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3年水资源公报

辽宁省2013年水资源公报
辽宁省2013年水资源公报

辽宁省水资源公报

2013

辽宁省水利厅

2014年3月

辽宁省水资源公报

辽宁省水利厅发布

一、水资源量

2013年,全省降水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均多于多年平均值。与上年相比水库蓄水量略有增加,地下水位变幅变化不大。

2013年, 全省降水总量1092.88亿m3,折合年降水深751.1 mm,比多年平均值多10.8%。时空分布差异大,汛期降水偏多。

年内分配2013年,全省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8月。6-8月降水量507.3mm,占全年67.5%,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多14.5%;1-5月降水量96.6mm,占全年12.9%,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少13.0%;9-12月降水量147.2mm,占全年19.6%,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多18.5%。(降水量年内各月分配见图1)

地区分布从流域分区看,全省有5个流域三级区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多,有2个流域三级区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基本持平,有3个流域三级区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少。比多年平均值多40.0%以上的流域是第二松花江丰满以上,降水量为1049.9 mm;比多年平均值多20%-30%的有浑河流域和沿黄渤海东部

诸河,降水量分别为921.2mm和926.4mm;比多年平均值多10%-20%的流域是辽河柳河口以上和东辽河,降水量分别为721.4mm和804.8 mm;与多年平均值基本持平的流域是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和辽河柳河口以下,降水量分别为817.5mm和549.7mm;比多年平均值少10%-20%的流域为滦河山区、沿渤海西部诸河和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降水量分别为498.2mm、459.0mm和368.3mm。

从行政分区看,全省14个市级行政区,有7个市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多,有4个市降水量接近多年平均值,有3个市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少。比多年平均值多30%以上的是抚顺市,降水量为1027.5mm;比多年平均值多20%-30%的有大连市、铁岭市和丹东市,降水量分别为870.1mm、819.1mm、1261.2mm;比多年平均值多10%-20%的有本溪市、沈阳市和鞍山市,降水量分别为978.1mm、622.7mm、856.3mm;接近多年平均值的有营口市、辽阳市、阜新市和锦州市,降水量分别为760.7mm、779.9mm、497.6mm和527.2mm;比多年平均值少10%-20%的有盘锦市、朝阳市和葫芦岛市,降水量分别为536.7mm、413.4mm和500.1mm。

(各市降水量情况见图2)

(二)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2013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420.26亿m3,折合径流深288.8mm,比多年平均值多38.9%。汛期我省共发生5次较强洪水过程,有20个水文站(主要在辽河、浑河)出现新中国成立后有实测资料记录以来的前10位洪峰流量,其中抚顺浑河北口前水文站、铁岭寇河松树水文站均出现有实测记录以来第一位洪水。

从流域分区看,有7个流域三级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多,有3个流域三级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少。比多年平均值多150%以上的流域是第二松花江丰满以上,地表水资源量为2.99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100%-150%的有东辽河和浑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1.41亿m3和48.79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50%-100%的流域是辽河柳河口以上,地表水资源量为44.37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20%-50%的流域有沿黄渤海东部诸河和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111.77亿m3和49.60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10%-20%的是辽河柳河口以下,地表水资源量为9.72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10%-20%的流域是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地表水资源量为0.79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20%-40%的流域是沿渤海西部诸河和滦河山区,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24.99亿m3和1.42亿m3。

从行政分区看,全省有10个市级行政区的地表水资源量均比多年平均值多,有4个市级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少于多年平均值。比多年平均值多90%以上的是抚顺市,地表水资源量为60.18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60%-90%的是铁岭市,地表水资源量为33.75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30%-60%的有6个市,分别是大连市、沈阳市、辽阳市、丹东市、鞍山市和本溪市,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51.81亿m3、17.50亿m3、13.19亿m3、117.71亿m3、34.22亿m3和42.63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10%-30%的有营口市和阜新市,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

12.46亿m3和5.85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10%-30%的是锦州市和盘锦市,地表水资源量为7.32亿m3和2.16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30%以上的是葫芦岛市和朝阳市,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12.23亿m3和9.25亿m3。

出入境水量流入我省境内的河流主要有内蒙古、吉林的西辽河、东辽河、柳河、浑江、大凌河支流。2013年全省入境水量63.56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8.96亿m3。其中,浑江口以上入境水量42.08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7.25亿m3;辽河干流柳河口以上入境水量20.99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3.05亿m3;沿渤海西部诸河入境水量0.49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1.34亿m3。我省出境河流包括流出到河北、内蒙古、吉林的青龙河、老哈河在建平县的支流、东辽河在西丰县的支流和辉发河在清源县的支流。2013年全省出境水量423.39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116.04亿m3。其中,流入其他省份水量5.54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1.20亿m3;我省入海河流有辽河、浑太河及沿海诸河等,入海水量为256.17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65.66亿m3。

大型水库蓄水量2013年,全省26座大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63.87亿m3,比上年同期多2.20亿m3。其中省属八大水库年末蓄水总量43.76亿m3,比上年同期多2.58亿m3。

(三)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量是指地下饱和含水层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降水和地表水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量。2013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139.38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11.8%。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78.93亿m3,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67.54亿m3,山丘区与平原区重复计算量7.09亿m3。

