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头”银币版别考略
袁大头民国三年版主要版别概览

袁大头民国三年版主要版别概览民国三年版正版民国三年版正面是袁世凯的侧脸,上面写着“民国三年”。
“年”字后无“枣”字,其他年版在“年”字后有“枣”字。
三年版的“民”字有一个“点”,其他年版没有“点”。
三年版有两种模具,旧模具和新模具。
旧模具有185个刃齿,新模具有170个刃齿。
铸造量大,为普通流通版。
铸件少的版本1.“O”版也就是嘉禾纹有一个“O”字形的铭文,嘉禾结带处有一个横“8”字形,左上带孔有一个很小的“O”形圆圈,领口处袁翔的下巴没有封住。
,肩章更宽,五颗星更显眼。
O版分为普通O版、横版带“华”字大肩章O版、长叶修版小肩章O版、小肩章O版带长叶修一开壳版、O版肩章配长叶修护一版、O版(中肩章/小肩章)直篷版、O版大肩章直篷版、O版中肩章实心O版,O版中号肩章无O版,O版大肩章凸粗O版,O大肩章版透心O版,O版大肩章双O版,O版实心O(撕裂版),O版三角圈,O版三角圈(睁眼版),O版三角圈“圈”不是印章,O版三角圈带“华”字横,O版三角圈错配中间肩章,O版小环保局ulet(没有 O 的 O 版本)。
2.粗略版。
袁的头发浓密而卷曲。
嘉禾结带不形成纵横“8”结,嘉禾结带右束处形成不规则圆形。
3.三角版。
这枚钱币背面圆字中的“嘴”字形成“△”字形,其他版本为“开口”。
4.打开shell版本。
这枚钱币“元”字的“北”字底线与竖笔不相接,形成“开壳”。
这个版本的袁氏肩章有明显的条纹,袁氏的眼睛从上到下有一条直线,俗称“睁眼”。
此功能在其他版本中也没有。
5.投《甘肃》二字版。
此币为甘肃兰州造币厂,沿用民国三年版旧款。
元像左右两侧铸有“甘肃”二字。
其余的与 open shell 版本相同。
6.签名版。
此钱稀有,天津造币厂曾试铸样币,但未流通。
钱币元像右侧刻有竖线英文字母“L.GioRGi”,是外国在华造币专家意大利雕刻师“Lorge-George”签名的缩写。
7.“T”字边,鹰洋边。
这两种钱币都是稀有的,是天津造币总厂铸造的样币。
十年大头版别详解

十年大头版别详解
袁大头银币十年版中,除了普通版外,还有许多其他版别,包括但不限于:
1. 十年开口中:指银币中字“中”的口字左侧开口。
2. 十年八年版:指该版本袁像缺少了原来的肩章,肩章压在了衣领上,像是被衣领遮挡了一部分。
3. 十年九像:指该版本袁像缺少了原来的肩章,因为这种特殊的样式,在当时仅有一年的发行量,相对较少,加上收藏价值高,属于袁世凯银币十年系列中的重要版本。
4. 十年缺口造:正面为袁世凯侧像,上面有“中华民国十年造”字样,背面是嘉禾图案,中间有“壹圆”字样。
该版本被铸造的数量非常多,价格相对较为稳定,也是袁世凯银币收藏的起点之一。
5. 十年上下缺口造:命名比较特殊的一个版本,因为字的“口”上下都缺笔而得名。
该版本有着独特的字体和图案,被铸造数量相对较少,也因此价格相对较高。
6. 十年缺口造双肩章:这个版本对于肩章的形态做出了一定的改变。
该版本是铸造于十年的大头袁世凯银币,字为“缺口造”,背面是嘉禾图案,中间为“壹圆”字样,而肩章则由原来的压在衣领上,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双肩章。
7. 十年八背:是指在银币背面嘉禾图案的空心叶上,缺少一片实心叶子,属于钱币错版样式,是袁世凯银币中较为罕见的版本之一。
图文详解袁大头三角圆各版别,超全!

