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情况分析
113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科学系“十二五”发展工作总结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科学系“十二五”发展工作总结“十二五”规划发展期间,我系在全院的鼎力支持与悉心指导下,在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院党委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始终坚持以运动、健康、训练等体育优势学科方向建设为主线,坚持协调均衡的发展原则,以深化育人“全员融合教育”为工作重点和着力点,集中优势特色资源实现突破式发展,按照原定的各项工作计划精心实施,井然有序地推进系各项事业的发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全员融合教育活动”深化、全面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员融合教育活动”是运动健康科学系党总支确立的旨在加强教师教风、学生学风、教与学互动相长的系列教育改革实践活动。
旨在全系师与生、师与师、生与生之间加强学术的交融,精神的互通,文化的认同,是在教风与学风、思想与行动、研究与应用、专业与目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融洽、合作、交流、互动,是激励教与学、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全系形成良性学习的重要举措。
自开展本教育改革活动以来,通过有步骤地进行全体教师向全体学生介绍自我教学、科研专长、张贴公布教研室教师课外指导学生时间、三个专业教研室教师分进新生专业班级分别介绍专业发展动态与方向,辅导学生科研、师生课题协作、专业综合技能考核评比、邀请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专业学术讲座参与体育、安全知识和运动比赛等活动(累计开展此类相关活动20余次),使全系课堂的教学效果、氛围和师生精神面貌有了显著的进步与提升,全面地配合了我院本科生有效教学改革的整体发展。
此外,“全员融合教育活动”促进了我系全体教师为我院优势学科建设做出更多奉献、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进实验室及仪器使用率、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申报率、毕业生毕业通过率、学位授予率、考研率。
2010-2014年之间,我系共考取硕士研究生26名,考研率保持全院第一,并有3名学生被香港中文大学运动科学学院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其中还有2名学生跨专业考取了法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现状与趋势作者:李光军赵焕彬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3年第08期摘要: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水平增强,对于研究方法的使用不再局限在单一方法上。
新的测试手段与方法的应用,为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图分类号:G8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155-001一、前言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我国体育界水平最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内容最丰富,并且最具广泛性、综合性和权威性的体育科学盛会。
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上海体育学院承办的2011年第九届体育科学大会于12月4-8日在上海召开,大会云集了来自中国内地、德国、美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的体育科技专家、学者,就当前体育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讨论[1]。
因此,统计、分析本届大会收录的论文,对于准确把握当前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现状以及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具有一定的理论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2]。
二、录用论文内容概述1.论文选题范围(1)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仍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2)运动生物力学基础理论研究更加深入。
(3)运用生物力学进行科学训练逐渐深入各个运动队。
(4)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学研究相对较少。
(5)训练器械的研制与应用存在不足,没有充分地体现运动生物力学这门应用科学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研究内容分析2.1研究对象分析。
本届大会运动生物力学方面一共收录了89篇论文,其中有58篇是涉及竞技体育,占总体的65%,可见对于竞技体育的研究还是占有主要的地位。
本次会议中研究大众健身的论文共有31篇,占总体的35%,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老年人身上,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深入,从多角度地探索老年人健康问题。
2.2论文来源比较。
运动生物力学是集力学、生物学和人体运动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性的交叉学科,随着认识水平的不断加深,这门新兴的学科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而且人们已经认识到它在体育科技的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3]。
从第九届全国大运会科报会获奖论文管窥陕西省体育科研现状

从第九届全国大运会科报会获奖论文管窥陕西省体育科研现状王鑫
【期刊名称】《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3(034)004
【摘要】通过文献、访谈及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九届大运会科报会陕西团获奖论文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比对,结果显示:社会的发展、政策的导向和个人的积累共同推动了陕西省体育科研水平的稳步提高,但也要正视其它部分省市、单位对本次科报会重视不足的因素;陕西省体育科研存在着科研团队高水平人员不足、人才梯队断档、发展不甚均衡和对当前热点不敏感的问题.
