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写作特色

合集下载

浅析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特色

浅析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特色

浅析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特色作者:杨欣雨来源:《祖国》2018年第24期摘要:作为美国19世纪著名的文学家,欧·亨利一生可谓是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在欧美文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本文基于欧·亨利短篇小说的创作特色,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进而深入了解这一伟大文学家的创作手法,从而为我们阅读其作品奠定基础。

关键词:短篇小说创作特色层次分明现实社会欧·亨利是美国20世纪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其被称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但是由于其从事短篇小说的写作时间较晚,因此其代表作品较少。

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写作过程中,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本文就对欧·亨利短篇小说的创作特色进行分析。

一、以小见大,揭露现实社会欧·亨利在写作过程中,结合了他自身的经历和生活经验,并将生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融入到写作过程中,由于欧·亨利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因此他很了解小人物的生活和无奈[1]。

在写作过程中,他将身边熟悉的人物,如医生、流浪汉、店员等,根据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利用现实主义的描写手法进行描述,将小人物的淳朴、善良充分地体现出来,以此来对社会现象进行抨击,进而引发人们的思考,使人们意识到善良、美好的意义。

在欧·亨利的《爱的奉献》中,描述了一对夫妻为了对方工作的顺利,将自己的工作内容表达得非常体面,当两个人发现事情的真相时,却相视一笑。

这种牺牲自我,成全对方的爱情非常伟大。

除此之外,在《麦琪的礼物》中,相关情节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夫妻间的爱情,一对贫穷的夫妻,为了对方将自己喜爱的东西变卖,买了对方需要的东西,作者通过简单的细节描写,将夫妻之间的感情表达得非常细腻,进而引发读者的深思,以此来达到其创作的目的。

对于这两篇文章,欧·亨利都将小人物之间的情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以一种赞美的态度肯定了人性的善良,也许,这也是欧·亨利对现实生活中人情冷漠的一種讽刺,其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揭露了现实社会的冷漠。

欧·亨利短篇小说特色分析

欧·亨利短篇小说特色分析

欧·亨利短篇小说特色分析作者:李子娟来源:《语文学刊》 2014年第4期[作者简介]李子娟,女,内蒙古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李子娟(内蒙古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摘要]欧·亨利(O·Henry,1862~1910)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人。

他的小说独具特色,曾经与法国作家莫泊桑以及俄国作家契诃夫齐名。

他的作品从普通人生活素材入手,能够以小见大,从平常的小事中总结出社会的伟大意义。

还有一个特点是用幽默的手法记叙悲惨的事情,突出戏剧效果。

[关键词]欧·亨利;悲惨;幽默;情节[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4-0053-02欧·亨利的一生是充满曲折的一生,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给他之后的写作带来丰富的素材。

他深刻的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道德的虚伪,贫富的悬殊,[1]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他经历的种种坎坷并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巨匠,这不能不说是生活对作家的一种幽默,仿佛作家人生中的“欧·亨利式的结尾”。

一、以小见大,揭露社会现实“以小见大”这种写作风格在欧·亨利的小说中是最具特色的,这种风格的养成是与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的。

作家的一生十分坎坷,三岁丧母的欧·亨利跟着当教员的姑姑学习,十七岁当学徒,后来到银行当出纳员,之后办过杂志社,由于银行的怀疑使得他惹上了官司,被迫逃往洪都拉斯,回国探望重病的妻子后得到的却是妻子病故的噩耗与他被判监禁五年的双重打击。

但是人生的艰辛与坎坷并没有击倒作家的信心,相反给了他宝贵的生活阅历这笔创作的财富,他以身边熟悉的小店员、医生、律师、潦倒的艺术家甚至小贩与小偷等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来作为写作的对象,为读者们展示出小人物们的真实的生活画面和他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

《最后一片叶子》描写美国一个城市的贫民窟,住着一些贫病交加的艺术家,其中有一位女画家琼西患了严重的肺炎。

欧·亨利小说的创作风格及其语言特色

欧·亨利小说的创作风格及其语言特色

欧·亨利小说的创作风格及其语言特色摘要:欧?亨利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在创作上擅于从平凡的生活中选取题材,以小见大;安排细致精巧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语言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诙谐幽默;在小说的结尾设置上,出人意料,被定义为“欧?亨利式结尾”。

