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新)
中考物理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 实验01 探究“水的沸腾”(解析版)

实验一、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水沸腾前水沸腾后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
【实验补充】(1)液体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液体的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4)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考点方向】1、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由图像描点,水沸腾时特点: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3、开始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改进:①用温水;②减少水的质量;4、石棉网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5、酒精灯拿开后,沸腾继续,原因:石棉网有余热,水断续吸热;6、水沸点98度,原因: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7、沸水降温至室温,温度变化特点:先快后慢。
8、若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都不能沸腾,原因:火力太小,吸收热量小于热损失。
9、安装装置时顺序:自下而上。
10、水沸腾前,烧杯内上升的气泡是由大变小的;水沸腾时,烧杯内上升的气泡由小变大,因为上升过程中,水对气泡压强变小。
11、烧杯的纸盖上留有两个小孔,穿过温度计的那个孔作用:固定温度计。
另外一个孔的作用是使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与外界相同,使水的沸点测量值更准确;若不留小孔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如果没有小孔,会使里面气压增大,测出的水的沸点偏高。
【创新母题】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实验1—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解析版)

实验一、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水沸腾前水沸腾后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
【实验补充】实验剖析(1)液体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液体的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4)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考点方向】:1、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由图像描点,水沸腾时特点: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3、开始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改进:①用温水;②减少水的质量;4、石棉网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5、酒精灯拿开后,沸腾继续,原因:石棉网有余热,水断续吸热;6、水沸点98度,原因: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7、沸水降温至室温,温度变化特点:先快后慢。
8、若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都不能沸腾,原因:火力太小,吸收热量小于热损失。
9、安装装置时顺序:自下而上。
10、水沸腾前,烧杯内上升的气泡是由大变小的;水沸腾时,烧杯内上升的气泡由小变大,因为上升过程中,水对气泡压强变小。
11、烧杯的纸盖上留有两个小孔,穿过温度计的那个孔作用:固定温度计。
另外一个孔的作用是使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与外界相同,使水的沸点测量值更准确;若不留小孔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如果没有小孔,会使里面气压增大,测出的水的沸点偏高。
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5篇.doc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5篇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重、难点:1、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
热。
2、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是什么?3、晶体温度在熔点和凝固点所处的状态是什么?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学生猜想)进行新课:1、探究:水的沸腾( ) ……提出问题( ) ……设计试验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 ……进行试验数据记录: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2、沸腾:(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3、蒸发:(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3)、蒸发有吸热致冷作用4、沸腾与蒸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汽化的两种方式)5、液化(放热):举例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水蒸气遇冷会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的实例)(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2)、液化要放热(水蒸气烫伤更严重)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液化、汽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举较多的例子进行分析可以讨论:吸热、放热是必要条件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四章《物态变化》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物态变化》教材分析【概述】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物理》教材充分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物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品质的载体。
研究《课标》,实施教学内容,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本章教材知识体系的编排,注重从日常生活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以科学探究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给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提供空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兴趣。
物态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对学生来说,由于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本章的内容与人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开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还是比较顺当的。
本章教学要贯彻科学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并能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身边的现象充满着物理知识,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
通过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物态变化的观察,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产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通过探索,学生可以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从而体会到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课程标准实施时弹性较大,更加有利于教师的发挥、创造。
教材内容将课程标准的要求依附在有形的具体事物中,教材内容是课程标准的有形载体。
学习资源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求教师用教材来教学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对教材挖掘处理,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这是课程发展的需要。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以及当地的教学资源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来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章节分析】第一节温度计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与温度密不可分,因为教学需要用温度来描述物态变化的发生条件。
因此本章内容首先要先解决温度的问题。
例如,温度的定义,温度计的结构,温度的使用和测量等等。
