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合集下载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_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dong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_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dong
1、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1)外交政策的含义
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 方式和手段。(它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是 国家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参加国际会 (2)形式:
议和国际组织等。
(3)依据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2、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3.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目标. 4.它们成为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 必要条件.
1.同周边国家的关系:2003.3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
2004.10俄总统普京访华,签署《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 充协定》 2.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2003.12温家宝总理出席中非合 作论坛第二届部长会议;2004.11胡锦涛主席出访巴西等 拉美国家 3.同发达国家的关系:2003.12温家宝总理访美;2004.1美 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理查德.迈尔斯访华,表明中美军 事关系开始恢复.
(1)基本目标(宗旨)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最高利益 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2)基本立场(对己)
独立自主
点击链接
(3)基本准则(对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点击链接
三.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1.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 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 毛泽东(三条外交原则) 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点击链接
1955年10月,毛泽东主席、 周恩来总理会见日本恢复 日中、日苏邦交国民会议 会长久原房之助。 1962年11月,在北京共 同签署中日长期综合贸易 备忘录。该备忘录在中日 关系上是一个重要突破。 1965年8月,中国领 导人彭真、郭沫若和 中日青年联欢。
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交, 这一事件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 响。图为当年6月中国首任驻 法大使黄镇向戴高乐总统递交 国书后合影。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建言献策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建言献策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建言献策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反对霸权主义,也严格约束自己永远不称霸。

中国始终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第二,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采取有效的手段。

反对恐怖主义,不能搞双重标准;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团结各国共同开展反恐斗争,不能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和宗教联系、等同起来;必须综合治理,努力解决地区冲突、贫困等问题,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第三,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无论是维护世界和平,还是促进共同发展,都要在国际事务中提倡和贯彻民主原则,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四,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它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维护和平的政治基础;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是维护和平的经济保障;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

第五,谋求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应该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它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04
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途 径
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坚持多边主义
加强国际合作,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维护国际秩序和世 界和平。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提高全球治理的效率和公正性,促进国际 合作与协调。
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加强联合国的权威性和作用,发挥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 发展方面的核心作用。
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共享发展机遇
共同发展可以使得各国共享发 展机遇,提高全球的发展水平

增强相互信任
共同发展可以增强各国之间的 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信任,有助于维护世界和
平。
推动全球治理
共同发展可以推动全球治理体 系的完善,为解决全球性问题
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
02
促进共同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的共同发展
经济全球化
随着科技和交通的进步,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促 使各国通过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会不平等现象。
保护环境
03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
护的协调。
和平与发展的相互促进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各国才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因此,维护 和平、加强国际合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为和平稳定提供更加 坚实的基础。同时,发展也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手段。
国家间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等方式加强区域一体化,促进 地区经济繁荣。区域一体化为各国提供更多贸易和投资机会,推动经 济发展。
技术创新与传播

中国外交政策:维护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外交政策:维护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外交政策:维护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

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

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

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高中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ppt精品课件6

【高中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ppt精品课件6

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 际问题自主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三) 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 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1.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2. 中国的外交成就
毛泽东:“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4) 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全面对外开放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我国的外交政策
①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和和和和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③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的事例
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
上世纪90年代末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 主权
钓鱼岛事件 反对他国利用人权问题干涉我国内政
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 主义国家 决 定 不存在屈服于外国侵略的社会根源 不存在对外侵略的社会根源
决 定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亟需和平的国际环境 决 定
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 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绝不侵犯他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 土的完整 决 定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
素和坚定力量
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和作用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简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简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简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
原则
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 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
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专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要点提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积极促进世界的多极化发展,推动各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要顺应历史潮流,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形成、发展与贯彻实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对于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极为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化。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断推进。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中,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它的实践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同国际社会一道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9.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PPT课件

9.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PPT课件
②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③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20年10月2日
7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 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国家的独立和 主权,是一国能否自立于世界的重要条件, 也是国家安全有无保障的基本标志。在外 交活动中,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 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 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 时代的要求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国 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 同发展。
2020年10月2日
2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 外交政策的含义 2. 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 3. 我国的外交政策
2020年10月2日
3
外交政策——
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 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2020年10月2日
4
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 主义国家
决 定
➢不存在屈服于外国侵略的社会根源 ➢不存在对外侵略的社会根源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25
2020年10月2日
23
毛泽东:“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4)
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全面对外开放
2020年10月2日
24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要点提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积极促进世界的多极化发展,推动各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要顺应历史潮流,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形成、发展与贯彻实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对于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极为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化。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断推进。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中,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它的实践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同国际社会一道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经历了重大变化。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前进。

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努力把自己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发展不断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所谓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时代主题是随着世界矛盾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转变的。

