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的翻译观及翻译赏析
《林语堂等论翻译》课件

翻译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通过将一种语言的文本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翻译能够让不 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了解和接触彼此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和传播。
要点二
翻译对文化传播的贡献
翻译不仅可以将文学作品、学术著作等文化产品传播到更 广泛的受众,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他国家 和地区的文化特色、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跨学科融合
翻译理论将进一步与语言学、文 学、文化学等学科融合,拓展研
究领域和视角。
技术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技术的 发展,翻译理论将更加关注技术
应用和创新。
多元化与本土化
翻译理论将更加关注不同文化背 景下的翻译问题,以及本土化翻
译的理论和实践。
05 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CHAPTER
翻译与文化传播
忠实与自由是相对的,译者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既要尊重原作,又要发挥自 己的主观能动性。
翻译的策略与技巧
翻译的策略包括直译、意译、归化和 异化等,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策略。
除了策略和技巧,译者还需要注意语 言的规范性和表达的准确性,避免出 现语法错误、语义模糊等问题。
翻译的技巧包括增词、减词、词类转 换、语序调整等,译者应熟练掌握这 些技巧,以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意义和 风格。
现代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
功能学派
以德国功能学派为代表, 强调翻译的功能性和目的 性,关注译文在目标文化 中的接受度和效果。
结构学派
以美国结构学派为代表, 注重翻译的过程和结果, 强调译文的准确性和规范 性。
解构学派
以法国解构学派为代表, 主张打破原文的结构和意 义,强调译文的创造性和 多元性。
翻译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严复的信达雅
解读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解读林语堂的翻译理论著名翻译家林语堂先生提出:翻译是一门艺术。
他倡导的翻译标准是忠实、通顺和美,在此基础上对译者提出三项要求或者说是责任,开辟了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翻译的新视角,林语堂先生以其对中西文化的深入研究、扎实的专业知识,认真的工作态度,从事了大量的翻译活动,为中西文化交流和沟通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也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一部经典巨作,现如今已有四部翻译作品,其中,葛浩文的译本以为读者负责的思想,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巨大成功。
那么葛浩文《骆驼祥子》英译文又是怎样体现林语堂的翻译理论的呢?着重分析《骆驼祥子》,研究其中所体现的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关键字:《骆驼祥子》;忠实;通顺;美0 引言现代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之一,其中祥子、虎妞等几个人物形象已广为人知。
《骆驼祥子》是最早被介绍到西方世界(以讲英语国家为主)的小说,也是最受读者喜爱的一部小说,其中葛浩文的译本广为流传,深得人心。
葛浩文虽有其独特的翻译方法,但也包含了许多中国翻译理论。
本文对《骆驼祥子》进行详细分析,来解说中国翻译理论家林语堂先生的“忠实”,“通顺”,“美”等翻译理论。
1 《骆驼祥子》简介《骆驼祥子》于1936年出版,作者是老舍。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伟大的小说家,他用极其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祥子、虎妞等几个人物形象。
故事主要讲了军阀混乱时期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一生。
最初,祥子是一位勤劳勇敢有着梦想并为之而努力的社会青年,然而当时的社会给他带来的却是重重阻力:靠着自己的能力买来的车子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抢走,自己的积蓄被侦探洗劫一空,妻子虎妞因难产而死,心爱的女人小福子上吊自杀,在经历了种种悲惨事情之后,祥子的信念及梦想被现实社会一点点侵蚀,他慢慢的变得放纵,堕落,最终也没能避免自己的悲惨命运。
2 《骆驼祥子》译者葛浩文简介及《骆驼祥子》翻译背景葛浩文,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原英文名字Howard Gold-blatt。
林语堂等论翻译

