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和沸腾异同点
物理 第三章 第 3节 第1课时 蒸发和沸腾-课件

A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2.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水在
沸腾的过程中,要继续吸热,但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
“不变”)。
关闭
汽化现象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沸腾,其二是蒸发;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 汽化现象,在沸腾的过程中,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4.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 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 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带走皮肤上的热量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关闭
电风扇吹风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使人体表面的温度快速降低,所以 人会感到凉爽。
关闭
C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使使 人人
精充
细实
;;
博会
物谈
使使
人人
深敏
沉捷
;;
You made my day!
伦 理 使 人 庄 重 ; 逻 辑 与 修 辞 使 人 善 辩 。
写 作 与 笔 记 使 人 精 确 ; 史 鉴 使 人 明 智 ; 诗
歌
使
人
巧
慧
;
我们,还在路上……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一、沸腾 1.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如图所示。在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不符合 实际的是( ) A.水临近沸腾前,水中无气泡产生 B.水温升高得越快,产生的“白气”越多 C.水沸腾过程中,水中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D.水沸腾过程中,水温不变
关闭
水沸腾前气泡很小,越向上越小,沸腾后气泡很大,并且越向上越大,内 部充满着水蒸气。
《沸腾和蒸发》教学设计

汽化:沸腾和蒸发引入新课观察塑料袋的变化,说明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进而引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学习目标:1.了解汽化和液化,能区别沸腾和蒸发。
2.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点的概念。
知道沸腾图像的物理含义。
重点: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温度变化;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难点:沸腾和蒸发的异同点自学问题一1.汽化是物质从变成的过程;液化是物质从变成的过程。
特点:汽化,液化。
2.沸腾是液体和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3.如何缩短加热时间?4.气泡变化:沸腾前;沸腾时。
5.温度变化:沸腾前,温度;沸腾特点:继续,温度。
6.沸腾条件:达到,继续。
用水浴法加热,试管里的水沸腾。
7.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气压越低,沸点。
8.撤去酒精灯,水会继续沸腾一会,为什么会这样呢?。
自学问题二1.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的,在下都能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和是汽化的两种形式;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2)液体的;(3)液体表面;3.液体蒸发,具有作用。
训练:1.爸爸炒菜时不小心在锅里滴了几滴水,小水滴落到锅底很快不见了。
小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这个过程是热的。
2.大夫抢救中暑病人时,会在病人的额头上大面积地擦酒精。
这种疗法的是什么?板书设计一、沸腾1.气泡变化:沸腾前由大变小,沸腾时由小变大。
2.沸腾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3.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二、蒸发1.特点:任何温度、液体表面、缓慢2.影响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速度3.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研究方法归纳

物理学中部分研究方法试题归纳:一.对比(比较法):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研究方法叫对比,这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例研究不同色光混合及不同颜料混合;研究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研究蒸发快慢的决定因素时,在应用控制变量的同时,也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比较哪一个蒸发快。
例1:下面是小宇同学在物理学习中的几个研究实例:(1)在学习汽化现象时,研究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2)根据熔化过程的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3)比较电流表与电压表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对磁场进行描述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是“比较法”的为()。
A.(1)、(3)B.(3)、(4)C.(2)、(3)D.(2)、(4)二.控制变量法当研究的一个物理量与2个或2个以上的其它物理量有关时,常采用只改变一个物理量,而使其余物理量保持不变,从而得出被研究物理量和改变量的关系。
如研究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摩擦力大小决定因素;研究压强和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深度的关系;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动能大小和物体质量、速度的关系;重力势能大小和质量、举高高度的关系;物体吸热多少和物质种类、质量、升高温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电流和电压及电阻之间的关系;电功和电流、电压、及通电时间的关系。
例2中:①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物理量有关②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基础上得出牛顿第一定律③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数有关④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的是()A.①和③B.①和②C.②和④D.③和④三.等效替代法根据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我们可以用一个合力来代替它。
这种“等效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使我们将研究的问题得到简化。
例3:以下几种情况中,属于这种“等效方法”的是( ) A.在研究磁现象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B.在研究电现象时,用电流产生的磁效应来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C.两个电阻并联时,可用并联的总电阻来代替两个电阻D.在研究电流的变化规律时,用水压和水流来类比电压和电流例4:将一个7Ω的电阻替换某支路中2Ω和5Ω串联的电阻,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该条支路中电流不变,说明一个7Ω的电阻与阻值为2Ω和5Ω串联的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等效的,因此可用7Ω的电阻替代2Ω和5Ω串联的电阻。
汽化