地下水动态2013年,全省地下水存储量相对上年增加0.24亿m3,平原区地下水位变化不大。上升区(地下水位上升超过0.5 m)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原区昌图县的北部和西部、铁岭市区、调兵山市、铁岭县、彰武县的西北部

及康平县北部少部分地区,区域面积2239 km2,占整个平原区面积的8.2%,地下水位平均上升1.18 m,存储量增加1.86亿m3。下降区(地下水位下降超过0.5 m)有二个区域,其一,主要分布于新民市东部、辽中县的大部、法库县的南部,辽阳县部分地区,鞍山市区、海城市,凌海市的大部、黑山县西部、北镇市南部的部分地区,区域面积2972 km2,占整个平原区面积的10.9%,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91 m,存储量减少1.60亿m3;其二,沿渤海西部诸河平原区,区域总面积821 km2,占整个平原区面积的3.0%,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07 m,存储量减少0.54亿m3。除上升区和下降区外为相对稳定区(地下水位升降值在0.5米以内),其一,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区的大部分地区,区域面积为20671 km2,占整个平原区面积的75.5%,地下水位平均上升0.04 m,存储量增加0.56亿m3;其二,沿黄渤海东岸诸河平原区,区域面积为676 km2,占整个平原区面积的2.5%,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13 m,存储量减少0.04亿m3。

漏斗区 2013年,主要集中在沈阳城区东部望花地区的漏斗区面积大幅度减少,漏斗中心面积为0.05 km2,比上年减少5.01 km2,漏斗中心埋深2.57m,比上年减少21.81m。

2013年,辽阳首山漏斗中心位置与上年相同,位于辽阳市首山镇大赵台村,其漏斗区面积为147.30 km2,比上年减少1.60 km2,漏斗中心位置埋深为18.70m,比上年增加0.20 m。

海侵区 2013年全省海侵区面积为958.01 km2。其中,大连地区611.15km2,营口地区88.16 km2,锦州地区151.90 km2,葫芦岛地区106.80 km2。

(四)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总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2013年全省水资源总量463.17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

35.5%。

从流域分区看, 全省有6个流域三级区水资源总量比多年平均值多,有1个流域三级区与多年平均值基本持平,有3个流域三级区比多年平均值少。比多年平均值多130%以上的流域有第二松花江丰满以上和东辽河,水资源总分别为3.00亿m3和1.41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80-100%的是浑河流域,水资源总量54.08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30%-50%的流域有辽河柳河口以上、沿黄渤海东部诸河和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水资源总量分别为61.89亿m3、113.51亿m3和55.59亿m3;与多年平均值基本持平的流域是辽河柳河口以下,水资源总量为19.12亿m3;比多年平均少10%-20%的流域是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水资源总量为0.86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20%-40%的流域是沿渤海西部诸河和滦河山区,水资源总量分别为27.47亿m3和1.42亿m3。

从行政分区看,全省有10个市级行政区的水资源总量比多年平均值多,有1个市级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与多年平均值持平,有3个市级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少于多年平均值。比多年平均值多90%以上的是抚顺市,水资源总量为60.33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60%-90%的是铁岭市,水资源总量为41.30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30%-60%的有大连市、辽阳市、丹东市、沈阳市,鞍山市、本溪市,水资源总量分别为52.08亿m3、15.84亿m3、119.21亿m3、31.69亿m3、38.52亿m3和42.70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10%-30%的有营口市和阜新市,水资源总量为13.21亿m3和9.39亿m3;与多年平均值基本持平的是锦州市,水资源总量为13.05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10%-30%的是盘锦市,水资源总量为2.95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30%以上的是葫芦岛市和朝阳市,水资源总量分别为13.47亿m3和9.43亿m3。

(辽宁省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见表1)

二、水资源利用

供水量指各种水源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2013年全省总供水量142.13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 78.43亿m3,占55.2%;地下水源供水量60.00亿m3,占42.2%;其它水源供水量3.70亿m3,占2.6%。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47.92亿m3,引水工程供水量12.47亿m3,提水工程供水量18.04亿m3;在地下水源供水量中,浅层地下水供水量59.54亿m3,深层地下水供水量0.45亿m3,微咸地下水供水量0.01亿m3;在其它水源供水量中,污水处理回用3.60亿m3,海水淡化0.10亿m3。

用水量指各类用户取用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2013年全省总用水量142.13亿m3。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15.95亿m3,占11.2%;生产用水量121.12亿 m3,占85.2%;生态环境(河道外)补水量5.06亿m3,占3.6%。在居民生活用水量中,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 11.55亿m3,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4.40亿m3。在生产用水量中,第一产业用水量90.80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81.39亿m3,林牧渔畜用水量9.41亿m3;第二产业用水量24.62亿 m3,其中工业用水量22.85亿m3,建筑业用水量1.77亿 m3;第三产业用水量5.70亿m3。

(各市供、用水量情况见表2,各项用水量所占比例见图3。)

耗水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吸附、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至地表水体和地下饱和含水层的水量。2013年全省总耗水量91.12亿m3,综合耗水率64%。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59.46亿m3,耗水率73%;林牧渔畜耗水量8.34亿m3,耗水率89%;工业耗水量8.60亿m3,耗水率38%;城镇公共耗水量3.50亿m3,耗水率47%;城镇居民生活耗水量3.51亿m3,耗水率30%;农村居民生活耗水量4.09亿m3,耗水率93% ;生态与环境耗水量3.62亿m3,耗水率72%。

