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纤维
甲壳质与壳聚糖纤维

16
用甲壳素或壳聚糖制造纤维的工艺还很多,但 其主要原理、操作过程是相似的,只是在溶剂、 凝固浴的选择、溶解、纺丝及后处理工艺等方面 加以调整而已。 除了甲壳素与壳聚糖可以生产纤维外,它们 的衍生物也可以生产不同用途的纤维。
17
甲壳素与壳聚糖纤维可纺制成长丝或短纤维两大类。
长丝主要用于捻制或编织成可吸收医用缝合线。
2
发 展 概 况
1811年,法国人Braconnot发现甲壳素。
1859年,Roughet发现壳聚糖以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甲壳素与 壳聚糖的结构、性质和生物医药特性等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
1926年,Von Weimarn考虑用甲壳素纺制纤维。 1936年,G.W.Rigby得到了用于生产壳聚糖及从壳聚糖生产薄膜 和纤维的专利。 1977年,在美国召开了有关甲壳素、壳聚糖开发研究的第一次国际学 术会议,迄今,对甲壳素的研究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甲壳素化学, 并成为当今世界七大前沿学科领域之一。 因为甲壳素与壳聚糖的溶液具有优良的可纺性,各国研究人员通过不 同的溶剂和生产生产工艺制取甲壳素及壳聚糖纤维。
5
一、甲壳素与壳聚糖的结构
甲壳素又称甲壳质、壳质、几丁质,是一种带正电荷的天然多糖 高聚物。它是由2-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通过β (1-4)糖甙连接 起来的直链多糖,它的化学名称是(1-4)-2-乙酰氨基-2-脱氧-β -D葡聚糖,或简称聚乙酰氨基葡糖。
CH2 CH2OH H OH H OH H O H NH C O CH2 H O H OH H H NH C O CH2 H O H H OH H CH2OH (n-2)/2 CH2 C O NH H H O OH
18
甲壳素和壳聚糖纤维呈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状,无味、无臭、无毒性。 壳聚糖纤维略带珍珠光泽。
甲壳质纤维与壳聚糖纤维

CH2OH
HH OH
OH
O
O
H H
H
NH
CO
CH2
CH2
H
OH HH
CO NH
HH
O
O
CH2OH
HH OH
O
O
H H
CH2OH
H
NH
CO
CH2
甲壳质分子结构式
CH2
CO
H
NH
OH HH
H H
O OH
CH2OH
(n-2)/2
CH2OH
HH OH
OH
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
H H
H
NH2
H
NH2
OH HH
HH
O
O
CH2OH
甲壳质纤维和 壳聚糖纤维是用甲 壳质或壳聚糖溶液 纺制而成的纤维, 是继纤维素纤维之 后的又一以种天然 高聚物为原料的纤 维。
人工透析膜、人造 皮肤、可吸收手术 缝合线、抗菌剂、 药物缓释剂、止血 棉、抗凝血剂
医疗 卫生
生物 制药
应用领域
食品 化妆
应用
我国早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 目》、《食疗本草》等古文献中,都 明确记载甲壳质具有攻毒、散风活血、 通脉消肿、止血生机等功能。
CH2OH
HH OH
O
O
H H
H
N H2
壳聚糖分子结构式
H
OH HH
NH2
H H
O OH
CH2OH
(n-2)/2
CH2OH
H H OH
OH
O
O
H H
H
OH
H
OH
OH HH
甲壳质与壳聚糖纤维

发 展 概 况
1811年,法国人Braconnot发现甲壳素。
1859年,Roughet发现壳聚糖以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甲壳素与 壳聚糖的结构、性质和生物医药特性等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
1926年,Von Weimarn考虑用甲壳素纺制纤维。 1936年,G.W.Rigby得到了用于生产壳聚糖及从壳聚糖生产薄膜 和纤维的专利。 1977年,在美国召开了有关甲壳素、壳聚糖开发研究的第一次国际学 术会议,迄今,对甲壳素的研究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甲壳素化学, 并成为当今世界七大前沿学科领域之一。 因为甲壳素与壳聚糖的溶液具有优良的可纺性,各国研究人员通过不 同的溶剂和生产生产工艺制取甲壳素及壳聚糖纤维。
5
一、甲壳素与壳聚糖的结构
甲壳素又称甲壳质、壳质、几丁质,是一种带正电荷的天然多糖 高聚物。它是由2-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通过β (1-4)糖甙连接 起来的直链多糖,它的化学名称是(1-4)-2-乙酰氨基-2-脱氧-β -D葡聚糖,或简称聚乙酰氨基葡糖。
CH2 CH2OH H OH H OH H O H NH C O CH2 H O H H OH H C NH H O H O O CH2OH H O H OH H H NH C O CH2 H O H H OH H CH2OH (n-2)/2 CH2 C O NH H H O OH
第四节 甲壳素与壳聚糖纤维
甲壳素纤维(Chitin Fiber)与壳聚糖纤维(Chitosan Fiber)是用甲壳素或壳聚糖溶液纺制而成的纤维,是继纤 维素纤维之后的又一种以天然高聚物为原料的纤维。 甲壳素(Chitin)是由虾、蟹、昆虫的外壳及菌类、藻 类的细胞壁中提炼出的一种天然生物高聚物。壳聚糖 (Chitosan)是甲壳素经浓碱处理后脱去乙酰基的产物。 在自然界中,甲壳素的年生物合成量在1 000亿吨以上, 是一种仅次于纤维素的蕴藏量极为丰富的有机再生资源。