【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王鑫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系,河南郑州4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国高校体育科学研究肩负着新的时代责任——教育部郝平副部长在第九届大运会科报会上讲话摘登 [J],
2.广东省第8届、9届大运会科报会获奖文章特征分布与启示 [J], 陈剑昌;刘连山
3.体育系有两篇学术论文在"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三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上获奖 [J], 忠文
4.从第九届全国大运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获奖论文管窥河南体育科研现状 [J], 任天平
5.《中华教育论文萃选》《华夏教育教学精品荟萃》暨“师圣杯”全国教育教学论
文(教案)大奖赛征稿评奖启事中国人才研究会二十一世纪人才与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编北京群星灿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中国教师报》公布获奖名单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发展的审视

对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发展的审视作者:全海英张烨来源:《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01期摘要:文章以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所入选的论文情况为背景,利用了文献资料法、分类与数据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分析了第九届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的主题、地域分布、学科分布和作者单位构成情况。
得出了我国体育科研虽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但体育科研水平在地域、学科和各单位中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并给出了发展弱势地区的体育科研水平,实现体育各学科的均衡发展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科学大会;体育研究;数据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1-0026-06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2~5年举办一次的,全国体育领域级别最高,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体育界盛会。
会议的交流形式分为专题主报告、专题报告、书面交流和墙报交流四种。
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于2011年12月5日至7日于上海举行。
此次会议由上海体育学院承办,会议的主题为“发展体育科技,建设体育强国”。
九科大既是体育界学习与贯彻党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即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决议的重要契机,同时也是对过去四年体育科学技术及体育科学理论的总结和对未来我国体育科技和理论发展趋势的展望。
文章从入选本次大会的论文的地域分布、学科分布和作者单位构成等方面,对本次大会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总结,这不但有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全国体育科研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可以促进广大体育工作者更好地从事体育科学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历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相关的总结性论文及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目录。
1.2.2分类与数据统计法对入选的论文按照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对其进行分类和统计。
1.2.3比较分析法对根据入选论文所做的分类和统计进行比较和分析。
对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发展的审视以——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为视角

中图分类号 :G 0 0 8—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8 82 1 )10 2— 6 0 8 2 0 (0 20 — 0 6 0
Re iw ot eDe eo m e to p r sS i n eRe e r h i i a v e t h v l p n fS o t c e c s a c Ch n n
d v l p n n mp o er sa c a a i ft r p s d p i ay a d s c n a ys h o a h r . e e o me t d i r v e e h c p ct o p o o e rm r n e o d r c o l e c es a r y he t
W e s g e tha e e o h p rsr s a c v lo ed s d a tge r a , c i v h aa c d o a o sd s iln s u g s t v l pt es o e e r h l e f h ia v n a d ae s a h e et eb ln e fv r u icp i e t d t e t i
对 我 国体 育 科 学 研 究 发 展 的 审 视
— —
以第九届 全 国体 育科 学 大会 为视 角
全 海英 ,张 烨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小学体育科研的发展--全国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综述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小学体育科研的发展--全国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综述
宋尽贤;季克异;王崇喜
【期刊名称】《体育学刊》
【年(卷),期】2006(013)001
【摘要】分析了全国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报送的1 950篇论文,指出此次论文报告会呈现出论文数量多、研究领域广、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紧密围绕体育课程改革、对农村体育和西部学校体育日益关注及体育法规研究不断深入的特点,丰富和发展了学校体育理论研究.同时认为此次报告会论文存在分散研究偏多、有关改革的重大课题研究偏少,缺乏相关学科最新理论成果的有力支持;有些研究设计不够严谨以及分析论证不够深入,限于表面现象的描述等问题.