三、2013年重要水事

(一)完善落实治水政策,推动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辽宁省农村水利资产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出台并实施了《关于加强全省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20件。

(二)强化规划和前期工作,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编制完成了到村的《辽宁省水利综合规划》;继续开展了《全省水土保持规划》等8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启动了排灌和田间工程等农田水利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水利项目前期工作330项,其中猴山水库项目建议书、盘山闸加固初设报告以及锦凌、青山、三湾移民安置规划大纲调整获得批复。

(三)完善防汛减灾体系,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清河、汤河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完工,155座小型水库完成除险加固任务,11座小型水库降等报废,累计达56座。治理重点河道及海防堤201.5km。抢修水毁工程6000余处,加固堤防471km,疏通河道867km;修复水毁水库52座、水闸21座、农田灌溉设施220处,恢复农田灌溉面积35.6万亩。汛

期组织全省水库预泄防洪库容近15亿立方米,其中大伙房水库近3亿m3,在抗御“8.16”洪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灾害发生后,及时组织抢排116万亩农田积水7900多万 m3,在第一时间恢复了62万受灾群众的临时饮水;清理大伙房库区漂浮物100多万 m3,确保了水质安全。

(四)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确保供水安全

锦凌、青山、三湾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已下闸蓄水。大伙房输水应急入连、长海县跨海引水工程已具备通水条件。省人大审议了地下水资源保护决议执行情况的报告,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了《压采地下水工作责任书》,继续推进替代地下水配套设施建设,全年压采地下水2.28亿m3,累计压采地下水5.09亿m3。省直水利工程科学调度,在确保生活、生产用水的基础上,调放河道生态用水10多亿 m3,不仅有效地改善了河道水生态环境,还提升了沿岸工农业产品的质量,发挥了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五)推进惠农工程建设,确保群众受益

在确保2012年实施的200万亩节水滴灌工程投入使用的同时,又完成了300万亩的建设任务,开展了29个不同灌溉模式、总面积13.32万亩的粮食作物示范项目。完成了14座大中型灌区改造、188处泵站改造、11个小农水重点县、255项小农水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全年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分别达到146万亩和207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1.28亿斤。全年完成新增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27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8.3万亩。

(六)落实管理和服务措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完善了61个县级质量监督机构,落实了208名质量监督人员;从市县近两年实施的重点工程中抽查915个项目进行质量检测。基本建立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40个县(市)、812个乡镇水利服务站、2816名水利员已划转

到县级水利部门统一管理,机构和人员经费纳入县级财政统一保障;725处站房库房、727台基层服务车辆已交付使用;13个涉农市辖区的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水利员、水管员、库管员在农村水利工程管护特别是防汛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强化了农村水利资产管理,组织乡镇水利服务站、水利员全程参与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启动了已有农村水利工程及设施设备登记造册工作,已完成农村水利资产村级档案、乡级台账和县级总账,并报市备案,为确保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护到位,工程及设施设备持续发挥效益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增强了水行政执法能力,累计完善了52个市县专职水政监察机构和59个水利公安机构,全年累计查处水事案件676起,查扣设备264台套,有效遏制了污染水源、盗采砂石资源、破坏水利设施等违法行为。

2011年《辽宁省水资源公报》

2011年《辽宁省水资源公报》 201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河川径流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多年平均值。与上年相比水库蓄水量有所减少,地下水位略有下降,水资源质量没有明显变化。 一、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11年全省总降水量为868.69亿m3,平均降水深597.0mm,比多年平均值少12.0%,比上年少39.3%,时空分布差异较大。 年内分配 2011年,全省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月,7-8月降水量为339.5mm,占全年降水量的56.9%,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少3.2%;1-6月降水量为185.2mm,占全年降水量的31.0%,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少8.8%;9-12月降水量为72.3mm,占全年降水量的12.1%,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少41.8%。 地区分布从流域分布看,全省各流域三级区降水量均比多年平均值少。其中,东辽河比多年平均值少28.4%;比多年平均值少20%以上的流域还有第二松花江丰满以上和浑河;比多年平均值少15%-20%的流域有辽河柳河口以上、西辽河和滦河山区;比多年平均值少10%-15%的流域是沿渤海西部诸河;比多年平均值少10%以下的流域有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辽河柳河口以下和沿黄渤海东部诸河。 从行政区分布看,除大连市的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略多外,其它各市的降水量均比多年平均值少。大连市降水量为732.7mm,比多年平均值多 4.6%。盘锦市和营口市的降水量为599.9mm和663.7mm,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少2.2%和4.3%。辽阳市、鞍山市、沈阳市和朝阳市降水量分别为673.2mm、711.8mm、540.7mm和435.7mm,依次比多年平均值少7.2%、8.0%、9.7%和9.8%。本溪市、丹东市和锦州市降水量分别为769.4mm、898.3mm和485.9mm,比多年平均值少10.1%、12.8%和13.8%。阜新市和葫芦岛市降水量分别为396.2mm和494.4mm,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少17.7%和17.8%。抚顺市和铁岭市降水量为607.5mm和500.5 mm ,比多年平均值分别少22.2%和24.5%。 (二)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是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2011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60.52亿m3,折合径流深179.0mm,比多年平均值少13.9%,比上年少53.0%。全省流域三级分区,除辽河柳河口以下和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比多年平均值多以外,其它各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均比多年平均值少。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偏少最多的流域是东辽河和滦河山区,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少57.4%和57.0%;其次是辽河柳河口以上,比多年平均值少40.0%;第二松花江丰满以上和沿渤海西部诸河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少37.0%和33.4%;西辽河比多年平均值少26.3%;浑河和沿黄渤海东部诸河比多年平均值少12.4%和5.6%。 按行政分区分析,全省有4个行政市的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多,有10个行政市的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少。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多的城市有盘锦市、辽阳市、大连市和营口市,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多35.0%、24.9% 、11.7%和5.5%。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地表水资源量偏少最多的是铁岭市,比多年平均值少42.7%;比多年平均值少30%-40%的城市有朝阳市、阜新市和葫芦岛市;比多年平均值少20%-30%的是抚顺市;比多年平均值少10%-20%的有3个城市:锦州市、丹东市和本溪市;比多年平均值少10%以下的是沈阳市和鞍山市。 出入境水量流入我省境内的河流主要有内蒙古、吉林的西辽河、东辽河、柳河、浑江、大凌河支流。2011年全省入境水量27.43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27.17亿m3。其中,浑江口以上入境水量20.98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13.85亿m3;辽河干流柳河口以上入境水量6.14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11.80亿m3;沿渤海西部诸河入境水量0.31亿m3,比多年平