能否正确认识时代主题,是能否制定正确发展道路的重要前提。

(案例1)多维视角下的新时代主题转换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的新发展,在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下,时代主题发生了根本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

时代主题的转换有着多方面深刻原因。

镜头一:世界大战留教训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

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

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惨痛的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和平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镜头二:核威慑2核武器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武器,改变了自古以来的战争形式。

战争不再一定分出胜负,而是两败俱伤,甚至双双毁灭。

冷战期间,美、苏开展了进攻性战略武器的长期竞赛。

这两个国家一度分别拥有二、三万件现役部署的核武器,而且随时处于战斗警备状态。

为了发展核武器,美、苏在冷战期间都开展了大量核试验,并从大气试验走到水下以及地下,对人类生命以及环境和生态都带来了相当恶劣的影响。

据统计,美国先后做了一千多次核试验,苏联进行了八百多次核试验。

美国进行的核试验中,最大当量为1500万吨TNT炸药,为广岛核试验当量的1200倍;而苏联进行的最大当量核试验达6000万吨,达到广岛核弹爆炸当量的4800倍。

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认为,每一次百万吨级的地下核试验将在地下留下足够的放射物,在历史长河中杀害未来1万个人类的生命。

可见,核武器的发展对人类构成了何等威胁。

核武器等毁灭性的战争工具形成了“恐怖平衡”,成为遏制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镜头三:南北差距在扩大3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解决南北差距,保持发达国家的继续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1800年,世界上最富裕国家的人均收入是最贫穷国家的5倍;1976年为52倍,到了1997年,已经高达508倍。

1980年北方国家的GDP是南方国家的3.6倍,而现在已经扩大到4.1倍。

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3个家庭的财富总和,比最不发达国家6亿人口的年收入还要多。

联合国确认的最不发达国家已由1974年的19个增加到2002年的49个。

世界贫困人口接近28亿,约1改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版。

2改编自金鑫《中国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版。

3改编自李慎明《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

占全球总人口的50%,赤贫人口(每天生活费用不足1美元)约有15亿,占全球总人口的25%。

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更大。

解决这一系列矛盾,必须把发展放在首位。

20世纪前半期,世界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在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这一时代主题,毛泽东提出了很多有创造性的理论,比如“两个中间地带”和“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等,为我国制定正确的外交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世界形势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和平的力量在不断的增长,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在逐渐降低,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世界的重大变化,为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做出新的判断提供了现实依据。

这主要体现在: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

在案例“世界大战留教训”中,我们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损失统计,可以看到多少世纪以来人类的艺术和学术成果遭到损失或毁灭。

世界人民付出沉重代价才赢得战争的胜利。

这空前的灾难再不能在人类历史上重演。

第二,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局势的总框架是“一超多强”。

以美、俄、日、欧、中五大力量及一些地区性大国或国家集团为基本框架的多极化格局已初见端倪。

在经济领域,北美、西欧、东亚三大区域构成鼎立之势。

当前以美、俄、欧、日、中为核心的大国关系调整呈现出缩小差距、趋于均衡,谋求合作、利益主导,依存共处等新的特征。

这种相互制衡和依存关系起到了缓和世界局势的重要作用。

第三,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案例“核威慑”中我们可以看到,美苏之间的核竞赛导致世界都笼罩在核危机之中,而核试验的爆炸威力一再给人展示出核战争中无法想像的毁灭性场景。

在这种情况下,美苏之间的核制衡逐渐走向缓和。

当前核武器的发展又呈扩散之势,新的扩散在加剧地区局势紧张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起到制约作用,反而使地区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降低。

这些都是有利于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第四,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发展问题。

案例“南北差距在扩大”通过一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对比,展现了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巨大发展差距。

对发达国家来讲,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也是其所面临的问题,要想保持的自己的优势,发达国家必须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发展问题,逐渐来缩小南北差距。

发展问题是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问题。

发展问题同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紧密相连。

发展不仅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迈向更高阶段的基础。

没有全人类协调、平衡、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没有持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已经实现的和平与稳定也难以巩固。

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

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

所以,对内思图,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这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在深刻把握世界发展的形势下,对时代主题做出了全新的判断。

这主要体现在:(1)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

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当代世界有许多问题,但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即和平与发展问题。

这两个问题是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

(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4)和平与发展两个重大课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天下仍很不太平。

局部的武装冲突、民族和宗教的冲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横行,仍然存在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等等,都对和平与发展构成了挑战。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具有及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和平与发展是彼此联系又互相影响的。

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得益于世界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

和平事业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经济贸易往来则能增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因此,和平与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维护和平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前提,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后,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