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原料药研发

合集下载

原料药新药产品研发流程

原料药新药产品研发流程

原料药新药产品研发流程一、药物发现阶段药物发现是指对已知或未知分子进行筛选,以寻找具有治疗潜力的化合物。

该阶段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靶点鉴定:确定可能参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靶点,如蛋白质或酶。

2.多样化筛选:通过高通量或大规模筛选方法,对化合物库进行筛选,寻找对靶点有潜在活性的化合物。

3.确认筛选:对经过初步筛选的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鉴定,以确定它们在体外和体内的生物活性。

4.优化筛选:对具有活性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和活性的优化研究,以提高其药理活性、选择性、药代动力学和药物安全性。

5.目标验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验证,确定化合物与靶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二、药物优化阶段药物优化是对初步发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和活性改造的过程,以进一步提高其药物性质。

该阶段包括以下步骤:1.合成优化:通过化学和分析方法改变化合物结构,以提高其药物性质,如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2.药物代谢和毒理学优化:通过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研究了解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毒性特性,并进行优化。

3.目标选择性优化:通过结构活性关系研究,通过合理的化学修饰增强化合物与靶点的选择性。

4.体内活性优化:通过体内实验评估和优化化合物的药物活性,提高其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5.药物安全性评估:通过一系列实验评估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包括心血管、代谢和免疫学方面的研究。

三、药物评价阶段药物评价是将优化的化合物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的阶段。

该阶段包括以下步骤:1.体外活性评估:对优化后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活性评估,包括细胞毒性实验、酶活性抑制实验和受体结合实验等。

2.动物实验:通过动物模型评估优化化合物在体内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确定最佳剂量和给药途径。

3.临床前评估:进行大规模动物实验或非临床试验,评估优化化合物的安全性和药效学特性。

4.临床阶段:设计和执行临床试验,评估化合物在人体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

5.上市申请:根据临床试验结果,制备并提交上市申请文件,等待药品监管部门的审批和许可。

原料药工艺流程

原料药工艺流程

原料药工艺流程原料药是指制药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原料,是制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料药的生产过程涉及到多种化学反应和工艺步骤,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原料药的生产工艺流程。

1. 原料采购原料药的生产首先需要采购原料。

这些原料可能是化学品、天然植物提取物、生物制品等。

在采购过程中,需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符合生产要求和标准。

2. 原料检验采购回来的原料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外观、纯度、杂质含量、水分含量等。

只有通过检验的原料才能进入下一步的生产流程。

3. 反应制备原料药的生产通常涉及到多步化学反应。

在这个阶段,需要将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方和工艺条件进行反应制备,得到中间体或最终产物。

4. 结晶纯化在得到反应产物后,通常需要进行结晶纯化,以提高产品的纯度和稳定性。

结晶过程需要控制温度、溶剂选择、搅拌速度等条件,以获得理想的结晶形态和纯度。

5. 干燥结晶后的产物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残留的溶剂和水分。

干燥过程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以避免产物的热敏性和吸湿性。

6. 成品包装经过干燥处理的产物需要进行包装,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和稳定性。

包装材料需要符合药品包装的相关标准,以防止产品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7. 质量控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料检验、中间体检验、成品检验等。

只有通过质量控制的产品才能进入下一个生产阶段或投放市场。

以上就是原料药的生产工艺流程。

通过严格控制每个环节,可以确保原料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制药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仿制药原料药研发流程和思路

仿制药原料药研发流程和思路

仿制药原料药研发流程和思路仿制药的研发流程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过程。

在开始研发之前,研发团队需要明确目标药物的化合物结构、治疗机制以及市场需求。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仿制药原料药研发的流程和思路。

1.目标设定:在开始研发之前,需要明确目标药物的化合物结构和体内作用机制。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调研和数据分析,以确保选择的目标药物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和商业价值。

2.化合物筛选:基于目标药物的结构和作用机制,研发团队开始进行化合物筛选工作。

化合物筛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虚拟筛选,通过计算机模拟和预测,从已知化合物数据库中寻找具有潜在活性的化合物;二是实验筛选,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对大量化合物进行体外和体内活性测试,筛选出具有较好活性和选择性的化合物。