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欧?亨利的作品享誉全球,历久弥新。

关键词:欧?亨利幽默语言故事情节引言欧?亨利是一位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短篇小说家,在创作风格上,以平凡真实的创作题材、细致精巧的故事情节、诙谐幽默的语言特征和出人意料的欧?亨利式结尾赢得了世界读者的赞誉和喜爱。

一、平凡真实的创作题材欧?亨利的小说选取的题材平凡而真实。

他所描写的往往是都市城镇普通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就像每天人们经历的喜怒哀乐一样平凡真实,但是他又能对这些平凡的生活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将形形色色的平凡人进行艺术加工,生动再现底层人物的生活情景,从而对社会的主题进行深刻地披露。

欧?亨利善于从底层人民的生活中寻找素材进行文学创作,首先与他复杂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

欧?亨利的一生坎坷波折,他由祖母和姑姑抚养长大,15岁的时候在叔叔的药房里当过学徒,1882年以后,他先后做过牧羊人、厨师、婴儿看护员、歌手、戏剧演员、药剂师、绘图员、记者和出纳员等多种职业。

在这段时间里,他深深感受到美国西部底层人们身上勤劳、善良、勇敢、淳朴的美好品质,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都成为了欧?亨利小说的重要素材。

1896年,欧?亨利受到了盗用公款的起诉,他在被传讯的前一天出逃,次年回国探望妻子被捕。

入狱服刑期间,他担任了监狱的药剂师并认真开始小说创作。

在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生动描写主人公希望通过骗吃骗喝、砸毁橱窗、小偷小摸被逮捕进监狱过冬的情景,《重新做人》里对盗贼吉米的描写,大概与他在狱中见闻有关。

丰富曲折的经历和与不同行业的底层人民的接触,使作者在小说中能够将真实的生活充分地体现出来。

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介绍

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介绍

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介绍美国作家欧亨利一生写下了近三百篇的小说,是世界范围内的名副其实的高产作家,那么欧亨利是否形成了专属的写作风格,欧亨利的写作风格是怎样的?在欧亨利写作风格中都具备哪些独特的特点?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介绍,欢迎阅读。

一、欧亨利的写作风格第一、写作的题材和对象的固定化。

欧亨利的一生曾去过美国西部,而后重新回到美国大城市生活,所以在欧亨利的写作题材囊括了美国西部的生活、美国大城市的生活,其中以美国大城市的生活为主。

而欧亨利本人也并非什么大人物,所以他的写作对象同样大多数也是混迹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第二、欧亨利小说的虽然短小,但其构思极为巧妙,将许多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串联在一起,引人入胜。

第三、欧亨利小说以语言幽默为主要特色,通过幽默的语言技巧,让读者往往泪水含笑,笑中含泪的进行阅读。

第四、欧亨利的小说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这种结局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二、欧亨利是哪国的欧洲近代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家,欧亨利便是其中的一位,欧亨利最为擅长的作品是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在他短短的一生之中,创作了近270篇的短篇小说和1篇长篇小说,为世界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上的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那么欧亨利是哪国的呢,欧亨利是哪国的结论依据都有哪些,分别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论证?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后,是否可以确定欧亨利是哪国的?首先,从欧亨利的人物生平方面来讨论他是哪国人。

翻阅历史资料,可以得出欧亨利出生的信息,他于1862年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小城市,格林斯伯勒。

他的家庭十分不幸,母亲因病不幸早逝,父亲的不作为,小小的欧亨利只能交给其祖母来抚养,由于家庭贫困,欧亨利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其次,从欧亨利的作品方面来讨论他是哪国人。

欧亨利是一位高产作家,他写下了许多短篇小说,并深受读者们的欢迎,成为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在他诸多的小说中,描写故事中的场景大多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美国西部为主,第二类以美国大城市为主,第三类很少,描写的场景有拉丁美洲等。

浅析欧_亨利的幽默写作风格_朴丽莉

浅析欧_亨利的幽默写作风格_朴丽莉

教育与人才浅析欧・亨利的幽默写作风格朴丽莉(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摘 要:欧亨利(William Sydney porter)20世纪初世界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作为当代短篇小说先驱,他在文学界 特别是对美国短篇小说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欧亨利是一个多产作家,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主题、语言、情节、结局都 显示出欧亨利式的风格,但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他的幽默写作风格。