图文详解袁大头三角圆各版别,超全!袁像三角圆银币,以“圆”字中间呈封口三角和嘉禾右勾芒为显著特征,是袁大头银币收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系列,版别丰富,其中还不乏广受追捧的精品版别。
一、1948年11月8日,中共东北局决定沈阳造币厂成立银币科,筹备制造银圆。
1949年5月—1951年4月,铸造三角圆。
二、1951年2月,中共西南局决定成都造币厂试铸大头,1951年4月—1954年初,正式生产银币。
三、1949年5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金融处接管中央造币厂, 改为人民造币厂。
6月7日—18日,中共华东局决定复工铸币,利用接管时库存的原料和半成品,生产银圆11天。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三角圆铸造于解放前后,有沈阳三角圆,成都三角圆和上海三角圆三种。
上海铸银元主要是为了解放军军需,而沈阳和成都据说是为了平衡藏疆地区(该地区百姓抵制使用纸币)的金融经济。
[一、沈阳三角圆]1、隐星三角圆:肩章肩星浅而弱,几乎模糊不清。
常见。
2、浮星(小星)三角圆:肩章模糊,肩星凸而较小。
常见。
3、中星三角圆:肩章模糊,肩星较小星略大。
常见。
4、大星三角圆:肩章相对清楚,肩星扁而大,此版有背珠和无珠两种。
较少。
5、大星凹肩章:肩章清晰下凹,星大。
此版有无O和浅O两版,都是三角圆中的名誉版别,稀少。
6、浅O修叶:三角圆中,修叶非常多见,而且形态各异,非常有趣。
一般来说,浅O必修叶,而修叶未必浅O。
7、浅O修尖叶(有雅称剑出鞘的)8、浅O修长叶9、浅O超长叶,少见。
10、浅O超短叶,少见11、修叉叶(雅称银蛇吐信):叶子修开叉,很像蛇头,而且中间似有蛇信,非常有趣。
少见。
12、修肩章:肩章修模痕迹明显,较少见。
13、修肩章肩星:肩章肩星修模明显,肩星基本清晰。
少见。
14、短芒(无勾芒)三角圆:除了没有右长勾芒,余者与普通三角圆无异。
稀少。
15、短芒修叶:除了短芒,还有修粗叶子。
稀少。
[二、成都三角圆]成都三角圆主要是嘉禾呈麦穗开芒状,俗称竹节花。
详解袁大头各版本

详解袁大头各版本袁世凯的“百日皇帝”在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嘲讽色彩,然旗下的铸币银元却没有因此成为“冤大头”,反而被收藏家们推崇为“银元之宝”。
那么“袁大头”的收藏价值到底体现在那些方面呢?9年精发版,顾名思义就是头发比较精细的版,特征:胡子右边鼻翼下方比较直;背面9点位,缺一个细内齿。
胡子是4捋,中发2捋9年袁大头是民国9年(公立1920年)铸造,模具是所有大头版中最为精细的。
根据头像头发来划分为:精发版、中发版、粗发版。
中发版发行量少。
相对有收藏价值。
三版中,不过多寡,品相决定价值。
8年袁大头在3、9、10中,铸造量最少。
版本也最多。
体现在字画多少,与字画变形。
如:年字,竖点年、T点年、厂年;造字,上缺,下缺,牛口造。
等大头中圆少见品,比总龙还少直径:31mm ,重量约:13.3g ,含银量:90.4%普品:1200,虚高价:180万-250万真银假币:140洪宪飞龙洪宪飞龙说明:袁世凯于1915年12月接受帝王称号,国号为“中华帝国”,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并拟于1916年元旦加冕登基,此银币为其加冕登基的纪念币。
飞龙币存世量要比共和币少很多,收藏佳品!直径39.5mm,重26.5g左右市场价值:180万银子作假:120万其它材质:4.5圆一块。