3.结构优化:在化合物筛选阶段获得的化合物通常具有一定的活性,但可能存在药动学和药代动力学不理想的问题。

因此,需要进行化合物的结构优化工作,目标是提高化合物的活性、改善药物代谢和药物释放性能,降低毒性和副作用。

4.制备工艺开发:在确定合适的药物候选化合物后,研发团队需要开发制备该化合物的合成工艺。

制备工艺开发涉及到合成路线的设计、反应条件的优化、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纯化等工作。

优化良好的制备工艺可以保证化合物的高纯度和合格的产量,为进一步的药物研发工作提供支持。

5.药性评价:在制备工艺开发的同时,需要对候选化合物进行药性评价。

药性评价包括药代动力学、药物安全性和药效学等方面的研究,旨在评估候选化合物的药物活性、药物代谢途径和副作用等性质。

其中,药物安全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研究候选化合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并制定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

6.临床前研究:在完成候选化合物的制备和药性评价后,研发团队将进行临床前研究。

临床前研究包括药物的体内代谢、毒理学、药动学和药效学等方面的研究,旨在评估候选化合物的药物活性、药代动力学特性、药效学及不良反应风险。

原料药仿制研发具体流程

原料药仿制研发具体流程

原料药仿制研发具体流程一、药物分析与筛选原料药的仿制研发首先需要对原有药物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包括药物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质、热力学性质、毒理学性质等。

通过这些分析,确定原料药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为后续的研发工作提供参考。

二、药物仿制方案设计在了解原有药物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仿制方案。

方案设计时,应明确仿制的药物的目标、仿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同时需要考虑到自身的技术能力和资源条件,制定可行性的方案。

三、合成新化合物根据药物分析和仿制方案,进行合成新化合物的研究。

这一步主要包括新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研究、合成方法的改进与优化,并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对新合成的化合物进行表征和鉴定。

四、活性筛选和优化将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筛选,检测其与目标药物相似的活性。

活性筛选的结果可以发现新药物的潜在候选化合物,然后通过药物优化,优化其物理化学性质、生物利用度和特异性。

五、药物安全性与稳定性评价进行药物安全性及药物稳定性的评价工作。

主要包括毒理学评价、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体内外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稳定性研究等。

六、产品制备与工艺优化对药物合成的新化合物进行工艺优化和大规模制备,确定最优合成路线和工艺参数,确保大批量生产的质量稳定和成本控制。

七、临床前研究进行药物的临床前研究,包括药物的药效学研究、药动学研究、安全性评价等。

这一步确保了新药物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八、临床研究通过临床试验来评估新药物的药效、安全性和剂量,确定最佳剂量、用法和给药途径。

分为I期、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

九、申报上市新药仿制完成后,需要向相关药品监管机构申请上市许可。

提交包括药物的相关数据、质量标准、合成工艺、临床试验结果等文件,并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批和审查。

十、市场推广与监测药品上市后,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

同时,需要进行药物的监测和评估,了解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总之,原料药仿制研发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需要涉及多个科学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并需要经过多个研发环节和阶段的努力。

原料药研发流程

原料药研发流程

原料药研发流程一、立项根据目标产品市场及同类竞争产品市场的销售数据、临床试验结果及技术难度进行项目评估立项。

二、文献调研药品种类、原研厂家以及具体情况、专利情况、质量标准专利:中国专利局、美国专利商标局、欧洲专利局、日本专利局、印度专利局,有效规避专利、同时获得技术信息。

质量标准:原研及已上市厂家标准、药典(EP5.0、EP6.0、EP6.6、USP32、BP2009)。

晶型:API的晶型问题。

从文献以及专利中,得到一至两条方法合理的合成路线市场调研:原料药的价格(有批件和无批件的)、关键物料以及特殊试剂的市场价格所需时间:0.5-1月三、工艺路线的筛选与确定1、合成路线筛选对各条合成路线进行试验考察,说明每一条线路在合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分析不同方法的反应机理以及可能出现的杂质。