壳聚糖与纤维素的席夫碱接枝反应实验步骤

壳聚糖与纤维素的席夫碱接枝反应实验步骤壳聚糖与纤维素的席夫碱接枝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改善纤维素与其他材料的相容性,并提高其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壳聚糖与纤维素的席夫碱接枝反应实验步骤。
1. 实验材料准备- 壳聚糖:选择适当分子量的壳聚糖,如低分子量壳聚糖或高分子量壳聚糖,根据实验需求选择。
- 纤维素:可以选择天然纤维素或合成纤维素,如木质纤维素、纸浆等。
- 席夫碱:选择适当浓度的席夫碱,通常使用1-10%的浓度。
- 溶剂: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溶剂,如水、乙醇等。
- 其他试剂和仪器: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其他所需试剂和仪器。
2. 样品预处理- 将壳聚糖和纤维素样品分别粉碎,并通过筛网过滤得到均匀的颗粒。
- 将粉碎后的壳聚糖和纤维素样品分别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适当温度下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3. 席夫碱接枝反应- 将预处理好的壳聚糖和纤维素样品分别称取适量,放入两个干净的玻璃容器中。
- 分别向两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席夫碱溶液,使样品完全浸泡在溶液中。
- 在适当温度下,将两个容器放置在恒温搅拌器中,并进行搅拌反应一定时间。
-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用适当溶剂进行稀释,并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分离出固体物质和溶液。
4. 产品纯化和表征- 将得到的固体物质用适当溶剂进行洗涤,去除未反应的席夫碱和其他杂质。
- 将洗涤后的固体物质进行真空干燥,以去除残留的溶剂。
- 对得到的产物进行表征,可以使用各种仪器和技术手段,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来确定接枝反应的成功与否以及产物的结构和性质。
5. 结果分析和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评估壳聚糖与纤维素席夫碱接枝反应的效果,并探讨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 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壳聚糖与纤维素的席夫碱接枝反应实验步骤的详细介绍。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并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壳聚糖纤维制备及应用讲解

壳聚糖概述
壳聚糖及甲壳素的结构与纤维素非常相似,如结构图, 不同的是纤维素葡萄糖单元二位碳上是羟基,壳聚糖是氨基, 甲壳素是乙酰氨基。
OH
OH O O * * O * O *
OH O
甲壳素
* HO
壳聚糖
HO NH2
纤维素
HO OH
* O
NHCOCH3
n
n
n
壳聚糖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添加文本
2、无毒性 对动物进行全身毒性急性实验、热源实验、原发性 皮 肤刺激实验、皮内注射实验、眼结膜刺激实验和溶血实验 ,均证明对机体无毒副作用,并且能广泛用于全身多个部 位。
我国从50年代开始对甲壳素的制备和应用进行研究,1977年起每 隔几年召开一次关于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国际会议,这极大的促进了这 方面的研究。
壳聚糖的来源
地球上存在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中,数量最大的是纤维素,其次就 是甲壳素,前者主要由植物生成,后者主要由动物生成。估计自然界 每年生物合成的甲壳素将近100亿吨。甲壳素亦是地球上除蛋白质外 数量最大的含氮天然有机化合物。仅此两点,就足以说明甲壳素的重 要地位。 甲壳素在自然界的存在,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往往被人忽视,那 就是在自然界生长、繁衍着的含有甲壳素的各种各样的生物,在其死 亡腐烂后成为肥料的同时释放出甲壳素,甲壳素在自然界经受降解和 脱乙酰基过程,产生不同分子量的甲壳素及不同分子量、不同脱乙酰 度的壳聚糖。在广袤的田野、森林和大草原的土壤中,都有甲壳素和 壳聚糖的存在
甲壳素
水溶性壳聚糖Biblioteka 壳聚糖甲壳素壳聚糖概述
壳聚糖是甲壳素的N-脱乙酰基的产物,又称为可溶性甲壳 质、甲壳胺、几丁聚糖等,是自然界中唯一的碱性多糖。一般 而言,N-乙酰基脱去55%以上就可以称之为壳聚糖,这种脱乙酰 度的壳聚糖能溶于1%乙酸或1%盐酸。
壳聚糖纤维的应用优势

关键 设备, 建成了1吨/ 的医用海藻酸盐纤维规模化生产线 , 0 年
这 种海 藻酸 盐纤维 医用敷 料能加 快伤 口 血 , 止 吸收 和有
并实现连续化生产。 经过与医疗和辅料生产单位合作, 已制成 效保留伤 口渗 出液 , 提供伤 口愈合所需 的湿态环 境 , 促进伤 口
色, 而且手感柔软 , 是纺 织的理 想原料。
般情况下壳
部作用而丧 失功能 。
11 壳聚糖 的化学结构 .