【总页数】3页(P1-3)
【作者】宋尽贤;季克异;王崇喜
【作者单位】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北京,100088;教育部,体育艺术与卫生教育司,北京,100816;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12.6
【相关文献】
1.开展有效的教育科研提升首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李方院长在"北京市第九届中小学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上的讲话(摘登) [J],
2.广东省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举行 [J],
3.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落幕[J],
4.体育系有两篇学术论文在"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三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上获奖 [J], 忠文
5.从第九届全国大运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获奖论文管窥河南体育科研现状 [J], 任天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学体育与健康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学体育与健康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学体育与健康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对我国实施《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现状的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12期.陈华卫.潘绍伟.[2].国外现行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3期.郭洪波.窦丽.[5].现行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外国中小学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6期.徐峰.[8].浅谈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改理念下的几种极端教学现象.《科学导报》.2014年12期.刘泽虎.[9].生本理念下的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新课程·下旬》.2014年1期.周昭军.[10].浅谈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z1期.李继承.二、中学体育与健康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合肥市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作者:周店武.体育教育训练学淮北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2].我国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与实施现状的研究.被引次数:11作者:陈华卫.课程与教学论(体育)扬州大学2004(学位年度)[3].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证研究——以新乡市第三中学为例. 作者:陈鹏.学科教学(体育)河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4].对新课程标准下济南市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师能力的调查与研究.被引次数:4作者:崔淑杰.学科教学·体育山东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5].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研究.被引次数:4 作者:王鹏.体育东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6].贵阳市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策研究.被引次数:7 作者:雷侠.教育管理东北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7].我国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以山西省临汾市八所中学为例.作者:吴宁.体育人文社会学西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8].潍坊市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被引次数:7作者:李瑞军.体育教育训练学山东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9].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作者:刘保.课程与教学论辽宁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10].深圳特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健美操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作者:张欣.健美操与艺术体操广州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2006(学位年度)三、中学体育与健康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对沈阳市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现状的调查研究.胡胜.曲生平,2003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2]网络环境下中学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教学的研究.肖臻,20022002首届中美学校体育研讨会[3]试论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的作用和使用.季浏,2002全国中小学教材建设研讨会[4]关于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可行性研究.周师章.马新民.卢起升.施履冰.杨志军.王佩芳.朱德明.王玉兴.施峻峰.张民民.俞敬贤,2003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5]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多班合并、分项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陆群.谢黎生,2003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6]沂蒙山区中学体育教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现状调查.盛昌繁.刘善言.王洪妮,20072007年度中国学校体育论坛[7]浅析在新课程标准下改革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策略.石丽琴,2010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学教育专委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及第十届学术年会[8]中学田径类教学内容改革与开发策略.曹波.周兵,2005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三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9]陈经纶中学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闫桂花.张德庆.宋广东,2005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三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10]对广东省全日制普通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认识的调查.王革.张丽玉.吾燕波.杨旸.周洪珍.刘惜荣.陆明辉.谢永文.何淑敏.杨里平,2003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2011年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心得

