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佛

心中有佛
心中有佛

心中有佛

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一起坐禅。

坐了一个时辰,苏东坡感到身心通畅,内外舒泰,便忍不住问佛印:“禅师,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如何?” 佛印看了一下他,点头赞道:“像一樽佛。” 佛印随口问道:“你看我坐姿如何?”苏东坡揶揄地说:“像一堆粪。”东坡回家后,高兴地告诉苏小妹:“我今天赢了佛印禅师。” 苏小妹不以为然地说:“哥哥,其实今天输的是你。佛印禅师心中有佛,所以才看你如佛;你心中有粪,所以才视禅师如粪。”

心中有佛,就是心中有善念。善念是什么?善念就是悲天悯人,就是推己及人,就是众生平等,就是造福大众。就像佛印禅师那样,不仅爱自己,而且爱他人,爱众生。相反,如果心中有俗念,甚至有恶念,而不努力加以克制、排除,却一味地对他人心生猜疑、妒忌、嗔怒,争强好胜,利欲熏心,损人利己,则会使自己那颗清水无尘的心渐成粪土,最终有可能将心灵交付魔鬼!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善念,只是在有些时候,我们与人为善的念头,往往让位于俗念、恶念。这也说明,善念的产生需要勇敢的斗争,耐心地培植。有一位高僧,每天坐禅时,用棋子来辨别心念的善恶。善念出现时,拿一颗白色棋子放在一边,恶念出现时,取黑棋子,每天晚上作一次检点。开始时,黑棋子比白棋子多得多,他为此痛心疾首。接着,白棋子慢慢地增加,三十年后,他身边的棋子全变成白棋子了。心中有佛的高僧,通过善念的培植,终于修成了佛道。

心中有佛,就是心中有他人。爱己之心、自私之心也许人人都有,关键是如何去克制自己,使之不超过必要的限度。这个限度,就是善。如果超此限度,便会成为恶,甚至罪孽。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就必然要求为人真诚,待人友善,推爱及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位16岁的少年拜访一位智者。他问智者,“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己快乐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智者说:“送你四句话——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我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凡夫俗子,不可能达到高僧那样至真至善的境界,但如果能按照智者所说的那样去做,便是心中有佛了。

考前必看作文标题300例

更新时间:2007-10-19 来源: 天星点击次数: 821

前必看作文标题300例

生活的快慢变奏曲

快慢缓急总相宜

把好生活快慢的航帆

成长需要悉心的呵护

挺直生命的脊梁

心动不如行动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等待是一种借口

莫让机遇擦肩而过

坚守人生的关键

点缀缤纷世界

为他人开一朵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生命因奉献而美丽

花香袭人

舍弃才能获得自由

剑胆琴心

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轻

起跑线上的美丽

岁月,请再送我那串串风铃掬水留香

晶莹?雪寂?寞林

坐看流星划空时

勇敢奔跑,勇敢超越

美丽的流行,永恒的经典奔跑人生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路的尽头鲜花盛开

走错的也是路

跨不过去的捷径

人生没有捷径

路曲心直

走好那一段

曲径通幽

走下去,前面是片芳草地问世间“名”为何物

艳花?瘪果

有一天,当一切不再重要看好,再走

水中月,镜中花

人生不需要太多行李

踏着脚印少摔跤

用什么拯救自己

有梦才有明天

脚比路长

永远到底有多远

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有梦才有远方

风,可以穿越荆棘

推开成功那扇虚掩的门

生命如歌

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为别人喝彩

高高在“下”

成功,需要一颗谦卑的心

快乐是一粒种子

莫让浮云遮望眼

我的眼睛欺骗了我

雪花零落的盛夏

两把钥匙一扇门

共同捧起生命之杯

留一片芳心

疏影暗香

我听到花开的声音

生活五味豆

最美的拒绝

“拒绝”也是一种美

不如放歌

生如夏花

心灵奔跑

沙漠玫瑰悄悄开

永不漂移的目标

响起,彼岸的风铃

清点生活

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

路是月的痕

倒掉疲惫

磕出鞋里的沙

血浓于水理大于情

无穷的可能无穷的美

给灵魂一个支点

万象人生坚守自我

文化的呼吸

善败者不亡

言多岂就必失

吃一堑未必长一智

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但求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

