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奥司明片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合集下载

第23号:地奥司明片剂供临床医师参阅的药理毒理综述

第23号:地奥司明片剂供临床医师参阅的药理毒理综述

地奥司明片供临床医师参阅的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及文献的综述静脉曲张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重压、缺少运动、口服避孕药、怀孕、更年期、肥胖、衰老、遗传等因素都可导致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可导致静脉炎的发生,造成下肢溃疡、截肢乃至危及生命,静脉曲张还可导致痔疮的发生,痔疮是由于直肠下端粘膜下和肛管或肛缘皮下的静脉曲张、扩大造成的,是一种常见疾病,俗话说“十人九痔”,其发病率约为总人口的25%~40%,五十岁以上的人痔疮发病率为60-70%。

当病人患痔疮时,会出现便血、痔块脱落、疼痛、瘙痒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和痛苦。

静脉壁软弱、静脉瓣缺陷及静脉内压力升高是引起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因此,增加静脉血管的张力,降低静脉内压力和防止静脉瓣缺陷就可有效地治疗静脉曲张。

在欧洲,人们很早就使用天然黄酮类药物来保持静脉血管的健康、提升静脉流动顺畅性和支持循环系统。

地奥司明是法国施维雅公司生产的一种新的、可用来治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静脉曲张、下肢溃疡和痔疮的天然黄酮类衍生物,它是目前唯一可以口服的、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为增加静脉的张力、降低静脉丛的括张和淤滞,防止动静脉吻合功能障碍,对微循环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使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正常化和增加毛细血管抗性,促进淋巴循环,降低由于局部炎症引起的充血性水肿,其疗效已经经过严格的、在急性痔疮发作病人进行的和有安慰剂对照的双盲试验中得到了证实。

对于微循环系统,地奥司明可明显降低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移行,崩解释放炎性物质,如组织胺,缓激肽,补体,白三烯,前列腺素,过多的自由基等,从而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增强其抵抗力,地奥司明还具有降低血液粘滞度,增强红细胞流速的功能,从而减少微循环淤滞情况。

在治疗静脉曲张、下肢溃疡和痔疮方面,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各种药物相比,本品具有使用方便、疗效高和副作用低等特点,本品口服吸收良好,推荐剂量为每日两次,每次450mg(1片),对于急性痔疮患者,第1-4天每日两次,每次1350mg(3片),第5-7天每日两次,每次900mg(2片)。

地奥司明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研究

地奥司明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研究

地奥司明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研究许光友(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医院,江苏南京210006)[摘要]目的研究地奥司明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疗效。

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60例给予地奥司明片2片口服,每日2次,疗程8周,于服药前、服药后4周及8周评价患者症状体征。

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肢体肿胀、沉重、痉挛和疼痛程度等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

结论应用地奥司明片可以明显缓解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关键词]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地奥司明[中图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8849(2008)36-5584-02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V I)是由于血液流变学异常、微循环不良等多种复杂因素所致的病症,可引起下肢静脉负荷增高致使血管瓣膜功能损坏、闭锁不全,阻碍下肢静脉回流,进而使下肢静脉受到更大压力,如此反复,且不断恶化。

可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如下肢沉重感、痉挛、疼痛、下肢肿胀和皮肤色素沉着及溃疡形成等,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美观。

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因其有创性,大多数患者不愿意接受,故药物治疗就显得相当重要。

我院普外科近年来使用南京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微粉化地奥司明片(葛泰)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08年3月经静脉造影和超声多普勒确诊的下肢CV I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20~78(51.14?14.70)岁;病程为1~36(11.28?8.50) a。

CVI临床分级为3~5级。

临床分级标准为:0级,静脉疾病不可见或不可触及;1级,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表现、踝部红肿;2级,浅静脉曲张;3级,水肿但无皮肤改变;4级,水肿,静脉疾病导致皮肤改变(色素沉着、湿疹、脂性硬皮病);5级,皮肤改变伴有已愈合的溃疡;6级,皮肤改变伴有活动性溃疡[1]。

