有国家级高速公路( )条。 A.12 B.10 C,8 D.6 6.北京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多民族特有的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的地方 性民俗,最具特色的是( )、胡同和市肆庙会。 A.弄堂 B.四合院 C.徽派建筑 D.干栏式建筑 7.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是门头沟区清水河畔的( )墓葬。 A.东胡林人 B.门头沟人 C.契丹人 D.清水畔人 8.北京的快板书由( )演变而成。 A.相声 B.数来宝 C.绕口令 D.京剧 9.北京是“博物馆之都”,注册博物馆多达151座,( )为世界最大博物馆。A.故宫博物 B.中国军事博物馆C.中国革命博物馆D.国家博物馆 10.北京是世界第( )大“美食之城”,居内地之首。 A.八 B.一 C.三 D.五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北京市有水库85座,其中大型水库有( )和海子水库。 A.清水潭水库 B.密云水库 C.十三陵水库 D.官厅水库 E.怀柔水库2.北京的评剧,习称( )。

幼儿园大班《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大班语言说课稿:春雨的色彩 锁阳城中心小学赵静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散文诗《春雨的色彩》。我将会从活动内容分析、活动目标、教法、学法、活动过程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过程。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雨的色彩》是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里的一篇幼儿散文诗,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扮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引导幼儿进行扩散思维。 五、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的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教案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教案导论 一、材料科学的重要地位 生产力发展水平,时代发展的标志 二、各种材料概况 金属材料 陶瓷材料 高分子材料 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和超导材料 三、材料性能与内部结构的关系 原子结构、结合键、原子的排列方式、显微组织 四、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工艺对性能的影响 五、材料科学的意义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1-1 原子结构 一、原子的电子排列 泡利不相容原理 最低能量原理 二、元素周期表及性能的周期性变化§1-2 原子结合键 一、一次键 1.离子键 2.共价键 3.金属键 二、二次键 1.范德瓦尔斯键 2.氢键 三、混合键 四、结合键的本质及原子间距 双原子模型 五、结合键与性能 §1-3 原子排列方式 一、晶体与非晶体 二、原子排列的研究方法 §1-4 晶体材料的组织 一、组织的显示与观察

二、单相组织 等轴晶、柱状晶 三、多相组织 §1-5 材料的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 稳态结构 亚稳态结构阿累尼乌斯方程 第二章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2-1 晶体学基础 一、空间点阵和晶胞 空间点阵,阵点(结点)晶格、晶胞 坐标系 二、晶系和布拉菲点阵 7 个晶系 14 个布拉菲点阵 表2-1 三、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1.晶向指数 确定方法,指数含义,负方向,晶向族2.晶面指数 确定方法,指数含义,负方向,晶向族3.六方晶系的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确定方法,换算 4.晶面间距

密排面间距大 5.晶带 相交和平行于某一晶向直线的所有晶面的组合晶带 定律:hu+kv+lw=0 ? 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确定练习,例题 §2-2 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典型金属晶体结构 体心立方bcc 面心立方fcc 密排六方hcp 1.原子的堆垛方式 面心立方:ABCABCAB—C— 密排六方:ABABA—B — 2.点阵常数 3.晶胞中的原子数 4.配位数和致密度 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邻近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晶体结构中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 5.晶体结构中的间隙 四面体间隙,八面体间隙 二、多晶型性 :-Fe, :-Fe, :-Fe 例:

色彩基础知识-教案

色彩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色彩三要素的理解 教学难点:色彩三要素的运用 课型: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应该都看过一些黑白电影或是黑白电视节目,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只有黑、白、灰的世界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一两个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所 以说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不是单调的。板书) (课题 二、授新课 1、色彩范畴 色彩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范畴 无彩色:黑、白、灰色。 有彩色:红、黄、蓝等含彩的色。 2、原色、间色、复色 (1)原色 原色是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和成的颜色。 红、黄、蓝为原色也称三原色