2011年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心得wdjie. 2011年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心得[EB/OL]体育在线,2011-12-11[引用时间]./bbs/viewthread.php?tid=14283&extra=.参加了全国最为重要的体育学术会议(会议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地区范围最广、涉及学科最多、学科大佬最多,等等等等)——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之后,本不想多写什么,而且每当别人问及收获,总笑曰没什么收获。
但一来出于个人总结的角度,二来出于在线坛友的角度,三来出于责任的角度,还是简单整理总结一下吧。
能力、经历、精力有限,写得不好,更不一定对,望各位读者海涵。
一、会议管理1、良好的组织个人认为,会议的组织还是非常好的,不论是网站的建设,还是现场的服务,不论是征稿的程序,还是缴费的方法,很多方面都考虑了作者的需求。
比如征稿,征稿涉及许多方面,从征稿通知,到网站建立,到审稿流程,再到录用通知,程序可谓非常繁琐。
从作者的角度,九科大组织者在此方面做得很好,不像一些体育会议,投稿过程就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图表的粘贴、全文的收集等等,给作者带来许多麻烦。
在征稿方面,许多期刊编辑部也没有做到如此流畅,正如我一位老师所言,投稿的时间和写论文的时间是一样的,投稿付出的精力不比撰稿付出的精力少。
现场服务方面,会议组织者也做得很好,尤其是志愿者的运用,热情大方、流程清晰、岗位明确。
如大型体育赛事一样,志愿者在运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比如我入住的如家快捷(五角场)酒店,那里岗位的志愿者就比较负责,在注册时为参会代表带路,介绍校园情况,答复问题,提醒注意事项,催促赶班车等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个人建议上海体育学院负责人应该将组织会议的总结公开发表出来,为后来的学术会议承办者提供经验,从组织的角度将九科大意义最大化。
2、争议的饮食饮食方面,许多代表不太满意,鄙人觉得还挺好吧,虽然是盒饭,但是也还说得过去,虽然我只去了两次,只用了两张餐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分析研究1 前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家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变化的推动下,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
从1964年的第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至今,我国已成功举办了8届的体育科学大会,共征集论文25637余篇,录取12512余篇。
四年一度的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我国级别最高、规模最以其综合性和权威性的体育学术盛会,它较全面地反映了不同阶段体育科研成果,是展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窗口。
为了进一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展现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在体育领域中进行科学研究和自主创新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上海体育学院承办的"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于2011年12月在上海举办。
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权威性、广泛性的体育学术会议,被誉为“体育科技全运会”。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发展体育科技建设体育强国"。
大会旨在交流最新的体育科技信息、展示最新的体育科技成果,提高我国体育科技水平。
会议采用主题报告、专题报告、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等方式进行学术交流。
本届大会共收到论文7000余篇,录取论文3379篇,录取率48.27% 。
本文对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的论文进行全面分析,对于当前我国体育研究的成果有了全面的了解,指出了今后体育科研的方向。
2 研究内容与方法2.1 研究内容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录取的论文,重点是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的3379篇论文进行分析与研究。
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搜集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录取的论文。
2.2.2 数理统计法将录取的论文进行归纳、分类和统计。
2.2.3 比较分析法将数理统计出的结果与往届统计结果进行比较与分3结果与分析3.1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的概况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共收到论文7000余篇,录取论文3379篇,录取率为48.27%。
其中,录取的专题报告为397篇,占11.75%,墙报交流1199篇,占35.48%,书面交流1783篇,占52.77%。
从表1、2中可以看出,本届体育科学大会录取论文由第八届2503篇增加到第九届3379篇,在论文的报告形式上,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的专题报告和墙报交流所占的比例分别下降到11.75%和35.48%,书面交流所占比例增加到52.77%,数量增多,也就扩大了书面交流的容量。
[1]表1 第九届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情况报告形式专题报告墙报交流书面交流337948.27%(录取率)39711.75%119935.48%178352.77%表2 第八届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情况报告形式专题报告墙报交流书面交流250349.77%(录取率)39215.66%86534.56%119847.86%3.2九科大论文录取率与往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录取率比较从表3中的对比可以看出,本届体育科学大会征集的论文篇数和录用论文的篇数均超过往届论文征集和录用的篇数,与第一届录取的109篇论文相比,本届录取的论文是第一届的31倍,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大会征集和录取论文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论文录取率逐年下降,分别是:45.70%、38.01%、29.30%。
从第五届至第八届在逐年上升,今年有所下降。
[2]表3 历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录取率届数举办时间征集论文篇数录用论文篇数论文录取率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1964年11月1980年12月1987年12月1992年12月1997年12月2000年12月2004年12月2007年12月2011年12月32161210821830206830304665502970001092804125381044197522722503337933.96%45.70%38.01%29.30%50.40%65.18%48.70%49.77%48.27%3.3第七、八、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的主题变化从表4中可以看出,近三届的体育科学大会都是紧紧联系在一起,层层递进的关系。
