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目
以下是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目,供您参考: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颜增进)
2.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陈顺发)
3.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解读》(徐力群)
4.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典藏系列》(中国国家图书馆)
5. 《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图典》(赵鹏)
6.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曲宁)
7.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论析与实务研究》(张丽)
8.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朱永新)
9.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业与创业》(莫嫣然)
10.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于国晶)
以上书目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法律与政策、典藏等方面,并包括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这些书籍可以为您提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深入了解,并探讨其保护与传承的问题。
文化传统知识参考书籍推荐

文化传统知识参考书籍推荐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了解和学习文化传统知识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而要深入了解文化传统,最好的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相关的书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知识参考书籍,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首先推荐的是《中国文化通识读本》。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
个方面,包括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其次推荐的是《世界文化遗产大系》。
这套书籍以世界文化遗产为主题,介绍
了世界各地的历史遗迹、文化景观和传统习俗。
通过阅读这套书籍,读者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增进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
另外,对于想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还可以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这本书简洁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适合初学者阅读。
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除了以上推荐的书籍,还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知识参考书籍,读者可以根据
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不仅可以增进对文化传统的了解,还可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书籍,感受到文化传统的魅力,为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文物常识的书籍

关于文物常识的书籍
文物是指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物品,它们记录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信息。
了解文物常识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贡献。
下面是一些关于文物常识的书籍,供大家参考:
1.《文物常识》:本书详细介绍了文物的定义、分类、保存、修复、鉴定以及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等内容,是一本系统全面的文物常识读物。
2.《文物鉴赏入门》: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文物的鉴别方法、评估价值、欣赏技巧等,适合初学者。
3.《中国文化遗产》:本书介绍了中国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地理分布、文化内涵、价值评估以及保护工作等,是一本全面了解中国文物的读物。
4.《世界文化遗产》:本书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分类、分布、保存、修复以及保护工作等,是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好书。
5.《古物鉴定》:本书介绍了古物鉴定的基本概念、方法、技巧以及案例分析等,是一本深入了解古物鉴定的读物。
以上书籍仅是文物常识读物的一部分,读者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通过了解文物常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时代中焕发出更绚丽的光彩。
- 1 -。
历史文物的书籍

历史文物的书籍
历史文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它们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是历史的见证者。
每一件历史文物都承载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其背
后隐藏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人文等方面的信息,对于人们了解历史、探寻文化、研究社会的意义深远。
作为历史文物中的代表,中国的《周易》、《铜雀台》、《明皇
宝笈》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
其中,《周易》是中国古代著名
的典籍之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铜雀台》是
唐代长安城的一座独特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不可
替代的文化价值。
《明皇宝笈》是唐代贞观年间宇文士及编制的一部
汇集各门学科的全书,历史学、文化学、哲学等学科得到较全面的体现,是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交流、融合的代表性成果。
历史文物不仅仅是一段时间、一段历史,它们也可以给我们提供
许多信息和启示。
历史文物的保护和修复也尤为重要,保护它们不仅
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更是对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发
展的重要责任。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也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从保护我们所
能接触到的历史文物开始实现自己的责任。
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关
注国家的历史文物保护政策,积极配合相关单位、个人推动文物的保
护和修复,以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
介绍中国历史遗产的书

介绍中国历史遗产的书
1.《中国古迹名胜》
这本书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百科全书,介绍了中国各地的古迹名胜,包括长城、故宫、颐和园等著名的文化遗产,以及一些不太为人知的古迹。
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这些古迹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是了解中国历史遗产的重要参考书。
2.《中华遗产》
这是一本以介绍中国文化遗产为主的杂志,涵盖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自然等多个方面。
该杂志以精美的图片和深入的文字,介绍了中国的古迹、民俗、传统艺术等,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
3.《中国文化史》
这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文化史的著作,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中国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发展。
该书不仅关注中国文化的物质遗产,如古迹、文物等,还关注中国文化的非物质遗产,如传统音乐、戏曲、风俗等。
通过该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籍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籍书籍标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第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第一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 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解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特征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社会、经济和民族文化的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身份认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作用第二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法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与记录- 田野调查方法与技巧- 文献、档案和口述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跨学科方法- 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视角下的研究方法- 艺术学、音乐学、戏剧学等学科视角下的研究方法第三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第五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与中国的相关政策- 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与实践第六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经验-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与传承模式第七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现代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与挑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第四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推广第八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展示-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应用- 博物馆、展览和节庆活动等场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第九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与旅游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和互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开发第五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第十章:国际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与保护的机制与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框架与项目- 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与合作的项目与经验分享第十一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保护与环境可持续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融合第六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与当代创新第十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创新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第十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策略- 跨代传承与新生代参与的实践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传承与创新性保护的策略结语:面对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挑战,本书旨在提供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方法与技巧,并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著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杜晓帆:让一代又一代的“我们”去探索遗产真知