仅靠功夫深,铁棒难成绣花针

菊?竹?民族

跨越语言障碍,筑起沟通桥梁

语言,沟通的基石

调准感情的焦距,拥有清晰的世界

伟大是卑微的蜕变,卑微是伟大的繁衍奋发趁年少

要敢于超越

守卫精神的火种

遭遇挫折超越痛苦

将思维与幸福链接

幸福快乐在转念之间

握住别人垂下的藤索

欲望——心的隔离区

点一盏心灯期待诚信

借一颗慧心

守住心灵的契约

改变思维,找到快乐

用语言连缀心灵的星空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爱我,就别把我搂得太紧

带上自信上路

倾听心灵的钟声

点一盏心灯

让快乐多一条腿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诚信满乾坤

诚信,爱你没商量

谎言不开花

都云老汉痴,谁解其中味

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

中国‘艇’进新时代

会当凌绝顶当今世界殊

晶霞与金银齐飞两岸共雅典一色

雅典奥运明晚揭幕中国军团枕戈待旦

中国男篮战胜塞黑绝处逢生闯进八强

竞技体育残酷无情赢家输家尘埃落定

花剑劲舞高手群雄逐鹿破釜沉舟古亚特逆转封王中国女排3-2力克俄罗斯绝地反击笑傲奥运之颠

女子一万米再现东方神鹿邢慧娜奇迹冲刺终夺冠铿锵不再玫瑰枯萎

中国水手搅动爱琴海皮划艇两悍将勇夺金牌获重奖昔日神仙眷侣今日落难夫妻

中国自豪自豪中国

亮亮失金晶晶失意

田亮虽亮胡佳最佳

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

背起诚信的背囊走一生

渴望停电

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改换思维方式,让快乐走近

浮生若茶

诚信,让世界充满阳光

阳光很活泼

收起你的冷漠

点一盏心灯期待诚信

与自己干杯

倾听自己的心跳

给自己一个微笑

越过你心中的墙

享受痛苦

遗憾也是一种美

携手夕阳下

低头靠勇气,抬头靠实力

为对手鼓掌

关心自己,同样重要

黑暗中你给我一盏灯

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把清风明月握在手中

学会感恩

败了,多好

挫折也美丽

梦想,从这里起航

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

父爱如山

给生活加点糖吧

让时间轴上的圆点闪光

成长的历程是一串冰糖葫芦

三更有梦书作枕

给情感上把锁

人生有你更精彩

坦诚,我无悔的选择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药?茶?人生

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别把聪明打碎了

与时尚共舞

时尚,华丽的陷阱

时尚,带刺的玫瑰

与时尚一路同行

心灵的烟花

人生难得几回搏

给乌云镶上金边

友情伴你人生路

友谊,给我动力

何以调“素琴”而恶“丝竹”

抓住风的尾巴

墙,推倒了就是桥

寻找栖身之地

那个障碍粉碎了我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坦诚这一种往事并不如烟

感谢你的敌人

珍惜你的痛苦

往事并不如烟

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

寡淡足协杯,落寞之多少

收藏真情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点烯生命之火

面对青春的萌动

让梦想飞翔

信念撑起生命的大厦

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

选择春天出发

拥抱青春

在青春中熔炼生命

擦拭青春

不让青春流失

幽默是青春的伴侣

我要笑遍世界

冬阳,童年,牵牛花

一点不能再浪费光阴了

总有惊喜在等候

静静地,我凝望来路

把握好你的方舟

清白做人

只要你在不停地走

与自己相处

何必忙着为自己解释

生命不能绝望

友爱如水

承诺太遥远

日子,每天都是新的

打扮寂寞

咀嚼伤害

心存感激

生活处处有欢乐

处境并非最重要

独味生活

一捆干柴生死间

搭起心灵的圣坛

笑着面对生活

再添一把柴

幸福像一块砖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别让自己更孤独

活着就有牵挂

崇尚简单

珍视心中的爱

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收集阳光放飞希望

又到江南赶上春

享受黄昏

给心灵留一点空隙

望月不语

秋天,也是一种开始远山如烟

高尚无需证明

凡尘清唱

心弦独奏

捕捉每一个美丽的瞬间让慊的书中憩息

为自己树一帧风景

淡淡柳如烟

深爱无痕

爱是一棵月亮树

拔响生命的琴弦

人不能向生活称臣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

抬起头来做人

无须崇拜

储蓄人生

人生不售回程票

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抱着生命过海洋

穿着棉袄洗澡

带着成熟寻找

淡忘起初

珍惜弱点

亮在需要处

抒命运转换成使命

灵魂的浴间有把锁

与众生共命

磨难,人生的一份财富

为生命喝彩

品味遗憾

事实,远没想象的那么糟

中断的琴声

行板悠悠,明净如歌

悲怆,引发生命之张力

操守永恒

不以利害移操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喜欢出发

人生岂能无压力

不要被完美伤害

自卑也是一种力量

生命是一支铅笔

月亮的脸笑在掌心

给自己找个对手

生命,有一种硬度

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

主动是金

高贵的心灵是不沉的方舟

青涩岁月里的蝴蝶胸针

培植善念

永恒与瞬息的舞蹈

用双拐支撑飞翔

点燃起信仰的明灯

归来吧,从容

站在历史的枝头微笑

感动是一种养分

父爱昼夜无眠

人生路,不回头

人生,就是与困境周旋

奖赏自己

善心如水

宽恕伤害过自己的人

生命是一种回声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倾听大自然的心跳

清点生活清点心灵

有你在,灯亮着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在不可能的地方学得智慧《——让平凡的日子鲜亮》《——是一种永恒》《——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永远的天空》《生活需要——》

《——是最美的行囊》

《真想做个——》

《给自己找个——》

《给心情涂上——》

《人生路上——多》《——,我的最爱》《——是一种养分》

《那年,我——》《有——才有远方》《——在,梦就在》

《还有多少——可以重来》《——是一瞬间的事》

《有一种——叫成功》《——是一种美丽的痛》《——,没有什么不可以》《拒绝——》《让——为——着色》《——,妙不可言》

《读懂——》

《那次,我与——擦肩而过》《——在我胸》

《怎一个“—”字了得》《留些诚信给自己取暖》、《敬畏——》

《——不需要理由》

佛经典句子

佛经典句子 1、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2、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3、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缘,是因果,因果是圆。别得意,得意是恶,终得恶果;别失落,失落是伤,伤者难圆。淡然于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即是圆满。 4、不分彼此随处随时,皆是现量,这就是平等独立,大无畏,本来的面目。 5、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6、要了解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7、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8、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时,而它却会骗你辈子。 9、坏孩子,父母总是比较操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我们更应该特别宽恕他怜愍他,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 10、多看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多看别人的优点,方能学到别人的功德。 11、真正能够修持佛法的人身才是暇满人身,这是生生世世修来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错后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不要轻易