(2)间色 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间色是由两个原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 橙、绿、紫为间色也称三间色 (3)复色 复色是由两个间色相混合,或三原色相混再加入一个原色,或一个原色与黑浊色相加。 如橙+紫二(红+黄)+ (红+蓝)二(红+黄+蓝)+红=黑浊色+红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有色相、明度和纯度三种性质,这三种性质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原素称为色彩的三要素。 2、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是指色彩所呈现出来的色的相貌。 三原色红、黄、蓝,与三间色橙、绿、紫这些有彩色代表了色彩的基本面貌。 (2)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口述)在无彩色中,明度最高的是白色,明度最低的是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拿出教具让学生感受明度上的变化) 在有彩色中红、橙、黄、绿、篮、紫都有着自己的明度特征。(拿出教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问)哪种颜色明度最高。(答)黄色。由于有彩色中黄色明度最高,所以通常在职业服装上使用黄色。如安全帽、养路工的马甲等都使用黄色。绿色明度呈中性,因此交通安全信号,邮局通信都使用绿色。 (4)纯度是色彩的鲜艳度、彩度和饱和度。 (口述)我们视觉能辨认出的有色相感的色,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鲜艳度。如红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讲课教案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入门大全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天空、草地、海洋、漫无边际的薰衣草都有它们各自的色彩。你、我、他也有自己的色彩,代表个人特色的衣着、家装、装饰物的色彩,可以充分反映人的性格、爱好、品位。 设计爱好者对色彩的喜爱更是“如痴如狂”,他们知道色彩不仅仅是点缀生活的重要角色,它也是一门学问。要在设计作品中灵活、巧妙的运用色彩,使作品达到各种精彩效果,就必须对色彩好好研究一番。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一些关于色彩的最简单、基础也是很重要知识,感受一下色彩运用的妙处! 第一部分(认识什么是色彩的) 一、色彩的构成 色彩一般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无彩色是指白、灰、黑等不带颜色的色彩,即反射白光的色彩,如图1。 图1

有彩色是指红、黄、蓝、绿等带有颜色的色彩,如图2中的色彩。 图2 二、色彩的对比 在一定条件下,人对同一色彩有不向的感受。色彩单一给人一种印象。在不同的环境下,多色彩给人另一种印象。色彩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称“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包括两方面。其一,时间隔序,称“同时发生的对比”;其二,空间位置,称“连贯性的对比”。对比本来是指性质对立的双方相互作用、相互排斥。然而,在某种条件下,对立的双方也会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并置的不同色调往往相抵消对方的色彩,这种相互抵消的现象称“同化现象。对比的具体运用和效果,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详细讲解。 三、色彩的表现手法 人的色感可用色彩三属性——色调、亮度、饱和度表示。不过三属性毫无差异的同一色彩会因所处位置、肯景物不同而给人截然相反的印象。我们以蓝

色编织物和蓝色木地板为例,图3,假定它们的三属性相同,但在观赏者的眼中,编织物的色彩与木地板的色彩毫无共同之处。这种现象称为“色彩的表现形式”。 图3 色彩的表观形式包括面色、表面色、空间色等。面色又称“管窥色”,像天空色彩平平展展,缺乏质感,给人柔软的感觉(图4)。 图4 表面色指色纸等物体的表面色彩。表面色依距离远近给人不同的质感。图5中是同一张纸,取了远近距离不同的位置。两张图看起来有点明暗程度不同的感觉,远距离的看起来颜色要深一些。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教案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教案 导论 一、材料科学的重要地位 生产力发展水平,时代发展的标志 二、各种材料概况 金属材料 陶瓷材料 高分子材料 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和超导材料 三、材料性能与内部结构的关系 原子结构、结合键、原子的排列方式、显微组织 四、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工艺对性能的影响 五、材料科学的意义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1-1 原子结构 一、原子的电子排列 泡利不相容原理 最低能量原理 二、元素周期表及性能的周期性变化 §1-2 原子结合键 一、一次键 1.离子键 2.共价键 3.金属键 二、二次键 1.范德瓦尔斯键 2.氢键 三、混合键 四、结合键的本质及原子间距 双原子模型 五、结合键与性能 §1-3 原子排列方式

一、晶体与非晶体 二、原子排列的研究方法 §1-4 晶体材料的组织 一、组织的显示与观察 二、单相组织 等轴晶、柱状晶 三、多相组织 §1-5 材料的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稳态结构 亚稳态结构 阿累尼乌斯方程