本文旨在通过语言、结尾、修辞三方面来分析他的 独特幽默写作风格,并对此写作风格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欧亨利;短篇小说;幽默写作风格 AnAnalysis of O’Henry ’s Humorous Writing Style ——in His Short Novels PIAO Li-li (Nursing College of Yanbian University,Yanji,Jilin 133000) Abstract: O’ Henry ( William Sydney porter)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novelist in the worl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He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Literati’s especially inAmerica; he is the initiator of contemporary short novels.O’ Henty is a creative novelist, in his short stories the theme, the language, the framework and the ending all have his own characteristics. But a common feature of all his short stories is no doubt his humorous writing style. This paper aims at analysis, we can get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O ’Henry ’s humorous writing style and the function of it. Key words:O’Henry;Short novel;Humorous writing style1概述 ( 1) 欧 ・ 亨 利 。

欧亨利市政报告主要内容

欧亨利市政报告主要内容

欧亨利市政报告主要内容摘要:I.欧亨利及其作品- 简介- 作品特点II.市政报告主要内容- 背景- 故事情节- 主题及评价III.结论正文:I.欧亨利及其作品欧亨利(O.Henry)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以其生活化、平民化、口语化的写作风格和对人类道德、情感、生活哲学的深刻挖掘而著称。

他的作品构思新颖、情节紧凑、结局常常出人意料,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人之一。

II.市政报告主要内容《市政报告》(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是欧亨利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田纳西州的故事。

故事背景设定在南北战争之后,南方经济凋敝,民生艰难。

主人公凯撒(Caesar)是一个黑人车夫,同时又是镇上贵族克里斯特贝尔(Ada Clifton)家的仆人。

克里斯特贝尔的丈夫脾气暴躁,对她和孩子非打即骂,使得克里斯特贝尔忍无可忍,决心带着孩子离开他。

然而,身无分文的她无法支付凯撒的薪水,于是凯撒决定把自己的车给她,让她可以带孩子远走他乡。

在克里斯特贝尔离开后,凯撒为了谋生,又开始出去拉车。

一天,他在镇上遇到了一个陌生人,陌生人请他拉车到邻镇。

不料,这个陌生人正是克里斯特贝尔的前夫,他此行是为了追回妻子和孩子。

在途中,凯撒与前夫交谈,得知他已痛改前非,愿意为了家庭重新做人。

然而,当车行至一个荒凉的地方时,凯撒为了保护前夫的钱财,与他发生了激烈的搏斗。

搏斗中,凯撒将前夫杀死,然后拿着钱离去。

故事最后,凯撒将钱藏在一个树洞里,并回到了克里斯特贝尔的身边。

尽管他并没有告诉她真相,但克里斯特贝尔心里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她从凯撒的眼神中看到了善良和愧疚,也看到了他对她的爱。

故事以两人在夕阳下默默行走的场景作为结尾,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

《市政报告》通过一个平民化的视角,展示了南北战争后美国南方社会的现实生活。

作品主题深刻,既有对人性的剖析,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辑录)世界短篇小说名家(三)——欧.亨利小说的特点

(辑录)世界短篇小说名家(三)——欧.亨利小说的特点

(辑录)世界短篇⼩说名家(三)——欧.亨利⼩说的特点(辑录)世界短篇⼩说名家(三)——欧.亨利⼩说的特点欧·亨利⽤他⼀⽣的精⼒完成了三百篇短篇⼩说以及⼀部长篇⼩说——《⽩菜与国王》,他的每部⼩说都受到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论哪部作品都⼀针见⾎地揭露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下的腐朽的社会现象,并对这种社会想象加以诙谐的批判。

他是⼀位能够以其明锐的眼光从现实的⽣活中提炼素材,并通过其⽣动的描写⽅式及独树⼀帜的写作技巧给予其作品丰富的社会意义的美国⽂豪。

他更开创了⽂学艺术史上独树⼀帜的结尾⽅式,后⼈以他名字来给这个结尾⽅式命名,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欧·亨利对于在资本主义社会腐朽状况下的微不⾜道的⼩⼈物⾝上发⽣的看似的“飞来横祸”给予了深深的同情,并在他的作品中充分的体现。

他的这些作品却都是从他⽣活中提取的,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宛如母亲的怀胎⼀样,他所获得的果实是他所经历⽣活的结果。