的放弃。 12、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13、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14、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15、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16、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17、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变。 18、要去掉自私自利的念头,时时增长好的念头,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成就,就是净土,就是佛。 19、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20、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21、不要总想改变别人,自己要先管好自己,别人自然会尊重你,喜欢你,信任你,拥护你。 22、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23、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4、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苏轼与和尚的故事十则精编资料

苏轼与和尚的故事十 则

有一天,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到一座寺庙浏览,听说这里和尚品德不端,心里有点不满。那和尚听说来了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就低头哈腰,毕恭毕敬,招待殷勤,又死皮赖脸地要求苏东坡题字留念。苏东坡握笔在手,疾书了一副对联: 日落香残,去了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栓。 和尚为了炫耀自己,把这对联悬在庙内楹柱上。一些文人看了捧腹大笑起来,和尚莫名其妙。原来这是一副谜联,上联含“秃”字,下联含“驴”字,合起来是“秃驴”二字。 苏东坡出巧联嘲讽和尚 传说,苏东坡有一次到,某寺庙游览,寺庙的老和尚不认识他,又见他衣着简朴,以为是个一般的游士,便很怠慢地随口说了一声:“坐!”苏东坡坐下后,老和尚就按惯例向小和尚挥了挥手,说了一声:“茶!”苏东坡接茶在手,开始与老和尚谈论这座寺庙的历史,评论寺庙中的文物古迹。老和尚见他谈吐不凡,感到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于是请他进厢房去叙谈。进到厢房,。老和尚改变刚才的怠慢口气说:“请坐!”并叫小和尚:“敬茶!”接着就请教姓名。当他知道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学士时,惊得“啊”了一声,连忙起身请苏东坡到客厅里。一进客厅,老和尚抢先上前用衣袖拂了拂太师椅,毕恭毕敬地对苏东坡说:“请上坐!”接着,直起脖子高呼小和尚:“敬香茶!”两人谈了一阵,苏东坡要告辞了,老和尚恭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微笑着提起笔来,全用老和尚的话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坐,请坐,请上坐 下联:茶,香茶,敬香茶 老和尚看到这副对联,满脸羞愧。 罄有鱼(庆有余) 苏东坡被贬官到黄州任职期间,与佛印和尚结为好友,经常诗文往来。 有一次,苏东坡到寺庙里拜访佛印和尚,一进门就闻到一股鱼腥昧,因为他知道佛印和尚平日最喜欢吃鱼饮酒,而且每次必定要给他留一份。但这一次佛印和尚却一点不露声色。苏东坡心里明白这是佛印同他开玩笑,便在屋子里来回走,想找出鱼来下酒。可是,屋子里除了一只罄之外,别的没有地方可以藏鱼,苏东坡判断鱼一定藏在罄里,他不点破此事,对佛印笑道:“今天请你对一联,你能对上吗?”说罢,吟出上联: 向阳门第春常在 这是一副人人皆知的常用对联,但佛印不知苏东坡的用意,就立即对道: 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东坡哈哈大笑道:“既然罄(庆)里有鱼(余),还不拿出来下酒。” 佛印方知上了苏东坡的当,高兴地把鱼拿出来同苏东坡一起享用。 大千为床 有一次,苏东坡要来见佛印禅师,并且事先写信给禅师,叫禅

苏东坡黄庭坚佛印

苏东坡黄庭坚佛印 苏轼,佛印,黄庭坚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其中的故事 情节又是怎样的呢? 苏东坡、黄庭坚和佛印三个人的故事一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 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 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 说。 一天, 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 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 粪。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 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 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 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 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苏东坡、黄庭坚和佛印三个人的故事二 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 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 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 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 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 来打扰?” 苏东坡、黄庭坚和佛印三个人的故事三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 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 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 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 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 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 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 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拓展】苏轼

苏轼 故事一: 一天,苏东坡和佛印禅师两人盘腿而坐聊天。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佛印禅师笑笑,没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自己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的和妹妹苏小妹说了这事。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象一尊佛。而你的心态象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象一堆牛屎了”。苏东坡听后面红耳赤。 从这个故事可以认识到,我们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故事二: 一天,苏东坡到江苏镇江金山禅寺,看见大殿正中端坐的弥勒菩萨总是看着他微笑,苏东坡心生无限欢喜,顿时诗性大发,随口说:“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认为这首诗很好,回家写好后派书童送给佛印禅师看。佛印禅师看后提笔在上面写了“放屁”两个字,让书童带回交给苏东坡。 苏东坡看到佛印禅师批的“放屁”两个字,很不高兴,马上乘船过江找佛印禅师辩论。佛印禅师看到苏东坡气冲冲的样子,微笑着说:“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被打过江来呢?” 从这个故事可以认识到,即使有如苏东坡一样渊博学问的大文豪,若不时常自我反省,同样也缺乏定力智慧! 1、针锋相对 苏轼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旁敲侧击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3、反唇相讥

苏轼的故事

苏轼的故事 1、针锋相对 苏轼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旁敲侧击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3、反唇相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4、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5、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6、寺态炎凉 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

苏轼的小故事

苏轼的奇闻异事 1、年少轻狂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委婉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2、苏轼?欺?师 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当时的判官梅圣俞,对苏轼的文章十分赞赏,但是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尧有关系吗?梅圣俞不明白这点,反复读过后,便去问苏轼,苏轼说答案在《三国志〃孔融传》中,可是梅圣俞将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后,依旧没有发现出处,便又去问苏轼。苏轼只好老老实实答是自己的杜撰,梅圣俞更不解,苏轼便说《三国志〃孔融传》中言道孔融跟曹操说商纣王将妲己赏了周公,曹操问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应该有。苏轼便据此杜撰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使梅圣俞更加赞赏苏轼。 3、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4、苏轼退房 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浅谈苏轼诗歌与佛教