Nor can it be said truly that a pure-blooded Chinese could
ever quite disagree with Chuangtse's ideas. Taoism is not a
school of thought in China, it is a deep, fundamental trait of Chinese thinking, and of the Chinese attitude toward life and toward society. It has depth, while Confucianism has only a practical sense of proportions; it enriches Chinese poetry and
且所译原文,每每属于西洋艺术作品,如诗文小说之
类,译者不译此等书则已,若译此等书则于达用之外,
不可不注意于文字之美的问题。
译艺术文最重要的,就是应以原文之风格与其内容并 重。不但须注意其说的什么,并且须注意怎么说法。 凡译艺术文的人,必先把其所译作者之风度神韵预先
认出,于译时复极力发挥,才是尽译艺术文之义
的翻译理论基本上没有超出严复和林语堂这两位大家所讨论过
的范畴,所异者只是表达方式而已。
Chuangtse,
Mystic and Humorist: Lin Yutang's Introduction
Jesus was followed by St. Paul, Socrates by Plato, Confucius by Mencius, and Laotse by Chuangtse. In all four cases, the first
林语堂哲学翻译与翻译哲学

林语堂哲学翻译与翻译哲学0. 引言林语堂(1895-1976)是中国现代的著名学者、重要作家、翻译家、语言学家与哲学家。
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做出了不少贡献。
在西方,林语堂不仅仅是学者作家,更多得是被称为哲学家。
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生活的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ving)位于畅销书之首位。
他向西方传播了孔孟老庄思想,向西方读者展现了真实的中国哲学与形象。
美国林语堂研究专家Timothy C. Huson在林语堂国际学术研讨会评价林语堂时认为他提倡日常生活哲学,睡觉哲学,饮食哲学,在这些日常哲学中,含有深沉的哲理,他通过讽刺和幽默,来表达他的哲学观点。
其作品没有故意迎合美国人的口味,他是一位很有独立人格的哲学家。
1. 林语堂是哲学家?林语堂一生贡献卓著。
作为作家,著述颇丰。
作为语言学家,他研究了古代方言、探究闽粤方言之来源等,编撰《林语堂当代英汉词典》。
作为发明家,倾尽家财发明出来明快打字机。
作为翻译家,不仅向西方介绍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还向西方译介了中华哲学的精髓——儒家与道家思想。
因为他的幽默与闲适的生活哲学,他是一位哲学家。
1.1 为何林语堂是哲学家?哲学是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所讨论的自然与生命的本质。
哲学家就是对哲学的深入研究思考的人。
纵观其著作,从译著《孔子的智慧》(The Wisdom of Confucius)、《老子的智慧》(The Wisdom of Laotse)到英文小说《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传记《苏东坡传》(The Gay Genius, 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po)以及散文集中,体现出综合儒家与道家思想之所长,体现各种生活哲学。
但是这种哲学与传统的儒道思想不同,融合儒道,使两者互补,是儒道的发展与升华。
《林语堂翻译理论》课件

02
01
03
1923年获得哈佛大学比较文 学硕士学位。
1928年受聘为北京大学英文 系教授。
04
05
1936年定居上海,从事文学 创作和翻译工作。
林语堂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
翻译是一门艺术,需要译者的 主观创造性和审美判断。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 是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翻译应追求“忠实、通顺、美 ”的标准,其中“美”指的是 译文应具有文学美感,能够传 达原文的意境和韵味。
意译的实践要求译者首先理解原文的大意,然后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进行重新组织,尽可能地传达原 文的含义和精神。
意译的优劣
意译能够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但是,如果过度意译可能会导 致译文失去原文的语言特色和风格,甚至曲解原文的含义。
直译与意译的优劣比较
• 直译的优势在于能够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和风格,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色。但是,如果 过度直译可能会导致译文生硬、不自然,甚至产生歧义。相比之下,意译的优势在于能够使译文更加流畅、自 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但是,如果过度意译可能会导致译文失去原文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甚至曲解原文的含义。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有时也可以将直译与意译 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林语堂的翻译理论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研究翻译 的本质、过程和技巧,促进了翻译研究的深入发 展。
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提供了科学的翻译
方法
林语堂提出的翻译理论为译者提 供了科学的翻译方法,指导译者 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处理语言和 文化差异。
提高了翻译质量
遵循林语堂的翻译理论,译者在 实践中更加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和 流畅性,提高了翻译的质量。
从《浮生六记》的翻译看林语堂的翻译观念