关于温度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计测量温度。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点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点拨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低蒸发越慢.同样湿的衣服在阳光下千得快,在树阴下干得慢.2.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慢.同样多的水,装在盘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3.液面上的空气流动.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慢蒸发越慢.同样湿的鞋子在通风的地方干得快,在没风的地方干得慢.水的沸点有时并不是100℃摄氏温度规定沸点的温度是100℃,这是在latm下纯水的沸点.实验时所测水的沸点有时并不是100℃,常是因为当时的气压不是latm,还可能因水中有杂质、实验时存在误差等原因.包括水在内的一切液体的沸点都和气压有关.课文解读1.汽化与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需吸热.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时会放热.2.液体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液体的温度要达到沸点,二是需要吸热.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液体才能达到沸腾.如果液体温度达到沸点而不能继续吸热,液体也不会沸腾.3.液化的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二是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有些气体液化时必须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才能达到液化的目的.4.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吸热,升华吸热可以制冷.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放热.蒸发与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讨论1.相同点:蒸发与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2.不同点:A.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缓慢进行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B.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C.液体蒸发时需吸收热量,温度降低;而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D.蒸发吸收的热量主要来自液体本身,所以蒸发有致冷作用,而沸腾需要的热量从热源获得.例1 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思维点拨:酒精的沸点是78℃,放在80℃的热水中,会吸热后由液态变成气态.让酒精离开80℃的热水后,酒精在空气中放热液化,又回到原来的液态.例2如图所示,在一个大容器中装有水,同时在水里放了一根试管,试管中也装有水,在用酒精灯给大容器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 ).A.温度能达到沸点,能够沸腾B.温度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C.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思维点拨:液体能否沸腾,主要看液体是否具备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从外界吸热.如果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液体就能沸腾,如果只具备一个条件,液体都不会沸腾.液体能否从外界吸热,主要看液体的温度与外界温度的关系,如果液体温度低于外界温度,则能从外界吸热,否则不能吸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很高,大容器中水的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且能够继续从酒精灯火焰吸热.小试管放在沸腾的水中,小试管中水达到沸点后,与大容器中的水没有温度差,不能从周围沸腾的水中继续吸热.例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思维点拨电灯灯丝变细是在发光的高温状态时,升华了;大雾是小水珠,“散去”是水珠变成了气态;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如果被水蒸气烫伤,其程度远严重于开水烫伤;蒸发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汗液在蒸发时,要带走人体的热量,酷暑季节,人体就是靠汗液蒸发吸热来平衡人体体温的.例4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却擦不干,但是在桌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鸡蛋自己也会变干,请你解释上述现象.思维点拨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当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时会放热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常见的冷饮杯“出汗”,鸡蛋擦不干,是因为蛋的温度较低,不停有水蒸气液化,当过一段时间后,鸡蛋温度升高了,不但没有水蒸气液化了,蛋上的水分也蒸发汽化了.注意:(1)①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②液体温度计所测温度应高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低于液体的沸点.(2)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水蒸气遇冷的物体时会发生液化现象.(3)①在读数之前首先要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②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就是沸点.(4)作水的沸腾图象,首先应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水的沸腾特点探究例5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的温度计.(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4)在丁图中画出水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分析与解 (1)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2)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所以很难看清示数.(3)①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6℃.②当温度到达98℃时就不再升高了,所以温度不变时即为沸点,此时吸热,温度不变;(1)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左图所示.(2)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3.1 温度一、温度(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Ⅱ.体温计:35℃~42℃、0.1℃;Ⅲ.寒暑表:-35℃~50℃、1℃.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10204030仰视:结果偏低俯视:结果偏高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五、体温计1. 量程:35℃~42℃;分度值:0.1℃.2.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
(否则只升不降)☆典型例题1. 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36℃ ;图2中的示数为 -9℃ 。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 A.小红:37.6℃;B :小刚:36.9℃;C :小明:38.2℃;D :小华:36.5℃ 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沪科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与解析 九年级物理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详解

(沪科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与解析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1.答案C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健康成年人的温度是37℃左右;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在25℃左右;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故选C2.答案D解析:“-20°℃”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零下20摄氏度”,也可以读作“负20摄氏度”,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答案A解析:在水的加热过程中,热源的温度要高于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会偏大,故选A4.答案为:(1)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热胀冷缩;(2)示数;停留;上表面(3)35~42℃;38.5;38.5;39;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
解析:(1)家庭和物理实验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所以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等(2)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三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停留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由图知:体温计上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分别为35℃和42℃,所以其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8.5℃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所以体温是37℃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8.5℃,体温是39℃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9℃。
