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
肺癌治疗领域的新进展

肺癌治疗领域的新进展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虽然治疗手段与技术不断进步,但肺癌仍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癌症。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在肺癌治疗领域发生了诸多新的进展。
1. 全面基因组测序技术全面基因组测序技术已逐渐成为精准医学的主要手段,尤其在个体化化肺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对个体肺癌患者的遗传变异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些关键基因,如EGFR、ALK、ROS-1等,这些基因的变异是导致一部分肺腺癌患者发病的原因。
此外,在肺癌治疗中,全面基因组测序技术也可以帮助医生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
各制药公司已经推出了一些具有特异性的靶向药物,这些药物能够直接靶向肺癌的特定基因变异,提高治疗效果。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激活T细胞等免疫细胞抗击癌细胞。
相比传统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大大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同时也能够帮助患者增强免疫力,提高治疗成功率。
在肺癌治疗中,免疫治疗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D-1/PD-L1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够阻止肿瘤细胞释放PD-L1,增加肿瘤细胞被T细胞攻击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3. 微创手术微创手术是一种使用镜子和显微镜的技术,能够在不侵入人体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肺癌手术治疗中。
相比传统的手术方法,微创手术不但能够减少对患者身体的伤害,而且创口更小,更容易恢复。
同时,微创手术也可以帮助医生更精准地切除患者的恶性肿瘤预防肺癌复发。
4. 合理用药随着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药物被用于治疗肺癌。
然而,药物的治疗效果与药物的合理使用直接相关。
对于不同类型的肺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在肺癌治疗中,合理用药也包括药物的剂量、时长等。
这些医学指导方案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癌治疗领域已经发生了诸多新的进展。
肺癌的确诊方法及治疗进展

肺癌的确诊方法及治疗进展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癌的确诊方法也在逐步完善,并且治疗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肺癌的常用确诊方法以及最新的治疗进展。
一、肺癌的确诊方法1. 临床表现肺癌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肿瘤生长和转移,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血、胸闷等呼吸道相关症状,以及体重下降、乏力等全身性表现。
这些临床表现需要引起医生和患者的警惕。
2. 影像学检查(1)X线胸片:传统的肺癌筛查手段之一,可以初步发现肺部异常阴影,但对于早期小型非结节肿块检出率较低。
(2)CT扫描: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敏感性较高的检查手段,在评估是否存在肿瘤、确定位置和大小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3)PET-CT:通过注射少量放射性标记剂,可以诊断肺部结节是否恶性以及有无远处转移,对于早期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3. 细胞学检查(1)支气管镜检查:可以通过对支气管黏膜进行刷片或活检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该方法具有微创、直观等优点,但不适用于较小的周围型肿瘤。
(2)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可通过透过纤维支气管镜从呼吸道直接穿刺进行取材,并进一步明确诊断。
(3)经皮穿刺肺活检:如果病灶位于较深部位或手术风险较高,可以采用经皮穿刺技术进行取材,一般情况下无需开胸。
4. 分子生物学检测(1)基因突变检测:肺癌患者常伴有多种基因突变,在治疗选择上具有重要价值。
EGFR、ALK、ROS1等突变常被应用于靶向治疗的筛查。
(2)液体活检:通过检测血液和其他体液中循环肿瘤DNA,可以辅助判断肿瘤的存在与否、复发风险以及治疗效果。
二、肺癌的治疗进展1. 外科手术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肺部手术已经变得更加安全和精确,术后恢复时间也大大缩短。
此外,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联合使用也可以提高手术的效果。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广泛应用于既往无法接受手术切除或转移性肺癌患者。
肺癌诊治现状与进展

肺癌诊治现状与进展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
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肺癌病例约为78.1万,死亡人数约为62.6万,这一数字十分惊人。
因此,对于肺癌的诊治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一、肺癌的早期筛查提高早期诊断率能够有效地降低肺癌患者的死亡率,因此肺癌的早期筛查非常重要。
目前常见的肺癌筛查方式有胸部CT、X线胸片、支气管镜等。
其中,胸部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采用低剂量螺旋CT胸部扫描能够在早期发现肺癌病变,并且能够明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有助于早期治疗和干预。
值得一提的是,高危人群应该定期进行肺癌筛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
二、肺癌的治疗方式目前肺癌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其中手术是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非常好。
手术方式有肺叶切除、肺叶楔形切除、肺全切除等,选择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
