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和电化学
化学反应中的电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中的电化学平衡化学反应是物质间发生变化的过程,而电化学平衡则是指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电子的转移与化学物质浓度之间的平衡关系。
在化学反应中,电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和解释化学反应机理、反应速率及产物生成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电化学平衡及其相关内容。
一、电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1. 概念:电化学平衡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和化学物质浓度之间达到平衡状态的情况。
在电化学平衡下,化学反应前后电子的转移数量相等,同时参与反应的物质浓度也达到平衡状态。
2. 特点:(1)电子转移的平衡在电化学平衡中,发生电子转移的物质的氧化还原态达到平衡,不再发生净电子转移。
这一特点与电极电势密切相关。
(2)浓度变化的平衡在电化学平衡中,反应涉及到的化学物质的浓度也达到平衡状态。
不同化学物质的浓度会对电极电势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电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速率。
二、电化学平衡的原理和机制1. 宏观层面:在化学反应中,电化学平衡实际上是由两个互相作用的独立平衡所共同确定的。
这两个平衡分别是氧化还原(Redox)平衡和化学(Chemical)平衡。
(1)氧化还原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电子转移的过程,其中氧化反应是电子的失去,还原反应则是电子的获得。
氧化还原平衡是指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之间的电子转移平衡,通过电势差的形式表现出来。
(2)化学平衡:在化学反应中,不涉及电子转移的物质间的浓度变化也需要达到平衡,即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通过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来实现的,速率较快的反应会向速率较慢的反应方向进行转移,最终达到动态平衡。
2. 微观层面:电化学平衡的微观机制主要涉及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交换与扩散过程以及电荷平衡。
当化学反应发生时,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会进行迁移和扩散,通过离子浓度的调整和电荷平衡来达到电化学平衡。
三、影响电化学平衡的因素1. 温度:温度的改变会对电化学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温度的变化,电化学平衡可能偏向于某一方向,使得反应更加偏向氧化或还原。
电化学与电化学平衡

催化剂:使用催化 剂可以改变反应历 程,从而影响平衡 常数。
电解池的原理:利用电化学反应将电能转 化为化学能
电解池的种类:按电极材料、电解液种类、 电极数量等分类
电解池的应用: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 能源开发等领域广泛应用
电解池的设计原则: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合适的电极材料、电解液种类和电极数 量,确保电解效率高、能耗低、环保安 全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01
02
03
04
05
06
电化学是研究电 和化学反应相互 关系的科学
电化学涉及到原电 池、电解池等装置 的设计与应用
电极电位是电化学 中的重要概念,用 于描述电极与溶液 之间的电势差
电极反应是电化学 反应的重要组成部 分,涉及电子和离 子的转移
太阳能电池:利用光电化学平衡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具有清洁、可再生的优势。 核能发电:通过核反应产生能量,再利用电化学平衡进行能量转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实验设备:电解池、电极、电流表、电压表等
实验原理:通过电解池中的电极反应,测量电流、电压等参 数,研究电化学平衡状态下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过程
实验前准备:确保实验设备完好,试剂齐全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逐步进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数据记录:详细记录实验数据,以便后续分析 实验后处理:清洗实验器具,整理实验台面
电池电动势的含义: 电池电动势是指电 池在开路状态下正 负极之间的电位差, 是电池反应的驱动 力。
电极电位与电池电 动势的关系:电极 电位和电池电动势 是相互关联的两个 物理量,电池电动 势等于正负极电位 之差。
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 势在电化学中的重要 性:电极电位和电池 电动势是电化学研究 中的重要参数,对于 理解电极反应机理、 评估电池性能以及优 化电化学过程具有重 要意义。
选修四知识点(反应热、化学平衡、电化学)

反应热一、吸热或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生成物的能量>反应物的能量,放热反应:生成物的能量<反应物的能量,如下图。
二、反应热概念:某一化学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符号:△H 单位:kJ/mol -1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H<0。
三、键能概念:断开1mol 化学键需要的能量。
例:H﹣H 化学键的键能为436kJ/mol -1单位:kJ/mol -1四、能量、键能与稳定性的关系能量越低,键能越高,稳定性越好。
五、催化剂与△H 的关系催化剂的加入不改变△H 的数值,降低的是活化能。
六、键能与△H 的关系△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例:CO(g)+2H 2(g)=CH 3OH(g)△H 注意:CH 3OH 的结构:H-C-O-H已知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上:化学键H﹣H C﹣O C≡O H﹣O C﹣H E/(kJ/mol -1)4363431076465413由此计算△H=-99kJ/mol。
解:△H=E C≡O +2E H﹣H -(3E C﹣H +E C﹣O +E H﹣O )△H=1076kJ.mol -1+2×436kJ.mol -1-(3×413+343+465)kJ.mol -1=-99kJ.mol -1七、热反应方程式概念:在化学方程式的物质后面加上状态符号,在方程式的后面加上△H 的方程式。