2、产品结构确定至少要有1H-NMR与质谱来证明合成出来的产品确实与API结构相同(纯度不低于95%)。

3、中控以及API分析方法(HPLC、TLC等)的摸索提供1g以上的API,各步反应液供分析方法的摸索。

4、工艺路线确定通过对合成路线的筛选,最终确定(或暂定)准备开发的工艺路线,以进行下一步的工艺优化工作。

所需时间:1-1.5月四、反应参数的优化反应机理:主反应机理,副反应机理影响因素:溶剂类型、溶剂用量、温度、PH、物料配比、加料方式、反应时间、是否无水无氧等。

影响因素选择依据:杂志控制以及收率。

突出关键影响因素与关键控制点,说明每一个工艺参数对反应的影响。

五、中间体以及粗品的纯化后处理:优化每一步反应的后处理条件,只能采取洗涤、萃取、结晶等工业上可行的方法。

列出可行的后处理方法(洗涤、萃取、结晶等),进行对比,选择操作简便、收率高、纯度好的后处理方法。

中间体的纯化:首先判断中间体是否需要进行纯化,说明理由,选择方法。

粗品的纯化:1、洗涤:洗涤次数、洗涤终点的判断、洗涤溶剂的用量等。

2、萃取:萃取溶剂的选择、溶剂的用量,萃取的次数等。

原料药研发流程范文

原料药研发流程范文

原料药研发流程范文1.药物发现阶段:这个阶段是寻找具有潜力的化合物作为药物的起点。

这通常包括基于药物靶点的筛选、化合物库筛选和虚拟筛选等多种方法。

在基于药物靶点的筛选中,研究人员通过了解药物靶点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来寻找与之相互作用的化合物。

在化合物库筛选中,已经合成的大量化合物被用于测试其对目标疾病的活性。

虚拟筛选则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来预测化合物与药物靶点的相互作用。

2.药物设计阶段:在药物发现阶段,研究人员可能会得到一些具有活性的化合物,但它们还不够理想,需要进一步改良。

在药物设计阶段,研究人员通过结构优化、活性修饰和结构激发等多种方法来改进化合物的活性、选择性和代谢性质。

常用的方法包括合成类似物、连接骨架、拆分分子以及引入体积、电荷和立体等修饰。

4.药物评价阶段:在药物合成之后,研究人员需要评估这些化合物的生物学活性、药物代谢、毒理学、药代动力学等性质。

这通常包括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

体外实验主要用于评估化合物的药物活性和选择性,常用方法包括酶活性测定、细胞毒性测试和药物-蛋白相互作用等。

动物实验则用于评估化合物的体内药效、毒性和代谢等。

5.药物注册阶段:在药物评价阶段验证了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后,研究人员需要准备并提交注册申请,以获得药物的批准上市。

注册申请包括药物的化学性质、质量控制、药物评价结果、临床试验数据等信息。

同时,需要进行药物的生产工艺开发和规模放大,以确保药物的质量、稳定性和可供性。

总之,原料药研发流程包括药物发现、药物设计、药物合成、药物评价和药物注册。

这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的过程,但对于发现新的药物以治疗人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原料药研发流程PPT

原料药研发流程PPT

04 原料药研发的挑战与解决 方案
新药研发的高成本与长周期
总结词
新药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研发周期长,风险大。
详细描述
新药的研发需要经过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 ,并且研发周期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此外,由于新药研发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很多企业在 研发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资金链断裂、试验失败等多种问题,导致研发成本进一步增加。
效和安全性。
临床前床前阶段,对药物 进行系统的药效学、药 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研究 ,以评估其在动物模型
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进行初步的药物生产工 艺和质量控制研究,为 后续的临床试验提供保
障。
通过动物模型试验和初 步的人体试验,验证药 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 后续的临床试验提供依
总结词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和预测药物 与靶点相互作用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和预测,可以预测 药物的活性、选择性、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性质。
详细描述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和预测药物与靶点 相互作用,可以预测药物的活性、选择性、药代动力学和毒 理学性质。这种技术可以大大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高研发 效率。
原料药研发的重要性
原料药研发是药物创 新的关键环节,是药 物制剂开发的基础。
原料药的研发有助于 降低药物生产成本, 提高药物可及性。
原料药的合成工艺和 质量控制决定了药物 制剂的稳定性和有效 性。
原料药研发的历史与发展
原料药研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随着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探 索药物的合成和制备。
个性化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基因组学和精准医学的发展,个性化药物的研发和应 用成为未来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个性化药物是指根据患 者的基因组信息、表型特征等个体差异,为其量身定制的 药物。