浅谈中国诗歌与佛教 姓名:夏琳班级:09级本科3班学号:2009401008 摘要:当人们步入中国古代诗苑会惊奇地发现:佛教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远起魏晋,近至晚清,历代士人皆有咏寺院、佛理、禅机之诗,而历代诗僧也多有写社会、生活、自然之作;上达帝王,下至庶民,工诗者多涉佛教经义,佛门中亦不乏传世之作。 关键词:佛教、诗歌、文化、创作 正文: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社会生活中,诗作为一种带有深厚文化积 淀的心智之果,已经很深地渗透到各阶层人们的精神之中,成为他们理解生活,净化情操或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重要载体。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任何一种思想体系,都无一例外地在诗歌的王国中打下了烙印;或者反过来说,就反映中国文化而言,诗歌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而佛教是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一种外来宗教,几乎与中国的文学走向自觉同步。 儒家、道家、佛教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体。即佛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必须了解中国佛教。正如赵朴初所指出的:“不懂佛学就不能全面弄懂中国文化”。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名悉达多·乔达摩,佛教徒尊称其为“佛”或“世尊”。佛的意思是觉悟者。相传,佛祖29岁出家苦修,立志为众生寻找解脱痛苦之路,后来在菩提树下静思觉悟而成佛。 古印度佛教有许多派别。从释迦牟尼传教到其涅槃后一百年内,佛教影响虽然逐渐扩大,但教义却没有多大改变,史称这个时期的佛教为原始佛教。而后佛教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后又分为18部派,史称这个时期的佛教为部派佛教。在大众部中又生出一个派别,认为以往佛教只重个人解脱,是小乘佛教,而他们的教法如同一条大船可以普度众生,故称大乘佛教。 佛教开始只在恒河两岸流传,到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约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时代,开始传播到印度各地,并影响其他国家:向西传到希腊、埃及,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向东传到中国、日本和朝鲜。7-8世纪,佛教在印度开始衰落,而在中国等地却获得长足发展。 佛教的基本思想包括四谛说、缘起论、业报轮回说和三法印等理论,其最根本的思想是一切皆苦、一切皆空。 佛家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对中国文学发生重大影响。一是直接的影响,即佛教徒创作文艺作品,宣扬佛教的思想;一是间接的影响,即非佛教徒创作的有关文艺作品包含着佛教思想。这种重大影响的集中表现是从内容和形式上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文体,新的意境,新的内容。 例如佛教经典的翻译,逐渐形成了一种融汇梵文的新文学即翻译文学。其中很多佛经译本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如译经大师鸠摩罗什主译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一部宏伟壮阔、想象瑰奇、文学色彩极浓而受到历代文人喜爱的佛经经典,日本有学者赞其为英国的宗教小说《天路历程》。

心中有佛散文

心中有佛散文 暑假带孩子学习回来的那一天,我们到县城的各个地方去转悠了一圈。主要去了博物馆,报恩寺和清真寺。 博物馆内展品挺多,分为九个展厅。分别是《楚都遗珍》、《汉魏流韵》、《古窑重光》、《佛都艺术》、《彩瓷缤纷》、《汉墨流芳》、《碑刻精粹》、《人物英华》和 《馆藏精品》。每一个展厅我都进去慢慢观赏。幸运的是那天正好是周末,馆内全天免费 开放,而且还有讲解员每个展厅逐一介绍。我带着孩子和一个学生总算有机会更进一步了 解寿县历史。进入馆内,仿佛进入一个远古的神话世界中。里面光线较暗,朦朦胧胧,让 人自然踏入历史的隧道。 可惜得很,当时没有仔细去记忆,现在所有的一切又变得模糊了。唯有《汉墨流芳》 厅至今还能记得少许。可是这时才发觉语言竟是如此苍白,不能表述一二。 后来我们又来到博物馆的原址——报恩寺。 这座古寺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了。报恩寺门前有一个七层高的香炉,里面装满烟灰。 进门当面就看见弥勒佛,腆着一个大肚皮,笑容可掬。让我想起佛家一幅对联:“大肚能 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我恭恭敬敬地对着弥勒佛拜了三拜。 跨过第一道门槛,来到一个院子里。这是一个四合院,院子两边各有禅房。因为接近 中午了,天气也比较炎热,院子里静悄悄的。不,其实有一群年长的妇人们在诵经堂诵经。然而这经声让这院子越发静谧,肃穆。偶尔会听到一两声木鱼声。我的心霎那间也虔诚起来,不敢大声说话,甚至放轻脚步。我们一个一个逐一进去,逐一拜过,最后才来到大雄 宝殿。大雄宝殿门前有两株千年银杏,它们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报恩寺的历史。大殿有唐 宋木刻菩萨,或面颊丰腴,庄严静肃,或低眉默坐、逸然超脱;两旁十八罗汉形神兼备, 形态各异。中间是释迦摩尼佛祖。这个最伟大尊贵的觉者,这个普度一切众生的佛陀,端 坐在大殿中央,仿佛在思考着苦、集、灭、道的真理。我让学生去买了一柱香,心情很复 杂点燃香,插在香炉里。佛祖面前有一团蒲,学生和孩子都不愿跪拜。是啊,他们人生经 历还不丰富,从未历经沧桑,又怎肯去跪拜?他们还不理解释迦摩尼佛祖在菩提树下悟出 的道理,他们还不理解烦恼即是菩提。你看那大殿内的一位僧人,静坐漠然,双目紧闭, 好像没了人间的一切烦恼与忧愁,任凭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叩首跪拜,笑看芸芸众生为着蜗 角虚名,蝇头小利弄得身心疲惫。 跪在团蒲上,默默许下心中愿望,无言站起,转身离去。 一路上想了很多,不觉间又来到清真寺。这是伊斯兰教的寺院。寿县人信仰伊斯兰教 者居多。本以为清真寺和报恩寺一样,会给我很深的感触的。然而进去一看,萧条极了! 里面杂草丛生,破败不堪,全然失去往日的威严与神圣。有一伊斯兰兄弟睡在一张长凳上,

