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做 阅读及答案
想和做 阅读附答案

想和做阅读附答案 想和做胡绳①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②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
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
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者一般人的通例。
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
到底为什幺要做这件事,为什幺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③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
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④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幺要做这件事,为什幺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
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幺目的,有什幺意义,有什幺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
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人类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
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⑤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
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
无论什幺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⑥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怎幺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
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
3想和做①

3 想和做①3 想和做①胡绳(注释:①选自《胡绳全书》第五册(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选入课本时,作者做了较大改动。
胡绳(1918—2000),江苏苏州人,哲学家、历史学家。
)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
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一般人的通例①。
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②”,照样做去。
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注释:①〔通例〕即惯例,指一般人习惯的做法。
②〔依葫芦画瓢(piáo)〕比喻呆板地照原来的样式去做,缺乏创造力。
瓢,用来舀水或面粉等的器具。
多用对半剖开的葫芦瓜做成,也有用木头挖成的。
)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
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
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
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
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
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
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
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2018年语文版(2017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6 想和做

6想和做01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水禽.(qín)画瓢.(piáo)石磨.(mò)观chá(察) 脑jīn(筋) yuán(缘)故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习近平:要褒奖埋头苦干....的干部,砍掉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
B.生意场上,投机取巧....获取的利润,终究是暂时的。
C.他一紧张说话就有点结巴,滔滔不绝....的,一段话要说很长时间。
D.不掌握好的方法,不制定明确的目标,做再多也是劳而无功....。
(解析:C项“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 3.(2019·深圳)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大了。
B.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
(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把“增加”改为“提高”;B项语意重复;“谈论”和“热议”去掉其中一个;D项主语残缺,去掉“在”。
)4.(2019·毕节)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B)①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为止。
②再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取一张纸条,顺着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
③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前面,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
④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
A.④③①②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D.③④②①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只思考不行动,人生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不思考就盲目行动,同样会劳而无功。
班级开展“想和做”讨论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请写出这个寓言故事的名称,并从“想和做”的角度来说明故事的寓意。
2021年上海徐汇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1年上海徐汇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21.01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6分)1.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路难(其一)》)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题》)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5.毕业临近,可用所学的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
【答案】(一)默写(16分)1.忽复乘舟梦日边2.露从今夜白3.蜡炬成灰泪始干4.贤者能勿丧耳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解析】1.《行路难》中此句是默写重点,涉及两个典故,重点关注“忽”“复”“舟”几个字的书写。
“忽”字注意上半部分不能写成“匆”,“复”中间只有一横,不能写成两横,“舟”是两点,也要尤为注意。
2.此句难度不大,是名句也是默写的重点,注意“露”字一笔一画写好。
3.《无题》中最容易出现默写的两句便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需要注意“蜡炬”的偏旁部首是“虫”和“火”,这里是易错点。
4.此句难度不大,但是学生背诵时容易词序颠倒,需要特别注意,同时要关注“耳”,不能写成“尔”。
5.此句为千古名句,经常以理解性默写或者运用性默写的形式出现。
注意“婵娟”都是“女”字旁。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想和做》练习测试及答案

《想和做》练习测试一基础知识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滔滔________ 埋头________ 成年________ ________取巧2.选词填空:能够苦干________是好的,________只顾埋着头,不肯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________并不值得赞美。
(号然、固然、但是、如果、其实,所以)________ 什么人,________他怎样忙,________抽点功夫来想一想。
(无论,应该,不管,必须)3.对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 ] A.投机取巧(时机)埋头苦干(低着头)B.滔滔不绝(断)成年累月(积累)C.依葫芦画瓢(依照、按照)劳而无功(成效)D.执迷不悟(坚持)不毛之地(草木)4.下面标题能表明文章中心论点的是[ ] A.《纪念白求恩》B.《想和做》C.《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D.《从三到万》5.细读课文,选出文章分析议论的重点[ ] A.重在做 B.重在想C.重在做和想6.下列引号中表引用的一句是[ ] A.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
B.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
C.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
D.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
7.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的是[ ] A.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
B.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山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C.菜园里总有几种蔬菜竞绿争肥。
D.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8.对偶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以“桃李春风一杯酒”为上句,与其构成对偶的一句是[ ] A.绿柳宜做两家春 B.疾如万骑千里来C.江湖夜雨十年灯 D.江至浔阳九派分9.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是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PGN0025.TXT/PGN>[ ] A.,,,。
,。
B.,。
;。
,,。
C.,,,;,。
《想和做》