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拟

第29卷第10期2010年10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 ol.29,No.10Oct.,2010 收稿日期:2010-01;修订日期:2010-07.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60697004)。作者简介:张洁(1982-),女,陕西西安人,主要从事人地关系与区域规划研究。E-mail:zhangxiyue1982@https://www.360docs.net/doc/6c6175378.html, 1178-1184页 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拟 张洁1,李同昇2,王武科2 (1.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西安710032;2.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西安710127) 摘要:以渭河流域(干流地区)为例,以水资源利用为主线,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并利用Venple 软件,选取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缺水反馈模式、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调水耦合模式等4种方案对该系统进行调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数理模型比较,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进行模拟更能够反映出流域系统的非线性、高阶次和反馈性的特征,可以较好的模拟流域水资源、污染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通过对4种情形下建立的不同模式的运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经济高速发展模型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但是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同时水资源和经济的矛盾会急剧恶化;缺水反馈模式和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考虑了资源和环境的限制,是对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的完善;调水调控模式将区外水资源引入渭河流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和资源压力,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最接近实际,也是目前对渭河流域人地系统进行调控最可取的方案。建议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时考虑经济、资源、环境的统筹发展,综合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可能对区域发展造成的影响,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仿真模拟;渭河流域 1引言 除了干旱的和寒冷的地区,全球陆地表面的大 部分区域都是由流域构成的[1]。流域是以河流为纽带的,以水资源利用为核心的,自然、经济、社会相互融合的,上、中、下游之间紧密相连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纵横交错的多维复杂的带状区域[2]。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巨系统,是人与地以流域为依托形成的一个多层次、多变量、时间和空间相协调的耦合系统[3-4],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与相互反馈过程是推动人地系统发展的根本动力[5]。随着人类对流域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扩大,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流域区逐步成为生态脆弱地区和敏感地区,流域人地关系成为地理学的关注点之一。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是建立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基础上的,以反映反馈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行为特征的一类动力学模型,其突出特点是擅长处理非线性、复杂性、长期性和时变性等系统耦合问题[6]。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寻优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寻找系统较优或次优的结构与参数,以求得较优的系统功能。SD 模型通过 设定系统各种控制因素,以观测输入的控制因素变化时系统的行为和发展,从而能对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实验。 由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用动态的、系统的、内部紧密关联的观点来研究流域,能很好的反映流域人地系统的独有特征,对研究和规划复杂的未来行为和相应的长期战略决策有独到的优点,因此有很多学者借助SD 模型对流域人地关系进行研究,王武科等[7]、喻小军等[8]、鲍超等[9]、王慧敏等[10]、秦丽云[11]对流域水资源、土地资源、产业结构等要素的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方创琳等[12-13]、李同升等[14]对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耦合优化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此外,李林红[15]将SD 模型与投入产出表、郭怀成等[16]将SD 模型与多目标规划模型(IFMOP)有机结合研究流域环境系统。借助SD 模型既可以进行时间动态分析,又可进行部门间的协调,它能对系统内部、系统内外因素的互相关系予以明确的认识,对系统内所隐含的反馈回路予以清晰的体现[17-19]。本文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支撑,以渭河流域(干流地区)为实例建立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模型,并进行多种方案调控试验,求解流域人地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9

200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9年,我国气候异常,一些地区降雨之多、台风之强、旱情之重为历史 罕见。旱情来得早、去得晚、范围广、影响大,特别是冬麦主产区年初的冬春连旱,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东部的夏伏旱,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和西南局部的秋冬连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全年有9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发生强风、暴雨、高潮同时出现的最不利形势。受多次大范围、高强度降雨过程影响,全国有210多条河流相继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超前部署,科学决策,精心调度,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广大军民奋力抗灾救灾,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涝干旱台风灾害损失。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国家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领域。各级水利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保持了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扩大内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强力推进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大任务,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解决;为应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不高、水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创近年来新开工大型水利工程数量历史新高;水利法制建设稳步