放疗主要是利用高能X线或其他高能粒子来杀灭肿瘤细胞,治疗效果取决于放疗剂量和照射范围。
放疗在治疗中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化疗是通过药物杀死或者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分裂来治疗肺癌,与手术和放疗不同,化疗是全身性治疗。
目前针对肺癌的化疗主要包括单一药物化疗和多种药物联合化疗,联合化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药物耐受性产生。
除此之外,靶向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靶向治疗是利用靶向药物来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其治疗效果主要依赖于靶向药物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
目前,EGFR、ALK、ROS1、BRAF等多种靶向肺癌治疗药物已经被成功开发,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三、肺癌的免疫治疗近年来,肺癌的免疫治疗逐渐成为肺癌治疗领域的热点,这是因为肺癌细胞常常通过减少或者伪装特异性抗原的表达,使得肺癌患者免疫系统难以识别和攻击该肿瘤。
免疫治疗的目标是以生物学的方式完善患者免疫系统,帮助免疫系统更好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肺癌的效果。
肺癌的治疗进展与新疗法

肺癌的治疗进展与新疗法随着医学研究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癌治疗领域也迎来了许多令人鼓舞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肺癌治疗的新趋势和新疗法,为患有肺癌的患者以及医疗专业人员提供最新的信息和希望。
**1. 个性化治疗的崭露头角**传统的肺癌治疗方式通常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这些治疗方法并不总是适用于每位患者。
近年来,个性化治疗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测序技术,医生可以更精确地了解肺癌患者的肿瘤特点,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EGFR、ALK和ROS1等基因突变可以指导使用特定的靶向药物,这些药物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减少副作用。
**2. 免疫治疗的突破**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肺癌治疗领域的一项革命性进展。
它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打击癌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和PD-L1已被证明在晚期肺癌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这些药物能够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让免疫系统更好地攻击癌细胞。
免疫治疗不仅在晚期肺癌患者中有效,还在一些早期阶段的病例中显示出潜力。
**3. 靶向治疗的不断扩展**除了EGFR、ALK和ROS1等已知的靶向药物,科研人员不断寻找新的肺癌相关基因和蛋白质,以寻找更多的治疗目标。
这为病人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靶向治疗通常比传统的放疗和化疗副作用更小,因为它们更有针对性。
**4. 新型放疗技术**放射治疗在肺癌治疗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传统的放疗方法对周围健康组织的伤害比较大。
新型放疗技术如强度调控放射治疗(IMRT)和体素调制强度调控放射治疗(VMAT)可以更准确地瞄准肿瘤,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此外,质子放疗也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辐射剂量分布。
**5. 早期筛查和预防**肺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至关重要。
低剂量CT扫描已经成为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工具,可以在早期发现肺癌,提高治愈率。
此外,戒烟和避免暴露于二手烟等致癌因素也是肺癌预防的关键。
靶向治疗在肺癌中的最新进展与应用

靶向治疗在肺癌中的最新进展与应用近年来,肺癌作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针对肺癌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发展,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在肺癌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肺癌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与应用,着重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一、肺癌靶向治疗的概念和原理靶向治疗是指利用特定的药物或治疗方法,以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靶点,阻断或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治疗策略。
肺癌的靶向治疗主要通过识别和干扰与肺癌细胞增殖、生存和转移相关的特定分子通路及其信号传导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EGFR靶向治疗的突破EGFR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表达在肺癌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药物,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等,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EGFR基因突变是EGFR靶向治疗的关键预测因子。
研究发现有15%至20%的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患者存在EGFR基因突变,这部分患者对EGFR靶向治疗药物敏感。
目前,EGFR基因突变检测已成为NSCLC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ALK靶向治疗的进展除了EGFR,ALK (无鞭毛胞浆质酪氨酸激酶)也是肺癌中的一个重要靶点。
ALK基因融合是导致肺腺癌发生的关键基因变异。