例:CH 4(g)+2O 2(g)=CO 2(g)+2H 2O(g)△H=-890.3kJ/mol气态(g)液态(l)固态(s)溶液(aq)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加入催化剂后的曲线HH注意:热反应方程式中可以出现分数的。
例:C 6H 5COOH(s)+15/2O 2(g)=7CO 2(g)+3H 2O(l)△H=-3226KJ/mol八、燃烧热概念:指1mol 物质与氧气进行完全燃烧反应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例:H 2(g)+1/2O 2(g)=H 2O(l);ΔH=-285.8kJ·mol -1注意:稳定氧化物有:H 2O(l)CO 2(g)SO 2(g)不稳定氧化物有:H 2O(g)CO(g)CO 2(l)SO 2(l)九、盖斯定律计算△H例:利用CO 2和CH 4重整可制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H 2),已知重整过程中部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CH 4(g)═C(s)+2H 2(g)△H=+75.0KJ•mol -1②CO 2(g)+H 2(g)═CO(g)+H 2O(g)△H=+41.0KJ•mol -1③CO(g)+H 2(g)═C(s)+H 2O(g)△H=-131.0KJ•mol -1反应CO 2(g)+CH 4(g)═2CO(g)+2H 2(g)的△H=+247KJ/mol.解:盖斯定律利用①+②-③计算得到反应计算过程:①+②:CO 2(g)+H 2(g)+CH 4(g)═C(s)+2H 2(g)+CO(g)+H 2O(g)△H=(75.0+41.0)KJ•mol -1左右各消去一个H 2得到:CO 2(g)+CH 4(g)═C(s)+H 2(g)+CO(g)+H 2O(g)△H=(75.0+41.0)KJ•mol -1上式-③得到:CO 2(g)-CO(g)+CH 4(g)-H 2(g)═H 2(g)+CO(g)△H=(75.0+41.0-131.0)KJ•mol -1整理得到:CO 2(g)+CH 4(g)═2CO(g)+2H 2(g)△H=+247KJ/mol.化学平衡一、活化分子、活化能、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普通分子吸收能量后的分子活化能: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需要的能量活化分子百分数:例:容器中含有活化分子数为1O,普通分子数为30,则活化分子百分数为:10/(10+30)×100%=25%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例:2L 容器中含有活化分子数为1O,则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为:10/2=5增大反应速率的本质是: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或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
化学平衡与电化学

化学平衡与电化学化学平衡与电化学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与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电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即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或活性不再变化。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而且无净反应发生。
化学平衡是一种特殊的动态平衡状态,不同于静态平衡。
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状态与三个重要的因素有关:温度、浓度和压力。
其中,温度是影响化学平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增加温度会使平衡移向吸热反应方向,而降低温度则使平衡移向放热反应方向。
浓度和压力也是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增加浓度或压力会使平衡移向生成物的方向,而降低浓度或压力则使平衡移向反应物的方向。
三、电化学的基本概念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电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电池和电解质溶液。
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其中一个被称为阳极,另一个被称为阴极。
电池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解质溶液则是指含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溶液。
四、电化学的应用电化学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电镀。
电镀是利用电流使金属离子还原并附着在物体表面的过程。
电化学还应用于电池的设计与制造,包括常见的干电池和燃料电池。
电化学还在环境保护、电解水制氢、电化学传感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总结:化学平衡与电化学是化学领域的重要概念与研究方向。
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状态受温度、浓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电化学则是研究电与化学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其中电池和电解质溶液是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
电化学在电镀、电池制造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与电化学的知识,可以为我们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帮助与指导。
高中化学的归纳化学平衡与电化学

高中化学的归纳化学平衡与电化学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浓度或压力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而电化学则研究化学反应中的电流化学效应。
在高中化学中,归纳化学平衡与电化学是两个重要的内容,本文将对它们进行探讨。
一、化学平衡1.1 前言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浓度或压力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它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判断是否达到了平衡状态。
1.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描述反应体系在平衡状态下浓度变化关系的指标,通常用K表示。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 [C]^c [D]^d / [A]^a [B]^b在某一温度下,平衡常数K的值是固定的,该值反映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关系。