推进,依法治水、科学管水能力不断提升。水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9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591.1mm,折合降水总量为55965.5亿m3,比常年值偏少8.0%。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面平均降水量为315.7mm,比常年值偏少3.8%;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面平均降水量为1079.7mm,比常年值偏少10.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和青海偏多程度约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2个省(自治区),其中北京和云南偏少约25%。 地表水资源量 2009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5.2亿m3,折合年径流深244.2mm,比常年值偏少13.4%。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3.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少13.5%。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黑龙江、上海、青海、海南偏多程度在23%~56%之间,江西、吉林、云南、河南、福建、内蒙古、宁夏偏少程度在25%~37%之间,山西、辽宁、河北、北京偏少程度在45%~62%之间。 2009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54.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为5193.3亿m3,从我国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1090.7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3960.9亿m3。

2016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

前 言 《陕西省水资源公报》是陕西省水利厅定期向各级政府、社会 各界通报上年度全省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情况的专业性 年报。旨在为政府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向社会公布 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状况,呼唤全社会关注水资源、珍惜水、 保护水,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批 准:王拴虎 审 定:张玉忠?王建杰 审 核:程子勇?吴?萍 审 查:龙正未?赵?洁?王清发 编 制:田宏伟?葛芬莉?刘小学?陈芳丽?薛亚莉 张春玲?古明兴?王?杰?张宏斌?杨建宏 靳姗姗?王灵灵?李润武?鱼晓利?赵丽云 张瑞萍?刘?莎?柴?娟?王?芳?艾?超? 陈?博?云亚静 主办单位:陕西省水利厅 编制单位: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陕西省地下水管理监测局 陕西省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一?综述 陕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流域13.3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4.8%;长江流域7.2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5.2%。 2016年陕西省平均年降水量为626.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287.4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4.6%,属平水年。 水资源总量为271.48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了35.9%,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49.1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07.3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重复计算量85.08亿立方米。 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90.8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55.53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61.13%,地下水供水量33.28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36.64%,其他水源供水量为2.02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2.23%。 各部门总用水量90.8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33亿立方米,减少了0.4%,其中地表水用水量55.53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47亿立方米,减少了0.8%。农灌用水量48.0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2.91%;林牧渔畜用水量为9.5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0.53%;工业用水量13.6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5.07%;居民生活用水量13.2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4.61%;城镇公共及生态环境用水量为6.2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88%。 全省总耗水量为54.63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60.1%。其中地表水耗水量为34.84亿立方米。 2016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11.210亿吨,其中:第二产业废水排放量5.172亿吨,第三产业废污水排放量1.299亿吨,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4.739亿吨。全省排入江河的废污水总量为9.771亿吨。 全省河流水质评价结果:在7524.1公里评价河长中,全年平均Ⅰ~Ⅲ类水质河长占71.1%,比2015年增加1.6%;Ⅳ~Ⅴ类水质河长占18.7%,比2015年增加3.4%;劣Ⅴ类水质河长占10.2%,比2015年减少5.0%。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8-10-13 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水利事业保持了投资加大、建设加快,基础增强、管理加强,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2007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水旱灾害呈现先旱后涝、旱涝急转和旱涝并发的局面。淮河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台风前少后多强度大,山洪灾害频发,城市暴雨内涝严重。北方大部及南方一些地区发生冬春连旱,江南、华南等地发生严重夏伏旱,旱情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和作物生长关键期,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面对严重的水旱灾情,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有关部门周密部署,受灾地区干部齐心合力,军民团结一致,夺取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7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10.0mm,折合降水总量为57763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5.1%。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六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317.9mm,比常年值偏少3.1%;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四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1128.4mm,比常年值偏少6.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和甘肃分别偏多13.8%和11.5%;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内蒙古、江西、黑龙江的偏少程度超过20%,北京、广西、河北、湖南、广东、天津偏少15%~10%。

辽宁省2013年水资源公报

辽宁省水资源公报 2013 辽宁省水利厅 2014年3月

辽宁省水资源公报 辽宁省水利厅发布 一、水资源量 2013年,全省降水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均多于多年平均值。与上年相比水库蓄水量略有增加,地下水位变幅变化不大。 2013年, 全省降水总量1092.88亿m3,折合年降水深751.1 mm,比多年平均值多10.8%。时空分布差异大,汛期降水偏多。 年内分配2013年,全省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8月。6-8月降水量507.3mm,占全年67.5%,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多14.5%;1-5月降水量96.6mm,占全年12.9%,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少13.0%;9-12月降水量147.2mm,占全年19.6%,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多18.5%。(降水量年内各月分配见图1) 地区分布从流域分区看,全省有5个流域三级区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多,有2个流域三级区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基本持平,有3个流域三级区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少。比多年平均值多40.0%以上的流域是第二松花江丰满以上,降水量为1049.9 mm;比多年平均值多20%-30%的有浑河流域和沿黄渤海东部

