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论文
欧洲经典音乐赏析论文

欧洲经典音乐赏析-----简析莫扎特、贝多芬摘要音乐没有国界,音乐不分种族,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治性情的熔炉,音乐改善人的性情,音乐带走的是寂寞,不同的音乐所带来,意境可以使你忘了所有,只在乎的是音乐本身的享受,音乐拖出了人性本质里的善良、对爱与被爱的向往、对社会的理解、对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感觉。
古今中外,无数的音乐家将自己一生奉献给了音乐创作,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点在欧洲表现得尤为突出,像莫扎特,贝多芬,舒曼等,他们是我们耳熟能详音乐巨匠。
但是这三个名字早已超出了他的界限,他们代表了欧洲音乐史的辉煌,也代表了欧洲音乐史的三个不同时期,不同流派。
关键字:古典乐派,浪漫乐派,莫扎特,贝多芬,《费加罗的婚礼》,《第五交响曲---命运》要想了解一个音乐大师的作品,我们首要做的是了解这位音乐作家,这位作家的背景。
人们都说时势造英雄,在音乐史上也是这样,大凡是一位伟大的音乐作家必有一些不同寻常的经历,大凡是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必将有一个其特有的社会历史条件作为背景。
下面我简单的比较一下我所理解的欧洲音乐史的三个不同时期下的三位音乐大师及其代表作。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1791)。
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欧洲旅行演出获得了成功,被誉为“神童”。
1773年任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乐师,1781年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了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
表,莫扎特的全部作品中洋溢着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并迸发出在巨大社会压力下的明快、乐观情绪。
他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奥、意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赋予它们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形式,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结业论文

海南大学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结业论文品析“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学号:姓名:年级:学院:专业: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年月日品析“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文摘要】柴可夫斯基在瑞士休养期间灵感突发,在短期内就创作了《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但这首曲子的发展背景也有一些曲折,首先题献给了匈牙利小提琴大师利奥波德·奥尔,但是因为小提琴技艺上的不足,提出要修改而被搁置了许久。
后来,这首作品有幸遇到了俄国小提琴家勃罗茨基,在他高超的小提琴技艺下,这首作品得以现世,并且在他大力宣扬与环欧洲的巡回演出中,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由之闻名并且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这首的特色是曲子吸取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特色,充满了丰富的田园气息,其曲调带着点点忧郁、哀伤,格调新颖、独特,抒情而温柔,却还带着点诙谐。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发展背景,特色品析“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柴可夫斯基《D大1 1调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78年,当时客居瑞士的柴可夫斯基休养在一座小城,那里清新温馨的春天气息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在异国他乡完成了这首曲子。
作品完成后,柴可夫斯基把它题献给匈牙利小提琴大师利奥波德·奥尔(L.Auer,1845-1930)。
奥尔高度评价这部作品的很多优点,同时又认为其中有些地方不便于演奏,提出要进行修改,因此,作品被搁置两年。
终于,俄国小提琴家勃罗茨基(A.Brodsky,1851-1929)克服了这部作品的一些技术难度,在维也纳的音乐会上首演了这部作品,并把它带到欧洲各地成功地进行演出,久演不衰,成为作者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因此,柴可夫斯基把作品的题献改为热情介绍这部作品的勃罗巨大的基。
柴可夫斯基在这部作品中,把一些民族音乐的给予高度的艺术体现和典型化,其中一些不寻常的音调,深刻的戏剧性和感人的抒情诗,虽然一时不被人所理解,甚至招来一些非议,但它终于还是逐渐地吸引了广大音乐社会的注意和欢迎,成为俄罗斯和世界古典范作之一,它的地位足以同贝多芬、门德尔松和勃拉姆斯的同类作品媲美,被誉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欧洲经典音乐鉴赏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论文题目:作者:专业:学号:指导老师:二0 年月日欧洲经典音乐鉴赏------经典音乐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摘要何谓古典音乐?你对古典音乐的态度?大学生的回答是:“经典高雅”、“高深难懂”、“精确的音乐”、“严肃的音乐”,同时大家又认为欣赏古典音乐时语言不通、不理解其内涵、有很大的距离感,总之听不懂。