作文素材之苏轼故事二十五则

作文素材之苏轼故事二十五则 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出人头地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家庭聚会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

父母是我心中的大佛(已发)

父母是我心中的大佛 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从西天取得真经,在东土大唐繁衍成为崇良向善的千年佛文化,且影响着一代一代佛门弟子,向佛祖祈福,保佑安泽。我信,佛的力量法海无边,佛能赐予人们想要的一切。 1987年至今从父母身边离开已经整整三十年时间,三十年来忙于自己的前途事业,忙于经营自己的小巢,当事业小有成就,小家渐渐起色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疏远了父母,疏远了浓浓大家庭的氛围,父母已两鬓白发,步入耄耋之年。这么多年,父母重没有给我们增添什么负担,重没有提出过分要求,即使在矿属国营企业破产,全家人下岗最困难的日子,靠爸爸在马路边给过往车辆修理、改装挣一块、两块、八块钱生活。那时,我只知道整个矿上的工人很艰难,整个矿上充斥着暮气,没有一丝生机,看不到一点希望。于是,基督教来了,佛教来了,大仙来了。家中庭院的一棵法国梧桐树成为“替罪羊”,因为“口中有木”是“困”,所以要砍掉,砍掉还要祈求观音菩萨保佑转运,许愿还愿,破财免灾。失去了大树的庭院,少了遮阳挡雨的迤俪,少了儿时树下纳凉听妈妈唱歌、讲故事的美好回忆,少了小黑狗树下泚一泡尿被踢一脚蜷在爸爸脚下委屈呜咽的记忆……然而,生活还是很难很难,妈妈写信告诉我“一切安好,好好工作,不要挂念”。 我依然当我的小兵,管理我的一亩三分地。人们说我该知足了,我说怎么可能?几十年,都是在为自己个人奋斗,父母没有照顾过,兄弟姐妹没有帮助过。每一次探亲休假,只是一个小挎包,甚至连本地的特产都没有带给父母尝过,回部队时,妈妈倒塞给我几十块钱作路费。现在要是从老家回来,平遥牛肉、太谷饼、灵石碗秃子、黄萝卜……带一大兜,爸爸特意练就了一手用胶带粘纸袋子的技术,保准长途行军都不会散架。孝敬给他们五百元,妈妈会拿出壹千元,连路费都给报销了。 十几年后,第一次从电话里听到妈妈轻快高兴的声音:我和你爸有工资了。那是斗争多年,已经到退休年龄的工人们从变为私企的石膏矿转到了县社保局,才有了固定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险,虽然只

心中有佛

心中有佛 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一起坐禅。 坐了一个时辰,苏东坡感到身心通畅,内外舒泰,便忍不住问佛印:“禅师,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如何?” 佛印看了一下他,点头赞道:“像一樽佛。” 佛印随口问道:“你看我坐姿如何?”苏东坡揶揄地说:“像一堆粪。”东坡回家后,高兴地告诉苏小妹:“我今天赢了佛印禅师。” 苏小妹不以为然地说:“哥哥,其实今天输的是你。佛印禅师心中有佛,所以才看你如佛;你心中有粪,所以才视禅师如粪。” 心中有佛,就是心中有善念。善念是什么?善念就是悲天悯人,就是推己及人,就是众生平等,就是造福大众。就像佛印禅师那样,不仅爱自己,而且爱他人,爱众生。相反,如果心中有俗念,甚至有恶念,而不努力加以克制、排除,却一味地对他人心生猜疑、妒忌、嗔怒,争强好胜,利欲熏心,损人利己,则会使自己那颗清水无尘的心渐成粪土,最终有可能将心灵交付魔鬼!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善念,只是在有些时候,我们与人为善的念头,往往让位于俗念、恶念。这也说明,善念的产生需要勇敢的斗争,耐心地培植。有一位高僧,每天坐禅时,用棋子来辨别心念的善恶。善念出现时,拿一颗白色棋子放在一边,恶念出现时,取黑棋子,每天晚上作一次检点。开始时,黑棋子比白棋子多得多,他为此痛心疾首。接着,白棋子慢慢地增加,三十年后,他身边的棋子全变成白棋子了。心中有佛的高僧,通过善念的培植,终于修成了佛道。 心中有佛,就是心中有他人。爱己之心、自私之心也许人人都有,关键是如何去克制自己,使之不超过必要的限度。这个限度,就是善。如果超此限度,便会成为恶,甚至罪孽。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就必然要求为人真诚,待人友善,推爱及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位16岁的少年拜访一位智者。他问智者,“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己快乐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智者说:“送你四句话——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我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凡夫俗子,不可能达到高僧那样至真至善的境界,但如果能按照智者所说的那样去做,便是心中有佛了。 考前必看作文标题300例 更新时间:2007-10-19 来源: 天星点击次数: 821 前必看作文标题300例 生活的快慢变奏曲 快慢缓急总相宜 把好生活快慢的航帆 成长需要悉心的呵护 挺直生命的脊梁 心动不如行动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等待是一种借口 莫让机遇擦肩而过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1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 有一次,苏东坡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赞颂佛的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台。”苏东坡想得到佛印的夸奖,即唤侍童送去给佛印,并嘱咐侍童记着佛印说了什么。 侍童过江来到金山寺,将诗偈交给佛印禅师。佛印禅师看过后,心想苏东坡虽然在字面上赞美佛的神威,但是骨子里却是在夸自己的文采和禅功。因此,提笔在诗后批下四个大字:“放屁,放屁!”然后封好交给侍童。 苏东坡急不可耐地等待侍童的佳音,可是当他看到大出意料的批语,十分气恼。他立即过江,找佛印禅师理论。他问佛印:“您凭什么作这样的批语,难道我不是一个维护佛法的虔诚弟子吗?”