针对ALK 的靶向治疗药物,如克唑替尼和艾塞那肽等,在治疗ALK融合阳性肺腺癌中显示出明显的疗效。
ALK融合阳性肺腺癌是NSCLC的一个重要亚型。
通过ALK基因检测,可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ALK靶向治疗。
目前,ALK靶向治疗已经成为该亚型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
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一种新的免疫治疗药物,对于那些对传统化疗不起效的肺癌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信号通路,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
肺癌诊治的新进展与挑战

肺癌诊治的新进展与挑战肺癌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除了传统的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近年来肺癌诊治方面也有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从肺癌的诊断、治疗和转化医学三个方面深入探讨肺癌诊治的新进展与挑战。
一、诊断(1)早期发现:肺癌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各种组织生物标志物、DNA甲基化标志物、肿瘤细胞自由DNA等检测技术的出现,使得早期发现肺癌的可能性更高。
(2)影像学检测:胸部CT成像技术的普及使得早期肺癌的发现和诊断更为方便和准确。
而最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算法已经应用到了肺部影像学检测中,进一步提高了肺癌诊断的准确性。
(3)生物检测技术:目前,肿瘤细胞自由DNA、微小RNA等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已经逐渐成为肺癌的诊断方法之一,其可以通过从血液中收集肺癌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进行肿瘤的分子诊断。
二、治疗(1)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癌症治疗的新一代,尤其在肺癌治疗中,免疫治疗已成为最为重要的手段。
PD-1/PD-L1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等免疫治疗手段,改变了传统肺癌治疗的方式。
(2)分子靶向治疗: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是根据肿瘤细胞分子学特征选择相应的靶点,以达到抑制癌cell增殖和转移的治疗目的。
该方法主要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口服药物、注射剂,或是通过基因靶向抑制肿瘤。
(3)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指通过介入替代手术治疗,传统的介入治疗技术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但这些技术的安全性和效果并不如传统手术治疗显著,最近,氦氖激光是一种新兴的手段,可以取代以上技术进行更加准确的治疗。
三、转化医学转化医学是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肿瘤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一个新兴领域。
在肺癌领域,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蓬勃发展,癌细胞开关检测、肿瘤细胞内部信号分子的研究等新技术逐渐出现,为肺癌的诊断、治疗、甚至防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基础。
当然,肺癌的研究与治疗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肺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与前景

肺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与前景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复杂,难以治愈,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传统肺癌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往往不能完全消除癌细胞,而且副作用也很大。
因此,临床医师和科学家一直在寻求新的肺癌治疗方法,最近几年,肺癌免疫治疗逐渐成为肺癌治疗的热点。
免疫治疗是通过增强或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杀死癌细胞,较传统疗法成本更低,并且不容易带来副作用。
目前,免疫治疗已经成为为肝癌、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等多种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在肺癌治疗领域,免疫疗法已经在过去几年快速发展。
在肺癌免疫治疗中,肺癌的具体类型、晚期或早期等因素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目前,两种免疫治疗中最有前途的方法分别是T细胞及其活化剂和抗CTLA-4抗体。
T细胞及其活化剂是使机体产生癌特异性T细胞的方法,它们的作用是攻击能够隐藏起来的肺癌细胞。
具体来说,T细胞与肿瘤抗原结合,识别和消灭癌细胞。
另外,抗CTLA-4抗体是一种可以增强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细胞活化剂,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产生应答。
这种方法适用于无法使用T细胞治疗的患者,尤其是那些晚期肺癌患者。
当然,免疫治疗不是万能方法。
尽管以显著的进展获得了长期的治疗响应,但结果并不稳定,且疗效与临床路径和病人特点密切相关。
免疫治疗的副作用同样不可避免,这也是该治疗方法的一个风险因素。
例如,免疫治疗可能导致免疫介导的肺炎、肝、肾和胰腺毒性等。
尽管如此,免疫治疗在肺癌领域已经获得了重要的进展,并且相信将来还会有更好和更有效的方法出现。
一些研究表明,与单一的免疫治疗相比,多种疗法联合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另外,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改变免疫细胞的表达亦是新近被关注的领域。
这些创新技术有望进一步增强肺癌免疫治疗的效果。
总之,肺癌的免疫治疗是一个相对新的领域,但已经有了重要的进展。
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前景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其疗效可能会在不断创新和改进的情况下越来越好。
肺癌手术治疗的新进展与趋势