真假鉴别:放大镜下,可见瞳孔。
签字版:在肩章处有设计者[L.GIORGI鲁乔治签字三年袁大头大S版:市值:480万。
存世量稀少,如果说甘肃加字版少,那这个版比甘肃加字版至少少一半多。
大S版的主要特征有:1,人像与普通版比,显得更苍老,2,正面斜点“年”,挑笔“华”,“华”有横、3,背面1点钟处嘉禾叶子右边一个有个小点,4,左下嘉禾中隐藏暗记‘S'字母,5,边齿锋利,并且不整齐局部漏滚山东大扣版:是袁大头银元上衣领第一粒钮扣很大而得名。
银元中的名誉品,它比普通袁大头银币少,但比福建大头又多。
产地:关于此币资料很少无法得出确切的生产地址。
在大纽扣特征下,又分出很多小版:普通版、粗字版、细字版、深刻版、浅版、异肩章版、复打版、背嘉禾带珠版、双扣版、混配版(混配版又见两个版1:前为大耳十年军阀背——比较少好品更少;2:混配版背为空心花)收藏建议,你就抓住第一纽扣大前提下,寻:前边字笔画、后边图有异得就购(真的情况下)。
三年袁大头的各类版别(一)详解附图

三年袁大头的各类版别(一)详解附图三年袁大头的发行背景就不再赘述。
由于铸造时间跨度长和各地造币厂不同,三年大头的版别繁多,据说已超过几百种,一一细分是不大可能的。
至于三年大头标准版,也叫中央版,就是我们最常见最普通最标准的那一种,见上图。
天津造币厂铸造的,我也不细说了,我主要整理一些三年大头一元面额中特殊的,较易区分的版别,供大家参考。
第一,试铸版。
三年袁大头七分像,1914年天津造币总厂铸,袁世凯像为七分脸,后来因为袁世凯本人不满意此币之肖像,未批准发行,故流入市场极希。
此币也有普通版和签字版两种。
第二,签字版,该币在袁像右侧刻有一竖行英文字母“L.GioRGi”字样。
这是意大利雕刻师“鲁尔治-乔治”的英文缩写。
该名洋同志,于宣统二年也就是1910年,受聘于天津造币总厂任总雕刻师。
1919年离职,这期间发行的银元模板,都由他领导雕刻设计完成。
包括宣统三年龙洋。
宣统三年就是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就成民国元年了,所以后来他效力的天津造币厂,已属于民国政府所辖。
有他签名的银币,宣统三年龙洋也有见到,还有袁世凯开国纪念币、洪宪飞龙及袁大头七分像、三年袁大头侧像一元和三年袁大头五角、二角、一角都有。
这些签字版,无一不是精品中的精品,全都价格不菲,属于真正的极品。
第三,鹰洋边,T字边该币是天津造币厂试铸样币。
正面背面图案与普通三年大头一般无二。
区别仅在于齿边。
因为当时流通的大头都是直齿,便有些宵小之辈,把普通袁大头的齿边锉小细微的一圈,然后再锉出齿边,取锉下的银屑谋利。
寻常百姓很难察觉。
为制止这种不法行为,造币厂试铸了难以人工锉制的鹰洋边,T字边,不知为何,最终未能大量流通。
世面上鲜有见到,价格不菲。
上面为橄榄齿,下面分别是鹰洋边和T字边。
直齿就不上图了,大家都知道。
第四,三年大头粗发版。
该币图案与普通三年大头无二,区别就在于正面袁像头发较粗,长度不一,微微弯曲,似呈波浪形,背面嘉禾结带没有纵横相交。
袁大头年份区别

三年
1、三年.正面:两点华,国字第二笔带勾,出头年,民字也有与8、9、10年不同的特点,袁像前襟处缺一小内齿。
背面:大嘉禾,左上侧开芒,右上侧的闭芒,满内齿,9点钟处大内齿,提勾圆(“圆”字的最后一笔提勾)。
八年
2、八年.正面:隶书华,国字第二笔不带勾,满内齿,其它年号袁像前襟处缺一小内齿。
背面:3点钟处有一空心叶,大嘉禾,上边左右二麦粒出芒是断芒,9点钟处大内齿,提勾圆。
九年
精发9年正面:袁像的眼睛呈杏核状,国字第二笔不带勾,袁像前襟处缺一小内齿。
背面:小嘉禾,9点钟处缺小内齿,下抹勾圆(“圆”字的最后一笔勾下抹)。
左上第二内外两禾粒不开芒。
粗发中发版背基本和3年一样!