佛印从容地答道:“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听了,惭愧不已,佛印这是说自己修行不够呀。 3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经常在一起畅谈佛学。有一天,佛印问苏东坡:“学士看我像什么?” 苏东坡戏谑说:“禅师像狗屎” 佛印听了毫无愠意,淡然一笑。 苏东坡随即又问:“禅师看我像什么呢?” 佛印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看你像佛祖!” 苏东坡回到家里,开心地大笑。苏小妹问道:“大哥为何如此得意?”苏东坡便将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番。没想到苏小妹说:“大哥你输了!禅师心中有佛,故所见皆佛;大哥心中有狗屎,故所见皆狗屎也。禅师心净,大哥心秽也!” 苏东坡听后,惭愧万分。 4

苏东坡的故事-苏东坡与苏小妹的故事!

苏东坡的故事-苏东坡与苏小妹的故事! 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衰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苏家兄妹戏谑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任你想象。 ——————————————————————————– 兄妹戏谑粗俗联 有年冬天,雪后初晴,苏轼披一件大裘袍坐在向阳的地方晒太阳,风吹过,裘毛拂动,苏小妹在旁边走过,看到这一景象,当即说道:―风吹裘裘毛乱动。‖说完笑眯眯地看着苏轼傻笑,一副得意的神气。她所站墙角的墙壁上正好也结了些冰雪,此时在太阳的照射下,融化的雪水,顺着墙壁直往下淌,苏轼想也不想,顺口就说:―阳照壁壁水直流。‖苏小妹虽还年小,但已初解人事,当即羞红了脸,狠狠地看了哥哥一眼,飞快地跑开。 还有一次,苏小妹正蹲在井边剖鱼,苏东坡从外回来,骑马经过,一见,立即说道:―妹妹剖鱼,蹲下来一剖两半!‖苏小妹犹豫了一下,但终究忍不住,将头微微扬起,半羞半嗔对哥哥说:―哥哥骑马,跨上去又加一鞭。‖ 有一天,苏小妹拿着一根老丝瓜对东坡晃悠着说: 我说一个藏尾联:老丝瓜殃似()

佛印禅师

佛印禅师 【佛印(1032~1098)】宋代云门宗僧。为苏东坡之方外知交。法号了元,字觉老。俗姓林,饶州(江西省)浮梁人。自幼学《论语》等典籍,后礼宝积寺日用为师,学习禅法。曾登临庐山参访开先善暹,复参圆通居讷。二十八岁,嗣善暹之法,住江州(江西省)承天寺。后历住淮山斗方,庐山开先、归宗,丹阳(江苏省)金山、焦山,江西大仰山等刹。尝四度住云居;与苏东坡相交颇深;并整编白莲社流派,担任青松社社主,对于净土思想甚为关心。元符元年一月四日示寂,享年六十七岁,法腊五十二,朝廷赐号“佛印禅师”。 佛印其人,具有含容三教的气质,与纯粹的佛教僧人风格不同。关于这一点,日本学者阿部肇一的《中国禅宗史》第三篇第五章有如下之描述∶…与其说佛印是佛教僧侣,不如视之为道家者流。而其儒学思想亦能与释、道二者相合。元丰五年九月,佛印自庐山归宗寺回到金山寺时,即有癴道冠儒履佛袈裟,和会三家作一家匁之语(《感山云卧纪谈》下),颇有三教兼容,形成一宗的气概。了元(佛印)曾一度为地方官吏,二十八岁时出家(《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九)。由他过往的经历来看,令人不期而然会联想到其特异的佛教观。他虽然继承开先善暹的法统,可是其行动与思考却具有强烈的世俗意识。他经常参加酒宴而高谈阔论。所结交的朋友,僧人方面反而较少,倒是与士大夫官僚之辈常相往来。? 宋代之笔记小说中,常有佛印轶事之记载。可见师是当时士林中众所周知之名僧。其与苏东坡之交谊,尤脍炙人口。附录《宋人轶事汇编》所转载《宋稗类抄》一则,所载即其一例。 ◎附∶《宋稗类抄》(摘录自《宋人轶事汇编》卷二十) 东坡在惠州,佛印在江浙,以地远无人致书。有道人卓契者,概然曰∶…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矣。?因请书以行。印即致书云∶…尝读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愿不遇主知,犹能坐茂林以终日。子瞻中大科,登金门,上玉堂,远放寂寞之滨,权臣忌子瞻为宰相耳!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三二十年功名富贵,转盼成空。何不一笔勾断,寻取自家本来面目。万劫常住,永无堕落。纵未得到如来地,亦可以骖鸾驾鹤,翔三岛为不死人,何乃胶柱守株,待入恶趣。昔有问师∶佛法