从《浮生六记》的翻译看林语堂的翻译观念浮生六记·林语堂原作:沈复作为深受喜爱的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的作品丰富而精彩。
受西方文化和教育的影响,他擅长英文写作,又因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致力于将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国家。
林语堂不仅向世界通俗地介绍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向中国大众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短短十四个字正是对林语堂先生整个翻译生涯的真实写照。
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生活的艺术》等原创作品早已享誉海内外。
而他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又促使其坚持不懈地将中国文化经典译成英文传播到国外,如《浮生六记》和《兰亭集序》,在众多精彩译著中尤以《浮生六记》译本为最佳,语言地道,充满恬淡从容之美。
在《翻译论》中,林语堂先生谈道:翻译是门艺术,其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译者的水平和实践经验,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成功的捷径。
林语堂先生把翻译上升到了艺术学派的高度,认为要使译文成为“艺术”,译者需要做到三点,第一是译者要对原文有清晰透彻的理解;第二是译者的中文水平要好,能写出流利畅达的文字;第三是严格的翻译训练,并且能在翻译实践中理性认识和学习各种不同的翻译思想。
在这个概念上,他还提出了翻译的三条标准:忠实标准、通顺标准和美的标准。
林语堂先生的核心翻译思想可以用“忠实、通顺和美”这三条标准进行简单的概括,而这三条标准在译本《浮生六记》中都有所体现。
《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所著散文,不仅记录了他和爱妻平凡又有趣的居家生活,也将其游览各地的所见所闻一并展现给读者,所用语言平易简洁,富有生活气息。
而林语堂先生的译文也通畅易懂,极富神韵。
01准确传神以求忠实在《浮生六记》译本中,林语堂先生用词准确,译文传神,充分展示了何为忠实的译文。
选取了译文中某些时间的翻译来分析林语堂先生的用词准确,同时也选取了一例分析其译文传神的特点。
例1:甘四子正,余作新舅送嫁,丑末归来,业已灯残人静。
林语堂的翻译观

• 通顺,指的是语言。所谓通顺,即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 懂,符合规范。译文必须是明白流畅的现代语言,没有诘 屈聱牙、文理不通、晦涩难懂等现象。 • 他从心理学角度指出:“ 寻常作文之心理程序,必是分析的而 非组合的,先有总意义而后裂为一句之各部,译文若求通顺 之目的,亦必以句义为先,字义为后。 ” 在此基础上,林语 堂提出句译理论,主张翻译只能以句为主体的“ 句译 ” , 不能以字为主体的“ 字译” 。 • 林语堂是中国第一个在翻译中运用以’ 句’ 为单位的学 者” 。
Thank you!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林语堂:“其实翻译上的问题,仍不外乎译者的心理及所 译的文字的两样关系,所以翻译的问题,就可以说是语言 文字及心理的问题。倘是我们要于此问题得比较客观的解 决,自当以语言文字心理的剖析为立论根基。必先明语言 文字及行文心理的事实,然后可以做译者标准应如何态度 应如何的结论。 • 林语堂认为翻译心理问题其实是研究翻译标准的前提。译 者应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必须先懂得原文作者的行 文心理,弄清楚原文作者下笔的目的,才能继续翻译。林 语堂非常重视在翻译过程中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仅包括语 言层面,还包括对原文进行心理分析。为后人提供了一个 研究翻译的崭新视角。
• Primarily the Allied task was to utilize the resources of two great nations with the decisiveness of single authority . • 原译:盟国的任务主要是以统一领导的果断性来使 用两个大国的资源。 • 推荐译文:盟国的任务主要就是在一个统一的领导下 果断地使用两个大国的资源。 • 这样,实词并没有变,地方也没有挪,但是结构有了 变化,使译文更符合汉语规范,便于读者抓住原文的精神 实质。这在翻译中就叫做“通顺” 。原来那个译文完全 是照搬原文的结构,体现的仍是英美人的思想方法和英语 的表达习惯(如用“统一领导”来修饰“果断性” ), 虽然译者自己感到很清楚,可是读者看了以后不明白作者 到底想说什么,这就是不通顺。
林语堂翻译理论赏析