十年
4、十年.正面:“造”字是撇点告(八、九年的“造”字是竖点告),国字第二笔不带勾,肩章的框和杠是粗线条与其它年号的肩章明显不同,袁像前襟处均缺一小内齿。
背面:与“壹”字下一横平行的一颗禾粒是直粗芒或弯粗芒,提勾圆,左上侧开芒,右上侧的闭芒,嘉禾叶有一粗芒,右上方叶压枝,嘉禾局部浅打,以右中部明显,一些禾粒若现若隐,使嘉禾显得稀松。
圆字下一般有衣领透打的现象。
年。
袁大头版别大全

大头版别(一)所谓的袁大头银圆是正面镌有袁世凯侧面像、背铸嘉禾图银圆的俗称。
它是民国北洋政府1914年(民国三年)二月公布的《国币条例》所确定的国币,在中国银元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袁大头银圆的产生背景清末,朝廷对外不能抵御外国列强的侵略,外国币在中国行用,失去了货币自主权。
对内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权日益削弱,各省地方长官为增强各自的财力及扩充军事力量也纷纷制造和发行货币,货币金融十分紊乱。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令江南造币厂归财政部管理,主张把铸币权集中于中央政府,并着手定币制。
不久,袁世凯在中外反动势力扶植下,迫使孙中山于民国元年四月一日让位,故币制问题未及整顿。
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有3个原因促使北洋政府实行币改:一是孙中山虽辞去临时大总统,但出于救国救民之心,于1912年8月24日应袁世凯之邀,进京与袁世凯先后谈话13次。
同年12月3日孙中山发出“创议钱币革命,对抗沙俄侵略”的通电。
二是北洋政府的国务总理熊希龄、农商总长张謇等鉴于当时铸币、纸币十分复杂,在市场上流通的中外货币在百种以上,而且各有各的流通范围,规格不一,折算繁琐,对收税、发饷、交换都有不便,市面恐慌,民众积怨,也主张实行币改。
三是袁世凯为了解决军费,也需要借助于货币,并趁机把他的头像铸于币面,来提高他的政治地位。
民国元年七月十五日,北洋政府设立了币制委员会,专门研究和拟定币制改革方案。
民国二年一月十四日,又拟定了币制委员会章程并调整了组成人员。
经过一段时间的热烈争论,熊希龄内阁于1914年1月17日提出了银本位制统一币制方案。
本位可供选择者有四,即金银复本位、金本位、金汇兑本位、银本位。
1914年2月7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其要点是:国币铸发权专属于政府。
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版别

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有多少版别?大致归纳为八个大版别:1、普通版:民国3年(公元1914年)“袁大头”在天津造币总厂首先开铸,其后广东、南京、湖北、甘肃诸造币厂陆续开铸。
汉字书写规范,嘉禾美观有序。
铸期甚长,流通最广。
其边齿有185道及170道直线边齿之分,后者为“三年”新版。
其突出特点是,正面袁像肩章五星制模较浅,易于磨损。
2、O迹版:此币是“袁大头”较少见的一种,可说是千里挑一。
该币主要是某造币厂为区别于其他厂所造之币,在嘉禾图案中设一“O”型暗记,即在嘉禾结带处呈横“8”字型左上方的带孔中有一极小的“O”型圆圈,故称为O迹版。
另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袁像下巴前衣领未封领,其他版大都呈封领;二是袁像肩章较宽,五星比较突出。
3、粗发版。
此币也是“袁大头”中较少见的一种。
该币正面袁像头发较粗。
长短(相对地讲)不一,似有小小的波浪,不像其他版别,袁头有较明显的弧线。
背面嘉禾图案同其他版别也有明显的不同,嘉禾结带没有形成纵横相交“8”的结花,而右边一束嘉禾结带处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好像是用塑料包住花根的、独立的一束嘉禾。
这一特点也是区分粗发版的重要一环。
4、三角圆版。