原料药研发实施方案

原料药研发实施方案

原料药研发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原料药的研发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原料药是制药工业生产药品的基础,其质量和研发水平直接影响着最终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原料药研发实施方案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研发目标1. 提高原料药的质量和纯度,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降低原料药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3. 推动原料药领域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研发实力和市场地位。

三、实施步骤1. 市场调研:通过对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分析,确定研发方向和重点原料药种类。

2. 技术储备:建立健全的技术研发团队,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研发技术和设备,提升研发实力。

3. 制定研发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储备情况,制定详细的原料药研发计划,确定研发周期和预期成果。

4. 实验验证:开展实验室规模的研发工作,验证原料药的合成路线和工艺条件,不断优化研发方案。

5. 中试生产:将研发成功的原料药方案进行中试生产,验证工艺可行性和生产稳定性。

6. 工艺优化:根据中试生产的结果,对原料药的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7. 批量生产:完成工艺优化后,进行批量生产并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原料药的稳定供应。

四、研发保障1. 人才保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确保研发团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2. 资金保障: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保障原料药研发的资金需求。

3. 设备保障:更新和维护研发设备,确保研发实验的顺利进行。

4. 合作保障: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享研发资源和技术成果。

五、总结制定科学合理的原料药研发实施方案,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提升研发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应该把握市场需求,加强技术创新,不断优化研发方案,确保原料药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因素试验确认参数 设计范围
破坏性试验确认工艺 的耐受性
质量风险评估
评估关键质量属性, 确认控制策略
工艺优化-概况(1)
•工艺优化约占整个项目50%以上的时间 •QbD贯穿整个研发过程,优化路线过程中的QbD会 以文件的形式体现出来 •主要工作 -通过减少生产周期和单元操作,将杂质最 小化、收率最大化并固定合成方法 -确定正确的晶型 -评估产品的工艺特性 确定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关键物料属性、关键 工艺步骤、关键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制定各个步 骤的控制策略。
2019/2/23
• 重新开发方法控制,产品测定结果
杂质名称 溴甲烷 异溴丙烷 检测限 2.2ppm 1.6ppm 定量限 7.7ppm 5.3ppm
路线选择案例-错误的盐(2)
检测结果 API 44ppm 19ppm 对应制剂 薄膜包衣片:45.0ppm 片芯: 43.0ppm 薄膜包衣片:15.0ppm 片芯: 14.2ppm
是甲磺酰氯与乙醇的反应副产物甲磺酸乙酯。 自2011年开始,新的客户以及老客户均陆续采用工艺2代 替工艺1。
路线选择-控制策略
