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导师信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070500 地理学
_ 01 全球变化与区域响 应 _ 02 地质景观的评价与 规划 _ 03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 感技术应用 _ 05 生态环境评价 _ 06 文化和自然遗产保 护与开发
070901 矿物学、岩石 学、矿床学
_ 02 成因矿物学与找矿 矿物学 _ 03 环境与生命矿物学
白志达 李曙光 罗照华 牛 _ 06 岩浆作用与深部过 耀龄 赵海玲 赵志丹 张招 程 崇 赵国春 刘 琼 苏尚国 白志达 董国臣 狄永军 杜 杨松 侯增谦 李曙光 罗照 _ 07 岩浆作用与资源环 华 牛耀龄 苏尚国 赵国春 境 赵海玲 赵志丹 朱弟成 汪 洋 张招崇 _ 08 沉积学 梅冥相 苏文博 徐德斌 于 炳松 王黎栋
_ 04 旅游资源产业经济 段红梅 连玉明 苏 文 余正 与管理 伟 081830★资源与环境遥 感 _ 02 资源遥感 _ 05 地质遥感 _ 06 遥感信息提取技术 085217 地质工程(专业 学位) _ 01 成因矿物学与找矿 矿物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2 数学二④80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三选一)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2 数学二④80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三选一)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2 数学二④802 地球化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2 数学二④802 地球化学 周 萍 田淑芳 周 萍 王功文 田淑芳 王功文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11 遥感原理与应用
_ 08 应用构造地质学
070905 第四纪地质学
_ 01 第四纪环境与城市 陈建强 田明中 杨桂芳 张 地质 绪教 程 捷 李 杰 _ 02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 息系统应用 武法东
特邀主编姜在兴教授简介

特邀主编姜在兴教授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2010(31)5
【摘要】姜在兴,男,1962年出生,1984年和1987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分别获得石油地质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3月于中科院地质所获得沉积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油气沉积地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Earth Science Frontier》、《古地理学报》、《沉积学报》编委,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中国地质大学;《沉积学报》;《古地理学报》;石油地质学;专业委员会;主编;中国地质学会;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
【相关文献】
1.特邀主编刘池阳教授简介/特邀主编任战利研究员简介 [J],
2.特邀主编金之钧教授简介/特邀主编王清晨研究员简介 [J],
3.特邀主编黄第藩教授、刘文汇教授简介 [J],
4.《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噬菌体抗病”专辑特邀主编徐永平教授简介 [J],
5.《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细菌耐药和应对策略”专辑特邀主编张菁教授、赵明主任药师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导师——陈剑

陈剑,湖南人,男,1975年生,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土木工程实验室主任,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中国国家小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地质灾害演化与防治、RS/GIS技术集成与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沙江上游晚更新世以来泥石流发育史与环境变迁”(批准号:40901005),2010.1-2012.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金沙江奔子栏地区泥石流的发育及其环境意义”(批准号:20070410632),2007.9-2009.5;国家973项目“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地质灾害的演化及其对工程安全的影响”(批准号:2002CB412702),2003.1-2007.12;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奔子栏水电站库区环境地质遥感研究”,2005.4-2006.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震滑坡的发育与演化研究”(批准号:2011YXL054),2011.12-2014.12。
近年在我国三江并流区、三峡库区、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藏)等地开展活动断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野外考察工作,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6篇。
应用沉积学-碎屑岩部分(于兴河教授)

1984年,A.D.Miall指出盆地分析是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和沉积学等 研究内容的综合,主要回答盆地的古地理演化问题,并出版了《沉积盆地分 析原理》一书。
1983年,W.E.Galloway出版了《陆源碎屑沉积体系》,同年R.A. Davis著出了《沉积体系》。
研究不同类型盆地沉积作用及演化规律,是解决构造与沉积作用间关系
正是由于以上特色,这个时期,不少国际著名学者对自已 前期所著出的专著和教科书进行修订,出第二或三版;如:
H.G.Reading主编的“相和沉积环境”(1986年第二 版);
R.G.Walker的“相模式”(1986年第二版);
H.E.Reineek等编“陆源碎屑沉积环境”(80年第二版);
R.C.Selley著“沉积学导论”(1982年第二版)和“古 代沉积环境”(1978年第二版,1985年第三版);
因而,近代沉积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以沉积岩石学单学科的研究为主题,探
讨各种常规沉积岩的形成机理。
Bill Yu
第二节 现代沉积学的发展与特色
——学科交叉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从20世纪中叶到现在(21世纪初叶),即经历四个明显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 的沉积学的发展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一、基本成熟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④重力流的认识进入了颗粒支撑机理的解释与分类;
⑤将沉积学的理论应于各类沉积矿产的勘探与开发。
油气、煤、铜、金刚石、水晶、铂、铝铀矿、黄金、稀土矿、
膏盐、钾盐、气水合物等。
Bill Yu
三、理论升华阶段(80年代)
1、风暴沉积