学习和聆听西方古典音乐,在一些方面可以抚平当代大学生烦躁的情绪,为他们带来心灵的安慰,同时会让他们更多地了解西方音乐文化知识。
古典音乐中的很多音乐家的创作历程、背后的故事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
把学生带进古典音乐这个芬芳醇美的世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每一位音乐工作者的职责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欧洲经典音乐认识重要性学习鉴赏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序言.. (3)1.1欧洲经典音乐简介 (3)1.2大学生对经典音乐的认识 (3)2经典音乐的积极作用以及其重要性 (1)2.1为什么要学习经典音乐 (1)2.2其积极作用以及重要性 (2)1序言 (3)1.1欧洲经典音乐简介 (3)1.2大学生对经典音乐的认识 (3)2经典音乐的积极作用以及其重要性 (4)2.1为什么要学习经典音乐 (4)2.2其积极作用以及重要性 (4)2.2.1有助于大学生艺术和人文修养的不断提高 (4)2.2.2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4)2.2.3审美教育意义 (4)3经典音乐的学习 (5)3.1如何学习经典音乐 (5)3.2如何鉴赏经典音乐 (5)3.2.1消遣式赏析 (5)3.2.2运动式赏析 (5)3.2.3联想式赏析 (5)3.2.4理性式赏析 (5)3.2.5引导式赏析 (6)4总结与感受 (6)4.1总结 (6)4.2自我感受 (7)参考文献 (7)3经典音乐的学习 (2)3.1如何学习经典音乐 (2)3.2如何鉴赏经典音乐 (3)3.2.1消遣式赏析 (3)3.2.2运动式赏析 (3)3.2.3联想式赏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2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浅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摘要: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
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
如今距离1824年的首演盛况,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但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却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
在这两百年岁月中,几乎所有的后辈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更有无数业余的听众被这部作品所带来的音乐哲理、音乐气度所感染!关键词: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背景《欢乐颂》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音乐。
他一生坎坷,因为听力的问题,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但是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时也是其一生最高的音乐成就。
目录一、贝多芬简介 (1)二、《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2)(一)当时的时代背景 (3)(二)《第九交响曲》与《欢乐颂》 (4)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内容 (5)四、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影响 (6)(一)著名的音乐艺术家们对这部作品的评价 (7)(二)作品所取得的成功和对后世的影响 (8)五、学习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课的心得和体会 (9)参考文献 (10)一、贝多芬简介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家;他创作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由此被尊称为乐圣。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他的祖父自从二十岁来到逢恩就做了那里的乐长。
父亲是一名擅长高音的歌手。
西方音乐赏析论文

西方音乐赏析论文西方音乐,一种以乐器弹奏的形式,谱出一首首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曲子,这是音乐史上无可比拟的文化瑰宝.这是一种纯音乐的文化,需要人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去想象那奇妙的意境.轻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一定说人人都有欣赏它的品味,而是轻音乐本身就有着不同一般的魔力,悄悄潜入人的大脑,影响我们的情绪.我是一名工科的学生,没什么艺术细胞,也没什么艺术修养,更没什么艺术品位,我只是知道这种音乐是一种很有品位的培养艺术欣赏能力的音乐,并且确实能产生出乎意料效果的天籁之音.有时候,十分疲劳困顿的时候,置身于这种音乐中,可以让我情不自禁地忘了劳累,身心放松;有些慷慨激昂的曲子,让一颗消沉的心不自觉地跟随着音乐起舞,斗志勃发;那些描写山水风光的调子,让我不由自主地跟音乐起伏,仿佛亲身体验了那旖旎的风光……就是这样一种伟大的音乐,让我们换一种方式,生动地感受这个世界,体会心灵的驰骋.西方音乐要追溯到巴洛时期的音乐,从蒙特威尔第到巴赫和亨德尔,自止匕,开始了西方音乐的辉煌历程.各个不同时期,不同派别的音乐形式中都出现了一批伟大的音乐家,他们创作了世代传承的经典音乐,为世界音乐史添上了华美篇章.许多音乐家,像贝多芬,肖邦,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等,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音乐伟人,而他们的作品《命运交响曲》,《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悲怆交响曲》等更是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引起是人共鸣。