第二章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2-1 晶体学基础 一、空间点阵和晶胞 空间点阵,阵点(结点) 晶格、晶胞 坐标系 二、晶系和布拉菲点阵 7个晶系 14个布拉菲点阵 表2-1 三、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1.晶向指数 确定方法,指数含义,负方向,晶向族2.晶面指数 确定方法,指数含义,负方向,晶向族3.六方晶系的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确定方法,换算 4.晶面间距 密排面间距大 5.晶带 相交和平行于某一晶向直线的所有晶面的组合 晶带定律:hu+kv+lw=0

●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确定练习,例题 §2-2 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典型金属晶体结构 体心立方bcc 面心立方fcc 密排六方hcp 1.原子的堆垛方式 面心立方:ABCABCABC—— 密排六方:ABABAB—— 2.点阵常数 3.晶胞中的原子数 4.配位数和致密度 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邻近且等距离的原子数晶体结构中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 5.晶体结构中的间隙 四面体间隙,八面体间隙 二、多晶型性 α-Fe, γ-Fe, δ-Fe 例: 碳在γ-Fe 中比在α-Fe中溶解度大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教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第二章浏览中国历史长河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中国发展简史和历史小常识。 2、熟悉中国的天干、地支、年、月、日、辰、及其记录方法。 3、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帝王服饰、饮食、医疗、祭祀活动、国号 难点:帝王祭扫活动:大祀中祀群祀、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和科举制度、五行、八卦(三)教学课时 12学时 (四)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发展简史 一、原始社会时期: 1、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 2、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人。 3、我国原始社会起自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迄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 4、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 5、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氏族和陕西西安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的代表,山东大汶口是父系氏族的典型。 6、三皇五帝:女娲、神农、伏羲为三皇;炎帝、黄帝、尧、舜、禹为五帝 二、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禹传子启夏王朝;夏商周历史更替及文化发展。 1、夏王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奴隶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共经历了1500——1600年。 夏历——沿用至今,即农历,其中有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日食的记录。 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商在公元前1600年灭夏,出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3、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朝,共近八百年的历史,以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鲁国编年史《春秋》。其中有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这一时期确定了24节气,测定了冬至、夏至日期。 甘德和石申——《甘德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屈原创造“楚辞体”,写有不朽诗篇《离骚》。 先秦散文成就辉煌,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历史散文的代表。《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诸子散文的代表。 百家争鸣: 儒家——孔子——《论语》 道家——老子——《老子》(《道德经》) 墨家——墨翟——《墨子》 法家——韩非子——《韩非子》 兵家——孙膑——《孙膑兵法》 刑家——惠施和公孙龙 阴阳家——邹衍 纵横家——苏秦、张仪 农家——许行 扁鹊——望、闻、问、切之四诊法 鲁班——木匠祖师爷 俞伯牙——著名琴师 亦秋——围棋名手

《色彩的色相》说课稿和课堂教学实录

《色彩的色相》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叫(),来自()学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课程人美版实验教科书第九册第十课《色彩的色相》。新的美术课程更多地呼唤人文关怀的回归,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欣赏,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色彩大胆创作,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我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快乐地学、主动地学。本次说课包括五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的课程,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欣赏生活中色相的呈现以及各类艺术作品中色相的利用,是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理解色彩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丰富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变现能力。 在色彩中,不同的色相组合会给你不同的感觉。在色相环中相对应的颜色放在一起会使人感到跳跃、活泼;而在色相环中相邻的颜色放在一起会显得比较温和。所以,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美的享受。本课将了解色彩与运用色彩融为一体,利用色彩知识表现色彩并将色彩运用到生活中。 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了解色彩中的色相知识,体会色彩的美。 (2)能力目标:利用色彩的色相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是画面变得更美观、漂亮。 (3)情感目标: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感受色彩中不同色相的美感,培养对色彩知识的探究欲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1)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 (2)如何更好地运用色相知识进行创作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现过程,针对小学五年级儿童的心理提点和认知规律,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过程启发式:使用多媒体手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不同方面的信息和教师的提问的引导下,启发学生分析、对比、思考、时间。 2.直观对比法:唯有美术教育才能胜任“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图片信息能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色彩特点,更直观地找出色彩搭配上的差异,做出审美判断。 同时,我还运用引导发现法、观察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多层面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长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欣赏、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调动起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课改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我将从兴趣导入、讲授新知、探究学习、巩固新知、作业评价、课堂总结和拓展延伸,六个步骤进行教学。 1.兴趣导入 首先,我设计了“欣赏自然景观”这一环节,让同学们欣赏通过这些图片上大自然的各种景观,发现自然界中变化万千的颜色,为后面认识色彩色相做好铺垫。看完这些图片,我将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同学衣服的色彩,通过身边的例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接触色彩。 接着,我问同学:我们欣赏了那么多美丽的图片,你们喜欢这些颜色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人们为了区别不同的颜色就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色相,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色彩的色相。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色彩的色相》。 2.讲授新课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和认知层面自然不

