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二年级上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二年级上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二年级上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名字叫《登鹳雀楼》。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王之涣。

王之涣可是一位很厉害的诗人呢!他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了一幅非常美丽又壮观的画面。

咱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是不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呀?“白日依山尽”,这一句说的是太阳慢慢地靠着山落下去了。

小朋友们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傍晚的时候,大大的太阳慢慢地从山的那边落下去,天空被染成了红色、橙色,是不是特别漂亮?“黄河入海流”,黄河水一直奔腾着流向大海。

黄河可长可长啦,它一路流淌,最后汇入了大海。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那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停地向前奔跑,多么有气势啊!接下来这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特别有意义。

意思是说,如果想要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就得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这可不仅仅是在说登楼看风景哦,它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其他事情,都不能满足于眼前的一点点成绩,要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就像我们学习,学会了一个知识,不能觉得就够了,还要继续学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厉害。

比如说,我们学会了认字,不能就满足了,还要学习怎么把字写好看,怎么用这些字写出好的文章。

再比如,我们考试考了个好成绩,也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考得更好。

这首诗虽然很短,但是却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而且,它的语言特别简单,很容易就能记住。

小朋友们,我们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可以想想这首诗,鼓励自己再努力一点,再进步一点,就像登上更高的楼层一样,看到更广阔、更美丽的世界。

老师还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小朋友叫小明,他学习画画。

一开始,他觉得自己画得还不错,就有点不想努力了。

但是当他读到这首《登鹳雀楼》的时候,他明白了不能满足于现在的水平,要想画得更好,就得不断学习新的技巧,不断练习。

于是,他更加努力地画画,最后参加比赛还得了奖呢!还有啊,我们在出去玩的时候,如果登上了一座高山,也可以体会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共22张PPT)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共22张PPT)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想要看得( 远 ),就得站得( 高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望 随心所欲 穷尽 山穷水尽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 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依黄层
一看结构;二看关键笔画。
像刚才学习第一句一样,请找出诗中 的两个景物,圈出来。
黄河入海流
想象这句诗写了怎样的美景?
黄河水滚滚而来,多么有气势——
黄河入海流
黄河水浩浩荡荡汇入大海,多么壮观——
黄河入海流
白 向西落下山 日依山尽,慢慢落 黄 向东流入海 河入海流。滚滚流
看完这么壮丽的景致,诗人王之涣接 下来写了什么呢?
8 古诗二首
天下黄河第一楼
guàn què
鹳雀
解登诗鹳题,雀知诗楼人
登上
王之涣
自由大声地读,不认识 的字请拼音帮忙。
前鼻音
后鼻音
在这句诗中看到了什么?
白日依山尽
白日应该在哪里, 才是白日依山?
太阳依傍山 峦渐渐下落
消失
白日依山尽
依着,靠着

王之涣是什么时候登上鹳雀楼的?
白日依山尽
傍晚
登鹳雀楼
白日 黄河
依山尽
壮观
入海流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共22张PPT)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共22张PPT)
指导方法,比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朗读等,让学生更好地 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 生领略《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意境和美妙,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 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 学质量和效果,加强对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训练以及朗读指 导训练,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课后小结(二)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学生的古诗 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有些学生对古诗的情
拓 感体验还不够深刻。针对这些问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文学 课展 鉴赏和语言表达训练,提供更多的古诗阅读材料和表达机会,帮助 后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情感。 拓 此外,在课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有 展 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可以采取一些朗读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解、板书、PPT展示、互

动问答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
考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
在课程的教学效果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认真听讲,主动思考问 题,回答问题准确。同时,通过课后的作业和测试,可以看出学生对古诗的主题和情 感把握较好,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和意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ténɡ ɡé
滕王阁
yuè
岳阳楼

黄鹤楼
guàn

鹳雀楼
娄 有木建高楼(lóu), 有手用力搂(lǒu), 有竹编竹篓(lǒu), 有金把石镂(lòu)。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件)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课件)