微化地奥司明片在糖尿病足溃疡愈合中的应用价值

微化地奥司明片在糖尿病足溃疡愈合中的应用价值

微化地奥司明片在糖尿病足溃疡愈合中的应用价值潘金强;段永亮;冯涛【摘要】目的探讨地奥司明片治疗糖尿病足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足患者,按照Wagner 分级,随机分配为2组,以治疗前后患足创面大小变化情况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地奥司明组治愈27例(75.0%),好转7例,(19.4%),无效2例(5.5%),治疗后创面大小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愈14例(38.9%),好转13例(33.3%); 无效9例(25.0%),治疗后创面大小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司明片能有效促进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4)002【总页数】3页(P197-199)【关键词】糖尿病足;地奥司明;溃疡【作者】潘金强;段永亮;冯涛【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普外二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普外二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普外二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皮肤到骨与关节的各层组织均可受累,糖尿病足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非外伤性下肢截肢患者中,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所占比例超过一半。

糖尿病足溃疡易发难治,促进其尽快愈合和降低截肢率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我科对2008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足病例采用微化地奥司明片口服治疗,本研究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创面大小的变化,评价微化地奥司明片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6例。

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不同分期,给予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局部换药等治疗手段,均取得较好效果。

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是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糖尿病足;治疗;临床分析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特别是老年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很难治愈,常需要采取截肢手术,因其疗程长、花费高、预后差,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现将我科收治的61例糖尿病足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1例糖尿病足患者,男41例,女20例,年龄51~82岁,平均(57.1±6.4)岁。

按Wagner分级法0级5例,1级8例,2级7例,3级10例,4级25例,5级6例。

1.2 糖尿病诊断标准①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9年提出的诊断和分型标准;②高血压符合全国高血压病专业会议诊断标准;③肾损害:从临床除外肾炎及其他疾病所致的蛋白尿;④脑血管疾病:有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和体征,有血流变学异常及部分CT确诊;⑤冠心病;临床均符合有心肌缺血的症状和心电图异常改变。

1.3 Wagner分级法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的足,皮肤无开放性病灶;1级:表面有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较深的溃疡感染病灶,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骨质缺损,部分趾、足坏疽;5级:足的大部或全部坏疽。

1.4 糖尿病足临床表现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呈袜套样改变,脚踩棉絮感。

最典型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休息痛,下蹲起立困难,患肢皮肤有破损或自发性起水疱后被感染,形成溃疡、坏疽或坏死。

1.5 糖尿病足X线检查可发现骨质疏松或破坏、骨髓炎及骨关节病变等。

1.6 糖尿病足治疗方法全身治疗:①严格控制血糖,应用胰岛素,辅以口服降糖药;②控制感染,根据患者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联合应用抗生素;③改善血液循环功能:前列腺素E1(PGE1)100~200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4周为一疗程或阿司匹林0.1 g/d口服。

两种方法治疗糖尿病足60例疗效分析

两种方法治疗糖尿病足60例疗效分析

两种方法治疗糖尿病足60例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1-08-29T09:43:52.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9期供稿作者:郭小通[导读] 观察治疗前后溃疡大小、脓性分泌物、创面肉芽及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

郭小通(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中医院内科 517400)【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9-0014-02【摘要】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方法 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抗凝、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治,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溃疡愈合时间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 (x2=3.998, P<0.05);两组FBG、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t=2.345、2.336、2.401、2.411,P均<0.05);治疗组溃疡完全愈合时间为5.25周,低于对照组7.52周(x2=3.812,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慢性并发症,其发病因素涉及神经、血管病变和感染,而血管病变是DF 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1]。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病30例,并设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糖尿病足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

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30例和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30例。

治疗组30例(男15例,女15例), 年龄42~74岁,平均(56.3±11.8)岁;DM病程2~22年,平均(7.5±5.9)年;DF病程平均(84.7±77.9)天,病变部位:左下肢14例,右下肢16例;坏疽程度:一级12例,二级13例,三级3例,四级2例;电生理检查发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5例。