诸河,降水量分别为921.2mm和926.4mm;比多年平均值多10%-20%的流域是辽河柳河口以上和东辽河,降水量分别为721.4mm和804.8 mm;与多年平均值基本持平的流域是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和辽河柳河口以下,降水量分别为817.5mm和549.7mm;比多年平均值少10%-20%的流域为滦河山区、沿渤海西部诸河和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降水量分别为498.2mm、459.0mm和368.3mm。 从行政分区看,全省14个市级行政区,有7个市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多,有4个市降水量接近多年平均值,有3个市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少。比多年平均值多30%以上的是抚顺市,降水量为1027.5mm;比多年平均值多20%-30%的有大连市、铁岭市和丹东市,降水量分别为870.1mm、819.1mm、1261.2mm;比多年平均值多10%-20%的有本溪市、沈阳市和鞍山市,降水量分别为978.1mm、622.7mm、856.3mm;接近多年平均值的有营口市、辽阳市、阜新市和锦州市,降水量分别为760.7mm、779.9mm、497.6mm和527.2mm;比多年平均值少10%-20%的有盘锦市、朝阳市和葫芦岛市,降水量分别为536.7mm、413.4mm和500.1mm。 (各市降水量情况见图2) (二)地表水资源

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字体:大中小【打印】来源:监测处时间:2003-06-0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史捍民 2003年6月1日 中央关怀 4至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率领调研组对我市大气质量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首都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 5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工程时强调,北京要管好水、用好水,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保证首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9月17-20日,以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皓若为组长的全国人大调研组,对我市落实“绿色奥运”、改善环境质量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 12月27日,经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55%的工作目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和慰问。 综述 2002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和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拓创新,努力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环境污染防治目标和对策》(1998-2002年),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重点,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全面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实现了全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3130.0亿元,总人口达到1423.2万人,能源总消耗4510.7万吨标准煤。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但同时,耗煤量过大、机动车快速增加、水资源紧缺、城市建设规模扩大等因素,依然严重制约着首都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的迅速改善。

200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河划分为兰州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等流域分区。 2001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0mm,折合降水总量3210.46亿m3,较常年偏少9.4%。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416.4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23.33亿m3,地下水资源量316.90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23.77亿m3。 2001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74.55亿m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为336.79亿m3。黄河总耗水量为361.79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为265.15亿m3。 2001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1.35亿t,其中工业废水29.56亿t。2001年黄河流域水质评价河长7497km,其中:Ⅱ、Ⅲ类水河长为2380km,Ⅳ类水河长为1976km,Ⅴ类、劣Ⅴ类水河长为3141km。 2001年重要水事:(1)黄河在特大干旱年再次实现全年不断流。(2)黄委启动“数字黄河”工程。(3)水利部召开黄河、黑河、塔里木河调水和引黄济津总结表彰大会。(4)汪恕诚部长提出“四不”治黄目标。(5)洛河发生氰化物污染事故。(6)水利部领导考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7)第16届中日水资源交流会在郑州召开。(8)黄河东平湖出现历史最高水位。(9)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拉西瓦水电站动工兴建。

一、水情概况

1.1降水 2001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0mm,折合降水总量3210.46亿m3。与上年降水量相比,全流域平均偏多5.8%;与常年降水量相比,全流域平均偏少9.4%。流域内各分区降水量以花园口以下的525.8 mm 为最大,其次为三门峡至花园口的521.6mm;兰州至头道拐的238.3mm为最小,其次为黄河内流区的293.0mm。2001年黄河流域各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及常年比较见图1 。 1.2实测河川径流量 2001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常年相比均偏少。总体趋势是:自上游至下游,偏少幅度逐渐增大。兰州站偏少25.7%,花园口站偏少59.5%,利津站偏少86.2%。2001年黄河干支流主要水文站实测河川径流量见表1。 2001年黄河利津站实测年径流量46.53亿m3,扣除利津以下河段引黄水量5.64亿m3,黄河全年入海水量为40.89亿m3。2001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上年及常年比较见图2。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2

水利部二○○二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2年,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水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成效,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002年,我国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海河、辽河、黄河来水遭遇特枯。南四湖几近干涸,京杭运河济宁段断航50天,辽河干流断流158天。现将2002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 一、水资源量 200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26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多3.2%。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4.8%(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26.0%),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7.2%。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山东、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比常年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新疆、湖南、上海、江西。 200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4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4.2%。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7.5%(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72.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10.8%。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50%以上的有天津、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山西;比常年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50%以上的是上海和湖南。2002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78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6705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7693亿立方米。 2002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697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012亿立方米。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255亿立方米,比常年多2.9%,其中北方五个流域片水资源总量4158亿立方米,比常年少22.4%,南方四个流域片24097亿立方米,比常年多9.0%。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5%,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29.8万立方米。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对全国3093座大中型水库统计,2002年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970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量增加41亿立方米。在九大流域片中,黄河片、海河片和松辽河片分别减少77亿、17亿和16亿立方米,长江片、淮河片和东南诸河片分别增加83亿、46

中国水资源公报1997

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节录) 1997-01-01 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节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1997年全国面平均降水量613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为5816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4.2%,属平水年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是: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偏少,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偏多,属北枯南丰型。各流域片年降水量(见表1)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松辽片少11.4%,海河片少33.0%,黄河片少27.4%,淮河片少19.5%,长江片少5.7%,珠江片多20.4%,东南诸河片多17.8%,西南诸河片少1.4%,内陆河片少16.5%。 表1 1997年流域分区水资源量单位:亿立方米