壳 聚糖 的化 学结构与纤维素非常相 似, 棉花 、 如 粘胶纤维
等 ( ) 图1 。
2产行vc 。业业wn I用协c 中织W 国品 纺会l n a _ 0 r
染。 海藻酸盐纤 维敷料还具有易去除性的优 点, 使用时可避免
对伤 口造 成二次伤害。 该 项 目利用我 国丰富的天然可 再生海藻资源 , 生物 医学 将 与纺织科技有机 结合, 研究成果对推动生物质纤维材料的产业 化开发及应用具有 积极作用。 此外 , 根据这 种材料的特点还可
海藻酸 盐纤维是 由海洋 生物质原料加工而 成的纤维 新材 料, 其原料 来 自 天然 海藻 中所提取的 海藻酸 。 将海藻 酸的可溶
医药卫 生用品出口国外市场。 该产 品附加值 高 , 具有显著 的经 愈合。 其吸 液后 可形 成高透 氧性和 高 阻塞 性 的凝胶 , 可避 既 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 专家组认为项 目 完成了计 划任务规 定的 组
内容 , 顺利通过了鉴定。 免伤 口治 愈环境 的缺氧 , 能阻隔外 界细菌入侵 , 又 防止伤 口感
一
壳聚 糖是甲壳 素的衍生物 , 从螃蟹 壳和虾壳 中得到的化合物。 壳聚 糖是安 全的物质 , 科学 证明它具有生物相 容性 , 可应 用在 医疗 、 卫生和医药领域 。 壳 聚糖 的结构 与纤维素 相似 , 以它与棉 花或 纤维 素共 所 混 后 , 的纤 维可纺性 良好, 容 易用反 应型 或 直接 染 料染 新 很
壳聚糖的作用与功效

壳聚糖的作用与功效壳聚糖是一种多糖类化合物,由多个氨基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它常常存在于海洋中的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
壳聚糖在生物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壳聚糖具有多种作用和功效。
以下将详细介绍壳聚糖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与功效。
一、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壳聚糖作用与功效1. 组织修复和再生:壳聚糖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的作用。
研究表明,壳聚糖能够促进创伤愈合、骨骼再生和软骨修复等过程,有助于加速伤口愈合和组织损伤的修复。
2. 抗菌和抗炎作用:壳聚糖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并减轻炎症反应。
研究发现,壳聚糖可以与病原体表面的负电荷结合,破坏其细胞膜,从而达到抗菌的效果。
3. 肿瘤治疗:壳聚糖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壳聚糖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作为载体,帮助药物的靶向输送,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4. 修复神经系统:壳聚糖在修复神经系统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研究发现,壳聚糖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促进神经系统的再生和修复,有望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5. 增强免疫力:壳聚糖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病菌和病毒的抵抗力。
壳聚糖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二、食品领域中的壳聚糖作用与功效1. 食品保鲜:壳聚糖具有很好的保鲜效果。
壳聚糖可以形成一种保护膜,阻隔水分和氧气的进入,延缓食品的腐败和氧化反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2. 净化水质:壳聚糖可以用于净化水质。
壳聚糖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以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净化水质,改善水的品质。
3. 膳食纤维:壳聚糖是一种可溶性纤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
壳聚糖可以在肠道内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
4. 降低血脂:壳聚糖可以降低血脂。
壳聚糖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探究

壳聚糖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探究引言: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多糖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生物活性。