1975年,J.C.Harms发现了丘状交错层理——风暴事件的标志性层 理类型,尽管丘状交错层理广泛形成于近滨——陆架之间(Duke,1985) ,但在河口湾、潮坪以及三角洲边缘环境(Burgeols,1980)乃至深水浊积 岩中也发现了丘状交错层理;因此,必须将丘状交错层理和其它代表风暴事 件的各种标志进行综合来判别。同时,R.H.Dott(1983,1988)在提出 幕式沉积(Episodic Sedimentation)的概念时指出,在某一环境中可以有一 种平均状况或均衡状态,同时存在离开平均状况的偏异。以近岸风浪带沉积 为例,正偏离可以产生风暴沉积,负偏离则产生无沉积或硬底。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付梅臣、吴克宁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规划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付梅臣、吴克宁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规划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一、专业的设置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下设3个专业,其中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分为4个研究方向。
二、考试的科目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科目组导师考试科目同等学力及跨专业加试科目312土地科学技术学院120405土地资源管理1.地籍管理2.土地管理学总论01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规划付梅臣①1001英语②2027土地资源学③3038土地经济学吴克宁同上郑新奇同上三、导师介绍付梅臣: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从事土地利用与生态恢复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三大检索收录50篇,出版教材、专著7部,主持科研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奖4项。
主讲课程:土地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管理、土地整理与复垦、不动产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吴克宁,男,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中国土壤学会理事,土壤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亚热带过渡区土壤发生多元性与第四纪环境变化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子专题,国家计委项目“河南省国土资源遥感调查及信息化工程”子专题。
郑新奇,男,1963年生,河南伊川县人。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系,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2004年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获得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博士学位。
曾担任河南大学地理系教研室主任、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所长、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等职。
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兼具地理学、GIS专业特长,长期从事土地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土地集约利用技术与工程等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空间分析与建模;集约用地理论、方法与技术;空间数据挖掘;空间规划辅助决策技术;土地评价与规划。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作者:代云容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第37期[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国一直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对环境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环境生态学”作为环境专业的基础课程,在高素质、高水平环境人才培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需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和实践,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学;教学改革[基金项目] 2019年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资助“《环境生态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649199111010)[作者简介] 代云容(1986—),女,重庆人,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生态系统及其污染防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7-0045-04 [收稿日期] 2021-03-23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必须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这对环境专业人才在跨领域、多学科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环境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环境专业人才的培养单位需要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新实践,对环境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进行适度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环境生态学是一门生态学与环境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中国现代地理学家:陆大道人物简介

提出“人地关系地域系
统理论”,为中国可持
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 强调自然地理要素在地域分异中
• 分析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
• 强调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相
的作用
和组织规律
互关系
• 为中国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
• 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提供了理论指
• 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
视角和方法
导
导
供解决方案
• 为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实践性的思路和方法
陆大道的研究方法论及其特点
采用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 强调通过实证研究揭示地理现象的规律
• 为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
• 强调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揭示地理现象的规律