苏轼与和尚的故事十则

有一天,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到一座寺庙浏览,听说这里和尚品德不端,心里有点不满。那和尚听说来了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就低头哈腰,毕恭毕敬,招待殷勤,又死皮赖脸地要求苏东坡题字留念。苏东坡握笔在手,疾书了一副对联: 日落香残,去了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栓。 和尚为了炫耀自己,把这对联悬在庙内楹柱上。一些文人看了捧腹大笑起来,和尚莫名其妙。原来这是一副谜联,上联含“秃”字,下联含“驴”字,合起来是“秃驴”二字。 苏东坡出巧联嘲讽和尚 传说,苏东坡有一次到,某寺庙游览,寺庙的老和尚不认识他,又见他衣着简朴,以为是个一般的游士,便很怠慢地随口说了一声:“坐!”苏东坡坐下后,老和尚就按惯例向小和尚挥了挥手,说了一声:“茶!”苏东坡接茶在手,开始与老和尚谈论这座寺庙的历史,评论寺庙中的文物古迹。老和尚见他谈吐不凡,感到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于是请他进厢房去叙谈。进到厢房,。老和尚改变刚才的怠慢口气说:“请坐!”并叫小和尚:“敬茶!”接着就请教姓名。当他知道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学士时,惊得“啊”了一声,连忙起身请苏东坡到客厅里。一进客厅,老和尚抢先上前用衣袖拂了拂太师椅,毕恭毕敬地对苏东坡说:“请上坐!”接着,直起脖子高呼小和尚:“敬香茶!”两人谈了一阵,苏东坡要告辞了,老和尚恭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微笑着提起笔来,全用老和尚的话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坐,请坐,请上坐 下联:茶,香茶,敬香茶 老和尚看到这副对联,满脸羞愧。 罄有鱼(庆有余) 苏东坡被贬官到黄州任职期间,与佛印和尚结为好友,经常诗文往来。 有一次,苏东坡到寺庙里拜访佛印和尚,一进门就闻到一股鱼腥昧,因为他知道佛印和尚平日最喜欢吃鱼饮酒,而且每次必定要给他留一份。但这一次佛印和尚却一点不露声色。苏东坡心里明白这是佛印同他开玩笑,便在屋子里来回走,想找出鱼来下酒。可是,屋子里除了一只罄之外,别的没有地方可以藏鱼,苏东坡判断鱼一定藏在罄里,他不点破此事,对佛印笑道:“今天请你对一联,你能对上吗?”说罢,吟出上联: 向阳门第春常在 这是一副人人皆知的常用对联,但佛印不知苏东坡的用意,就立即对道: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东坡哈哈大笑道:“既然罄(庆)里有鱼(余),还不拿出来下酒。” 佛印方知上了苏东坡的当,高兴地把鱼拿出来同苏东坡一起享用。 大千为床 有一次,苏东坡要来见佛印禅师,并且事先写信给禅师,叫禅 师如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不必出来迎接。 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妙趣,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的礼来接他──不接

与苏轼相遇

与苏轼相遇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吗?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吗?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痴心吗? 苏轼,跨越一千多年,我终于与他相遇…… 林语堂说苏轼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他的一生坎坷,虽多次被贬,却不乏坚韧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他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他对于逆境的态度是坦然的。他的一生经历过大喜大悲,有如欧阳修、范镇、高太后等知遇之人,也曾遇到背地中伤、无事诋毁之人。所以他曾官居高官,也曾贬谪到海南、几度入狱,最后客死他乡。然而这些对于苏轼来说并不算什么,他用自己的旷达和淡然战胜苦难。即使远在岭南依然悠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六年没见子由可以乐观歌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或许真如他自己所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有些人生来就是要做伟人的,有的人生来就把伟人的责任扛在肩上。所以苏轼选择了入世。他心系天下苍生。杭州浚治运河、筑西湖堤、徐州的抗洪、密州除蝗灾、一桩桩政绩无不以民为本。想做一些有价值的事,这大概就是入世的苏轼。入世是苏轼的放逐,出世便是苏轼的回归。放逐是外在的,回归是内心的。被放 逐的是他的躯体,永远不可禁锢的是他自由潇洒的心。 所以,命运的不顺,使苏轼又有他的另一面。他平生极喜欢陶渊明,与参廖、佛印等出世之人为友。他对道家有深入的研究。他研读佛教经典,深悟佛学要意,并将外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的儒、道两家文化参合融通,博辩无碍,使他的学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他总有办法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那么干净磊落,那么潇洒痛快。曾经有人评价他是真正的智慧之子,虽然无法决定他自己生命的长度,可是他用其精彩的人格和旷世的才情,无限的拓宽了一位诗人生命的宽度。在夜色中的赤壁,再黄泥板路的小径,在千里快哉风的海面,在山头斜照的背影中,他且行且吟……

心中有佛人自安(深度好文)

一、慈悲为本,为善心安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有慈悲心的人,才能普度众生,才能成佛;佛说,自作善恶,自受其报。一念慈悲即是天堂,一念恶心即陷地狱;心存善念,即是福源:多行善事,必得善缘,怀慈悲行善,人安心安。 二、诸恶莫作,无恶心安 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人虽能一时得志,但罪恶会陪伴他的一生,还要受到自己良心的责罚和别人的责罚,这便是恶报,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做了亏心事,自然心难安稳,佛说,不必非要把恶事做出来才是恶,只要起心起恶也是恶,无愧于心,心自安。 三、放下诸多事,心中自然安 佛说,放下才能得到解脱。困扰我们的是我们的心灵,而不是当下的生活,如果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就会祛除心中的杂念,享受一种自在安宁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断的得到,不断的失去,无论得到还是失去都应