融情于景

寓理于事
楼 登楼所思 欲穷千里目(博大胸怀)
更上一层楼(包含哲理)
岳阳楼
滕王阁
归纳总结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楼望远中表 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 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动手实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 象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尝试着画一画。
思考:你能说一说三、四句的意思吗?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
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 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 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上 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之情,以及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诗歌主旨
《登鹳雀楼》气势磅礴、 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 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 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 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 取的人生态度。
课文结构
太阳落山(实景) 登楼所见
登 鹳
黄河入海(想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句意解释:
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沉、消失,黄河水 朝着大海滔滔奔流。 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渐渐西 沉;黄河水自远方奔腾而来, 又波涛滚滚 的向大海奔去。
欲 穷 千 里 目,
添加变顺
想要
全部
看到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全部景色
更 上 一 层 楼。
就要
再登上一层楼
调整顺序——“千里 目”就是“目千里”。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yáo kàn pù bù ɡuà qián chuān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飞chǐ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耸峙 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瀑 布飞泻。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 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这“挂” 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 赞颂。
诗词赏析
望庐山瀑布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瀑布是庐山的一大奇观。庐山 瀑布是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 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秀峰瀑布、 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 庐山瀑布群。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 十大瀑布之一。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 暠九世孙。李白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 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曾经 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 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 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 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 太白集》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 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 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 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 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 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课件(共18张PPT)
古诗学习方法
1、读(熟读能诵) 2、看(课文插图) 3、想(想象画面)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你读懂了吗?
⑴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
仔细看图,然后互相交流。
远处
太阳

楼下
黄河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生字 黄 (部首 艹)
结构 上中下结构 字义 指黄河
组词 黄花 黄河

拼音 céng
生字 层 →尸+云 (部首尸)
结构 半包围结构 字义 量词
组词 层次 楼层
更欲黄白 上穷河日

一千入依王鹳
层 楼
里 目
海 流
山 尽
之 涣

。,。,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太阳靠着远山落下,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黄 河 入 海 流。
黄河向着大海流去。 这两句写出登楼看到的 壮观风景,气势雄浑。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欲 穷 千里 目,
想用眼睛看够更远的地方,
gèng shàng yì céng lóu
更 上 一 层 楼。
再 登上 一层 楼。
登得越高,看到的景物就越多,眼 界也更开阔。这两句包含了“要想看得
拼音 lóu 生字 楼 →木+娄 (部首木)
结构 左右结构
字义 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
组词 楼房 高楼
拼音 yī
生字 依 →亻+衣 (部首亻)

小学语文 二年级上册 第8课《古诗二首》(教学课件)-统编版)

小学语文 二年级上册 第8课《古诗二首》(教学课件)-统编版)
指“九重、九霄”, 形容很高。
诗意: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
使人不禁怀疑是银河从九重天飞落下来。
诗人这么写是因为看到 眼前如此壮观的瀑布,心里 充满了惊叹和赞美之情,因 此用夸张的数字来赞美瀑布 的恢弘。
想一想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写的好吗?好在哪里?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银河” 比喻瀑布,用“九天”形容瀑布之高。描绘出瀑布从 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
思考
仔细体会诗中“挂”字的妙用
“挂前川”,这是“望庐山”的第一眼形象, 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 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它还 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叹。
解诗义
山高水急 怀疑
瀑布直泻 指很高
飞流直下. 三千尺, 疑. 是银河落九天。
撇略偏上,捺变点。
生字指导
yān
烟 音序:Y 部首:火 结构: 左右
组词 造句
烟雾 烟火
烟火散开像一片五彩缤纷的瀑布。 书写指导:“火”最后一
笔变点。
生字指导
guà
挂 音序:G 部首:扌 结构: 左右 组词 挂牌 挂念 造句 他决定把房子挂牌出售。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
部横画分布均匀。
生字指导
第一横在横中线上。
学习任务三 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诗人登上鹳雀楼之后看到什么景物
白日
黄河


解诗义
指的是傍晚时分落 山的太阳。
依存、依靠的意思,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太阳 依偎在群山的怀抱里。
白日依. 山尽,
消失
诗意:傍晚的太阳依 傍着山峦落下去了。

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8 古诗二首
鹳雀:一种鸟,形状 像鹤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可上传鹳雀楼的图片)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诗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白日依山尽
依:依靠 尽:消失
更上一层楼。
诗人王之涣站在鹳 雀楼上悟出了什么道理?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想要看得更远一些,就要不断地去攀登更新的境界,追求更高的目标。 ——要想成就更大的事业,就要有更开阔的眼界和更远大的志向。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楼依 尽
黄河入海流
(可上传鹳雀楼的 图片)
(可上传山西省地图, 并在上面将黄河流经 山西省区域圈起来)
黄河入海流
(可上传黄河发源地、壶口 瀑布、黄河入海口的图片)
抬头看天——白日依山尽。 低头看地——黄河入海流。
想要 尽,达到极点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果想看完千里之内的景色,怎么办?
如果想看到更远地方的景色,怎么办? 欲穷千里目?
遥望、观望、仰望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瀑布吗?
(可上传三幅瀑布的照片)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看到的庐山瀑布,主要有什么特点?
烟炉 挂
独体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