肺癌手术治疗的新进展与趋势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学研究的深入,肺癌手术治疗的新进展与趋势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一、肺癌手术治疗的新进展1.微创手术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选择进行微创手术治疗。
微创手术通过小切口或胸腔镜等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例如,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肺楔形切除术在特定患者群体中已经成为较为常见的治疗选择。
2.增强复发监测的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的不断进步,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复发监测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循环肿瘤DNA检测技术可以通过血液样本监测术后肿瘤复发情况,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影像学技术如PET-CT扫描在术后复发监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3.精准化治疗的不断突破肺癌的发展与多个基因异常和信号通路异常相关,因此精准化治疗成为一个热点领域。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呈现出良好的效果,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新药的不断开发和临床试验的进行,使肺癌手术治疗进入了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时代。
二、肺癌手术治疗的趋势1.多学科团队治疗肺癌治疗从传统的单一学科发展为多学科团队治疗,包括肺癌外科医生、放疗专家、化疗专家、放射科医生等的合作。
多学科团队治疗强调了不同专家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2.个体化治疗策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个体化治疗策略成为肺癌手术治疗的趋势。
通过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可以筛选出适合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患者群体,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治疗效果。
3.靶向药物的研发和应用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将为肺癌手术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通过针对特定的肿瘤分子靶点,靶向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括经皮穿刺介入治疗和经气管介入治疗。其中经皮穿刺介入治疗可分为经皮穿刺瘤内局部注药治疗(经皮穿刺瘤体内注射无水乙醇、经皮穿刺瘤体内植入放射性核素微粒)和经皮穿刺肿瘤内局部消融治疗。经皮穿刺瘤内局部注药治疗原理都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部位并直接将药物注射入瘤体内,使局部肿瘤组织坏死。经皮穿刺肿瘤内局部消融治疗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原位灭活肿瘤,使肿瘤组织坏死达到非手术切除肿瘤的效果。经支气管介入治疗可通过支气管镜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或经支气管镜高频电烧灼、微波治疗或在镜腔内放疗。非血管介入治疗对于肺癌中晚期患者是一种简便有效、痛苦小、安全性大的微创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症状、控制患者病情[10]。
1.5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
代表药物是伊立替康,为半合成喜树碱的衍生物。在人体体内可被代谢为有活性的SN-38。SN-38与其可诱导单链DNA损伤,从而阻断DNA复制叉,由此产生细胞毒性。此种细胞毒性呈时间依赖性的,并特异性作用于S期间。
2介入治疗
肺癌的介入治疗包括血管内介入治疗和非血管介入治疗。近些年经过介入途径的治疗方法又有了新改进,如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和放射免疫治疗。
1.2干扰转录过程抑制RNA合成的药物
多柔比星,一般又叫阿霉素,既能抑制RNA的合成,又能抑制DNA的合成,能够作用于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抗瘤谱广,而且对乏氧细胞也具有一定的疗效。在治疗肺癌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脱发以及恶心呕吐等[4],偶可发生心脏毒性,引发心肌炎、心力衰竭。
1.3影响蛋白质合成和功能的药物
2.3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是以阻断肿瘤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特异性表达或高表达的分子作为靶点,阻断其生长、浸润、转移或诱导其凋亡,同时降低了对正常细胞的杀伤作用。
2.4基因治疗
是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把目的基因导入患者体内,纠正患者细胞错误的基因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1]。进行基因治疗一般为患有十分严重的疾病患者,如某些心血管疾病、遗传病和恶性肿瘤等。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原癌基因的活化一抑癌基因的失活一RNA表达谱改变。基因疗法主要有5种类型:(1)阻碍原癌基因过量表达治疗:利用RNA干扰myc、neu、ras等靶基因,如将抑制c.myc基因的mRNA-45表达质粒转染至ras基因异常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可以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2)补偿抑癌基因表达治疗: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正常的抑癌基因导入肿瘤细胞中,替代原有的突变失活的抑癌基因,或者干扰信号转导通路的失调,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3)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肺癌是血管依赖性肿瘤,肿瘤血管不存在平滑肌,血管基底膜有漏洞,容易导致肿瘤的转移。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主要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目前最常用、效果最好、特异性最高的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手段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基因治疗。(4)自杀基因治疗:此法是将表达外源性酶活性的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其表达的活性酶将肿瘤细胞周围的药物前体催化成为仅对肿瘤细胞有毒性的药物,杀死肿瘤。最常用的自杀基因治疗系统是胸腺嘧啶激酶基因/丙氧鸟苷系统。(5)免疫基因治疗:将外源基因转入肿瘤细胞中,使其细胞因子高表达,激化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作用,杀死肿瘤细胞[12]。