• 为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手段
⌛️
采用比较研究的研究方法
• 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地质实习和地理考察活动
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 获得硕士学位
• 在地理研究所工作期间,开始关注地理学领域的前沿问题
陆大道的学术研究与成就
1990年代,关注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 提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 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1978年,提出“地带性理论”
• 强调自然地理要素在地域分异中的作用
• 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0年代,开展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 提出“点-轴系统理论”
• 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提供了理论支持
陆大道在地理学界的影响与地位
01
被誉为“中国地理学的奠基人”
• 在地理学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 为中国地理学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内外学术团体任职

2006 年 12 月-2007 年 3 月
历
2003 年 1 月-2003 年 12 月
2002 年 7 月-2004 年 12 月
1993 年 7 月-2002 年 6 月
在何单位任何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德国赫姆霍兹海洋基尔科学研究中心访 问学者 德国莱不尼兹海洋研究所 访问学者
法国地球物理研究所 访问学者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获过何种 科技奖励 及排名
获过何种 荣誉称号 及奖励
2014 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3 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11 年获第十一届贵州省青年科技奖 2008 年获第十二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 2004 年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贵州省人民政府,2004, 排名第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维平[编辑本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黄维平,1962年生,安徽枞阳人。
1986年吉林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分别于199 6、2008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硕士、博士学位。
1997年晋升为副教授,2005年晋升为教授;共招收研究生40余名,公开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
教学科研工作经历:1986.07—1993.06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心实验室从事软件开发工作;1993.07—2000.09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教研究室从事计算机原理、接口等教学工作;2000.09始,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网络中心从事网络技术开发、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经历:2000.09—2003.12,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2000.09始,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网络与分布式计算、计算机信息安全、数据库工程。
承担研究生课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信息系统开发技术(Java技术)。
技术特长:多年从事校园网的建设、开发和技术管理,具有现代网络技术设计的经验;熟练掌握网络系统应用开发,熟练掌握Unix、Linux系统和Oracle、Sybase、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应用开发,长期从事Java技术的J2EE(Struts+Spring+Hibernate)项目开发。
社会兼职: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理事;《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理事;《计算机网络技术》编审。
姚国清基本情况:姚国清,男,汉族,1964年6月生,浙江绍兴人。
1987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教授(2006年),硕士导师。
学习经历:1984年浙江大学地质系遥感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硕士学位。
教学科研工作经历:1987年7月至1995年2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系任教。
1995年3月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任教。
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及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
E-mail:先后承担的主要课程:本科生课程:操作系统原理,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开放课),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基础,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程序设计(开放课),Windows NT操作系统研究生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Unix系统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程序设计招收计算机应用、数字图像处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硕士生。