最让我震撼的一首曲子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且不说贝多芬在自己多舛的命运下写出如此优秀的作品是一件多么令人钦佩的事,单是曲子本身就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命运一曲以贝多芬对生命执着的态度,挑战命运的决心,用雄伟的音乐奏出了这伟大的心声。
早在1803年,贝多芬就开始有意创作这部作品,直到五年后才全部完成。
他在1808年11月写给韦格勒的信中说:“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
”从1803年他的耳疾逐渐加重,并且还伴随着严重的杂音,让他苦不堪言。
浅谈欧洲古典音乐鉴赏相关论文参考(3)

浅谈欧洲古典音乐鉴赏相关论文参考(3)♫♫♫☞☞欧洲古典音乐论文♪♪♪♫♫♫♫☞☞古典音乐论文♪♪♪♪♪♫♫♫☞☞欧洲音乐的论文♪♪♪♪♪♫♫♫☞☞古典音乐论文题目♪♪♪♪♫♫♫☞☞古典音乐论文文献♪♪♪♪欧洲音乐论文篇1浅谈欧洲印象主义音乐一、印象主义音乐中的浪漫主义因素从音乐史角度看,印象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属于相互对抗、排斥、分化和反叛的两个派系,但由于艺术构成的美学观念的不同,其间在观念、技术上延续性的“对接”格式也不同。
从表面上看,自然科学“否定之否定”法则使传统秩序有了“质”的转变,但从比较学角度看,由于印象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在时间上的重叠以及音乐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等原因,两者之间所存在着的“亲缘”关系为新的认识视角提供了第一个理论上的依据。
但是,两者之间不能绝对等同。
浪漫主义音乐的标题性内涵往往包含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它直接抒发人的现实感受,具有强有力的感染作用和对人现实情感的触动力量。
而印象主义音乐中的标题只具有象征性意义,其目的是要唤起一种意境和感官印象,即一种朦胧的气氛。
它常常以视觉性、形象化并具有一定情绪的事物作为标题,将音乐表现对象界定在了一定的空间,不像浪漫主义标题音乐那样直接讲述或直接翻译音乐的标题内容,它并不去表达某种固定的情感变化,也不试图去歌颂、怀念或是讲故事,而是故意回避传统,以求得与既定法则的不同。
例如,肖邦的前奏曲,他是把前奏曲纳入钢琴音乐范畴的创始者。
与印象主义音乐相比较,德彪西的两部钢琴《前奏曲》也都有着情调细腻、意境丰富、内容具体的小标题,也含有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形式因素,但是,这些标题多是对作品内容的暗示,没有浪漫主义宣泄个人极端化情感的实质内容。
德彪西的目的在于表现音响色彩对大自然的绘画功能,对意境、气氛、幻象的营造以及作曲家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的某种再现,它的标题原则是力求体现作品本身所蕴涵着的诗情画意;而不是展开情节、渲染矛盾的“具象”注释,以及反映出两个乐派之间一种独特的“对接”现象。
声乐欣赏论文--《索尔维格之歌》赏析

《索尔维格之歌》赏析爱德华·格里格(E.Grieg,1843—1907),是19世纪后半叶挪威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当时欧洲乐坛具有进步思想和重要影响的作曲家。
他的作品具有挪威民族浪漫主义的思想内容和民间音乐的艺术特征。
在挪威,格里格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受到人民的无限崇敬和爱戴。
这不仅由于他为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创作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为数众多的经典作品,而且由于他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高贵品格和将毕生献给民族独立解放事业的斗争精神。
亨利克·易卜生是受挪威人民爱戴的伟大文学家、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
一生共写了20多部剧作抒情诗,《培尔·金特》是他的一部带有“个人精神反叛”的主题的戏剧,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易卜生和格里格,他们两人堪称艺术天空的双子星座,互相辉映,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他们两人的创作友谊被传为世界文化历史上的佳话,并给世人留下了伟大的经典之作。
《索尔维格之歌》就是格里格为易卜生的同名诗剧《培尔·金特》所写的配乐中的经典唱段,是《培尔·金特》第二组曲第四乐章的一首抒情曲。
也是《培尔·金特》中的一首经典的曲子。
1894年,易卜生约请格里格为他的这部诗剧配乐。
格里格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它。
1896年2月,该剧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首次公演,获得巨大的成功。
格里格选出配乐中的八段,编成两套管弦乐组曲,即《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和第二组曲。
第一组曲中包括四个乐章:《朝景》《奥塞之死》《阿尼特拉舞曲》和〈在山魔的宫中》;第二组曲也包含四个乐章:《诱拐新娘》《阿拉伯舞曲》《培尔金特的归来》和《索尔维格之歌》。
1.音乐的民族性挪威自14世纪到20世纪的漫长岁月,完全丧失了民族的独立。
它分别被丹麦和瑞典控制。
1814年,挪威脱离丹麦而独立,但又被迫与瑞典联盟。