1.3 影响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受到浓度、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1.3.1 浓度影响当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时,平衡位置会发生变化。
根据"利用原理",系统会偏向浓度较低的一侧,以减少反应物的浓度差。
这被称为"Le Chatelier原理"。
1.3.2 温度影响温度的变化也会导致平衡位置的移动。
大多数反应在升高温度时是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浓度会增加,平衡位置会向右移动。
反之,在降低温度时平衡位置会向左移动。
1.3.3 压力影响对于气态反应,改变压力会导致平衡位置的移动。
当增加压力时,平衡位置会偏向生成物较少的一侧,以减少气体分子的数目。
反之,降低压力则会导致平衡位置向反应物较少的一侧移动。
二、电化学2.1 电化学基本概念电化学是研究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学科。
它包括电解和电池两个方面。
2.2 电解电解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通过外加电压使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在电解过程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2.3 电池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由两个电极和两种溶液电解质构成。
物理化学知识点解析

物理化学知识点解析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化学现象和过程。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解析一些关键的物理化学知识点。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任何热力学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可以用数学表达式ΔU = Q + W 来表示,其中ΔU 是系统内能的变化,Q 是系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 是系统对外界做功或外界对系统做功。
比如说,在一个绝热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对外做功,那么系统的内能就会减少;反之,如果外界对系统做功,系统的内能就会增加。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是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方式,常见的克劳修斯表述是: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开尔文表述则是: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从微观角度来看,热力学第二定律反映了系统的混乱度或熵的增加趋势。
熵是一个用来描述系统混乱程度的热力学函数。
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熵总是趋向于增加,直到达到平衡态。
举个例子,把一滴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墨水会逐渐扩散,最终使整杯水变得均匀,这个过程就是熵增的过程。
而要让墨水重新聚集回到原来的一滴,是几乎不可能自发发生的。
三、化学平衡当一个化学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时就达到了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 K 是衡量化学平衡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只与温度有关,而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压力等无关。
通过平衡常数,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
例如,对于一个可逆反应 A + B ⇌ C + D ,其平衡常数 K = CD/ AB 。
如果 K 值很大,说明反应倾向于生成产物;如果 K 值很小,则反应倾向于保持反应物的状态。
四、相平衡相平衡研究的是物质在不同相之间的平衡关系。
常见的相有气相、液相和固相。
相律是描述相平衡系统中自由度、组分数和相数之间关系的规律。
化学平衡中的化学势与标准电动势

化学平衡中的化学势与标准电动势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了解化学势和标准电动势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对于理解和预测反应的方向和强度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化学平衡中的化学势和标准电动势,并探讨它们的关系和应用。
一、化学平衡中的化学势化学势是描述化学系统中组分的能量状态和相互作用程度的物理量。
在化学平衡中,物质的化学势相等,反应前后的化学势差(Δμ)为零。
根据热力学的理论,对于理想气体来说,化学势与物质的摩尔浓度有关。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化学势的变化可以表示为:Δμ = cμC + dμD - aμA - bμB其中,a、b、c、d分别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μA、μB、μC、μD分别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体系中的化学势。
化学势变化的符号和大小可以判断反应的方向和强度。
当Δμ<0时,反应向右进行(生成物增多);当Δμ>0时,反应向左进行(反应物增多)。
二、标准电动势的概念与计算标准电动势(E°)是描述电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程度和强度的物理量。
它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电子转移的电势差。
对于一般的电化学反应,可以表示为:aA + bB → cC + dD + ne^-其中,a、b、c、d分别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ne^-表示电子的个数。
标准电动势的计算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1. 将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成两半反应方程式;2. 查找标准电极电势表,找到每个半反应的标准电势(标准氢电极的标准电势被定义为0V);3.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和标准电势,计算标准电动势(E°)。
标准电动势的符号和大小可以判断反应的方向。
当E°>0时,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当E°<0时,反应是非自发进行的。