著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杜晓帆:让一代又一代的“我们”去探索遗产真知作者:鄂璠来源:《小康》2021年第34期只要考出家门就行。
这是41年前,高中毕业时杜晓帆为自己设定的高考目标。
那是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年。
彼时,受社会上“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观念的影响,不少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学理科。
杜晓帆本来是学校理科重点班的,成绩还不错,但因喜欢文科,就遵从内心“转向”去学了文科,父母也并没有像许多家长那样去阻止,而是尊重了他的选择。
公开数据显示,1980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为333万,录取人数为28万,录取率为8%。
由于当时刚刚恢复高考不久,报考人数较多。
这年,杜晓帆以内蒙古文科高考第八的成绩被南开大学历史系录取。
因受父亲影响,入学之后,他选择了攻读博物馆学专业,也成为南开首届、全国首批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生。
如今,当时南开博物馆学专业的同学,大多是活跃在我国博物馆第一线的领导和学者。
此后,从博物馆学历史学学士到省博物馆馆员,从艺术史文学硕士到文化构造文学博士,从研究所特别研究员到文化遗产保护专员,再到知名高校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的教授、博导,杜晓帆的足迹从“家门”的内蒙古自治区到了天津市,然后一杆子插到了辽阔而又贫瘠的甘肃省,潜沉往复,在甘肃博物馆扎扎实实做了7年讲解员;之后负笈东渡日本,在神户和奈良进行了8年的学术之旅;转身再回中国“接力”文化遗产保护,从北京到上海,穿梭在中国无尽的文化遗产宝藏之中。
人生与学术的角色几度转换,地域纵横几万里,但杜晓帆始终没有脱离文博领域。
他现在的身份是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导,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兼职教授、博导。
他和他的团队常常把人和土地联系起来,“因为对于遗产的价值与传承而言,土地和人是最重要的资源。
”这样一位既读过万卷书、又行过万里路的知名学者,在年轻的学生们眼中是和善可亲的,他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眼神微微向上,也会不时地微微点头。
文化遗产相关书籍