色彩基础知识教案

色彩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美的创造愿望,增强艺术 修养。 教学重点:色彩调色的方法;色彩在美术创作中重要的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色彩表达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教具:PPT多媒体课件、颜料、色盘、水粉笔、水粉纸、调色杯 学具:颜料、水粉笔、调色杯、水粉纸 讲授新课: 一、导入:学生观看多媒体图片,让学生观察有色彩的世界和没有色彩的世界所形成的反差,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导入本课内容。 二、色彩的基础知识 1、色彩的分类 (1)原色:无法调制出来的三原色:红、黄、蓝、又称为一次色。思考:光的三原色与颜料三原色是什么: A、颜料混合的三原色:红、黄、蓝 B、色光混合的三原色:红、绿、蓝 (2)间色:两种原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为间色,又称为二次色橙(红+黄)、绿(蓝+黄)、紫(红+蓝)。 (3)复色:三种原色或两种间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为复色,又称为第三次色和再间色,复色纯度低为灰色调。 2、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是指颜色本身所具有的面貌,也是区别其他颜色的名称。 如黄、红、绿、橙等. (2) 明度:是指色相的明暗程度,它包括同一颜色的色相差别,也 包括不同色 相自身所具有的明暗差异。即人们常说的“深浅差别”或 “素描关 系”。一个色彩加入白色越多,明度越高。加入黑色越多 明度越低。 (3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饱和程度。它是由颜色中含有其它颜色的多少所决定的。 一个色彩只要不加入其他色彩,就是高纯度的,只要加入 了其他色彩,纯度就会降低。 3、色彩的属性 (1)暖色系:指的是包括黄色、红色、褐色的所有色彩。 它们给人以热烈、欢快、温暖、奔放的感觉。 (2)冷色系:指的是包括绿色、蓝色、紫色的所有色彩。 它给人以清冷、宁静、凉爽的感觉。 (3)同类色:相同类别的色彩称为同类色。 柠檬黄、中黄、土黄,就属同类色。 (5)对比色,对比色又称之为互补色;如红与绿,橙与蓝等 4、色彩的情感特色: 色彩与生活经验的结合,使人们对色彩产生了联想: A、红色:热烈、奔放、激情 B、黄色:甜美、幸福、温馨 C、蓝色:冷静、整洁、清新 D、紫色:浪漫、诗意、梦幻