但是巨⼤的艺术效果从总的⽅⾯来说,⾄关重要的是整个作品的⽣命便是整个细节”。

现在,本⽂试从故事剧情和结构架构的⾓度对欧·亨利短篇⼩说的艺术特⾊做⼀番分析。

⼀、欧·亨利⼩说的素材以⼩见⼤欧·亨利⽣活在⼗九世纪末⼆⼗世纪初期的美国,在当时有不少社会性质的重⼤事件,但这些⼤事件都没有⼊得这位短篇⼩说巨匠的眼,反⽽是当时社会上见怪不怪的⼩事却成为了他的写作素材。

他以敏锐的观察⼒从⽣活中的⼩事提炼素材,并通过他那“管中窥豹,略见⼀斑”的全局观念把看似⼿到擒来的平淡⽆奇的素材放到⼀个精巧的放⼤镜之中,从这些我们司空见惯⼜平淡⽆奇的⼩事中看到了当时完整的社会⾯貌,折射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状态。

欧·亨利的短篇⼩说往往能够使读者的内⼼被打动,并为之震撼,⽽在震撼之余⼜使读者反思其社会意义,有余⾳绕梁、意犹未尽之味。

他的故事也只是从普通⽣活中提炼的⼩事,然后赋予⽣动的描写和曲折的剧情以及独树⼀帜的艺术结构,通过作品精彩的剧情和精⼼的结构架构产⽣出⼈意料的结局和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便是他的强⼤艺术魅⼒所在。

浅谈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

浅谈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

浅谈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在欧亨利的作品中,很多都来自于他对生活的倾听与感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社会的无情,运用幽默的语言、出人意料的情节表达了自己的愤懑之情。

《警察与赞美诗》作为欧亨利的经典作品,以独特的构思角度、讽刺的喜剧性创作手法,将社会中的真实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利用幽默语言,展示残酷现实与悲悯人物在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中,语言反射出残酷的社会现实及文中“含泪微笑”式的人物是其小说的特色之一,这种语言表现手法不仅为小说注入了勃勃生机,还让主人公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悲悯的人生和小说悲惨的结局。

欧亨利小说中的幽默语言是与众不同的,在幽默中掺杂着冷酷的情感,而且还有一定的含蓄性,为小说奠定了忧伤的感情基调,让读者感受到黑色幽默独特的效果。

在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中,很多主人公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身份卑微,过着凄惨悲凉的生活。

欧亨利运用黑色幽默的手法,从多个方面表现了世态的炎凉,社会的冷酷无情。

例如:《警察与赞美诗》中,在寒冷的冬日,因主人公居无定所,他就开始计划入狱的方式。

如,他想去一家比较高级的餐馆大吃一顿,一只香喷喷的烤鸭就足够了,但是当主人公苏比走进餐馆时,他“伤风败俗的皮鞋”引起了侍者注意[1]。

欧亨利运用“Decadent”来描述他破旧不堪的鞋,这种运用幽默而夸张的手法将这双鞋的破表达到了极致。

当主人公“白吃”计划失败时,作者又运用了幽默的语言进行描绘:“扭转了那只烤鸭显遭暗算的命运”,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小说的幽默风趣,但在这幽默中却隐含了主人公卑微的身份,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底层社会人们的同情。

二、奇巧的情节设计,结局出人意料在欧亨利短篇小说中,故事情节的曲折和情节的独特性,往往会让读者出乎意料。

作者在设计小说情节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现实与预想逻辑的反差性,设计了独特且丰富的故事情节,通过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在激发读者好奇心的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充足的思考空间,大大提升了读者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亨利写作特色
欧·亨利,美国小说家。

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少年时曾一心想当画家,婚后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写作。

后因在银行供职时的账目问题而入狱,服刑期间认真写作,并以“欧·亨利”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引起读者广泛关注。

他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其的结尾设置,分析欧·亨利的艺术创作特点。

“欧・亨利手法”是一个艺术宝库,聚集了作家许多得心应手的法宝。

其中的“欧・亨利结尾”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这是欧・亨利的拿手好戏,是欧・亨利的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

它在“欧・亨利手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了一种象征、一种标志。

“当我们提起欧・亨利小说,首先想到的就是出人意料的结尾,这似乎是一种条件反射,却实在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审美反应”(阮温陵,1998)。