重点、难点解析1热现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下列各种现象中,在其后面的括号内分别填上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1)晴朗的天气时,泼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 (2)冬天天很冷时,可以看到从嘴里呼出的白气; [ [ ] ] ] ]
适量的液体(水银、酒精或煤油等)。当温度变化时,由于热胀冷缩,管内液 面的位置就随着改变,从液面稳定后到达的刻度就可以读出温度值。 (二) 2.摄氏温度是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首先制定的。他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度, 把一个标准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度, 度和 100 度之间分成 100 0 标准大气压 等分, 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 叫做 1 摄氏度。 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 在 0℃以下和 100℃以上的温度用 1℃间隔的同样大小向外扩展。摄氏温度用符 号 t 表示。在 0℃以下的温度写法、读法要特别注意。东北地区十一月份的平均 气温记作“-18℃”,应读作“零下 18 摄氏度”或“负 18 摄氏度”,而不能读 作“摄氏 18 度”。书写时不要漏掉字母 C 左上角的小圆圈。 (三) 3.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比较
重点、 重点、难点解析
( 一) 温度与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冷热程度是一个比较含 糊的说法,因人的感觉不同而有差异,常常是不准确的。要准确地测量温度需 要使用温度计。 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液体温度计的主要 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且均匀的玻璃管。 管的下端是一个玻璃泡, 在管和泡里盛
5.查熔点表可知,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8.8℃,即液态水银的凝固点是 -38.8℃,这意味着在低于-38.8℃的环境中,水银会凝固成固态,水银温度计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须从外界吸热
液体温度
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 否则液体的本身温度降
保持在沸点不变
相同点
①都属汽化现象 ②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③都要吸热
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汽化方式
蒸 发
沸 腾
定 义
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 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
液体温度 否则液体的本身温度降
保持在沸点不变
低,有致冷作用
相同点
①都属汽化现象 ②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③都要吸热
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汽化方式
蒸 发
沸 腾
定 义
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 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汽化方式
蒸 发
沸 腾
定 义
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 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不 发生条件
同 点
发生位置
剧烈程度
任何温度下
只在液体表面 缓慢、平和
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热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 迅速、剧烈
吸热对象 可从外界或自身吸热
必须从外界吸热
液体温度
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 否则液体的本身温度降
保持在沸点不变
相同点
①都属汽化现象 ②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③都要吸热
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汽化方式
蒸 发
沸 腾
定 义
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 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不 发生条件
同 点
发生位置
剧烈程度
任何温度下
只在液体表面 缓慢、平和
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热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 迅速、剧烈
吸热对象 可从外界或自身吸热
必须从外界吸热
液体温度
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 否则液体的本身温度降
保持在沸点不变
相同点
①都属汽化现象 ②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③都要吸热
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 发生条件
同 点
发生位置
剧烈程度
任何温度下
只在液体表面 缓慢、平和
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热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 迅速、剧烈
吸热对象 可从外界或自身吸热
必须从外界吸热
液体温度
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 否则液体的本身温度降
保持在沸点不变
相同点
①都属汽化现象 ②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③都要吸热
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汽化方式
蒸 发
沸 腾
定 义
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 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不 发生条件
同 点
发生位置
剧烈程度
任何温度下
只在液体表面 缓慢、平和
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热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 迅速、剧烈
吸热对象 可从外界或自身吸热不 发Βιβλιοθήκη 条件同 点发生位置
剧烈程度
任何温度下
只在液体表面 缓慢、平和
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热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 迅速、剧烈
吸热对象 可从外界或自身吸热
必须从外界吸热
液体温度
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 否则液体的本身温度降
保持在沸点不变
相同点
①都属汽化现象 ②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③都要吸热
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 发生条件
同 点
发生位置
剧烈程度
任何温度下
只在液体表面 缓慢、平和
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热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 迅速、剧烈
吸热对象 可从外界或自身吸热
必须从外界吸热
液体温度
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 否则液体的本身温度降
保持在沸点不变
相同点
①都属汽化现象 ②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③都要吸热
汽化方式
蒸 发
沸 腾
定 义
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 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发生条件 不
任何温度下
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热
同 发生位置
只在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
点 剧烈程度
缓慢、平和
迅速、剧烈
吸热对象 可从外界或自身吸热
必须从外界吸热
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汽化方式
蒸 发
沸 腾
定 义
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 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发生条件 不
任何温度下
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热
同 发生位置
只在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
点 剧烈程度
缓慢、平和
迅速、剧烈
吸热对象 可从外界或自身吸热
必须从外界吸热
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
液体温度 否则液体的本身温度降
保持在沸点不变
低,有致冷作用
相同点
①都属汽化现象 ②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③都要吸热
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汽化方式
蒸 发
沸 腾
定 义
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 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的剧烈的汽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