三、化学势与标准电动势的关系与应用在化学平衡中,化学势和标准电动势有着密切的联系。
化学 选修二 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二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学科的进阶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化学选修二的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和电化学等内容。
下面就化学选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具体内容如下:一、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主链命名法、取代基命名法、功能团命名法等;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结构式、分子式、键式、键能等;3.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4.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5. 有机化学中的化学键、立体结构、杂环化合物等知识点。
二、化学反应动力学1. 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规律;2. 反应速率常数;3. 反应级数;4.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5. 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和速率常数的计算;6. 化学反应动力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
三、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2. 平衡常数及其计算;3. 影响平衡位置和平衡常数的因素;4. 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的关系;5. 平衡常数和反应物浓度的计算;6. Le Chatelier原理及其应用。
四、电化学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2. 电解反应的规律;3.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4. 电动势和标准电极电势;5. 锌电池、铜电池、铅蓄电池等电化学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6. 电解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7. 电解和电镀的原理。
以上就是化学选修二知识点的总结,这些知识点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化学选修二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勤奋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电动势E=1.015V,(E/T)p = -4.02×10-4 V· K-1。
已知Eq(Zn2+/Zn)=-0.7630V, Eq(AgCl/Ag,Cl-)=0.2220V。
13
——化学因“理”而精彩
典型例题
例1(2002年题): 25℃时,电池 Zn(s) | ZnCl2 (m=0.555mol· kg-1) | AgCl(s) | Ag(s)
的电动势E=1.015V,(E/T)p = -4.02×10-4 V· K-1。
已知Eq(Zn2+/Zn)=-0.7630V, Eq(AgCl/Ag,Cl-)=0.2220V。 (1) 写出电池反应。(2) 求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q。 解:(1) 电极反应:
Physical Chemistry
化学平衡和电化学
——化学因“理”而精彩
重要概念及相关公式
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 DrGm = DrGmq +RTlnQp
v
压力商
Q p ( pB / p θ ) B
B
注意:对于多相反应,通常只考虑气相 组分,固相或液相的活度近似认为为1。
DrGmq = SvB mBq =SvB GB,mq = -RTln Kq 标准平衡常数 Kq=exp(-DrGmq/RT) =QP(平衡) [(DrGmq /T)/T] p,x = -DrHmq /T2 ln(K2q/K1q) = -(DrHmq /R)(1/T2 - 1/T1) (定积分) lnKq = -(D rHmq /R)(1/T ) + C (不定积分)
=8.315J· K-1· mol-1×303.15K×373.15K ×ln(0.2375/1.71×10-5)/(373.15-303.15)K =128.2kJ· mol-1
7
——化学因“理”而精彩
典型的计算类型
例2(2003年题): 反应 2NaHCO3(s) = NaCO3(s) +H2O(g) +CO2(g) 在温度为30 ℃ 和100 ℃ 时的平衡总压分别为0.827kPa和97.47kPa。 设反应焓DrHmq与温度无关。试求: (1)该反应的反应焓 DrHmq 。 (2)NaHCO3(s)的分解温度(平衡总压等于外压101.325kPa)。(8分) (2) 在分解温度T时Kq= [101.325kPa/(2×100kPa)]2 =0.2567 又 T1=303.15K时,K1q= 1.71×10-5代入等压方程积分式: ln(Kq/ K1q)=-(DrHmq /R)(1/T-1/T1)
14
——化学因“理”而精彩
典型例题
例1(2002年题): 25℃时,电池 Zn(s) | ZnCl2 (m=0.555mol· kg-1) | AgCl(s) | Ag(s)
的电动势E=1.015V,(E/T)p = -4.02×10-4 V· K-1。
已知Eq(Zn2+/Zn)=-0.7630V, Eq(AgCl/Ag,Cl-)=0.2220V。 (3) 求电解质溶液ZnCl2的平均活度系数。 电池反应: Zn(s) + 2AgCl(s) →2 Ag(s) + ZnCl2(l)
10
B
——化学因“理”而精彩
重要概念及相关公式
可逆电池: 化学反应可逆
dG=-SdT+Vdp 可逆电池电动势E: DG= -zEF DS= -(G/T)p = zF (E/T)p DH =DG + TDS = -zFE +zFT(E/T)p 电池反应的写法: QIr = TDS =zFT(E/T)p
Zn(s) →Zn2+ + 2eAgCl(s) + e-→ Ag(s) + Cl电池反应: Zn(s) + 2AgCl(s) →2 Ag(s) + ZnCl2(l)
(2) Kq = exp(zFEq/RT)
= exp[2×96500×(0.2220+0.7630)/8.315/298.2] = 1.983×1033
分解电压:
E(分解) E(可逆) DE(不可逆) IR
结
论
电极极化:
阳极上由于超电势使电极电势变大,
阴极上由于超电势使电极电势变小。
11
——化学因“理”而精彩
关键的计算题类型
1.电解质溶液部分:
由摩尔电导率计算解离度、解离平衡常数以及迁移数相关的题型。
2.给出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及计算电池反应热力学基本函数。
g G d D h H e E
g h xG xH Kx d e xD xE
h g cH cG ... Kc d e cDcE ...