第一课--色彩基础知识教案

色彩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周围都被色彩所包围,每个事物都有属于它的色彩 课题:色彩基础知识 课型:综合探索 授课方法:说教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A.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 B.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 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美的创造愿望,增强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色彩调色的方法;色彩在美术创作中重要的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色彩表达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讲授新课: 一、色彩的概念、意义 在《艺术辞典》中对色彩的概念是这样概括的:色彩是光的特性的延伸,色彩是在色光物体,视觉器官三者之间极其复杂的关系下面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 从我们美术的角度出发来看,色彩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独立的艺术审美性,色彩使万物生机勃勃,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启示作用和暗示力,用以表现画者内心的感受,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色彩,因为色彩它是作为形态以外的另一个设计要素,色彩是无可替代的信息传达方式和最富有的吸引力的设计手段之一。 二、色彩的基础知识 1、色彩的分类 (1)原色: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是原色? 无法调制出来的三原色:红、黄、蓝、又称为一次色。 (2)间色:两种原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为间色,又称为二次色橙(红+黄)、绿(蓝+黄)、紫(红+蓝)。 (3)复色:三种原色或两种间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为复色,又称为第三次色和再间色,复色纯度低为灰色调。 (4)补色:补色又称为互补色,余色或强对比色。在色相环中任何直径两端相对之色都成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补色之间混合会产生黑色。 2、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是指颜色本身所具有的面貌,也是区别其他颜色的名称。 如黄、红、绿、橙等. (2) 明度:是指色相的明暗程度,它包括同一颜色的色相差别,也包括不同色 相自身所具有的明暗差异。即人们常说的“深浅差别”或“素描关 系”。大家知不知道怎么来区别一个色彩的明暗程度,一个色彩加 入白色越多,明度越高。加入黑色越多明度越低。 (3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饱和程度。它是由颜色中含有其它 颜色的多少所决定的。 一个色彩只要不加入其他色彩,就是高纯度的,只要加入 了其他色彩,纯度就会降低。 3、色彩的属性 (1)暖色系:指的是包括红色、褐色的所有色彩。 它们给人以热烈、欢快、温暖、奔放的感觉。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案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绪论 1、材料的发展动向及本课程的重要地位; 2、本课程的特色及基本要求。 3、无机材料物理化学的科学内涵 4、无机材料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5、参考文献 第一章结晶学基础 §1-1—§1-6内容在结晶学课程中讲授 §1-7 晶体化学基本原理 一、结晶化学定律(Goldschmidt——哥希密特定律) 1、数量关系 2、大小关系 3、极化性能 二、决定晶体结构的基本因素 (一)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二)球体紧密堆积原理 1、等径球的最紧密堆积及其空隙 (1)六方最紧密堆积 1)六方最紧密堆积方式 2)六方最紧密堆积特点 (2)面心立方最紧密堆积 1)立方最紧密堆积方法 2)立方最紧密堆积特点 (a)最紧密堆积的堆积系数 (b)紧密堆积中的空隙类型与数目 2、不等径球的堆积 一、配位数与配位多面体 1、配位数(CN) 2、配位多面体 二、离子极化 三、电负性(X) 四、鲍林规则(L.Pauling) (一)第一规则——配位多面体规则 1、第一规则的意义 2、配位数与临界半径比(极限半径比) (二)第二规则——电价规则(最重要的规则) 1、电价规则的意义——可确定负离子的CN或电价 2、可分析晶体结构是否稳定并分析结构中配位多面体的连接方式(三)第三规则—共顶、共面、共棱规则 (四)第四规则——岛式规则 (五)第五规则——节约规则

作业:P37 1-10 四面体键角109.28; 思考题: P37 1-7; 1-9; 第二章 晶体结构与结构缺陷 §2-1 典型结构类型 一、金刚石结构与石墨结构 (一)描述晶体结构的方法 1.点坐标法—描述结构基元的位置 2.投影法—也叫标高法。 3、球体紧密堆积法—反映质点的堆积特点和充填情况; 4.多面体的连接方式——对复杂的晶体结构,其质点数目多,用其他方法表示不易找出特点,而用此法则简单明了地描述其结构特点。 (二)金刚石结构 (三)石墨结构 金刚石是目前硬度最大的材料,石墨则是最软的材料。性质差异的原因是结构上的差异。 二、NaCl 型结构 NaCl 从化学式上说是属于AX 型化合物: (一)NaCl 型结构分析 NaC 晶体的空间群:Fm3m F ——表示布拉格点阵类型(面心立方) m ——表示对称面[在(001)面上有一对称面]; 3——对称轴[在(111)面上有一个三次轴; m ——表示倒转轴[在垂直于(110)方向有对称面) [2- =m] 1、从堆积方式上分析 2、Na +、Cl -在晶体中的位置分布规律 (二)具有NaCl 型结构的物质有32种 氧化物:MgO 、CaO 、SrO 、BaO 、MnO 、FeO 、CoO 、NiO 氮化物:TiN 、LaN 、TiC 、ScN 、CrN 、ZrN 这些物质其晶系、堆积方式、正负离子配位数、点阵类型均相同,仅晶格常数不同。 三、闪锌矿型结构——(ZnS -β) 1、立方型ZnS 结构分析 2、具有闪锌矿结构的晶体——有27种 四、纤锌矿型结构——(ZnS -α) 1、六方ZnS 结构分析 2、具有六方ZnS 结构的晶体——有23种如: BeO 、ZnO 、AlN 五、萤石型(CaF 2)结构 (一)萤石结构 1、萤石结构分析 2、结构特点 (1)内部空隙较大——1/2有立方体空隙是空的 (2)可看作是正离子作面心立方堆积,F-离子充填在四面体中;