地奥司明片_葛泰_对于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水肿疗效观察_曹菊华

地奥司明片_葛泰_对于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水肿疗效观察_曹菊华

治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86.7% , 对 照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76.7% , 两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
两组病例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检测较治疗前均有好转 , 对照
组 治 疗 后 较 治 疗 前 有 明 显 改 善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 *+ ’ ,-
的老年 2 型糖尿病且合并下肢指凹性水肿的患者, 均符合 1999 年 WHO 糖 尿 病 诊 断 及 分 型 标 准 [1], 除 外 其 他 疾 病 , 如 : 心脏病 、 肾脏病 、 营养不良 、 低蛋白血症所致水肿 。 患者按就 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 治疗组 30 例 , 其 中 男 性 16 例 , 女性 14 例 , 年龄 51~75 岁 , 平 均 (68.56 ± 5.08 ) 岁 , 病 程 7 ~15 年 , 平 均 ( 10.62 ± 5.01 ) 岁 。 对 照 组 30 例 , 其 中 男 性 15 例 , 女 性 15 例 , 年 龄 50 ~74 岁 , 平 均 ( 69.16 ± 6.08 ) 岁 , 病程 8~15 年 , 平均 (10.02 ± 5.08 ) 岁 。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年
·
4372
·
现代预防医学 2010 年第 37 卷第 22 期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 , 2010 , Vol.37 , NO.22
文 章 编 号 : 1003-8507 ( 2010 ) 22-4372-02
中 图 分 类 号 :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 临床与预防 】
%# ((
参考文献 :
[ 1 ] 陆 再 英 , 钟 南 山 . 内 科 学 [M ]. 第 7 版 .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 ,

38例糖尿病足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38例糖尿病足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38例糖尿病足综合治疗效果观察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综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对本科2008年2月~2009年11月住院治疗38例DF患者通过抗感染、严格控制血糖、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局部清创、对症支持等方法全面综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38例DF经综合治疗后,治愈25例,好转8例,截肢2例,放弃治疗3例,总有效率为86.8%。

结论DF患者通过内外科手段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截肢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标签:糖尿病足;综合治疗;临床效果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主要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导致的趾、肢溃疡与坏疽,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截肢或截趾。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多,DF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本研究对2008年2月~2009年11月本院内分泌科的38例DF患者进行了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2月~2009年11月就诊于本科的DF住院患者共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为84~21岁,平均(62.16±12.34)岁;糖尿病病程10个月~23年,平均(11.78±5.34)年;平均空腹血糖(12.6±6.3)mmol/L。

全部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DF的诊断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订的诊断标准[1]。

1.2 分级方法根据Wanger分类将DF分为6级。

0级:目前无溃疡,但存在溃疡的危险因素;Ⅰ级:脚部皮肤表面有溃疡,但无感染表现;Ⅱ级: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常合并软组织感染,但无骨髓炎或深部脓肿;Ⅲ级:深部溃疡影响到骨组织,并有深部脓肿和骨髓炎;Ⅳ级:缺血性溃疡并坏疽,常合并神经病变,无严重疼痛,坏死组织表面可有感染;Ⅴ级:坏疽影响整个足部,病变广泛而严重,部分发展迅速[2]。

0级糖尿病足应用活血通络足浴方的治疗效果评价

0级糖尿病足应用活血通络足浴方的治疗效果评价

临床探索腺癌患者病理分析、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存在联系,原因可能为IGF-1、sIL-2R的浓度变化可促进癌细胞突破基底膜。

基于上述结论总结后认为IGF-1、sIL-2R 可用于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ROC曲线分析显示IGF-1、sIL-2R诊断甲状腺癌的AUC分别为0.940、0.945,表明二者诊断甲状腺癌的效能均较高。

目前联合检测诊断为临床推荐手段,可在保证敏感度、特异度的同时,减少误诊及漏诊率。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IGF-1、sIL-2R联合检测诊断甲状腺癌的效能高于二者单独检测,提示利用二者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的效能。