文化遗产相关书籍在世界各地都存在着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从建筑到文学,从艺术到音乐,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
以下是几本关于文化遗产的书籍,向大家推荐一下:一、《世界文化遗产地图集》这是一本介绍世界各地文化遗产的图书,主要以图片和地图呈现。
书中介绍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遗产,例如欧洲的圣彼得堡、非洲的金字塔、南美洲的印加城市马丘比丘等等。
读者可以跟随图书中的地图进行文化遗产之旅。
二、《故宫:中国皇家宫殿》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皇家宫殿之一,被誉为“世界五大宫殿”之一。
这本书探讨了故宫的历史和文化,并通过各种图片展示了故宫的建筑和艺术品。
读者可以了解到关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家具以及工艺品等方面的知识。
这本书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了解和分享的好书。
三、《印度:神圣之城瓦拉纳西》瓦拉纳西是印度最古老和神圣的城市之一,是佛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的圣地。
这本书介绍了瓦拉纳西的文化、历史、宗教和传统习俗,并通过各种图片展示了这个城市的建筑和艺术品。
读者可以了解印度的宗教文化,并深入了解印度特有的传统。
四、《日本传统文化之旅》这本书介绍了日本的传统文化,从茶道、武士、浴池、神社的禅宗,到京剧、歌舞伎、民艺品、建筑,都有详细的介绍。
这些文化代表了日本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承。
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日本文化的由来和重要性,并了解日本文化背后隐藏的哲学思想。
五、《世界美术史》这是一本全球知名的美术史著作。
这本书介绍了全球范围内的艺术家、作品和潮流。
它在讲述每一个时期的美术流派时,提供了足够全面的背景知识,给读者提供了更好的了解大师艺术作品的机会。
无论是对于艺术爱好者还是文化人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以上几本书籍都是对文化遗产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创造的宝库,每一个文化遗产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和背景,是我们理解和欣赏文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届“紫禁城杯”(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揭晓
本报讯记者徐秀丽报道年度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评选活动,从本届起改为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活动,并在故宫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下,首次冠名“紫禁城杯”。
经过推荐申报、专家初评、读者投票,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日前结束,《中国文物事业60年》等10种图书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故宫问学》等8种图书荣获年度单项最佳,《佛教美术全集》等24种图书被评为年度优秀图书。
(评选结果见后)
首届“紫禁城杯”(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活动,从2009年12月30日《中国文物报》发布有关通知后启动。
根据评选活动要求,2009年1月至12月,全国公开出版的文化遗产类图书,含文物、博物馆、考古、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报告、专著、文集、图录、译著、普及读物、工具书等,均有参评资格。
共有164种图书入围参评。
《中国文物报》和中国文物信息网公示了全部参评图书书目。
评选活动办公室从评审委员会专家库中抽选部分以中青年为主的评审专家,对全部参评图书进行了初评,选出45种图书,《中国文物报》和《文物天地》公布了初评结果。
本届评选读者投票推荐的截止日期为今年4月16日。
评选活动办公室在严格精确计票的基础上,最终评选出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首届“紫禁城杯”(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结果
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1.《中国文物事业60年》,国家文物局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2.《中国考古60年:1949~2009》,国家文物局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3.《三普人手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征文选集》,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中国文物报社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4.《故宫退食录》(上下),朱家溍著,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5.《浙江省博物馆典藏大系》(10本),浙江省博物馆编,陈浩总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6.《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文物局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7.《洛阳王城广场东周墓》,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编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8.《法门寺文物图饰》,法门寺博物馆韩生编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9.《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赵平安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10.《考古学:发现我们的过去》,(美)罗伯特·沙雷尔(Sharer,R.J.) (美)温迪·阿什莫尔(Ashmore,W.)著,余西云等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最佳论著
《故宫问学》,章宏伟著,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最佳文集
《曾昭燏文集·考古卷》,南京博物院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最佳图录
《苏州博物馆藏瓷器》,苏州博物馆编著,张欣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最佳译著
《艺术品中的铜和青铜:腐蚀产物,颜料,保护》,(美)大卫·斯考特(Scott,D.A.)著,马清林潘路等译,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最佳普及图书
《客死长安——解读文化遗产背后的沧桑故事》,吴晓丛著,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
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最佳工具书
《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保护技术手册》,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2009年度全国最佳考古发掘报告
《西安东汉墓》(上下),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编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2009年度全国最佳古建维修报告
空缺
2009年度全国最佳文物鉴赏图书
《元瓷之珍》,安徽省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按出版时间排序)
《佛教美术全集》(6册),林保尧等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良渚文化兴衰史》,吴汝祚徐吉军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文物中国史(丛书)》,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中华书局出版
《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意大利合作洛阳山陕会馆保护与修复图说》,姚洪峰杨蔚青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考古中的雕塑艺术》,刘凤君著,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景教遗珍——洛阳新出唐代景教经幢研究》,葛承雍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柴泽俊古建筑修缮文集》,柴泽俊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汉文佛籍目录》,宿白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景德镇出土明代御窑瓷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编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南海I号沉浮记——继往开来的航程》,李岩陈以琴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俞伟超先生纪念文集·学术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近现代捐赠精品》,中国国家博物馆编,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渤海上京城:1998~2007年度考古发掘调查报告》(上下),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文物出版社出版
《秦汉—罗马文明展》,中国国家文物局意大利文化遗产与艺术活动部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复兴之路》,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美术考古论集》,杨琮著,科学出版社出版
《天地之吻:紫禁城图像》,李文儒撰文/摄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天下潞商》,田秋平著,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出版
《我与文化遗产保护——庆祝新中国60年华诞“我与文化遗产保护”大型主题征文活动文选》,中国文物报社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湘楚物华——阅读湖南博物馆》,陈建明主编,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衣冠天下——中国服装图史》,黄能馥乔巧玲著,中华书局出版
《来楚生书画篆刻》,童衍方徐尧林编,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浙江自然博物馆概览》,浙江自然博物馆编,康熙民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载《中国文物报》2010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