第一课--色彩基础知识教案

r 色彩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周围都被色彩所包围,每个事物都有属于它的色彩 课题:色彩基础知识课型:综合 探索授课方法:说教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A.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 B.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美的创造愿望,增强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色彩调色的方法;色彩在美术创作中重要的意义。教学难点:运用色彩表达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讲授新课: 一、色彩的概念、意义 在《艺术辞典》中对色彩的概念是这样概括的:色彩是光的特性的延伸,色彩是在色光物体,视觉器官三者之间极其复杂的关系下面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从我们美术的角度出发来看,色彩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独立的艺术审美性,色彩使万物生机勃勃,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启示作用和暗示力,用以表现画者内心的感受,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色彩,因为色彩它是作为形态以外的另一个设计要素,色彩是无可替代的信息传达方式和最富有的吸引力的设计手段之一。 二、色彩的基础知识1、色彩的分类 (1)原色: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是原色? 无法调制出来的三原色:红、黄、蓝、又称为一次色。 (2)间色: 两种原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为间色,又称为二次色 橙(红+黄)、绿(蓝+黄)、紫(红+蓝)。 (3)复色: 三种原色或两种间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为复色,又称为第三 次色和再间色,复色纯度低为灰色调。 (4)补色: 补色又称为互补色,余色或强对比色。在色相环中任何直径两端相对之色都成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补色之间混合会产生黑色。 2、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是指颜色本身所具有的面貌,也是区别其他颜色的名称。 如黄、红、绿、橙等. (2) 明度:是指色相的明暗程度,它包括同一颜色的色相差别,也包括不同色 相自身所具有的明暗差异。即人们常说的“深浅差别”或“素描关系”。大家知不知道怎么来区别一个色彩的明暗程度,一个色彩加 入白色越多,明度越高。加入黑色越多明度越低。 (3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饱和程度。它是由颜色中含有其它 颜色的多少所决定的。 一个色彩只要不加入其他色彩,就是高纯度的,只要加入了其他色彩,纯度就会降低。 3、色彩的属性 (1) 暖色系:指的是包括红色、褐色的所有色彩。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教案.doc

川大学教案【理、工科】

掌握疲劳 强度的概 念 4.1.8.3疲劳极限和疲劳强度

图 4-49 难点 了解并理 解疲劳断 裂机理 高分了材料宏观疲劳断裂过程:

2()

DTA ——差热分析 Fig 17.2 图 4-51 难点 (2)与温度T 相关 T —Tg Cp 发生突变 DSC ——示差扫描量热仪 测 试原 理示意图。 比热容与温度 比热容与相变 一级相变,二级相变 3. 比热容(C P )或Cv 定义:IKg 质量的固体(或液体)升高(或降低)PC 时,所增加 (或减 少)的(振动能量)热量。固体多用Cp 。单位: J - mol'1 - K 」。 Cp 〉 Cv 。 比热=热容/原子量,单位J ?Kg-I ?K 1 比热容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化学结构 等容热容 内能对温度的曲线上的斜率等压热容:嬉对温度的曲线 上的斜率 同体热容理论 经典理论 量了理论 原子的振动---晶格的振动 谐振了 随机振动 德拜模型 金属C P <1, 容易加热、容易冷却。单原子 晶体24.9;银24.3;铝 25.1。 银 C P =0.25 Fe C P =0.50 热容小,很快冷 要点 区分:热 容和比热 Fig 17.1 高分子 C P 1.0?2.0 例 / HDPE LDPE PS 天然橡胶 PVC 环氧树脂 热容大 2.31 1.90 1.20 1.92 1.05 1.05 影响高分了比热容Cp 的因素 (1)分了链柔顺性 温度的升高是由于分子过 其间内摩擦引起的,柔性 链,运动单元小内摩擦小, 反上升慢,热高量大,热 能动能 难点:理解 热容的宏 观效应,及 影响因素