延伸拓展
这个学生属于只做不想、埋头苦干的一类人。
课文作者对其持否定态度。
卢瑟福所以“大为光火”,是因为这个学生没有把
思考和实验联系起来。
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勤奋的学生却遭到斥责,看似委屈, 实际上卢瑟福是在传授“想”和“做”要联结起来的真经。 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忙碌碌 之中,却不愿意拿出一些时间进行思考,这就会使自己的 思维总是徘徊在低水平的层面上,最终一无所获,这不能 不说是一种悲哀。
文章怎样列举生活中学游泳的例子, 证明了什么? 先从正面讲,学游泳要经过“观察—
—试验——学会” 三个阶段;再从反面假 设如果只是“呆看——空想——不会”。
从正反两方面列举学游泳的例子,证明既
要“观察”又要“行动”才能成功,也就 是说“想”和“做”要紧密联结起来。
想和做要怎样紧密地联结起来?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
第二部分 (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阐述怎样把它们结合起来。
第三部分(8段) 联系学校生活实际进一步 论述。 第四部分 (9段) 总结全文。强调开动脑筋 的重要性,深化中心论点。
本文的标题“想和做”有什么特点?
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提出了人 类活动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启发
读者去思考两者的关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 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想的时候要 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怎样才能够 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举个 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 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失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 要自己跳下去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 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 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 对于别的学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 实并不算什么道理。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 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 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 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九年级语文想和做

想和做》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 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想的时候要从 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怎样才能够接 近实际?当然要观察。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举个例 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 的现象,光靠观察鱼失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 自己跳下去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 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 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 对于别的学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 实并不算什么道理。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 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 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想和做要怎样紧密地联结起来?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 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 之间是辩证的统一。
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起总结全文的作用,强调开动 脑筋的重要性,深化中心。
联系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实际, 有些同学学语文只读不想,学数 学只记不想结果如何?毛病出在 哪里?
结果是不理解,不会算,毛病出 在“死做”。想和做脱节。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⒈“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这句话是_设___问,激其发作读用者是的_阅__读__兴__趣__,__引_ _发_读__者__的__思__考________从__实_,际其出答发案是_想__和__做__ _联__结_起__来__的__一__条__路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想和做怎样才能联结起来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和做阅读及答案
想和做
①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
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
②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
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_______。
③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
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
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
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④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
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
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⑤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
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
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
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
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的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
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⑥一面做,一面想。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⑦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抽点功夫来想一想。
想什么?想他自己做过的事,想自己做事得到的经验。
这样,他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是空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
1. 第②段横线上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B )
A. 其实是需要批评的
B. 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C. 自然并不值得赞同
D. 自然是需要批判的
2. 第①—③段针对生活中常遇到的两种现象“空想”和“死做”展开论述,侧重论述了“死做”是不值得赞美的
3. 阅读第⑤段,填写下列空格
(1)画线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作用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2)该段举“学游泳”的例子,目的是论证想和做联结起来需要从实际出发,既要有观察,又要有行动
4. 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A.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B. 从实际出发,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C. 想,要靠做来证明。
D.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抽点功夫来想一想。
5. 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学语文,就硬读课文,学数学,就死记公式,效率却不高。
读了本文,请你为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并作一点分析。
要点:不能死读书,要学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