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dlnKq/dT = DrHmq /(RT2)
各种平衡常数的关系
其他影响反应平衡的因素
压力 惰性气体
Kp ( p ) B
能量变化可 逆
标准电极电位:
能斯特方程:
E
RT ln K a zF
以标准氢电极为阳极,待测电极为阴极,所测电动势即 为待测电极的氢标还原电极电势
(Ox|Red)
(Ox|Red)
RT aRed (Ox|Red) ln zF aOx
0.05916 aRed lg z aOx
4
——化学因“理”而精彩
典型的计算类型
例题1(2000年题):有关金刚石和石墨在298K时的热力学数据如下表所示: 金刚石 DcHmq/(kJ· mol-1) Smq/(J· K-1· mol-1) 密度/kg· dm-3 -395.3 2.43 3.513 石墨 -393.4 5.69 2.260
Kq= p(H2O) p(CO2)/pq2=( p总/2)2/( pq)2
所以 T1=303.15K时,K1q= [0.827kPa/(2×100kPa)]2 =1.71×10-5 T2=373.15K时,K2q= [97.47kPa/(2×100kPa)]2 =0.2375
DrHmq =RT1T2ln(K2q/ K1q)/(T2-T1)
Q nB z+ F 迁移数t: I t I
电导G: 电导率k: 摩尔电导率Lm: 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F L e 96 500 C mol1
u r r r u u
l
Λ m,+ Λ m,+ Λm Λm
G 1
R
kA
k
KCell
def
Λm
k
c
3. =
Λm Λm
c)
9
Λm Λm,+ Λm,
Kohlrausch总结的经验式
Λm Λm (1
——化学因“理”而精彩
重要概念及相关公式
平均活度
a
def def
def
1 (a a )
代入 1.015=(0.2220+0.7630)-(0.05916/2)lg(4×±3×0.5553)
± = 0.521
15
——化学因“理”而精彩
典型例题
例1(2002年题): 25℃时,电池 Zn(s) | ZnCl2 (m=0.555mol· kg-1) | AgCl(s) | Ag(s)
5
——化学因“理”而精彩
典型的计算类型
求: (2) 298K时,由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最小压力。
石墨 p, 298K
pθ
DG=0
金刚石 p, 298K
DG1 p V石 dp
石墨 q p , 298K
DG3 pθ V金dp
金刚石 pq, 298K
p
DG2=2871J· mol-1
DG=DG1+DG2+DG3=0
例2(2003年题): 反应 2NaHCO3(s) = NaCO3(s) +H2O(g) +CO2(g) 在温度为30 ℃ 和100 ℃ 时的平衡总压分别为0.827kPa和97.47kPa。 设反应焓DrHmq与温度无关。试求: (1)该反应的反应焓 DrHmq 。 (2)NaHCO3(s)的分解温度(平衡总压等于外压101.325kPa)。(8分) 解:(1) 平衡时H2O和CO2的分压p=p总/2,
aZnCl2
m a θ m
3
θ
3
2 1/3 1/3 1/ m (m m ) [ m (2 m ) ] 4 m
RT RT θ 3 m 3 EE ln ZnCl2 E ln[4 ( θ ) ] 2F 2F m
p p Kp p p g h B cG RT e cH RT e
cD RT e cE RT e
d e
Kc ( RT ) B
B
2
——化学因“理”而精彩
典型的计算类型
1.D rGmq的计算
(1)由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计算:D rGmq =S vB DfGm, Bq (2)由DrHmq 和DrSmq 计算:D rGmq =DrHmq -T DrSmq (3)由平衡常数计算: DrGmq = -RT ln K q (4)由相关反应计算:利用状态函数的加和性进行。
pθ p
V石dp DG2 V金dp 0
pθ
p
( M
pθ p
(V金 V石 )dp DG2
)(p pθ ) DG2
(V金-V石)( p -
pq )
= - D G2
金
M
石
p=1.516×109 Pa = 1.516×106 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