姚国清所从事的科研项目1、1996--1998 成像光谱方法技术开发应用研究2、1997--1999 光谱匹配分析与矿物指数二维填图技术,国土资源部重点项目3、1998--2004 航天地面应用中心数据预处理软件设计与开发4、2001--2003 成像光谱方法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国土资源部重点项目5、2003 双星探测计划地面应用中心数据处理软件,国际合作项目(欧空局,中科院)6、2003--2004 卫星图象三维处理技术研究与软件开发7、2004--2006 机载成像光谱数据预处理系统(863计划)8、2005--2007 干涉雷达地表形变监测技术系统研究与开发,国土资源部重点项目9、2006 绕月探测计划地面应用中心数据预处理软件(嫦娥一号)10、2006--2007 卫星遥感数据目标识别与可视化显示11、2008--2010 航空高光谱遥感实用化软件(国家863计划项目专题姚国清所发表的论文[15] 姚国清,母景琴“D-InSAR 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地学前缘》,2008年,第15卷,第4期[14] 母景琴,姚国清“干涉雷达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国土资源遥感》,2007年,第3期[13] 卢亿雷,姚国清“基于eXtremeDB和主动式B/S模式的实时监控系统”《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6期[12] 梁志坚,田东风,姚国清“Windows CE机卡分离数字电视原型系统的实现”《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5期[11] 梁凤林,姚国清,李杨“雷达干涉图像的仿真”《教师教育与管理》,2006年10月[10] Yao Guoqing, Chen Zhun, Wang Mao“The New Triangulation Simplify Algorithm of TIN”《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Graphics & Virtual Reality》(CGVR'06,Las Vegas,Nevada,USA)[9] Yao Guoqing, Duan Jianhua, Mu Jingqin“A New Algorithm of Phase Unwrapping”《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IPCV'06,Las Vegas,Nevada,USA)[8] 姚国清,母景琴“OMIS-I图像系统几何校正”《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6年,第20卷,[7] 母景琴,姚国清“基于噪声估计的雷达干涉图像滤波方法”《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6年,第20卷,[6] 李姗姗,姚国清“基于MVC架构结合XML的工单系统”《信息技术》2006年,第2期[5] 姚国清,陈准,梁凤林“基于点删除的TIN简化算法改进”《国土资源遥感》2005年,第3期[4] 何勇强,姚国清“基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成像光谱数据分类方法”《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增刊[3] 王卫兵,关春怡,姚国清“导纳血液循环自动检测仪的程序实现”《医疗设备信息》,2004年,第5期[2] 何勇强,姚国清“用于成像光谱数据特征矿物识别的人工神经网络结构研究”《国土资源遥感》,2004年,第3期[1] 姚国清“神经网络技术在成像光谱数据岩石矿物识别中的应用”《计算机仿真》,2001年,第6期管建和管建和教授简介:管建和,1962年5月生,教授,博士,安徽巢湖人。
198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学博士学位。
1983年~1985年,分配至地质矿产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勘探研究所工作。
1988年6月~现在,留校工作至今。
1996年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晋升为教授。
管建和教授先后完成中国地质调查局、广东省和福建省数字高速公路、北京市西城区电子政务系统等数十个科研项目,发表科研和教学文章60余篇,其中有多篇被EI和ISTP检索,主编出版教材2部,培养研究生60余名。
管建和教授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主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负责人。
主要承担教研室《C++语言程序设计》、《并行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科学技术进展等课程》、《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等课程。
研究方向:面向对象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数据挖掘业余爱好:棋类、牌类、唱歌、跳舞个人兴趣:公式推导、程序设计管建和所发表的论文1、管建和,柴大勇.基于电路板维修测试仪软件系统的实现,2003.4,49-50微计算机信息2、管建和,杜杨松.基于MS Office实现地质应用软件的数据存取技术2005.4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3、管建和,邓刚.用贝叶斯算法实现垃圾邮件过滤2006.6 ,53-56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4、管建和,甘剑锋.基于Lucene全文检索引擎的应用研究与实现2007.1,489-491计算机工程与设计第28期第2卷5、黄光东,管建和等.基于Matlab平台的插值法技术实现与应用2006.2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6、赵雪峰,管建和.等. 基于PPP的协议软件的实现2005.10,48-50 微计算机信息7、李霞, 管建和.基于 的数据绑定编程实现技术2006.8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32-358、汪伟,管建和.PHP中实现Office文件转换为PDF文件的编程技术.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年第02期172-1739、冯锡炜,管建和,秦航.基于J2EE开发企业级电子商务平台框架[J] 抚顺石油学院学报2002,22(4):73-7710. 管建和,柴大勇.基于测试仪建立器件功能表数据库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计算机系统应用2002,25-2811. 管建和, 重视基本概念注意学习方法.《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2年学术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2. 管建和,刘燕.Visual C++ 实现MDI多种类型文档的应用编程技术.电脑编程技巧与应用, 200113. 管建和,彭沛.基于Web应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系统应用2001,12-1614. 管建和,谭志强.基于电能表远程抄表的通信实现技术.华北电力技术2001(8),1-315. 管建和,谭志强.电能表远程抄表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华北电力技术2000(11),47-5116. 管建和,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加强计算机的基础教育.《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0年学术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325-32817. 管建和,胡建德.二维CSMT大地电磁解释系统实现技术.物化探计算技术,1998(2)18. 管建和,黄维平.迎接新世纪应加强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的设置.中国地质教育,1997(1),28,7119. 管建和,黄维平.Visual C++ V4.0在对话框中实现功能位图翻页功能.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199620. 黄维平,管建和.利用Visual C++的ODBC编程技术实现在对话框内对DBF文件的编辑.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199721. 黄维平,管建和.IBM PC 汇编语言课的教学法探讨.中国地质教育,1997(2),28-2922. 管建和,丁玉霞.Visual C++关于显示窗口和框架编程的几个技巧.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199823. 管建和,陈光.几种常用压缩软件的使用技术.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199824. 管建和,黄维平.Visual C++在视图中实现屏写字符的方法.