课走向文化创造与传播。
(二)推崇西化 回国之初,林语堂算是彻底的欧化主义者,主张全盘西化,欲废传统向
西学,要欧化中国人,认为中国的生活方式、制度等均应仿效欧美, 甚至认为汉族是败类,可见其西化程度之深。
1946年威斯康辛贝鲁艾特大学校长授予林语堂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致 辞称其为“非官方的中国文化大使”。
Works
译作
Works
小说及散文杂文集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翻译理论 《论翻译》是他最系统、最全面论述翻译理
论的文章。在文章中林语堂提出翻译是一 门艺术。从而成为中国翻译史上认为翻译 是一门艺术学派的代表人物。
• In his poetry translation,the rhythm
inherent in a poem dominates over rhymes.
翻译作品赏析
• 1.余曰:“卿果中道相舍,断无再续之理, 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耳。”(沈复《浮生六记》)
Introduction
独特的双语童子功
1895年10月,生于福建漳州龙溪县农民牧师家庭 6岁时林语堂入了村办教会小学 10岁就读厦门教会学校 13岁入厦门寻源书院读中学。 17岁入上海圣约翰大学神学系,在此学得更悦耳更道地的 英语;校藏五千余册书被他阅遍。西洋生活进而是西洋文 明对他具有潜移默化之效,更是一种理性的系统熏陶。
Introduction
林语堂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 新道家代表人物。 1895年生于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镇一个基督教 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 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曾任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 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世间》 《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 《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 《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 生六记》等。 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 80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化: 即主张译文以源语或源语作者为归宿, 放弃寻找异语中的对等 文化 5) (芸) 于腰间折而缝之,外加马褂。 ———She tucked it round the waist and put on a makua on top. (Lin Yutang)
———She stitched a tack around the waist and covered it with a short jacket (Shirley MD2Black )
《浮生六记》中翻译补偿 文外补偿( 注释) ,即文化缺省部分在文内直译, 同时以 注释的方式对其进行说明。
1) 芸谓华夫人日: “今日真如渔父入桃源矣。”
“Now I really feel like the fishman who went up to the Peach Blossom Spring, ”said Yü to Mrs.Hua. n Reference to an idyllic retreat mentioned in an essay by T’ao Yü anming. .(Lin Yutang )
2) 清明日, 先生春祭扫墓, 挈余同游。
On the Ch’ingming festival, my tutor was going to visit his ancestral grave and brought me along. A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any unfixed date somewhere rou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pring months. On this day people are accustomed to pay their visit to their ancestral tombs in the country.
“翻译是一门艺术” 第一个提出应把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纳入翻译研究视角
翻译的标准:
第一是忠实标准
“忠实”的程度大致可以分为四等:直译、死译、意译、胡译。
第二是通顺标准
译者以句为单位,详细体会其意义,再将其翻译成有意义的中国话。
第三是美的标准
《浮生六记》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翻译赏析
文内补偿: 即文内意译, 或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不借助注释。
3) 腐不敢强, 瓜可掩鼻略尝, 入咽知其美; 此犹无盐貌丑 而德美也。 I won’t compel you to eat stinking bean- curd, but cucumber is really very nice, if you hold your breath while eating. You will see when you have tasted it yourself. It is like WuYien, an ugly but virtuous woman of old. .(Lin Yutang ) “无盐”, 无盐为中国古代相传 的贤良淑德的女子, 虽其容貌丑 陋
4) 是时风和日丽, 遍地黄金, 青衫红袖,越迁度陌, 蝶蜂乱 飞, 令人不饮自醉。
The sun was beautiful and the breeze was gentle. While the yellow rape flowers in the field looked like a stretch of gold, with gaily dressed young men and women passing by the ricefields and bees and butterflies flitting to and fro- a sight which could make one drunk without any liquor. .(Lin Yutang ) “黄金”指的是微风吹落的花瓣 “青衫”:古时学子所穿之服,借指学子、书生。 “红袖”:女子,女人,侍女;侍读的女子子所穿之服 例中“青衫”和“红袖”是一种转喻
中国社会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的约束,人们意识 敏感、保守。有关性的话题长期以来被当作禁忌。 “卧”是委婉语,林语堂用lie in bed 恰如其分,,它和西式夹克 毫无相似之处
6)
余虽恋其卧而德其正, 因亦随之早起。
———Although I wanted her to lie in bed longer , I could not help admiring her virtue , and so got up myself ,too , at the same time with her .(Lin Yutang ) ———I wanted to make love to her again ; to hold her in my arms a little longer ; yet I had such respect for her strength of character that I made myself get out of bed , as soon as she did. (Shirley MD2Bl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