综上所述,甲状腺癌患者血清IGF-1、sIL-2R水平存在异常,与患者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存在关系,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1] 方芳,韩路,方开峰.超声参数联合血清VEGF、IL-17、sIL-2R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效能及与病理特征的关联[J].中国临床研究,2020,33(8):1027-1031.[2] 秦炜颜,袁荣华,冯士春.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双侧甲状腺癌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23):69-71. [3] 梁丽媚,刘绍明,袁建均,等.甲状腺癌患者超声血管化指数与肿瘤标志物和血管新生指标水平的相关性[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0,22(9):660-663.[4] 师勇.Glactin-3、sIL-2R联合检测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6):958-960,1006.[5] 田陶然,于海文,沈琦,等.中期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甲状腺球蛋白在分化型甲状腺腺癌中的诊断与预后价值[J].河北医药,2020,42(1):15-18,23.[6] 王晓书,唐媛媛,孙易红.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对甲状腺癌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分化抗原44变异型6、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22):3274-3276.0级糖尿病足应用活血通络足浴方的治疗效果评价李芳,钱卫亮,陈伟燕,胡怡淳 (浙江省瑞安市中医院,浙江瑞安 325200)摘要:目的:观察活血通络足浴方治疗0级糖尿病足的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mg(第1天,每周1次),恩度30mg(第2天,第5天,每周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注药夹闭导管后吩咐患者每20分钟变化体位,以达到药物与胸腔充分接触的目的。

注药2次后复查B超或胸部X线片评价疗效。

1.3疗效评价: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根据WHO标准分为四类:完全缓解CR:胸腔积液消失及症状缓解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胸腔积液减少一半及症状缓解>4周以上;稳定SD:胸腔积液减少<50%及症状部分缓解;无效PD:胸腔积液无明显减少或有增加;有效率为CR+PR。

在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用药后的反应、临床症状、体征,根据治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B超检查结果,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

2结果2.1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改善情况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改善情况比较[例(%)]组别例数CRPRSD PD总有效率(%)对照组253(12)9(36)8(32)5(20)48研究组256(30)12(48)5(20)2(8)782.2两组患者疗程中不良反应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疗程中不良反应比较(例)组别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乏力肝肾功能损害心电图改变对照组14687研究组1581083讨论恶性胸腔积液一般与肿瘤所致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肺部肿块致淋巴管、血管回流受阻,压力增加以及肿瘤细胞分泌或释放蛋白因子等有关[1-3]。

对生长迅速及预后不良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多数在几个月内死于原发肿瘤及消耗性疾病,故积极有效控制胸腔积液是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抗癌药物已广泛用于恶性胸水的胸膜腔内化疗。

代表性药物为顺铂,博莱霉素等,但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恩度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是目前血管内皮抑制素肺癌的新药,其可以有效地阻断内皮上的α5β1整合蛋白,阻断内皮细胞选择素和肿瘤细胞营养供应,从而抑制形成血管的内皮细胞迁移,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形成抑制。

恩度还可以阻断金属蛋白酶2,9和13的活性,从而发挥多重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加速癌细胞凋亡过程,消除了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恩度可以对肿瘤组织血管系统进行重建,从而起抗肿瘤的作用,我国抗血管生成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临床试验证实:化疗联合恩度在治愈率、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单纯化疗[4]。

结果显示,联合用药较单用顺铂明显提高胸腔积液近期控制率,证实了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及安全性。

4参考文献[1]林峰,付建斌,蔡恒,等.胸腔内免疫化疗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J].华中医学杂志,2009,33(4):197.[2]左天河.中心静脉滴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药物注射控制肺癌胸腔积液的对照分析[J].海南医学,2009,20(2):35.[3]罗荣城,左强.肺癌生物治疗与生物化疗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杂志,2006,4(3):492.[4]王金万,孙燕,刘永烃,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三期临床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5,8(4):283.[收稿日期:2013-12-02编校:陈伟/郑英善]地奥司明片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张智英1,吕卫国2(1.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电建二公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济南250100;2.山东省济宁电力医院,山东济宁272100)[摘要]目的:探讨地奥司明临床上对于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按照常规Wag-ner分级,选取1 3级患者共60例,随机分配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服用地奥司明片,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加常规护理,以治疗前后患足溃疡创面大小变化情况作为评价指标。

结果:研究组创面愈合22例,创面好转6例,创面无明显变化2例,治疗后创面大小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创面愈合14例,创面好转7例;创面无明显变化9例,治疗后创面大小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地奥司明片能有效促进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地奥司明;糖尿病足;感染;溃疡足部是糖尿病一个复杂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外周血管疾病与周围神经病变合并压力过高而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破坏与畸形,进而引发轻度的神经症状,甚至严重感染、溃疡、神经病变性骨折。