坦然接受,不要以得到为喜,更不要以失去为悲,记住:放下诸多事,心中自然安。 四、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 没有的总想有,得到的还盼望,最后是索求的越多所得的越少,怀有一种无欲无求的心态,就不会为物质所累,也不会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纷争,树立敌人,当一个人放下一切私欲时,就会达到“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的境界。 五、平常心是道,道在心自安 佛说,平常心是道,道不用修,但莫污染。平常心即是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凡尘俗世间,若万事以平常心去对待,就会达到这样的境界;无事时,心能澄然;有事时,心能断然;得意时,心能淡然;失意时,心能泰然。平常心并不是要人不思进取,坐以待毙。世事无常,在各种磨难面前,在各种诱惑面前,我们都不要屈服,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用平常心看待世间万物,自会获得心灵的安稳。 六、超然洒脱,豁达心安 佛说,超然是豁达,也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激励,更是一盏智慧的灯,它轻易地就能照亮千年烦恼的暗室,超

苏东坡的故事

苏东坡的故事 1、针锋相对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旁敲侧击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3、反唇相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4、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5、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佛教的顿悟心理思想

佛教的顿悟心理思想 一、禅宗与顿悟 (一) 印度佛教到中国禅宗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由印度传入我国, 后又东渡日本, 佛教在中国和日本的继承、发展远远超过了在其发源地的影响, 尤其以中国为最。印度佛教有大乘和小乘之分, 大乘乃梵文Mahayana的意译, 其音译为摩诃衍那。摩诃是大的意思; 衍那是乘载(如船、车)或道路之意。大乘佛教自称能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大河之此岸到达菩提涅槃之彼岸, 最终证得佛果。小乘佛教,乃梵文Hinayana之意译, 音译为希那衍。小乘佛教坚持释迦牟尼初创佛教时所制定的戒律, 在修持上追求自我解脱, 把灰身灭、证得阿罗汉果为最高目标; 在义学上只否定人我的实在性, 而不否定法我的实在性[ 1] 。禅宗正是印度大乘佛教在我国的变体, 相传, 禅宗的禅法是在6世纪初由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传人菩提达摩从印度传入中国, 达摩便为禅宗初祖。达摩传慧可, 慧可传僧璨 , 僧璨传道信, 道信传弘忍, 弘忍传慧能。从初祖达摩到六祖慧能, 中国的禅宗才算由初创到成熟, 成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禅宗的顿悟也由此生成。从某种意义上说, 禅宗是属于中国士大夫的佛教, 因为其浸染中国思想文化最深, 比以前各种佛学流派都更多地接受了老、庄思想, 以及魏晋玄学中的道可道, 非常道和言不尽意、得意忘像等观念的影响。只不过, 禅宗把它们纳入了内心反思的框架体系之中, 以空灵澄澈的本心体验为中心, 形成了独特的以神秘的直觉主义为特征的非理性思维方式[ 2] 。 (二)东方禅宗顿悟思想的发展过程 顿悟思想的发展不是一顿而就的, 它的发展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有着清晰的线索, 那就是从竺道生的一悟得意到天台、华严二宗的止观圆顿再到禅宗六祖慧能的直下顿了。竺道生认为, 十住之内, 无悟道之可能, 皆是大梦之境, 十住后之金刚心, 才能豁然大悟, 把一切结惑断得干干净净, 由此得正觉, 证法身。嘉祥之二谛义说: 大顿悟义, 此是竺道生所辨。彼云:果报是变谢立场, 生死是大梦之境, 从生死至金刚心, 皆是梦, 金刚后心豁然大悟, 无复所见也。[ 3]另高僧传载有竺道生一段话: 夫象以尽意, 得意则象忘。言以诠理, 入理则言息。自经典东流, 译人重阻, 多守滞文, 鲜见圆义。若忘筌取鱼, 始可与言道矣。可见, 道生之学, 入理言息, 贵在得意。摩诃止观谓天台传南岳三种止观: 一渐次,二不定, 三圆顿。渐则初浅后深, 如彼梯登。圆顿初后不二, 如通者腾空。圆顿者, 初缘实相, 造境即中, 无不真实。天台宗智者大师始创修习止观的忏法, 就是摩诃止观中所说的四种三昧的半行半坐之昧和非行非坐之昧。天台宗制定忏仪的主要目的, 是借礼敬、赞叹、忏悔以安定心思, 然后从诵经、坐禅两方面正观实相, 如是周而复始的修行, 以达到证悟[ 4 ] 。华严宗则以法分五教, 曰小乘教、大乘教、终教、顿教、圆教。天台、华严二宗的顿悟是渐顿泯合之圆融。禅宗有一则公案, 说的是五祖弘忍把门人召到堂下, 让各位自写一道表达自性的偈( jie)子, 凭此考察大家佛性的深浅, 从中挑选自己的接班人。神秀先写出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的偈子在墙上。当时禅宗五祖弘忍收下的刚几个月的弟子慧能, 针对神秀的偈子也想出一道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的偈子。这道偈子完全体现了后来成为禅宗六祖、南宗创始人慧能的顿悟成佛的思想主张。 即顿悟见性, 即心即佛。比较之, 以竺道生之顿悟为例, 道生所说之顿悟, 是于十住后, 金刚心观, 而豁然开朗, 这与慧能直接诉诸自心之顿悟成佛相去甚远。天台、华严也说顿悟, 但就其修行理论而言, 则更重止观双修和离妄还源。慧能在禅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之一, 就是一反弘忍以前几代祖师的传统思想, 在立即心即佛的基础上更立顿悟见性说。慧能之后, 神会、慧海、希运等人的继承和发扬,将顿悟说推向极致, 其后的顿悟思想, 从根本上说,没有更多的发展, 有的只是将其进一步神秘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