在1814—1905年的联盟时期,挪威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在长期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民族文化、民族音乐也得到了高度的发扬。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论文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论文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莫扎特与古典音乐摘要: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
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向上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人物简介;贡献;创作作品;个人感受。
一、人物简介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
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6岁。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乐派最典型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莫扎特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也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艺术生涯(一)初露锋芒(1762~1773)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
3岁起显露极高的音乐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
1762年,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
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10年的旅行演出均获成功。
这一时期,莫扎特在伦敦出版了6首哈普西科德和小提琴(或长笛)的奏鸣曲,写作了3首交响曲和歌剧《虚伪的善意》、《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娜》、《本都国王米特里达特》、《卢齐奥?西拉》等作品。
(二)成熟时期(1774~1781)这一时期,作品反映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
———莫扎特与古典音乐摘要: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
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向上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人物简介;贡献;创作作品;个人感受。
一、人物简介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
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6岁。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乐派最典型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莫扎特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也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艺术生涯
(一)初露锋芒(1762~1773)
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
3岁起显露极高的音乐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
1762年,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
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10年的旅行演出均获成功。
这一时期,莫扎特在伦敦出版了6首哈普西科德和小提琴(或长笛)的奏鸣曲,写作了3首交响曲和歌剧《虚伪的善意》、《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娜》、《本都国王米特里达特》、《卢齐奥•西拉》等作品。
(二)成熟时期(1774~1781)
这一时期,作品反映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
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出现了新的要素,这些手法,增强了他的音乐作品的戏剧性,使古典奏鸣曲式进一步形成。
(三)维也纳时期(1781~1791)
莫扎特再也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辞职,到维也纳谋生。
在维也纳的10年,成为他创作中最重要的10年。
1785年他写了一部滑稽戏《剧院经理》。
1786年完成并上演了《费加罗的婚姻》。
1787年《唐璜》完成并得到演出。
1789年4月,贫困中的莫扎特,到柏林,德累斯顿,莱比锡等地演出。
1790年1月,他的歌剧《女人心》上演。
1791年,他写了歌剧《蒂托的仁慈》,未获成功。
同年9月写了最后一部歌剧《魔笛》,并在重病中写作大型宗教音乐作品《安魂曲》,其中由于病入膏肓,甚至部分由人代笔创作,终未能全部完成,便与世长辞了。
死后被葬在维也纳贫民公墓的一个不知名的地方。
三、古典音乐贡献
莫扎特的短暂一生写出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体裁形式涉及到各个领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
(一)歌剧
莫扎特的主要创作领域是歌剧。
他一生的36年中,有25年在从事歌剧创作,共写了22部。
其中《费加罗的婚姻》、《唐璜》和《魔笛》最具代表性。