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2004年北京申奥成功、我国体育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会取可喜可贺的成绩后举办的,大会的主题主是“奥运、科技、健身”主要针对2008北京奥运会,更好的为奥运会和全民健身服务。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出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体质,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与和谐社会一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一致的,这对和谐社会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的主题正是“体育科技与和谐社会”,反映了我国实际国情和健康的社会风貌,以体育科技服务于和谐社会。
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的主题“发展体育科技,建设体育强国”是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十二五”规划提出体育事业的发展要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共同发展,为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建设体育强国而努力,全面推进各项体育工作。
表4 第七、八、九届全国体育大会主题变化届数举办时间地点大会主题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2004年10月2007年10月2011年12月北京北京上海奥运、科技、健身体育科技与和谐社会发展体育科技建设体育强国3.4入选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征集的7000篇论文,根据内容进行学科分类,再将分类的结果下发到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设置的18个二级学科中进行评审,各分会的专家将最前沿,代表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动向研究成果推荐到大会。
[3]从表5中,我们可以看出大会论文根据18个分会分成18个学科。
九科大专题报告入选论文数量上的排序是体育社会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体育产业学、武术、运动生理化墙报交流入选论文数量上的排序是体育社会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化、武术、体育产业学。
不难发现体育社会学、运动训练学和学校体育学是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的热点领域。
体育建筑作为一项新兴学科在专题报告中还属于空缺状态,这也反映出,在体育科学研究中,要使学科得到均衡和全面的发展,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表5 入选论文的学科分布学科分类专题报告墙报交流书面交流总计篇数/篇百分比%篇数/篇百分比%篇数/篇百分比%篇数/篇百分比%1运动生物力学2体育产业学3体育管理学4计算机应用技术5体育社会学6体育史7体育统计8体育新闻传播9体育信息10仪器器材11体质研究16 4.0332 8.0621 5.298 2.0263 15.8716 4.038 2.0216 4.0315 3.788 2.0216 4.0340 3.3469 5.7558 4.8415 1.25231 19.2732 2.6715 1.2535 2.9222 1.836 0.5058 4.8450 2.80113 6.3494 5,2725 1.40358 20.0834 1.9117 0.9534 1.9148 2.969 0.5068 3.81106 3.14214 6.33173 5.1248 1.42652 19.3082 2.4340 1.1885 2.5285 2.5223 0,68142 4.2012武术13学校体育14运动生理化15运动心理16运动训练17运动医学18体育建筑合计31 7.8141 10.3323 5.7922 5.5445 11.3416 4.030 0397 10076 6.34144 12.0198 8.1757 4.75178 14,8562 5.173 0.251199 100116 6.51246 13.80138 7.7473 4.09264 14.8192 5.164 0.221783 100223 6.60431 12.76259 7.66152 4.50487 14.41170 5.037 0.213379 1003.5入选论文作者单位构成情况分析从表6总可以分析出,大会专题报告以体育院校为主,入选论文205篇,占专题主报告41.64%;非体育院校入选论文159篇,占专题报告的40.5%;体育局和各科研所入选论文28篇,占专题主报告7.05%;职业技术和专科学校入选论文3篇,占专题报告0.76%;普通中小学入选论文1篇;中央电视台入选论文1篇。
从专题报告、墙报交流、书面交流入选论文来看,本科院校占据很大比重,绝大多数的入选论文均选自本科院校,其中体育学院略高于非体育院校;职业技术和专科学校入选29篇论文好于中小学16篇。
幼儿园和高中论文还存在着空白,这值得我们思考。
表6 入选专题报告论文作者单位构成情况学科分类体育学院篇数/百分比%非体育院校篇数/百分比%体育科研所篇数/百分比%技术专科学校篇数/百分比%中小学篇数/百分比%电视台篇数/百分比%专题报告205 41.61% 159 40.5% 28 7.05% 29 7.3% 16 4.03% 1 0.25%4结论与建议4.1结论4.1.1本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与往届相比征集论文和录取论文数量是最多的一届,本届大会专题报告的论文录取率有所下降,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论文录取率上升。
墙报交流的选择性强,便于反复阅读和加深研究。
书面交流的增加,也就增加了论文录取的范围,使得一些有科研价值的论文得到广阔的传播。
一方面说明我国体育科学研究队伍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理论研究水平在提高,同时也应该严格把握论文的质量和研究需求。
4.1.2本届体育科学大会征集和录取的论文是历年最多的,论文的选题范围上日益广泛,这就为体育科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说明体育科学大会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得到了全国体育科研人员的积极响应。
我国体育科研的队伍在不断的壮大,越来越多的体育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被采纳和认可,我国的体育科学的整体水平在进步和提高。
因此,我国体育科技工作的发展,必将激励广大体育工作者再接再厉,勇攀高峰,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1.3体育科学研究是要解决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本届体育科学大会来看,大会以"发展体育科技,建设体育强国"为主题,紧密联系与2011年10 月11日举行的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会议精神,要把发展体育科学研究与当前面临的问题相结合,构建体育强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
4.1.4 18个学科,3397篇文章几乎涉及了体育科学所有的分支学科领域.这些成果反映了我国体育科研方面的最高水平。
入选论文数量较多的学科依次是:体育社会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武术、体育产业学,这些学科的研究范围广。
其中体育社会学、运动训练学和学校体育学是历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研究的热点。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本届体育科学大会体育产业也受到广泛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