近年来,壳聚糖纳米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壳聚糖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潜力探究。
一、制备方法:1.1 电纺法:电纺法是制备壳聚糖纳米纤维的常用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壳聚糖溶液注入电纺装置中,通过高电压静电纺丝,形成纤维状的壳聚糖纳米纤维。
电纺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纤维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和细胞附着性,适用于组织工程、药物控释等方面的应用。
1.2 模板法:模板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纤维需要使用模板材料,在模板上沉积壳聚糖溶液,然后通过交联、去模板等步骤得到纳米纤维。
该方法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和可调控性,适用于组织修复和细胞培养等方面的应用。
1.3 电沉积法:电沉积法是利用电化学原理,通过电极化壳聚糖溶液,并在电极上沉积纳米纤维的方法。
该方法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较高的均一性和结构稳定性,适用于生物传感、药物控释等方面的应用。
二、生物医学应用:2.1 组织工程:壳聚糖纳米纤维具有类似于自然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特征,能够提供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微环境。
因此,壳聚糖纳米纤维可以作为优秀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壳聚糖纳米纤维用于骨组织工程、软组织修复和血管再生等方面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组织的再生。
2.2 控释药物:壳聚糖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药物负载能力和控释性能,可以作为理想的药物控释材料。
通过调控壳聚糖纳米纤维的孔隙结构和电荷性质,可以实现对药物的缓慢释放和靶向释放,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研究表明,壳聚糖纳米纤维用于癌症治疗、创伤修复和感染控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2.3 生物传感:壳聚糖纳米纤维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生物传感器的载体材料。
通过修饰壳聚糖纳米纤维表面的生物分子、导电聚合物等,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细胞和微生物的高灵敏度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制备技术
2、壳聚糖的制备
常用壳聚糖是以甲壳素为原料,通常在100~180℃,40%~60%的 NaOH溶液中进行脱乙酰反应得到壳聚糖。生产壳聚糖的技术关键在于 脱乙酰度、时间和温度的控制。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均会影响产品色 泽和黏度。
与此同时,许多科学工作者正在尝试新的制备方法。宋宝珍等人 利用微波间歇法在800W的微波功率下成功得到脱乙酰度为94.5%、黏 均分子质量为1.48×106的壳聚糖粉末。
初生纤维并不稳定,需要通过拉伸作用来增加纤维的取向度, 提高大分子间的排列规整程度。
三、壳聚糖纤维的生产技术
三、壳聚糖纤维的生产技术
图3 湿法纺丝制备壳聚糖纤维工艺流程
三、壳聚糖纤维的生产技术
纺丝之前,先将壳聚糖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配成一定浓度和黏 度的纺丝原液。目前,多使用醋酸溶解壳聚糖,醋酸的浓度一般在 2%~5%。
在配制纺丝原液过程中需要搅拌,经过过滤除杂、真空脱泡,然 后用计量泵将纺丝原液输送到纺丝帽。经纺丝帽喷出的纺丝液浸入到 凝固浴中进行双扩散,固化生成初生纤维。通常凝固液主要采用NaOH 的水溶液。
目前,工业中使用的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必须在70%以上才算合格。
一、壳聚糖纤维的性质
壳聚糖不溶于水,可溶于洗的有机酸及硝酸、盐酸、高氯酸等无 机酸稀溶液。壳聚糖大分子链上含有羟基、氨基,可以通过引入其他 官能团进行化学改性,比如进行酰化、醚化、烷基化、酸酯化、磺化、 卤化、硝化、络合、水解和接枝共聚等化学反应,也可使用共混的方 法提高其成型加工性和溶解性,从而制备出新的材料,使其应用范围 更为广泛。