《费加罗的婚姻》揭露和讽刺了以伯爵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的虚伪和骄奢淫逸的生活,颂扬了以费加罗、苏珊娜为代表的“第三等级”人民正直、机智、勇敢的品质,表现了同封建主义斗争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唐璜》它取材于西班牙一个有名的民间传说。
通过贵族唐璜这个矛盾的人物及其欺骗、损害妇女行为的可鄙下场,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腐烂生活,同时又肯定了主人翁蔑视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的一面。
《魔笛》通过主人公为追求理想而进行艰苦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思想。
这部歌剧所反映的思想,和莫扎特追求启蒙主义和对“共济会”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有密切的关系。
这部歌剧它标志着18世纪德奥小歌剧发展告一段落,并为后来德国的浪漫主义歌剧的产生打下了基础,成为后者的先驱。
(二)协奏曲
协奏曲是除歌剧以外,莫扎特在音乐创作上贡献最为突出的体裁之一。
这些作品在巴罗克协奏曲的基础上,确立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原则。
同时加强了独奏乐器的地位,强调了它不同于协奏乐队的音乐性格。
由于莫扎特的这些成就,使协奏曲不再片面表现技巧,而使之具有与交响曲同样深刻的意义。
莫扎特成为近代协奏曲形式的创始人。
(三)交响曲
交响曲大部分是早年受各种不同音乐风格影响写成的,因而带有模仿不同风格的痕迹。
其中可以看到J.C.巴赫,G.C.瓦根赛尔M.G.莫恩,特别是海顿以及以J.斯塔米茨为代表的曼海姆乐派等风格的影响。
(四)奏鸣曲套曲
莫扎特写了17部钢琴奏鸣曲、6部小提琴奏鸣曲和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等,对古典奏鸣曲套曲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3个乐章的奏鸣曲套曲形式。
(五)室内乐
在莫扎特写作的23首弦乐四重奏中,最好的是献给海顿的6首(1773),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莫扎特的思想和风格──真挚亲切、明快开朗的性格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状态。
与海顿、贝多芬不同的是莫扎特的天才不是表现在四重奏方面,而表现在五重奏上。
(六)宗教音乐
作品注入了作者对整个人生的深刻感受,表现了他作为市民音乐家一生所遭受到剥削、屈辱冷遇、贫困的痛苦和他对光明欢乐始终不渝的追求与向往。
在他的音乐中也一直没有痛苦,而只有纯净的欢乐。
这部临终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那种在天国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
(七)其它
除上述各种体裁外,莫扎特还写了大量的嬉游曲小夜曲、舞曲等。
在这些风俗性的作品中,莫扎特采用了民间音乐的因素。
反映了他和民间音乐的联系,它们大都具有轻松活泼的特点。
它们反映了18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
四、总结
在欧洲音乐史的源远长河中,自幼便显示出音乐才干者并不罕见。
可像莫扎特那样早熟的奇才,能在那样小的年龄便被公认为“神童”的音乐家,确是再难找寻。
莫扎特写作之轻松与神速使他的同时代人和后辈都把他看作是无师自通、不学而成的天才,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孩提时期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诲外,的确从未得到过正式的教师指导。
天才是不容否认的,但人们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天才也离不开刻苦与勤奋。
莫扎特曾说:“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
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
五、个人感受
很高兴这个学期学习了“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这门令人陶醉的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乐曲的世界里留连忘返,学习了许多关于欧洲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了解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音乐家,聆听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作品,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畅快休憩的迷人小岛。
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乐曲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乐曲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
课程中我们欣赏了不计其数的美妙音乐作品,有交响、婉转悠扬的室内乐、钢琴协奏曲等,还有令人啧舌的音乐歌舞剧。
莫扎特忧郁绝望的安魂曲、贝多芬激情澎湃的命运交响曲、舒伯特洋溢飘洒的小夜曲、柴可夫斯基俏皮灵巧的四小天鹅,总是让我心里无比激动,无法平静下来,音乐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
经过课程中与欧洲音乐作品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开始更加热爱音乐。
这门课程教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真的很喜欢这门课程,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欧洲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