小学美术《让色彩动起来》说课稿

《让色彩动起来》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教材中编入了法国安德烈?德兰的《查灵克罗斯大桥》。这幅作品运用了大量的对比色,表现了画家对城市清晨强烈的感受。画中不论是树木、道路、汽车、行人、行人都有一种动感。野兽派画家的艺术共性是色彩明朗、笔触粗犷、不为旧的画理所囿,大胆施彩。这幅作品正是画家时断时续地追随野兽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此副作品引导学生感悟对比色在绘画作品中的强烈、活泼、跳跃等美感。课本中还选择了一些运用对比色画的图案,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对比色在画面上的作用。课本上还选入了几幅学生作品,有助于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启发学生创作构思。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富有动感的作业。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的造型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色彩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画面动感。 教学难点:对比色的运用情况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二、说学情: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进一步感受色彩的对比,利用对比关系表现动感画面,是一节知识性内容占主体的课程,重点、难点都是有关“色彩对比”的知识。在学习本课之前,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色彩知识,比如原色与间色、色彩冷暖的不同感受等;本课之前的教学内容是《色彩的对比》,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对比色有哪些特点等知识。那么,这一节课,是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的内容,就是学习利用强烈的色彩对比让作品活跃起来,以此来增进对色彩的视觉规律的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中,我以“野兽派”绘画为

初一美术课--色彩的魅力教案

《色彩的魅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择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的感情使学生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并运用色彩进行自主表现。按课标的有关要求,教材侧重让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努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在美术活动中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提高色彩表现力,在造型和色彩表现方面形成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能够通过色彩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讲授,让学生了解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色调给人的感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用色彩的情感特征进行大胆表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重难点 了解色彩基础知识,体验大自然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用色彩的情感特征进行大胆表现。 四、教学准备

色彩丰富的图片、色相环教具、多媒体课件、水粉画工具(颜料、画笔、调色盘或盒、水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放映一组色彩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师:观看这些图片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师:在缤纷的色彩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师总结: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大千世界丰富的颜色不仅可以愉悦我们的视觉,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本课我将带领同学们进入色彩的世界,学习色彩的常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感受色彩的魅力。 引出今天的课题——色彩的魅力(板书) 色彩是我们进行绘画训练时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绘画语言,是美术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色彩的基本常识。 二、新课 (一)色彩的基础知识 1、三原色:红黄蓝(理论上绘画中用其他颜色无法混合出的颜色,但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能混合出其他颜色。) 2、三间色:绿橙紫(由两种原色相混而成。) 3、极色:黑白 (二)色彩三要素 1、色相:指不同色的“相貌”。

色彩基本知识教案

《色彩基本知识》 一.授课班级:基础班 二.学科:美术 三.课题《色彩基本知识》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与懂得色彩主生的基本条件以及绘画用色的基本知识,并尝试运用这些知识。 六.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色彩三要素及同种色、类似色、固有色、条件色与色性的理解。 2、教学难点:类似色、对比色的组合调配。 七.课的类型:讲授课 八.教学方法:讲述法、引导法、图片展示法、启发法、练习法相结合 九.教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色卡,类似色与对比色的范围,示范用的水粉纸若干张,水粉画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教材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应该都看过一些黑白电影或是黑白电视节目,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只有黑、白、灰的世界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一两个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所以说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不是单调的。那么,人为什么能看见颜色呢?光进入视觉的三种形式:1.光源光(自然光、人造光)2.透射光3.反射光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通过物体的吸收、反射或穿透作用,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于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的感觉。色彩的产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是直觉。 (二)颜色 色彩范畴:色彩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范畴 无彩色:黑、白、灰色。