此币背面嘉禾中间铸造的壹圆二字的圆字,第3笔及第4笔相连,形成一个“△”,故称为三角圆。
其嘉禾叶、穗纤细清秀。
正面袁像肩章没有条纹,而五角星却高凸明显。
有文载,该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为满足西藏人民的用银习俗由甘肃兰州造币厂而铸造。
其实误也,甘肃兰州造币厂于民国28年(公元1939年)11月1日即停产并将部分机器,分拨成都造币分厂使用,已不具备造币条件。
5、开口贝版:此币即甘肃版“袁大头”。
该币背面嘉禾中间铸造的壹圆二字的“圆”字,第9笔及第10笔(圆内贝字)没有连接,形成缺口,即称开口贝。
其嘉禾叶、穗粗壮饱满。
正面袁像肩章条纹明显,而五角星却显平直。
另外,袁像眼中有一从上至下的极短直线,俗称“睁眼”。
这一点是其他版别所未的。
6、甘肃加字版:此币系民国19年(公元1930年)所铸,但仍沿用民国3年版的旧模,在正面袁像左右加铸“甘肃”二字,标明是甘肃兰州造币厂铸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大头”银币版别考略
早在1999年,山东周传芳就对袁像嘉禾银币(简称“袁大头”,下同)版别进行过研究,很有见地,通俗易懂,并阐述了各版别的基本特征,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促进了“袁大头”版别的研究与收藏。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收藏“袁大头”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些新的版别,现予以介绍如下:
一、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
1.普通版。
该银币正面为袁世凯侧面头像,上端为“中华民国三年”,背面为“壹圆”币值和嘉禾图案,周边为185道线(后铸有170道线),胸前周边设有暗记(即少一短线),边齿。
多见。
2.鹰洋边。
区别在于边形与墨西哥鹰洋的边形相同,俗称“鹰洋边”。
该币为试铸币。
罕见。
3.T字边。
区别在于边形为“T”字边形,俗称“T字边”。
该币为试铸币。
罕见。
4.签字版。
区别在于正面袁像的右侧有英文“L.Giorgt”字样。
罕见。
5.开口贝。
其主要特征为“圆”字贝开口,俗称“开口贝”。
因袁像眼中有一极短直线,好似眼睛睁着,故也称“睁眼币”。
胸前周边无暗记。
其银币成色较低,嘉禾较粗糙(图1)。
较多见。
6.甘肃加字版,图案与“开口贝”基本相同,主要特征是在袁像两侧镌上“甘肃”字样,俗称“甘肃加字版”(图2)。
甚少见。
7.O版。
主要区别在于“华”字为异书体,背面交叉嘉禾的束带中有一个很小的“O”字,俗称“O版”(图3)。
少见。
8.三角版。
主要区别在于银币背面“壹圆”二字笔画微肥,“圆”字中员上部像似一个三角形,俗称“三角版”(图4)。
少见。
9.三角O版。
图案与“三角版”相同,主要区别在于银币背面交叉嘉禾的束带中有一个很小的“O”字,俗称“三角。
版”(图5)。
少见。
10.断民版。
主要区别在于“民”字中间一横不连笔,形成断笔,俗称“断民版”(图6)。
少见。
11.勾点华。
主要区别在于繁体“华”字书写的第二笔为勾点,背面嘉禾一禾叶芒带勾,俗称“勾点华”(图7)。
少见。
12.提点华。
主要区别在于繁体“华”字书写的第二笔为“提点”故称“提点华”(图8)。
少见。
13.大扣版。
主要区别在于袁像领扣独立,并比一般领扣较大,俗称“大扣版”(图9)。
少见。
14.S版。
主要区别在于背面嘉禾左侧有一个“S”字样,俗称“S版”(图10)。
甚少见。
15.厚版币。
主要区别在于该银币较厚,达27毫米,普通银币厚度一般不超过26毫米,故称“厚版币”。
少见。
二、中华民国八年造“袁大头”
1.普通版。
该银币图案与三年普通版基本一样,其区别之处在于年份不同,有“造”字,且胸前周边没设暗记。
较少见。
2.连口造。
图案与八年普通版一样,主要区别在于“造”字的口上是个“牛”字,且连到口,背面一嘉禾孕珠,结下边道孕五珠,俗称“连口造”(图11)。
少见。
3.半连口造。