酒精擦在手背上有什么样的感 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实验表明:液体蒸发时,
实验:
从周围吸热,温度下降。 所以液体蒸发具有吸热
制冷(致冷)作用。
提问:如果温度计不涂酒精,用 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
洒水车
在夏日的都市, 洒水车给人们带 来一阵阵的清 凉.
同样气温,为什么一个人觉得热,一个人觉得冷? 游泳的人上岸后,身上带有水,在太阳的 照射下,加快了人身上水的蒸发,因蒸发具有吸 热致冷作用.所以一个人觉得热,一个人觉得冷。
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 约150mL的水,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是 【D 】 A.①④⑥ B.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在“观察水的沸腾” 的实验中,某实验 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 程中的两种情况,请根据下列图表分析:
时间(min)… 5 6 7 8 9 … A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一些液体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
液态铁 2750 甲苯 111 液态氧 -183
液态铅 水银
食用油
1740 357
250
水
酒精
牛奶
100
78
107
醋 豆浆
液态氦
60 80
-268.9
气压对液体沸点 的影响: 气压越高,液 体的沸点越高;气 压越低,液体的 沸点越低。温度(℃) …95 96 97 97 97 …
B
1)上图中 A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理由 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的温度为 97 ℃, 没到100℃的原因可能是 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______ 。
汽化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中方式: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
现象。
探索实验一
实验目的:①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高低的关系 ②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的关系 ③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
实验记录:
Hale Waihona Puke 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 流动情况
蒸发快慢
温度高
沸腾
1.水沸腾前的温度变化是__不__断_升__高_____ 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内部出现的现象是 _内__部_形__成_大_量__气_泡__,气_泡__上_升__到_水__面_而_破__裂 3.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是_温_度__保_持__不_变_____
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是否继续沸腾?
概念: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沸腾在沸点下进行,低于这个温度,液
体吸热升温,不沸腾;在这个温度,吸热,沸 腾,但不升温。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1)不同的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2)个标准大气压的水的沸点是100℃ 3)同一种物质的沸点与气压的高低有关
思考: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
不 特 1. 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点 2.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同
1.同时发生在液体的 表面和内部
2.只在一定温度 (沸 点)下发生
影 点 响 1.液体温度的高低.
液体表面气压
因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的大小
素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a.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b.不同液体沸点不同,物质又一特性。
汽化和液化第二课时教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课题
提问1:上一节课中,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有的同学的实验时间比较长,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以有哪些方法?为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6、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有:
回答并板书:①用适量水,因为水量少了,可以缩短水沸腾前加热的时间;
教师:说明在金属盘底部,水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学生:液化。
教师:液化是放热还是吸热呢?(一会儿后,再让这个学生来感觉一下金属盒的冷热程度,并让他回答刚才的问题)
学生:我感觉金属盘变暖和了,说明液化放出热量。
板书:2、液化需要放热
教师:大家比较一下液化和汽化的物态变化情况和吸热放热情况,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在瓶口周围看到了“白气”。
教师:“白气”的实质是液态的小水滴,那“白气”的出现,说明了瓶口周围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学生:发生了液化现象。
教师:对。现在在瓶口的上方倾斜地放置一个冷的金属盘(让一个学生上来感觉金属盘的冷热程度),仔细观察金属盘的底部,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冷的金属盘底部出现小水滴。
接着老师向外拉动活塞,提醒大家再注意观察注射器内体积的变化以及乙醚的状态,提问:现在乙醚的体积怎么变化了,乙醚变成什么状态?
学生:体积变小了,变成气态。
再问:乙醚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学生:液化。
三问:乙醚液化是通过什么方法呢?
学生:压缩体积的方法。
板书:②压缩体积
过渡: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液化现象?你能给予解释吗?
四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剧烈程度缓慢剧烈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必须达到沸点相同点都属于汽化都需要吸热过渡
汽化和液化(基础)知识讲解

汽化和液化(基础)【要点梳理】要点一、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要点诠释:1、汽化与液化互为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如下图所示: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
如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是蒸发,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水变成水蒸气,这属于沸腾。
要点二、沸腾1.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4)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要点诠释:1、液体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液体的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4、实验过程中为了缩短时间采取的措施有:可在烧杯口加盖,防止热量损失,沸腾后再拿掉,防止气压对沸点的影响;还可以直加热热水,水量选择适当。
要点三、蒸发1.蒸发: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液体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的度数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
要点诠释: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2要点四、液化1、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可液化)(2)压缩体积2、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3.3汽化和液化-【课堂笔记】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与重难点突破(人教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材考点梳理一、汽化与液化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特点:汽化吸收热量;(夏天,教室洒水凉快)液化放出热量;(被水蒸气烫伤更厉害)二、沸腾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特点:液体在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敲桌子:沸点与气压有关: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4.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5.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特点(1)实验器材:温度计、钟表、铁架台、纸板等;▲敲桌子:A.加盖纸板的作用:减少热量损失,缩短加热时间;B.纸板上留有小孔的作用:保持烧杯内外气压相等;(2)器材组装顺序:自下而上;(3)烧杯中的水量要适当:A.若太少,不能浸没温度计的玻璃泡;B.若太多,加热时间过长;(4)会根据实验数据会作出物质熔化时温度-时间图像:先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5)实验现象:A.沸腾前,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少量气泡产生,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B.沸腾时,水温保持不变,杯底有大量气泡产生,上升过程中体积迅速变大,在液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去;C.停止加热,水停止沸腾。
(6)实验结论:水在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7)怎样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移走酒精灯或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8)水的沸点低于100℃的原因:A.当地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B.水中含有杂质;(9)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A.适当减少所用水的质量;B.可用初温较高的水进行实验;C.调大火焰;(10)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即停止沸腾原因:因为石棉网的温度仍然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11)实验时,烧杯口上方有大量的“白气”生成:这是水蒸气发生的液化现象造成的;三、蒸发1.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2.特点: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有制冷作用;3.影响蒸发快慢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4)还与液体种类有关;五、液化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特点:放出热量;3.液化的方法:⑴降低温度----热传递改变内能;⑵压缩体积----做功改变内能;4.常见液化现象:“雾”、“露”、“白气”、“出汗”、飞机的“尾气”、冬天镜面变“模糊”等现象,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敲桌子:(发生液化时,小水珠出现在温度高的一侧)5.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重难点突破1、工业上通常是对空气进行加压降温,使空气变成液态,然后再加热液态空气来制取氧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