注:地下水资源量缺上海和西藏。 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1997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835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为283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多2.2%。各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见表1)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松辽片少18.6%,海河片少54.5%,黄河片少42.5%,淮河片少43.1%,长江片少4.1%,珠江片多36.7%,诸河片多23.1%,西南诸河片少2.0%,内陆河片少4.7%。 1997年,从新、内蒙古、桂、滇、藏5省(区)边境流入国境的水量共309亿立方米,从新、滇、藏3省(区)流出流出国境的水量共5606亿立方米,从辽、吉、黑、内蒙古4省(区)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972亿立方米。1997年 全国入海水量17362亿立方米,其中北方松辽、海河、黄河和淮河4片的入海水量为373亿立方米,南方长江、珠江和东南诸河3片的入海水量为16989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指当地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的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扣 除水面面积和矿化度大于2克/升的咸水面积后,全国地下水计算总面积为823 万平方公里(缺上海和西藏),1997年地下水资源量为6942亿立方米,各流域片的地下水资源量见表1。 北方五大流域片1997年地下水资源量为2242亿立方米(缺西藏羌塘内陆河),比上年减少11.2%。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325亿立方米,加上井灌回归 补给量后的总补给量为1402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3.2%。与上年比,各流域 片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的增减情况是:海河片减少41.9%,淮河片减少21.4%,黄河片减少11.1%,内陆河片减少7.5%,仅松辽片增加1.8%。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水利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的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着力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

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水资源调度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65.8mm,比常年值偏多11.5%;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80.2mm,比常年值偏多6.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辽宁和吉林等3省(自治区)偏多程度大于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偏少18.2%、12.6%和10.6%。 地表水资源量 201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9797.6亿m3,折合年径流深314.7mm,比常年值偏多11.6%。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6.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0.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辽宁和吉林偏多程度大于80%,海南、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安徽和新疆偏多程度在30%~60%之间;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和内蒙古偏少程度在30%~60%之间。

陕西省水资源情况简谈

陕西省水资源情况简谈 2012013231 地科一班赵芸芸 一,水资源概况 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中部为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南部为陕南秦巴山地,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西高东低。陕西省水资源十分缺乏,水资源总量为4421.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2,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8. 二,降水 1年际变化大 陕西省年降水量在330-1250mm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53mm,最大降水量约是最小降水量的3.8倍,各地年降水相对变率在8-25%之间。 2季节变化大 全省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夏季为多雨季节,降水量占各地年降水量的50%以上,秋季和春季为过渡季节,秋季降水量占各地年降水量的25%,春季占15%左右,冬季为少雨季节,降水量占各地年降水量不足5%。, 3区域差异显著 年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东西差异,受地形影响山地多于河谷和平原。 三,地下水 陕西省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95.09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37%.地下水资源的水质好,成为陕西水资源,尤其是城市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 四,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城市化的加剧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 2农耕需水量大 陕西省的农业用水量占全省用水量的86%,而且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导致水资源的利用率低,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3水污染加剧了水危机 陕西省的水污染比较严重,陕西省2006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4.05亿吨,远远高于北京的1,28亿吨,但是陕西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低于北京。 4地下水过度开采 由于地下水的需求量大,但是补给量有限,严重的超采导致深层承压水位大幅度下降,加上有部分水质的污染,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的突出,另外,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会导致地面下陷和地裂缝。 5防洪蓄水能力差 陕西省主要河流由于水少沙多的水情变化,使河道淤积加剧,河道萎缩,主槽泄洪能力下降。五,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加强气象水文检测,及时准确做好水情旱情的预报 2通过引水蓄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陕南的秦巴山地是陕西唯一的富水区,而且工程造价比修建同等长度的穿山铁路低,所以可以考虑引陕南的水来缓解陕北和关中的干旱;另外陕西干流刚好覆盖陕北,渭北,关中的缺水区,所以还可以考虑引黄河干流。 3改变观点,改变生活用水习惯 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使每个公民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4建立节水农业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6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730.0mm,比多年平均偏多13.6%,比2015年增加10.5%。 地表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折合年径流深330.3mm,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3%。2016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179.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083.6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124.6亿m3;全国入海水量20825.5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8854.8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9.8%。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928.1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7252.4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7亿m3。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2008.8亿m3。 水资源总量2016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1%。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地下水资源量8854.8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92.5亿m3。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7.3%,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4.3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6年,对全国639座大型水库和3410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953.7亿m3,比年初蓄

水总量减少40.7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6年,对29个水面面积在100km2及以上的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301.1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11.0亿m3。其中,青海湖、南四湖、洪泽湖分别增加14.5亿m3、8.0亿m3和7.6亿m3;鄱阳湖和太湖分别减少17.3亿m3和3.0亿m3。 地下水动态2016年,北方16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变量67.0亿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2016年,全国供水总量6040.2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18.6%。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12.4亿m3,占供水总量的81.3%;地下水源供水量1057.0亿m3,占供水总量的17.5%;其他水源供水量70.8亿m3,占供水总量的1.2%。与2015年相比,地表水源供水量减少57.1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12.2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6.3亿m3。 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887.1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浙江、福建、辽宁、山东和江苏,分别为317.0亿m3、189.6亿m3、127.1亿m3、71.7亿m3、59.6亿m3和52.2亿m3,其余沿海省份大都也有一定数量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用水量2016年,全国用水总量6040.2亿m3。其中,生活用水821.6亿m3,占用水总量的13.6%;工业用水130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21.6%;农业用水376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62.4%;