如果积极治疗不能充分解决下肢出现的症状和并发症,则会造成灾难性后果[1]。

我科针对2011年8月 2013年8月收治入院的60例不同分级糖尿病足病例,研究组采用地奥司明片口服,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本研究通过观察测量服药前后溃疡创面大小程度的变化,探讨地奥司明片在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实际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法选取的60例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

依据常规糖尿病足护理所采用的Wagner分级法:1级:表面有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较深的溃疡感染病灶,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骨质缺损,部分趾、足坏疽;5级:足的大部或全部坏疽[2]。

本研究按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法,1级31例,2级22例,3级7例。

年龄60 75岁,平均(69.5ʃ6.5)岁。

糖尿病病程17 36个月,平均(19.59ʃ8.5)个月;糖尿病足发病时间为14 43d,平均(15.2ʃ9.6)d。

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30例,男22例,女8例。

Wagner分级1级17例,2级9例,3级4例。

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Wagner分级1级14例,2级13例,3级3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足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于正常范围内,对照组给予安慰剂,2次/d,连续15d,辅助以清创换药。

研究组口服地奥司明600mg/次,2次/d,连续15d,并给予常规胰岛素控制血糖,辅之以清创换药。

两组于服药结束后对创面愈合情况进行判定和评估,将所得结果应用统计学进行分析。

1.3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疗效依据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疗效标准评定:①创面愈合:创面无分泌物,已形成瘢痕修复;②创面好转:创面局部分泌物明显减少,肉芽组织生长较好,创面显著缩小;③创面无变化:创面无明显缩小,分泌物减少不明显,局部无显著改变。

1.4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SPSS17.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对60例患者进行常规每天查体,研究组服药情况良好。

研究组创面愈合22例(73.3%),创面好转6例(20.0%),创面无变化2例(6.7%),服药后创面大小变化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创面愈合16例(53.3%),创面好转6例(20.0%);创面无变化8例(26.7%),服药后创面大小变化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两组服药前后创面变化(xʃs,cm2)组别服药前服药后t值P值研究组 5.5ʃ2.1 2.3ʃ1.70.0510.025对照组 6.1ʃ1.8 5.9ʃ2.40.204 1.1893讨论足部是糖尿病一个重要靶器官,而糖尿病足发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呈上升趋势,其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糖尿病患者下肢末端周围血管因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以及局部周围神经损害是主要原因。

下肢末端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足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周围血管狭窄和微循环障碍导致的出血、溃疡是糖尿病患者足部感染的首要病因,并且严重影响糖尿病足的预后[3]。

研究证实,如果机体处于蛋白质的非酶糖化状态和过高血糖状态,血液的高黏稠度、脂代谢紊乱以及下肢末端循环障碍等因素将使患者的足部血管发生管壁增厚,进而导致管腔狭窄,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管腔狭窄,引起下肢末端供血减少,发生组织损伤。

地奥司明临床药理研究表明:地奥司明可高选择性增强静脉张力,在不影响动脉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在较高体外温度下对静脉发挥一定收缩功能,还可以增加毛细血管抗性,使其保持较高通透性。

地奥司明亦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微血管内红细胞流速,通过减少血细胞聚集,从而达到改善微循环目的。

糖尿病病程迁延者易发生局部感染,但感染通常并非糖尿病足发生的首要原因,肢体末端尤其是足部感染不易治愈,这也是糖尿病足治疗的难点。

一旦糖尿病患者并发足部感染未及时予以对症治疗,其继发性截肢的危险性就大大增加。

地奥司明的药理学研究表明,对于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干预,使其可对许多炎性反应产生抑制作用;此外,地奥司明还可显著降低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减少崩解释放出的炎性反应介质,如缓激肽、白三烯、自由基等,从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其抵抗力。

本研究在所有病例完全服药结束后对结果进行评估显示,地奥司明能降低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对微循环和微血管起保护作用,可有效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1]周荣.地奥司明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5):3944.[2]王珍,许樟荣.糖尿病足的检查与诊断分级[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4):489.[3]欧春培,利春叶,杨钦泰,等.地奥司明片治疗上肢创伤性水肿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4):78.[收稿日期:2014-01-12编校:陈伟/郑英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