二、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制备技术
1、甲壳素的提取
尽管许多甲壳类动物都含有甲壳素,但从虾、蟹壳中提取更为方 便。虾、蟹壳主要由三种物质构成:以碳酸钙为主的无机盐、蛋白质 和甲壳素。
从虾蟹壳中提取甲壳素的流程如下:先将虾蟹壳洗净、晒干,加 入4%-6%的盐酸,常温下浸泡24h,使其中的无机盐转化为氯化钙而溶 解分离,将脱钙后的甲壳用水洗涤干净后加入10%的NaOH溶液中煮沸 6h,以去除蛋白质得到甲壳素的粗产品。将甲壳素粗产品加入到0.5% 的KMnO4溶液中搅拌并浸泡1h后水洗至中性,然后在800C ,10%的草 酸溶液中搅拌1h,使其脱色,再水洗、干燥得到较高纯度的甲壳素。
三、壳聚糖纤维的生产技术
由于壳聚糖可在合适的溶剂中溶解成具有一定浓度、黏度和良好 稳定性的溶液,具有良好的可纺性,目前国内外生产壳聚糖纤维的方 法大致有交联法、混入法、涂层法可莱比昂法、湿法纺丝、干法纺丝、 液晶纺丝、静电纺丝等。
三、壳聚糖纤维的生产技术
目前纺制壳聚糖纤维较普遍采用的的方法是湿法纺丝。其主要过 程是将壳聚糖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配成一定浓度的纺丝原液,经过过 滤脱泡,通过加压使纺丝原液从喷丝头的小孔中呈细流状喷入凝固浴 槽中,在凝固浴中凝固成固态纤维,再经拉伸、后处理、干燥等工序 即可得到壳聚糖纤维。其工艺路线一般分为两大类: A、壳聚糖→溶解→纺丝原液→过滤→脱泡→计量→纺丝→一浴→拉 伸→二浴→定型→后处理→干燥→纤维 B、壳聚糖→改性处理→溶解→纺丝原液→过滤→脱泡→计量→纺丝 →凝固→拉伸→定型→后处理→干燥→纤维
同时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一、壳聚糖纤维的性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壳聚糖纤维
壳聚糖是线性高分子,分子上无庞大恻基基团,分子之间的氢键作 用强,取向度高,具有较好的成纤性,因此是一种良好的成纤原料。壳 聚糖纤维不仅具有纤维素的基本作用,而且从分子结构的氨基基团出发, 可以获得比纤维素更为丰富的物质和用途。
二、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制备技术
虾蟹壳
洗涤
晒干
脱钙
4%-6% HCl
洗涤 10% NaOH
甲壳素
洗涤、干燥
脱色
洗涤
脱蛋白
0.5% KMnO4 80OC,10% 草酸
图1 甲壳素的制备工艺流程
二、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制备技术
与国内相比,国外生产甲壳素的方法主要是以蟹壳为原料,用 2%NaOH溶液在70℃先提取蟹壳中的蛋白质,然后用过量的亚硫酸除去 甲壳中的钙以获得甲壳素。该方法主要在于回收再利用亚硫酸,以降 低成本。
壳聚糖纤维对蛋白质有高度的亲和性和良好的透气性,对人体无毒, 具有优异的抗菌特性,对各种真菌、细菌有较好的抗菌防臭效果,同时 还具有止血促愈、缓解伤口疼痛、减少疤痕等优异性能。
一、壳聚糖纤维的性质
作为一种生物质再生纤维,壳聚糖纤维已有八十多年的开发历程。 早在1926年人们就考虑到了用甲壳素作为纤维原料。1942年,美国研 究者就首先成功合成了壳聚糖纤维,但由于当时的研究不太深入,壳 聚糖纤维的诸多生物特性未被发现,因而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蟹壳
除蛋白质
磨碎
脱钙
过滤
2% NaOH
亚硫酸
甲壳素
干燥
水洗
图2 国外生产甲壳素流程
二、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制备技术
甲壳素/壳聚糖除了存在于虾蟹壳中,还广泛存在于蛹及昆虫等 动物外壳以及藻类、菌类的细胞壁中。
目前国内已有从蝇蛆壳、蚕蛹壳、蝉蜕、柠檬酸发酵渣、掸子虫、 黑曲霉、丝状真菌、雅致放射毛霉、鲁氏毛霉、米根霉等中提取甲壳 素和壳聚糖的技术和报道,这些方法为提取甲壳素和壳聚糖提供了更 丰富的途径。
壳聚糖纤维及其制备技术的进展
讲解人:板栗王子
一、壳聚糖纤维的性质
1、壳聚糖的基本性质
壳聚糖,又称甲壳胺,是甲壳素的N-脱乙酰基的产物,是自然界中 的唯一多糖,广泛存在于虾、蟹、蛹及昆虫等动物外壳以及藻类、菌类的细 胞壁中。地球上每年甲壳素的生物合成量仅次于纤维素,达到数十亿吨。
由于原料及生产方法的差异,其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百万不等。 一般而言,N-乙酰基脱去55%以上就可以称之为壳聚糖,这种脱乙酰度的壳 聚糖能溶于1%乙酸或1%盐酸。
20世纪70年代以后,壳聚糖的研究重心逐渐从欧美转移到日本。 与国外相比,我国开始研究甲壳素和壳聚糖纤维制品的起步较晚,直 到1952年才开始研究甲壳素的生产和利用。1990年后,我国有众多的 高校和科研机构纷纷投入到壳聚糖纤维的研究和开发中来。例如, 1991年东华大学成功研发出甲壳素医用缝合线,并申请了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