辽宁省水资源费征收办法

辽宁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辽宁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经2007年1月16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01号公布,根据2009年7月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辽宁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的决定》(2009年7月11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34号)修订。该《办法》共33条,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1987年12月28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布的《辽宁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和1994年10月6日发布的《辽宁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中文名 辽宁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类型 政府令 省长 陈政高 时间 二○○九年七月十一日 目录 1. 1修改决定 2. 2辽宁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修改决定 编辑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辽宁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的决定 省政府决定对《辽宁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作如下修改: 第二十六条修改为:“征收的水资源费按照国家规定比例分别上缴中央和地方国库。省、市、县之间水资源费的分配比例,由省财政部门会同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公布。”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辽宁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根据本决定做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辽宁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编辑 (2007年1月16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01号公布,根据2009年7月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辽宁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的决定》修订)第一条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根据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国务院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北京水资源公报(2009年)

(2009) 北京市水务局

目录 一、概述 二、水资源 三、水资源利用 四、水质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编委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水务局 编制单位:北京市水文总站 审定: 审核: 审查: 技术负责:赵学丽、窦艳兵、黄振芳 公报编制:范庆莲 地表水资源量部分:范庆莲、白国营 地下水资源量部分:刘文光、刘翠珠 供用水量:戴岚 水质部分:焦忠志、姜体胜

一、概述 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448mm,比2008年降水量638mm少30%,比多年平均值585mm少23%。为枯水年。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6.7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5.08亿m3,水资源总量为21.84亿m3,比多年平均37.39亿m3少42%。 全市入境水量为3.03亿m3(未包括南水北调河北应急段调水2.6亿m3),出境水量为8.23亿m3(其中包含污水和再生水6.2亿m3)。 全市18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3.54亿m3,可利用来水量为3.49亿m3。 官厅、密云两大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1.58亿m3,可利用来水量为1.99亿m3(包括密云水库收白河堡水库补水0.68亿m3)。 全市平原区年末地下水平均埋深为24.07m,地下水位比2008年末下降 1.15m,地下水储量减少5.9亿m3,比1980年末减少86.2亿m3,比1960年减少106.9亿m3。 2009年全市总供水量35.5亿m3,比2008年的35.1亿m3增加0.4亿m3。 全市总用水量为35.5亿m3,其中生活用水14.7亿m3,环境用水3.6亿m3,工业用水5.2亿m3,农业用水12.0亿m3。 2009年监测水质总河长2545.6km,其中有水河长2323.7km。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河长943.8km;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河长134.8km;符合Ⅳ类水质标准河长159.4km;符合Ⅴ类水质标准河长21.0km;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河长1064.7km。达标河长1072.1km。 大中型水库除官厅水库水质为Ⅳ类外,其它均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 监测湖泊面积719.6hm2。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559.6h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98.0hm2;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62.0hm2。达标面积642.6hm2。 浅层地下水水质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3308k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3030km2。 深层地下水水质明显好于浅层地下水,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2872k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563km2。 基岩水均符合Ⅲ类水质标准。

2013水资源公报 (1)

表1 市(直管县)2013年大中型灌区及小型样点灌区灌溉用水量调查表 序号灌区名称所在行政 区名称 所属水资 源二级区 名称 灌区 类型 设计 灌溉面积 (万亩) 有效 灌溉面积 (万亩) 实际 灌溉面积 (万亩) 水源取水量(万m3) 灌溉毛用水 量(万m3) 亩均灌溉 毛用水量 (m3/亩) 地表水地下水其他水源合计 (1) (2) (3) (4) (5) (6) (7) (8) (9) 1 宋岗电灌淅川县香花渠灌21.41 13 13 3380 3380 3380 260 注1.大中型灌区指设计灌溉面积在10万亩及以上的灌区,样点灌区指2013年度各市(直管县)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确定的小型样点灌区; 2.所在行政区按灌区受益范围所在的省辖市/省直管县填写,当灌区受益范围跨省辖市/省直管县时,应分别填写所在省辖市/省直管县名称及其所占比例; 3.所属水资源二级区名称按灌区受益范围所在的水资源二级区填写,当灌区受益范围跨水资源二级区时,应分别填写所属水资源二级区名称及其所占比例; 4.灌区类型按“渠灌”、“井灌”、“井渠结合”填写; 5.设计灌溉面积填写灌区上级主管部门最新批准的规划设计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填写在现有水源、工程等条件下在一般年份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面积,包括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和非耕地上的林地、园地、牧草地有效灌溉面积;实际灌溉面积填写2013年实际灌溉到的面积,在同一亩耕地上无论灌水几次,都应按一亩统计,不应按灌溉亩次统计; 6.水源取水量按灌区所有取水口取用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水源用于农业灌溉水量分别填写。地表水包括从河流、湖泊、水库、塘坝等地表水体取用的水量,地下水指直接取自地下含水层用于灌溉的水量,其他水源包括污水处理再利用、雨水集蓄利用等用于灌溉的水量。 7.灌溉毛用水量填写水源取水量中用于灌区耕地和非耕地灌溉的水量,包括渠系输水损失。 8. (3)≤(2),(7)=(4)+(5)+(6),(8)=(7),(9)=(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