2.1血管内介入治疗
主要包括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BAI)、经肺动脉灌注化疗术、经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重动脉灌注化疗术、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及经肺动脉化疗栓塞术等5种[7]。其中BAI是应用最早也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基于原发性肺癌主要的支气管动脉供血嘲。由于BAI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内,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不良反应,因此其以操作简单、局部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可重复性好等特点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由于不同患者肿瘤的血供类型、组织学类型、分期及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同,BAI的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患者血管分支细小、不易被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就容易误入其内而引起肝肾损害、神经毒性以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9]。
此类代表药物是长春新碱。其作用于微管蛋白,干扰蛋白质代谢,抑制RNA多聚酶的活性,抑制细胞膜类脂质的合成和氨基酸在细胞膜的运转。长春新碱治疗小细胞肺癌时所出现的神经毒性较大,而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现象不明显。因此,治疗期问需严格检查血象。紫杉醇也属于抗微管药物,对G2和M期敏感,有放射增敏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和心血管毒性、骨髓抑制。在治疗肺癌时要注意患者是否发生过敏反应[5]。
1化学治疗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顺铂、吉西他滨、多柔比星、紫杉醇、长春新碱等。虽然治疗肺癌的药物较多,但是患者的生存率并没有明显改善,而且化疗属于姑息性的,主要目的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
1.1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顺铂、卡铂、奥沙利铂属于铂类药物,主要是破坏DNA结构和功能,具体是作用于DNA的嘌呤和嘧啶碱基,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损伤其细胞膜结构[2]。铂类化疗药物的特点是抗癌谱广、作用强、与多种抗肿瘤药物可以协同合作,并且无交叉耐药,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极佳。相关研究报道显示,用铂类治疗肺癌的总体有效率30%左右,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左右,1年存活率35%左右。环磷酰胺是烷化剂类药物,对G1期及M期细胞作用敏感,大剂量时可对各周期的细胞和非增殖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常用于恶性淋巴瘤、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鼻咽癌、肺癌等,有一定的疗效[3]。
1.4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治疗肺癌常见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是吉西他滨和培美曲塞。吉西他滨其主要作用于S期的肿瘤细胞,阻止G期向S期进展,不仅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还有自我强化作用,进一步提高细胞内活性复合物浓度。培美曲塞是一种多靶点抗代谢类细胞毒药物,借助还原型叶酸载体进入细胞,能高度亲和叶酸受体,抑制多种叶酸依赖性酶,干扰DNA合成,使细胞无法复制,从而实现抗肿瘤的目的。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当补充足够的叶酸和维生素B12后不良反应减轻。
肺癌的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
———————————————————————————————— 作者:
———————————————————————————————— 日期:
ﻩ
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班级:制药142
姓名:万廷彪
学号:
关键词:肺癌;化疗;介入;手术;基因;免疫;光动力;综述
摘要:肺癌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近50年来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在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一些工业大城市中,肺癌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已居首位,在女性发病率也迅速增高,占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2位或第3位。肺癌成为危害生命健康的一种主要疾病。肺癌的种类较多,其中最常发生的是非小细胞肺癌,而且当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治疗难度进一步加大。目前临床上对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化疗、介入、手术、基因、免疫、光动力治疗等等。本文就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