主要区别在于“牛”头造的“牛”字不连到口,俗称“半连口造”(图12)。
少见。
4.缺口造。
主要区别在于“造”字中的口上方缺一横,俗称“缺口造”(图13)。
少见。
5.草头华。
主要区别在于繁体“华”字为“一”头华,
背面结上出头,俗称“草头华”(图14)。
少见。
6.反7点年。
主要区别在于“年”字中的点为反7点,俗称“反7点年”。
又称“厂点年”(图15)。
少见。
7.竖点年。
主要区别在于“年”字中的点为竖点,俗称“竖点年”(图16)。
少见。
8.T点年。
主要区别在于“年”字中的点为“T”点,俗称“T点年”(图17)。
少见。
9.左芒勾。
主要区别在于背面嘉禾左侧一禾叶芒带勾,故称“左芒勾”(图18)。
少见。
10.孕六珠。
图案与八年“连口造”版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左右禾叶孕珠,结下边道孕六珠,故称“孕六珠”(图19)。
少见。
11.双孕两珠。
主要区别在于背面嘉禾右侧一禾叶孕珠,结下边道双孕两珠,故称“双孕两珠”(图20)。
少见。
三、中华民国九年造“袁大头”
1.普通版。
该银币图案与八年普通版基本一样,区别之处在于年份不同,且袁像胸前边道设有暗记。
多见。
2.缺口造。
图案与九年普通版基本一样,区别之处在于“造”字的口上方缺一横,俗称“缺口造”(图21)。
少见。
3.7点年连口造。
主要区别在于“造”宇的口上是个“牛”
字,且连到口,“年”字的点为7点年,俗称“7点年连口造”(图22)。
少见。
4.精发版。
主要区别在于袁像头发比一般的版别头发要精细些,俗称“精发版”(图23)。
少见。
5.右芒勾。
主要区别在于背面嘉禾右侧一禾叶芒。
尖向下弯勾,整束给人感觉较松散,正面头像耳朵和肩章比普通版略大,故称“右芒勾”(图24)。
少见。
6.断笔华。
主要区别在于繁体“华”字中间一长横不相连,出现明显断笔,背面嘉禾右侧一禾叶无芒尖,故称“断笔华”(图25)。
少见。
7.大耳版。
主要区别在于袁像耳朵轮廓比一般的版别略显大些,该版成色较高,俗称“大耳版”。
少见。
四.中华民国十年造“袁大头”
1.普通版。
该银币图案与九年普通版基本一样,区别之处在于年份不同,“造”字上一撇出头(图26)。
多见。
2.T点年。
图案与十年普通版基本一样,主要区别在于“造”字上一撇出头,“年”字中的点为“T”点年,俗称“T 点年”(图27)。
较少见。
3.缺口造。
区别之处在于“造”字的口上方缺一横,俗称“缺口造”(图28)。
少见。
4.半缺口造。
区别之处在于“造”字的口上方一横只
有―半,故称“半缺口造”(图29)。
少见。
5.双缺口造。
主要区别在于“造”字的口上下皆无横,故称“双缺口造”(图30)。
少见。
6.连口造。
主要区别在于“造”字的口上是个“牛”字,且连到口,T点年,结下边道孕五珠,俗称“连口造”(图31)。
少见。
7.十年八年版。
图案与八年普通版基本一样,主要区别在于袁像胸前边道无暗记,“中华民国十年造”字体笔画比普通版的略肥些,故称“十年八年版”,又称“无暗记版”(图32)。
少见。
8.十年九年版。
图案与九年普通版基本一样,区别之处在于年份不同,肩章版式不同,故称“十年九年版”(图33)。
少见。
9.开渠华。
主要区别在于繁体“华”字草头好似头上开了个渠,且袁像胡须比普通版胡须较短,故称“开渠华”(图34)。
较少见。
10.正星版。
主要区别在于“年”字中的“点”比普通版大一些,且肩章上五角星较正,故称“大点年”或“正星版”(图35)。
较少见。
11.偏星版。
主要区别在于肩章上五角星头偏右,故称“偏星版”(图36)。
较少见。
12.竖点年。
主要区别在于“年”字的“点”为一竖,故称“竖点年”(图37)。
少见。
“袁大头”银币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货币,值得人们研究和收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版别出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编陶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