• 产品C开发初期,为了控制成本,成品前4步的 中间体全是油状物或者不分离直接向后反应。 • 存在问题: 中间体中含有大量的溶剂、杂质残留(超过 2%的杂质有9个)。 杂质谱混乱,无法解释其控制策略,注册文件 描述非常难度。 综合评估后,将其中的两个中间体提纯拿出固 体;另两个中间体按不分离的中间体的方式加 中间控制,产品顺利注册成功。
路线选择案例-高遗传毒性风险(2)
• 杂质控制水平如下:
名称 来源 2009年前限度 2009年后限度 ≤30ppm
硝基吡咯
对氟硝基苯 氯乙烷 吡咯酯
中间体
物料 副产物 中间体
≤30ppm
≤30ppm ≤30ppm ≤30ppm ≤30ppm
氨基吡咯
硫脲 丙烯酸甲酯 亚硝酸钠
副产物
物料 物料 物料
路线设计-产品设计(2)
-与制剂剂型相关的物理性质
颗粒度 晶型、盐类-影响可压性、溶解性以上 特殊产品根据性质制定保存条件
路线设计概况:
• 参与人员:工艺研发、晶型研发、分析、注册、专 利 • 好的路线具有的特征 -经济性 -绿色安全 -起始原料商业化可得、性质稳定、质量可控 • 不同市场,可能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 -各国家的注册法规有差异 -各国的专利法规有差异
打通路线(2) •晶型研发人员 -晶型筛选的工作越早启动越好 -晶型筛选样品来源
1. 2. 3. 4. 小试合成样品 外购样品 以化合物专利赶样 从制剂提取
工艺优化流程
优化工艺 设计优化方案 根据QTTP\CQA\杂质谱 确定关键工序 正交试验确认关键工 艺参数 工艺特性研究 质量研究
质量风险评估
• 数据可以看出溴甲烷和异溴丙烷在API和制剂中残留 量都很高,此该项目由于产品选择了错误的盐而终 止。
2019/2/23
路线选择案例-高遗传毒性风险(1)
• 概述 企业合成吡格列酮经历了两条路线,从这 个项目可以一窥各个官方和制剂用户对遗 传毒性杂质逐渐重视的过程。 2005年开始研发并申报的工艺1,使用的 起始原料、中间体和试剂有7个后来被评估 为具潜在遗传毒性。除此此外,还有一个 潜在的遗传毒性杂质氯乙烷。
路线设计流程
具体项目指标
设计合成路线
项目终止
专利确认
项目终止
注册确认
小试启动
路线设计-文献检索 • 对API性质的研究 -原研说明书的研究:溶解度,pKa,最大 剂量等信息 -专业数据库:如Dialog、Thomson -其他专利文献信息 • 对合成路线的研究 -各条路线、合成专利和文献报告
目的:列出各条路线的优缺点、检索专利状态, 为路线选择提供支持。
路线设计概况
•路线设计实例 -盐类的选择 -合成路线选择-基因毒性风险 -中间体控制
路线选择案例-错误的盐(1)
• 概述 • 产品A为了避专利,一开始开发了氢溴酸盐,在 完成所有的开发验证后,发现残留溶剂检测有2个 未知杂质峰没有归属,经GC-MS确定后,认为可 能是溴甲烷和异溴丙烷,回过来再重新对工艺进 行梳理,确定工艺合成路线中可能会产生以下两 个遗传毒性物质。 • 溴甲烷:中间体用到的甲醇残留在成盐工序,与 氢溴酸反应产生; • 异溴丙烷:中间体精制过程中用到的异丙醇残留 在成盐工序,与氢溴酸反应产生。
如何进行原料药的研发
内容
• 立项 • 路线设计 • 打通路线 • 工艺优化、特性研究 • 放大 • 验证 • 持续改进 • 典型研发的缺陷性
立项 • 立项目标要清晰 • 市场、类别、时间 • 各公司都有自己的方式 • 重点 -研发要与市场相结合 -注册要与专利相结合 -立项要经过详细的论证 -立项完成后要有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路线设计-产品设计(1) •目的:评估目标产品的质量概况 •-QTTP(Quality Target Product Profile) •对于API来说,QTTP一般关注以下几点 •-与API化学性质相关
• 杂质:有机杂质\残留溶剂\残留试剂 -大于定量限的杂质,不能高于原研 -其他:符合既定药典或者ICH要求 • 含量:98.0%-102.0% • 其他指标:外观、鉴别、重金属、水分、干燥 失重、炽灼残渣、等等
≤30ppm
≤30ppm ≤30ppm ≤30ppm ≤30ppm ≤30ppm ≤30ppm
路线选择案例-高遗传毒性风险(3)
在2010年以后,随着对遗传毒性的认识,客户和官方对于 存在遗传毒性杂质风险的产品越来越敏感。因此,企业重 新研发新的一条遗传毒性杂质少的合成工艺路线。
路线2包含两个遗传毒性杂质,一个是甲磺酰氯,另一个
打通路线流程
中间体、成品 小试合成
样品确 认
中间体、成 品分析结果
注册路 线评估
注册路线确 认单
晶型确 认
晶型评估报 告
项目终止
项目是否继 续
项目节点报 告
工艺优化
打通路线(1) •合成研发人员 -按设计的路线实验,拿到产品 -确定合成步骤 • 以X,Y开始,经缩合、上保护、氢化、水解、 成盐反应得到目标产物 •分析人员 -前期中间体分析:NMR、Mass -反应进程监控:快速液相色谱通用方法 -原料、中间和成品:初步建立日常分析方 法雏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