有彩色:红、黄、蓝等含彩的色。 我们在画色彩的时候,什么颜色是必不可少的呢? 1、三原色 不能用其它颜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原色。用原色却可以混出其它色彩!(不是全部)。 原色包含两个系统:光的三原色和和色料或颜料的三原色! (1)色的三原色: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 (2)色料的三原色:紫红,柠檬黄,天蓝! 在一张画里面,同一种颜色不同距离的物体我们证明体现呢? 2、间色 又叫"二次色"。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是由2种原色调配出来的。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3、复色 也叫"复合色"。复色是由原色与间色相调或由间色与间色相调而成的"三次色",复色是的纯度最低,含灰色成份。复色包括了除原色和间色以外的所有颜色 一个物体由于受到光的影响,暗面我们一个怎么体现呢? 4、补色 是广义上的对比色。在色环上划直径,正好相对(即距离最远)的两种色彩互为补色。如:红色是绿色的补色;橙色是蓝色的补色;黄色是紫色的补色。补色的运用可以造成最强烈的对比 (三)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即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不同的波长给人不同的色彩感受!红、橙、黄、绿、蓝、紫色每个字代表一个具体的色相!注意:色相是由波长决定的,所以比如粉红色,暗红色,灰红色是同一色相(都是红色相)只是彼此明度和纯度不同而已! 色相可以分为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 2、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最适合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讲课教案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 释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第一章晶体学基础 空间点阵晶体中原子或原子集团排列的周期性规律,可以用一些在空间有规律分布的几何点来表示,这样的几何点集合就构成空间点阵。 (每个几何点叫结点;每个结点周围的环境相同,则都是等同点。) 晶格在三维空间内表示原子或原子集团的排列规律的结点所构成的阵列,设想用直线将各结点连接起来,就形成空间网络,称为晶格。 晶胞空间点阵可以看成是由最小的单元——平行六面体沿三维方向重复堆积而成,这样的平行六面体就叫晶胞。 晶系按照晶胞的大小和形状的特点(点阵的对称性)对晶体进行的分类。 晶格常数(点阵常数)决定晶胞形状和大小的6个参数。 布拉维点阵结点都是等同点的点阵就叫布拉维点阵。 晶面穿过晶体的原子面称为晶面。 晶向连接晶体中任意原子列的直线方向称为晶向。 晶面(间)距两个相同晶面间的垂直距离。 晶面族在高度对称的晶体中,特别是在立方晶体中,往往存在一些位向不同、但原子排列情况完全相同的晶面,这些晶体学上等价的晶面就构成一个晶面族。 晶向族……晶体学上等价的晶向构成晶向族。 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一个原子周围的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堆垛密度/紧密系数/致密度晶胞中各原子的体积之和与晶胞的体积之比。 晶体是具有点阵结构的,由长程有序排列的原子、离子、分子或配位离子等组成的固体。 非晶体是无点阵结构的和长程有序排列的结构基元组成的固体。 晶体结构指晶体中原子在三维空间排列情况。 *同素异构体化合物有相同的分子式,但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的现象。 原子半径包括共价半径:两原子之间以共价键键合时,两核间距离的一半,实际上核间距离是共价键的键长。金属半径:金属晶体中相邻两金属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范德瓦尔斯半径:靠范德华力相互吸引的相邻不同分子中的两个相同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晶体原子数某一晶体结构的一个晶胞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 第二章固体材料的结构 结合键指由原子结合成分子或固体的方式和结合力的大小。 离子键当一正电性元素和一负电性元素相接触时,由于电子一得一失,使它们各自变成正离子和负离子,二者靠静电作用相互结合起来的化学键。 共价键由俩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键自由电子与原子核之间静电作用而产生的键合力。

色彩的魅力教案

色彩的魅力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造型表现)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择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的感情使学生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并运用色彩进行自主表现。按课标的有关要求,教材侧重让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努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在美术活动中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提高色彩表现力,在造型和色彩表现方面形成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能够通过色彩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讲授,让学生了解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色调给人的感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用色彩的情感特征进行大胆表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重难点 了解色彩基础知识,体验大自然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用色彩的情感特征进行大胆表现。 四、教学准备 色彩丰富的图片、色相环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放映一组色彩丰富的图片(背景音乐),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导入新课:色彩的魅力(板书) 学习目标:1了解色彩基础知识2体验感受色彩3尝试运用色彩来描写不同的情感(板书) (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目标一目了然) (二)发展认知阶段 色彩常识(PPT) 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绿橙紫极色:黑白 对比色类似色(色相环教具演示)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颜色的相貌)明度(色的明暗深浅的程度,更亮或更暗的颜色调和提高降低明度)纯度(颜色调和后纯度降低) 播放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室类似色还是对比色的图片(强化学生对色彩知识的掌握) 提问几名学生有关三原色、三间色、色彩三要素(了解学生对色彩常识的掌握情况) (三)认知巩固阶段 体验感受色彩(PPT)(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色调:暖色调:红黄橙(进色)冷色调:蓝紫青(退色)中间色调:绿 让学生了解色调的冷暖进退。 学生活动1、根据所学知识,让学生针对课本12页中表现活力、压抑、修养、遥远、寒冷、温暖的六福画,分六个组进行探究讨论合作学习,为什么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