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199825. 管建和,陈光.Visual C++分割器窗口的实现技术.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199826. 管建和,Visual C++在视窗中实现多个控制工具条的方法.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199727. 管建和,黄维平.Windows 95 FAS光电鼠标驱动程序的设置.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199628.柴大勇,费俊明,赵昌顺,管建和. 一种基于功能表的可视化器件编程方案的探索与实现.2000.9(19),测控技术. 41-44,中文核心刊物29. 胡建德,管建和等. MT二维正演的混合剖分算法及其在线源CSAMT正演计算中的应用,现代地质,1996第3期中文核心刊物30. 张玉清,管建和.关于多媒体通信教学方法的探索.中国地质教育,2005 V ol.14 No.4 P.103-10431、刘欣欣,管建和. TreeView控件的配置及应用技巧.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6(10),8-1132、管建和,王绍燕. 基于A TL实现通用报表工具COM控件.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9 4241-4242,4256 第29期第24卷33、管建和,李浚. 基于实现弹出式菜单的界面编程技术,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6(11) 16-1934、张帆,管建和. 视窗中位图透明显示的实现技术,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7(1)35、程汤培,管建和. .net平台和MPI的面向对象的并行程序设计,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6(12) 32-3636、于晓静,管建和. 基于C#中的TreeView控件复杂操作的编程技巧,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7(4)37、于晓静,管建和.在,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7(10)38、戴志锋,管建和.C#中属性定义value参数的值传递机制分析,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7(9)39、江娟,管建和.基于机械制造企业的ERP设计与实现.微计算机信息.2008.1040、江娟,管建和.网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新技术.2007.441、郭静毅,管建和. 用VC++实现FLASH的UI启动画面.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8(2)42、邵昊,管建和,赵丹丽.VC下多语言化.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7(10)43、Jianhe Guan, Peiguang Li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GIS-based Logistic Information System. 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s 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2008 International Pacific-Asia Workshop on Web Mining and Web-based Application,257-26144、Guan Jianhe, Cheng Tangpei. Distributed Object Technology-Based Updating Strategy for Component-Oriented Updating System. IEEE ,Publication by 2008 ISECS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Computing,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360-36545、Guan Jianhe, Lin Peiguang, Gao Gang, Chen Rui.The Design Strategy of RBRF e-Government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Journal of Information & Computational Science[J], 2009(5)46、管建和,张玉清,王群,刘传平.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地质教育,2008. 66期No.2 P.108-11147、管建和,张玉清,王群,夏军宝,郑春梅.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234-236 48、管建和,贾云霞,李强.电路板元器件字典CAD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08.12,6365-6366,6431计算机工程与设计49、李慧文,管建和. .Net环境下基于AJAX的自动完成功能的实现2008(7),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50、程汤培,管建和,王大伟.基于.NET Remoting分布式对象技术实现远程信息获取, 2008(5),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51、李慧文,方志远,管建和. 基于AJAX开发智能web应用程序.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0期52、李慧文,管建和.基于OWC组件生成下载Excel报表的实例分析,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年05期.53、张帆,管建和.浅谈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新学术, 2007年02期; 239-24054、陈锐,管建和.依据XML和SOAP扩展的Web安全服务.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08年12期; 96-9955、陈锐,管建和.XML Web Server电子政务异构平台的设计.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09年1期; 18-20,35管建和所从事的科研项目1、1998年管建和应用计算机教学考试与异地通讯管理系统科技合同完成北京金山顶尖公司2、1998年管建和应用电能表远程抄表软件系统其他付军等完成横向课题3、1998年管建和,李求实等应用. 计算机远程教学系统企业委托,已完成横向课题4、1999年管建和应用计算机虚拟仪器软件系统科研合同贾云霞,庄乾伟. 完成企业委托5、2000年管建和应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制作事业委托彭沛等完成学校6、2001年管建和应用全球矿山企业大型关系数据库及GIS应用系统研究企业委托彭沛、林培光身贸完成中国地质科学院7、2002年管建和基础地质调查项目预算MIS系统事业委托林培光完成横项课题8、2002年管建和基础科技信息综合查询系统事业委托部分完成学校9、2003年管建和其他全国矿产地MIS应用系统 973项目专题已完成事业委托10、2004年管建和应用污水处理可编程控制的应用系统科技合同张志宏已完成11、2004年管建和应用北京西城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办公网事业委托高刚、王雪、刘欣欣 6万已完成12、2005年管建和应用北京市西城区科委基于Web办公自动化系统科研合同高刚等正在完成13、2006年管建和云南迪庆矿业公司雪郎铜矿评估应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