通观欧・亨利小说,其引人入胜之情节,犹如山涧泉水,奔腾向前。

当读者被山泉的流程带到小说的目的地——结尾时,泉流却朝不同方向急速一转,来个突然拐弯,出现意想不到的结局。

这种意外结局,我们往往会被搞的莫名其妙,瞠目结舌。

但在惊奇之余,它马上就会使我们对前面情节所发生的一切恍然大悟,发觉这种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令读者洞察主题的奥秘。

如此,我们便在其几篇小说中分析他的写作特色。

小说名篇《麦琪的礼物》即是一篇典型的代表作。

圣诞节就要来到了,按照基督教的风俗习惯,人们之间总要互相赠送礼物。

这篇小说描述一对贫困的年轻夫妻赠送礼物的故事。

这对年轻的夫妻是互敬互爱的,尽管生活贫困,他们之间却存在着纯洁,忠贞的爱情。

为了对方的快乐,他们都乐意自己做出重大的牺牲。

小说一开始,就着意渲染了主人公德拉在圣诞节前夕产生的烦恼,从而突出了构成全篇情节基础的矛盾:想买礼物而经济拮据。

作者有意强调了“一块八角七分钱”的钱数之少和来得不易,这使德拉购买圣诞礼物的希望很难实现。

她为圣诞节的赠礼,节衣缩食,精打细算已经好几个月了。

而面对这一块八毛七分钱,她真是一筹莫展了。

然而,德拉从镜子中望见她自己的头发时,“她的眼睛闪耀着”,她显然是在打头发的主意了。

“但是20秒钟她的面色却黯淡了”,表明她对出卖自己的头发仍然是有些舍不得的。

但她终于做出了卖头发的决断,并把自己的头发卖了二十块钱。

做出了巨大牺牲的德拉,终于为杰姆买到了一条白金表链。

可当杰姆见到德拉的样子时,却表现出一种令人不能理解、不能预料的神情。

显而易见,杰姆是被德拉剪掉头发后的样子搞懵了,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德拉从来没有见过的奇特的深情。

当德拉向杰姆解释完自己的头发为何变短之后,杰姆激动的掏出了为德拉准备的礼物——梳子。

但是,直到这时,杰姆还没有看见德拉为他准备的礼物。

小说里是这样描写了这个戏剧性的高潮场面的:
“你不用找啦,”德拉说。

“我告诉你,已经卖了——卖了,没有了。

今天是圣诞前夜,亲爱的。

好好地对待我,我剪掉头发为的是你呀。

我的头发也许数得清,”她突然非常温柔地接下去说,“但我对你的情爱谁也数不清。

我把肉排煎上好吗,吉姆?”
此时,我们才明白杰姆看到德拉时为何表情奇特。

作者有意让德拉手中的表链迟至最后才让杰姆看见,这时读者清醒的意识到,有了表链,没了金表,女主人公的厚礼实际上落了空,但他们领会了人间的真情所在。

夫妻二人在明暗两线中买和卖,合在一起成为结尾,使贵重的礼物各自失去了可以附着之处,这就形成了结尾的奇妙之处,其审美韵味是极其深长的。

“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并不一定只出现在小说结尾处也会在文章情节中。

例如,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有这样两个情节;有一次,苏比想通过“调戏”一女子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

但这貌似“文雅娴静”的女子却反过来勾搭起了苏比。

又有一次苏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原本“来路不正”。

“简朴而颇讨人喜欢”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顾客都给人以品格端庄的感觉,却做了暗娼和小偷。

相信读者在读到这个情节时都感到不可理解,但细细想来这样的“伪君子”在现实社会中是处处存在。

所谓高尚的上流社会成员都是衣冠楚楚、文雅高贵?可事实上,他们只是把卑鄙的行径掩藏在美丽的面纱下而已。

也正因为内心的肮脏,才更需要表面上的装点。

因而表里不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欧·亨利式结尾”在幽默中深刻地擒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每况愈下的世风。

文章是人写的那就逃脱不了环境对作者的影响,欧·亨利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又曾为避免麻烦流亡洪都拉斯。

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并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而开始认真写作。

1901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

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

因此深知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

所以他的文章才喜欢用朴实、诙谐的语言描绘人世间的故事,又用迂回路转的结尾来引起读者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从而形成了著名的“欧·亨利式结尾”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的这篇论文就是简单的通过他的几篇著名作品探讨一下“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在他自己文章中的体现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